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20XX版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四生命活动调节第一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2021-04-13 18:03:0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调节 生命 活动

    2019版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限时规范训练 本文关键词:调节,生命,活动,高考,限时

    2019版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限时规范训练 本文简介:第一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限时规范训练]练思维练规范练就考场满分一、选择题1.(2018·湖北七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婴幼

    2019版高考生物复习专题四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限时规范训练 本文内容:

    第一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限时规范训练]

    练思维

    练规范

    练就考场满分

    一、选择题

    1.(2018·湖北七市联考)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

    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

    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

    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

    解析: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会出现经常尿床的现象,但其反射弧的结构是完整的,D错误。

    答案:D

    2.很多人看恐怖电影时,在内脏神经的支配下,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同时人会出现出汗、闭眼等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此过程涉及神经递质的释放与识别

    B.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

    C.心跳加速是激素作用的结果,没有反射弧的参与

    D.此过程涉及生物膜之间的融合和转化

    解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神经递质,A正确;激素起作用后被灭活,血压能恢复正常,B正确;心跳加速有激素调节,也有神经调节,C错误;神经调节中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涉及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D正确。

    答案:C

    3.(2018·江西宜春统考)下列关于神经递质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神经元上

    B.激素在机体中发挥完生理作用后立即被灭活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

    解析:识别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除了分布在神经元上,还可分布于肌肉等上,A错误;识别某种激素的特异性受体只能分布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激素在机体中与靶细胞及靶器官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并发挥生理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B、D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C正确。

    答案:A

    4.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条件反射

    B.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

    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神经递质、激素、抗体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灭活

    解析:感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不属于反射,A错误;动作电位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形成的,若细胞外钠离子浓度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将减小或不出现动作电位,B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进入受体细胞,C错误;抗体与抗原结合,不属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D项错误。

    答案:B

    5.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间接调节血糖平衡

    B.下丘脑通过分泌并释放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

    C.下丘脑是躯体感觉和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

    D.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能促进性激素的分泌,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

    解析: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可见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必须通过效应器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才能间接起作用,A正确;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B错误;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直接作用于胰岛,不需经过垂体,因此阻断下丘脑与垂体联系后,受影响最小的内分泌腺是胰岛,但促性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D错误。

    答案:A

    6.用图甲装置测量神经元的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①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变化

    ②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

    ③ab段为静息电位

    ④将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相反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从图甲看,没有刺激前测出的是膜内外的电位差为70

    mV,即ab段为静息电位,显示的是膜外电位,给予刺激后细胞兴奋大量钠离子进入细胞内引起膜电位的变化发生在bc段,cd段是恢复到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所以B选项正确。

    答案:B

    7.如图表示激素作为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若该细胞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甲状腺激素

    C.若突触后膜的D损伤会引起兴奋传递中断,效应器不发生反应

    D.若图中A、B、C分别是胰岛素、葡萄糖、多糖,则该细胞一定是肝细胞

    解析: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A正确;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可以是垂体细胞,B正确;反射弧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兴奋传递中断,则效应器不发生反应,C正确;胰岛素促进葡萄糖合成多糖,主要发生在肝细胞、肌细胞,D错误。

    答案:D

    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刚宰杀的家兔探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3号瓶、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甲状腺激素和下丘脑是影响TSH分泌的因素

    B.2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垂体对下丘脑分泌TSH有促进作用

    C.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

    D.由3号瓶、4号瓶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解析:3号瓶、4号瓶和5号瓶对比说明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TSH,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TSH,A正确;2号瓶说明TSH不是由下丘脑分泌的,3号瓶与5号瓶对比说明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TSH,B错误;1号瓶、2号瓶、3号瓶对比可知,只有培养液或下丘脑,没有TSH的生成,而有垂体则有TSH的生成,说明TSH是由垂体分泌的,C正确;由3号瓶、4号瓶可知,甲状腺激素对TSH的分泌有抑制作用,D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9.(2018·河北衡水模拟)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________,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如能分泌________激素调节水盐的平衡,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进而垂体调节性腺的活动。

