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在全市振兴实体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23-11-17 10:54:4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振兴实体经济 动员大会 讲话

    在全市振兴实体经济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领导,形成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商务成本最低、社会环境最优”的发展环境。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次会议是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全市性大会,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初步考虑,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十大举措”,打好赶超发展“组合拳”,近期重点要打好“三场硬仗”:第一仗是抓发展,重点是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温商回归;第二仗是抓环境,重点是推进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三改一拆”和“六城联创”,改善发展硬环境;第三仗是抓作风,重点是整顿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改善发展软环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研究部署振兴实体经济工作,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努力推动我市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就如何振兴实体经济、推进赶超发展,讲八点意见。

      一、科学把握振兴实体经济的总体要求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根本源泉,是xx经济的重要基础。振兴实体经济,对保持xx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城市综合实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来,xx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经济格局,创造了举世瞩目的“xx模式”,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xx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实体经济发展史;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没有xx的辉煌。

      当前,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发展形势以及诸多其他因素,xx实体经济发展遇到了许多新的挑战、新的困难,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低小散”结构特征明显,产业提升步伐缓慢,企业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下降;工业投资总量偏少、比重偏低,增长后劲明显不足;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明显,部分企业热衷于投资房地产、煤矿等行业,热衷于赚快钱,资产金融化和价格泡沫化现象严重;企业外迁、资金外流、人才外出的趋势加剧,产业“空心化”现象有所呈现。实体经济的严重削弱,必然对一个地方的发展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近年来,xx绝大多数经济发展指标下滑、处于全省倒数位置,总量上已从全省第一梯队掉入第二梯队,增速上已掉入最后梯队,正面临着“标兵渐远、追兵渐超”的严峻形势。

      处于这样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巩固xx经济基础和竞争优势的根本,作为xx赶超发展的首要任务。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实体经济发展开展系列调研,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政策文件,谋划提出了一套“组合拳”。在宏观层面上,我们正在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提出的“十大举措”,努力发挥xx的产业集群优势、温商群体优势、发展空间优势、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优势,着力破解产业结构的制约、生产要素的制约、体制机制的制约、发展软环境的制约;在微观层面上,我们正在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解万难”行动,帮助企业克服遇到的困难,解决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难题,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振兴实体经济的良好氛围。

      实体经济要回归,首要的是xx人精神回归、温商信心回归。特别是今天的振兴实体经济大会,是在xx实体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候召开的,市委、市政府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表明一种态度”:xx是高度重视支持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是充分尊重企业和企业家的;“强调一个理念”:企业的困难就是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为企业排忧解难就是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传送一个信号”:党委政府就是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我们绝不会让企业孤军奋战。我们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全市上下特别是企业家坚定信心、重振雄风,就是到了最困难的境地,也要从头再来,从零开始,再创辉煌。希望广大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充分认识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充分认识xx发展的潜力优势,进一步坚定实业致富的信心、转型发展的决心和艰苦创业的恒心。只要我们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与xx实体企业同心同德、和衷共济、风雨同舟,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转危为机,就一定能够推动实体经济的大发展、大转型、大提升。

      基于对国内外宏观形势的判断,对xx实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对xx未来发展优势的把握,我们提出振兴xx实体经济的工作目标是:力争到xx年,全社会工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年均增长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培育一大批总部型、品牌型、上市型、高新型、产业联盟主导型“五型”龙头企业和成长型、科技型、清洁型小微企业;三年累计完成工业性投资2400亿元;建成一批产业链相配套、公共服务相支撑的总面积达2370万平方米的小微企业创业园;加快推进鞋业、服装、电气、汽摩配、泵阀等5个省级现代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和科技部首批激光与光电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力争电气、鞋业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争研究与开发投入(R&D)占GDP的比重达到2%;基本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约、技术集成、服务集中”的实体经济发展新格局,全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综合实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

      产业集聚大平台,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两轮驱动”的主阵地。没有大平台,就没有大项目、大企业,也没有大投入、大发展。要切实加强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加大有效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要抓好各类产业集聚大平台的整合提升。加快省级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开发建设,积极申报设立省级xx浙商回归产业集聚区。加强xx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扩容改造提升,形成一批产业规模大、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产业发展大平台,以高端平台集聚高端产业。结合围垦用地的开发利用,打造一批新的产业集聚大平台。抓紧做好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的报批工作。要尽最大可能地争取和用好各类产业集聚大平台的政策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

      要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引导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协同发展。加快发展鞋业、电气等2个冲千亿产业集群,着力培育服装、汽摩配、泵阀等3个500亿级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印刷包装、仪器仪表、食品制药机械、紧固件等4个200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培育9个以上重点主导产业集群,力争把重点主导产业打造成为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亮点产业。在瓯江口、xx经开区等地规划建设5个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区,引进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大力发展激光与光电、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医药产业和临港石化、临空产业。积极推进龙头企业提升工程,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做强优势主营业务,努力抢占产业链的中高端,成为市场的领导者和行业的领先者。实施行业“小巨人”扶持计划,促进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

