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乡土材料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运用

    时间:2021-03-17 18:06:3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乡土 幼儿园 材料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文关键词:乡土,幼儿园,材料,活动中,体育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文简介: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陈鹤琴的“活教材”理论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地处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的丽阳社区内,于城乡交界处,有着丰富的农村乡土资源。《指南》中指出“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依托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创造出特色性的体育区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文内容:

    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

    陈鹤琴的“活教材”理论认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园地处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的丽阳社区内,于城乡交界处,有着丰富的农村乡土资源。《指南》中指出“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依托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种乡土资源,创造出特色性的体育区域活动材料。

    根据当地的资源,我们把乡土材料分成农家用品和传统类,充分挖掘乡土材料蕴含教育价值,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为幼儿的体育区域活动发展提供“养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来发展基本动作,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质,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体育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是一样的,是多种形式并存、共同发挥作用的教学过程。为了更好的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生活,更好的促进幼儿身体和心里的健康发展,我园于2015—2016年度下学期学期进行创新创优活动——《乡土材料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运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们总结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经验,但是也从中看到了许多不足,现将现阶段的创新创优工作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广泛收集各种乡土材料

    由于我园地处农村,属乡镇幼儿园,条件差,体育活动器材特别紧缺。广阔的田野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能促进幼儿发展的具有乡土特色的物质材料。于是,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多动脑、动手,收集不同季节的植物材料——竹竿、稻草、玉米叶、豆类、玉米芯、高粱杆、笋壳叶、木等。

    与此同时,我们发出了绿色环保行动的倡议,收集一些废旧物品,特别是生态移民后,家中不常使用的一些农作工具等,每周一家长和孩子将收集的乡土材料及废旧材料慢慢的积累,就会有可观的乡土材料和废旧材料:枯树枝、农用工具、饮料瓶、绳子、碎布、瓶盖、易拉罐瓶、漂亮小石头、河沙、废报纸、硬纸壳、等。

    还有,我们农村虽然没有各种高档的玩具,但是农村孩子也有他们耍的玩具,如:踢毽子、跳绳活动、踩梅花桩、竹竿舞、打陀螺、跳绳、滚铁环、纸飞机等。教师把这些收集起来,也可是些乡土素材。

    二、挖掘乡土材料,自制幼儿体育活动器材

    (一)自制户外体育活动器材,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八大动作的发展。

    为了充分激发孩子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不同年龄幼儿八大动作的发展,自制了一系列幼儿体育活动器材。可分为木头类、竹子类、草类、传统类和农作工具类。:

    木头类有:高跷(将圆柱体的木块两边用麻绳线圈上,幼儿一手拿一只高跷,双脚轮流往前走)、大木鞋(可三—四名幼儿双脚穿在一双大木鞋里,几人同时协调的抬同一只脚,依次往前走)、木筒、梅花桩、长木凳等。

    草类有:稻草人(把稻草扎成草人当靶,进行打靶游戏)、草团(用草编成草团挂在墙壁上在2—3米内练习投掷)、草尾巴(将搓成的小短绳系在腰间当尾巴,在一定范围内四追逐跑;搓成长长的尾巴盘成一个圆形的草垫子,放在地上进行跳跃活动)、草绳子(把稻草搓在绳子,小班幼儿把绳子放在地上跳,中班幼儿可以甩绳子玩,大班幼儿可以进行跳绳比赛)、草网、草蛇、草球、草圈等。

    竹子类有:竹马(将竹棒的一头做成马头,马头朝前,竹棒放在胯下,做骑马动作,发展跳的动作)、跳竹竿(我们把长长的、粗细一样的竹竿涂上各种颜色,让幼儿跳竹竿舞);竹推车(把竹子的一头劈开,装一个竹节作轮子,便成了小推车,这个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拖拉玩具)、花轿(将竹棒和纸箱做成轿子,让幼儿玩抬轿子游戏)、竹圈、竹蜻蜓、竹筒、竹梯、竹扁担、竹筒高跷等。

    传统类有:毽子、响簧、陀螺、铁环、地牛等。

    农作工具:风车、箩筐、提兜、扁担、筛子、簸箕、筢子等。

    自制体育游戏器材安全、有趣又实用,在制作过程中既可激发幼儿的创新热情,又使幼儿的手脑并用能力得到锻炼,可谓一举两得。首先让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或为他们提供适合年龄特点的半成品材料,通过开放式提问,以旁观者身份引导幼儿巧用废物、变废为宝,与教师一起制作多种玩具。资源的科学利用,大大提高了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了幼儿发展。

    (二)、根据不同的乡土材料,选择适宜的制作方法

    材料是幼儿体育区域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它既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又对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选择丰富的农家用品和竹子资源,把它作为载体,对它进行移植、改制,开发出具有乡土特色的体育活动器材。

    1.传承、传统。

    勤劳的劳动人民在战胜自然的过程中用智慧创造了许多特有的农家用品。在体育区域活动中,我们充分传承发扬地方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合与提升。收集各种农作工具,了解它们的名称、特点和用途,并将它们进行筛选、归类。

    如风车、筢子、箩筐等农家用品,由于现在的城乡一体化,大家都搬迁到社区居住,这些农家用品已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我们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发扬,使其回归生活。

    2.仿制、改造。

    传统的农作工具类繁多,但并不是所有材料都能直接使用,适用于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

    因此,我们要对收集的材料进行仿制、改造,这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要注重材料的科学性、牢固性、安全性、操作性等。

    如箩筐、挖土、梯子等工具都比较大,我们就缩小尺寸,让它们更适合幼儿的操作。有些工具使用时安全性较差,如耙子等工具,我们就采用竹制材料进行仿制,降低铁制品的危险性。

    3.装扮、美化。

    传统的农作工具的颜色比较单一,

    缺乏美观性。

    使用时,我们用色彩和图案,运用生活化美术进行装扮美化,使材料拟人化、形象化、色彩化。

    农家用品以绿色、原木色为底色,如农家乐区域中的筛粮食用的大小不一的筛子,我们用花布进行包裹,不仅增强其美观性,也保障了安全性。

    (三)利用乡土材料,编制具有民间特色的早操活动。

    为了提高幼儿早操的质量,我们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与幼儿家长、幼儿一起自制了一系列操节器械,将健康素质培养持之以恒地贯彻于准备、学操、练操、表演、锻炼阶段。即:引导幼儿共同收集材料,制作器械,共同参与选操、编操,鼓励幼儿积极提出建议,并运用观察、模仿、想象等方法,探索创编新动作,以此培养创新能力。我们现创编了:蒲扇操、自制哑铃操。我们也构思出了花环操、圈草操、腰鼓操、棍棒操、绳操、筷子操、彩球操、等,操练活动大大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优化了幼儿早操活动。

