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二册

    时间:2021-02-18 00:17:5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文言文 第二册 知识

    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二册 本文关键词:文言文,第二册,知识

    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二册 本文简介: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二册[整理]一、常见虚词用法于其皆出于此乎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室西连于中闺(和)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制稍异于前(比)而耻学于师(向)不拘于时(被)或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②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二册 本文内容:

    文言文知识总结第二册[整理]

    一、常见虚词用法

    其皆出于此乎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在)

    室西连于中闺(和)

    师不必贤于弟子

    其制稍异于前(比)

    而耻学于师(向)

    不拘于时(被)

    或曰:六国互丧,率路秦耶②或曰:此东海也(有人,代词)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有的)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末易量(也许)

    或得日,或否(有的,代词)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常用在否定句中加强

    否定语气)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余始循以入(表顺承,相当于‘‘而”)

    回视日观以西峰(和“上“‘下”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自唐显庆以来(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

    是时以大中72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介词,凭借……身份)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并列关系)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顺承关系,前者是后者的方式或手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连词)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因为,介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⑦将有作,则思

    知止以安人(来)

    虽董之以严刑

    方其系燕王父子以组(用)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

    与其所以失之者(介词、与“所”组成“……的原因”)

    可以知之矣(介词,“凭借”)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名词词尾……的样子”)

    有穴密然

    即今之像然在墓者也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五人之当刑者,意气扬扬(不过,但是)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腮之下

    (这样,那样)

    沛公然其计,从之(认为……是对的)

    然视其左右

    然余居于此(然而连词)

    佯狂不知所之者

    (到、往、去,动词)

    顷之(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那)

    抚之甚厚(她)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人皆得以隶使之(代词,他们)

    非常之谋难于淬发②一日之内,一宫之间(的,结构助词)

    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它,即掷弃的珍宝,代词)

    桓侯故使人间之(特意)

    既克,公问其故(原因)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旧,形容词)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所以,因此。连词)

    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无义,语气词)

    盘盘焉,

    (同“然”,相当于“地”“……的样子”,作词尾)

    或师焉,或不焉(语气词,不译)

    且焉置土石(于何,在哪里)

    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

    不敢言而敢怒(表转折,连词)

    谁得而族灭也②徐而察之,则山下尽石穴够(表修饰,连词)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扣而聆之

    山北构而西折(表并列,连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你、你的,代词)

    往往而是(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

    “地”,也可以不译,连词)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前“为”是“治理”,动词。后“为”是“被”,介词)

    邯郸为郡(成为,动词)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有,动词)

    于人为可讥(是,动词)

    轩东故尝为厨(做过)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成为)

    以荆卿为计

    (动词,作为)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与“时”或“期”

    搭配,译为从时间的长短上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却,表转折)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就,表条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表判断)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句首发语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代词,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呢,反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A1

    (用在句中,舒缓语气,译为“啊”或不译)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陈述句句末“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反问“呢”)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的人)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句末疑问助词)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用在

    时间副词后,助词)

    亚父者,范增也(句中提顿)

    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代词)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水何猎瘪(多么)

    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安定)

    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怎么)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何必劳神苫思,代百司之职役哉(呢)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吗)

    某所,而母立于兹(地方)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所”与“手植”组成名词性词组,是“……的”)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十动词,表名词意思,所施加的)

    山峦为晴雪所洗(“为……所”表被动)

    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的原因)

    吾其还也(还是,语气词)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

    讥之乎(岂,难道,表反问)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推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用在句中,表期望)

    何其衰也(副词,加强语气)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其中的,代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代词,那些)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自己)

    日初出大如车盖(物,用来遮盖的东西)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表原因,可译为“大概”,连词)

    况刘豫州王室之青,英才盖世(超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大概,副词,表推测)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是,在,表判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然,表转折)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就)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才)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而,转折关系)

    愚公者,年且九十(将,将近)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姑且)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尚且)

    兰亭已矣,悴泽丘墟(了,表感叹)

    前人之述备矣(了,表陈述)

    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了,表疑问)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③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⑤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⑥灭六国者六国也。

    ⑦族秦者秦也。

    ⑧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用“非”表示

    否定判断)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也”表判断)

    ⑩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也”表判断)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否定副词

    “不”后面的代词“余”作“欺”的宾语,前置)

    ③余是以记之。

    (2)定语后置

    ①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是中心词

    “石”的后置定语)

