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2021年中考历史全真模拟卷

    时间:2021-01-29 15:06:4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年中 全真 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16 年是殷墟妇好墓考古发现 40 周年,首都博物馆为此举办了《王后母亲女将》展览。该墓共出土礼器、乐器、工具、生活用品、武器、马具、艺术品、杂项八大类青铜制品 468 件。由此可以推论出殷商时期(

     )

     A.农业落后,未出现青铜农具 B.技术进步,青铜器品种多样 C.战争频繁,武器均用青铜铸造

     D.社会发展,广泛使用青铜制品 2.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的是(

      )

     A. 奖励耕战

     B. 承认土地私有 C. 废除旧贵族特权

     D. 建立县制 3.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论搭配错误的是(

     ) A.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 B. 郑成功收复台湾——使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C.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D.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4.2017 年是我国恢复高考 40 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

     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6.(3 分)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7.《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 xiéháng(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太祖这一做法反映的实质是(

     )

     A.扩大六部权力

     B.改革丞相制度 C.扩大地方权力

     D.加强君主专制 8.“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据此史料可以总结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

     ①清政府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③清朝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清政府为了抵御倭寇的进攻 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 9.“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地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10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说:“它带来两个结果:一个是大大加深清政府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依赖,只能大量举借外债来支付赔款。这便成为列强借以在华争夺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发端。”材料中的“它”是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1.有学者在评价某场运动时指出:“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关于这场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仍然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无产阶级是先锋队 12.1942 年 1 月,由美、英、苏、中领衔签署的二十六国联合宣言

     的发表,及蒋介石出任盟军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统一指挥中国、越南、泰国境内的盟军作战。这是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令中国朝野各方颇感自豪。这一结果(

     )

     A.主要得益于中国对二战的贡献 B.表明中国已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C.说明国际政治新格局已经形成 D.反映了中国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13.如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14.1922 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景仰之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15.电车刚在天津开通时------当局发布告示,要求市民遵守交通规则。对乘坐电车也有规定,诸如“车上不许吐痰”“各客在车上不得用污言秽语,亦不得污秽本公司之车,又不得侮弄同车之客” “车上不准带犬及各种畜生”等等。这段话反映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

     )

     A.方便市民出行

      B.推动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人们的沟通和联系

      D.有助于人们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1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在小说《蛙》中记述:“1962 年秋季,高密东北乡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的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完成 D.调整国民经济 17.非洲兄弟们跳起了桑巴舞,阿尔巴尼亚代表高喊:“美国人的巨大失败”;美国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战线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上述场景反映的是(

      ) A.抗美援朝的胜利

     B.1955 年的万隆会议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1972 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8.在总结“一国两制”在澳门的实践经验时,有学者说:关于澳门历史,长期以来中葡史学界各说各话,但从 1980 年代起,澳门知识界开始大量挖掘、整理、出版历史文献档案,希望还历史以原貌,带着家国观念做了大量研究。现在发现,把历史的话语权拿回来“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

     A.丰富历史文化资源 B.推动九二共识形成 C.随意解释历史现象 D.合理进行价值引领

     19.古希腊哲学家阿拉克萨戈拉是伯利克里的老师兼密友,因宣传太阳是一团永恒燃烧的火石(而非神),而受到起诉并被判处死刑,后在伯利克里的帮助下,匆忙逃离了雅典。这主要说明当时(

     )

     A.伯利克里认为人情高于法制

     B.雅典政治领袖善于以权谋私 C.雅典强调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雅典言论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20.这些法律条文后经森都里亚大会(百人团大会)批准,公布于罗马广场,这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

     )

     A.《十二铜表法》

      B.《阿奎里亚法》 C.《卡拉卡拉救令》

      D.《查士丁尼新律》 21.如图是近代形成的某一贸易路线图,该贸易的进行(

     )

     A.为西欧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B.使美洲丧失了大量人口 C.弥补了非洲劳动力的不足

      D.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该历史学家(

     )

     A.否定了航海家的作用

     B.关注到殖民扩张的内在动力 C.意在提高资本家政治地位

      D.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侵略性

     23.某同学在学习工业革命时,发现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一组文件名称,通过下图系列文件可知当时工业革命的开展(

     )

     A.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 C.带来了环境污染 D.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4.《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价 19 世纪某一事件时说:“它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同时又对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这指的是(

      ) A.但丁及《神曲》

     B.马克思及《共产党宣言》 C.牛顿及万有引力定律

      D.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25.“顾维钧不惧怕日美英法勾结欺侮弱国的淫威,为维护中国山东大义凛然,挺身而出,怒斥列强,拒签和约。”这里的“和约”指的是(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C.《凡尔赛和约》

     D.《五国条约》 26.下表是“1928~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及钢产量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其地位前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

     D.赫鲁晓夫改革 27 下表是新时期中国学者关于冷战爆发的主要观点。据此表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学者 关于冷战爆发的观点 时殷弘 美苏冷战孕育于十月革命至二战的美苏关系之中 余伟民 冷战是多国参与的国际性政治斗争 徐蓝 冷战是美苏两国双向互动的结果 A.美苏冷战开始于十月革命

      B.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C.美苏对峙是冷战主要表现

      D.冷战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28.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 25 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 13 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

     A.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29.米谷先生取材 1954 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如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

     A.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

     B.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C.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30.

     19 世纪 30 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 19 世 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女性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

     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发展 C.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31 题 13 分,32 题 13 分,33 题14 分,共 40 分)

     31.(13 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二 1927-1937 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

     材料三 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

     ——《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材料四 2014 年 9 月 1 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 300 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其中包括 1943 年牺牲的国民党将领许国璋等抗日英烈。同年底,台湾方面推出抗战狗职将官名录中列有 1942 年牺牲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

     (1)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3 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2 分)

      (3)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 分)

     (4)你能从材料四中得到哪些认识?(3 分)

     (5)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 分)

     32(13 分).当今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后,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为此,帝国主义列强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 1945 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的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材料三 当今世界,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1)通过材料一的两个会议形成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什么?(2 分)请写出华盛顿会议涉及中国问题的文件名称。(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结束后的国际关系格局。(2 分)从材料可以看出,杜鲁门对“俄国人”采取的政策是什么?(2 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特征。(2 分)面对这一现状,中国应该如何面对?(3 分)

     33.(14 分)生产关系包含所有制、经营管理方式及分配方式等,对

     生产关系进行调整,以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经济发展模式,英国、美国都有探索:英圈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美国在20 世纪 30 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 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市场经济模式的确立,这次革命完成后,为拓展市场,英国对华发动了什么战争? “美国在 20 世纪 30 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具体指什么?(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是通过哪一次革命?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最早于哪一时

     期基本实现?(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经营管理和成果分配方式上是如何改革的?(4 分)

     (4)材料二、三中.马克思和邓小平都强调了哪一问题的重要性?(2分)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