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时间:2021-03-10 12:04:11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思考题 参考答案 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本文关键词:思考题,参考答案,经济学,复习,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本文简介: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本文内容: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

    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有限理性认为,信息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引入机会主义行为与非均衡分析;增加了时间因素追求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耦合:将数理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涵盖资源、技术、偏好和制度等经济变量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学分析体系

    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一般是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表现之一是“搭便车”就是即使个人未支付费用,他也享受到了团体所提供的服务。

    制度需求:是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是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

    制度供给:是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

    制度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均衡是指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任何个人的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制度非均衡是制度运行的一种常态。是由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不一致而产生的,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希望改变而又未改变一种状态。

    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

    产权残缺: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产权残缺分为两种情形:(1)一种是产权的主体因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的费用太高而自动放弃一部分权利束;(2)另一种情形是外来的干预

    (或侵犯),如国家的一些管制造成的所有制残缺。国家干预和管制是造成所有制残缺的根源。

    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两个相反假设: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科斯由此提出一个经典性的思想:只要是清楚界定的产权,市场的自由交易就会带来资源的最佳配置。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不论产权属谁,只要产权界定清楚,自由的市场机制便能导出最有效率的结果。这一结论从产权的角度给出了市场顺畅运行的条件即产权的清晰界定。

    波斯纳定理:波斯纳定理认为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概念解读:波斯纳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波斯纳定理”,而且在于他将这一定理用于对每个部门法和各种契约的具体分析。其中,对企业有限责任制度的分析可能是最具启示性的。波斯纳定理的实质即在契约安排中,要求体现“比较优势原理”。按照“平等竞争、能者居之”的原则分派权利,就能实现最优的权利安排。如果把企业责任制度理解为一种风险配置契约,那么,从无限责任制到有限责任制的演变就恰好印证了契约安排中的比较优势原理。)

    交易费用:也指交易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

    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

    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

    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是剩余控制权的拥有者和企业产权的所有者。企业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筹集资本:一是从土地所有者借入土地;二是从外部资本所有者借入资本;三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拥有资本。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劳动者签订契约的结果,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产权关系是难以完全清楚的,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

    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统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

    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路径依赖: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人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正是这种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社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它是否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这被称之为锁定。

    制度变迁的时滞:时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认知和组织制度变迁到启动制度变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变迁中的时滞。时滞可分为四个部分。时滞Ⅰ:认知和组织。时滞Ⅱ:发明。时滞Ⅲ:菜单选择。时滞Ⅳ:启动时滞。启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制度主体的不同

    萨克斯“休克疗法”:

    1、采取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贷规模,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以此抑制社会总需求,强制地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缺口,并以此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2、放开价格,取消价格补贴,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3、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建立自由贸易体制,从国外“进口”一个真实的价格体系。4、取消经济控制,尽快打破某些行业垄断,放弃对私有部门的各种限制。5、尽快实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

    。简单地讲,萨克斯“休克疗”=稳定宏观经济

    +

    经济自由化

    +

    私有化。

    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组合模式Ⅰ: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

    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Ⅱ: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

    渐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Ⅲ: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创新方式

    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Ⅳ: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

    +

    渐进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以上四种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其效果主要看组合模式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能解决该阶段的改革任务:主要应该掌握:(1)因地制宜用好组合模式;(2)把握模式的转换时机;(3)各种组合模式互补搭配;(4)把握好制度变迁的强度;(5)把握好制度变迁的时间长度;(6)要考虑制度需求累增效应,及时推动制度升级和完善。

    二、思考题

    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有哪些方面的假定?

    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既追求财富最大化,也追求非财富最大化。2.人都是有限理性的。3.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2

    、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分歧是什么?

    答: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枝,与以凡伯伦、康芒斯等人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经济学有区别,与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经济学也有区别。他们的重大差别在于旧制度学派往往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批驳有余而建树不多;同时,分析方法更接近社会学方法而非经济学方法。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基本赞同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分析制度。所以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与旧制度学派经济学及现代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差异则是研究方法的不同。

    3、简述制度的含义,本质及其特征?

    答: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的本质:第一,制度是关于人们行为的规则。第二,制度是一种

    “公共物品”。第三,组织不是制度。制度是游戏规则,而“组织是游戏人”。第四,制度通过制度安排而具体化。制度的共同特性:习惯性、确定性、公理性、普遍性、标志性。

    4、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

    (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

    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

    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

    5、制度的功能有那些?

    答: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制度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就等于告诉了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

    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

    。制度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得以执行。据此,个人不仅可以预知行为的后果,而且可以计算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最为合算。制度的有效性决定着个人选择的有效性。

    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人的活动具有选择自由,超出这一范围就要受到惩罚。由此,制度决定了人的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

    6、影响制度需求制度供给的因素有那些?

    答:(1)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

    (2)宪法秩序。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都能从宪法结构中找到原因。宪政规则的改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如中国对私人产权的认可与保护;廉政问题等等。(3)技术进步。如带铁蒺藜的铁丝网的技术与美国西部私人牧场的出现

    。(4)市场规模。如

    股份公司的产生;跨国公司制度(5)其他因素。如突发事件;群体偏好;制度间的联动效应等。

    7、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1)减少不确定性。(2)将外部性内在化。(3)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4)产权具有约束功能。产权是有限的;产权约束的两种形式:外部监督约束和市场竞争约束。(5)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过程和效率。(6)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产权本身包含着利益内容;产权是收入分配的依据;产权的明确界定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规范化。

    8、产权有那些特征?