    ②四海之大,有几人钦。

    ③今所经中岭及山颠,崖限当道者。

    (3)介词结构后置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多于市人之言语

    ③其闻道也因先乎吾

    ④赵尝五战于秦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⑦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⑧得双石于潭上

    ⑨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⑩然余居于此

    3.被动句

    ①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为……所”表示被动)

    ③泊牧以谗诛。(主语“牧”是被动者,成为意念上的被动)

    ④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所”表被动)

    ⑤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表被动)

    ⑦盖当寥洲周公之被速,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⑧不能容于远近。

    篇2: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 本文关键词:实词,高考,文言文,难点,试题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 本文简介: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八)1【亟】①赶紧,马上。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006浙江卷,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②屡次。余亟叹其技之妙。练习:愿亟窜之远方。(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2【洎】①至,到,到……时候。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②从。其余略3【济】①过河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 本文内容:

    高考文言文翻译难点实词十年试题总结(八)

    1【亟】①赶紧,马上。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006浙江卷,我被小虫咬得难受,(你)赶紧起来找蜡烛照明。)

    ②屡次。余亟叹其技之妙。

    练习:愿亟窜之远方。(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2【洎】①至,到,到……时候。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②从。其余略

    3【济】

    ①过河,渡河。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②成功。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③救,救助,救济。先生岂有志于济物哉。

    4【暨】①和,与。命奴仆暨里中小儿辈,箕敛蜂巢,购以善价。(08合肥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让家中仆夫及邻里的小孩,将蜂巢取下来装在畚箕里,他用高价买下来。)

    ②到,至,等到。暨于奏日,

    5【加】①超过。例1、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2011湖南卷,。)例2、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2009安徽卷,但是想到自己往日与蒋氏父子交好深厚,而且在武昌逗留期)②处罚。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2006重庆卷,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③更。

    6【嘉】①美好,美好的。

    ②赞许,嘉奖。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③感谢,感激。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国语·叔向贺贫》)

    ④欢乐,高兴。上大嘉乐,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7【假】形声字。从人,从叚(

    jiǎ

    ),叚亦声。“叚”意为“非原本的”、“借的”。“人”与“叚”联合起来表示“借用的人员”。本义:代理人。引申义:代理,借用。再引申义:非真。不实。说明:“假上将军”即“代理上将军”。“假为天子”即“代理天子”。

    (1)动词。①代理,非正式。假吏,暂时代理职务的官吏。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项羽本纪》就和一起共同推举项羽做代理上将军。)

    ②通“叚”,借,兼指借出和借入。以书假余。(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③租赁;雇佣。久假不归。假居,租屋而居;暂借居住。假赁,借,租借。

    ④凭借,利用。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⑤授予;给予。汉人未可假大兵权。(《谭嗣同》对汉族人不能交给太大的兵权。)假年(给以岁月。指延长寿命)。假息(苟延残喘)。

    ⑥宽容。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荆轲刺秦王》希望您稍微宽容他一点,让他在您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假易(宽纵;宽容)。假纵(宽纵)。

    ⑦宽免。中常侍侯览果遣诸生赍书请之,并求假盐税,积日不得通。

    ⑧请教。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2006安徽卷,然而岁月久了,它们都派上了用场。先前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求借或请教。)

    (2)连词。

    ①假设,如果。

    假之有人而欲南,无多。——《荀子·正名》

    假其惊怖斯言。——[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假饶(如果;假若);假似(如果;假设);假之(假若);假而(假如)。

    ②即使。如:假是(即使;纵然);假遭(即使,如果)。

    (3)副词。暂且;权宜。

    吾未哺食,请假设草具。(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又如:假嘈(胡乱应付);假延(暂且延缓);假埋(假葬。暂时埋葬以待改葬);假翮(暂时依附)

    (4)介词

    ①凭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愿假宠以请予诸侯。(《左传·昭公四年》)

    假此科敛丁口。(《聊斋志异》)

    ②当。假今之世。(《荀子》)

    8【渐jiān】①浸湿,沾湿。淇水汤汤,渐车帷裳。②浸染,沾染。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现代汉语有“渐染”一词,因经常接触而逐渐受到影响。)

    ③流进。东渐于海。④更加。渐见愁煎迫。其余猜测:如浸泡。逐渐(逐步发展渐进;逐渐传入)

