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时间:2020-07-04 11:47:4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鉴定 描述 方法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编制

     精选 方法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地址:

     电话:

      传真:

      邮编:

      岩芯描述与鉴定方法

     1 .取芯前的准备工作

      钻井取芯前应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 了解钻井取芯的目的

      钻井取芯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获取岩性、岩相特征资料,为分析和判断沉积环境提供依据。

      (2)获取古生物化石特征资料,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

      (3)取得储集层有效厚度及其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资料,弄清其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气性这“四性”关系,获得保护开发油气层的化验分析(物性、含油饱和度等)资料数据。

      (4)取得生油气层的生油气指标及其特征资料,弄清其生油气(有机质)丰度和阶段,确定区域勘探开发前景。

      (5)取得地层倾角、接触关系、断层、岩石裂缝及缝洞资料,为研究油气田类型(油气藏类型),确定开发系统和方案提供依据。

      (6)获取有关油气田开发储量计算资料。

      (7)检查开发效果,取得开发过程中所必须取得的资料数据。

      (8)解决钻井现场临时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

      根据塔河油田目前勘探开发工作,钻井的取芯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解决地层界线划分而进行地质取芯

      如在奥陶系几个组段界面附近进行的取芯,这种取芯以取到两个组段的界面为目的。

      (2)以获取油气层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而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评价井中经常会设计,是在探井已发现油气显示层,但取芯资料不全为取全油气层各项资料及参数而进行的取芯,要求:一揭开油气层不能超出规范要求的范围,二要取至油(气)水界面之下。

      (3)对钻进过程中新发现的油气层进行取芯

      此种取芯在探井中和评价井设计外的油气层段常出现,由于具有事前不确定性,其取芯层段的卡取较困难,需要有预前性和果断性,钻前要对井区地质特征有一定的研究。

     岩芯出筒时要进行的工作

      (1)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的特征:出筒是否顺利岩芯出筒是否完整岩芯出筒是否有油、气外溢现象有无油

     味

      (2)观察和记录岩芯出筒顺利,参与岩芯的丈量和岩芯的编号,确定岩芯的顶、底界。

      (3)进行岩芯的粗描和含油气水初步观察、试验,确定本回次取芯是否完成了设计和预定取芯任务,参与确定是否继续取芯。

     岩芯编录 (1)岩芯按出筒顺序收放,确保次序排列不乱。

     (2)准确丈量岩芯长度,计算取芯率,根据岩芯含油气情况确定岩芯的清洗方式,含油气岩芯不得用水冲洗,擦干后及时描述,用无色玻璃纸包装蜡封。

     (3)岩芯出筒 2 日内要完成对岩芯进行编录、描述。

     (4)编录前对岩芯进行认真核查, 核实岩芯次序是否正确,然后在在每一岩芯自然段的上方(顶端)用白漆涂4cm×长方形块,在漆块上用黑色绘图墨汁标注岩芯编号,破碎岩芯用白布袋盛装,白布袋上用黑色笔进行编号。

     (5)采取整块岩芯样后, 应在相应位置用相同长度的木棍替代, 并标注相应的长度及编号. (6)要进行一次性丈量和分段, 分块编号,分块岩芯长度一般不大于 40cm. (7)若取上残余岩芯的一般推至上一筒,采收率偏低或空筒要分析原因并在岩芯描述中标注。

     (8)取芯数据包括: 回次数、取芯井段、进尺、岩芯长、取芯率、取芯层位、岩性分层深度、视厚、岩芯编号、岩性、含油气情况、破碎及磨损情况等。

     岩芯编录需注意的几点:

     (1)岩芯编号方式:X Y/Z,X 为回次号,Y为当前块号,Z为本回次总块数。岩芯编号时,凡长度≥5cm的岩芯自然块,都必须统一编号。

     (2)因地质编录或观察岩性敲断的自然块(多为长岩芯),应及时补写上相同的编号,在分子上加附加标记,如 3 2-1/15。

     (3)对几个连续的薄岩芯块的编号,可在顶部断面或选稍厚的块上编号,但需在圆柱面上标上首尾连接号,如 6 2/10>、6 3/10>。

     (4)对破碎、松散、粉状用袋装的岩芯,在袋面上应写上井号、回次号、岩芯编号和岩芯长度,放在箱内该回次该块处。

     (5)岩芯箱要进行统一编号,并认真填写回次票及分层票。

     (6)岩芯要妥善保管,严防油污、水浸及错乱。

     岩芯描述 1.4.1 岩芯描述 要求

      (1)岩芯描述前描述人员要再次检查岩芯排放顺序的正确性,避免描述错误,查证岩芯编号、长度、选样位

     置及岩芯挡板或卡片数据,保证账物相符

      (2)岩芯描述采用“大段综合, 分层细描”的原则, 做到观察细致, 定名准确、分层合理、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术语规范, 标准统一, 对于沉积构造、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要附有素描图和拍取照片。

      (3)一般岩性,厚度大于 的层,均要单独分层描述,小于 的层,作条带或簿夹层描述,不再分层.

      (4)若岩芯收获率不足 100%时,应根据岩性与磨损程度、碎裂关系及底部岩芯特征结合钻时资料进行分析,将各段岩芯依次恢复到相应井段深度位置上。

      (5)厚度小于 特殊层,如油气层、化石层及有地层对比意义的标志或标准层等要单独分层描述,绘图时适当放大。

     (6)连续取芯,两筒岩芯接连处、磨损面上下,不到 0.1m的岩性,也要单独分层描述。

     (7)含油气岩芯描述要充分结合出筒显示及整理过程中的观察记录,综合叙述其含油气特征,准确定级。

      (8)对于取得地层界面的岩芯,要着重对地层界面特征进行描述,包括界面上下岩性的变化特征(突变、渐变)、二者是整合接触还是不整合接触、有无侵蚀面及断层、上下岩层产状的变化特征、层面间是否平整、有无底砾岩等。

      (9)取样位置应放置取样标签,内容包括取样回次、层位、样品种类、井段、长度、岩性、油气显示、产状、取样时间、取样单位、取样人姓名,标签应放在取样处,随岩芯箱。

     1.4.2 常见岩类的描述 1.4.2.1 砂质岩类(含砾岩)的描述

      1)综合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粒度+矿物成分。如黄灰色油斑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黄灰色油浸中粒岩屑砂岩。

     2)粒度分级及定名:粒级划分标准采用φ值粒级划分标准。

      碎屑粒级划分标准 粒级 粒径(mm) φ值 粒级 粒径(mm) φ值 巨砾 >64 <-6 中砂

      粗砾 16-64 -6 ~ -4 细砂

      中砾 4-16 -4~ -2 粉砂

      细砾 1-4 -2~0 泥 < >6 粗砂

     1~0

      采用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粒级为基本名称,如细砂含量>50%,则定名为细粒砂岩;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35%,则采用主次联合定名,次要粒级在前,主要粒级在后,如中-细粒砂岩;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

     都>20%,任何两种粒级含量之和又<70%时,则定为不等粒砂岩;

      某填隙物含量 25-50%,应参加定名,如泥质含量 30%,则定为泥质细粒砂岩;特殊矿物也可参加定名,如海绿石细粒砂岩;砾石含量 10-30%定名为砾质砂岩,砾石含量 5-10%定为含砾砂岩;岩屑砂岩中,某一种单一岩屑含量>75%时,该种岩屑参加定名,如玄武岩质岩屑砂岩。

      3)颜色描述:采用“复合色”,主要颜色在后、次要颜色在前,如黄灰色、灰棕色、灰绿色。

      4)矿物成分定名:

      石英砂岩:石英含量>75%。

      长石砂岩:长石含量>25%。

      岩屑砂岩:岩屑含量>25%。

      长石、岩屑含量 10-25%时可参加定名,如长石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长石、岩屑含量均>25%,石英含量<75%,则依长石、岩屑的相对含量进行定名,如长石 35%,岩屑 30%,则定名为岩屑长石砂岩。

      5)磨圆及分选性的描述

      磨圆度分四级: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分选程度分三级:

      分选好:某一种粒级含量>75%。

      分选中等:某一种粒级含量为 50-75%。

      分选差:两种以上粒级含量都<50%。

      6)胶结物、胶结类型描述

      胶结物:要描述主要胶结物、次要胶结物,胶结物对岩石孔、渗性的影响。

      胶结类型:分基底式、孔隙式、接触式及其过渡类型。

      胶结程度:松散、疏松、较疏松、致密。

      7)沉积构造的描述

      描述内容包括层理、层面特征、颗粒排列、粒级纵向变化、岩层倾角等。

     层理描述:对层理的描述除着重描述其形态、类型、显示原因和清晰程度外,还需要描述组成层理的颜色、成分、厚度;A层理类型: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又可分为板状、楔状、槽状交错层理)。B层理分类:特大型层理(厚度大于 1m)、大型层理(厚度 1-0.1m)、中型层理-0.03m、小型层理-0.01m、微细层理(<0.01m)。

     层面特征描述:包括波痕、干裂、雨痕、冲刷面、侵蚀痕迹、揉皱构造、搅混构造、虫孔、虫迹、斑点、斑块、结核等,应对其特征进行详细描述。

     颗粒排列描述:颗粒是否均匀排列、有无定向排列、定向排列特征等。

     粒级纵向变化:粒级纵向变化特征(正粒序、反粒序)。

     不同岩性层间变化特征的描述:不同岩性层间是突变还是渐变变化特征 8)化石及含有物的描述:化石及含有物种类、大小、丰富程度、保存程度、含有物种类、分布状况等。

     9)裂缝及孔洞发育状况的描述:描述裂缝及孔洞发育的井段(岩块)、裂缝的产状、数量、长度、宽度、密度、充填情况、裂缝面次生矿物发育特征、孔洞的大小、数量、充填情况、裂缝之间、孔洞之间和裂缝、孔洞之间的连通情况、裂缝和孔洞的含油气情况等。

     10)油、气、水显示的描述:

     根据含油产状、含油饱满程度、含油面积等确定含油级别,根据岩芯显示特征详细描述其油、气、水显示特征,注意描述油、气、水分布与岩性、物性之间的关系,对于油(气)水界面附近的岩芯,要着重描述油(气)水界面的确定依据。

     1.4.2.2 泥质岩类(含砂质泥岩)的描述 1)颜色:主要色、次要色、均一程度、颜色的变化特征; 2)砂质成分的含量:砂质的种类、含量及其变化、砂质的分布、有无砂质斑块等; 3)可塑性:分好(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不易断裂)、中等(吸水后可揉成细条而易断裂)、差(吸水后不能揉成细条); 4)软硬程度:分软、较硬、硬; 5)断口:分平坦状、贝壳状、参差状、鱼鳞状、锯齿状; 6)吸水性:分好、中等、差; 7)化学沉积结核:种类、形态、分布特征; 8)加酸反应:分强、弱、不反应。

     9)与其他岩类的接触关系:渐变、突变; 10)层面特征:波痕、干裂、雨痕、冲刷面、侵蚀痕迹、揉皱构造、搅混构造、虫孔、虫迹、斑点、斑块、结核等; 11)裂缝及其发育特征、裂缝的充填特征、裂缝含油气情况。

     1.4.2.3 碳酸岩类的描述 1)综合定名:颜色+含油气级别+填隙物+结构+成分。如灰色油浸亮晶鲕粒灰岩、灰色油斑微晶砂屑灰岩、灰色油迹细晶白云岩。

     2)颜色:碳酸盐岩一般以灰色为主,故灰色为基本色,由于受含油气、含铁质、有机质等的影响,颜色发生变化,但其只能作为次要颜色参加定名;在对颜色的描述时要注意的变化与矿物及含量的关系,与粒屑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程度的关系,与铁质、泥质、有机质等混合物种类及含量的关系。