    答:1、产权的残缺性与完备性。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

    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5、产权的可分割性与可转让性。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9、联系自身工作实践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中国的(企业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官员腐败;环境污染;乃至政策制定等--可任选一个方面内容)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的创新入手?

    答: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有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专家发现,腐败主要是与体制、制度有关,因此反腐败也必须从体制、制度入手。我们可以从两个制度层面来分析我国的腐败问题

    1、产权与行政权。近些年来我国腐败现象的增加与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矛盾、磨擦密切相关。在我国转型时期,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或多或少与我国的产权制度有关。在西方寻租理论看来,政府应该慎重地介入产权问题。不同的产权安排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产权安排也将对政府官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过大的国有资产由于产权界定不明晰,必然会成为有权力的官员追逐的对象。从这些年我国腐败现象的大量案例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是产生在两个领域,一是公共领域,如公共工程;二是公有产权领域。产权制度不健全是我国腐败的一个重要经济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展缓慢导致产权约束的失灵从而寻租。另一个是对非公有制产权的限制也会导致一部分官员的抽租和寻租行为。我国非公制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应该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产权与市场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利的社会,产权与政府及官员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租的社会。这些年来我们在改革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做法上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政府官员控制、左右市场的能力还很强。2、软政权现象。“软政权”的根本含义是即使制定了法律,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突出特点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这种随意性控制是产生腐败和设租-寻租现象的温床。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二是让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在经济交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0、简述康芒斯关于“交易”概念的基本要点?

    答:(1)“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的单位。(2)“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权的转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而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交易”是人类根本的或基本的活动单位,是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关系的单位。(4)“交易”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换”不同。“交换”是一种移交与接收物品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物质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或伸缩关系。(5)“交易”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必须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指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6)“交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

    (7)不同的具体的交易合在一起构成经济研究上的较大单位——“运行中的机构”或制度,实际上是贸易活动的有规则的载体。

    11、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答:(一)人的因素:1.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不可能签订到一个预见到一切可能性的完全契约。为了能够协调双方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分歧,必须进行适当的安排,从而必然形成相应的交易费用。2.有限理性。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人们只具备有限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交易的参与者可能会遇到自己未能预见到的事。为了防止交易的参与者也可能被别人算计,付出相应的交易费用则是难免的。3.机会主义。机会主义使得交易双方有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损人利己”,交易双方为了防止被对方算计要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二)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一些特定交易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为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通常会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三)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交易双方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四)资产专用性。

    12、简述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队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其代表论文是《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其基本内容:1.科斯关于企业是通过比市场拥有更为优越的权利(如命令强制或劳动纪律约束等)来解决问题的认识是一种幻觉。2.企业的实质不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长期和约,而是对投入的使用。3.企业生产是一种“队生产”。其特征是(1)生产需投入多种资源;(2)生产是一种合作劳动,存在一个队组织问题;

    (3)客观上存在着对每一个劳动者具体成果的计量困难。4.队生产会导致“搭便车”问题,解决方法是引入监督者。5.监督者也存在一个激励问题。方法是使其获得规定的残余产品的权利。

    13、委托-代理问题及其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

    答: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任何包含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组织和合作关系之中。如果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且效用函数不同,则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信息分布不对称;(2)环境的不确定性;(3)契约的不完整性。

    14、联系实际谈谈对激励机制的理解?

    答:(一)基本含义:是指委托人设计一套信息激励系统,使代理人在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原有的信息,而且需要参考由信息激励系统所发出的新信息,使代理人明白,隐瞒和欺骗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努力履行契约,才会实现自身的合理利益。从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得到保证。

    (二)企业激励的两种方式:1.资本所有者对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包括:了解经理人员的目标函数;客观量度企业业绩和经理人员的努力状况;设计适当的激励手段;引入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2.企业科层组织中的激励约束问题。科层组织的特点:金字塔型结构,决策控制全,纵向的信息流动,报酬差别。激励方式:提职晋升;协调与监督。(三)分成制的激励方式。代表理论为张五常的租佃分成制理论。

    13、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创新?

    答:1.制度的局限性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1)制度的产生、性质由生产、交往规定,因而,它的功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有制度而不能执行,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3)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2.制度的特性是保持稳定和压制变化。制度的稳定性这一优点,恰恰也是制度的缺点或短处,它使得制度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

    15、影响制度创新时滞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答:在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存法律和制度安排的状态。因为:第一、它限制了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如一国宪法秩序就往往规定了制度安排的可行性空间。第二、现存制度安排还有残存价值。这种价值越大,抛弃它就越觉得可惜。第三、发明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制度创新时滞必然被拉长。第四、制度创新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对受损者进行相应的补偿;会导致新制度的推行延期,甚至被取消。制度供给中的时滞还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成本甚至意识形态都有关。通过努力,人们能够缩短,但却不能消灭制度供给中的时滞。

    16、简述学习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答:1.制度变迁的动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学习与竞争。人类从野蛮、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就是不断学习的结果。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是在“边干边学”。如同中国改革中的“摸着石头过河”。2.学习机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1)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获取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2)经验和学习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社会和文明的重要原因。

    (3)现存知识存量变化对制度变迁的时间因素起着重大影响。3.人类从过去的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确实是经过漫长学习过程的结果。许多制度、规则是人们不断地“试错”、学习的结果;反过来,有效的制度又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没有学习及其知识存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如:西欧的率先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逐渐意识到纯科学研究的实际作用。中国的崛起得益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

    17、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与缺点?