    9【简】①选择,挑选。例1、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同“拣”,披沙拣金。)

    例2、公事朝会,必夙夜早起,简阅衣裳,料数冠帻,如此数四,世以此笑之。(每当公事朝会,必定要夜里早早起来,挑拣衣裳,整理冠巾,像这样反反复复三四遍,世人因此嘲笑他。)

    例3、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我私下听说您有高尚的节义,挑选斥退了几个女子,我(选择夫婿)也高傲地对待过几个男子。现在被(您)舍弃,我哪里敢不向您请罪呢。)

    例4、渊敕功曹曰:“此郡既大,今在都辇,而少学问者。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国渊命令功曹说:“这个郡本来很大,而且又是都城,但有学问的人却不多。你去挑选几个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我想派他们去拜师学习。”)

    ②选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能而任之。

    ③忽视,怠慢。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④竹简,书信。

    清简:①清廉俭约。咨在官清简,计日受奉,豪党畏其俭节。(《后汉书·赵咨传》)

    ②清正不苛细。例1、励为政清简,吏民便安之。(《陈书·王励传》)

    例2、﹝

    邝埜

    ﹞在

    久,刑政清简。(《明史·邝埜传》)

    ③简约。

    由是案牍清简,囹圄空虚。(清

    褚人获《坚瓠九集·板隶》)

    ④清新简练。气韵闲旷,言词清简。(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

    10【鉴】

    ①镜子。引申为借鉴、鉴戒。后人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也。

    ②明察,审察。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11【槛】①围野兽的栅栏或关野兽的笼子。例1、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

    例2、槛车,囚车。②栏杆。例1、槛外长江空自流。例2、直栏横槛。

    12【谏】①劝,规劝,劝戒。(多用于下对上。)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②挽回,挽救。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3【将】

    ①扶,持。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②请。将进酒,杯莫停。

    ③选择连词,还是(相当于“抑”)。构成“……耶(邪、乎、也),将……耶(邪、乎、也)?”

    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

    ④率领,带领。

    ⑤拿,用。

    ⑥把。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⑦还,又。岂将有及乎?

    将信将疑。

    ⑧一定会,必定。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夫子不远千里,将以有为乎?

    14【交】①交互,互相,意同“更”。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②同时。风雨交加。百感交集。

    ③都,全,一并。供役军士财力交殚。(2007重庆卷,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同“率”)

    ④联合,联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合纵缔交,相与为一。(注意2007年全国2卷:兵已交,战斗已经开始了)

    ⑤朋友。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2010北京卷,宋清是个买卖人,现在的朋友有能期望别人报答像宋清那样目光长远的么?假使能有,那么天下穷困潦倒。废黜受辱的人得免于死亡的就多了!)

    15【矫】假托.

    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2011江西卷,我请求归还符节,甘愿领受假托天子命令的惩罚。)

    16【劫】胁迫。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7【诘】告发,揭发。例1、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2008北京卷,在这之前,赵广汉做太守,忧虑颍川同类的人为私利相互勾结的风气,所以结合串通官吏百姓,让他们相互揭发)例2、

    18【芥】①小草。草芥。②比喻微小。

    19【介】①独特,孤高,不合群。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2009湖南卷)②铠甲,甲胄。介胄。③个。一介。④通“芥”,比喻微小。⑤在……中间。⑥边。江介。

    20【藉】①凭借。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

    ②依靠。此辈迫饥寒为盗,

    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2011重庆卷,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踩,践踏。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③欺侮,欺凌。今我在也,而人皆以藉吾弟。

    ④如果。藉弟令勿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⑤垫着,铺垫。相与枕藉乎舟中。

    藉藉:①交错杂乱的样子。②显赫、喧盛的样子。

    21【津】①渡口。风烟望五津。②路,门路。后遂无问津者。③汁液。

    22【今】①即将,马上。吾属今为之虏矣。②如果,假如现在。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氏者,必为鲧禹笑矣。

    23【矜】①怜悯,同情。凡在故老,犹蒙矜育。②自夸,夸耀。自矜功伐。③得意,骄傲。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④注重,检点。不矜细行(细节),终累大德。⑤庄重,自重,端庄。例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例2、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2005广东卷,(朱晖)性格端庄严肃,举止行动一定依照礼仪,众位儒生都称赞他的高尚品德。将“矜严”译成“端庄”“庄重”“严肃”或“端庄严肃”等都算对,译成“严格”“严厉”算错。)