     3)成分命名原则:以方解石、白云石含量定名。

     A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基本名称,如方解石含量 70%,定名为灰岩;

     B某矿物含量为 25-50%,在基本名称前以“质”表示,如泥质含量 30%、方解石含量 65%,则定名为泥质灰岩; C某矿物含量为 10-25%,在基本名称前以“含”表示,如白云石含量 20%、方解石含量 75%,则定名为含白云质灰岩; D某矿物含量<10%,一般不参加定名,但具特殊意义的矿物可参与定名,以“含”表示,如海绿石 4%、泥质 10%、白云石 35%、方解石 60%,则定名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 E当碳酸盐岩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 B、C的原则定名; F 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且各矿物含量皆小于 50%,则视碳酸盐矿物与泥质含量的多少而定名,原则同上,两个碳酸盐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如泥质 20%、白云石 35%、方解石 45%,则定名为含泥云灰岩; G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其含量达到 25%以上时,则在该矿物名称后加“化”进行定名,如白云石 45%(白云石系交代方解石而来的)、方解石 55%,则定名为白云岩化灰岩。

     H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 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分别注上“去白云化”、“去膏化”。

     4)结构命名 主要以粒屑(颗粒)、胶结物(亮晶)、基质(微晶或泥晶)三种组分进行结构分类,按颗粒、亮晶、泥晶(组份)相对百分含量划分岩石类型,在此基础上根据颗粒类型作进一步的细分,进行岩石定名。

     粒屑:主要类型有内碎屑、团粒、鲕粒、生物(屑)团块及核形石。

     胶结物(亮晶):指成岩过程中充填于粒屑之间孔隙中的化学沉淀物质,一般以白云石、方解石为主,晶粒一般>0.03mm,晶体在镜下洁净明亮,含量<50%,不能单独成岩。

     基质:为粒屑之间与粒屑同时沉积的粒径小于 0.005mm的碳酸盐岩细粒物质,主要为灰泥基质或泥晶基质,若基质含量>50%,则可单独形成岩石。

     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分类 晶粒结构分类 备

     注 内碎屑 粒径(mm)

     晶粒 大小(mm)

     砾屑 >2 巨晶 >2

     砂屑

     粗晶 2-

     粉屑

     中晶 -

     微屑

     细晶 -

     粉晶 -

     微晶 -

     泥晶 <

      结构命名原则:

     A 粒屑含量>50%,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以此粒屑定名,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定名;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在总量中占优势,可以该两者粒屑为主定名,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B粒屑含量为 25-50%,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为岩石基本名; C 粒屑含量为 10-25%,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岩石基本名,粒屑以“含”字表示,如砂屑15%,微晶方解石 75%,生物屑 10%,则定名为含砂屑微晶灰岩; D 粒屑含量<10%,粒屑不参加定名,以晶粒级别为主要结构名称。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以此结构作为总结构名称,如鲕粒 5%、粉晶 10%、微晶 55%,为微晶灰岩;两种含量近似的晶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定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如泥晶方解石占 35%、微晶方解石占 55%,则定名为泥微晶灰岩;三种晶粒级别含量近似,则总结构为“不等晶”; E岩石中含生物屑时,其命名原则同 B、C。

     5)裂缝和孔隙的描述 对于碳酸盐岩岩芯,应详细描述和统计缝洞发育情况,包括: 裂缝的长度、宽度、产状、裂缝数量及充填情况、充填物及结晶程度;孔洞的类型、大小、数量、发育程度、连通性、充填情况、充填物及结晶程度;缝洞的组合特征及连通性;缝合线的发育程度、分布、缝中含有物等。

