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大学对标争先十佳项目经验材料4篇

    时间:2024-01-19 16:26:3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 对标争先 十佳项目 经验材料

      大学对标争先十佳项目经验材料4篇

     支部构建了涵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口径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指标体系,将专业学院培养考察的关口前移,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加强对大一学生的思想引领,并从中选优育苗,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学对标争先十佳项目经验材料一

      为提升新生院与专业学院党员接续培养的质量和效率,xx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支部以“对标争先”项目为“小切口”,积极探索“专业学院+新生院”模式下的本科生党员发展机制创新“大纵深”,着力构建“1+2+3”立体化培养体系,推动本科生党员发展量质齐升。

      项目主题与思路

      1.新生院与专业学院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存在衔接断层

      本科生大一期间入党积极分子的确定和培养考察主要由新生院负责。当大二进入专业学院接续培养时,专业学院往往因缺乏对于他们的全面了解而需要额外一段时间的培养考察之后才确定发展对象。两个育人主体在接续培养过程中的衔接断层一定程度延长了培养考察期。

      2.针对入党积极分子考察缺乏统一明确的评价标准

      各支部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不统一,甚至不明确,一定程度上也导致党组织选拔发展党员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在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对接下去培养考察的目标路径和具体要求不明晰,也容易发生因错过关键节点而无法入党等情况。

      3.大一新生与专业学院的信息交流渠道不够畅通

      专业学院希望在提升大一新生与专业学院情感联系的同时帮助学生提前开始适应专业学院学习,而大一新生也有对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出国流程等个性化需求。由于缺乏专业学院与大一新生之间的有效信息交流渠道,目前仍没有很好的机制和抓手来满足双方的需求。

      实施方法与过程

      为破解以上问题,xx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支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支部为试点,结合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特点,开展“构建‘1+2+3’立体化培养体系,提升本科生党员发展质量”项目活动,并在项目推进过程中进行凝练示范推广。

      “一套考察指标”明确培养目标路径,建立培养考察指标

      支部构建了涵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口径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指标体系,将专业学院培养考察的关口前移,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加强对大一学生的思想引领,并从中选优育苗,对于纳入视野的优秀大一新生,专业学院将从大二开始重点培养发展入党;结合课业成绩、实践活动、理论素养、师生评价、答辩情况、积极主动性等表现综合考察,规范党员发展选拔,缩短培养考察时间,有效提升低年级本科生发展比例。

      “两个育人主体”专业学院与新生院联动,有效衔接培养过程

      xx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支部联合本科生第一支部,与新生院第三党支部(同德学堂)积极开展共建,以第二课堂为抓手,以参观实践、劳动教育、学长分享等具体活动为切入点,在专业学院与新生院之间、四平与嘉定之间、党员与团员之间积极开展联动。专业学院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和朋辈引领的作用,将学生的沟通联系和培养考察前移至大一新生院期间,通过定期谈心、答疑解惑、现场分享等互动形式,实现专业学院与学生的双向了解。

      “三个维度融合”党建、专业、跨文化融合,护航学生全面发展

      xx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支部以党建全面引领,立足专业特长,融合学院跨文化特色,从三个维度立体开展对学生的培养,全面提升本科生党员素质。

      (1)支部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加强党团联动,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提升思想建设和政治引领功能;

      (2)支部将党建活动与专业特色进行融合,加深学生专业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3)结合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支部有针对性地组织学长出国经验分享会等活动,同时加强出国学生的行前教育,牢固树立理想信念。

      主要成效与推广价值

      “小切口 大纵深”发挥示范引领效应

      xx工程学院本科生第二支部选择以“对标争先”项目作为“小切口”来进行试点,打破了不同培养主体之间的壁垒,以朋辈引领有效衔接培养断层,同时建立起专业学院与大一新生之间的沟通机制和情感纽带,成功实现“大纵深”内涵。支部主动提高站位,积极推广项目成果,带动学院其他本科生支部加入到项目实施,提升了专业学院与新生院共建联动的规模和质量,有效推动本科生党员发展提质增效。支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特色凝练,打造了具有青年学生特色的“我与学长面对面”、“劳动之美 浸润书香”等党建活动品牌,推动了学院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通过网站和公众号积极宣传推广。