    答:(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机制,改革的速度和路径有可控性;较低的决策失误率;持久的改革动力;改革具有不可逆性。2.缺陷:改革难以彻底,核心制度难以突破;改革时间较长;改革成本较大,且有向后累积的趋势;改革可能出现主体缺位现象;导致“双轨制”长期并存,加大了政府和官员的“寻租“空间。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推动力度大;制度出台的时间短;能够保证制度安排运行的有效性;对旧制度的更替作用巨大。2.缺陷:低效性;“搭便车”;制度破坏性大;社会震荡大;风险高。2.局限性还有:可能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三)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比较在社会实际生活中,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很难划分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社会的制度变迁。1.二者有许多共同点,如两者都是对制度不均衡的反应、两者都得遵循成本--收益比较的基本原则等。2.二者是相互补充的。这种相互补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层含义是当诱致性制度变迁满足不了社会对制度的需求的时候,由国家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就可以弥补制度供给不足;另一层含义是制度作为一种公共品也并不是无差异的,即制度是有层次性、差异性及其特殊性的,有些制度供给及其变迁只能由国家来实施。

    18、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区别是什么

    答:(1)从改革的内容上看,差别主要表现在所有制改革和经济自由化上。(2)从改革的哲学和理论基础来看,激进式改革者认为,“跨跃深渊时不可能用两步”,而渐进式改革者认为,应“摸着石头过河”。激进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资本主义,其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而渐迸式改革的意识形态取向是社会主义,其经济学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经济学,不过在改革过程中又有选择地吸收了一些经济学派的观点,如新制度经济学、及公共选择学派的观点和方法。(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这两种改革方式在改革的顺序、改革中的“破与立”、改革的可逆性、改革的速度、改革中的试验、改革的设计及改革中经济的“二元性”上都存在差异

    。(4)从理论的逻辑完整性来看,渐进式改革远没有激进式改革那么完整。

    19、为什么说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度变迁模式组合?

    答:1.这种组合模式从整体看,制度的变迁采取的是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方式,但是在单个制度的安排上有激进性质体现。在核心制度采取激进的方式安排后,制度体系的其他配套制度就采取诱导性制度来逐步完善。2.这种制度变迁的组合模式有许多优点:(1)因为有充足的内生需求,制度安排一般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制度实施的阻力小,实施成本低;(2)制度安排成功的概率相当高;(3)制度供给较及时,可以较大地缩小制度供需缺口;(4)制度安排的可逆性大,便于制度修正和调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20、简述关于国家起源的契约理论与剥削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1.契约理论可以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斯宾诺莎、霍布斯、卢梭等人都有过重大贡献。认为,国家是人们自愿订立契约的产物。人们通过自愿让渡部分权利而产生公共权力组织-―国家来保护个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并获得某些公共服务。2.

    剥削理论则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国家不是产生于契约,而是产生于暴力,把国家看作是一个集团或阶级的代理机构。

    21、为什么说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往往是矛盾的?

    答:1.

    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社会产出双重目标存在着内在的矛盾。第二个目的包含一套使社会产出最大化而完全有效率的产权,而第一个目的是企图确定一套基本规则以确保统治者自己收人的最大化。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还是使社会产出最大化,在许多情况下,这确实是一个鱼与熊掌的两难选择,要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

    “皆大欢喜”的均衡点是很困难的。2.诺思认为:从历史上看,“在使统治者

    的租金最大化的所有权结构与降低交易费用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率的体制之间,存在着持久的冲突。这种基本矛盾是使社会不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源”。3.换言之,国家这两个目的冲突的根源在于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确立与统治者的利益最大化之间存在着冲突,建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有利于社会产出最大化,但可能并不有利于统治者租金的最大化。从自身利益出发,统治者往往可能维持或建立一套无效率的产权制度。

    22、为什么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负责?

    答:1.“诺思悖论”认为,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最终是国家要对造成经济增长、停滞和衰退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2.国家目标有两个:一是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降低交易费用以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使国家税收增加。换言之,国家有两个方面的目标,它既要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又要降低交易费用以使全社会总产出最大化,从而增加国家税收入。然而,这两个目标是相互冲突的,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冲突并导致相互矛盾,乃至对抗行为的出现,国家由此兴、由此衰。国家权力就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此来看,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23、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起什么作用?

    答:国家在产权制度形成中起保护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1.国家制定规则保护产权制度。国家或政府的作用是垄断暴力潜能以保护产权、降低产权界定和转让中的交易费用。2.国家的过多干预不利于保护产权制度。国家的过多干预则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降低产权制度的效率。

    20

    篇2:《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因网上无全部答案_此类答案个人归类总结_供应试、复习之用

    《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因网上无全部答案_此类答案个人归类总结_供应试、复习之用 本文关键词:复习,答案,思考题,新闻学,此类

    《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因网上无全部答案_此类答案个人归类总结_供应试、复习之用 本文简介:新闻学概论复习提纲自考《新闻学概论》课后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新闻学的定义?答: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2、约翰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答:1、观点的自由市场;2、自我修正的过程。详解:人的理性高于一切,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主张任何

    《新闻学概论》自考教材课后复习与思考题因网上无全部答案_此类答案个人归类总结_供应试、复习之用 本文内容:

    新闻学概论

    复习提纲

    自考《新闻学概论》课后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绪论

    1、新闻学的定义?

