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

    时间:2023-06-13 16:23:1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中小学 劳动教育 评价 学校

    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其价值取向是培育中小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xx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xx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这两个重要文件,都明确要求中小学重视劳动教育。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劳动教育成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亟须建立具有实践导引价值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研究还处于认识上的真空地带,为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应当对劳动教育评价进行实质性探索,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困境的解决。建构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要点,形成学校劳动教育实践评价的指标,探索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策略,是推进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方向

      (一)引导学校树立新时期正确的劳动教育价值观

      在一段时间内,学校劳动作为一种学生犯错行为的惩罚方式而存在。新时期劳动教育价值观,应增强“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四最”意识,把劳动当作幸福的创造载体与生活享受。学校需要明晰劳动教育与其他各育并举的地位,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辞海》中对“劳动教育”有专门的解释:“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应促进劳动教育连通教育世界、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健全劳动教育的经验性、先进性、前置性与教育全属性机制。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应引导学校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召唤,强化激励性与基础性,让劳动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存方式,突出主体性与责任性,形成劳动教育方面的制度建构,促进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的建立。

      (二)促进当前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困境的解决

      当前学校劳动教育普遍存在“四化现象”:“窄化”,将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对劳动教育的专门属性认识不足,导致学校劳动教育内容不明晰、师资培养跟不上、教育统筹力度缺乏;“弱化”,劳动教育沦为智育的附庸,课时很难保证,缺少对劳动教育的时间、空间与资源的专门统筹安排,导致学校劳动教育时间不足,劳动教育课程、活动系统、经费投入有限;“异化”,认为智育课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脑力劳动”教育,参加一些动手操作、社会实践或学校卫生清扫等“体力劳动”就算是劳动教育,直接影响专门的场地改造、资源配置配套、运行机制的建设;“物化”,过于强调通过劳动去获取“物化”的东西,缺乏对劳动成果珍惜、劳动价值体悟等精神层面的分享、引领乃至内化,影响学生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以及其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关联。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需要正视这些问题并引导学校努力解决,在评价指标中作为实践要素予以引导。

      (三)将学校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建构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内化结合起来

      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载体创设、空间建立和师资培养,都应指向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内化。中小学生劳动素养,涵盖劳动兴趣、劳动意识、劳动认知、劳动价值、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劳动韧性、劳动精神和劳动创造等多个方面。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应促进基础教育各阶段、各年级相互衔接与层递推进的教育内容体系,促使中小学校把握不同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如,小学注重劳动兴趣、劳动意识、劳动态度等方面的教育;初中注重劳动认知、劳动价值、劳动习惯、劳动技能方面的教育;高中注重劳动创造、劳动韧性、劳动精神以及劳动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升学专业取向选择、未来幸福生活之间联系等方面的教育。

      二、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建构

      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其价值取向是培育中小学生良好的劳动素养。基于实践导引的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首当其冲的是理清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的内涵。目前,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xx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将“劳动素养”诠释为:“指经过生活和教育活动形成的与劳动有关的人的素养,包括劳动的价值观(态度)、劳动的知识与能力等维度”。其对劳动素养的内涵进行了专门阐述,但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指标要点建立来说,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为明晰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指标要点,我们需要进行多视角的分析与把握,注重对现有劳动素养相关认识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创新”板块,提出了“劳动意识”这一基本要点。xx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全面强化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确立了“劳动精神”这一要点,把劳动当作一种享受,促进劳动创造幸福的韧性追求。综合多方认识,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理解,可以从劳动认知、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估要点的建构。

      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的建立,只是为建立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个参照,因为从要点走向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在实践、评估监测中进一步研究每个指标的权重,且这个权重需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特点与劳动教育任务进行确定。在此,仅结合上述分析建立一个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各地区、学校乃至学生个人可尝试依其进行评价与补充完善。

      三、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指标建立

      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突破。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有效推进,需要建立良好的评价指标导引体系,以推进当前中小学教育实践中问题的解决。建立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指标,应立足于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要求与“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期许这两个基本点,把握新时期劳动教育的本质自然性、目标改造性、概念发展性、内涵统领性、内容强联结性、执行适度性、价值召唤性和评价自发性等特征,进一步确立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地位。xx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xx-xx年)》,“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劳动和实践育人,构建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家庭和社会相衔接的综合劳动、实践育人机制”。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指标的建立,需要将促进劳动教育与学生的品德养成教育、幸福生活教育、职业生涯教育等结合起来进行衡量,克服仅从物质奖励或激励的视角来考虑劳动教育的价值的观念,注重对学生劳动品质、劳动韧性和劳动精神方面的追求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指标的建立,需要引导当前劳动教育实践突破“窄化、弱化、异化、物化”困境,形成“6+1”的评价指标初步系统。