      骨干成员保障项目实施效果

      支部充分挖掘支部成员特长,组建了一支具有行动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骨干队伍,并根据项目任务分为联络组、活动组、指标组和宣传组,支部成员各司其职各扬所长,从组织上保障了项目顺利推进。选优育苗环节中,由支部中熟悉党务工作的几位教工党员负责与新生院入党积极分子结对谈心,支部其他成员负责与入党申请人结对谈心,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工作方法有效保证了培养考察实效。本学期学院发展的13名预备党员中有9名为本科生,其中4名为大二学生;学院另有4个党员发展额度将预留给目前大一的入党积极分子,下学期将从大二上的入党积极分子中择优发展为预备党员。

      “对标争先”杠杆撬动支部战斗力

      由于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支部现有的16名党员中,其中7名出国保留组织关系、1名在外地实习,实际在校8名党员。为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支部充分调动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积极性,以“对标争先”项目激发支部所有成员的活跃度和参与度,支部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都热情参与到各项任务中,自发自主开展工作,有效提升了支部的战斗堡垒功能。

      大学对标争先十佳项目经验材料二

      为着力提升主旋律剧目舞台呈现质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对支部辐射的音乐和表演专业学生真正起到培根铸魂之作用。艺术与传媒学院学生第一党支部依托专业特色,基于学院近几年打造的红色大剧(“xx三部曲”,原创实验歌剧《志丹,志丹》),将党小组建到剧组,力求以党史学习带动专业排演,以党员率先垂范带动剧组上下一心,促进专业学习与党史教育相辅相成。

      问题针对

      自xx年舞台剧《同舟共济》和歌剧《江姐》排演以来,学院每年都保持着稳定的主旋律剧目演出频率。伴随着学生演员的毕业升学,剧组也从1.0向2.0,3.0版本进阶。所谓“铁打的剧组,流水的演员”,频繁的更新换代,也给剧目排演带来了如剧组工作人员短缺、部分成员纪律意识淡薄、新生参与剧组排演缺乏归属感与使命感等一系列问题。本项目希望通过支部在各剧组成立党小组的模式,让剧组学生能够与主流的思想更走近一点,与特别宏大的命题更走近一点,帮助他们在主旋律的红色剧目排演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学习党史,向先辈致敬,领悟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让艰苦而火热的排演历程,化为一场精神信念的淬炼之旅。

      主要做法

      一支部“搭平台”,思想引领筑根基

      为更好地开展支部下剧组工作,支部根据专业构成,分别在《国之英豪》《铸诗成剑》剧组和《志丹,志丹》剧组分别依托音乐与表演专业本研党员成立党小组。同时与教工第一支部联动,由表演专业董逸老师、魏亮老师和音表专业王伊达老师担任指导教师。将支部发展对象和积极分子纳入党小组后备队,形成了“教师党员-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的工作梯队。除了在排演台前幕后工作中分工明确,各党小组在开展工作时,尤为注重思想引领,比如在进行剧情梳理时,党小组制定党史学习教育计划融入每次排练,通过历史背景讲授、角色分析等举措,以党史学习带动专业排演,同时在每月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做好相应总结,将每一次排练都变成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堂,力求以党建带动剧组建设,使剧组成为凝聚师生力量的平台。

      二党员“亮身份”,率先垂范风气清

      在剧目排演之初,支部会在各党小组开展“党员亮身份”的行动,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分子在剧组亮明身份,带领同学们在剧组内表态承诺:遵守剧组规定,认真对待每一次排演,带头服务剧组师生,在剧组需要人手分担工作时挺身而出。他们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接受剧组全体师生的监督。

      各党小组作为剧组核心团队,承担起了如服装、道具、舞台监督等剧组各项管理工作,明确各自责任。协助指导老师制定排练计划,带领学弟学妹们进行剧目粗排,协助导演制定高机动性的排练与走台方案……这些都是党小组的工作职责。在此期间,成员们以身作则,遵守工作要求,履行工作职责,极大程度地扭转了剧组排练风气,排练效率低、演员频繁请假等问题得到了改善。

