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学习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有感

    时间:2021-05-03 00:09:1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第二批 有感 秋季

    学习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有感 本文关键词:第二批,有感,秋季,学员,入学

    学习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有感 本文简介:学习2017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有感2017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了2017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校长陈希强调,我们有幸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的确,我们赶上了国家的好时代,我们要真正把党

    学习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有感 本文内容:

    学习2017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讲话有感

    2017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了2017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党校校长陈希强调,我们有幸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有责于这个新时代、奉献于这个新时代。的确,我们赶上了国家的好时代,我们要真正把党员姓“党”融入血液,始终与党在思想上同心、立场上同向、行动上同频,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陈希校长在会上强调”四个始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权力行使的根本标准,始终做到用权为民,用权为民,使权力符合规则、符合制度、符合法治。陈希校长讲话中的第一个“始终”,要求我们始终保持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忠于人民的政治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这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始终保持忠于党”——加强党性锻炼,是共产党人一生的必修课;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一生的追求。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必须时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人,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基本政治素养;“忠于马克思主义信仰”——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以“咬定青山”的政治定力,旗帜鲜明地当好马克思主义的传承者;必须以“铁杵磨针”的政治毅力,坚定不移地当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在忠于祖国与坚守信仰中披荆斩棘、砥砺奋进,为国家、为社会贡献光与热;“忠于人民的政治自觉”——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自己、改造自己、提高自己”——“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一名年轻的干部我需要时刻提醒自己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对照检查自己,努力将存在的问题找出来,进行剖析,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加强锻炼,不断追求进步,争做一名称职的共产党员。

    我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做到“四讲四有”,争做“四个铁一般”合格党员,不愧于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篇2: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稿两篇

    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稿两篇 本文关键词:九大,有感,两篇,精神,学习

    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稿两篇 本文简介: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稿两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10月18日,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此次大会报告共计3万多字,用时3个小时,报告内容振奋人心。此次大会的主题

    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稿两篇 本文内容:

    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稿两篇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有感

    10月18日,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此次大会报告共计3万多字,用时3个小时,报告内容振奋人心。

    此次大会的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彰显了我们党始终不变的初心是“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彰显了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大脉络日益清晰,各领域标志性、支柱性改革陆续推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也兑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执政承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留得住乡愁的人居环境,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整体治理,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势头得到遏制,城乡环境不断改善;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让农民享受到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使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由“政府端菜”向“百姓点菜”转变。从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到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项目,惠及人民的全面改革向纵深推进,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回顾历史,我想在座的很多老同志有很多的感慨。1921年7月23日,一个让中国人民难忘的日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犹如一轮红日在东方冉冉升起,照亮了中国革命的前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在历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能把握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带领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的胜利。

    现在中国共产党走过了96周年,96年的时间对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翻天覆地的96年。回顾历史的长河,我们这个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几度兴衰,从“九.一八”的战火到卢沟桥事变,从南京大屠杀,到皖南千古奇冤,外强内患,村村遗骨,处处狼烟,在中华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千百万中国劳苦的大众,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响彻了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无数的事实证明了一个铁一般的真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不但能摧毁一个旧世界,而且有能力建设一个新中国。

    十八大以来,我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工业化,我国装备制造业实力雄厚,产值超过了全球的1/3;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铁已达2.2万公里,超过全球的总和。还建设了为数众多的机场、港口、大型跨海桥梁。以一带一路为依托、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的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科学技术在十八大以后有了快速的发展。一是我们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二是我国智能制造技术正向高端攀升,我国核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我国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造桥技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张家界430米玻璃桥、港珠澳跨海大桥令人叹为观止。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我国农村住房,过去是茅草房一片,再到小楼成片的演变。现在农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生产十几年连续增收,农民外出务工可以增加收入,加之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和各项引用。现在随着收入提高,农村,电视机、电冰箱、微波炉乃至空调,几乎家家都有,不足为奇,更别说电话、座机和手机了。

