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对于河南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_阿凡达_新浪博客,计划规划【精品例文】

    时间:2020-10-14 12:03:3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例文 河南省 国民经济

     关于河南省 9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_ _ 阿凡达_ _ 新浪博客, , 计划规划

     关于河南省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 年 1 月 25 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张维宁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 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10 年计划(草案)提请河南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9 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帮助下,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

     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坚持“三保两抓一推动”的工作格局,在应对危机中促转型,在推动转型中谋发展,取得了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态势工作的重大胜利,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先后制订实施了“十大举措”、“八项措施”、“六大攻坚战”、“五项重点任务”、“七项行动计划”、“八项提速工程”等一系列调控调节措施,在较短时间内遏制了经济快速下滑,促进了经济企稳回升。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达到 19367.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7%。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 9858.4 亿元,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4.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13704.65 亿元,增长 30.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 11455.01亿元,增长3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6.38亿元,增长19.1%;初步测算,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12 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总收入完成 1921.6 亿元,增长 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1126.1亿元、支出完成 2902.6 亿元,分别增长 11.6%和 27.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 0.6%。

     农业生产重灾之年再夺丰收。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国

     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建成商丘、安阳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完成 89 个县标准粮田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 400 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 38 座大型灌区和 9 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面对 60 年一遇的冬春连旱和夏季强对流天气等严重自然灾害,积极实施“抗旱浇麦保丰收600 行动计划”和“秋粮夺丰收 450 行动计划”,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078 亿斤,比上年增产 5 亿斤,连续四年稳定在 1000 亿斤以上,在特殊年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特殊贡献。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编制了现代畜牧、花卉苗木、经济作物、水产等产业发展规划。畜牧业平稳发展,肉、蛋、奶产量比上年分别增长 6.1%、3%、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编制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系统谋划推动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原电气谷、洛阳动力谷、郑州百万辆汽车等一批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启动。1074 个重大工业结构调整项目完成投资 1467 亿元,433 个项目建成投产,501 个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实施转型升级“双百计划”,230 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开工建设,142 家转型升级企业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全国率先设立 10 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34 个重大文化项目开工建设;与港中旅等国内外文化旅游知名企业,

     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 2.34 亿人次,旅游总收入接近 2000 亿元。郑州国际物流中心战略规划编制完成,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投运,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现代物流业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现代城镇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研究提出了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基本思路,正在争取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积极构建中原城市群“一极两圈三层”空间布局,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市城市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完成,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原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郑州机场核心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家批复。按照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内涵,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郑汴新区、洛阳新区及新乡、焦作、许昌新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172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发展规划编制、120 个完成空间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编制、135 个完成规划环评,用地规划全部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年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工业项目分别完成投资 627 亿元和 1852 亿元。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城镇化率达到 37.7%,比上年提高 1.7个百分点。

      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步伐。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成功突破甲型 H1N1 流感疫苗等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院士培养、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增国家级研发和质检机构 16家、省级研发机构 106 家。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全面启动。电力、建材、钢铁、煤炭行业 10 项高耗能产品单位能耗限额地方标准颁布实施。178 个节能重点项目和 55 个工业点源治理项目顺利实施。1500 台燃煤工业锅炉、700 台燃煤工业窑炉和 150 万千瓦电机系统节能改造任务全面完成,累计推广节能灯 900 多万只。关停小火电 300 万千瓦。预计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5%左右;COD、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 3.79%和 6.68%,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绩。抓住国家扩大投资的重大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完善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开展重点项目观摩点评活动,进一步发挥重点项目对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累计争取中央投资 188.7 亿元,位居全国前列。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 636 个,带动全省新开工项目规模和城镇投资规模双双突破 1 万亿元大关,超额完成“8511”投资促进计划年度目标。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1459.6 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郑西客专、郑州火车站西出口改造、洛阳和南阳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中国文字博物馆等 80 个项目建成,

     郑州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一期工程和郑焦、郑开、郑州至机场城际铁路等 122 个项目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试点任务圆满完成、河南段各项工程顺利推进,河口村水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年新增煤炭生产能力 900 万吨、油气长输管道 1360 公里、电力装机 408 万千瓦,电力装机达到 4680 万千瓦,高速公路在建规模 1745 公里,铁路在建规模 2202 公里。同时,组织编制了综合交通体系、四纵五横四辐射铁路网等一批重大规划,谋划储备了一批重大项目,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

