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国家开发大学电大《行政伦理学》课程重点考试小炒及复习题整理打印版

    时间:2020-06-29 00:06:4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复习题 小炒 伦理学

      最新度最新广播电视大学(电大)期末考试 《行政伦理学》课程重点考试小炒及精选复习题整理打印版 一、选择题 1、按照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不同,组织层级结构可以分为( BD )

     B.“高纵型”结构

     D.“扁平型”结构 2、按照义务论的动机要求,下列行为中具有真正道德价值的是( BC )

     B.商人出于责任而诚实交易 C.公务员随大流参加义务劳动

      3、标志着公共行政伦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的事件包括( ABCD )。

     A.“职业标准与伦理委员会”的成立

     B.将行政管理的外部控制转化为内部控制

     C.行政伦理学正式进入行政管理课程体系 D.《公共职责:政府官员的道德责任》等代表性著作的出版 4、产生行政腐败的温床是(B.政治腐败 B )。

     5、从评价的手段和途径区别,行政道德评价可以分为(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种。

     6、从评价的主体方面划分,行政道德评价可以分为(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两种基本形式。

     7、从实现个体道德价值的角度看,行政人员的个体价值依附于组织的( D )。

     D.整体目标 8、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基本要素包括(B.廉政 C. 勤政 D. 行政人格)

     9、道德属于精神性的原则,它具有(A.内在性 C.主观性 D.个体性)。

     10、对于各腐败行为的界定可以依据的思路包括( ABCD )。A.根据交换规律解释腐败B.根据法律准则定义腐败C.按照道德标准界定腐败 D.根据腐败行为类型解释腐败 11、对政府行政人员来说,更高阶段的个体道德责任感追求公平与正义,实现这一责任目标的制度保障是(A.程序的正义。

     12、负责任的公共行政人员的重要职责就是维护真正意义上的(B公共利益。

      13、个体道德发展的“自律道德阶段”可以分为( BD )B.社会契约定向时期 D.普遍的道德原则定向时期 14、个体道德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在其中一个阶段中人们渐渐适应团体或组织的道德标准,他们遵循道德不仅出于惧怕处罚,而且主要为了寻求“关系人”的认可和赞赏,这一阶段就是(B.习惯道德阶段 B)。

     15、个体行政人员对自身行为的合法性解释,首先要依据上级的授权与任命,这需要( C.等级制度的支持 C )。

     16、功利主义明确主张,政体与政府的形式是(A.人为选择的 A )。17、感觉经验是证明功利主义原则普遍有效的一个重要依据,为此功利主义理论家诉诸于(B.联想心理学原理 B )。

     18、功利主义认为,从人的快乐天性出发而来的“自由”吸收了丰富的人性内内涵与全部的感性要求,这种自由包括:( ABCD )。

     A.良心的自由 B.思想的自由 C.趣味与志趣的自由 D.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 19、功利主义提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目的在于(C.选择一个好的政府 C )。

     20、功利主义学者通常把“效果”理解为( ABCD )。

     A.获得快乐 B.实现目标 C.获得知识 D.获得权利 21、构成行政伦理责任机制的诸环节是( ABCD )。A.自由裁量权B.责任 C.“内在督查”D.外部控制向内部控制的转变 22、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的层级结构称为(A.“高纵型”结构 A )。

     23、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分权结构称为(A.“扁平型结构)

      24、亨廷顿从腐败的方式入手,将腐败界定为一种特殊的( C )。C.交易行为

      25、亨廷顿认为,处于现代化之中的腐化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与其说是行为背离了公认的规范,还不如说是规范背离了公认的(C.行为方式 C )。

     26、衡量行政官员是否违背公共利益的根本标准是 D.宪法 27、检举者面临的忠诚冲突直接来自于( A )A.组织内部压力

     28、将功利主义作为政府行为的价值导向,强调通过数量计算来评判行为善恶的方法会导致相应的负面效应,即( BCD )。

     B.行政人员只关注行为直接后果,而不是增进自身的道德选择能力 C.行政部门只关注当前绩效,而忽视社会长远利益 D.将政府行为引向片面的效率目标而忽视其他有效的社会价值 29、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或重塑(信任关系)是各级政府的(当务之急)。