    我们城市面貌变化更大。高楼大厦,公交地铁纵横交错。居民的居住、出行、衣着、食品条件都是今非昔比。让大多居民最实惠的是我们的退休工资年年都在上涨,我们在给居民办的事,听的最多,问的最多的就是我们今天退休工资又涨了好多,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好多。我国的脱贫工作也是举世闻名,我们的低保也是从450元上涨到500元。现在人们的追求也不断在提高,过去是在讲如何解决温饱问题,现在是如何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现在的大多数居民在衣食无忧且有积余的情况下,外出旅游就成为人们的首选。常常听见我们的居民群众说这个月又要到哪里旅游,到哪里去避暑,到哪里去露营等,这些所有的改变,是我们党没有成立这初,想都不敢想的。这些生活中的变化,都党带给我们的。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及历史使命、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是一份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的报告,是一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拥护、为民造福、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报告。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人民利益高于天。如习近平所强调,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十九大胜利的召开,为新时代我们党立起了新的历史坐标,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接下来,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关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把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学习十九大报告学习心得

    2017年鸡年已经接近尾声,这一年大家“闻鸡起舞”不懈怠,各项工作“鹤立鸡群”走在前。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做好组织工作,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十九大精神,坚持精准科学抓落实、履责担当抓落实、提升素质抓落实。具体如何做呢?我想借用一个成语就是“明目张胆”,做好工作。大家或许会说这个成语意指“众目睽睽之下干坏事”,用在这里,其意何在?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将这四个字分开来说,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所谓“明”,就是明主题,知大任。组织部门的职责就是“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报告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用“突出政治标准”回答提拔重用什么干部,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回答怎样培养使用干部。这些回答就是我们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也是我们最应干、能够干、必须干好的事情。明确这个主题,担负起这个大任,要按照省委娄书记提出的“最讲政治、最重公道、最优作风、最守纪律”要求,在工作中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践行公道正派的基本要求,提高履职尽责的专业素养,锻造严以律己的过硬作风。

    所谓“目”,就是目标聚焦,不游离。干部工作的主业就是“搞培训、提素质,选干部、配班子”。如何聚焦这个主业形神不散?要聚焦目标导向性。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要聚焦目标操作性。例如,如何发现储备年轻干部,十九大报告强调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要聚焦目标的针对性。例如,如何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

    所谓“张”,就是谋事要有主张。贯彻十九大精神,做好干部工作,我们应该“不坐而论道,要起而寻策;不层层传声,要人人出招;不按部就班,要积极作为。”要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例如,着眼发现储备年轻干部,“谋划要早、视野要宽,措施要硬、工作要实,标准要高、要求要严。”要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操作。例如,针对乡镇领导班子和成员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不足的问题,要优化干部使用路径,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做好新提拔干部“传帮带”,多管齐下提升乡镇干部履职能力。要坚持效果导向,精准落地。例如,强化跟踪研判,让干部人岗相适、相容性好;强化日常管理,建立与干部经常性联系制度,让干部始终感知组织的关爱和期待;强化考核激励,让干部愿意来、留得住、主动干、能出彩。

    所谓“胆”,就是在壮胆量中敢于为。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的事业。对我们自身而言,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争一流”的使命感去工作、去破解工作遇到的难题。比如乡镇党政领导班子174名科级干部,初次提拔平均年龄36周岁,任现职级时间平均为5年,从副科到正科平均需要10年,一些优秀干部难以脱颖而出,需要我们以改革的勇气打破“隐形台阶”、搭建“绿色通道”。对照《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对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也需要我们敢于亮剑,及时予以调整。在给自己长胆识的同时,也要为干部壮胆量。今年在乡镇进行调研,听取对班子成员意见建议45条,其中“性格内向”居于第3位次。问题是工作的方向,要探索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真抓实干者鼓劲,为改革创新者撑腰;要对“狮子型”干部高看一眼、厚待三分,让“性格内向”的干部在事上磨心上炼,使我们的干部敢作为、能作为,放心大胆的作为。