    (2)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___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科学家发现,若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被敲除了,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机体存在与肝脏生物钟相反的调控系统,在进食后限制过多的血糖。这一系统中,________是最主要的激素,这种物质由________细胞产生。当人用餐后,葡萄糖进入血液,引起该种激素的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解析:(1)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盐的平衡;下丘脑还能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活动,进而垂体调节性腺的活动。(2)人体内所有细胞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经分裂分化形成的,各种细胞中都含有相同的基因,故活跃在人脑中的主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的细胞中也存在;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分泌到血液中,受生物钟基因调控,因此,敲除小鼠肝脏细胞中的生物钟基因后,小鼠会出现低血糖症状。(3)在进食后限制过多的血糖主要是胰岛素的作用;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产生,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答案:(1)下丘脑

    抗利尿

    促性腺激素释放

    (2)存在

    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原分解产生葡萄糖并释放进入血液,受生物钟基因调控

    (3)胰岛素

    胰岛B

    摄取、利用和储存

    10.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如下图所示。甲图中Ⅰ、Ⅱ、Ⅲ表示三种模式,乙图为模式Ⅲ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甲图中模式Ⅰ所示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调节,一个典型实例是________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2)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甲图中模式________进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

    (3)人体血糖升高时,也可以通过甲图中模式Ⅲ调节________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模式Ⅲ中,兴奋在A处的传递方向是(用乙图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________。

    (4)乙图中离子X是________,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解析:(1)甲图中模式Ⅰ所示的调节方式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激素,所以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一个典型实例是甲状腺激素(或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2)甲图中模式Ⅱ所示的激素由下丘脑直接合成并由垂体释放,而抗利尿激素就是由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所以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能通过甲图中模式Ⅱ进行。(3)甲图中模式Ⅲ所示的调节过程为:神经系统→内分泌腺→激素,此时内分泌腺本身就是反射弧效应器的一部分。当人体血糖升高时,也可以通过模式Ⅲ调节胰岛素的分泌量,以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在模式Ⅲ的调节方式中,A处为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即传递方向是:(乙图中的)a→b→c。(4)动作电位形成的机理是Na+的内流,据此可知:乙图中离子X是Na+。a、c处的膜电位均表现为外负内正,所以c对应的膜电位变化和a对应的膜电位变化相同。

    答案:(1)神经—体液

    甲状腺(或性)

    (2)Ⅱ

    下丘脑

    (3)胰岛素

    a→b→c

    (4)Na+

    相同

    11.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激素c是________,其分泌受________(填器官名称)分泌的激素a直接调节。

    (2)经研究发现,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向用a、b、c三种激素分别配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会变紫色的是________;激素________作用的靶细胞在人体内分布最广。

    (3)通常采取抽取血样的方法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这利用了激素调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某单位组织体检,小王的体检结果出现异常,下图为其验血报告单的部分截图。由验血报告单可知小王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测其可能病变的器官是________。

    项目名称

    英文缩写

    结果

    参考值

    促甲状腺激素

    TSH

    227

    0.2~7.0

    甲状腺激素

    T4

    2.8

    5.5~12

    解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控制,因此c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垂体分泌的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直接调节。(2)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根据题中信息可知,a、b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几乎为全身细胞。(3)激素随体液运输,因此可以抽取血样来检测激素的含量;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小王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高,说明甲状腺可能发生病变。

    答案:(1)甲状腺激素

    垂体

    (2)a、b

    c

    (3)通过体液运输

    甲状腺激素水平偏低,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偏高

    甲状腺

    12.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若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部分模式图,a表示传入神经,c表示传出神经,则b表示________,兴奋在b处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在b处形成了如图2所示的突触结构,兴奋会刺激图2中[

    ]________所含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________方式释放,作用于[

    ]________([

    ]中填图中数字)。

    (2)若图1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则d代表________激素,c代表的腺体所分泌的激素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1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同种抗原再次入侵,a表示记忆细胞,则b表示________细胞,二次免疫反应中c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则c表示________。