     30、康德认为,人的理性是与生俱来的,按不同的功能,可以分为( BC )。B.理论理性

     C.实践理性

      3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体现为(A.理想是理性化了的信念 B.理想与信念联系在一起 C.理想生成信念 D.信念强化着理想 E.信念是经验性的理想 )。

     32、每一个行政角色既构成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又构成并列平等的关系,纵横交错地构织成组织结构网络,这被称之为 B.制度的结构

     33、培养与正式的法律标准保持一致的道德判断力,即培养个体伦理责任的伦理培训模式被称为(B.融合模式 34、认为在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的腐败行为可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因在于( CD )C.腐败可以增进效率 D.腐败可以扩大决策过程中的信息量 35、荣誉是对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所做出的肯定性评价以及道德行为主体对这种肯定评价的(自我意识)。

     36、为了保护检举者,1989 年美国颁布了 C.“检举者保护法案”

     37、为了解决义务的冲突,罗斯区分了(CD)

     C.显见的义务 D.实际的义务 38、为了谋取私利,不择手段“跑官”、“买官”,把原本为公众谋利的权力作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产生这些腐败行为的原因是因为行政权力具有(A.手段性 A )。

     39、西赛拉·博克认为,构成“检举”的要素包括( ACD )A.持不同政见 C.违背忠诚 D.控告负责任的检举有助于确认责任的行为,检举必须保证其有效性,这就要求检举必须具有(CD)C.直接性 D.明确性 40、现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体现为(A.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B.超然性 C.全局性)。

      41、相比于“单规义务论”而言,“多规义务论”在现代公共行政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在于(ABCD)。A. 更能适应多变的行政环境 B.能更好的指导政府与行政人员的伦理行为选择C.有助于实现多元化的行政责任 D.具有更强的现实适应性 42、(效率)与(公正)构成了行政体系存在的最基本的价值。

     43、行政纪律生成和运行机制的功能就是解决以(行政条例、规章)等形式出现的(伦理道德禁令)如何监督、规范行政人员行为的问题。

     44、行政理性是行政人员的一种认知能力,也是内在于行政人员之中的一种对(欲望和行为)进行调节与控制的能力,二者在行政行为过程中达到有机统一,表现为一种(理性)精神。

     45、行政良心不同于一般人的良心的特点是具有(B. 高度的自觉性C. 相对独立性 E. 强烈的阶级性、集团性和民族性 )。

     46、行政良知包括(A.个人良知 B.社会良知 )。

     47、行政良知是形成(行政良心)的途径;(行政良心)是行政良知的根据。

     48、行政良知有着两种存在形式,一方面,它是(行政人员个人)的良知;另一方面,它又是(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从业者全体)的良知。

     49、行政伦理规范产生于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是社会对从事行政管理职业活动的行政人员所提出的(道德要求)的体现,是专门用来规范行政人员及其行政行为的(伦理规则和道德标准)。

     50、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行政伦理监督所应当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伦理监督的实施工作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51、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务活动中,应确立和遵守的(ABCD )。A.伦理观念 B.伦理规范 C.伦理行为 D.伦理责任 52、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53、行政权力的一元性指的是( ABC )。A. 一国之内只能有一个行政组织系统 B. 某一行政系统中权力运作必须集中统一 C、行政权力的主客体间关系具有单向性

     54、行政人格在行政行为中生成,其本质就是行政人员持续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过程。

     55、行政人员的“忠诚”或是“检举”都是一种 C 道德选择

      56、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一直被称为是调节行政行为的 D.内在监督 57、行政人员的责任从外在约束转变为内在要求,主要源自个人的( C )C.道德良知

     58、行政人员履行责任的行为模式之一是:“公共行政人员以一种特别强烈的公正期望,去对待他们接触的人,或者说公共官员公正地处事的责任。”这种模式体现了 C.义务论的公正取向

     59、行政人员履行责任的行为模式之一是:“行政人员有责任考虑他或她的行为对相关的顾客可能产生的后果。”这种模式要求行政行为以( C.效果为选择依据 C )。

     60、行政人员披露或检举行政机构内部的腐败现象是极其困难的,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必须面对行政组织结构中的(C.上级控制 C )。