    答:新闻学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揭示新闻活动规律的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

    2、约翰弥尔顿关于新闻出版自由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观点的自由市场;2、自我修正的过程。

    详解:人的理性高于一切,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主张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发表意见和传播思想,人们靠自己的理性辨别是非,通过意见的自由竞争修正错误,认识真理。

    3、世界上第一部新闻史著作是什么?作者是谁?

    答:1845年出版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德国学者普尔兹。

    4、标志着世界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两部代表作是什么?

    答:1922年李普曼《舆论学》;1924年约斯特《新闻学原理》。

    5、试述新闻学“先有术,后有学”的发展过程?

    答:早期新闻学以报纸为唯一的研究对象,因此早期新闻学又称作“报学”。报学侧重于业务技术探讨,直接为培训从业人员服务。

    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新闻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6、《报刊的四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答:1956年,美国施拉姆等人。

    集权主义理论:指的是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和体制,希特勒式的法西斯主义也包括在内。

    自由主义理论:指的是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思想和体制。

    社会责任理论:垄断时期的资本主义新闻理论和体制。

    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思想和管理体制。

    7、什么是大众传播学?它的创始人和集大成者是谁?他们最主要的学术贡献是什么?

    答:大众传播学诞生于美国,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最初用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宣传效果进行检测与研究。

    大众传播学创立的四大先驱是:社会学家

    拉扎斯菲尔德“两级传播理论”;政治学家

    拉斯韦尔“五W模式”;心理学家

    卢因“团体动力说”;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集大成者是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

    8、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

    答:1、研究对象不同。新闻学以新闻传媒及其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大众传播学把研究对象扩展为所有大众传播手段。

    2、研究方法有别。新闻学运用的是定性描述,大众传播学则以定量分析作为基本方法。

    3、研究重点不同。新闻学重点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在机制和舆论效应。大众传播学着重在研究传播行为与社会的一般互动关系。

    9、大众传播学有哪些流派?主要特征?

    答:一、“施拉姆学派”即传播学的传统学派,受美国的社会体制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为维护和巩固现有的传播制度服务。

    二、20世纪60年代,欧洲崛起的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主张把传播现象放在具体的社会结构中进行考察。研究如何通过传播行为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影响,实现对现存制度的批判和改造。

    10、中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答:洪仁

    篇3:中农大远程网院成本会计与预算会计复习思考题课程考试全真题库

    中农大远程网院成本会计与预算会计复习思考题课程考试全真题库 本文关键词:成本会计,思考题,农大,题库,全真

    中农大远程网院成本会计与预算会计复习思考题课程考试全真题库 本文简介:《成本会计与预算会计》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行政单位“暂付款”科目属于()科目。A.资产类B.负债类C.净资产类D.收入类A按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产品成本是指()。A.CB.C+VC.C+V+MD.VB采用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A.交互分配前的费用B.交互分配前的

    中农大远程网院成本会计与预算会计复习思考题课程考试全真题库 本文内容:

    《成本会计与预算会计》复习思考题

    一、

    单项选择题

    行政单位“暂付款”科目属于(

    )科目。

    A.资产类

    B.负债类

    C.净资产类

    D.收入类

    A

    按照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学说,产品成本是指(

    )。

    A.C

    B.C+V

    C.C+V+M

    D.V

    B

    采用辅助生产费用的交互分配法,对外分配的费用总额是(

    )。

    A.交互分配前的费用

    B.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

    C.交互分配前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D.交互分配前的费用再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

    D

    成本还原的对象是(

    )。

    A.产成品成本

    B.各步骤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

    C.各步骤半成品成本

    D.最后步骤的产成品成本

    B

    成本还原是指从(

    )生产步骤起,将其耗用上一步骤的自制半成品的综合成本,按照上一步骤完工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比例分解还原为原来的成本项目。

    A、最前一个

    B、中间一个

    C、最后一个

    D、随意任选一个

    C

    假设某企业某种产品本月完工250件,月末在产品16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为40%,月初和本月发生的原材料费用共56520元,原材料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则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分别为(

    )。

    A.45000元和11250元

    B.40000元和16250元

    C.45000元和11520

    D.34298元和21952元

    C

    某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6月1日投产甲产品5件,乙产品3件,6月15日投产甲产品4件,乙产品4件,丙产品3件;企业6月份应开设的成本明细账有(

    )个。

    A.3

    B.4

    C.5

    D.6

    C

    某行政单位对某项固定资产改扩建装修。国定资产原值为10万元,改扩建过程中支付费用总计6万元,施工中出售原固定资产部分价值获收入0.3万元,改扩建后固定资产的原值为(

