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专题五,,群文通练一 人间亲情

    时间:2020-10-22 15:12:21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亲情 人间 专题

     群文通练一

     人间亲情 主题解说 亲情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力量,亲情是一个永不褪色的话题;亲情是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幅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经典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的丝绸,细腻光滑……亲情就是亲人之间的感情,是关爱,是母爱、父爱、手足之情、血脉之亲,是长者对幼者的疼爱……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后父的老 刘亮程 我很小的时候,奶奶就已经老了,我们一家养着奶奶的老,给她送终。奶奶去世后,轮到母亲老了,但她不敢老,她要拉扯一堆未成年的孩子。现在我五十多岁,先父、后父都已经不在,剩下母亲,她老成奶奶的样子了,我们养她的老,也在随着母亲一起老。因为有她在,我不敢也没有资格说自己老。老是长辈享有的,我年纪再大,也是儿子。真正到了前面光秃秃的没了父母,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那时候,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老了。

     但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

     记得有一年,我陪母亲回甘肃酒泉老家,在村里看望一个叔叔,院门锁着,家里人下地干活去了。等到大中午,看见两个老人扛农具走来,远看着一样老,都白了头,一脸皱纹。走近了,经介绍才知道,是叔叔和他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一个八十多岁,活成一对老兄弟,还在一起干农活。

     我父亲没有和我一起老。

     我 8 岁时父亲去世,感觉自己突然成了大人。13 岁时,母亲再嫁,我们有了后父,觉得自己又成了孩子,终于又有了庇护。后父的父母走得早,他的前面光秃秃的,就他一个人,后面也光秃秃的,无儿无女。我们成了他的养儿女,他成了我们的养父。

     我 18 岁时,有一天,后父把我和大哥叫在一起,郑重地给我们交代一件事。后父说,我已经 50 岁的人了,你们两个儿子,该操心给我备一个老房(棺材)了。这个事都是当儿子要做的。说后面的张家,儿子早几年就给父亲备好了老房。

     备老房的事,在村里很常见,到一户人家院子,会常看见一口棺材摆在草棚下,没上漆,木头的色,知道是给家里老人备的,或是家里老人让儿子给自己备的。棺材有时装粮食、饲料,或盛放种子,顶板一盖,老鼠进不去。

     我们小时候玩捉迷藏,也会藏进老房里,头顶的板一盖,就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外面的声音瞬间远了,待到听不见一丝声响时,恐惧便来了,赶紧顶开盖板爬出来。

     家里的老人也会躺进去,试试宽窄长短,也会睡一觉醒来。

     其实这些老人都不老,五六十岁、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送走了前面的老人,自己跟着

     老上了。

     老有老样子,留胡须,背手,吃饭坐上席,大声说话。一般来说,男人五六十岁便可装老了,那时候儿女也二三十岁,能在家里挑大梁,干重活。装老的目的,一是在家里在村里塑造尊严,让人敬;二是躲清闲,有些重活累活,动动嘴使唤儿女干就可以了。

     也是我 18 岁那年,后父开始装老,突然腰也疼了,腿也困了,有时候抽烟呛着,故意多咳嗽两声。去年秋天还能背动的一麻袋麦子,今年突然就不背了,让我和大哥背。其实我们两个的劲加起来,也没他大。

     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

     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大哥外出开拖拉机,我外出上学,留在家里的三弟四弟都没成人,指望不上,后父只好忘掉自己已经 50 岁的年龄,重活累活都又亲手干了。

     后父吩咐我们备的老房,也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做。

     后父活到 84 岁,走了。

     距他给我和大哥交代备老房那年,已经过去 34 年。

     后父去世时我在乌鲁木齐,晚上 12 点,家人打来电话,说后父走了。我们赶紧驱车往回赶,那晚漫天大雪,路上少有车轮,天地之间,雪花飘满。

     回到沙湾已是半夜,后父的遗体被安置在殡仪馆,他老人家躺在新买来的棺材里,面容祥和,嘴角略带微笑,像是笑着离开的。

     听母亲说,半下午的时候,后父把自己的衣物全收拾起来,打了包,说要走了。

     母亲问,你走哪去,活糊涂了。

     后父在生产队时赶过马车。在临终前的时光里,他看见来接他的马车,要把他接回到村里。可是,我们没有让一辆马车把他接回村里。我们把他葬在了县城边的公墓。

     但我知道,他的魂,一定被那辆马车接走,回到了故乡。在离县城 70 公里的老沙湾太平渠村,后父家荒寂多年的祖坟上,他几十年前送走的老母亲的坟墓旁,一定有了一串轻微的脚步声,一个儿子回到了那里。(选自《新华文摘》2019 年第 17 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并不是容易的事,文中作者的叔叔和叔叔的父亲,到年老时还能像“兄弟”那样一起劳动,不离不弃。