    三、结合投放,注重全面性发展

    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

    又是幼儿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材料投放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它既是活动目标的具体体现,又是幼儿与教师、与同伴、与环境互动的中介。

    因此,在开展幼儿园体育区域活动时,我们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乡土材料,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1.单一式投放与组合式投放相结合。

    每一种材料都有自身的功能与特点,但单一投放,玩法较为局限,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

    因此,我们不断地调整材料投放的方式,尝试将单一式投放与组合式投放相结合,拓展材料的多种功能,可以创造性地开发出新的玩法。

    如渔家用品中的鱼篓、花篮,我们发现游戏种类比较单一,仅限于捕捉、装运海产品。

    为此,我们将其与球、平衡木、扁担等材料组合起来投放,将鱼篓、花篮与球结合起来玩装、抛接球、投放的游戏;将鱼篓、花篮与平衡木、扁担结合起来玩担运海产品走平衡木的游戏。

    如农家乐区中的打麦穗游戏,原来只是让幼儿模仿成人打麦穗劳作,我们将其与贴有丰字的箩筐、扁担等材料组合起来投放玩“运粮食”的游戏,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发展幼儿跑和平衡的能力。

    2.固定式投放与灵活式投放相结合。

    在体育区域活动中,

    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隐性资源和乡土材料的显性资源相结合投放。

    园内的隐性资源,

    如大树、小土坡、水池、沙池、鹅卵石、草坪等隐藏在我们生活周围的资源,因其固定建筑、外形较为庞大、重量较重等因素,不易于挪动、改造,我们将隐性资源开发利用固定式投放。

    乡土材料的显性资源,因其机动、灵活,将其与隐性资源组合投放,创造丰富的探索空间,有效地发展幼儿的不同运动能力。

    如野战区中的小土坡与独木桥、荡桥、木桩、碉堡、手榴弹等材料组合投放,让幼儿钻、爬、双脚攀登小土坡,上坡跳、下坡跳,设置各种障碍物,玩用手榴弹炸碉堡游戏;如水区中的水井、水池、踩水车等与玩水工具、钓鱼工具、水桶、鱼篓等组合投放,让幼儿通过各种材料自主地探索玩水游戏。

    3.规范式投放与自主式投放相结合。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体育动作发展目标,我们在海趣区、水区、农家乐区、野战区、建筑区等各个区域相对规范地投放相应乡土材料,开展具有特色性的体育区域活动。为了满足不同幼儿能力需要,给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开设了一些可变性强、自主游戏的材料,让幼儿自主摆弄材料。

    如农家乐区的筛粮食用的筛子,幼儿还可用于开展滚、顶、转、推、跑的竞赛性游戏;大小不一的竹梯不仅只用于攀爬取物,还可用于开展地面跳格子;与轮胎组合钻、手脚爬行、踏在横档上行走;空中垂吊等游戏。

    四、收获成果

    本学期我们幼儿园侧重于利用竹类、农作工具和传统类的乡土材料开展体育活动来培养发展我园孩子的体能。努力提高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每一位幼儿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在活动形式上设计得多种多样,均衡培养孩子走、跑、跳、爬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爱玩的、感兴趣的活动,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在设计活动内容上也尽量做到新颖,利用乡土材料,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尽可能把身边可利用的各种本土资源制作成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器械。

    实践证明,乡土材料在体育活动中的运用对我园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效果。

    第一:让孩子们认识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从小树立正确的资源利用意识,做一位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合格小公民。

    第二:充分利用和爱护体育器材。只有充分利用本土的优越教育资源,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能,让乡土资源充分发挥它的价值,引导孩子们快乐成长。乡土材料制作出的体育器材虽然比较牢固,但是教师还是要培养孩子们爱护体育器材的意识。比如教师在制作器材时可以让孩子们充分参与到其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体育器材制作的不易,在日常的活动中学会去爱护这些器材。

    第三:我园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明显得到了增强,幼儿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耐力和速度上都有着很大的进步。而且在各种体育活动中我们老师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各种良好的习惯和规则意识,使幼儿从小得到这方面的培养。

    第四:促进了每个幼儿个性和潜在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幼儿勇敢、活泼、愉快开朗的性格,充分调动了幼儿的主体能动作用,发展了智力和感知能力。许多以前胆子很小的幼儿,碰到困难只会哭,而现在胆子也大了,也会去挑战一些困难了。

    五、

    存在不足

    当然,在开展这个活动当中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第一:鉴于幼儿园户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特点,决定户外活动的设备、器材、玩具材料必须多样化,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满足孩子的实际需要。有时候我们老师怕麻烦,没有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准备的材料还要再丰富些,品种再多一些。

    第二:给与孩子的安全意识不够,孩子们缺少自我保护的能力,有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会发生碰撞现象,摔跤等。

    第三:关注个体差异不够,有时候我们教师没有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扮演的角色都是孩子的引导者而不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

    第四:给予孩子的自由还不够,因为我们怕孩子乱,认为活动的时候孩子乱了就不好开展活动了,没有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三、反思与展望

    鉴于以上不足,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充分发挥户外体育活动相对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等优势,让每个孩子真正的喜欢体育活动,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他主张给孩子游戏的机会,通过游戏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每一个孩子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我们应努力创设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的户外活动,让他们玩中乐、乐中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创新创优活动要开展好,必定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乡土材料开展体育活动,让幼儿的体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我们全园老师共同的心愿!