    篇3: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 本文关键词:有感,课堂,生长,气息,充满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 本文简介: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赵小芹一、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融讲、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听李政涛教授有感 本文内容:

    让课堂充满生长的气息

    听李政涛教授有感

    赵小芹

    一、印象——独特的讲课方式

    在所有的报告中,只有他的讲座最特别。没有演示文稿,打开手提,大屏幕上出现一个空白文档,李教授一边讲述,一边灵巧地在键盘上敲打出课题,然后,一个个关键词句,便随着他的讲述和手指的敲打,不断出现在大屏幕上,牢牢吸引着听课者的目光,融讲、写、记为一体。手脑并用,有张有弛,显得从容不迫,更显出现代专家的务实的精神和高超的能力和水平。

    他引用大量的教育案例及教育小故事,从日常教育生活中的细节入手,对各个观点作了详尽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分析,令人易于接受。报告中那信手拈来的大量详实的资料,不经意中流露出的深厚的理论功底,其理性的分析,鲜明的观点,丰厚的底蕴、严谨的思路,务实的作风等等,无不让人为之折服。尤其是他那胸怀祖国的情怀更是感染着我们每一位听报告的老师。虽然报告已经结束了,可余音袅袅,很多细节,似乎还在脑海中回放,忍不住咀嚼着、回味着。

    李政涛教授认为我们的课要上成家常课,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说公开课相当于宴会大餐,而家常课则是家常菜,宴会大餐我们偶而吃一顿还行,吃多了就会生病,还是吃家常菜的好。公开课虽最能垂练人,但家常课最养人。家常课是最真实的课,虽有缺撼,但有发展的空间。我们在成长的同时学生也在成长,那么课堂就有生长的气息了。所以我们的课堂要看看学生走出课堂和走进课堂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习惯上是否有变化,如果有变化,那么这就是到理想的课堂,师生共同生长的课堂。

    二、讲课的详细观点如下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

    对于什么是“有效教学”?李政涛教授讲了以下四个观点:

    1、抓住一个关键字:“实”

    李政涛博导是叶澜教授的学生,他首先阐述了叶澜教授的“五实”:

    叶澜教授认为,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基本要求,即可以去努力做到“五实”:扎实、充实、丰实、平实和真实。(1)、“扎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意义的课。对于学生来说,至少要学到东西,再进一步锻炼能力,进而发展到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有意义的课,也就是一堂扎实的课,不是图热闹的课。

    (2)、“充实”——一堂好课应是一堂有效率的课。一是看对全班多少学生有效率;二是看效率的高低。效率高的课,才称得上是充实的课,有内容的课。

    (3)、“丰实”

    ——一堂好课应该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一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交流,这个过程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这样的课可以称为丰实的课,内容丰富,多方活跃,给人以启发。

    (4)、“平实”——一堂好课应该是常态下的课。课堂的价值在于通过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要淡化公开课,多上研讨课,不管谁在听课,教师都要做到旁若无人,心中只有学生。

    (5)、“真实”——做到了以上几点,这种课应该是一堂有待完善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未经过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只要是真实的,就有缺憾,有缺憾恰恰是真实的指标。

    2、理解一个关键词:“有效”

    (1)、理解“三效”。一是“有效益,就是能够达到教学目标;二是“有效果”,就是学生能够发展;三是“有效率”,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2)、理解“八效”。

    一是“全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明星学生;

    二是“广效”,视野要宽广;

    三是“远效”,成效能持续长远;

    四是“深效”,深度解读教材和学生;深到哪里去?以《“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例,好些教师将文中的“绅士”一词浅表地解释为“让女士先上救身船”。其实不然。轮船即将沉没,但乐队仍在演奏,方寸丝毫不乱;船长完全可以活下来,但他选择以身殉“船”;即使逃,也逃得像个绅士,无论何种境地,保持从容不迫、镇定自如,不至于六神无主、惊惶失措;无论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依然勇敢履行承担职责,不放弃责任。这才叫绅士。这篇教材所蕴含的“职责和责任的担当、承担责任的习惯”这方面的教育价值,却被教师的浅层解读给遮蔽了。

