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难忘昔日火热的生活长篇散文

    时间:2022-06-18 09:46:3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生活 长篇 散文

    难忘昔日火热的生活长篇散文

      前两天,偶然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一个老同事发的视频,让我顿觉伤感。视频画面是原单位振华玻璃厂高高的烟囱被炸倒的情形,同事还配有文字,“文化西路再无玻璃厂了”。那一幕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是啊,玻璃厂尘埃落定,但曾经的记忆却久久不能散去,毕竟,自己曾在玻璃厂度过了十三年多的难忘岁月,对我来说可谓是“火热的生活”。

      提起河南省振华玻璃厂真是一言难尽,它曾经装载着我的梦想,我也是由此走上了人生中第一个工作岗位。它坐落在商丘市文化西路16号,厂大门为仿古建筑,简约而时尚,大门东侧墙上镶嵌着知名书法家陈天然的题字:“河南省振华玻璃厂”八个遒劲有力的铜字。大门两旁安放有一对用铁栏杆围着、气势威猛的石狮子。玻璃厂当时属于监狱企业,最初是河南省劳改十八支队。上世纪八十年代,监狱建起了三级窑生产小平拉玻璃,周围的人们称它为平板玻璃厂,也叫它劳改窑。从火车站到玻璃厂开通有2路公交车。后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又建成了浮法一线,开始生产浮法玻璃。当时玻璃行情非常好,主打产品宝石蓝、孔雀绿很畅销,听说蓝玻、绿玻每平方能卖到八九十块钱。等1994年暑假过后,我所在的商丘地区技工学校联系玻璃厂组织学生实习,记得有92级五六个班及93级高中电工班的学生,还有机引技校的,大概百余人左右。由于当时玻璃厂正在建设浮法二线,厂里正需要年轻技工。刚开始,好多学生被分到浮法一线实习,也有分到氮氢站、变电所等单位。

      我和同学彭文化及机引技校的杨永星被分到浮法一线熔化工段做油枪工。那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油枪工。因为,当时浮法一线烧的还是煤气,听说浮法二线将改烧重油。第一次进入现代化的工厂实习,被高大的厂房所震撼,熔窑、投料机、拉边机、辊道、冷却风机......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第一次见到机器轰鸣声中一块块玻璃原片在辊道上转运的情形让我难以忘记。后来,文化他调整做投料工、永星调整做熔化工,学油枪的仨新人就我一个没有更换工种。在一线实习了几个月后,实习的多被调到二线也即是二分厂,好像那时振华玻璃厂下面有十个分厂。随着二线点火的时间日益临近,厂里决定派油枪班的田永军、王飞鸿和我,还有几个搞熔化的、锡槽的前往湖南郴州学习,因为得知他们那里的玻璃厂刚点火投产。记忆中,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郴州在湖南南部属于丘陵地貌,现在仍清楚的记得那个八达玻璃厂,工厂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好像去了他们八达玻璃厂里几次,可能消息有误,到了地方才得知他们也是烧的煤气。印象深刻的是在郴州吃饭,他们饭店里的米饭吃完随便添加,不另外收钱。炒菜放的辣椒特别多,让我难以下咽。还有一件事就是,有一天,我们几个上街转着玩,不知何故,当路过一家商铺时,门口的一个年轻女孩想拉我进去,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一行人见了都哈哈大笑,调侃说那女孩相中我了,一时间尴尬的我无话可说,真是的。后来,老家厂里打来电话,让我们仨先行返回,遂匆匆结束了首次出差学习之旅。