    篇2:《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乡土,实验研究,结题,利用,提高

    《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利用乡土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三门峡市三高政史地组2010、6《利用乡土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象征。历史学科因其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特点

    《利用乡土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利用乡土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

    三门峡市三高

    政史地组

    2010、6

    《利用乡土教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象征。历史学科因其了解过去、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作为一门主要的基础人文学科,历史教育必将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开发和利用历史乡土教材的重要性。

    课标中指出“凡是对实现课程目标有利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既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也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同时表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特别“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充分体现主体性和生活性的乡土教材的开发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多元标准的要求,更需我们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意义非凡。

    3.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的必要性。

    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对于农村中学而言,充分利用农村乡土素材,是开发历史与社会校本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乡土知识所涉及的内容,是和学生们生长和生活着的地区紧密相关的。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学生的需要。因而在教学中利用乡土知识,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希望学习的愿望,就会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其次,乡土知识在提高公学生修养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运用乡土知识,能使学生认识自己的先辈对家乡、对祖国的贡献,能了解到家乡人民辛勤劳动和英勇斗争的业绩,进一步体会到家乡的可爱和祖国的伟大,激发他们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更加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家乡,并把自己同家乡和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乡土意指本地、家乡,本土历史课程资源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利用各种条件所形成的与历史教学相关的本地文本、实物、人力和信息化资源,是和学生实际最近的学习资源。湖滨区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城乡结合部地区,与历史学科相关的本土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但同时由于诸多本土历史文化资源存在着不可再生的特点,在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进程中,本土文化资源正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本土资源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重要而迫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在历史教学中融入本土资源内容,让学生对家乡文化有更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对传承本土文化、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的选题依据:

    (一)本研究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开发中学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研究;2、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和应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研究;3、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特色乡土课程研究;4、利用乡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

    (二)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有:

    1、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学生对乡土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相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2、在课程设置上开发具有本土、本校和个人特色的历史校本课程;3、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课程内容提供和利用乡土特色的历史教学资源资料;4、开展以开发乡土资源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三)本研究课题选题的理论依据是:

    主体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学习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论。选题的现实依据是:白云区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和素质教育实施的现实要求。

    (四)本研究课题选题的研究目的:

    通过挖掘三门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参观历史遗迹、博物馆,欣赏历史文物艺术,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把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身边的历史,通过参观法、走访法、归纳探究法、专题讲座法等,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艺术鉴赏力,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

    挖掘乡土文化包括黄河文化中的仰韶文化遗址、寻根溯源乡土文化、宗教文化、姓氏文化、成语典故文化、红色文化。

    2、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

    3、提高学生探究、分析、概括知识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借鉴他人研究成果,通过地方志等本土文献梳理,开发符合区域实际的历史课程资源素材。

    (2)问卷调查法。主要采用目的抽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本土历史文化知识的兴趣和相关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分析研究教师和学生对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观念与态度。

    (3)行动研究法。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活动,注重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强调课题研究过程的反思。

    (4)访谈研究法。主要通过访谈历史教师、历史见证人、学校领导来寻求本土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5)经验总结法。研究中要及时总结,通过案例、课件、课堂实录、学生成果、论文集等形式予以呈现,以体现开发和利用本土课程资源的多样性。

    (6)历史知识竞赛法

    (7)专题讲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对象:确定七、八年级学生各四个班为研究对象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挖掘乡土文化:

    河南省三门峡市地处古都西安和洛阳的必经要道,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关系到王朝的兴衰。三门峡不仅地势险要,而且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久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流域的远古文明。

    黄河文化:

    仰韶村文化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

    仰韶村文化遗址,坐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厚度2—4米。主要出土器物有石器、骨器、陶器、蚌器。用于农耕的石器有斧、铲、凿、锛等工具;用于狩猎的有石镞、弹丸、石饼等;用于纺织的有线坠、纺轮、骨针、骨锥等。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均为陶质,有陶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精美的彩陶是仰韶文化独具的特征。

    仰韶文化以农耕为主,属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的社会阶段。它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南达湖北,北抵内蒙,是黄河流域非常强大的一种远古文化。仰韶文化的发现,宣布了“中国无石器时代文化”论调的彻底破产,因而仰韶村文化遗址被中外考古界誉为“文化圣地”。

    2、寻根溯源: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当讲述到教材相关内容时,可以利用在三门峡市灵宝黄帝铸鼎塬发掘的历史遗迹来讲述,

    5000多年前,轩辕黄帝率领中华先民们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荆山黄帝铸鼎塬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寻根祭祖的圣地。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希腊米诺斯文明的发现,也许,铸鼎原会成为中国的克里特,将拨开黄帝时代迷雾,进一步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

    宗教文化:佛教对中国的历史产生很大影响,在风景秀丽的三门峡原陕州古城就有这样的建筑——宝轮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僧人智秀重建,至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此塔塔门面南,塔高26.5米,塔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龛、窗洞,翼角下有风铎(铁铃),风吹铃动,叮当作响。塔内有他信适合塔道,可以登临远眺,观赏“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壮景。游人立于宝轮寺塔四周数丈,叩石、击掌,会听到“呱呱呱”的类似蛤蟆的叫声。叩石或击掌越响、越快,这种蛤蟆叫的声音也就越逼真、响亮,所以当地群众俗称其为“蛤蟆塔”。其实,塔内蛙鸣之声出自回声原理。

    空相寺位于三门峡市东约50公里处陕县李村境内熊耳山西麓,又称定林寺、西山寺因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圆寂地而名扬海外。始建东汉,距今已有约一九百多年的历史,与白马寺处于同一时期。后来东魏使臣宋云自西域取经返回途中,遇见达摩大师杖挑只履西归,立即报与皇上,皇帝闻之令人挖开达摩的墓葬,只见只履空棺,方知大师已脱化成佛,遂将定林寺更名为“空相寺”。据史料记载,空相寺极盛时期,僧众800余人,房舍400余间,占地160余亩。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五都举办达摩祖师祭奠活动。近年来常有中外僧人接踵而来此寻根问祖。

    带领学生参观、欣赏此景,这样就拉近了历史空间,让久远的历史知识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课堂就不再是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死气沉沉,而是学生欢声笑语,叽叽喳喳问个不停。教师不用维持纪律,而是忙于解决学生的提问,课堂的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姓氏文化探究: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侧,虢国博物馆是依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一西周虢国墓地遗址而建立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它北依黄河,南望崤山,是一座集文物陈列、遗址展示、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博物馆。这里是我们郭姓的衍源地。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別被封为虢国国君,一个为雍地(今陕西宝鸡)的西虢,一个为制地(今河南荥阳)的东虢,为周屏障东西两面。周平王迁都洛阳后,虢国随之东迁至上阳(今三门峽市区)。凭借东周王室強大势力,虢国在上阳夯土筑城,很快把领地扩大到今河南、山西等地,並打败了东扩的犬戎大军。公元前658年,虞国借道給晋国,使晋国奇袭虢国得手,虢国灭亡。为后世留下了“假虞灭虢”的历史典故。亡国后的虢国后裔以国为姓,其中的一支演化成郭姓。