      要加强配套功能建设。牢固树立“产城联动、综合配套”的理念,努力推动产业集聚大平台建设从“单一工业制造园区”向“多功能综合性新城区”转变。注重现有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城市功能建设,加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职工宿舍等配套,真正把产业集聚大平台建成宜业宜居的城市新区。

      三、大力加强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

      小微企业是xx经济发展之源,是老百姓实业致富之道。xx小微企业量多面广,其中70%以上没有自己的厂房,发展空间不足一直困扰着企业健康发展。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是从xx实际出发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性举措,也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之策和当务之急。我们要把小微企业创业园作为老百姓创业致富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孵化器,作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平台,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力度、加快建设,走出一条xx特色小微企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新路子。

      要完善规划和产业布局。根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规划建设土地利用高效、主导产业突出、功能配套齐全、管理服务规范的小微企业创业园。结合全市“三改一拆”、标准厂房建设、城市有机更新,对小微企业园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指导,既要充分挖掘潜力、扩大建设规模,又要避免“低小散”布局、低水平建设。要综合考虑规模大小、空间布局、主导产业、建筑要求、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小微园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

      要鼓励多种形式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规划引导、市场主体、多元参与,国有公司、投资公司、龙头企业以及抱团联合开发企业团体等市场主体,都可以根据相关部门的要求,取得开发建设资质,开发建设小微园。

      要加大支持力度。各地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要优先保障小微园建设。对小微园建设涉及到的非建设用地要进行土地性质调整,以满足连片规模建设的要求。要鼓励业主保持统一产权,便于未来对园区的提升,也允许厂房、办公楼、宿舍等通过分割出售或出租的形式,提供给小微企业使用。对小微园建设项目,予以免交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并对购置厂房产生的交易税归属地方部分,按企业技改投资额度给予全额补助。

      要把好小微企业入园准入关。建立小微园对外招商或招租评估备案制度,规范园区产业、环保、能耗、投资强度等管理,重点引导一批成长型、科技型、清洁型企业入园,并推动广大小微企业在“入园”过程中实现设备更新、产品创新、节能减排和安全发展。

      四、充分发挥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近几年来,我们狠抓固定资产投资,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但投资结构不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工业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只有22.2%和23.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和14个百分点。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既是今天xx经济“脱虚向实”的重要体现,也是明天xx企业“脱胎换骨”的基础条件。

      要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在当前形势下,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不足是制约扩大有效投资的首要因素。因此,我们要从产业规划、政策扶持、服务保障、环境整治等方面着手,努力挖掘民间蕴藏的巨大投资潜力,积极引导企业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实业、投向主业。

      要加强大项目建设。缺乏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产业链长、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是我市产业发展的一大软肋,也是我市多年来产业结构未能有效提升的关键。要紧跟产业发展前沿,依托产业集聚大平台,谋划和实施一批标杆性、引领性的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和实施一批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的高水平项目,加快带动产业整体提升。

      要加强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普及应用管理信息系统,鼓励信息技术在机械、电器、泵阀等装备产品中的嵌入式应用,促进企业装备改造、工艺更新、产品升级换代。大规模推进“机器换人”,鼓励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或对关键生产环节进行自动化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品率。加大对企业“空间换地”的扶持,实施一批“零增地”技术改造项目。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为倒逼机制,引导企业通过节能减排推进技术改造。加快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发展,提升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积极推进建筑业总部经济园和后方基地建设,努力做大做强建筑业。

      要加强温商回归和东引台资工作。明确温商回归的产业导向,加强在外温商与本土产业的紧密对接,发挥国内xx商会和海外侨团的作用,大力引导和推动温商投资实体经济。在推动温商回归的同时,全力推进海峡两岸(xx)经贸合作区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台商投资区,抓紧启动各县(市、区)对台特色平台建设;深化对台经贸交流合作,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对台招商活动,加大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央企、省企的经济合作,争取引进一批大的国资项目,形成国资民资外资台资一起上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要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按照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速提质,加快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升级,引导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推动服务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要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发展“网络经济”,将引发生产方式、销售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新变革”,也是xx企业市场营销的“新天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蓝海”。我们要抓紧行动,抢占先机,把网络经济作为“一号新产业”来抓。要加快培育网络经济企业群体,引进一批知名网络企业,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扶持一批成长型企业,孵化一批初创小微企业。加快构建网络经济发展平台,盘活利用中心城区闲置工业厂房,规划建设一批网络产业园区(楼宇)。鼓励实业主体发展电子商务,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xx组建电商联盟,投资建设独立的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切实加快“电商换市”步伐。培育发展软件和信息业、服务外包产业、物联网产业,构建领域广、产业链长、竞争力强的网络经济产业体系。加强网络经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树立一批网络经济领军人物,打造一支网络经济大军。