     重点改革和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市县两级政府机构改革进展顺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全面展开,全省 35024 所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基本兑现。112 户省直机关所属企业脱钩改制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在 6 个省辖市的 47个县(市、区)启动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功组建省交投、铁投、水投、国资控股、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中心、中小企业担保集团等政府投融资平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成功实施。电力企业与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顺利推进。农村、文化、财税、金融、城乡一体化等改革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成功举办服装

     纺织产业转移高峰论坛等大型经贸活动,与兵器集团等 19 家央企及杉杉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启动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全年实际利用境外、省外资金分别增长 19%、19.1%。

     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十大实事”如期完成,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 512 亿元。建成县乡公路 6290 公里、通村公路 6510公里、大中危桥改造 40293 延米。解决 327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 75 万户。提前一年实现全省 20 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实施了 356 个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264 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75 个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503 个职教攻坚项目,新建扩建 12 个特殊教育学校、600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一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民体育健身等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实施了 11 所市级中医院、50 所县级医院、103 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改造了 256 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和 1 万个村卫生室,改扩建了 574 个基层计生服务站。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1.9%。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116.8 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 85.1%,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39.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950 万返乡农民工基本实现就业。提高了企业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标准,新增城镇养老保险 70.83 万人、医疗保险 420.56 万人、失业保险 6.2万人,在 21 个县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受益农民 1000

     多万人。初步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增经济适用房4.1 万套、廉租房 2.66 万套,改造农村危房 3.82 万户。1400 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全面完成,110 万人实现脱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371.56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806.95 元,实际增长 9.9%和 7.5%。年末全省总人口 9967 万人,自然增长率4.99‰。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需求不足约束尚未根本性改观,外贸出口计划指标没有完成;经济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我省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进一步凸显;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群众期望值不断提高,加之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实现跨越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这些问题都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基本态势。

     按照上述要求,制定和实施 201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为指导,坚持“三保”,突出转型,强化态势,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着力实施“五项工程”和“七项行动计划”,落实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议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 10%;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6%;外贸出口增长 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 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7%,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 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 10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

     在 4.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4.6%以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 0.8%和 1.2%,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现对主要目标作简要说明:

     (一)生产总值增长 10%。无论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要求看,还是从经济增长潜力、国内外环境看,10%的速度既是必要的,也是适宜的,有利于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引导各方面把主要精力放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0%。这一预期目标较上年计划提高 1 个百分点,与生产总值增幅保持同步,体现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的统一。随着全省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税源进一步增加,将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奠定良好基础。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0%。2009 年我省相继新开工了一大批重大项目,初步匡算,今年结转在建项目规模约 8000亿元左右。同时,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省更多地争取项目和资金;我省全力实施转

     型升级“双千”工程,将为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四)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左右。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国内货币信贷投放的滞后影响,以及资源税费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同时,当前市场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粮食库存充裕,有利于物价稳定。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 3%左右,既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也为改革留有一定空间,同时也考虑了与全国调控目标的衔接。

     (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 7%和 6%。一方面,今年国家支农惠农和扶贫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扩大内需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持续显现等因素,将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虽然当前经济企稳回升,但企业经营效益仍然较低,就业需求仍显不足,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增收仍面临许多困难和不确定因素。综合考虑,建议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预期增长目标分别按 7%和 6%安排。

     (六)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4.6%以上。2006 年—2008 年,

     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11.7%。预计 2009 年下降 5%左右。据此测算,今年下降 4.6%以上,才可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20%的目标。

     三、2010 年全省重大建设项目初步安排

     按照国家新增投资重点支持方向,结合我省实际,2010 年拟实施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即在工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节能减排等领域实施 1000 个左右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在社会事业和民生、交通、能源、水利、生态、产业集聚区及城建等领域实施 1000 个左右对增强发展后劲具有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力争全年新开工项目700 个以上、续建 1300 个以上、建成 800 个以上,完成年度投资5000 亿元左右,带动全省城镇投资完成 1.3 万亿元以上。

     (一)社会事业和民生领域方面。围绕和谐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重点实施以下项目:社会事业。加快 100 个左右示范性职业院校、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启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二期工程;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等工程;加快郑州大学“211