    五是“强效”,关注兴趣和需要;如,一位新教师10分钟时间,让一个不喜欢语文的班级,爱上了语文。他是这样做的。上课伊始,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射”字,请同学读,学生读“she”时,老师说不念“she”,学生很惊异。(为什么有些课堂上学生很疲沓,同未让学生产生惊异之感是有关系的,教师要善于把熟悉的陌生化--惊异,从而产生兴趣和需要)老师娓娓道来:“射--从字形看,一寸的身子。就是矮,这个字就念ai。”学生更惊异了。教师又板书“矮”字,并在矮字中间画上一条线使之分成左右两个部分,并解释说:“矢”就是箭,“委”是派出的意思,把箭派出去是什么意思?学生说是“射”。教师说--对了。学生异常兴奋,感到汉字真有意思,教师趁热打铁,又举例进一步表现汉字的魅力和美。让孩子们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强效的最高境界:老师一句话,影响学生一生。速算大师史丰收回忆自己怎么会走上研究算法的这条路上时,说过:小学时的一次数学课,在学完乘法后,他问老师:乘法为什么要从右往左算,能不能从左往右算呢?老师说,那你试试看。正是这句话,让史丰收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与研究算法结缘。

    六是“准效”,准确解读教材和学生;

    七是“速效”,直接对准目标;

    八是“奇效”,能化腐朽为神奇。例子一、语文课上,教师正范读一篇表现父子之情的文章,爸爸如何如何,当教师正声情并茂地喊出“爸爸”时,一学生在座位“唉”了一声,教室里哄堂大笑。教师顿了一下,并没有瞪这个孩子,却说道:这个同学在听老师朗读的时候,进入了角色,带着情感。我们明天上课前,我们就花5分钟请他介绍一下他是如何能够这样投入的,并请他读给我们听听。这位同学当天晚上在家“备课”到了11时半。

    李镇西老师曾讲过一个故事。年轻的周老师问同学们--世界上有著名的四大宫殿,是哪四个?学生不知道,有一个学生说故宫,其他都不知道,这时一个男孩子故意装坏,说还有“子宫”,学生哄堂大笑,这个男生知道自己闯了祸,很紧张。看周老师怎么处理--她走到学生面前,摸着他的脑袋说:“你说得对。理由是--因为子宫的确是人类最伟大的宫殿。同学们,周老师,包括所有的人,都是在这伟大的宫殿里孕育,谈到她,不能用轻率的口吻,要充满对妈妈的尊敬。当然,这节课谈的是建筑上的宫殿,你的问题,留在生物课上讨论。”周老师化解了一触即发的冲突,而且不经意间给孩子们上了关于生命关于母爱的教育。

    3、思考三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

    (1)、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有两种方式:一是对照课程标准,二是对照学生发展需要。这里,要掌握“三个原则”:一是,学生已经会的和懂的不教,只教不会不懂的;二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能读懂的,不教,教如果你不教学生学不会的,或者教了之后会更有进步和发展的;三是,你现在教了,学生也不会也不懂的,不教。

    (2)、怎么教?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状况。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很多教师听名师的课后东施效颦,效果并不理想。这就要思考到底从名师那里学什么。当然要学技巧方法,但不能只学技法,要学思想、观点、精神。某种意义上,它比技法更重要,它能出方法,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方法。名师如参天大树,树会开花结实,技巧如花和实,醒目、易得,但从别人那里摘来的花,很快就会枯萎腐败,因缺了思想的根。学名师,就要善于“嫁接”思想的根,而不只是摘花摘果。三学成长历程。没有谁天生就是名师。名师也遭遇过困难、障碍,看他是如何走出来的。如于漪老师,70岁时还讲过:“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教师。”这就是名师的品格!如今80岁了,还每年发表文章。在《岁月如歌》这本书中,她回顾了自己在语文能力方面的成长历程,这本书也可看作是其职业生涯的自传。

