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成就毛泽东诗词中“万”、“千”世界重要文化因素

    时间:2020-11-16 20:15:0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诗词 成就 因素

     成就毛泽东诗词中“万”、“千”世界的重要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与融合

     摘

     要:毛泽东诗词运用“万”、“千”等数字,使其文学修辞达到了极高之境界,终成就了毛泽东笔下之诸多传世诗词精品。本文主要探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 “千”世界的重要文化因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与融合。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

      Achievement of the important cultural factors of the "ten thousand" and "thousand" world in Mao Zedong"s Poems —— 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rx doctrine

     Abstract:

     :The works of poetry and poetry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have distinct and unique features in the aspects of rhetoric and emotion.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ontemporary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eation in China, Mao Zedong"s poetry has achieved a high level of literary rhetoric by using numbers such as "Wan" and "Qian". Eventually, he has accomplished many works of poetry handed down by Mao Zedong.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cultural factors of Mao Zedong"s poetry in the world of "Wan" and "Qian", and explores the collision and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rx doctrine. Key words :

     Mao Zedong"s poetry; traditional culture; Marx"s doctrine

     一、引言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大量地引用毛泽东诗词,用“诗人的语言”去阐释毛泽东生平和毛泽东思想。不难理解,习近平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新中国开国功勋子嗣,自幼熟读毛泽东诗词,在其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引用毛泽东诗词的地方同样不胜枚举。如 2012 年 2 月 14 日,习近平在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时,引用“风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对两国的企业家提出殷切希望,勉励他们要心存大局,摒弃“小我”,推动中美两国经济的长期共荣和发展。习近平用“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阐释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得来不易,饱含艰辛、玉汝于成 [1] 。一般而言,“万”表示宏观上的最大数,在“万”与“千”之间,正体现着一种深深的哲理。这也正是毛泽东诗词中的所有数字里,“万”与“千”的运用量处于领先地位的原因之一。据我统计,63 首诗词中,“万”用了 29 次,“千”用了 39 次 [2] 。本文主要探讨毛泽东诗词中的“万”、“千”世界的重要文化因素,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碰撞与融合。

     二、毛泽东诗词中的传统文化 毛泽东诗词意境高远、思想丰富,充满雄心、意志和勇气,既是应对奋斗人生的心路历程,又是化解现实危机的韬略智库。作为诗词艺术的瑰宝,毛泽东诗词蕴含着他对于前人诗词歌赋的深刻理解,更蕴含着丰富而又深邃的中国智慧。

     (一)哲思入境 毛泽东诗词不仅沉淀了古代诗人遣词造句的语言技巧,更凝结了历代先贤广博深邃的思想智慧 [3]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这里不但孕育出穷究天人的哲学思想和神奇瑰丽的文学传统。生长在湖南的毛泽东,在其个性的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到湖湘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毛泽东的文化性格在早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湖湘哲思的影响。湖南人物群体包括魏源、贺长龄、曾国藩、胡林翼、左宗棠等等。在长沙省立第一师范的

     时候,毛泽东就特别敬佩曾国藩,写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这样一群优秀的人物身上,毛泽东继承了“修齐治平”、“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为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树立为国为民的忧患意识,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历史观打下基础。比如,反映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诗词作品不计其数,很多作品洋洋洒洒,但《七律·长征》只有区区五十六个字,字字珠矶,高度浓缩,堪称典范。它不仅生动表达了毛泽东的浪漫情怀与磅礴气势,而且充分体现了长征的波澜壮阔与精神价值。

     在诗歌创作方面,毛泽东除了依托古典诗词的深厚底蕴外,还掺入了许多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思考,并能将其与现实经验相结合,从而确立了自己的社会理想、道德信念、人生哲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性格特质。最能反映毛泽东大时空观的作品当属《沁园春·雪》了。毛泽东大笔写意,他眼中的空间场景是无垠的宇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这是多么寥廓的世界。而他眼里的时间流转则是山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英雄人物贯穿起来的,这是何等雄奇的历史 [4] 。

     (二)庄子入魂 毛泽东诗词给人的印象总是纵横捭阖、气势恢宏。不管是写自然景观、写动物姿态还是写社会实践,都充分表现出毛泽东的宏大气魄和阳刚之气,深刻揭示出事物和人物的内在本质,折射出美学和哲理的绚丽光芒 [5] 。究其原因,不能不说到庄子对他的深刻影响。

     要弄清庄子对毛泽东诗词的影响,分析他如何灵活运用庄子所创造的鲲鹏形象,就很能说明问题。庄子说他读过一本名叫《齐谐》的志怪书籍,说鲲鹏从北往南吃,“水击三千里,传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 。