    (4)若图1表示血糖的调节途径,a表示胰岛________细胞,则b表示胰岛素,c表示相应的靶细胞。

    解析:(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若图1表示反射弧结构部分模式图,且a是传入神经,c是传出神经,则b表示神经中枢。兴奋在神经中枢内及整个反射弧中都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中枢中存在突触结构,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通过胞吐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涉及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三者的关系是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进而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根据图形特点,可知a是下丘脑,b是垂体,c是甲状腺,d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e是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代谢,靶细胞是几乎全身细胞。(3)二次免疫中c产生的特点是更快、更多,故c是抗体,则b是产生抗体的浆细胞。(4)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能够降低血糖。

    答案:(1)神经中枢

    单向的

    1

    突触小泡

    胞吐

    3

    突触后膜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几乎全身细胞

    (3)浆

    抗体

    (4)B

    13.不同神经元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作用于突触后膜产生的效应存在差异,如图表示乙酰胆碱、甘氨酸(Gly)、去甲肾上腺素(NE)的作用过程。请回答:

    (1)图中能够体现出的内环境的构成部分是________;图1中离子通道甲应是________(填“K+”或“Na+”)通道。

    (2)图2中,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突触小泡内的甘氨酸(Gly)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________上的Gly受体结合。当Gly与受体结合后,离子通道乙开启,使_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内流,导致A处的兴奋不能传至B处。释放到突触间隙的Gly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图中结构①表示________。

    (3)图3中,去甲肾上腺素(NE)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这一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兴奋处的细胞膜的外表面电位为________。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NE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NE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

    (4)NE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由此可知,图示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存在着________(填“正”或“负”)反馈调节机制。

    解析:(1)突触间隙中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是Na+内流的结果,故图1中离子通道甲为Na+通道。(2)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定受体;由于A处的兴奋不能传到B处,可推知离子通道乙的开启,导致的是阴离子内流,从而阻止兴奋的传导。依题意,Gly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故图中结构①应为运输Gly的载体蛋白。(3)在突触后膜上实现的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处细胞膜外表面电位为负电位,某药物阻止NE(兴奋性递质)的分解,将使NE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4)NE能反过来作用于突触前膜受体,抑制前膜的递质释放,这种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1)组织液

    Na+

    (2)突触后膜

    载体蛋白

    (3)化学信号→电信号

    负电位

    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4)负

    篇2: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1心脏与血液循环

    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1心脏与血液循环 本文关键词:徐州市,课时,血液循环,中考,生态系统

    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1心脏与血液循环 本文简介:课时训练(十一)心脏与血液循环(限时:50分钟)|基础达标|1.[2018·淮安]如图K11-1为人的部分体腔及其所含器官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图K11-1A.①是肺,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B.②是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构成C.②中的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D.③是膈,是哺

    徐州市中考生物复习第五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稳定课时训练11心脏与血液循环 本文内容:

    课时训练(十一)

    心脏与血液循环

    (限时:50分钟)

    |基础达标|

    1.

    [2018·淮安]

    如图K11-1为人的部分体腔及其所含器官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图K11-1

    A.

    ①是肺,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

    B.

    ②是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构成

    C.

    ②中的心房与动脉相连,心室与静脉相连

    D.

    ③是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2.

    [2018·芜湖]

    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结构,“瓣膜”的作用是(

    )

    A.

    加快血液流动

    B.

    减缓血液流动

    C.

    防止血液倒流

    D.

    没有太大的作用

    3.

    [2017·桐城]

    图K11-2是人体心脏四个腔及其所连血管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图K11-2

    A.

    ③④是动脉,内流动脉血

    B.

    四个腔室中,Ⅲ的壁最厚

    C.

    Ⅰ、Ⅱ之间的瓣膜是动脉瓣

    D.

    体循环的途径是Ⅲ→③→①→Ⅰ

    4.

    [2016·德阳]

    如图K11-3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11-3

    A.

    图中1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B.

    图中2是左心房,内流静脉血

    C.

    图中3、5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或下腔静脉

    D.

    图中4内流的是静脉血

    5.

    图K11-4是人体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A、B、C、D表示心脏的4个腔,E、F、G、H表示血管。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K11-4

    A.