      从郴州学习回来后,我便干起了油枪工。当时油枪班班长是田永军,四十多岁。副班长是王飞鸿,也是地区技校毕业,高我一届。还有贾明芝和陈鹏,老贾那时五十多了,一个胖胖的老头,很可爱。后来,机引厂调来的卜庆亮、杨彪、张德江等几个由车间管工段充实到油枪班。油枪班刚开始在浮法二线南面的大斜坡上面的一间大屋子,旁边下侧是个大的水池,用来冷修时放玻璃水的,感觉环境还算不错。后来又搬到熔化控制室旁边。说起我第一个从事的工作油枪工,前些年曾专门写过那段难忘的经历。干油枪工脏累不说,还有高温、粉尘,体质差的人一般都吃不消。那时,油枪作为熔窑燃烧器被设计安装在熔窑两侧的六对小炉下,每侧有17支油枪,两侧的油枪由熔化控制室电脑控制每隔20分钟交替往熔窑内喷火。油枪工的任务便是及时更火堵塞、漏油等有故障的油枪,可以说工作起来非常的辛苦。春冬天还好点,夏天尤为辛苦,因为每次更换油枪时需穿上棉袄、戴上防护帽和面罩,还必须戴多层布手套、穿耐高温鞋,以免烫伤。如果更换检油枪的修吹扫阀时更不好过,有时需要在六七十度高温环境下工作二十多分钟。当然,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后来我更换油枪也很快,换一支也就一两分钟左右。换油枪时也有要领,比如,当撤下有故障的油枪时,需先关气后关油;等换上检修好的油枪时,需先开气后开油。油枪工作原理是将重油雾化后喷进窑内,遇到高温即燃烧,为熔化玻璃原料提供热能。它有油路、气路两套体系,比较复杂。如果油枪软管漏油了,也比较麻烦。所以说,每次接班时需钻进两侧的小炉检查油枪和软管是否漏油,班中巡检时也要下去看看,交班前还得过一遍,要不然,出了问题,下一班的人是不会接班的。尽管干油枪工比较辛苦,可我仍然坚持干了五六年。那些年,有的人凭借关系调了工种,我却没有。记得那时,我常常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船上的铁锚,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它在休息;当你看不到它的时候,它却在工作。我想,我愿做一个默默无闻的铁锚。在油枪班的日子,班里的田师傅、贾师傅、卜师傅等对我很好,不仅教会了我许多书本里学不到的东西,还教导我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

      由于平常喜欢写点文字,后来我被抽调到车间当内勤,告别了三班倒的生活。再后来,根据工作需要,我还做个车间仓库保管。那时车间有两个仓库,我每月负责造设备计划,为各工段的发劳保用品。工段需要领设备配件还要联系分厂去总厂大仓库协调办理。分厂的保管叫韩震,是家属子弟,他父亲当过总调度室的调度长。有好多年没有跟韩震联系了,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发展。做车间保管久了,也跟总厂仓库的保管员熟了,关系很融洽。做车间内勤其实就是个跑腿的,比如,帮领导分发报纸,撰写工作总结、起草工作通报,制作车间宣传板报等,每天还要负责统计熔化油耗上报分厂,整天忙的不亦乐乎。由于经常联系车间各工段,所以我对车间上下都比较了解。

      记忆中,当时玻璃厂与监狱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工厂的序列为总厂、分厂、车间、工段、班组;监狱下面内设有大队、分队,后来监狱改革,大队改称监区,中队改称分监区。记得二分厂首个车间主任叫易金贵,说话大嗓门,胖胖的,柘城人。易金贵主任师范毕业,他给我的印象是爱学习,我在车间办公室那段时间,他曾让我帮他买过《现代汉语词典》。记得他办公室配备有一台电脑,工作之余他像小学生一样练习五笔打字,易主任的学习劲头令我肃然起敬。几年后,易主任去了分厂任副厂长主抓生产。没过多久,他又担任了总调度室调度长,负责全厂的生产调度。总调度室就在二线过道西侧,我上下班时经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之后,二分厂车间先后换了几个车间主任,有张建民、常向阳、武德华、崔广波、李涛等,这是后话。