    4、成语典故探究:地理位置重要:说它地势险要,可以利用位于灵宝的函谷关遗址,带领学生去参观,让学生登上函谷关的城楼,亲身体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狹道。理解古代在这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关隘。三门峡(原名陕州,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对于中原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这个关卡在古代把守特别严格。通过此关,必须是马不并鞍,车不并轨,狭长的马路不难想象当时的拥挤和繁华,让学生能够理解此处的重要性。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深刻含义。

    “假虞灭虢、唇亡齿寒”也是一个成语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东南有两个国家:一个是虞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的东北;一个是虢国,在平陆县东南以及三门峡这一带。这两个国家山水相连,互为依存,相处非常和睦。晋献公要攻打虢国,但想攻打虢国,必须经过相邻的虞国,否则无路可走,而虞、虢已结成联盟,会不会借道给晋国呢?晋大夫苟息建议用晋国的千里马和玉壁去贿赂虞公,从而达到借道的目的。如果他不借道就不会接受晋国的礼物。如果他接受了礼物,也不用担心收不回来,不过就象把千里马从这个马厩送到另外一个马厩,玉壁从内室移到外室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建议,派荀息带着千里马和玉璧去虞国借道。虞公见到晋国来给自己送礼物,得意忘形打算借道给晋国。虞国的贤臣宫子奇赶快阻拦:“虢国和虞国互为表里,就象牙齿和嘴唇的关系,没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如果虢国被晋国第一个灭亡,那么虞国就是第二个。所以不能借道给晋国。谚语所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恰如虞虢二国。”虞公不听宫子奇的劝告,连续两次借道给晋国。宫子奇于是率全族逃离虞国,并预言:“晋国灭虞在此一举,无需再发兵”。晋国灭了虢国。回师的时候顺便消灭了虞国,晋献公拿着玉璧,看着千里马对虞公说:“璧还是原来的璧,只是马齿老了些而已”!

    “中流砥柱”也是个成语典故。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臣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也为它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有“孤峰浮水面,一柱钉波心。顶住三门险,根连九曲深。柱天形突兀,逐浪素浮沉”等佳句。相传砥柱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又说是一位黄河老艄公的化身。很久以前,一位老艄公率领几条货船驶往下游,船行到神门河口,突然天气骤变,狂风不止,大雨倾盆。刹那间,峡谷里白浪滔天,雾气腾腾,看不清水势,辨不明方向。老艄公驾船穿越神门,眼看小船就要被风浪推向岩石。老艄公大喝一声:“掌好舵,朝我来”。他纵身跳进了波涛之中。船工们还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就听到前面有人高呼“朝我来,朝我来”,原来是老艄公站在激流当中为船导航。船工们驶到跟前正要拉他上船,一个浪头将船推向下游,离开险地。船工们在下游将船拴好,返回去找老艄公,见他已经变成了一座石岛,昂头挺立在激流中,为过往船只指引航向。因此,人们把这座石岛叫“中流砥柱”也叫“朝我来”。

    5、红色文化探究:三门峡地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有勤政爱民,汉代太尉杨振,三朝宰相姚崇,一代才女上官婉儿,(唐诗人吕温赋诗赞:汉家婕好唐昭容,又诗能赋千载国。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近代有蔡迈轮、曹靖华父子等。在学生掌握、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聘请专家到我们学校为初中学生进行专题讲座,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讲述家乡的兴衰史。

    (1)蔡迈轮(1914-1983年),陕县大营乡大营村人。1935年考入北平大学,嶒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九”运动,1938年3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他在陕县张汴创建了陕县第一个党支部并任支部书记。这一年,又经豫西特委批准成立了陕县县委并任书记。开辟豫西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豫西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解放后,蔡迈轮同志曾代陕州地委宣传部长,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南局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省民政厅厅长等职务。

    (2)渑池刘少奇故居:从渑池火车站向西不到一公里,坐落在粼次栉比的商铺间的刘少奇故居显得很不起眼。渑池刘少奇故居是渑池兵站的一部分。渑池兵站由兵站站部、刘少奇故居、豫西特委会议旧址组成。1938年11月经十八集团军司令朱德签署文件,委派刘向三与国民党谈判后建立的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公开机构。渑池兵站,向西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可通往延安;向东经洛阳八路军办事处可到达中原局所在地-竹沟(在南阳);向北经黄河利津渡口直通太行山十八集团军总部,是重要的战略枢纽。兵站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共产党和八路军向八路军总部、抗日前线输送了大批的军需物资,护送过往的革命干部和进步学生。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化名为胡服)由延安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到渑池,于12月20日在渑池兵站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了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3)曹靖华

    是三门峡市卢氏五里川人,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鲁迅和瞿秋白的挚友,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五四”以来我国翻译介绍苏联革命文学的开拓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苏友好协会全国理事会理事兼北京市分会副会长,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世界文学》主编等。

    通过了解历史名人的事迹,使学生受到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热爱家乡、喜欢学习历史热情,主动向老师提出疑问,挖掘课文中的家乡历史,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不再产生因为历史是副科而无所谓的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

    7、在三门峡黄河旅游节期间,带领七年级学生参观文物古迹:虢国博物馆、三门峡黄河大坝、黄帝铸鼎塬等,通过精美的文物,近距离观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如虢国博物馆展出的仿生动物玉器制作精美,惟妙惟肖,北温带常见的动物物种几乎全部囊括。玉柄铜芯铁剑更是闻名中外,把我国的冶铁史向前提前了200多年,被誉为“中华第一剑”。通过参观,提高学生认知能力,感受先祖的智慧,树立民族自豪感,为祖国的明天而奋发读书。