    人体血液循环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B.

    在E、A、B、F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C.

    体循环可表示为B→F→组织处毛细血管网→H→C

    D.

    肺循环可表示为C→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

    6.

    图K11-5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上下腔静脉中存在静脉瓣。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静脉瓣的功能,将图中的下腔静脉扎紧,然后从上腔静脉将水灌入,发现水将从肺动脉流出,然后将下腔静脉处的绳解开,再次从上腔静脉将水灌入,则流出水的血管是(

    )

    图K11-5

    A.

    上腔静脉

    B.

    下腔静脉

    C.

    肺静脉

    D.

    肺动脉

    7.

    小明得了肺炎,医生将青霉素从他的前臂静脉输入,当运送到肺时,青霉素经过的途径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部毛细血管

    ③肺静脉

    ④上腔静脉

    ⑤下腔静脉

    ⑥右心房

    ⑦右心室

    ⑧左心房

    ⑨左心室

    A.

    ④⑧⑨①②

    B.

    ①②④⑥⑦

    C.

    ⑤⑥⑦①②

    D.

    ④⑥⑦①②

    8.

    [2017·福建]

    瓣膜保证了血液在心脏中的流动方向是(

    )

    A.

    动脉→心室→心房

    B.

    心房→动脉→心室

    C.

    心房→心室→动脉

    D.

    心室→动脉→心房

    9.

    下列有关人体血液和血液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血液经过全身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B.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

    C.

    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心脏右侧

    D.

    含氧少、颜色暗红的血液是静脉血

    10.

    [2017·连云港]

    人体血液的体循环和肺循环是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室与动脉之间有能开闭的瓣膜

    B.

    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相通

    C.

    右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

    D.

    血液流经肺时,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1.

    [2018·广东]

    如图K11-6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图K11-6

    A.

    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

    B.

    a、e中流的是动脉血

    C.

    体循环的起点为d

    D.

    肺循环的终点为b

    12.

    [2018·金华]

    血液流经人体器官b时,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可用曲线表示,如图K1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K11-7

    A.

    若是氧气含量的变化,b代表肺

    B.

    若是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b可代表脑

    C.

    若是尿素含量的变化,b代表肾脏

    D.

    若是饭后血糖含量的变化,b代表小肠

    13.

    [2018·滨州]

    一滴血打算去“旅行”,它从右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房。这滴血的旅行路线和血液变化分别是(

    )

    图K11-8

    A.

    ③→D→E→F→①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③→D→E→F→①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C.

    ③→A→B→C→②

    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

    ④→A→B→C→②

    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14.

    图K11-9表示人体呼吸和食物消化吸收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图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过程,据图回答:

    图K11-9

    (1)在A、B、C三种物质中,B物质指的是

    (2)从图中可以看出,A、B物质在肺泡处发生了交换,这时流经此处的血液发生最显著的变化是由

    血变成了

    血。

    (3)完成图中①②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4)C物质进入乙细胞后,一部分转化成细胞的组成成分,另一部分可在B物质的参与下进行,并产生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

    15.

    [2018·邵阳]

    图K11-10中,图甲为“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中对材料的处理;图乙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一个视野。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K11-10

    (1)图甲中用棉絮包裹小鱼的鳃盖和躯干部,并时常往棉絮上滴加清水,其目的是

    (2)通常情况下,我们应使用

    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

    (3)图乙中,血管a

    与血管c的主要区别是

    ;血管b是毛细血管,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4)若要把视野右下方的血管c移到正中央,则培养皿应向

    移动。

    16.

    [2018·长沙]

    人体心脏中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图甲表示心脏某阶段工作示意图,图乙为人体下肢示意图。请据图K11-11回答:

    图K11-11

    (1)在图甲中,[

    ]所示心腔壁最厚,利于将血液泵至全身。

    (2)图甲所示为心室收缩阶段,此时①与②、③与④之间的瓣膜

    (填“开放”或“关闭”),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流向

    (3)若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伤,伤口在B处(如图乙所示),我们在拨打急救电话“”后,可用鞋带(或其他物品)暂时捆扎在图乙中的

    (填字母)位置,能有效防止毒液随血液扩散到全身。为避免局部组织坏死,每隔15~20分钟,应将鞋带放松1~2分钟。

    |能力提升|

    17.