     61、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对自己的使命具有坚定的信心,认定自己从事的职责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这就是一种(D.道德信念

     62、行政人员在履行制度规定的外在责任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履行职责的道德价值,并把这种外在责任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外在的“他律”升华为内心的( C.道德责任感 )。

     63、行政人员在履行制度性责任时,逐渐形成某种“内在责任”,这类责任就是(D.非制度性责任 D )

     64、行政人员在履行制度性责任时,逐渐形成某种“内在责任”,这种“内在责任”来自行为主体的( CD )C.职业情感 D.信念 65、行政荣誉对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导向与示范);第二,(惠及社会)。

     66、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

     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

     67、行政体系的形成以及内部结构以(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出发点的,以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为基本目标。

     68、行政责任的实施离不开行政个体的身体力行,及其高度的责任感和(A.道德选择能力)。

     69、行政责任的特点包括(A. 行政责任具有政治性 B. 行政责任具有具体性 C. 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 D. 行政责任是一种监督、控制和制裁的统一 E. 行政责任具有义务性 )。

     70、行政组织中的个人是一种( D )D.公共角色 71、一般来说,制度中“角色”承担的职责通常是根据(A.等级关系确定的)

     72、以个别利益侵犯共同利益的行为都是腐败”,这种对腐败的界定所依据的思路是(B.根据法律准则定义腐败 B )。

     73、义务论在论证政府对社会财富分配进行干预的合理性时,存在着一个不证自明的价值前提,这一价值就是(B.平等价值 B )。

     74、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之说形象地说明了某些腐败行为源自于行政权力的(B.时效性 B ).

     75、有效的控告涉及的内容必定是(A.马上会发生的事件)

      76、有学者认为,腐败行为大多出现在诸如公共采购与订购、进口许可的授予等特许部门,以及工商、海关等特殊部门,这些部门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D.处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交汇处 77、在“廉政”的基础上,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和国家机关还要提出(勤政)的目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

     78、在公共行政伦理学中,与“责任”相对应的是特定制度结构中个人的( B )B.角色

     79、在现代社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甚至无限越权,成为腐败的重要源头,这源自于行政权力的(

     D.膨胀性 D )。

     80、在现代行政国家中,政府与行政人员遵循“绝对命令”这样的规则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因为( ABC )。A.行政机构设置的多重性导致行政人员必须面对不同的价值标准B.行政人员的道德行为取向很难机械遵守某一“绝对的”道德命令 C.在各种道德价值之间相互冲突情况下,道德选择更加困难 81、在一般伦理学的视野中,个人行为的制约力量包括(A.内心信念 C.传统习惯 D.社会舆论)。

     82、在一个官僚机制十分完善的组织环境中,个人的道德理性能力是( B )B.极其有限的

      83、在正式行政组织系统中,绕开常规途径检举揭发行政组织或官员的行为是一种(B.“犯规”行为)。

     84、政府信任关系的特性是:(内隐性)和(稳定性)。

     85、制度规范的主要特征是(A 稳定性 B、强制性 C 合法性 D 历史性 E 规范性 )

     86、制度性责任”是行政人员重要的( B )。

     B.外在责任 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是(当好社会的公仆)。

     87、组织规范和行政纪律规范之间存在的差别,具体表现为(A. 基本概念不同 B. 适用对象不同 D. 处理后果不同 E. 实施部 门不同 )。

     88、组织内部的行政“个体人”通过越出组织程序的方式,向公众揭露组织内部的行政官员或部门违背公共利益、侵吞公共财富的行为被称为( C )。C.检举 89、组织系统中权力效应的决定性因素是(D.个人的从属地位)。