    8、利用双休日,带领八年级学生访问老红军(干休所)、老英模、革命前辈。学习他们身上优秀品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勤奋努力,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9、在学校电教室我们邀请专家讲授《虢国春秋》《地坑院探秘》。专家讲述地坑院建筑:在豫西地区,分布着众多的窑洞,尤以陕县天井窑院(又称地坑院)最为独特,被人们称为“地下的北京四合院”。天井窑院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灾的特点,人们称其为“天然空调,恒温住宅”。同时根据宅基的地势,院落分为四种类型: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东西南北各按易经八卦排列。因奇、特、土、真吸引八方来客。

    聘请专家讲述虢国博物馆出土的玉器。玉器是我国古代与巫术信仰、审美观念、等级礼制、伦理道德紧密相关的宝物,是虢国文明的象征。贵族在礼聘、佩带及殉葬时广泛使用。本墓出土的3000余件组玉器,晶莹润泽,雕琢细腻,艺术精湛。按用途分礼玉、佩玉、葬玉等几大类,实为虢国墓地出土文物中的精华。虢国墓地出土玉器达三千多件,其数量之多,种类之多,工艺之精,玉质之好。在周代考古中实属罕见,是虢国文物中最精彩的篇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虢国经济的发达和文化的进步。

    通过讲述,让学生们了解三门峡地区历史的沿革、民俗文化,民居建筑等相关知识。加深认识,巩固所学,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10、利用三门峡市地区特有的历史故事成语,如中流砥柱、鸡鸣狗盗、紫气东来等,举行成语故事接龙,从中陶冶情操,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清是非,弘扬正气,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做对社会、对人民、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如姓氏探究等内容,培养学生挖掘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历史。

    11、悠悠岁月,漫漫沧桑,在三门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所以我们举行历史故事会比赛。如古秦赵会盟台,被赞为“以弱胜强”的标志传诸于世。史载秦昭襄王时,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

    于公元前279年派使者对赵惠文说:秦愿与赵和睦相处,提议双方在渑池相会以示友好。

    在会盟宴会上,秦王胁迫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勉强弹奏了一曲,秦王即令史官记载:“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令赵王鼓瑟。”秦御史写完又高声朗读了一遍。这时赵王随从蔺相如正气凌然地强请秦王击缶,并令赵国史官朗读并记入赵史。秦王胁令赵国割15座城池给秦王祝寿,蔺相如又回敬要秦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双方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秦赵渑池之会,弱小的赵国,面对强秦,针锋相对,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使秦王始终没有捞到便宜。却留下了蔺相如以智勇挫败秦王的千古佳话。

    自古至今有多少名人骚客为渑池会盟作诗赋词。唐诗人胡曾有诗云:“日照荒域草木新,相如曾此挫强秦;能会百二山河主,变作樽前击缶人。”

    利用三门峡悠久的历史文化,讲解历史事件的经过、历史人物的事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学习古人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发奋读书,为家乡的美好明天而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诱发学习兴趣,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

    12、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利用学过的知识,采用知识问答的试卷类或者开展知识竞赛(三门峡历史知识知多少)抢答的方式,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思想修养,完成历史的思想教育内涵,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即达到教育目的,又巩固所学,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不用死记硬背就能记住学过的知识,强化记忆,夯实基础。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了解革命先辈为保卫我们的家乡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立志为家乡的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追求知识、掌握科学技术,为自己的理想奋力拼搏。

    2、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

    3、提高了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通过参观,了解到建筑的美,欣赏到劳动人民的智慧。

    4、提高了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让学生参观历史建筑、博物馆、纪念馆等,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知道了怎样欣赏文物艺术,它存在的价值,了解了它反映的时代内容,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掌握历史知识,研究它对今天的影响,让学生学会了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开阔了学生视野,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三门峡名人探究,如召公、上官仪、曹靖华、蔡迈轮等),亲自体验了历史、感受了历史,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在2010年举行的省级学生小论文比赛中,七年级李高静同学的《奇妙的回音建筑——宝轮宝轮寺塔》获一等奖。八年级学生贾江涛的《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获市级奖。叶建老师写的《三门峡旅游文化》被定为我校校本研修教材。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经过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通过挖掘三门峡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结合起来,把久远的历史知识化为现实的文物,把死板的知识化为生动的故事,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学习,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探究,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幅度提高,分析与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学校条件和资金有限,三门峡的历史遗址、遗迹分布广泛,无法面面俱到。初中学生的基础有限,对待本地的乡土文化理解和认识参差不齐,这些都影响到课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今后,利用有力的条件,结合实际情况,努力达到预期目标。

    十、课题研究的主要参考书目;

    《校本研修面对面》,陈大伟主编,2006年由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各出版;

    《中学历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马士君。梁东莉主编,1998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徐世贵主编,2004由开明出版社出版

    《历史教学与评价指导》,魏恤民主编,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钟启泉、崔允郭、吴刚平主编,华东师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朱煜,《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9期。

    篇3: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本文关键词:乡土,挖掘,幼儿,自主,优化

    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本文简介: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使幼儿教育过程建立在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

    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本文内容:

    挖掘乡土资源

    优化区域活动

    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它使幼儿教育过程建立在多方面的主体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在开展玉门乡土资源主题活动中,我们积极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主题环境和区域活动,有效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一、

    乡土特色区域活动创设的依据

    1.结合乡土资源主题内容,创设动态区域环境

    区域活动有着集体教育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价值功能,是“玉门乡土资源主题活动”课题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之一。所以在乡土特色主题开展中我们结合主题对活动区进行创设,提供宽松自由的动态区域环境,满足幼儿的兴趣,发展能力和个性,丰富区域活动的内容。

    2.依托乡土资源主题进程,生成特色区域活动

    第一,充分利用好主题墙面,让墙饰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随着乡土资源主题活动的深入探索,教师在布置墙饰时,更多的考虑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例如:在“我的家乡——玉门”主题活动中,老师们与孩子们一起协商创设主题墙板块,然后鼓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家乡的物产、人文景观、美食等图片、画册、文字资料等,按板块分布在主题墙上,孩子们每天都借助墙饰乐此不彼地向同伴介绍有关家乡的知识,“老一井”、“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孙健初”、赤金峡水库、新城广场等名词一次次出自孩子们口中。在“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中,我们的主墙面也是老师和幼儿一起完成的。老师带小朋友到果园观光、春游、寻找春天、放风筝等活动。回园后,在老师提供的简单的背景图上,由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和表现方式表达对春天的认识,并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及时地丰富和补充墙饰的内容。在“小麦的一生”主题中,老师和孩子、家长共同搜集或制作各种有关麦子、麦子生长、各种精美面食的图片、影像,制作各种面食,用搜集到的麦秆、麦粒制作美丽的画面,并把作品张贴在主题墙面,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幼儿知识经验。