    )。

    A.10万元

    B.16.3万元

    C.15.7万元

    D.9.7万元

    C

    区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标志是(

    )。

    A.成本计算对象

    B.成本计算期

    C.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

    D.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的分配方法

    A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在于(

    )。

    A.确认收入、费用的收付期

    B.确认收入、费用的发生期

    C.确认收入、费用的归属期

    D.确认入账时间

    C

    如果原材料分工序一次投入,计算约当产量所需完工率是(

    )与完工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之比。

    A.所在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之半

    B.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

    C.前面各项工序累计原材料消耗定额与所在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之半合计数

    D.前面各工序累计原材料消耗定额与所在工序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合计数

    D

    顺序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费用按照(

    )的顺序进行分配的方法。

    A、先辅助生产,后基本生产

    B、先辅助生产内部后对外

    C、辅助生产车间受益多少

    D、先对外,后辅助生产内部

    C

    我国的国家金库由(

    )部门代理。

    A、财政部门

    B、税务部门

    C、中国人民银行

    D、保险公司

    C

    下列不能作为成本项目的是(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销售费用

    D.制造费用

    C

    下列成本计算的账户中,期末有余额的账户是(

    )。

    A.制造费用

    B.废品损失

    C.停工损失

    D.基本生产成本

    C

    下列各项中,应计入制造费用的是(

    )。

    A.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费用

    B.产品生产工人工资薪酬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薪酬

    D.工艺用燃料费用

    C

    下列会计要素中行政单位不采用的是(

    )。

    A.负债

    B.收入

    C.利润

    D.支出

    C

    下列项目中不能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是(

    )。

    A.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

    B.车间消耗的动力费用

    C.生产工人的工资

    D.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

    A

    需要进行成本还原的方法是(

    )。

    A.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

    B.分批法

    C.逐步分项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A

    应收票据尚未到期,事业单位需要用款而将商业汇票经背书后交银行,向银行融通资金,这种行为叫(

    )。

    A.背书

    B.贴现

    C.借款

    D.负债

    B

    工商部门收取的商标注册费是属于工商部门的(

    )。

    A.预算外收入

    B.其他收入

    C.代管款项

    D.应缴预算收入

    D

    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下,月初和本月生产费用总额是在(

    )之间进行分配。

    A.

    各步骤完工半成品与月末加工中的在产品

    B.

    各步骤完工半成品与广义在产品

    C.

    产成品与月末广义在产品

    D.

    产成品与月末狭义在产品

    C

    二、

    多项选择题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某批产品完工以前,成本计算单只需按月登记(

    )

    A、直接费用

    B、间接费用

    C、工时数

    D、生产成本

    E、制造费用

    AC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

    )。

    A.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的资料

    B.各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的资料

    C.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D.各生产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的资料

    E.本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份额的资料

    ABD

    广义在产品包括(

    )。

    A.尚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

    B.本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的半成品

    C.已从半成品库转到以后各步骤进一步加工,但尚未最后完成的在产品

    D.已经入库尚未出售的产成品

    ABC

    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包括(

    )。

    A、控制工资费用

    B、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C、控制制造费用

    D、控制管理费用

    E、控制废品损失的发生

    ABCE

    可以作为成本项目的有(

    )。

    A.生产成本

    B.制造费用

    C.销售成本

    D.废品损失

    E.停工损失

    BDE

    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

    )。

    A.资产

    B.负债

    C.净资产

    D.收入

    E.支出

    ABCDE

    品种法适用于(

    )。

    A.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企业

    B.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但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

    C.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而且在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

    D.小批单件生产企业

    AB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必须正确划分以下几个方面的费用界限(

    )。

    A.盈利产品和亏损产品

    B.可比产品和不可比产品

    C.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

    D.各个会计期间

    E.完工产品与在产品

    CDE

    无形资产包括(

    )。

    A、应收账款

    B、专利权

    C、商标使用权

    D、商誉

    E、土地使用权

    BCDE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资产借方记增加

    B.负债借方记增加

    C.收入贷方记增加

    D.支出贷方记增加

    E.净资产贷方记增加

    ACE

    下列费用中,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有(

    )。

    A.车间机器设备修理费用

    B.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会经费

    C.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设备折旧费

    D.行政管理人员薪酬

    BCD

    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直接生产费用的是(

    )。

    A、主要原材料

    B、生产工人工资

    C、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D、机器设备折旧费

    E、车间机物料消耗

    AB

    下列各项中,属于预算会计的有(

    )。

    A.财政总预算会计

    B.行政单位会计

    C.事业单位会计

    D.基本建设会计

    E.企业会计

    ABC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废品损失的项目有(

    )。

    A.产成品入库后,固保管不善而毁损变质的损失

    B.质检部门鉴定不需返修,可降价出售的不合格品的成本

    C.可修复废品的材料费用

    D.实行“三包”企业的产品出售后发现的废品损失

    ABD

    下列项目中,属于构成比率的有(

    )。

    A

    销售利润率

    B

    制造费用比率

    C

    直接材料费用比率

    D

    直接人工费用比率

    BCD

    下列属于财政总预算会计资产类会计科目的是(

    )。

    A.暂付款

    B.与下级往来

    C.暂存款

    D.预算周转金

    E.调入资金

    AB

    下列属于企业制造费用内容的是(

    )。

    A.车间固定资产折旧

    B.车间办公费

    C.车间修理费

    D.管理部门办公费

    ABC

    行政单位的货币资金包括(

    )。

    A.现金

    B.银行存款

    C.有价证券

    D.固定基金

    E.普通基金

    AB

    行政单位的支出类会计科目有(

    )。

    A.经费支出

    B.拨出经费

    C.拨入经费

    D.拨入专项资金

    E.有价证券

    AB

    以下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中属于辅助方法的是(

    )。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分类法D.分步法

    E、定额法

    CE

    在以下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中,属于基本方法的有

    (

    )。

    A、分步法

    B、品种法

    C、分类法

    D、分批法

    E、定额法

    ABD

    在运用因素分析法进行成本分析时,各项因素排列顺序的基本原则有(

    )。

    A、先实物量因素后价值量因素

    B、先质量因素后数量因量

    C、先重要因素后次要因素

    D、先价值因素后实物是因素

    E、先数量因素后质量因素

    AE

    三、

    判断题

    产品成本项目中的“直接材料”包括生产过程中领用的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等。

    ×

    产品生产成本是企业为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耗费,包括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