      90、组织系统中有效行使权力的基本保证是(A.个人服从)。

     91、组织只有赢得内部对其目标的服从时,才能赢得外部的服从”,这就是( D.“双峰对称”理论 D )。

     92、尊重宪法意昧着尊重( B )。B.公众的意志

      93、作为一种国家权力,行政权力具有必然的( BCD )B.合法性C.强制性 D.普遍性 二、判断题 1、从公共行政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责任导致职责,有什么样的责任,就会有什么样的职责。× 2、从组织中的个人自主性与能动性出发去思考,人们会发现:个人的忠诚意味着丧失自主性。× 3、道德良知构成了“非制度性责任”这一内在责任,所以良心与个体理性要求无关。× 4、公共行政行政人员的责任是维护普遍的公共利益,所以作为个体,他们不必对组织内部的上级负责。× 5、功利主义认为,政府行政权力需要立法权力的监督,包括对具体行政决策进行干预。× 6、功利主义提出,立法议会应该是国家最高的权力中心,其中,下院行使直接立法权,负责起草法案;上院则行使最终立法权。× 7、共同利益”的概念一经提出,学者们就已经对这一概念的边界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8、权力结构中的个人一旦与特定的职位相结合,个人便接受某种委托,成为实际上的代理人,委托人的期望与目标成了代理者的职责与使命。√ 9、行政人员自由裁量权的扩大,弱化了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的重要性。× 10、以效率为基本导向,政府可以运用“价值中立”的原则实现社会财富和资源的公平分配。× 11、义务论认为,道德原则源自人后天的道德养成。× 12、因为行政活动属于“事实领域”,伦理属于“价值领域”,所以行政管理与伦理学两者之间没有关联。× 13、因为在权力交换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之间的不平衡,所以腐败官员的收益多少有赖于他在公共需求曲线上发现最大赢利点的能力。√ 14、在公共行政伦理学中,“责任”与“职责”是完全等同的。× 15、在私人领域,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和爱好行事,不必以全社会的公平正义作为自己的行为目标,社会也无权要求个人为此尽责,否则就是侵犯个人权利。× 16、在行政与伦理结合的早期阶段,系统的行政伦理范畴与规范已经形成。√ 17、只要有了道德监督,就能够在全社会振兴行政道德,行政监督必然会有效地发挥作用。× 18、自律道德阶段的行政人员具有独立的内在道德准则,把自觉理解的道德原则内化为稳定的道德责任感和正义感,从内心接受普遍的共同利益目标,而不是某些团体的特殊利益或个人私利。√ 四、案例分析:

     (一)为“孝”立法折射对官员的人格期待

     据《成都晚报》2004 年 10 月 6 日报道,一名叫李宗发的律师,慎重地向四川省人大提交了一份《四川省父母子女家庭关系规定》即《孝法》的立法草案建议稿,呼吁能为“孝”立法,让子女尽“亲情孝敬、奉养”义务,其中突出的一条就是公务员录用以“孝”为先。

     立法草案中提到:“本省招收、聘用、晋升公务员、领导干部,必须审查其孝敬、赡养父母情况,并以此作为衡量审查其品行是否端正的第一前提。”根据这部《孝法》建议稿,对于谩骂、冻饿、凌辱、殴打、遗弃父母的,将终身不得录用和晋升。已改正并表现优秀的,需父母推荐,方可予以考虑录用、晋升,但不得优先录用、晋升。

      李宗发还表示,乡政府、村委会、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对辖区内亲情文明建设负有不可推卸责任。应将辖区范围内谩骂父母者记录在案,对谩骂父母两次以上或殴打、冻饿、凌辱父母者,应向有关部门报案或支持起诉。孝敬、赡养父母风气不好的,街道办事处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得连任、晋升或平调。

      把孝道作为官员升迁考核的标准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事情。汉武帝以后,“孝”就逐渐成为朝野臧否人物的重要标准,也是孝道规范开始形成的显著标志。从汉武帝之后,从地方官吏到朝廷的名公巨卿,不少是孝子出身。但是将“孝”的道德标准引入现代公务员管理,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对于现代社会的一个公务员而言,对“孝”的个人道德偏好属于( B)

     B.私人领域

      2、本案例中提案人将“孝”作为公务员管理的重要标准,是试图将个人立场中的角色道德要求转变为(A.公共角色的道德要求)

     3、在私人领域,个人总是会偏向情感最深的群体,如家庭成员、朋友等,表现为孝道、亲情、义气等等,这是因为从个人立场观察世界时,每一个人都会受到强烈的( B )。B.义务本位驱策