    24【谨】表恭敬。谨拜表以闻。

    25【浸】①渐渐,逐渐。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2010四川卷,长安城中盗贼奸民逐渐多,里巷中不良青年合伙杀害官吏,有的还接受贿赂(赇,读“球”,贿赂),替人报仇。)②大水,湖泽。③泡,淹没。④灌溉。

    篇3: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文言文,调查报告,学习兴趣,高中生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安徽师大附中严景东一、概述为了比较准确地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摸索解决的途径、方法,形成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与特色,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校语文组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着手先期工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调查报告

    安徽师大附中

    严景东

    一、概述

    为了比较准确地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摸索解决的途径、方法,形成新的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与特色,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尤其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校语文组从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着手先期工作,开展了“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调查”。调查采用书面问卷的形式,以本校高三年级的四个平行班共计220人(一文三理,文科60人,理科160人)作为调查对象,内容涵盖高中六册教材的所有篇目(共40篇课文),着眼于整体水平和综合调查,涉及高中三年文言文教与学的四大方面:一是关于教材(对现行教材中文言文的感觉和文言文所占比例的看法,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文言课文,最喜欢的古代作家),二是关于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感觉),三是关于自主学习(对背诵文言文的态度,能熟练背诵的文言文篇数,学习文言文时的做法),四是参考意见与建议。我们一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17份,采取随机调查、抽样分析的方法,经过数据统计,整理出初步的调查结果。现对具体调查内容展开论述。

    二、数据调查与分析

    (一)关于教材

    表一:对教材文言文选文的评价

    项目

    基本喜欢

    基本不喜欢

    大部分喜欢

    小部分喜欢

    选择人数

    45

    40

    42

    90

    20.7%

    19.0%

    19.6%

    41.5%

    表二:

    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

    项目

    目前正好

    增加文言文

    减少文言文

    取消文言文

    选择人数

    88

    19

    95

    16

    40.6%

    8.8%

    43.8%

    7.4%

    以上两份表格的情况说明,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感觉并不太好,持“小部分喜欢”和“减少文言文”观点的人数是两项调查中比例最大的。由此可以确定,当前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激发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持“基本不喜欢”、“增加文言文”和“取消文言文”态度的学生并不多(分别占19.0%、8.8%、7.4%),而表示“基本喜欢文言文”和

    “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目前正好”的学生还不在少数,这预示着高中文言文教学大有可以占领的“市场”,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与优势。因而将教材中文言文所占的比例控制在一个尽量合理的范围内,加大精选精编的力度,突出趣味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将教材选编者的意图和学生的反映、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不失为具有积极意义的建议。

    表三:

    最喜欢的文言课文

    表四:

    最不喜欢的文言课文

    序号

    选择人数

    百分比

    1

    《赤壁赋》

    118

    54.4%

    2

    《滕王阁序》

    114

    52.5%

    3《劝学》

    79

    36.4%

    4

    《陈情表》

    63

    29.0%

    5《兰亭集序》

    61

    28.1%

    6《归去来兮辞》

    60

    27.6%

    7《师说》

    53

    24.4%

    8《〈逍遥游〉(节选)》

    51

    23.5%

    9《逍遥游》

    51

    23.5%

    10《阿房宫赋》

    42

    19.6%

    序号

    选择人数

    1

    《五人墓碑记》

    64

    29.5%

    2《祭十二郎文》

    50

    23.0%

    3

    《报任安书》

    49

    22.6%

    4《愚溪诗序》

    41

    18.9%

    5

    《季氏将伐颛臾》

    39

    17.9%

    6

    《项脊轩志》

    39

    17.9%

    7《病梅馆记》

    37

    17.1%

    8《伶官传序》

    34

    15.7%

    9《登泰山记》

    30

    13.8%

    10

    《鸿门宴》

    30

    13.8%

    11《柳毅传》

    30

    13.8%

    表三显示,五成以上的学生最喜欢苏轼的《赤壁赋》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比例分别为54.4%和52.5%;选择荀子的《劝学》的学生超过1/3

