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空间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题

    时间:2021-01-02 10:15:2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立体几何 向量 空间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的实用价值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为空间向量制定了规范、统一、和协的基调,为解题提供了一条有章可循的思路。

     1.1

     基底的优越性 使用统一的基底,把图形中的所有向量都用这统一的基底来表示,使几何问题转化的代数问题来解决。思路单一,便于掌握。

     例 1.在平行六面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体对角线 AC 1 与平面A 1 BD、平面 CB 1 D 1 分别相交于点 M、N。求证:AM:MN:NC 1 =1:1:1

      则

     由点 M 在直线 AC 上,则可设

      由点 M 在平面 A 1 BD 内,及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知:

     存在唯一有序实数组

     即:

     由唯一性知:

      同理可证:

     故

      AM:MN:NC 1 =1:1:1 } { :1AA , , AD , , AB 取基底 解1 1AA AD AB AC      1AC AM    11            z y x AA z AD y AB x AM z y x 且 使 , ), , , (1 1AA z AD y AB x AA AD A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zyx   131311 3 AC AM         即 , ,    A C CN131  AC MN31  A D 1

     C 1

     B 1

     D C A 1

     B M N

      例 2.平行六面体 AC 1 中,AB=AD=1,AA 1 =2,∠A 1 AB=∠A 1 AD=∠BAD=60° 求①点 B 到平面 AA 1 D 1 D 的距离;②BD 1 与平面 AA 1 D 1 D 的夹角的大小。

     解:设点H是点B在平面AA 1 D 1 D内的射影,取基底{ },则存在唯一有序实数组(

      因 BH ⊥ 平 面 AA 1 D , 故 BH ⊥ AA 1 , 且 BH ⊥ AD ,

     1AA AD AB , ,1AA z AD y AB x BH z y x       使 ), , , (01         AD BH AA BH                   0011 1AD AA z AD y AB xAA AA z AD y AB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01221 1 1AD AA z AD y AD AB xAA z AA AD y AA AB x             0 2 20 4z y xz y xz x z y 6 2        ,12 6 AA z AD z AB z BH         12 6 1 AA z AD z AB z BH AB AH              ) (311610 6 11              y x z z AA AD AH , , , , 三个向量共面 与 16131AA AD AB BH         21226131) ( AA AD AB BH BH           32913132361911 1 12 2                   AA AD AA AB AD AB AA AD AB

      故 点 B 到平面 AA 1 D 1 D 的距离即 BH 的长是

     ②

     故 BD 1 与平面 AA 1 D 1 D 所成角的大小是 。

     1.2.基底的灵活选取 例 3.如图,在棱长都相等的四面体 ABCD 中, E、F 分别是棱 AD、BC 的中点,连接 AF、CE。

     求异面直线 AF 与 CE 所成角的大小 (1988 年上海高考题)

     解:设 AB=2AE= ,

     取基底{ }, 则

     又

      3621212121) ( ) ( AA AD AB BB BC BA BD BD                521        ) ( AA AD AB153011      BDBHBH D sin1530arcsina AB AE AC , ,AC AE CE AC AB AF         ), (21) ( ) ( AC AE AC AB CE AF          21222121a AC AC AB AE AC AE AB                   ) (a CE AF23     32        CE AFCE AFCE AF, cosF E A B D C

      故 AF 和 CE 所成角的大小是

     。

     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2.1.化繁为简求角值,避重就轻求距离 例 4.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底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侧棱 AA 1 =2,点 D、E 分别是 CC 1

     和 A 1 B 的中点,点 E 在平面 ABD 上的射影是△ABD 的重心 G。

     求: ① A 1 B 与平面 ABD 所成角的大小。

     ② 点 A 1 到平面 AED 的距离。

     解:①连结 BG,则 BG 是 BE 在面 ABD 内的射影, 即∠A 1 BG 是 A 1 B 与平面 ABD 所成的角。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 与坐标原点重合。

     设 CA=2 ,则 A(2 ,0,0),B(0,2 ,0), D (0,0,1) A 1 (2 ,0,2), E(a,a,1),G( , , ).

     32arccosa a aa32a32a31). 1 , 2 , 0 ( ),32,3,3( a BDa aGE       . 1 , 032322             a a BD GE 解得).31,34,32( ), 2 , 2 , 2 (1         BG BAA 1

     C 1

     C B 1

     A B D E G

     即 A 1 B 与平面 ABD 所成的角是 arccos . ②由①知,A(2,0,0),A 1 (2,0,2),E(1,1,1),D(0,0,1).

      ∴ED⊥平面 AA 1 E,

     又 ED 在平面 AED 内,

     ∴平面 AED⊥平面 AA 1 E,

     又平面 AED 与平面 AA 1 E 相交于AE,

     ∴点 A 1 在平面 AED 的射影 K 在 AE 上.

     设

     由

      即λ+λ+λ-2=0.