      三学长(姐)“传帮带”,朋辈关怀共成长

      党小组的学生党员也是学姐学长,在剧组排演工作中,他们也作为朋辈帮扶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在《国之英豪》《铸诗成剑》党小组,成员们在剧目排练过程中担任片段分排导演,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弟学妹完成剧目的初排。舞台幕后工作,由经验丰富的学姐学长手把手带领学弟学妹共同完成。在《志丹志丹》临时党小组,为了让22级新生更快融入剧组和学院,党小组9位成员与剧组22级新生结对,以老带新,学姐学长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对新生指导与帮扶,帮助他们在剧目排演的过程中建立起和专业学院之间的链接和归属感。

      主要成效

      一以党建为引领,发挥组织凝聚力

      在历经两年的党支部下剧组项目建设中,支部注重将思想教育融入排演的全过程,力求依托党小组将剧组师生牢牢凝聚在一起。在排练初期,通过剧目背景讲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排练中期,结合人物小传进行书目文献精读;在演出结束,以分享会交流演出学习感悟。在“演英雄,学先辈”的过程中,剧组上下团结协作,组织的凝聚力显著提升。自2022年10月至xx年5月,两个党小组克服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面向全校师生,圆满完成4场演出,10月15日,《国之英豪》线上公演共计15万观众在线观看直播,收获了校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

      二以党员为先锋,提升组织战斗力

      基于党小组的分工安排,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带领剧组师生贯彻迎难而上、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在舞台呈现上臻于至善,更使同学们在专业提升的同时,心灵和思想受到洗礼。每当在艰难时刻,党员总是第一时间做好表率,带领剧组师生冲破重重难关。23年5月,面临第二波新冠疫情的冲击,剧组多名师生纷纷中招。《志丹,志丹》公演迫在眉睫,党小组的师生们纷纷主动承担起剧目精排、舞台合成等一系列繁杂琐碎的工作。在党员、发展对象的影响下,剧组同学也振奋起精神,全剧组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克服了大剧排演中的重重困难。

      三以朋辈为载体,彰显组织向心力

      党支部在下剧组的团队建设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剧目排演的全过程,同时注重朋辈作用的发挥。以学姐学长领学党史,组织复排,在专业上接续传承精益求精、匠心锻造的精神,也传递着思想进步的火花。

      每学期的演出任务圆满完成后,党支部会召开“红色剧目传承红色初心”临时党小组团队建设的总结分享会,邀请参与剧目的入党申请人共同参与。22级本科生吴其雅同学曾说到:“进入剧组后,发现自己对表演对舞台的热爱,在排练中更加热爱剧组这个集体,也在党小组师哥师姐们的带动下投入自己每一分热忱,通过党小组团队建设,感受到了来自表演的凝聚力,台前幕后的每个人都是闪着光的。”

      党支部下剧组,拓展了党员组织生活的空间,创新了党员组织生活的载体,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理论学习方式从传统的说教、灌输、静态型转变为了互动、参与、动态型,也吸引了众多低年级同学,不少同学在参与后纷纷主动向支部呈交了入党申请书。在未来,党小组也将继续引领着剧组上下怀揣精诚团结,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秉持崇德尚艺,臻于至善的文艺修养;坚定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以专心专注的精神,书写奋进之路上的英雄谱,用情用功擘画出主旋律舞台上最大同心圆。

      推广价值

      党支部下剧组,拓展了党员组织生活的空间,创新了党员组织生活的载体,也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理论学习方式从传统的说教、灌输、静态型转变为了互动、参与、动态型,也吸引了众多低年级同学,不少同学在参与后纷纷主动向支部呈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未来,党小组也将继续引领着剧组上下怀揣精诚团结,追求卓越的工作态度;秉持崇德尚艺,臻于至善的文艺修养;坚定冲锋在前,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以专心专注的精神,书写奋进之路上的英雄谱,用情用功擘画出主旋律舞台上最大同心圆。

      大学对标争先十佳项目经验材料三

      xx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主题主线,突出实际实效,有力有序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推动主题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xx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沿着习近平总书记xx足迹,走进“人民城市”重要理念首发地——杨浦滨江,以滨江岸线上9间各具特色的“杨树浦驿站”为小切口,通过沉浸式阅读分享、互动式研学宣讲、情景式文旅体验的方式,积极探索“红色场馆+”理论研学模式。

      问题针对

      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党组织密切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是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还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依托。全面提升党支部理论学习和思想建设质量,是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主题教育活动走深走实的关键一环。