    [2018·淮安]

    在某同学的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其中表示动脉血的是(假设其他气体含量相同)(

    )

    选项

    A

    B

    C

    二氧化碳/氧气

    100/86

    100/250

    100/67

    18.

    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右侧流动的是动脉血

    B.

    贫血病患者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导致血液运输氧的能力降低

    C.

    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动脉瓣关闭,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

    D.

    小明左手不慎划伤,鲜红的血液从伤口喷射出来,小明立即按压远心端止血

    19.

    [2018·日照]

    图K11-12为人体心脏与血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11-12

    A.

    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主动脉

    B.

    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

    C.

    若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c处止血

    D.

    若b处为静脉抽血时针刺入的部位,应该在a处扎上胶皮管

    20.

    [2018·青岛]

    图K11-13是人体的血液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图K11-13

    A.

    图中虚线表示体循环途径,实线表示肺循环途径

    B.

    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C.

    左心房中流的是动脉血,右心房中流的是静脉血

    D.

    当血液流经②后,血液由暗红色变成鲜红色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

    C

    [解析]

    ①肺是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场所;②心脏由两个心房和两个心室构成;心脏中的心房与静脉相连,心室与动脉相连;③是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膈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2.

    C

    3.

    B

    [解析]

    题图中Ⅰ、Ⅱ、Ⅲ、Ⅳ分别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左心房;①②③④分别是下腔静脉、肺静脉、肺动脉、主动脉。肺动脉流静脉血;左心室的壁最厚;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是房室瓣;体循环的途径是Ⅲ→④→①→Ⅰ。

    4.

    D

    [解析]

    题图中2是左心房,3是肺静脉,5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1是上下腔静脉,4是右心室,内流静脉血。

    5.

    D

    [解析]

    题图中人体肺循环可表示为D→G→肺部毛细血管网→E→A。

    6.

    D

    [解析]

    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因此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已结扎)灌水,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由于下腔静脉中有静脉瓣,使血液只能从下往上流动,而不能倒流。若将下腔静脉处的绳解开,再次从上腔静脉将水灌入,由于静脉瓣的作用,流出水的血管是仍然是肺动脉。

    7.

    D

    [解析]

    含青霉素的葡萄糖溶液自前臂静脉到达肺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8.

    C

    [解析]

    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使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向动脉开,保证了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9.

    C

    [解析]

    体循环中的动脉将富含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经过全身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氧气,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心脏左侧。

    10.

    A

    [解析]

    左心房和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是不相通的;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血液流经肺时,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11.

    B

    [解析]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a]右心房中流动的是静脉血,[e]主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体循环的起点为[d]左心室;肺循环的终点为[b]左心房。

    12.

    C

    [解析]

    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的含量逐渐增加。若曲线表示氧含量的变化,则a代表肺动脉,b代表肺,c代表肺静脉。体内CO2是组织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血液中CO2增多,说明血液流经了组织细胞,因此b可代表脑。若b代表肾脏,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减少,因此C选项不正确。由于小肠能吸收营养物质,若是饭后人体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则b是小肠。

    13.

    C

    [解析]

    题图各结构分别是[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D]主动脉、[E]全身毛细血管、[F]上、下腔静脉。一滴血从右心室出发,最后回到了左心房是肺循环。肺循环的路线是[③]右心室→[A]肺动脉→[B]肺部毛细血管→[C]肺静脉→[②]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14.

    (1)氧气

    (2)静脉

    动脉

    (3)小肠

    (4)呼吸作用(或氧化分解)

    15.

    (1)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相近意思即可)

    (2)低

    (3)血流方向不同(相近意思即可)

    红细胞单行通过

    (4)右下方

    16.