     工程”三期建设,推进河大、农大、工大、华北水院省部共建。加快重点中医院建设,启动精神卫生防治机构建设,抓好郑大一附院门诊医技楼、省职工医院病房楼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等项目。建成 400 个乡镇文化站、5200 个农家书屋和一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推动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设备全部实现数字化。建成省广播电视发射塔、省体育中心二期游泳跳水馆,争取开工建设省体育中心二期综合体育馆。民生领域。改建县乡公路 5000 公里、通村公路 3000 公里,改造大中危桥 2 万延米。解决 300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 200 座、农村沼气 20 万户、农村沼气服务网点 500 个。新增经济适用房4.2万套、廉租房6 万套;改造农村危房6万户、国有林场危旧房 5967 户。新建改扩建城镇中小学校

     200 所。

     (二)农业方面。围绕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和增强抗旱除涝与水资源保障能力,重点实施以下项目:粮食核心区建设。抓好 38处大型灌区及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小浪底南岸灌区。完成 130 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86 万亩标准粮田建设和 206 万亩土地整理与复垦开发。建成濮阳、新乡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项目,搞好 600 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建设。现代畜牧业。实施 1000 座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工程。支持

     51 座规模奶牛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发展 50 个 500 头以上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扩建 5 个 1000 头以上的夏南牛和皮南牛良种扩繁场。花卉苗木产业。重点抓好郑州蝴蝶兰、鄢陵名优花木生产科技园区和濮阳、南阳、商丘等鲜切花生产基地建设。水利。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干渠河南段,基本完成 400 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杨庄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开工建设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出山店水库前期工程,加快前坪水库前期工作进度,力争开工建设汝河、新运河等河道治理工程。

     (三)交通方面。围绕巩固提升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重点实施以下项目:铁路。加快石武客专、山西中南部通道、郑焦城际铁路等 13 个续建项目建设,争取国家将郑渝铁路由规划研究项目调整为近期建设项目,开工建设郑徐客运专线、机场至许昌、机场至登封至洛阳城际铁路等 7 个项目,新开工铁路 653 公里,在建规模达到 2805 公里。加快郑州东站、郑州站、郑州机场城际铁路枢纽站建设,构建郑州市域铁路枢纽新格局。民航。建成郑州机场 4 个配套项目和洛阳机场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郑州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和商丘、明港军民合用机场,启动鲁山旅游支线机场前期工作。高速公路。抓好连霍高速郑洛段改扩建等 26 个续建项目建设,建成大广高速南乐至省界段等 6 个项目,开工建设郑卢高速洛阳至洛宁段等 15

     个项目,在建里程达到 2665 公里,通车里程突破 5000 公里。

     (四)能源方面。围绕优化能源结构、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重点实施以下项目:电源。积极推动南阳核电项目纳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开工建设大唐三门峡电厂三期等 7 个项目、490 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平顶山第二发电厂等 9 台、500 万千瓦机组。电网。建成 110 千伏及以上电网 1779 万千伏安、2086公里,新开工 1340 万千伏安、1981 公里。建成平顶山南输变电工程,开工永城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煤炭。抓好郑煤李粮店矿等26 个总规模 2223 万吨续建项目建设,开工新密李岗矿等项目,建成平煤首山一矿等项目,新增煤炭产能 500 万吨以上。石油天然气管道。争取建成西气东输二线河南段、榆济线河南段和 11 条配套地方支线,新增油气长输管道 2475 公里。

     (五)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方面。围绕转型升级关键领域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实施 1000 个重大项目,力争新开工项目 350 个、建成投产项目 500 个,完成投资 1200 亿元以上。装备制造业。建成中信重工千万吨级煤矿建井设备、开封空分大型空分及化工设备等 125 个项目,开工建设河南风电年产 1000 台全永磁悬浮风电设备、郑州四维年产 150 套煤矿综采成套设备等

     41 个项目。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抓好宇通集团新型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基地、中航电动汽车年产 20 万台套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郑州日产第二工厂一期年产 12 万辆汽车生产基地、海马汽车年产 15 万台节能高效发动机等 38 个重大项目。高端原材料产业。开工中石化 20 万吨煤制烯烃等项目,建成永煤集团年产 4 万吨聚甲醛等项目。终端消费品产业。建成四季沐歌(洛阳)年产 10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等项目,开工格力电器郑州年产 500 万台空调等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中航锂电大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二期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华兰生物系列疫苗等 62 个项目,建成中船 725 研究所钛及钛合金板带材等 80 个项目。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 12 个项目建设,开工郑州国家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生物医药检测评价中心等 10 个项目,建成风神轮胎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等 8 个项目。