    ;对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及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表现兴趣的学生也占到近30%。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骈体文和富于教育启迪意义的古文以及怡情悦目的古代作品较感兴趣,且并不完全受作家作品名气大小的影响。表四的数据显示,张溥的《五人墓碑记》、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柳宗元的《愚溪诗序》等出现在学生最不喜欢的篇目里,大致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久远,语言障碍较多;二是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知识的缺乏直接导致学生对作品解读的困难;此外还需看到,此项调查排名前几位的作品均有篇幅较长、着重说理、抒情的特点。因此,选编文言教材应兼顾内容与形式,要向贴近学生生活倾斜,而文言文教学在背景联系以及难点突破上要下足功夫。

    这一部分的调查数据分析告诉我们,学生虽然对某些课文、作家给予了不同程度的肯定,但对现行教材中的文言文整体满意度不高,即不是不喜欢,而是喜欢的不多,或者说喜欢的古代作家、作品在现行教材中只出现了一部分,他们所渴望的还需要选编者去挖掘。

    表五:

    最喜爱的古代作家

    序号

    作家

    朝代(时代)

    选择人数

    1

    苏轼

    138

    63.6%

    2

    王勃

    90

    41.5%

    3

    韩愈

    67

    30.9%

    4

    欧阳修

    64

    29.5%

    5

    李白

    61

    28.1%

    6

    陶潜

    60

    27.6%

    7

    司马迁

    45

    20.7%

    8

    庄子

    先秦

    34

    15.7%

    9

    杜牧

    31

    14.3%

    10

    李清照

    28

    12.9%

    从表五可以看到,学生最喜欢的作家主要集中在唐宋时期(在前十位里,唐、宋作家分别有4人和3人),这说明学生对唐宋文学的辉煌成就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在内容与形式的认同上呈现积极倾向。当然,学生对陶潜、司马迁和庄子的喜爱也启示我们:那些文质兼美、具有无穷魅力的作品的作者永远能被学生认可和钦佩,优秀作品和作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勃勃生机。

    (二)关于课堂教学

    表六:

    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感觉

    喜欢听

    基本上不喜欢听

    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

    选择人数

    27

    29

    68

    90

    12.4%

    13.4%

    31.3%

    41.5%

    上表显示,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的总体评价一般,超过40%的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说明文言文课堂教学同样存在可塑性,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在于教师而非学生,只要课上得生动活泼,着重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学生就投赞成票,否则,学生就“弃权”甚至反对。此外,调查中仅有12.4%的学生表示“喜欢听”所有的文言文课,暴露出目前文言文教学还存在严重的不足,课的整体水平和效果相对较差。

    (三)关于自主学习

    表七:

    对背诵文言文的态度

    项目

    教材要求背诵

    的应全部背诵

    教材要求背诵的

    应有选择地背诵

    无必要背诵

    课余能背诵未要求背诵的文言文

    选择人数

    65

    120

    21

    27

    30.0%

    55.3%

    9.7%

    12.4%

    从上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背诵文言文持积极态度,而只有30%的学生觉得应无条件地完成教材的背诵要求,说明编者在考虑背诵内容时还不够成熟和中肯,若能选择那些既能拓宽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又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需求的内容供他们背诵积累,效果会更好。

    表八:

    高中以来,能较熟练背诵的文言文

    项目

    10篇以上

    6—9篇

    3—5篇

    2篇以下

    选择人数

    28

    77

    80

    32

    12.9%

    35.5%

    36.9%

    14.7%

    表八显示,学生在文言文的背诵积累方面还不如人意,参考表七的数据,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学生能认识文言文背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实际贯彻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偏差,这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背诵的策略与方法还宜进一步探索,开展背诵形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的研究将是一片“开阔地”。

    表九:

    学习文言文时的做法

    项目

    拥有并能查阅工具书

    主要借助教辅材料

    既能利用工具书,也能借助教辅材料

    既无工具书,也无教辅材料

    选择人数

    63

    67

    73

    38

    29.0%

    30.9%

    33.6%

    17.5%

    从上表的调查结果分析,部分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表现良好,但“主要借助教辅材料”的学生比“拥有并能查阅工具书”的学生多,说明学生在使用工具书方面形成的习惯、能力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并不一致。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思考、依据语境理解赏析,从而“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四)意见和建议层面

    学生对文言文教材选编和文言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编者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重视教材选编的质量,反对咬文嚼字或一味说理、反复说教的古文,迫切希望多接触入情入理、生动活泼的古典文学精华;三是教师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讲究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积极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四是希望获得有用的知识和技能,能通过文言文的学习来培养自己的美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五是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应与生活广泛联系,讨厌僵化的形式和一切服务于高考的浓重的功利色彩。