    (1)①

    (2)关闭

    动脉

    (3)120

    A

    [解析]

    (1)在心脏的四个腔中,①左心室的壁最厚,这是与其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最长相适应的,体现了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心室收缩时,房室瓣关闭,主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流向动脉,此时心房舒张,血液由静脉流向心房。(3)若在野外不慎被毒蛇咬伤,在拨打急救电话“120”后,为防止蛇毒随血液经心脏扩散到全身,紧急处理时,应该用止血带扎住伤口的近心端A处,才能防止血液流向心脏。

    能力提升

    17.

    B

    [解析]

    组织细胞和静脉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都高于氧气的含量,特别是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动脉血与静脉血相比,氧气含量高,二氧化碳含量少。表中能代表动脉血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值的是B。

    18.

    B

    [解析]

    心脏的左侧流动的是动脉血,右侧流动的是静脉血;当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时,动脉瓣打开,房室瓣关闭;动脉血为鲜红色,动脉出血,要按压近心端止血。

    19.

    D

    [解析]

    若血液由a向c流动,则该血管是动脉,可能是主动脉,也可能是肺动脉。若血液由c向a流动,则该血管是静脉,而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受伤后鲜红的血液从b处喷涌而出,应马上按压a处止血,C错误。

    20.

    C

    篇3: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教学设计,调节,人和,动物,生命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识记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理解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以及行为的调节机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识记高等动物体内主要激素的种类及其生理作用;理解体液中的化学物质和神经系统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以及行为的调节机理;

    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学生对有关研究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生命形式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最高级形式,生命活动变化的本身就是物理、化学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学科间综合的观念。

    态度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了解自己、关注自身健康与行为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健康的自我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高等动物能够生存的先决条件之一。本节内容集中介绍了动物激素调节的机理,包括:激素的反馈调节;几种激素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介绍了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递的过程、大脑皮层的主要功能区;介绍了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是动物产生反射乃至产生行为的生理基础,是生物学基础知识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动物的行为,以及理解人类自身的生命活动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有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的问题,特别是这部分内容中的“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激素的拮抗作用”等内容比较抽象,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因而成为本节的难点内容。

    虽然动物激素调节的知识比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复杂,但它们有着相似的调节作用机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出生物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般规律。

    在对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有所了解之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动物属性)的一面,也具有社会属性(行为受社会道德、法律制约)的一面。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己,建立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自我约束的社会责任感。

    在开展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通过备课力求达到使科学方法训练和能力训练连续不断,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知识本身,而且受到系统的科学教育。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教材中提供的机会,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开展教育和训练。遗憾的是这一部分教材内容中并没有明显的可供用来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但深挖这部分知识的背后,就会发现人类对动物激素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切除-添加”的研究方法。甚至于对动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使用的也是基于“切除-添加”研究思想的操作方法。最早在动物身上使用

    “切除-添加”方法进行实验并获得有关激素调节认识的时间比达尔文实验的时间还要早。这就使我们可以沿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人们使用的研究方法这条线索不断强化科学方法的训练。为了避免学生在认识上出现误解,在强化科学方法训练的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高等动物激素的研究,有许多是来自于医疗实践,起自于对疾病原因的探究,而不是随意进行的、无目的的动物实验。”强调不能随便进行动物实验,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用动物激素饲喂小蝌蚪的实习活动耗时较长。在活动过程中既要训练学生的观察、测量、记录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耐心、细心、认真实验的态度。组织好这个实习活动,可以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教法建议

    一.导入新课:

    (一)以活动导入:

    1.方式一: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屏气时间的测量,引入对体液调节的介绍。

    在新课开始时组织一个小的测量活动,测一测“谁屏住呼吸的时间最长?”,请屏气时间最长的学生谈一谈在屏气最后阶段的感受。达到使学生体验“二氧化碳通过体液的传送,实现对人体呼吸运动的调节”。

    2.方式二:事先安排好一位学生,嘱其在实验时控制住小腿的运动,表现出“膝跳反射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当学生发现差异、引起思考时,再揭穿谜底。短小而有趣的学生活动,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复习提问导入:

    通过讨论“膝跳反射是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复习反射的概念,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导入对神经调节的介绍。