     B.“老房”就摆在院子里,家庭可储物、小孩可玩耍、老人可试躺,可见村民不避讳“老”,从容地面对“老”。

     C.后父在“我”18 岁时就郑重交代“我”和哥哥为其备老房,并开始装老,体现了后父为培养我们担当意识的良苦用心。

     D.文章写奶奶、父母、后父的老,以及老家备老房的习俗,意在告诉读者要从容地面对“老”,不避讳“老”。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成了后一辈人的挡风墙”一句运用了暗喻修辞,表明此时的自己在后一辈人心中的地位。

     B.作者拿自己与自己的父亲来与叔叔及其父亲进行对比,写出了自己过早失去父亲的遗憾。

     C.“光秃秃”本指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作者多次以此指没有亲人,非常形象。

     D.这篇散文语言朴实而考究,舒缓而流畅;文章以后父魂归故里作结,与文章开头相照应。

     3.文章蕴含着作者对后父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4.为什么说“老终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山路弯弯 周志华 ①从虎头山向东是一条绵延十里的山路,沟壑纵横,不见一户人家。坟茔较多,大都长满荒草,或许是山野过于寂静之故吧,路过时总会屏住呼吸,心惊肉跳。

     ②十七岁那年,我要到十里外的乡镇小学教书,报到那天正值三月,寒冷的风卷起阵阵扬沙打在脸上,火辣辣地疼。

     ③父亲寡言,我沉默地跟在后面,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这或许是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有时他也会停下脚步回转身看我几眼,但大多时只弓着身子向前,粗布青棉袄很宽大,脊背像鼓起的帆。除了脚抬起时扬起的尘烟,我和父亲之间没有更多的语言。

     ④约莫五里处,十几座坟茔静静地守在路边,我素来胆小,顿觉呼吸急促,神色慌张地加快了脚步,紧紧靠着父亲的臂膊。父亲瞅瞅我,停下来悠悠地坐在坟间,掏出烟袋点燃。风依旧猛烈,早春凉薄的日光无遮拦地倾泻,似乎要把这禁锢一冬的寒气吸光。一袋烟工夫,父亲站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头也不回地继续赶路,我悄悄地窥那坟茔,除了父亲坐过的地方当风抖着几根折断的荒草,并没有出现我臆想中的景象,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⑤安顿好我的事宜,一向寡言木讷的父亲话突然多起来,朝这个鞠躬,向那个问候,再三叮嘱我工作用心,不可耍滑偷懒。看着他低声下气的样子,觉得极丢脸面,甚是难堪,但又不好说什么。总算挨到他迈出校门,我心里暗呼万岁,他没有挥手,只是不时地停下脚步回望,身影越来越小,直到如拳如豆,我定定地站着目送他远去,青棉袄黄球鞋是他一生留给我最清晰的影像。

     ⑥此后的日子我便一个人走在这条山路上,遇到赶毛驴车的老乡,总要捎上我一段距离。这条路泥泞颠簸,行人不多,来往的车辆少之又少。天气不好的时候同村的张大爷就会准时出现在这条山路上,一句“丫头上车”,温暖着孤单寂寞的我。我知道他爱抽旱烟,就把学生用过的本子成摞地拿回来,放到他的土炕上,他从不说谢谢,只是咧嘴笑。后来他上山拉石头,摔断了腿,我去看他,他满脸歉意。我给他买了一包香烟,他摩挲着,眼里有泪光闪现。

     ⑦夏季来临,庄稼疯了似的猛长,一晃已是齐腰深。一阵风过,绿浪起伏着涌来,发出窸窸窣窣的响声。我并不害怕,反倒放慢脚步很悠闲地环顾着四周,路边杂草丛生,蒲公英居多,淡黄色的小花隐现在草丛里,采上几朵插在发间,别有一番情趣。有时我也割些猪草回去,一大捆扛在肩上,汗涔涔的,一路伴随着草的清芳。

     ⑧一日,夕阳尚未落山,粉红的霞光在田间流荡,像是给碧绿的叶子涂了淡淡的胭脂,我停下脚步出神地向远处张望。突然,从地里窜出几个十五六岁的少年,向我围过来,我愣住了,刚刚割到的一捆青草掉在地上。我无助地前后望望,这里正好是路途的中央,除了那几座坟茔和两头吃草的毛驴,几乎看不到一个人影。冷汗顺着额头滑下来,我不知该如何对付眼前的窘况。忽然,一个黑影横冲过来,手里挥舞着一根长长的木棒,这几个少年纷纷后退,瞬间消失在万顷碧波中。我才看清来人是父亲,父亲没说话,摸摸我的头,捡起地上的青草夹在腋下,我和父亲依旧一前一后,保持着惯有的距离。后来从母亲那里获悉,父亲天天在半路上等我,暗中护送我回家。