      “6+1”结构系统包含“6”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劳动教育内涵认知,含专门属性、劳动素养两个二级指标,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专门属性与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进行理性认知。第二板块是劳动教育内容体系,这一内容体系参照正在制定的《xx市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指导纲要(试行)》,从学科课程(包括专门的劳动教育课与中小学劳动技术课、通用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之间的联系,劳动教育内容的学科融入等)、校内劳动、社会劳动、家庭劳动四个二级指标推进。第三板块是劳动教育载体创设,分为课堂教学、学科渗透、实训基地、第二课堂四个二级指标。之所以选这四个二级指标,一方面参照了学校美育的载体创设评价指标,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劳动教育对实践基地的关注,劳动教育需要有多样化的实践基地去推进学生动手实践、体验感悟。第四板块是劳动教育空间营造,分为校内空间、校外空间、科创空间二级指标。之所以强调科创空间,就在于新时期劳动教育需要把握现代科技发展的需求和趋势去推进劳动体验、劳动创造,“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关注创意经济、互联网思维、创客思维、大数据、云计算服务、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定制生产等的发展趋势,劳动教育要与时俱进,认真吸纳各类新创意的思想”。第五板块是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水平、研修文化三个二级指标。当前学校教师中专门的劳动教育师资极为缺乏,因为大学相关院校没有专门的劳动教育师资培养机构,通常用劳动技术教师来替代劳动教育教师,所以需要通过评价导引,促进劳动教育师资的培育与专业化成长。第六个板块是劳动教育质量保障,设置保障系统、质量监控、激励机制三个二级指标,是从学校管理的视角来推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

      “6+1”结构系统中的“1”个特色评估指标,是为了在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基础教育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学校把握地区实情、学校特点进行劳动教育特色的创建,促进劳动教育的多样、特色化发展,与学生的生涯发展、社会多样化需求紧密结合。劳动教育特色的创建评价,将从学校劳动教育的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社团、特色基地、特色文化五个二级指标进行衡量,并形成主要的评估要点。

      四、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策略

      基于实践导引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以及在将其运用到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操作过程中,都要把握好导引的策略,形成比较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科学的劳动教育评价机制,是提高劳动教育地位的有效举措之一”。无论是对中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的思考以及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系统的设计,还是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的具体评价,在评价工具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运用、评价人员的培训过程中,都应当把握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五方面实践导引策略。

      (一)导引学校全面落实布局与劳动教育特色创建相结合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需要引导学校在劳动教育内涵认知、内容体系、载体创设、空间营造、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落实布局,也要将劳动教育的特色课程、特色社团、特色活动、特色基地和特色文化建设融于其中,引导学校将全面落实布局与劳动教育特色创建结合,实现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全面要求、区别对待、有所侧重的基本理念指导下,构建由简到繁、螺旋渐进的实践序列,是当下劳动教育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导引专门劳动教育开发与学科劳动教育渗透相结合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需要引导中小学进行专门的劳动教育开发,包括劳动教育课程开发,把握劳动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综合技术教育、通用技术教育、动手实践教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深入挖掘劳动教育本质的、共性的内容。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不仅需要促进学校进行专门劳动教育的开发,而且要积极引领劳动教育在各学科教育中的渗透,找到各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之间的关联点,促进中小学生在更为宽广的发展视角中提升劳动素养。

      (三)导引教师劳动教育培训与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相结合

      当前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专门劳动教育的培训系统尚未形成,也没有建立专门的劳动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没有对劳动教育教师教学的学术研究。没有教师支持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难免成为“空中楼阁”。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需强化导引教师劳动教育培训与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在劳动教育上的专业水平与教育能力。不仅需要师范学校、应用型大学开设劳动教育师资培养专业或师资培训基地,而且需要促进学校劳动教育方面的教师自培,提升现有教师在劳动教育方面的能力以及劳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四)导引劳动教育的实训基地与社会资源开发相结合

      劳动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养成劳动素养。因此,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要积极建设与引入劳动教育的实训基地,加强对现有劳动教育社会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譬如,引导中小学善于利用中职校、高职院校乃至高新企业建立的职业技术、工程技术等方面丰富的学生劳动技能培养设施与设备,丰富学生开展劳动体验与职业体验的载体以及师资储备,提升学生对劳动创造生活的领悟力以及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劳动的尊重,获得对自身生涯发展的理性认知。

      (五)导引基于文化创生的综合劳动与实践育人相结合

      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的实践导引,需强化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实践性和人文性,促进劳动教育文化创生,推进综合劳动与实践育人的结合。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的建立,应将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创客空间、探究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与学农、学工、学商等结合起来;将学校劳动教育引领与推动社会劳动、家务劳动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激励与学校管理机制突破、特色文化创建结合起来;将劳动教育与劳动者终身的自我教育相结合,“用学生的劳动观与劳动素养的发展过程全面地评价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状况”。综上所述,建立基于实践导引的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评价系统,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育以及中小学校深入认识劳动教育的实践框架,引导学校正确认识劳动教育的价值,促使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将劳动教育贯彻于教育的方方面面,培育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中小学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