      但是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薄弱环节。一是理论学习资源的引入度不够,学生支部未能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禀赋,缺乏对红色资源转化和党员教育开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深入探索,致使红色资源的深层价值难以有效开发,未能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引领作用。二是理论学习形式的创新性不强,学生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多以参观、集体学习为主,活动时间短,党员与群众之间缺少深入交流,群众的参与性、积极性不高,支部活动的实效性受到影响。三是理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不足,学生支部党课内容偏理论性,授课内容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而且党课的内容与党员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有所分离,难以达到触及灵魂、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塑造新人的目的。

      主要做法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学生党支部逐步建立了“红色场馆+”理论研学模式,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开辟主题教育新阵地;结合专业知识特点,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发挥头雁领航作用,构建党课育人新格局。该模式是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党支部理论学习体系的概括,是党支部对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阶段性成果,今后会进行不断完善,将其确立为党支部理论学习的新品牌。目前主要做法如下:

      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开辟主题教育新阵地。

      xx作为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红色资源同样遍布xx各区域,支部着力寻求杨浦区红色资源与博士生党支部建设的契合点。一方面,举办学生党员杨浦滨江党史研学班。开展青年学者与学生党员面对面活动,围绕“人民城市”“一江一河”“工业遗迹”等专题,以专家讲授、师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党员了解杨浦滨江从“近代民族工业发祥地”到“在线新经济产业首选地”的转型之路。另一方面,设计杨浦滨江红色文化研学路线图。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支部实地走访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以及9间党群服务站,以理论研学强化实践认识和党性锤炼,边走、边看、边听,领会杨浦的百年红色基因,了解各站点的建筑结构、内部分区、历史故事等,构建“沉浸式阅读分享、互动式研学宣讲、情景式文旅体验”“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

      结合专业知识特点,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党支部,支部党员体悟人民城市建设,聚力xx青年担当,从杨浦区红色资源中探索超大城市基层党建新路。一方面,推动高校与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党建联建。支部把理论学习和联系基层有机结合,以“人人屋”党群服务站为试点开展“人民城市思政课”,与大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支部签订党建联建合作协议,依托区域党建联建平台优势,做“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研究员、宣传员、践行员,将组织触角延伸至基层治理的每个角落。另一方面,组建“人民城市”红色秀带青年调查研究团。支部把学术研究和专题调研有机结合,定期定点前往杨浦滨江9间党群服务站开展专项调研活动,以“聆听者”身份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滨江党群服务阵地的建设情况,以“研究者、志愿者、参观者”身份深入挖掘当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金点子”,引导支部党员撰写“人民建议征询集”、“沉浸体验感受集”和“调查研究报告集”,打造红色文化育人场域。

      发挥头雁领航作用,构建党课育人新格局。

      支部党员用心感受“场馆中的思政课”,创新讲授“驿站里的思政课”,将滨江红色文化与党群服务站深度融合。一方面,构筑“本硕博讲·大中小听”党课开发形式。支部党员引导本硕学段宣讲骨干以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充分发挥博士生党员的“头雁领航”作用和红色资源的旗帜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开展杨浦滨江红色驿站联学联讲现场教学活动。支部引导党员在“人人屋”党群服务站等9间党群服务站担任义务讲解员、红色志愿者,发起“红色驿站”朋辈宣讲行动27场,撰写图文并茂“人民城市青年讲·案例集”5万余字,形成“青年讲给市民听”生动学习场景,线上线下覆盖人数超3万,让理论学习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打通了红色驿站宣讲与基层党建育人融合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主要成效和推广价值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第一党支部依托“区域红色资源”打造“思政立体课堂”。聚焦杨浦滨江岸线的“红色秀带”,深挖“人民城市”理念首发地的党史党建资源,构筑“本硕博”联学联讲的党课开发形式,将滨江红色文化与党群服务站深度融合。通过签订校街结对共建协议,组建青年调查研究团队,拓宽青年理论宣讲平台,探寻杨浦滨江思政元素,形成了“党建牵动、资源联动、组织带动、专业撬动”的工作思路,以青年话语传播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青春之力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以务实举措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支部以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构建了“红色场馆+”理论研学模式——“立体化运用红色资源,精准化对接专业知识,青年化阐释创新理论”,形成了“创新引领·启智润心”的党建品牌,提升了红色场馆的立体宣传效应,推动了理论学习方式由单向灌输向柔性引导转换,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化,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向深入。