    第二,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为孩子创设具有玉门乡土特点的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在“家乡的春天”主题活动中,老师带领幼儿创设了自然角,那嫩绿的蒜苗、胡萝卜苗、豆苗、麦子、玉米,饲养角里可爱的乌龟、小鱼儿,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在开展主题活动“泥沙乐”时,老师在区角里准备了几大盆细沙,投放了不同大小的饮料瓶、纸盒、瓶盖、漏斗、小筛子等工具,供幼儿探索沙子的特性,同时还提供饮料瓶让幼儿自制玩沙的铲子、小桶等。每天一到自主活动时间,孩子们便投入其中,流连忘返。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在“有趣的蚂蚁”主题活动中,老师和幼儿一起搜集放大镜、瓶子等,让幼儿捕捉蚂蚁,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动态、食性,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观察、讨论的机会;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颜料、小工具,让幼儿自主探索画蚂蚁的不同方法。那一幅幅稚嫩的作品,闪现着孩子们创造的火花。在“亮眼看家乡”主题中,幼儿搜集到很多麦粒、麦秆、麦秸,投放在美工区,亲自动手尝试染色,拼贴各种美丽的图案。这些自然资源在区角中的有效利用,使幼儿的话活动富有生机。

    (2)关注材料,有效发挥材料的作用。

    在材料投放方面,我们根据本地的资源状况,以我们当地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为切入点创设富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如自然资源:石头、泥沙、田边的花草;生活用品:蔬菜、种子、各种豆类、瓜果类;农作物:玉米棒、玉米叶、爆米花、麦秸秆、马莲、树叶、木桩、旧轮胎等等。这些安全、卫生、适宜、低成本、无污染的材料,在老师和幼儿的眼里都成了游戏和操作的最佳工具,孩子们会利用各种豆类、瓜果壳等进行装饰画、粘贴画;用牙签、小铁钉在瓜果上刻画;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数、序、排列的巩固;利用麦秸拼帖;用马莲进行编织活动……幼儿既能体验合作的乐趣,又能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对身心发展也十分有益。

    第一,根据主题投放材料。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们根据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如:以春天为主题,我们与幼儿一起收集各种种子、树叶、干草等。孩子们用种子粘贴出了母鸡的一家、漂亮的房子等一幅幅充满童趣的画面;用泥巴做出了杯子、球、萝卜;用马莲做出了草人、辫子、草蚂蚱……孩子们在把材料变着花样满足不同的游戏需要时,不仅锻炼了手,更锻炼了脑和意志。

    第二,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提供材料。材料与游戏紧密相连,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的内在生理体验,以及由这种经验引起的外在物理经验,其中既有同化,又产生顺应,以达到适应。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体验和经验,建构不同的知识,获得不同的发展。因此,应根据游戏的发展不断补充材料,以给予孩子尽可能多的选择机会。在“我们的家乡——玉门”主题活动中,老师预设了“家乡的面食”这一活动,孩子们在娃娃家扮起了“美食家”,根据幼儿游戏的发展,老师组织幼儿讨论“可以用那些材料来制作美食?”孩子们一下来了兴趣,纷纷主动搜集、提供各种材料,各种材料制作的小笼包、火腿肠、棒棒糖、蟹肉棒、百味饺、汉堡包,用彩面包饺子、点窝窝、搓搓鱼、拉拉条,各种面食、美食琳琅满目摆满了美食区。综上所述,游戏的发展产生了对材料的需要,而材料的提供又反过来促进了游戏的发展。

    第三,根据幼儿的兴趣提供材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活动区兴趣浓厚的幼儿,能力都在中上水平,兴趣差的幼儿,能力发展相应较差。因此,要培养幼儿的能力应从提高幼儿的兴趣入手,在积极肯定、鼓励其大胆表现的同时,一定要加以指导,才能促进幼儿的兴趣与能力的相辅相成,把活动区潜在的教育价值转化为素质提高的现实价植。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玉门我的家”中的“风力发电”这一活动时,幼儿对风能、玉门风电产生了兴趣,于是,我园组织大班所有幼儿和家长亲临玉门龙源风力发电场去参观,去了解更多有关风电的知识;回来后,老师根据幼儿兴趣在探索区投放了各种让幼儿感受风能、制作风车的材料,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幼儿喜欢把积木铺成路在上面比赛谁走的快,结果积木常常被踩破,发现这一情况后,老师提供各种各种高矮不同的木桩,幼儿用木桩进行造桥、铺路、垒高、滚接等游戏。音乐区的幼儿常常喜欢争抢种种打击乐器,于是我们鼓励幼儿收集葫芦壳等材料自己制作打击乐器。自制的材料因为凝聚了孩子们的力量、技巧和智慧,并与孩子游戏的成功体验相联系,往往使孩子更加爱不释手。

    第四,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提供层次性材料。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个体性的学习,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材料的投放不能一刀切,应该通过观察、评估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状况,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如同样美工角,同一折线内容,有意投入两类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立体范例,一类是平面范例,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材料不再是一筐装,而是不同水平幼儿有适合自己的一小盘材料,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能到成功的体验。又如在语言区中,因同一班级的幼儿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就要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材料,能力较弱的幼儿可提供录音机、磁带,让幼儿学习仔细认真地听故事,能力中等的可提供图书,让幼儿自己会看图讲故事,能力强的可提供故事的部分情节,让幼儿自己想象故事的发展并进行讲述。

    农村自然资源看似普通,但只要善于加以利用,它就会发挥无穷的力量。在区域活动中,它促进了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培养了幼儿健康活泼、勇敢自信的品质,和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园的主题环境和区域活动更具时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

    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区角环境中通过与材料互动实现自我发展的活动,材料的提供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农村幼儿园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幼儿教育创造了条件。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为幼儿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农村幼儿区域活动的需要。

    [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农村幼儿园

    发挥农村地域优势,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推进农村幼教课程改革、优化幼教质量、提高农村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关键。不少农村幼儿园存在教育经费紧缺、教玩具和操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为此农村幼儿园应根据区域活动的新理念、结合本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一、乡土材料的收集