     4、俗语说:“忠”、“孝”不能两全。这是因为角色道德要求在经历从“私人领域”向“公共领域”转变的过程中,充满着( C )。

     C.责

      任的冲突

     5、现代公共行政活动的发展,确实需要不断提升行政个体的道德水平,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从全社会的立场审视行政行为的道德价值,因为公共行政活动的最终目的是( D )。

     D.普遍利益

      (二)警惕:“弱势群体”利益在“最小化” 改革必须重视“利益”的走向问题,必须重视因改革而产生的“利益”究竟是谁在“享受”的问题。当前一种危险的倾向是:经过“改革”,一些“强势群体”的利益在“最大化”,一些“弱势群体”的利益在“最小化”。《人民网》发表了一篇题为“领导加薪是事业单位改革的灵丹妙药?”的文章,一些网友发表了如下感言:“只要一改革,就是领导利益最大化,就是群众利益最小化”,“领导在改革中致富,群众在市场竞争中挣扎。”

     据统计,2004 年,收入最高的 10%家庭的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接近一半,收入最低的 10%家庭的财产比重只有1%左右。而且,高收入家庭收入的增长明显快于低收入家庭。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实际增长仍然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到了 3.53 倍,而 2003 年这个数据是 3.23 倍。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也表明,2004 年前 11 个月,高、低收入组的收入之比为 5.8 比 1,与上年同期的 4.7 比 1 相比,差距也在扩大。

     以上数据至少说明处于初级社会主义阶段中国的“利益流向”是不合理的,据我国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的研究,仅 90 年代后期,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所造成的各类经济损失平均每年占GDP的13.2%—16.8%。这个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了,当今我们的社会在“利”的走向方面确实出了问题。

     阅读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效率导向的功利主义原则下,“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只关心分配的效率,社会财富呈( A )A.单向集聚

     2、 为了应对案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公共行政部门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加上一个( B )B.公平的标准

      3、为了保证全社会范围内,每个人的利益都被考虑到,义务论的差别原则要求将政府分配政策调整到有利于( C)C.“既得利益群体”的利益

     4、案例中反映的社会问题实质上是( B )B.利益分配的正义问题 5、正义的分配使得一方利益的增加,必然带来其他人利益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各阶层的利益分配比例是( D )D.紧密啮合关系 (三)尼克松与水门事件 “水门事件”是指 1972 年 6 月 17 日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班子成员为刺探民主党的竞选政策,在民主党总部水门大楼安装窃听器,事后被揭发,从而掀起弹劾尼克松总统的事件。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 年 6 月 17 日晚有 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在 5 人被捕后几天,前白宫助理小亨特和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总顾问利迪即被指控犯有盗窃罪和窃听罪。为不影响连任,当时的总统尼克松施加压力,下令掩盖事实。11 月 7 日,尼克松在大选中获得了胜利从而连任。1973年 1 月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首席法官赛里卡主持审讯 7 名被告,在 7 名被告中有 5 人认罪,另外 2 人由陪审团定罪。1973 年3 月 23 日宣判时赛里卡法官宣读了被告之一麦科德的来信。信中指控白宫至今仍在掩盖它与闯入水门的关系。麦科德还说白宫曾对 7名被告施加压力,要他们认罪并保持缄默。在白宫显然有牵连的情况下,尼克松总统于 1973 年 4 月 17 日被迫宣布他已开始一次新的调查。4 月 30 日尼克松公开声明他对卷入此案的白宫工作人员的行动负有责任,并解除了其中一些人的职务,但同时他一口咬定对政治谍报活动以及掩盖错误的努力毫不知情。在《华盛顿邮报》两名记者以及相关司法调查人员的努力下,相关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总统与掩盖事实的活动有关。尼克松总统被迫于 1974 年 8 月 8 日宣布辞职,1974 年 9月 8 日继任总统福特给予尼克松以无条件的赦免,使其不受进一步惩处。

     1、很长时间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公共行政要解决的仅仅是技术和科学的问题,“水门事件”使得人们更为关注公职人员行为中的 (C)C.伦理与道德问题