     (六)服务业方面。围绕现代服务业发展扩规模、上水平、创品牌,重点实施以下项目。现代物流业。开工建设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区工程、国药医药物流中心、郑州航空港服务外包基地等16 个重点项目,加快众品冷链物流港、华中医药物流等项目建设,建成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一期工程、三门峡大型果蔬冷链物流集散中心,积极推进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二期、郑州全国

     冷链物流集散基地、郑州综合保税区前期工作。建设 1 万个行政村“村邮站”和邮政“三农”代办点,补建 260 个空白及条件简陋、面积较小的乡镇邮政局所。文化产业。开工建设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发展河南基地、少林禅武文化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抓好伏羲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国际玉城、宝丰民间演艺中心等依托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一批重大项目。旅游业。抓好偃师玄奘故里、固始九华山二期、省旅游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二期、云台山和龙门石窟基础设施、鸡公山旅游休闲会议中心等项目。

     (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方面。围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减碳低碳型转变,重点实施以下项目:循环经济和综合利用。加快南阳城市民用沼气工程、平煤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等 36 个续建项目建设,建成豫联能源集团年产 10 万吨再生铝合金锭等项目。节能。抓好河南龙成集团纯低温余热发电、安阳岷山有色能量系统优化等

     55 个重点项目建设。节水。抓好金鼎化工、海晶碱业等企业节水改造,加快平煤、义煤集团矿井水回收利用,确保 27 个项目建成投用。工业污染防治。重点实施中平能化尼龙化工等 30 个省辖淮河、黄河、丹江口库区工业污染深度治理项目。生态建设。抓好林业生态省建设,完成大面积造林 400 万亩。

      (八)城镇基础设施方面。围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重点实施以下项目:城市公共交通。加快郑州城市轨道交通 1 号线建设,争取开工建设 2 号线一期工程,积极推进洛阳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郑州快速公交场站和综合交通枢纽站配套工程等一批城市公共交通工程。城市供水和污水、垃圾处理。开工建设南阳等城市供水工程,在建项目达到 80 个以上。开工建设周口沙北污水处理厂、焦作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建成平顶山新区污水处理工程等项目。全面完成 1015 个乡生活垃圾中转设施建设。城市生态建设。开工建设郑州市西流湖生态园区、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 66 个城市园林建设和河道整治项目。

     四、2010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加强调控调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坚持月度运行监测与经济形势分析制度,提升监测预警调度平台功能,研判经济运行态势,及时提出应对措施。针对我省由煤炭调出省转为调入省的趋势性变化,加强煤炭生产调度,引导产运需各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增加铁路入省运输计

     划,力争全年煤炭净调入量 1000 万吨以上。做好电力运行调节,增加大容量、低煤耗机组发电出力。加强运输组织,集中力量保电煤和重要物资。制定发电用天然气和民用天然气调剂办法,积极争取中石油、中石化增加我省供气量 5 亿方以上。实施企业服务行动计划,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战略重组、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重点,建立健全政策导向、要素保障等 10 项长效机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就业、中小企业、产业转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争 10 家以上企业首发上市,发行企业债券 30 亿元以上。推动省交投、铁投等投融资平台有序开展投融资业务,力争全年融资600 亿元以上。强化财税调控,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和非税收入管理;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价格走势监测,改进价格调控手段,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二)着力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积极拓展内需增长空间,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政策推动,向更多依靠市场主体自主力量拉动转变。推动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抓好中央新增投资项目建设,加大政府性投资对“三农”、民生、综合交通体系、城市基础设施、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支持。落实鼓励

     民间投资的政策,在教育、卫生、文化等 10 个领域集中推出一批项目,面向民间资本公开招标。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两高”行业新上项目。完善省、市、县三级联审联批制度,在土地、资金、环境容量等方面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财政资金投入项目的全程监督,防止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豆腐渣工程。全面完成江油援建项目建设。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将汽车下乡政策延长到今年底。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力度。争取进入国家家电以旧换新试点。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供给,加快中低价位商品房建设。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购房贷款需求。优化消费环境。建成 6000 个农家店和 20 个配送中心,新建改造 20 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20 个县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支持 10 家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建立农产品采购基地。实施“放心早餐”工程。引导企业发展网上直销,搭建粮食、食品等本省优势产品网上采购中心。大力发展服务性消费。发行“文化河南·壮美中原”旅游联合年票。加强文化精品、民俗文化、演艺娱乐等文化产品开发。推动电信、广电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创新 3G 信息增值服务,降低资费标准。加快农村宽带建设和信息化步伐。鼓励社会资本和外资兴办各类医疗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和运营养老机构。