    “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1]材料对活动区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的各种农作物、野花、野草、野果,根据季节变换各不相同,它们均是农村孩子的天然玩具。[2]它们既是引发幼儿探索活动的刺激物,也是幼儿主动建构、认识周围世界的中介。如何收集具有教育价值的乡土资源,我们组织教师共同研究,从以下两方面开展了收集活动:

    一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展现自己的收集品,并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扩展活动思路,明确收集范围与收集的多种途径。既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收集本土材料,又要求对收集的材料进行分类。我们根据当地农村特色,把乡土材料分成:植物类、沙石类、民间劳动工具类、昆虫动物类和其他废旧日用品类,为开展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二是拓展收集途径,发动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收集活动。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收集各种材料对孩子进行区域活动的重要价值,让他们真正了解各种物品的再造性功能与作用。同时,让家长欣赏一些利用收集的材料制成的成品、半成品教玩具,以激发家长的积极性。在亲子活动中,让家长利用自己和孩子一起收集的物品,开展各类创作活动,也能大大激发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活动的兴趣。

    二、乡土材料的利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3]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4]适宜的材料能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在操作、摆弄材料的过程中会不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向自己挑战。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材料的提供与利用。

    一是植物资源的利用。我们在幼儿园里专门开辟了种植区,种一些简单易长的蔬菜与农作物,让幼儿了解蔬菜、农作物的生长特性,了解其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并引导幼儿做好观察记录。教师还组织幼儿采、摘、挖,并且带领幼儿烧菜、品菜,这样不仅能让幼儿体会到劳动的收获,更能知道怎样珍惜劳动的成果。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并对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的各种种子、野果、树叶、竹子、稻草、松果等进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区给种子贴上“五官”制成种子娃娃,或进行种子、果核、果壳贴画;进行蔬菜瓜果创意制作,塑造一些活泼可爱的娃娃、小动物、小玩具等;用稻草制作稻草人、草帽、鸟窝等;表演区利用叶子、野草、野花编成头饰、服装,玩一玩“我的时装秀”:操作区让幼儿学大人用竹篾编斗笠、竹篮、竹筐等竹编工艺品;体育区利用竹制玩具开展丰富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跳竹竿、爬竹梯、抬轿子、竹棒接力等。

    二是动物资源的利用。对幼儿来讲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动物特别具有探究性。春天我们把小蝌蚪带进了自然角,教师与幼儿探索了蝌蚪生长变化过程。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小蝌蚪先长出后腿,再长出前腿,再蜕去尾巴。对每个发现,孩子都会奔走相告,并在自然角的记录纸上记下这一变化。幼儿对知了、蚯蚓、蛐蛐、蜗牛、蚂蚁,以及家禽、家畜等进行探索,观察这些动物的特点,并产生好奇、提出问题,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探索结果和与同伴分享。

    三是自然物质的利用。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观赏价值,教师们更多的是将教育目标融入其中。农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于是我们把泥巴搬进了“玩泥区”,让幼儿用泥巴和色彩组合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动物、水果。在“木材区”放置不同大小的木材,让幼儿进行多种探索活动。高低不同的小树墩成为幼儿百玩不厌的“平衡木”;长长的木条放在一个木墩上可以玩翘翘板;幼儿还可以用木材搭桥、搭桌子、构建房子等。大班幼儿还可以利用木材边角、料钉做喜欢的小板凳、桌椅、小汽车、小飞机等。山区山涧、小溪里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卵石比比皆是,老师和孩子一起去溪涧拣了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卵石,然后让孩子们利用卵石画画、拼搭和建构游戏,利用卵石玩走石墩、小桥、小火车、跳房子、比比谁的小石头多等游戏,很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运动能力及数数能力的发展。

    四是地方特色产业、文化资源的利用。独特的本土文化和产业使得农村幼儿园的孩子们拥有与众不同的活动区域内容。被誉为“中国枇杷第一乡”的常太乡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特色产业、旅游景观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鉴于此,我们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区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活动,满足了他们参与成人劳作、市场交易活动的欲望,也挖掘了幼儿潜在的创造力、表现力,[5]同时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与交往能力。

    我们还将本地的民俗风情带入区域活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发动家长一起收集人们以前用的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品陈列在区域中,创设“勤劳农家”认知区,让幼儿了解农具的名称、作用以及农家生活。为让幼儿了解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元宵节时我们请有经验的家长来幼儿园助教,教幼儿做红团、摆供品、制作花灯;端午节时我们请家长教幼儿尝试包粽子,开展多种民俗活动来丰富劳作区的内容。又如我们结合家乡传统节日在表演区中增设了《游花灯》《抬棕轿》《莆仙戏表演》等内容,鼓励幼儿模仿成人活动。孩子们在活动中懂得了协商谦让,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了互助、合作和分享。又如在体育区开展“民间游戏亲子乐”的活动,我们先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民间游戏玩具,大大提高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幼儿的体质,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三、乡土材料的投放

    区域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它对孩子行为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材料既是教育意图的物质载体,又是孩子与知识之间的桥梁,更是诱发孩子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媒介。[6]我们注重材料投放的多用性、层次性、探究性,使每个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进而乐于创造。

    (一)材料投放的多用性

    丰富多样的材料能引发幼儿丰富的思维活动,[7]从创造学的角度讲,它给幼儿带来了更多的灵感和顿悟。山区的竹资源丰富,在利用竹子制作区域活动材料中,教师根据本地特色和幼儿的兴趣创设了“竹之家”,并根据材料的特性,使用同种材料在各个区角活动中创造出丰富的玩法。如在巧手区中有幼儿用竹子钉成框架进行彩带编织;数学区中有毛竹数数器、毛竹游戏棒以及利用竹子进行高矮粗细排列;音乐区中有竹制打击乐器;益智区中有竹筒套圈、竹棒拼画;体育区中有竹筒高跷、独轮车、小竹马、竹梯;科学区中有竹风车及竹电话;美术角中有竹片画画、装饰竹叶、用水彩笔在竹筒花瓶上画画;自然角中有一些野花插在竹筒花瓶里等。在果壳果核的利用中,教师在美工区投放了大量的果壳果核,让幼儿进行拼贴画。这些材料也可在计算区让幼儿进行分类、排序、数数等,又可在操作区中进行穿果核项链,夹果核比赛等活动。在区角中,我们还避免了只有同类材料的单一组合,让不同材料之间相互自由组合,这使得各种材料在小朋友的一次次尝试、探索、操作中变成了美丽的工艺品和有趣的游戏玩具。