    三、处理意见或建议

    综合以上调查数据及分析结果,我们认为——

    1、宏观把握

    紧扣学生的学习兴奋点,真正关注学生的兴趣是文言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将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一味地归咎于学生,怨天尤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的选编、取舍,教学设计,教学安排及教学方法上精益求精才是当务之急。

    2、教材选编

    文言教材的选编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至关重要。那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永远受学生欢迎,因此,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应着重优化教学效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接受趋向,将更多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富于启迪的辞赋、小品类古文充实到教材中来,反之,政论性过强、材料繁复、语言不够浅近的作品即使是传世名篇,也应酌情减少选取的比例(事实上,这些要求和历史年代久远与否并无必然的联系,因为各个时代都有一定数量的言浅意深的好作品)。文言文选编应当本着“形神兼备,文质兼美,富有特色”原则。具体地说,篇幅不宜过长,语言力求浅近,吟诵易于上口,内容上或摇曳多姿、一波三折,或富于启迪、耐人寻味,或幽默风趣、发人深思等。同时,在高中三年的教学体系中,要兼顾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朝代、不同作者、不同风格等,如果每册教材既能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又能自成系列,则为最善。

    3、课堂教学

    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除了与教材本身直接相关外,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教师上文言文课不太满意,对充斥于课堂的解释、翻译心生厌恶。一方面,满堂讲,满堂问,缺少启发、能力培养和人文熏陶的现象并不少见;另一方面,一切服务于高考的功利思想禁锢了文言文教学的勃勃生机。语文教学是鲜活的,如何在营造“绿色课堂”氛围的过程中,充分地运用祖先留下的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将历史的厚重与现实的多彩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文言文教学要讲求实效,就必须清除故弊,教师应当在以下方面用心用力:

    一是调查分析,重点突破。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作家与作品同时认同的占有一定的比例,因而,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古代名家名篇对学生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尽量将作品的赏析与作家的介绍纳入同一个系统当中,形成“以作家带动作品”或“以作品带动作家”的教学模式,将积极的互动关系上升为良性循环:让学生由对某个作家感兴趣推及喜欢其作品,甚至喜欢这种风格的同类作品,由喜爱某一类作品而发展到认同某一作家,并依此认同这位作家的不同风格,久而久之,涉及的面广了,积累的相关内容就自然多而深了。因此,在高中起始年级,要格外重视这种导向作用。调查结果证实,相当一部分学生之所以对某些作品持排斥态度,是因为他们对作者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环境还缺乏了解,脱离了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失去了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文言文时面对的只是一些枯燥的字、词、句,没有任何美感和趣味可言,自然就成了一种负担;同理,学生对许多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作家感到陌生,也与他们接触的作品并不能代表作家们的杰出成就有很大关系。高中阶段只是文言文学习的起点,所以,我们有义务将那些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古典文学精华的东西呈现给学生,向他们展示:你们将要翻开的是一页页何等辉煌的华章!

    二是打通古今,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模式。我们主张用适合学生的现代汉语的思维方法指导教学过程,避免以“疏通文意”代替“扫清字词障碍”,以逐段讲解代替文章赏析,通过古与今的比较来让文言字词句“活”起来,将作品蕴涵的深刻意蕴引入现代社会生活,让学生能够触摸那些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辉的思想,感受古今一体的见解、抱负和胸怀。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欣赏的东西其实就在他们身边,才能真正发动他们去和文本对话。

    三是连接中外,强化学法指导。借助一切有有用的知识来解决教学难题,比如古文中比较典型的“状语后置”现象,就可以借鉴英语中通常的表达形式(状语一般都放在句子的末尾,例如

    There

    is

    an

    apple

    on

    the

    desk

    .

    )来对照讲解,等等。

    四是与时俱进,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来武装教学行为。让文言文教学随着多姿多彩的现代生活一道灵动起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整合网络资源来实现文言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得文言文教学和生活同步,与科技联姻,化古典为神奇,融传统于现代。

    五是将基础能力体系的建构和深层次的文化熏陶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强字词句的理解训练,使学生养成初步的古代汉语的感知习惯,了解古今语言表达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努力做到古为今用;另一方面,重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古人身上得到启发,从古代文化中吸取精髓,认真鉴别,去粗存精,兼收并蓄。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