     在“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之中,“鲲鹏”意指恶魔,具体指国民党军队、反动派,属于贬义。其他诗句中的鲲鹏形象都是褒义,包括以天下为己任的青年才俊,搏击风浪的热血男儿,经邦济世的治国栋梁。毛泽东运用鲲鹏形象,似乎并不拘泥于庄子的原意,而是根据其形态风貌的主要特征,把它改造为志向远大、壮美俊伟的崇高形象,用以自喻或喻人 [7] 。

     作品中反复出现鲲鹏意象,用他熟读《庄子》或者善用典故来解释,似乎都过于简单肤浅。庄子是诗人哲学家,他以寓言讲哲学,把哲学带回到了它的本真状态,这是后世那些以艰深晦涩著称的哲学家们所望尘莫及的。在中国文学史上,庄子是浪漫

     主义的开创者,其文笔神气活现、光昌流丽、文采飞扬 [8] 。

     一位现代革命领袖与一位古代富有浪漫情趣的哲学家,在想象与现实的二元空间里,在逍遥自适的寓言故事与残酷严峻的政治斗争的巧妙结合处,遥相呼应,相互契合 [9] 。我们要想深刻把握毛泽东的人格意志和其诗词的审美境界,如果舍弃对鲲鹏意象的深切参验,将是无法抵达的。

     毛泽东从青年时期的“万类霜天竞自山”,到中年“安得倚天抽宝剑”,到老年“谈笑凯歌还”,鲲鹏这一俯视寰宇、雄飞万里、豪气冲天、壮怀激烈的精神文化具象,俨然就是毛泽东的人格化身 [10] 。

     只有凌空展翅翱翔的鲲鹏,才有傲视万物的视野胸怀。正是具有鲲鹏的视野和胸怀,毛泽东笔下的景象才会变得如此雄浑、博大、壮烈。广阔无垠的浩瀚世界,任我驰骋;风云变幻的宇宙气象,助我搏击。“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说的是游泳体验,打写了毛泽东迎风斗浪力主沉浮的壮志豪情和远大理想,显示了他潇洒豪放豁达健朗的人生态度 [11] 。毛泽东对未来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不竭热情,别具一格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只有在《庄子·逍遥游》那些神奇变幻的文学形象中才能找到恰当的比托。鲲鹏由此成为他钟爱的形象,并熔铸了他的文化性格。这是毛泽东酷爱游泳的内生动力,也成为他文化自信的生动写照。

     三、毛泽东诗词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可以说,毛泽东正好是把诗人和政治家的眼光统一起来,把词人的婉转绸缪和政治家的经世致用统一起来,在语用主体上变才子佳人为职业革命家,在风格意境上变旖旎绮丽为壮美阔远,从而突破了传统词的“情”“理”纠葛和意境藩篱,成为近代以来词的集大成者 [12] 。

     (一)格律上继承性和创新性的有机统一 毛泽东有着丰富的诗词创作实践,他一贯主张诗词创作应秉持民族的传统形式:“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毛泽东认为,格律不是束缚诗人创作的“镣铐”,而是授人以法的“向导”,“掌握了格律,(诗人)就觉得有自由了”。毛泽东有国学功底,这使得他在创作旧体诗词上游刃有余。以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毛译

     东诗词集》中的“正编 42 首”为例,大多经过其本人的亲自审定和校阅。这部分诗词大体上能够严格按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来创作,读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这是他能够继承传统诗词平仄格律的一面。另一方面,与生俱来的革命家气质,又使得他不拘泥于格律的束缚,体现出创新性的特点。有时甚至不惜打破音律,防止简单的“以文害义”。如“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中的“仍”字为平声字,按格律此处应用仄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八”字按“平水韵”系仄声“八万里”成了“三仄尾”;《蝶恋花·答李淑一》上片用的是“平水韵”上声中的“二十五有”韵,下片用的是“平水韵”上声中的“七虞”韵。其实,只要大家熟读词史就会知道,就连苏轼和辛弃疾这样的大家,在部分词作的音律方面也会有不严谨的地方。关键是要处理好“求正”和“容变”的辩证关系:“求正”即尽可能烙守音律;“容变”即必要时可根据内容对格律作适当调整。为此,毛泽东曾提议:现代人写旧体诗在诗韵上要适当放宽,时机成熟时有必要编一部新时期的诗韵表,供大家写诗时参考使用。