    (二)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合适的活动材料为孩子自主性探索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孩子们的探索水平和探索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我们也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我们以幼儿年龄特点为依据,首先挖掘同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充分让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学习和获得发展。如在“趣味编织角”中小班幼儿利用棕榈叶打结、编手镯;中班幼儿利用棕榈叶编制糖果、小鱼等;大班幼儿则利用棕榈叶编制长颈鹿、麻雀、带鱼等。其次是多种材料在各个年龄阶段中的使用,如:小班投放种子、叶子、竹等让幼儿进行比较分类、排列数数、粘贴等;中班投放稻草、木块、蔬菜、瓜果等进行装饰拼图、折叠粘贴等;大班投放稻草、贝壳、竹、木片等进行编织、搓、锯等。

    (三)材料投放的探究性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既有探索性又有操作性的材料才会吸引幼儿。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探索,发现问题,体验一次次解决问题的喜悦,也只有在新材料的不断刺激下,才能使幼儿对区域活动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中班探索区投放麦管、木屑、木棒、老布、竹枝、塑料笔管、化纤布、剪刀等,让幼儿探索摩擦起电的原理。小朋友饶有兴趣地尝试用木棒、竹枝、塑料管、铁棒等与老布、化纤布摩擦后去吸木屑、麦管,在试验、比较、操作中判断使用物体,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事物的物理逻辑经验。

    环境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乡土材料为农村幼儿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8]教师在挖掘乡土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特色区域活动时,还应注意让孩子真正体现各自的个性特点,确保每个孩子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研究,2004,(5)

    [2]杨静.回归自然,回归生活.幼儿教育,2003,(7)

    [3]吴荔红.论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学前教育,2007,(6)

    [4]张晓琳等.浅论幼儿与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互动.学前教育研究,2007,(1)

    [5]肖莎.谈乡土资源的利用.早期教育,2004,(12)

    [6]焦婷.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探究能力.学前教育研究,2006,(3)

    [7]李健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

    [8]师云凤.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运用.学前教育研究,2006,(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部分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柳白幼儿园是我园的一所分园,地处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根据我园的环境,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幼儿提供一些必备的基础材料,和孩子们收集较为合理、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情感进行活动,把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合理的环境设置,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我园活动面积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我们巧妙的利用每一寸空间。比如:在开设美工区、操作区、图书区时,把集体教学用的桌椅,分组摆放,便可就地利用;窗台上挂上蒲草、毛线练习编辫子;在门子后面挂上自制的图书袋,幼儿拿到图书到自己座位看,不利用空间而且不占地盘。

    二、多途径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区域活动。

    虽然我们幼儿园室内、室外的操作材料少,但是我们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选择了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

    1、通过幼儿收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们在春天的时候带幼儿去收集树叶、花朵、麦穗、麦管;夏天引导幼儿收集田螺壳、芦苇叶;秋天时引导幼儿将落叶、树枝带回来进行活动。同时引导幼儿收集果实、种子等,还有稻穗、玉米皮、棉花、各类豆子、花生壳、瓜子壳、开心果壳等丰富活动区的材料,让孩子亲身感受丰富的农村资源,在增进幼对周围环境认识的同时,也引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利用家长教育资源,收集充实、丰富区角活动材料。我们向家长开放区角活动,孩子们绚丽多姿的作品、教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家长们恍然大悟:原来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废旧物品原来是培养幼儿多项能力的好帮手。于是向家长们提出的收集要求也得到了响应。通过家长收集的活动区材料主要是在活动区开展中需要家长参与制作或提供的们还发动家长收集了布条、农田里的蔬果、毛线等等一系列材料。家长们的职业、专长各不相同,这就为充实、丰富幼儿园的区角活动提供了条件。

    3、综合利用教育资源,让区角活动走向社会。我们通过建立多功能社区活动网,使幼儿把已有的经验运用到社区服务中,获取新经验。如:九九重阳节,我们组织表演区的幼儿到社区敬老院,为老人表演唱歌,舞蹈,精彩的表演赢得了一片喝彩声。手工区的幼儿做小制作送给爷爷奶奶,幼儿在表演中能力提高了,兴趣变浓了,尊老敬老的情感得到了体验。同时,将幼儿在区角中动手制作的小制作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了优良成绩,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三、研究材料,使其与教育目标结合。

    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材料提供的的层次性和开放性直接影响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幼儿发展涉及各个方面,在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根据教育目标投放不同的材料,组织各种区角活动以锻炼和培养孩子们的各种技能。主要包括:1)动手技能类活动,如串珠、编辫子、玩泥巴等,以孩子的小肌肉锻炼为主,目的是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增强肌肉的协调性。2)探索发现类活动,如沙中淘宝、沉与浮、取水果汁等,让孩子在动手动脑中观察、思考、比较、记录分析,发现新问题,掌握新知识。3)表达表现区,以满足孩子们表达表现的愿望,如时装表演、歌舞表演等,让孩子们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4)在运动区投放锻炼幼儿基本动作的自制简单器械,幼儿在活动时不仅能开心尽兴地玩,还锻炼了大肌肉动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四、把区角开设到大自然中去。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农村中多的是土,把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芦,做窝窝头,做汽车,还可以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同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在幼儿园那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代替的。

    五、将活动区扩展到家庭之中。

    自从开展了区角活动,我们不仅把活动区开设到大自然中去,还扩展到幼儿家中。首先请家长为孩子开拓一片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并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自由画、捏、剪、折。还可请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比如帮家长摘拣蔬菜,帮家长做饺子或饺子皮。只要家长肯放手,孩子就会很乐意而为。同时还增强了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丰富的乡土材料为我们幼儿园带来了特色,带来了活力,也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们的区角活动仅仅是开始,但也看出区角活动具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深受幼儿的喜爱,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我们坚信: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周遍所蕴含的教育资源将越来越丰富,只要我们在贴近幼儿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区角活动内容,并让孩子在宽松愉悦的环境里与材料积极互动,我们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会获得最大的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的教师也一定会在挖掘本土资源的过程中获得专业化成长!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