      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切实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快推动雁荡山—楠溪江景区联合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全力打造文成泰顺环飞云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切实抓好洞头、南麂岛和全市沿海海洋旅游资源开发,加强大罗山保护开发,努力形成绿色、蓝色、红色旅游带,打响休闲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品牌。加强xx“靓丽山水智城”城市形象推广,搞好旅游整体营销,大力推介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要推动旅游业与会展业、商贸业、住餐行业的联动发展,刺激和带动本地消费。

      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提升文化用品制造、工艺美术、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产业,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结合xx产业特点,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使更多的特色“文化因子”融入到传统产业中。做大做强xx创意园、黎明92文化创意区等平台,规划建设xx报业文化创意城、xx广电传媒集团创意园,改造提供一批“艺术家村落”创作场所,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好平台。要营造吸引文化人才创业创新的独特氛围,加大文化创意大师的对接和引进力度,培育一批优秀文化创意人才和创业团队。

      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推动特色商业街区发展,加快传统商贸市场改造提升,完善农村流通网络,构筑便利、实惠、通畅的城乡居民商贸服务体系。优化城市综合体规划布局,防止重复布局和资源闲置浪费。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快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培育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物流企业,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港口物流、公路物流、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物流、城乡配送和快递物流,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经营管理需求。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优化土地和商品住房供应结构,努力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六、着力强化科技创新的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转型升级、企业长盛不衰的动力源泉。要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着力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支撑实体经济发展。

      要强化创新平台支撑。高标准建设xx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拉高目标定位,深化规划方案,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将其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区、创新人才集聚区。按照“学城联动”的思路,加快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打造环大学科技园经济产业带。各县(市、区)都要注重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发展科技创业园、企业孵化器等创业载体,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要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发展企业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申报承担一批国家、省级计划项目,到xx年,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以上,培育认定省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20个、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50个。深入开展创建创新型示范企业工作,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引领创新的龙头骨干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一个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

      要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在温高校的作用,支持其研发成果在xx实现产业化。继续做好与大院名校或科研机构共建创新载体的工作,支持办好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专业联合研究院所,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和共性技术开发,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要坚持“不求所在、只求所用”的理念,搞好多种形式的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努力实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要以科技研发、技术中介及推广等服务为重点,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培育壮大科技服务市场主体。加快建立“展示、交易、共享、服务、交流”五位一体的科技大市场,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搭建科技信息和交易平台。

      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要善于发现和扶持一批创新型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引领企业创新发展。鼓励和支持企业引进培养创新领军人才、研发骨干,建立以深化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为核心的激励政策体系,形成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研发和创新团队,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能职工队伍。切实加强以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创新人才为重点对象的招才引智活动,带动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创新资金的引进。

      七、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是党委政府推动工作的杠杆和手段,也代表着党委政府的决心和态度。我们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要求,统筹各方面资源要素,打出管用而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创造给力的政策环境。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用足用活用好市委市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

      用好土地供应保障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加快海涂围垦和低效土地再开发,调整和优化土地供应的方向和重点,切实加强对工业发展的用地保障,切实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用地倾斜,今后各地(除鹿城、文成、泰顺、生态园)每年要有40%以上的新增建设用地用于工业。同时要始终坚持“以亩产论英雄”,完善和落实公开、公平、公正的工业用地出让机制。

      用好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政策:按照《xx市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的实施办法》,加大土地、财政、税收、融资、产权等方面的支持,切实让利于企业,鼓励多种主体参与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开发建设。

      用好企业技术改造政策: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机器换人的实施意见》,落实财政补助、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举措,加大对“机器换人”等现代技术改造的补助力度,对基础性关键性项目还可以放宽门槛。用好发展网络经济政策:按照《xx市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试行)》,用好财政专项资金,对网络经济企业租用办公场地、行业协会牵头组建电商联盟、开发建设网络经济产业园区、开展网络经济培训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和税款留成奖励。

      用好企业整合重组政策:按照《xx市进一步鼓励企业整合重组实施办法》,加大土地、税收、信贷、产权变更、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联合、兼并和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

      用好企业人才子女就学政策:按照《xx市区企业人才子女入学暂行办法》,坚持同城待遇、企业属地原则,企业人才子女在公办学校统一调配入学,高积分高层次人才子女还可以优先安排入学。

      用好企业制度创新政策:建立完善财税、金融、要素等柔性激励机制,深入推进个体工商户转企业、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转股份有限公司、企业上市等“三转一市”工作,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用好扩大消费和拓展市场政策:采取扩大内需的有效措施,出台对商贸、住餐、会展等行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企业的帮扶力度,促进消费市场回暖。认真对接国务院关于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改善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外贸出口回流。