    ×

    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不属于直接工资,因而不能计入产品成本,而应计入期间费用。

    ×

    成本预测和成本核算是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

    ×

    凡是没有下一级预算单位的行政单位就属于基层会计单位。

    广义在产品是指从投入生产开始到最终制成产品交付验收前的一切未完工产品。(

    国家金库简称国库,是执行国家预算的出纳机关。

    基本生产车间的照明电费应借记“基本生产成本”科目。

    ×

    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为完工产品的数量称为约当产量。

    品种法只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

    ×

    企业发生的可修复废品净损失和不可修复废品净损失均由合格产品成本承担。

    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与商品生产没有直接的关系,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在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本期发生的构成产品成本的费用均为直接费用。

    生产车间耗用的材料,全部计入基本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

    ×

    实际工作中核算的产品成本,就是理论成本。

    ×

    事业单位“收益”账户贷方余额表示当期发生的亏损,借方余额表示当期实现的利润。

    ×

    通常用会计要素来反映会计的具体对象。

    狭义在产品是指从投入生产开始,到最终制成产品交付验收前的一切未完工产品。

    ×

    行政单位可采用预算拨款购买有价证券。

    ×

    在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单纯的产量变动,只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

    四、

    业务题

    某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以尚有2个月方能到期的商业票据2000元,向银行办理贴现,月贴现率为0.6%。

    要求:计算票据贴现的贴现息和应得贴现票据款,并编制会计分录。

    票据贴现的贴现息=2000×2×0.6%=24(元)

    票据贴现的贴现票款=2000-24=1976(元)

    借:银行存款

    1976

    管理费用

    24

    贷:应收票据

    2000

    某工业局1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接到银行通知,已支付本月水电费5000元。

    (2)从银行提取现金6000元。

    (3)用现金购买零星办公用品500元。

    (4)从银行提取现金28200元,准备用于工资发放。

    (5)用现金发放职工工资。应发放在职人员基本工资23500元,其中应代扣职工水电费1000元,代扣职工房租1500元,实发21000元;应发放离退休人员费用8000元,其中应代扣水电费及房租共计800元,实发7200元。

    (6)用银行存款支付代扣的职工水电费及房租。

    (7)动用经费购买一部分办公用桌椅,签发转账支票支付3800元。

    (8)各部门领用账簿凭证账面价值1150元。

    (9)职工王海包销商月预支的差旅费3000元,用现金归还余款400元。

    (10)报销职工探亲旅费合计2100元,单位未带垫款项。

    要求:编制该单位1月份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

    (1)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公务费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2)借:现金

    6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3)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公务费

    500

    贷:现金

    500

    (4)借:现金

    28200

    贷:银行存款

    28200

    (5)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基本工资

    21000

    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社会保障费

    7200

    贷:现金

    28200

    (6)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基本工资

    2500

    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社会保障费

    800

    贷:银行存款

    3300

    (7)

    ①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设备购置费

    3800

    贷:银行存款

    3800

    ②借:固定资产

    3800

    贷:固定基金

    3800

    (8)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业务费

    1150

    贷:材料

    1150

    (9)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公务费

    2600

    现金

    400

    贷:暂付款

    300

    (10)借: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职工福利费

    2100

    贷:现金

    2100

    某市财政局20××年12月份发生以下专用基金支出业务:

    (1)12月5日,从上级财政部门取得专用基金收入800000元。

    (2)12月10日,从本级预算支出安排取得专用基金收入500000元。

    (3)12月13日,退回从上级财政部门取得的专用基金收入200000元。

    (4)12月20日,用专用基金收入安排专用基金支出300000万元(该基金存在制定行业银行)。

    (5)12月26日,收回某项专用基金支出100000元。

    (6)12月31日,年终结账,将有关科目余额转入“专用基金结余”账户。有关科目余额为:专用基金收入958000元(贷方)、专用基金支出896000元(借方)

    要求:根据以上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借:其他财政存款

    800000

    贷:专用基金收入

    800000

    (2)

    ①借:一般预算支出

    500000

    贷:国库存款

    500000

    ②借:其他财政存款

    500000

    贷:专用基金收入

    500000

    (3)借:专用基金收入

    200000

    贷:其他财政存款

    200000

    (4)借:专用基金支出

    300000

    贷:其他财政存款

    300000

    (5)借:国库存款

    100000

    贷:专用基金支出

    100000

    (6)

    ①借:专用基金收入

    958000

    贷:专用基金结余

    958000

    ②借:专用基金结余

    896000

    贷:专用基金支出

    896000

    20××年6月发生业务如下:

    (1)支付上月份水电费5600元;

    (2)收到上月的预算收入6500元;