      大学对标争先十佳项目经验材料四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xx大学xx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着力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学生支部党建工作与科研学习同向而行、互相促进,积极探索高校结合学科优势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农户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在农业增收方面的作用缺乏深入了解。新时期,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接续开展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探讨以地理标志资源为基础的特色地区产业发展,宣传地理标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综合价值,分享和普及地理标志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在建设路径上,为突破理论学习形式单一、培养教育实践锻炼少、联系服务党员群众方面存在不足、党建宣传力度不够强等问题,支部坚持对标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引导国知院青年发挥专业特长,宣传弘扬知识产权文化,深度融合党建育人与知产学科建设,引导支部党员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党建带科普,科普促党建,鼓励支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地理标志学理研讨,学思践悟学以致用

      支部开展系列政治理论学习活动,引导支部成员阅读《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书籍和材料、观看学习电子资源、小组研讨等多种方式进行理论学习。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等重要论述开展讨论,为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奠定基础。支部党员认识到,地方农产品的保护与推广,事关地方经济繁荣和农民福祉。应当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落到实处,落到人民需要的地方,真正走进基层,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5月21日晚,为切实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我为师生办实事”以及“党建引领团建、班级建设”活动落到实处,支部在衷和楼1004教室举办地理标志保护主题讲座与研讨。活动邀请xx大学xx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助理研究员高建美老师讲授专题讲座,讲座以“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为题,围绕地理标志的内涵与演变历程、案例研讨、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国方案等模块展开。学院师生、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广泛参与研讨。研讨会梳理地理标志保护的历史发展,整理并分析近年来发生的典型地理标志案例,形成支部典型地理标志案例分析合集。探寻地理标志产业,党建科研双相融支部坚持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学习相互结合、有机融入,推动双促进、双提高。结合支部党员知识产权专业背景特点,带领支部成员在学业之余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地理标志产品的行业前沿,拓展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深度和广度。5月28日,支部党员、学院国际学生在支部书记刘迪老师的带领下一同参访了xx省xx市海盐县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及葡萄种植生产基地等地,深入基层了解地理标志保护情况。实践团和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相关负责人、农业生产者举行了座谈会,双方就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海盐县特色产业发展、“海盐葡萄”品牌竞争力提升等问题展开了讨论。在实地调研后,支部成员结合调研所得资料与数据,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现状,对不同地区案例进行综述,对xx“海盐葡萄”的案例加以深入挖掘与研究,形成了相关调研报告,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果汁”普法在行动,标识助力乡村振兴支部坚持学有所用,学以致用。在做好学科研究和实践服务之外,将继续打造“党员活动+科普教育”模式,以党建带科普,科普促党建,切实参与到“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去。在xx海盐的实地调研过程中,支部结合学科和专业优势开展了知识产权与地理标志普法宣讲。在和海盐县农业农村局、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相关领导的座谈会上,支部成员介绍了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情况与典型案例,国际学生分享了各自国家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以及葡萄产业相关情况。在参访海盐“共富工坊”农村电商直播间以及葡萄种植生产基地的同时,为当地特色产业企业负责人和农户进行了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知识普及。此外,通过在周边中小学实地宣讲、拍摄特色微视频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普法宣传活动,助推科教资源科普转化。特别是支部党员下沉xx大学附属中小学,发挥校际联动作用,从而让更多学生和百姓接触到知识产权的知识,理解知识产权保护在乡村振兴中的意义,将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深化社会实践、服务师生群众,进一步激发了研究生基层党支部建设新活力。

      关注专业热点,提升理论水平。支部项目重点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通过常态化的交流学习机制,紧跟党中央最新理论动态,重点关注社会主义法治以及知识产权保护议题,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生活中,不断提升支部成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理论联系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在实践调研活动中,结合学科优势,重点关注地理标志保护助力乡村振兴议题,充分提高支部党员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密切支部与其他基层党组织、群众的联系,支部党员将更加了解国情现状、深切体会大政方针,学以致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担时代使命。

      依托专业特色,探索校地合作。依托地理标志产业调研以及知识产权普法实践项目,充分发挥国知院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彰显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研究生基层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探索“校地结对”的合作共建模式。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