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

    时间:2023-06-13 16:32:2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 劳动教育 政策演变 价值诉求 未来建构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价值诉求与未来建构

    面向新时代,全社会都要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劳动教育,从“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重新建构我国的劳动教育体系。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在xx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公布后,各地区和学校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日俱增。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总结和梳理我国劳动教育的政策发展历程,研究和挖掘其深层的价值诉求,探讨和展望其未来走向,对于构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劳动教育的政策演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拓展

      我国历来有重视劳动教育的传统。新中国成立74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教育发展与改革理念的转变,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

      1. 建国初期: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简单生产劳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发达,劳动教育主要以教授学生生产技巧、参加生产劳动为主要内容。1954年,国家颁布实施《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明确提出劳动教育既要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更好地结合,还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巧。此时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从事生产劳动掌握劳动技巧,以维持自我生活,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958年,毛泽东主席提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据此,许多人简单地把学生服务于工厂、农场、上山下乡的劳动视为劳动教育,出现了以生产劳动替代课堂教育教学的倾向。劳动教育内容以学生边生产、边学习、边炼钢等生产劳动为主,其重要性与语文、数学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旗鼓相当。“文革”时期,劳动教育的内容更加强调体力劳动至上,文化知识学习不受重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被取消,师生到工厂和农村去,和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从小学到高中的劳动教育内容一律以生产劳动为主导。

      2. 改革开放初期:劳动知识与劳动技术被纳入劳动教育范畴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教育迎来了尊重知识的春天。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年,教育部在关于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中,重新规范了中小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内容,突破了把劳动教育只当作简单生产劳动或是一切体力劳动的固有思维观念,开始把劳动知识、劳动技术纳入劳动教育中。198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正式在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1987年,国家教委又发布了《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试行草案)》,在中小学开设的劳动课程内容上都增加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比重,强调把劳动教育与工农业生产劳动的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生产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1990年3月,劳动技术教育课作为必修课程开始在高中教学中实施。1995年,“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被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

      3. 21世纪初期:劳动与技术教育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99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xx年,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据此,劳动与技术教育被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但由于国家当时没有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劳动教育及其课程被弱化的情况。

      4. 进入新时代:劳动教育更加注重综合全面育人

      针对劳动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被弱化的现象,xx年教育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强调“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落实相关课程,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xx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再次明确强调加强劳动实践,并提出“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

      总结建国以来劳动教育的政策发展历程,我们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理念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深化、从单一到综合,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轨迹。

      二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通过对我国劳动教育政策演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不同历史时期劳动教育的价值诉求侧重点各有不同,但还是有一些共同之处。

      一是从党和国家的层面来说,加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诉求。党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劳动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生产发展的历史、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历史,从小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正确观念,懂得劳动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和权利,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

      二是从社会和民族发展的视域来说,加强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诉求。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劳动,只有劳动,才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人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乐趣,那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21世纪要把我国建设成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等,必须培养出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够承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是从家庭和学生个人的角度来说,加强劳动教育是促进家庭和谐和个人幸福的重要诉求。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劳动也会创造人类的未来。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动手动脑能力、生存能力以及职业技能都与未来的生活工作密切相关。家庭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家务劳动是日常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家庭、学校和社会携手推进劳动教育,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劳动教育的未来建构:“五育并举”,构建新时代劳育体系

      相对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面向新时代,全社会都要重新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劳动教育,从“五育并举”的战略高度重新建构我国的劳动教育体系。

      1. 深化拓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内涵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不仅包括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品德的培养,还包括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步入知识经济社会与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已不能简单停留于生产劳动和体力劳动。人们要辩证处理好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群体劳动和个体劳动、有偿劳动和公益劳动、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和重复劳动、生产领域的劳动和非生产领域的劳动、现实劳动(线下)与虚拟(线上)劳动、学校劳动与家庭劳动及社会劳动等劳动之间的关系,对新劳动教育范畴有更深更广的认识、理解、研究和界定。

      2. 全方位构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系

      已往包括“德智体美”四育的教育体系都是从国家到地方由专门的教育行政部门系统推进,但劳动教育还没有形成这种自上而下的教育管理体系。目前,只有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进行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建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技术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研究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技术教育的体系建设。未来必须从上到下、从顶层设计上尽快构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系。

      首先,要构建富有时代性和系统性的横向劳动教育体系。一是以社会公益性劳动为要点,融合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劳动,结合创新创业创造性活动,构建科学的内容体系,体现劳动教育的时代性。二是融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领域的劳动教育,形成三方系统合作的横向劳动教育体系。

      其次,要构建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纵向劳动教育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培育不同学段学生的劳动素养,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为此,xx年教育部工作要点已明确提出,国家将出台加强劳动教育的指导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大纲。

      3. 统筹完善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

      首先,要完善法律保障体系。修订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加劳动教育的条款,将“劳育”纳入教育方针和教育教学体系,真正从政策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上确保劳动教育与其他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合法地位,确保有法可依。

      其次,要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一方面,劳动教育不能仅局限于学校之内,还涉及家庭、社会等多种场所,所以要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加强各方资源的统筹利用,共同推进劳动教育实施。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促进综合育人的全面实施。

      再次,要健全师资保障机制。与其他“四育”相比,学校劳动教育的专职师资队伍更加缺乏。未来应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完善督导评价机制。以督导促管理,以评价促发展,将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纳入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学校也要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把学生参与劳动的真实状况及其相关评价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