     解得λ= .

     故  到平面D 的距离是

      2.2.引进坐标列方程,待定系数显思想 (19)(本题满分 12 分)

     如图,已知正方形 ABCD 和矩形 ACEF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 AB= ,AF=1,M 是线段 EF 的中点. (Ⅰ)求证 AM∥平面 BDE; 3721313 2314cos111         BG BABG BABG A370 ) 0 , 1 , 1 ( ) 1 , 1 , 1 (              ED AE0 ) 0 , 1 , 1 ( ) 2 , 0 , 0 (1           BD AA). 2 , , (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K A A K A , , AE K A AE AK 则 则, 01    AE K A32.36 2),34,32,32(1 1          K A K A.36 22

      (Ⅱ)求二面角 A—DF—B 的大小; (Ⅲ)求点 B 到平面 CMN 的距离.

      方法二

      (Ⅰ)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设 ,连接 NE,

      则点 N、E 的坐标分别是( 、(0,0,1),

     ∴NE=( ,

      又点 A、M 的坐标分别是 ( )、(

     ∴ AM=(

     ∴NE=AM 且 NE 与 AM 不共线, ∴NE∥AM. 又∵ 平面 BDE, 平面 BDE, ∴AM∥平面 BDF. (Ⅱ)∵AF⊥AB,AB⊥AD,AF

     ∴AB⊥平面 ADF. ∴ 为平面 DAF 的法向量. ∵NE·DB=( · =0, N BD AC  ) 0 ,22,22) 1 ,22,22 0 , 2 , 2 ) 1 ,22,22) 1 ,22,22  NE  AM, A AD ) 0 , 0 , 2 (  AB) 1 ,22,22  ) 0 , 2 , 2 (

      ∴NE·NF=( · =0 得 NE⊥DB,NE⊥NF, ∴NE 为平面 BDF 的法向量. ∴cos<AB,NE>= ∴AB 与 NE 的夹角是 60º. 即所求二面角 A—DF—B 的大小是 60º. (Ⅲ)设 P(t,t,0)(0≤t≤ )得

     ∴CD=( ,0,0)

     又∵PF 和 CD 所成的角是 60º. ∴

     解得 或 (舍去), 即点 P 是 AC 的中点.

     2.两个全等的正方形 ABCD 和 ABEF 所在的平面相交在直线AB , 点 M 、 N 分 别 是 对 角 线 AC 和 BF 的 点 , 且

     C

     ) 1 ,22,22  ) 0 , 2 , 2 (212), 1 , 2 , 2 ( t t PF   22 1 ) 2 ( ) 2 (2 ) 2 (60 cos2 2      t tt22 t22 3 t. , . ,31的值 求 y x AF y AD x MNNBFNMCAM     

      D

     M B E

      N

     A F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棱长为 1 的正方体 中, E 、 F 分别是 、 的中点. (Ⅰ)求二面角 的大小; (Ⅱ)求点 B 到面 的距离.

     方法二:过点 B 作 BQ⊥平面 AEC 1 F 于 Q, 连 AQ,则 BQ 即为点 B 到平面 AEC 1 F 的距离.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且可得

     设平面 AEC 1 F 的一个法向量为 则由

     ∴

     1 1 1 1D C B A ABCD 1 1 BA CDB AF E  F AEC 1, , , 、 , ,, , , 、 , , 、 , ,) 1210 ( ) 0 1 0 () 1211 ( ) 0 1 1 ( ) 0 0 1 (   AE ABE B A, , , ) ( z y x n . , , ,所以 、 ,则 令, , , , ,, , , , ,) 1 2 1 ( 1 1 202) 1210 )( (02) 0211 )( (               n x z yzyz y x AE nyx z y x AF n, ,BA nBA nBA n ABQ    cos cosA B B 1

     C D D 1 C 1 A 1 E F

      ∴在 Rt△ABQ 中,

     18. 如右下图,在长方体 ABCD—A 1 B 1 C 1 D 1 中,已知 AB= 4, AD =3, AA 1 = 2. E、F 分别是线段AB、BC 上的点,且 EB= FB=1. (1) 求二面角 C—DE—C 1 的正切值; (2) 求直线 EC 1 与 FD 1 所成的余弦值.