    (3)预付下半年的房屋租金1800元;

    (4)支付本月材料费110000元;

    (5)支付本季度借款利息3300元;

    (6)本月分摊已预付的财产保险费2100元;

    (7)本月实现上月份预收款项的收入156000元;

    (8)预收销货款184000元;

    (9)预算收入45000元,其中通过银行收到款项40000元;

    (10)本月支付职员工资费用30000元。

    要求:

    分别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计算本月收入、支出和结余。

    权责发生制:

    收入=(7)+(9)=156000

    +

    45000

    =

    201000

    (元)

    支出=(4)+(5)+(6)+(10)=110000

    +

    1100

    +

    2100

    +

    30000

    =

    143200

    (元)

    结余=57800(元)

    收付实现制:

    收入=(2)+(8)+(9)=6500

    +

    184000

    +

    40000

    =230500

    (元)

    支出=(1)+(3)+(4)+(5)=

    5600

    +

    1800

    +

    110000

    +

    3300

    +30000=150700(元)

    结余=

    79800(元)

    某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计划为23400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甲产品19000件,乙产品6000件,丙产品8000年。单件产品工时定额:甲产品5小时,乙产品7小时,丙产品7.25小时。本月份实际产量:甲产品1800件,乙产品700件,丙产品500件,本月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为20,600元。

    要求:(1)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

    (2)根据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

    (1)甲产品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19000×5=95000(小时)

    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6000×7=42000(小时)

    丙产品年度计划产量定额工时=8000×7.25=58000(小时)

    合计195000(小时)

    (2)年度计划小时分配率=1.2

    (3)本月实际产量定额工时

    甲产品定额工时=1800×5=9000(小时)

    乙产品定额工时=700×7=4900(小时)

    丙产品定额工时=500×7.25=3625(小时)

    合计17525(小时)

    (4)

    各产品应分配制造费用

    甲产品制造费用=9000×1.2=10800(元)

    乙产品制造费用=4900×1.2=5880(元)

    丙产品制造费用=3625×1.2=4350(元)

    合计21030元

    (5)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

    10800

    —乙产品

    5880

    —丙产品

    4350

    贷:制造费用

    21030

    某企业本期生产甲产品400件,耗用实际工时5000小时,实际工资总额9000元,标准小时工资率2元,单位产品耗用标准工时12小时。

    要求:计算并分析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1)

    实际产量标准工时=400×12=4800(工时)

    实际工资率=1.8

    (2)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9000-4800×2=-600(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5000×(1.8-2)=-1000(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5000-4800)×2=400(元)

    合计:-600(元)

    甲产品采用定额法计算成本。本月份有关甲产品原材料费用资料如下:

    (1)月初在产品定额费用为1000元,月初在产品脱离定额的差异为节约50元,月初

    在产品定额费用调整为降低20元。定额变动差异全部由完工产品负担。

    (2)本月定额费用为24000元,本月脱离定额的差异为节约500元。

    (3)本月原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2%,材料成本差异全部由完工产成品成本负担。

    (4)本月完工产品的定额费用为22000元。

    要求:(1)计算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定额费用;

    (2)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原材料实际费用。

    (定额差异按定额成本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

    (1)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定额费用=1000-20+24000-22000=2980(元)

    (2)原材料定额差异率=(-50-5000)/(22000+2980)=-2.2%

    本月应负担材料成本差异=(24000-500)×(-2%)=-470(元)

    本月完工产品原材料实际成本=22000+22000×(-2.2%)-470+20=21066(元)月末在产品原材料实际成本=2980+2980×(-2.2%)=2914.44(元)

    某企业有一车间、二车间两个基本生产车间。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二车间生产丙产品,企业还设有机修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8月份各辅助车间发生的生产费用和劳务供应量资料见下表:

    辅助生产车间

    生产费用

    劳务供应量

    17350

    7020小时

    67030

    150000度

    各受益单位耗用劳务情况统计表

    受益单位

    耗用劳务数量

    修理工时(小时)

    用电度数(度)

    15940

    80

    第一基本

    车间

    甲产品

    49000

    乙产品

    48500

    一般耗用

    3100

    2000

    第二基本

    车间

    丙产品

    30000

    一般耗用

    3700

    2500

    企业管理部门

    140

    2060

    合计

    7020

    150000

    要求:

    (1)根据上列资料,采用直接分配法计算分配机修、供电费用;

    (2)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解:

    (1)机修费用分配率=17350/(7020-80)=2.5

    第一车间制造费用=3100*2.5=7750元

    第二车间制造费用=3700*2.5=9250元

    管理费用=140*2.5=350元(1分)

    (2)供电费用分配率=67030/(150000-15940)=0.5

    甲产品应分配供电费用=49000*0.5=24500元

    乙产品应分配供电费用=48500*0.5=24250元

    第一车间制造费用=2000*0.5=1000元

    丙产品应分配供电费用=30000*0.5=15000元

    第二车间制造费用=2500*0.5=1250元

    管理费用=2060*0.5=1030元

    会计分录:

    借:

    生产成本——甲产品

    24500

    ——乙产品

    24250

    ——丙产品

    15000

    制造费用——

    一车间

    8750

    ——

    二车间

    10500

    管理费用

    1380

    贷: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机修

    17350

    ——供电

    67030

    某季节性生产企业第一生产车间全年制造费用预算为65920元;全年各种产品的计划产量为:A产品2000件,B产品1060件;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定额为:A产品4小时,B产品8小时。12月初,制造费用账户余额为借方800元,12月份实际支出制造费用7296元。12月份的实际产量为:A产品200件,B产品120件。