     孔隙:按形成时期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原生孔隙有粒间孔隙、遮蔽孔隙、粒内孔隙、生物骨架孔隙、生物钻孔孔隙、鸟眼孔隙;次生孔隙有粒内溶孔、铸模孔、粒间溶孔、晶间孔、溶孔、溶洞、溶沟、溶缝等。

     6)含油气水特征的描述 详细描述原油、天然气、水在岩石中的产出部位、产出方式、分布特征、与裂缝和孔洞的关系,根据含油面积、荧光显示级别等确定含油气级别。

     7)碳酸盐岩描述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A在描述碳酸盐岩结构时,要描述其颗粒的种类、所占百分比、矿物组分、形状、大小、分选、磨圆情况、基质的成分、数量百分比。无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只描述晶体的大小、形状等; B 在描述碳酸盐岩矿物成分时,不仅要描述各种矿物的种类和含量,还要描述矿物的结晶程度,要注意区别亮晶胶结物与基质间的区别,注意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的区别;

     C要注意观察和描述碳酸盐岩的后生变化,尽可能初步确定可辨认的后生变化类别(如重结晶、白云岩化、去白云岩化、去膏化、石膏化、硅化等)、后生变化程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孔、洞、缝的关系; D对于碳酸盐岩构造的描述,基本同碎屑岩类; E描述洞缝时,对其种类、数量、宽度、分布井段、长度、孔壁形状、充填情况、充填物性质、洞缝密度、洞缝关系及其分布状况都必须详加观察和描述,并应素描和照像; F 注意观察、描述影响缝、洞发育的岩石成分、结构、成岩后生变化、岩层层厚及其组合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裂缝、孔洞的分布规律和控制因素提供基础资料; G 注意次生矿物的描述,要详细描述次生矿物的成分、结晶形态、自形晶矿物和半自形矿物的含量、次生矿物的纵向含量变化、次生矿物的含油气情况,目估次生矿物的含量。

     H对于碳酸盐岩含油气性的描述,要着重描述含油气产状、原油分布与孔、洞、缝之间的关系。

     1.4.2.4 火山碎屑岩的描述

     1)综合定名:在基本名称之前冠以能反映该岩石本身特点的熔岩成分。如流纹质凝灰岩、安山质火山角砾岩。

     火山碎屑物含量在 50%以上者则作为岩石的基本名称;火山碎屑物含量在 25-50%时,以少者在前,多者在后的原则命名;含量在 10-25%时加“含”字。

     对于发生蚀变的火山碎屑岩,可在基本名称前加“蚀变”两字。

     2)颜色:基本同碎屑岩类,采用复合色,但在描述火山碎屑岩的颜色时,要注意岩石本色与蚀变色的区别,要采用岩石本色定名。

     3)物质成分的描述:物质成分分火山碎屑物和火山填隙物两部分。

     火山碎屑物:砾屑—岩屑、火山弹、浮岩(浮石)及火山渣、塑性岩屑; 火山填隙物:晶屑,玻屑—刚性玻屑、塑性玻屑; 4)结构描述:描述火山碎屑物与火山填隙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结构有: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熔结结构、碎屑熔岩结构、沉积火山碎屑结构、凝灰砂质结构。

     5)构造描述:常见的构造有:假流纹构造、斑杂构造、火山泥球构造、层理构造、气孔构造、杏仁构造等。

     6)火山碎屑岩中的孔、洞、缝描述 描述内容基本同碳酸盐岩,不同的是火山岩中要注意观察和描述节理的发育特征及充填特征、蚀变作用对储集性能的影响。

     岩芯描述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1)热爱石油地质事业,具有献身石油地质事业的思想;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岩芯描述工作具有正确的认识;

      3)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各种岩类的特征要有一定的理性认识;

     4)思维活跃,具有较敏锐的观察力和较丰富的想象力; 5)具有较强的语言和形象表达能力,能够用准确的语言和素描表达所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