     (三)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把加快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强力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集约集聚、产业融合和战略合作。大力发展战略支撑产业,突出 15 个重点领域,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融合,促进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端优势产业群,引领带动全省产业升级;提升重点企业现代制造、系统集成和服务增值能力,集中支持整机成套装备、智能电网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率先突破,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抓好郑州百万辆汽车基地建设,提高关键零部件集聚配套能力,推动轻型商务车、大型客车、经济型轿车、专用车规模化发展;提高原材料产业链高端产品比重,构筑原材料产业新优势;强化原料基地、现代物流、优势品牌在促进消费类产品集聚发展中的作用,推进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提高冷链食品、基地型深加工食品、品牌服装、中高档面料和现代家居用品竞争力。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选择潜在市场大、带动能力强、吸纳就业多、经济效益好的领域,强化技术支撑,突出市场培育,加大产业链前端产品研发和后端推广应用支持力度,推动创新药物、新型电池、绿色照明、新型网络应用、功能性材料等产业化,培育新的增长点。实施转型升级重点企业发展规划,支持其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节能减排和现代管理上发挥引领作用,力争重点转型升级企业全年完成投资 400 亿元,新增营业收入 1000 亿元以上。认真落实抑制

     高耗能、高污染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展的政策,全面淘汰 400 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 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逐步淘汰年产 5 万吨以下铅锌冶炼生产线、8 万吨以下合成氨装置、160KA 及以下铝电解槽、日产 1000 吨及以下水泥熟料生产线等落后产能。二是积极发展现代农业。紧紧围绕稳粮、增收、调结构三大核心目标,以粮为基,以现代畜牧业、林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导,以花卉苗木产业为先导,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 1000 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 5000 元大关。全面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粮食稳产保收行动计划,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4 亿亩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 98%以上。启动优质畜产品生产核心区建设,实施优质生猪产业化工程,提高生猪产业竞争力;建设黄河滩区和豫东、豫西南“一带两片”奶业优势集聚区,推动以南阳、驻马店为核心的豫西南现代肉牛产业集聚区建设,在中高端牛肉市场树立品牌优势;壮大禽类生产,搞好大用、华英等龙头企业无规定疫病养殖基地建设,扩大固始鸡等地方优良品种生态养殖规模。加快推进林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全年发展林木种苗 35 万亩,建成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 万亩,新发展经济林 15 万亩;加快灵宝苹果等 8 个优质水果基地建设和新郑大枣等 7 个优质干果基地建设;组织实施“百户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百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工程”和“百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工程”。积极培育花卉苗木产业,以特色优势品种为带动,壮大观赏苗木产业,加快高档花卉发展。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粮棉油肉储备仓容建设,开展第二期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支持 350 个示范中心村、1000 个试点村开展新农村建设;鼓励单位、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资、合作等方式参与土地整治、农村住房建设和村庄改造,整治后新增的耕地面积,可折抵建设用地指标并有偿转让。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打造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冷链物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文化河南·壮美中原”四大品牌,实施 400 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力争服务业增加值突破 660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规划,支持新乡、安阳、漯河等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全省冷链物流配送网络,开通郑州至重庆、广州、深圳等铁路冷藏集装箱线路;加强粮食主产区粮食仓储和四散化物流设施建设;深化与国药集团的战略合作,完善国药配送中心网络;依托华丰钢铁等骨干物流企业,提升钢铁物流水平;完善农村邮政基础服务网络,推广“邮政普遍服务+农村邮政物流配送”模式,鼓励快递物流企业拓展网络和业务,力争全年完成物流投资 100 亿元以上,物流业增加值突破 1000 亿元。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快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重点抓好 10 大文化产业园区和 50 个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 30 亿元,招商引资 50 亿元。提升旅游

     业发展水平,加强少林寺、龙门石窟、小浪底、红旗渠等旅游精品景区建设,深入推进与港中旅等知名企业的战略合作,推动景区资源整合,力争全年完成旅游投资 200 亿元、旅游招商引资 200亿元。大力发展金融业,组建一批农商行,支持城商行跨区经营,推动组建省级股份制商业银行,争取香港东亚银行、大华银行入驻河南,推动设立节能环保、新能源、文化等产业投资基金,争取郑交所推出期货新品种,探索建立碳交易平台。