     18.解:(I)以 A 为原点, 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有 D(0,3,0)、D 1 (0,3,2)、E(3,0,0)、F(4,1,0)、C 1 (4,3,2) 于是,

     设向量 与平面 C 1 DE 垂直,则有

     (II)设 EC 1 与 FD 1 所成角为β,则 .36cos   nBA nABQ AB BQ1, , AA AD AB) 2 , 2 , 4 ( ), 2 , 3 , 1 ( ), 0 , 3 , 3 (1 1     FD EC DE) , , ( z y x n 22tan364 0 0 4 1 12 2 0 1 0 1| | | |cos, ) 2 , 0 , 0 (, ), 2 , 1 , 1 (0 ), 2 , 1 , 1 (2) ,2,2(210 2 30 3 31 01 01 1 011 0 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A nAA nC DE C AA nCDE AADE C n nzzzz znz y xz y xy xEC nDE n的平面角 为二面角 所成的角 与垂直 与平面 向量垂直的向量 是一个与平面 则 取其中D 1C 1B 1CDBAA 1EF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在底面是菱形的四棱锥 P—ABCD中,∠ABC=600 ,PA=AC= a ,PB=PD= ,点 E 在 PD 上,且 PE:ED=2:1. (I)证明 PA⊥平面 ABCD; (II)求以 AC 为棱,EAC 与 DAC 为面的二面角 的大小; (Ⅲ)在棱 PC 上是否存在一点 F,使 BF//平面 AEC?证明你的结论.

     (Ⅲ)解法一

     以 A 为坐标原点,直线 AD、AP 分别为 y 轴、z 轴,过 A 点垂直平面 PAD 的直线为 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题设条件,相关各点的坐标分别为

      14212 2 ) 4 ( 2 3 12 2 2 3 ) 4 ( 1| | | |cos2 2 2 2 2 21 11 1          FD ECFD ECa 2). 0 ,21,23( ), 0 ,21,23( ), 0 , 0 , 0 ( a a C a a B A ).31,32, 0 ( ), , 0 , 0 ( ), 0 , , 0 ( a a E a P a DD P B A C E

      所以

     设点 F 是棱 PC 上的点, 则

      令

      得

     解得

     即 时,

     亦即,F 是 PC 的中点时, 、 、 共面. 又

     BF 平面 AEC,所以当 F 是棱 PC 的中点时,BF//平面AEC. 因为

     所以

     、 、 共面. 又 BF 平面 ABC,从而 BF//平面 AEC.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 1 B 1 C 1 中,∠BAC=90°,AC=AB=A 1 A,

      E 是 B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 AE 与 A 1 C 所成的角; ). 0 ,21,23( ),31,32, 0 ( a a AC a a AE  ). ,21,23( ), , 0 , 0 ( a a a PC a AP   ). ,21,23( a a a BP  , 1 0 ), ,21,23(           其中 a a a PC PF) ,21,23( ) ,21,23(    a a a a a a PF BP BF      )). 1 ( ), 1 (21), 1 (23(        a a a AE AC BF2 1           .311,341, 1.31) 1 (,3221) 1 (21,23) 1 (2322 1122 11        即a aa a aa a.23,21,212 1      21  .2321AE AC BF   BF AC AE) (2121DP CD AD CP BC BF     .2123) (23) (212321AC AEAD AE AC AD AD DE CD AD        BF AE AC

      (2)若 G 为 C 1 C 上一点,且 EG⊥A 1 C,试确定 G 的位置;

     (3)在(2)的条件下,求二面角 A 1 —AG—E 的大小.

      19.解:(1)以点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B、AC、AA 1 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坐标系

      设 AC=AB=A 1 A=2 a ,则有 E ( )A 1 ( ),C ( )

      (2 分)

      所以异面直线 AE 与 A 1 C所成的角是

      (4 分)

     (2)设 CG=h,则 G(0,2a,h),

     (6 分)

      即

     所 以 , G 是 CC 1 的 中 点 .

     (8 分)

     (3)连 AG,设 P 是 AC 中点,过 P 作 PQ⊥AG,Q 是垂足,连EP、EQ.

     又三棱柱是直三棱柱, 平面ACC 1 A 1

      ∴PQ 即为 EQ 在平面 ACC 1 A 1 上的射影.

     又 PQ⊥AG,

     ∴EQ⊥AG,

     ∴∠PQE 为二面角 C—AG—E 的平面角.

      (10 分)

     同(1)有:PE= a , AP= a

     ,PQ=

      即二面角 C—AG—E 的平面角是0 , ,a a a 2 , 0 , 0 0 , 2 , 0 a) 2 , 2 , 0 ( ), 0 , , (1a a C A a a AE    .212 2 22| || |, cos2111 a aaC A AEC A AEC A AE.3) , , ( h a a EG   0 ,1 1    C A EC C A EG . , 0 2 22a h ah a   . , 90 AC EP BAC      EP,51a. 5 tan   PQPEPQE

      .

     ∴ 二 面 角 A 1 — AG — E 的 平 面 角 是 .

      (12 分)

      例 5.(2000。全国。理科题)如图,已知平行六面体 ABCD—A 1 B 1 C 1 D 1 的底面 ABCD 是菱形,且∠C 1 CD=∠BCD=60°。

     ()证明:C 1 C⊥BD; ()假定 CD=2,C 1 C=1.5,记面 C 1 BD 为α,面 BCD 为β,求二面角 5 arctan5 arctan  A B D C A 1 B 1 D 1 C 1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