      在工段班组那些年,我们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最难熬的是后夜班,下夜班回家得补补觉,要不然一天会没精神。白班、前夜班需要在单位吃饭,有段时间单位没有食堂,大家轮流去厂门口买饭。当时熔化工段甲班的刘亚军是测温工,喜欢跑腿,每逢他当班一到饭时,他很乐意为大家出去买饭。可能是在岗位呆时间长了,他想出去透透气。那时吃饭简单,中午多是一块五毛钱凉调豆腐丝外加两个馒头,要么是烩面,要么是米线,要么鸡蛋面,时间长了,也吃腻了。有时前夜班加班干活饿了,下班后班里会组织去吃地摊,一般由班费支出。记得有一次,班中处理偏料。几个人忙活了三个多小时,下班了班长提议去高中路口吃夜市。几个人兴许干活累了也饿了,大家畅怀痛饮,一直吃到东方鱼肚白,路上的清洁工开始清扫马路了,大家才散去回家。那次吃地摊虽时隔多年,仍记忆犹新。好像熔化工段的同事刘超江比较俭省,有时他从家里带饭,有时带点大米,在窑炉旁蒸米吃。在熔化工段上班,蒸米是优势,因为,守着个大窑炉。窑炉里面作业温度达1570多度,即使从旁边走过,也能感觉到它的“热情”。那些年在玻璃厂吃饭,最开心的是遇到冷修,浮法生产线每隔五六年都要停产检修,熔窑要全部拆除重建,需要放玻璃水。锡槽也要放锡,辊道、风机等设备根据需要进行检修更换。那段时间虽然忙累,可伙食好,厂里免费提供。特别是点火烤窑,伙食更好,像牛肉、鸡腿、鱼块等敞开供应。有时,干活晚了,还会安排吃加班饭。当然,冷修遇不到几次。玻璃厂作业与炼钢厂工作性质差不多,常年四季24小时运营,春节也不放假,我记不清自己在工厂的岗位上度过几个春节,因为,大过年的找人替班也不好意思了。

      说起上夜班,那时候总厂值班的带班领导经常到基层查岗,怕上班的夜里班中睡觉出生产事故。如果上夜班睡觉被查到,罚钱不说,还要扣文明奖,全厂通报批评。当然,基层也有“应对”措施,那就是跟门岗值班的搞好关系,待查岗的进来后,帮打个电话提前告知一下。其他各分厂岗位上的夜里联系的也比较多,互通信息。有的岗位还会在隐蔽处安排“岗哨”站岗。尽管如此,也有点子背的,上夜班被查到。如果有熟人关系的话,还可以及时补救通融一下。刚进厂时,每次轮到上夜班都是提心吊胆的,因为实习期间如果违反劳动纪律被查处,最终将不被录用。记得一个同学就因下前夜班时怀里偷拿了厂里生产物资在门岗被值班的抓到。他刚被关到拘留所时,我和几个在玻璃厂的同学还去看望他。自他被厂里开除后,就再也没有他的音讯了。

      浮法二线之后,振华玻璃厂又上马了浮法三线,那些年我作为亲身经历参与者,见证了玻璃厂的辉煌时刻,也倍感荣光。毕竟,在当时拥有三条浮法线的监狱企业还是比较牛的,能在玻璃厂上班也很有面子的。我先后在一线、二线工作过,始终没有在三线干过。随着玻璃市场的改变,厂里生产的产品也由原来的蓝玻、绿玻改为白玻,主要是建筑级原片,只不过增加了超厚、超薄及宽板。不知何故,可能是窑炉胎带的毛病,三线的玻璃质量一直不稳定,远没有一线、二线生产的玻璃质量好,尽管一线是老旧生产线,只不过三线的吨位比较大,是600吨。这比起二线的400吨,一线的300吨,规模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年,振华玻璃厂经常接待外来参观学习的,源于是监狱企业,当时司法部的领导也曾到玻璃厂视察过。

      2005年前后,玻璃形势不容乐观,再加上三条浮法线冷修间隔时间较短,运营成本大,当时仅仅二线一天就需要消耗重油七八十吨,还不算原料、水电消耗,又恰逢上面要求监企分开,最终,玻璃厂被中建材收购,更名为中联玻璃集团公司。再后来,按照市里规划,玻璃厂被要求异地搬迁,在睢阳区重新建生产线。接下来,一线、二线窑龄先后到期不再冷修。同时厂里出台政策,职工可以买断工龄,好多人选择了买断跳槽。我熟悉的老同事就有多人提前告别了玻璃厂另谋出路。三年前,位于睢阳区的南厂正式投产,在老厂的职工越来越少,直至去年,基本上都转岗到南厂了。