     ⑨第二年春天,父亲卖了火烟,托人从五金公司买回一辆白山牌自行车,不锈钢车把,黑漆弯梁,闪着耀眼的光芒。骑着它走在路上,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早晨,我不再起那么早了,傍晚回来亦不用那么慌张,但母亲依旧不放心,总是早早起来,领着最小的弟弟,牵着狼青把我送到山那头的路口。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我度过了三个春秋。

     ⑩工作第三年,终于等来了报考师范的机会,我决定不再骑车,每日步行上下班。初春的田野满眼都是新绿,透着勃勃生机,轻柔的风拂过脸颊,暖暖的仿佛浸润到骨子里。

     ⑪我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抓紧一切时间复习。一路上捧着书,嘴里默念着政治题,时常被石头绊倒,或撞到树上。也曾剐坏过衣服,粘得满身是泥,但这些都是最美好的记忆。

     ⑫时隔多年后,我再次回去,这条弯弯的山路早已铺了油漆,栽上了齐整的道旁树,山坡上成片的谷子吐着金黄的穗,把头深深地低垂。我沿着弯弯的山路看去,虎头山上只剩下父亲的坟茔孤零零地守望着家乡的四季。(有删改) 5.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父亲寡言木讷,不善言表,似乎冷漠,但多年后的作者仍能感受到父亲对自己炽热而深沉的爱。

     B.“我”素来胆小,父亲却故意坐在坟间吸了一袋烟。父亲是以实际行动告诉女儿,这儿

     没什么可怕的。

     C.“我”觉得父亲低声下气的样子很丢人,但也能理解他的苦心,因此不愿他走,“定定地站着目送他远去”。

     D.张大爷摔断了腿,“我”去看他,他却“满脸歉意”,是因为他以不能让“我”继续搭车而感到抱歉。

     6.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处景物描绘,清新自然,真切怡人,勾勒出山间特有的环境,也为人物活动营造了典型环境。

     B.文中刻画了“赶毛驴车的老乡”“同村的张大爷”,看似闲来之笔,但在淳朴、善良的他们的反衬下,父亲的形象更为丰满。

     C.景物描写往往烘托人物心情,第②段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我”内心的担忧,第⑩段的景物描写则表现了“我”内心的快乐与满足。

     D.文章以“父亲的坟茔”作结,交代了父亲去世的事实,表达了对父亲的感恩与思念,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文章的开头。

     7.文中写父亲跟作者同行时“始终保持着一段距离”,但送女儿到校安顿好后,却写她父亲“话突然多起来,朝这个鞠躬,向那个问候,再三叮嘱我工作用心”,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

     8.本文以“山路弯弯”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答案精析 1.C [“体现了后父为培养我们担当意识的良苦用心”无中生有,由“我后父打定主意,要盘腿坐在炕上,享一个老人的福了”可知,后父是想享福的。] 2.D [文章首尾并不呼应。] 3.①感激之情。后父让作者感觉“又有了庇护”,后父视自己为亲儿子,将“我”养育成人。②愧疚之情。我既未能为后父准备老房,让他安心地老,也没有替后父分担,更没有为后父送终。③怀念之情。通过回忆与后父的生活的种种过往,含蓄地表达了“我”对后父的追忆和思念。

     4.①老难以预料。生命无常,人未必都能自然地老去,人也未必都能尽如己意地老去。②老需有依靠。面对长辈的老,需要物质准备和精神陪伴,才能让老更有尊严和幸福感。③老必有承受。自己想要老去,要面对长辈的逝去和后辈的成长,需要承受痛苦,担负责任。

     5.C [“不愿他走”错,文章说“总算挨到他迈出校门,我心里暗呼万岁”。] 6.B [“赶毛驴车的老乡”“同村的张大爷”与父亲之间是互相映衬的关系。] 7.(1)突出父亲生性沉默寡言,符合生活实际,使人物形象更真实。(2)同行寡言,到校却再三拜托和叮咛,对比鲜明,既突出了父亲对女儿外冷内热的爱,又突出了父亲严厉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3)父亲对待女儿,表面保持距离,暗地里却细致入微。丰富了文章的主旨:长辈对晚辈既需要亲密无间的爱,也需要“有距离”的关注。令人回味,给人启迪。

     8.(1)“山路弯弯”作为往来通行的地方,象征着父亲辛劳的一生和朴实无华的品质;(2)“山路弯弯”喻示着父亲给作者无声、无尽的爱,这是使作者受益一生的精神财富;(3)“山路弯弯”喻示着作者家乡民风民俗的淳朴、厚重;(4)“山路弯弯”意味着作者对家乡故土的无限热爱以及对亲人的无比思念和感恩。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