     (四)着力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促进转型升级。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力争在转型升级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实施产业集聚区建设工程。围绕项目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和功能集合构建,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强化投融资、信用担保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机制。2010 至 2012 年,按现行体制,省级从集聚区集中的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核定基数、超收返还”,全额返还集聚区。完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土地保障、投融资等10 大机制,提高产业集聚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颁布实施战略支撑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基础产业专项规划。制订河南省现代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在产业布局、项目审批、财政税收、融资担保、人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运用工业技术和管理理念改造传统农业与

     服务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洛阳等市开展工业企业剥离内部三产试点。三是实施现代城镇体系建设工程。把加快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中原城市群“三化”协调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配合国家编制好示范区规划;以城际铁路为重点,加快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探索城市群部分城市间银行和电信服务同城化,促进城际资源共享、服务联通;增强其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把理顺体制、深化规划、建立平台、城乡统筹作为突破口,促进功能完善、人口和产业集聚;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在科学规划、集约节约的基础上,按照“三规合一”要求,规划建设中心城市新区;抓好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建立健全统计考核评价体系和投融资、土地储备开发、人才流动平台;开展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均等化、节约集约发展等改革试验。积极培育一批中等城市,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载体,培育特色产业,发展支柱产业,推动产城互动、融合发展,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力和人口吸纳能力。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鼓励各地将土地收益和其他财政资金及社会筹资用于在产业集聚区集中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职工住房,发展工业房地产;探索开展进城农民以宅基地和承包田换城市住宅的试验,对退回宅基地到城镇居住并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民,优先安排廉租房或购买经济适用房。四是实施

     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重点抓好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等15个自主创新专项,推动建立新能源汽车、盾构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业集聚区创新平台建设,新建 100 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0 家以上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新培育 50家以上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加强郑州、洛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省级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产业集聚区试点。五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实施节能攻坚计划,新增节能量 300 万吨标准煤。在 100 个居民社区建设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推广高效照明产品 1000 万只、节能冰箱和空调 50 万台。在中原城市群公交、出租和公务等领域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开通1000辆“绿色”公交。制订实施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地方标准。加快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选择 5 个城市和 20个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开展城市、园区循环经济试点。研究开展低碳经济试点。编制实施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加强非电行业脱硫治理,对重点涉水企业进行深度治理。加强重点流域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启动生态省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加大勘探开发力度,深入推进重要矿产资源整合,提高集约节约利用水平。

     (五)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发展活力。坚持开放带动主

     战略,实施对外开放行动计划,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依托产业集聚区,建设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和东中部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探索产业转移联盟和“飞地招商”模式,吸引沿海地区食品、电子、轻工、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我省转移、上下游配套企业向我省链式转移。深化与央企的战略合作,争取新签订一批合作协议,再确定一批重大项目。办好河南投资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以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为重点,引导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高端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立健全招商激励新机制,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落实稳定出口的各项政策,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大宗农产品、自有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及标准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培育一批出口超亿美元的骨干企业和产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基地,努力实现出口恢复性增长。加快郑州、洛阳机场航空口岸和郑州东站货运口岸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争取保税物流中心(B 型)获得国家批准,在中部省份首批取得综合保税区资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开发能源资源,承揽工程项目,建立研发基地,开拓海外市场。

     (六)着力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实施重点改革行动计划,抓好十大领域改革,努力破解阻碍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

     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公益性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稳步推进省直管县改革试点。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医疗保险参保率。探索开展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试点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试点。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稳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推进用电大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费用分摊机制。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合理调整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污水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开展排污权交易试点,建立省内跨区域排污权交易平台。同时,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投融资、收入分配、财税、文化、教育、科技、城乡一体化等改革。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投入力度,实施十项民生工程。落实好国家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好增加涉农补贴规模、提高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的政策,扩大农机具购置

     补贴规模和种类。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部分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推进公共卫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制定其他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工资方案。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基本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布局调整,支持公办学校与民营资本组建股份制职教学校或职教集团;探索实行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经费按在校学生人数、毕业生就业率核定安排预算的办法。积极发展科技、文化等社会事业。继续搞好甲型 H1N1 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办好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实施就业促进行动计划,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复转军人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城市社区和农村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加快工矿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扶贫开发,重点抓好 1600 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整村推进、20 万贫困农民培训和 2.2 万人搬迁扶贫,解决 100 万人脱贫问题。实施安全发展行动计划,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着力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深化完善我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基本思路,围绕

     建立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构建“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等重大问题,研究提出更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思路和举措,力争更多战略布局进入国家规划。广泛吸收社会各界参与研究和论证,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各位代表,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省委战略部署,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省政协监督,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中原崛起而努力奋斗!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