    说到语言,教师要有三种语言的敏感。一是对学科语言的敏感性;要能让学生在走出课堂后,用你的学科语言方式来表达;二是对学生语言的敏感。学生语言有错漏时,要及时纠正;有亮点、特长时,要积极鼓励,放大。如一次在常州听课,一男孩多次发言,内容说得很不错,但表达时“那个”“那个”不断;教师在评价时,只是关注了孩子说话的内容,对其表达时的口头禅只字不提。试想,教师不指出,不纠正,也许孩子会“那个”一辈子。三是对教师语言的敏感。如听名师上课,要关注语言,培养倾听能力。

    参加各种会议,也要带着学习的心态,倾听的姿态,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如听别人表达时的视角,怎么表达才能打动听众,说服别人。当然含包括对自己语言的敏感。我的语言风格、优点、毛病。于漪老师在《用语言“粘”住学生》中讲述了自己锤炼语言的历程:初上讲台,感觉自己的语言苍白、贫乏,口头禅多,普通话不准,就下决心锤炼。于是每天上班边走边想,上课开始讲什么,转折处如何过渡……下班后坐在公交车上一一回放,并思考如何改进、重建,如何让语言更生动、传神。几年后,一张嘴,就“粘”住了学生。

    (3)、教到什么程度?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本班实际,

    确定教到什么程度。

    (4)、必须明确“五个点”。这“五个点”是:知识训练点,能力培养点,方法习得点,习惯养成点,考试关注点。

    (二)、应该建立怎样的“有效教学观”?

    报告中,李政涛教授谈了自己的“有效教学观”。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简要诠释。

    1、什么是好课?

    一是看学生,看学生变化了没有?发展了没有?

    二是看教育效果的持久性,走进课堂与走出课堂是否一个样?

    三是看有无生长感。要想使教学具有生长感,要找到“三个点”:找到“挑战点”,给学生一种挑战;找到突破点,突破难点和障碍点;找到提升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提升。“不生长”的课堂是无效的课堂,“被生长”的课堂是僵化的,“自生长”的课堂是绿色的课堂,“共生长”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温度没有深度,我们可以称之为“滑冰课”,只是“滑行”而已。

    二是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

    著名特级教师武凤霞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充满生长律动的课堂上,学习气氛不一定热烈,但要深沉,学生不能在文字中浮光掠影,要在思索中前行;不是在言说别人的思想,一定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声。看一看,能感受到躬身前行的姿态,听一听,能体悟到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如何让课堂充满生长气息?

    1、课堂生长的前提。一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二是基于学生立场,认真解读学生。学生立场不等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实际状态成为教育教学的起点和出发点,成为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例如:学生已有什么?学生缺什么?困难和障碍是什么?差异是什么?三是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2、生长的方式

    (1)、开放的生长。什么是开放?一是从教师向学生开放,把课堂放给学生,时间放给学生,空间放给学生,权力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二是由唯一性向可能性、选择性、多样性开放。三是由书本世界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开放,向体验和经验开放

    (2)、扎实的生长。一是扎实在于清晰,目标清晰,思路清晰,方法清晰,学生清晰,指令和要求清晰。二是扎实在于细致,比如有效的小组合作包括以下四步:从两两合作开始,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小组代表发言,全班交流,组际互动。三是扎实在于生成,从点状生成到整体生成,从个体生成到全体生成,从浅层生成到深层生存,从错误生成到有益生成。四是扎实在于停顿。五是扎实在于持续。六是扎实在于运用。七是扎实在于及时反馈。八是扎实在于写练。

    (3)、优美的生长。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

    “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4)、温暖的生长。让课堂充满温暖的气息。

    最后李博导送给我们一句话:爱自己,就要栽培自己!转赠给大家:栽培自己,不一定要靠别人,每天都努力着,让自己的课堂充满着生长的气息,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栽培。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