    二.主体知识的呈现方式:

    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的介绍可以围绕“调节是如何实现的?”这一问题展开。例如: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人体如何调节?血糖浓度过高或过低时人体如何调节?生长发育如何调节?等等。结合实例、围绕着问题展开学习,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学生活动的组织

    1.课堂活动的组织:

    通过呈现“摘除、移植鸡生殖腺实验”的结果,提出:“这个实验表明了哪些问题?”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问题1:“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鸡,鸡冠萎缩,也不再产生打鸣和求偶的行为”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问题2:“给摘除了生殖腺的公鸡重新移植公鸡的生殖腺,公鸡恢复了打鸣和求偶的行为”,又说明了什么?

    问题3:“公鸡的求偶行为是否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

    问题4:“公鸡求偶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神经系统还是激素?”

    问题5:“性腺分泌激素是否是受其他器官的调节控制?”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总结出鸡正常交配行为的产生机理:

    2.实习活动的组织:

    “用动物激素饲喂小蝌蚪”的实习活动是一项长期、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实际练习过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因此教师可利用这一机会让学生巩固在前一节学过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先提要求,让学生拿出实验方案,然后根据设计实验的要点指导学生修改方案,讨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并着手准备实验材料。实验开始后,对观察、测量、记录都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并要求学生把每天的工作情况、观察到的现象、测量到的数据一一记录下来以备最后进行实验结果分析时使用。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

    设计思想:

    1、设计主线

    围绕主题分前后两部分展开。前一部分主要介绍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后一部分介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对“公鸡生殖腺的阉割和移植实验”进行分析之后,指出“激素是与神经系统共同调控动物行为的。”

    在介绍知识的同时,注意总结对激素研究的基本方法,巩固设计实验的相关练习,延续科学方法的训练。

    2、课时计划:以下建议教师可根据各校情况灵活选用。

    (1)三课时:以教师启发性讲授和有组织的学生讨论形式进行。

    第一课时:第一部分,通过复习植物激素的研究方法导出对动物激素的调节应如何研究。再以激素对糖代谢的调控为代表,了解各种激素在物质代谢的各个环节中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第二部分,围绕激素分泌过程中的激素调节,介绍垂体分泌的促激素对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

    第二课时:第一部分,由教师介绍动物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反射弧和神经传导的细胞学基础。第二部分,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植物性神经调节和高级神经活动。

    第三课时:通过提供鸡的阉割和移植生殖腺实验的素材,复习、总结内分泌研究的一般方法、分析激素和神经系统对动物行为的影响、认识体液调节与神经系统调控在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关系。了解本能行为与非条件反射、后天性行为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2)四课时:主要以教师讲授和部分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

    第一课时:从血液中二氧化碳对呼吸运动的调节引入,介绍各种激素对生理活动的调节。

    第二课时:从膝跳反射引入,复习反射的种类。介绍神经兴奋传递的细胞学基础。

    第三课时:从膝跳反射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引入,复习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基础,介绍神经系统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四课时:从组织学生对摘除、移植鸡的生殖腺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有关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的结论,并总结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关系。

    3、重难点分析

    重点:

    (1)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实现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机理。

    激素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自身的生理活动有较深入的认识。激素对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植物激素对其自身生命活动的调节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着共同之处,了解这一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生物、对自身生命活动调节机理的共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2)激素对高等动物行为的影响。

    有关“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是生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了解激素对动物生理活动调控的基础上,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自身的行为,培养符合科学的、健康的自我意识。

    (3)动物神经系统的调节

    神经系统是动物对刺激做出反应的主要结构基础。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方式,特别是植物性神经以及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对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对于学生了解自身,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难点:

    (1)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

    由于物质代谢本身是许多连续的化学反应,教材只能对其作简要的概述,而激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也多以结论的形式呈现,学习起来内容多而抽象、枯燥,因而成为教学的难点内容之一。

    (2)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

    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改变和突触传递。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变化既抽象,又难于理解,是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又一个难点。