      今年五一节前,文化西路的振华玻璃厂开始陆续拆迁。虽然厂里的家属院没有搬走,可玻璃厂老厂旧址正逐渐消失。尽管我在2007年考公务员离开了玻璃厂,但对它仍念念不忘,十三年的时光,4800多个日夜,真的有感情了。在玻璃厂的十多年里,我由一个普通的油枪工先后干到熔化工副班长、班长,也干过车间内勤、保管和文秘,由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玻璃厂生产业务公骨干。可以说,是玻璃厂培养了我、锻炼了我、造就了我。期间,先后五次在厂里熔化工技术比武中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团员。提起在振华玻璃厂的往事,我想到两个小片段,一次是在二分厂时,好像总厂组织的一次宣传评比活动,要求每个分厂制作宣传板报。好像有个分厂的标题为“我爱振华”,我为所在的二分厂制作的标题为“爱我振华”,为此还受到二分厂领导的充分肯定;另一次是振华玻璃厂征集厂徽时,自己得知消息后,积极参与设计投稿,花了不少心思。由于水平原因,自己的设计作品没有被采纳,但,能为振华尽自己的一份力,也很欣慰。工作之余,自己发挥特长,坚持写作,经常在玻璃厂里的内部报纸《振华苑》发表通讯报道及诗歌、散文和小说,点燃了我最初的文学梦,让我爱上了文学,也为我今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文字基础。当然,这要感谢《振华苑》为我提供的平台和窗口。

      其实,当初厂报《振华苑》创刊时,还是诞生在二分厂。时任二分厂领导王西中比较注重宣传,大学毕业学法律的高材生余红军恰好分到二分厂办公室,他是《振华苑》的主要策划人。后来,分厂办公室的李祥芝为余红军打下手做编辑。再后来,《振华苑》被总厂收走了,时在总厂宣传教育科的张慧加入了《振华苑》编辑队伍,一来二去,她和余红军结为秦晋之好。几年后,《振华苑》副刊征集刊名,我知道后积极参与征集活动,幸运的是,我应征的“晨风”这个名字最终被报纸副刊采用,让我委实开心了一段时间。我的笔名“向东”“冬青”就是首次在《振华苑》使用的,这得感谢编辑张慧的大力支持。以至于离开振华玻璃厂多年后,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系。前段时间,张慧在和我交流时说道:“以前在《振华苑》编稿件的时候,我一直说接收稿件是摘菜,整理稿件是择菜,编辑是稿件是配菜,排版是烩菜。报纸印出来是上菜。”“有时候正在整理稿件,有人问干啥呢,我一般回答择菜呢。”前两年春节期间,张慧特意邀请我和编辑部的同事吃饭叙旧,即使分别已久,我们却仍相见甚欢。她不无感慨地说:“因为有《振华苑》这个平台,我认识一批舞文弄墨的车间工人、看车棚的青年人,与之交往,因文识人,有一种文艺复兴的感觉。有的好文字,我还能记住这个人,虽然多年已不曾再见面了。”听后,令在外谋生的我倍感温暖。至今,我家里仍珍藏有一份《振华苑》的合订本,还有一个我在《振华苑》发表作品的剪贴本。

      弹指一挥间,昔日响当当的河南省振华玻璃厂已成为了历史。而往事并不如烟,我有幸跟振华玻璃厂结缘,并因此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有的还成了我的良师益友,像常向阳、武中科、张慧、张志凯,有的成了好朋友,如谭继珍、楚艳彬、杨永星、李辉,等等。仔细想来,十多年来,自己的青春和汗水、聪明和才智都奉献给了它。现如今,眼看着它渐渐地消失在自己的视野里,心中不由得五味杂陈。啊,振华玻璃厂,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曾经让我进步和成长的地方,给我留下多少美好而难忘的回忆,你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有人说,在一个地方呆久了,有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它。我深以为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次恍惚中又回到了那久违的玻璃厂、久违的车间,那高大的厂房、那轰鸣的响声、那熟悉的设备、那亲切的同事......猛地醒来,却发觉是一场梦。

      再见了,振华玻璃厂,再见了,那段“火热的生活”。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