     2、为了回应“水门事件”,乔治·格雷姆于 1974 年发表《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指导:游戏规则的考察》一文,指出行政人员可以普遍接受的游戏规则都具有特定的伦理根源,它根植于( B )

     B.官僚责任的本质特征 3、沃尔多在 1974 年发表的《公共道德反思》一文中,用政治哲学和历史的观点分析“水门事件”,他认为,随着时间和政治制度的变化,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公共道德和私人道德之( C )C.有着永恒的联系

      4、“水门事件”暴露出在现代公共行政活动中,那些控制组织的精英人物隐于幕后,不检验他们的价值观,不考虑行使权力中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的借口往往就是所谓的( D )D.“国家利益 5、罗尔认为,“水门事件”为一个学科的成熟提供了契机,这门学科就是( B )B.行政伦理学 恋爱运 UP のためみんなも一绪に Let`s 月亭方正!フォ~!

     お

     毕业论文答辩、开场白及结束语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一、答辩前的准备

     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克服怯场心理,消除紧张情绪,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要有自信意识。这是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心理素质。凡是有充分自信意识的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就会精神焕发、心绪镇静、神态自若、思维敏捷、记忆完整。答辨就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要做到自信,需要对自己的论文从内容、范围、材料有充分的理解和多方面的准备,做到烂熟于心。从整体到局部都有了然于胸的感受,这样就能对提出的种种质疑,应付自如,即使不能对答如流,至少也能迎刃而解,问有所答。真正做到“艺高胆大”,有了真才实学,就不怕别人提出质询。

     其次要做好资料的准备。不要忘记将与论文有关的一些图表类资料整理好。如经济类论文答辩时,可能会涉及许多统计表、统计图、测算表、明细表、演示图等。准备许多相关的图表,悬挂在答辩现场,供作讲解之辅助工具。最后要做好发言提纲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打无准备之仗,答辩者在答辩前可从以下角度去考虑准备答辩: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写作论文时立论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技巧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有人将人的体态分解为最小单位来研究(如头、肩、胸、脊、腰等)认为凹胸显现怯懦、自卑,挺胸显示情绪高昂—但过分则为傲慢自负;肩手颈正

      显示正直、刚强,脊背挺拔体现严肃而充满自信。但过于如此,就会被人看作拘泥刻板保守,略为弯腰有度,稍稍欠身可表示谦虚礼貌。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其所具风度姿态,即使全场有肃然起敬之心,举动格式又须使听者有安静详和之气”他的这番金玉良言,对我们确实有很大的启发。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准备的时候已经准备了一个较完整的提纲,那么沿着回答问题的主线,再穿上一些玉珠(举例子)就可以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理有例了。

     让学生进行论文答辩的目的绝对不是故意刁难学生,以显示老师水平多高。论文答辩的目的只有一个,检查学生对所写论文题目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参加论文答辩的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般不会少于三个,但所提出的问题全部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和弥补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生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以及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等方面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针对论文答辩的目的和内容,学生在论文答辩前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所写论文的观点、关键问题、解决思路和创新点等要了然于胸。尽量用言简意赅的语言陈述出以上问题,这是你陈述论文时的必备技巧。这里也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最容易出题的范围。

     2、对论文中出现的基本概念、专业词汇、引用的文献要明白其涵义。这里往往是答辩老师检验真伪和探测你水平的一些地方。

     3、对自己论文中的相关的观点和理论要进行一定

      的涉猎,这是论文答辩得高分的技巧。大多数论文仅仅知道自己文章的单方面观点,对于其它观点要么知之甚少,要么一无所知,如果能对相关的理论进行了解,那么在答辩中基本上不会遇到答不上来的尴尬场面。

     4、心情尽量放松,语速不要太快。放松的心情可以使得思维活跃,不会出现语言重复、答非所问等现象。适当的语速,有利于你的表达被听众清晰得接受。

     论文答辩开场白和结束语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 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

     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的“起点”。

     二、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必知)

     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必知)

     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必知)

     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

     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入的新见解。

     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

     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

     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

     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

     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

     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

     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

     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

     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

     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

     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

     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

     (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更不要答非所问。

     (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

     (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

     (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

      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

     (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