    4、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能够调节自身生命活动是生物生存的前提条件之一。调节是生物对体内外变化做出的相应的反应。植物能够对外环境中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应激性反应。毫无疑问,动物也能对外界变化做出反应。对于体内的变化动物是如何调节的呢?我们来做一个小测验。

    当测量结束时首先要肯定屏气时间长的学生肺活量大,紧接着要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大家最后都会恢复呼吸,而不受意识的控制?”,“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大家不停地呼吸?”。

    主要教学过程:围绕“调节是如何实现的?”这一问题展开。吸引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来,在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接受方法能力训练。

    能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如果教材内容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就要设法使学生的手、眼、口“动”起来。由于本节教材内容中抽象概括的结论性知识比较多,加上课时的限制也不可能过多的展开,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就要多给学生“动”的自由。从课本的文字和图表中读取信息、学习用组织结构图的形式表示生理活动的过程,都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掌握的基本的学习技能。通过对这些方法技能的训练活动使学生“动”起来,也就成为突破本节难点的一种方法。在连续三次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由“初学”到“重复”练习使用同一种方法,无疑会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第一课时

    阅读能力训练:

    步骤一:复习旧知识。“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糖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供能物质。人体每分钟都会消耗葡萄糖、人在进食后会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同学们是否还记得血液中的葡萄糖是如何变化的?”

    “人体又是如何调控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使其既不升得太高,也不降得很低呢?”

    步骤二:通过提出“哪些激素在糖代谢的什么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逐步完成下表。

    逐步呈现的“血糖浓度调控过程示意图”,使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前人的科学研究结论——课本知识来认识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对激素在糖代谢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有一个直观的整体印象,达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的教学目的。

    科学史教育:介绍胰岛素的发现过程,说明在研究方法上与植物激素研究方法的一致性。

    第二课时

    对难点的破解:本课时中的“神经细胞对冲动的传导依赖于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改变”和“突触传递”两个内容都比较抽象,难于接受。要破解这个难点还要很好地利用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中的有关知识基础。配合媒体素材(神经兴奋传导与突触传导)突破难点。

    利用膝跳反射的反射弧首先说明这个反射弧由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组成。然后说明神经细胞在未受到刺激时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

    利用媒体素材“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说明突触是如何将一个神经细胞的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细胞的。

    问题一:结合细胞膜的功能,想一想神经细胞可能怎样保持“内负外正”的状态?

    问题二:结合细胞器的功能,想一想哪种细胞器具有分泌功能?

    通过回忆和复习细胞膜上载体的主动运输功能以及高尔基体的功能,有助于学生理解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导的过程。

    第三课时

    阅读能力训练:

    膝跳反射是较低级的反射,它是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的反射。以“控制膝跳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在什么位置上?”引导学生看懂图,从图中读取有关信息。

    学生要在图4-14中找到“膝”的位置并不难,难的是准确理解“膝”所在具体的位置。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图4-13与图4-14结合起来看,准确理解这一功能区的位置。

    科学方法与态度教育:

    “人们是如何确定这些大脑皮层功能区的?”这样的问题在学生读懂了图4-14后会很自然地提出来。教师要借此机会向学生说明:“这些功能区是医生通过对病人病情的观察、记录和对尸体的解剖分析,结合动物实验的结果逐步积累和整理出来的。”

    “这也说明前人是带着问题去探究的,不能随随便便地、无目的地进行实验。而且,对实验或观察到的结果都要做认真的记录。

    第四课时

    方法训练:当对“摘除、移植鸡生殖腺的实验”结果的讨论分析结束之后,要求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把“鸡正常交配行为的产生机理”表示出来,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体液调节

    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包括:促激素对内分泌腺功能的调节;激素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性激素对生殖活动的调节。

    2.激素调节的原理

    ①下丘脑对激素调节的调控

    ②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协同作用:例如生长激素与甲状腺素对生长发育的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例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浓度中的拮抗作用。

    3.其他化学物质的调节作用

    二、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2.神经兴奋沿反射弧传导实现反射

    3.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生命活动的调节

    三、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1.对鸡的阉割和移植实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2.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决定动物的行为。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