      这里,我特别要强调化解局部金融风波对企业的影响,确保实体经济稳定运行的问题。当前,我市因企业互保联保带来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政、银、企、法四方要紧密配合,根据实际情况,对“担保链”风险化解进行分类帮扶处置,如采取利率优惠、利息减免、贷款平移、分期代偿、拓宽抵押物范围、司法重整、破产处置以及推进企业整合重组等,确保不发生新的影响社会稳定的群发性企业风险,确保经济运行环境总体稳定。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与实体企业共生共荣、共度难关的理念,落实省市支持xx实体经济发展“双十条”措施,在实现全社会放贷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重点确保实体经济贷款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保证实体企业的贷款需求。

      落实政策比制定政策更重要。过去我们的很多政策往往停留在机关大院内,不为企业所了解、所掌握。要认真抓好政策的宣传解读、深化细化和落实到位,确保不截留、不走样、不放空。接下来,各地也要从各自实际出发抓紧出台相应的政策,财政、国土、规划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抓紧制定政策落实的细则。特别是对企业整合重组“零增地”技改等操作难度较大的政策,要成立专项工作服务组,强化前期指导,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落实优惠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必须舍得投入,善于“放水养鱼”。一手要抓企业减负。各项减负政策都要认真执行到位,以降低企业成本,保存企业实力,支持企业发展。宁可政府的日子紧一点,一些指标难看一点,也要最大限度地让利于企业。特别要认真贯彻国务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落实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另一手要抓产业引导。要整合和用好经信、科技、商务等各个口子的资源,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带动更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八、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

      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领导,形成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全力打造“办事效率最高、服务质量最好、商务成本最低、社会环境最优”的发展环境。

      要切实加强对实体经济工作的领导。振兴实体经济工作是xx赶超发展的首要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它摆上战略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功能区)各级都要建立实体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内设若干个政策协调小组和专业服务小组,尤其是乡镇(街道、功能区)“实体经济办”要实体化运作,抽调精干力量,负责供地申报、项目服务和企业帮扶等工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振兴实体经济上来,多看经济报表,多关心企业状况,多协调具体问题,为实体经济发展当好“后勤部长”。要建立完善实体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把实体经济发展绩效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强有力的激励导向。

      要建立“驻企服务员”制度,切实优化政府服务。为了推进服务企业活动的制度化、长效化,市委全会提出在“三万”行动的基础上,推出“驻企服务员”制度。这是改善xx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实招,也是结合我市发展实际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创举。“驻企服务员”要带着政策、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当好扶持企业政策的宣传员、项目服务的代办员、化解难题的协管员和作风效能的监督员,让企业家集中精力抓经营、专心致志办实业。

      要精心组织好“万人评机关中层和基层站所”活动,切实强化效能建设。要创新方式,完善机制,注重实效,精心组织好“万人评机关中层和基层站所”活动。要把监督权、评判权交给企业,通过有效方式,对基层站所和拥有审批权的机关处室进行评议。通过完善压力传递和激励考评机制,加强监督、硬化约束、重拳整治,努力使xx的发展软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要将评议活动与日常监督结合起来,针对领导干部“不作为”、机关“中梗阻”、“小鬼难缠”等问题,开展效能监察和案件查处。要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切实减少审批环节,加大审批窗口授权力度,推动“三制联动”落实,拓展联合审批范围,规范中介组织行为,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建立“六督联查、专项监察、跟踪督查”日常监督机制,实行服务对象反映审批问题必查、投资项目迟迟不落地排查、投资业主撤回在温投资倒查、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服务情况定期抽查的“四查”倒逼问责机制。要加强对振兴实体经济政策落实情况和涉企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情况的监督检查,真正把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向企业承诺的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效果。对不落实政策或落实政策不力的,要追究相关单位责任人、经办人员的责任。

      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运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和公益广告,广泛宣传实体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成功经验和政策措施,强化“民营经济是本、实体经济是基、中小企业是源”的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按照建名企、出名品、育名家“三名”工程的要求,今后每年开展“综合评价百佳企业”、“亩均税费百佳企业”、“税费总额百佳企业”、“地方税收收入百佳企业”评选活动,由市委、市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各行业协会(商会)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要继续发挥反映企业诉求、引导“抱团合作”、加强行业协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切实优化企业建设发展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强化政策处理工作,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群众利益的关系;另一方面,开展“拔钉清障”行动,打击影响企业项目建设和日常经营的“村霸”、“地霸”和黑恶势力。

      同志们,振兴实体经济,事关xx的兴衰成败,决定着xx的前途命运。我们一定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主攻实体经济,振兴实体经济,为xx“赶超发展、再创辉煌”作出更大的贡献。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