     (二)文艺为大众服务的生动实践和有力注脚 毛泽东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联系起来,得出了人民群众才是最伟大的,在任何时候都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靠群众,并在革命和诗歌创作中不断讴歌人民群众,赋予民本思想新的内涵,最终确立了党的最终路线。如前所言,毛泽东词中的语用主体已经发生了重大嬗变,首次把人民的主体地位贯穿其中,成为一种“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学创作形式。有了这样的创作宗旨,毛泽东诗词那些诗意盎然、脍炙人口的美言佳句,无不是以讴歌和赞赏人民群众为主要内容。如“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叹服工农群众所蕴藏的无穷力量。“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诠释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朴素的道理。“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赞美人民当家作主的今非昔比。

     (三)用哲学思维来抒情 1.丰富的想象 诗词的创作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七律·答友人》是运

     用想象构思和抒情的经典之作。“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吟诵佳句,顿时感受到富有象征意义的物性与耐人寻味的想象的诗意融为一体,形象壮丽,喻义深刻,意境优美。毛泽东通过革命浪漫主义的新奇独特的想象,创造出一个优美壮丽的艺术境界。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沁园春·雪》中这一特征完整而具体地体现了出来。这首词因雪起兴,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接着又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由此他将“雪”与大自然的山川、河流、江山社稷联系在一起,用“雪”联系了对国土丧失的痛恨和惋惜之情。他通过“雪”把大自然的各类事物联系起来,还把“长城”“大河”“银蛇”“蜡象”与江山社稷联系起来,这正是唯物辩证法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的集中体现。

     2.雄奇豪壮的语言表达 毛泽东诗词的语言都是经过反复锤炼的,“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其诗词语言的雄奇豪壮归功于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博大的历史内涵、奇特的想象和精炼的表达。他的诗词内容博大,气势恢宏,具有气吞万里的豪壮之美。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常运用哲学思维融理于诗中,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渗透到诗词创作中,通过哲学思维来抒情。

     四、结论 通观毛泽东诗词,喜欢用表现豪迈情怀的大词,量词上喜欢用亿、千、万,特别是“万”字,引用频率较高。如“看万山红遍”“万里雪飘”“一万年太久”“万类霜天竞自由”。使用大词比较集中的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这首词仅 62 字,却用了 3 个“天”,3 个“万”,2 个“千”,还有“冲霄汉”“红旗乱”“风烟滚滚”这样的大词,真是读后令人酣畅淋漓。再如《沁园春·长沙》,“万山”突出山之多,“万类”突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万户侯”突出青年毛泽东的蔑视权贵。这些大词的使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营造出一种豪放、开阔的意境和氛围。从词的发展脉络来看,毛泽东诗词的横空出世,正好处于传统词的深刻变革期。前有秋瑾、柳亚子的鼓噪作势,毛泽东以运斤成风的巨擎风范,成功解决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无法解决的传

     统与创新的分野。通过对传统诗词话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改造,以新的意境、新的语词开创出一代词风,成为传统诗词与时俱进、与时偕行的光辉典范。毛泽东诗词评史则对历史有新看法,论人则对人物有新见识,写物则对物象有新寓意,记事则对事件有新视角,是中国传统文化形式与现代生活内容完美结合的艺术奇葩。

      参考文献

     [1]王芳,陈国清.毛泽东诗词的群众观[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12):101-104.

     [2]罗群.毛泽东诗词艺术歌曲美学特征刍议——以《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为例[J].当代音乐,2017(19):84-85.

     [3]曹应旺.从毛泽东诗词看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J].毛泽东研究,2017(03):34-43.

     [4]华玉振.毛泽东诗词对 20 世纪中国文化转型的表达[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6):58-62.

     [5]魏薇.毛泽东诗词对外传播的文化价值[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8(04):21-26.

     [6]张晓亮.毛泽东诗词创作分期研究综述——兼论毛泽东诗词创作分期的政治哲学视角:五阶段说[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2):116-121.

     [7]于杰,栾英育.毛泽东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扬[J].前沿,2014(Z9):214-215.

     [8]张晓亮.毛泽东诗词政治论[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3,27(04):43-45+94.

     [9]李丹,丁力.论毛泽东诗词的数字修辞[J].求索,2013(07):146-148.

     [10]李荣.毛泽东诗词创作与中国现代文化转型[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04):133-138.

     [11]胡志远,赵媛媛.毛泽东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色[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04):132-136.

     [12]李左人.毛泽东诗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2(03):84-89.

      致

     谢

     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您的细心的指导,我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篇论文。您如此学识渊博,让我在学习论文写作期间受益匪浅。

     其次,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你们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并给予我学习知识的物质和精神帮助,没有你们,我不可能在大学里面深造。

     再次,感谢大学里面所有教过我的老师和帮助过我的同学,没有你们的大学生活,必然是索然无味;有了你们,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且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