    要求:⑴

    计算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列出计算过程);

    分配12月份制造费用,编制会计分录(列出数字的计算过程);

    处理制造费用的年末余额,编制会计分录(列出计算过程)

    解:

    制造费用年度计划分配率=4

    分配12月份制造费用

    A产品应分配=200×4×4=3200

    B产品应分配=120×8×4=3840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A产品

    3200

    ——B产品

    3840

    贷:制造费用

    7040

    分配年末制造费用余额

    年末制造费用余额=800+7296-7040=1056

    制造费用分配率=1056/(200×4+120×8)=1056/1760=0.6

    A产品分配=200×4×0.6=480

    B产品分配=120×8×0.6=576

    会计分录

    借:基本生产成本

    ——A产品

    480

    ——B产品

    576

    贷:制造费用

    1056

    甲车间3月份完工A产品300件,加工过程中发现不可修复废品15件,废品残值200元,应由责任人赔偿400元。A产品当月无在产品,生产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

    11340

    直接工资

    6489

    制造费用

    80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63(元)

    原材料系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废品完工程度平均为60%,月末无在产品。

    要求:(1)计算废品损失成本。

    (2)编制不可修复废品核算的会计分录。

    解:

    (1)废品损失计算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直接

    直接

    制造

    项目

    产量

    材料

    工资

    费用

    共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用总额

    315/309

    11340

    6489

    8034

    25863

    费用分配率

    36

    21

    26

    废品成本

    15

    540

    189

    234

    963

    残值

    200

    200

    净损失

    340

    189

    234

    7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计分录:①借:废品损失

    963

    贷:基本生产成本

    963

    ②借:原材料

    200

    贷:废品损失

    200

    ③借:其它应收款

    400

    贷:废品损失

    400

    ④借:基本生产成本

    363

    贷:废品损失

    363

    某企业生产甲产品连贯经过两个生产步骤,第一步生产的甲半成品直接转给第二步继续加工成产成品。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各步在产品完工程度都为50%,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比例计算。产量和费用资料如下:

    项目

    第一步

    第二步

    产量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产量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月初在产

    本月投入

    本月完工

    月末在产

    80

    640

    300

    320

    620

    5100

    2196

    2400

    580

    120

    120

    1297

    424

    636

    580

    2600

    3900

    560

    140

    要求:按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

    解:

    (1)第一步产品成本计算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月初在产

    640

    300

    320

    1260

    本月费用

    5100

    2196

    2400

    9696

    合计

    5740

    2496

    2720

    10956

    约当总产量

    700

    640

    640

    单位成本

    8.2

    3.9

    4.25

    16.35

    完工转出

    4756

    2262

    2465

    9483

    月末在产

    984

    234

    255

    147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第二步产品成本计算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项目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合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月初在产

    1297

    424

    636

    2357

    本月费用

    9483

    2600

    3900

    15983

    合计

    10780

    3024

    4526

    18340

    约当总产量

    700

    630

    630

    单位成本

    15.40

    4.8

    7.2

    27.4

    完工转出

    8624

    2688

    4032

    15344

    月末在产

    2156

    336

    504

    2996

    计划数

    实际数

    某企业的材料费用资料如下:

    产品产量(件)

    100

    95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公斤)

    6

    7

    材料单价(元/公斤)

    9

    8

    材料费用

    (元)

    5400

    5320

    要求:用因素分析法计算差异(第八章)

    解:

    产品产量:(95-100)×6×9=-270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95×(7-6)×9=855

    材料单价:95×7×(8-9)=-665

    合计:-80

    某厂本月完工产品700件,在产品300件,在产品完工程度按40%平均计算,直接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该产品月初在产品和本月耗用直接材料费用共计100200元,直接人工费用45920元,燃料动力费用113652元,制造费用38212元。

    要求:用约当量比例法计算完工产品总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总成本。

    解:

    完工产品应负担材料费用

    =

    100200/(700+300)×700

    =

    70140(元)

    在产品应负担材料费用

    =

    100200/(700+300)×300

    =

    30060(元)

    完工产品应负担的人工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制造费用

    =

    (45920

    +113652+38212)/(700+300×40%)×

    700

    =

    168840(元)

    在产品应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燃料动力费用、制造费用

    =

    (45920

    +113652+38212)/(700+300×40%)×

    120

    =

    2894.4(元)

    完工产品成本

    =

    70140+168840

    =

    238980(元)

    在产品成本=30060+28944

    =

    59004(元)

    要求:根据下列表中资料,进行成本还原(写出计算过程)

    成本还原计算表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36000

    19630

    2937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26000

    22000

    12000

    成本还原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解:

    成本还原计算表

    还原分配率

    半成品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还原前产成品成本

    36000

    19630

    29370

    85000

    本月所产半成品成本

    26000

    22000

    12000

    60000

    成本还原

    0.6

    -36000

    15600

    13200

    7200

    0

    还原后产成品成本

    15600

    32830

    36570

    85000

    还原分配率=36000/60000=0.6

    直接材料=26000×0.6=15600(元)

    直接人工=22000×0.6=13200(元)

    制造费用=12000×0.6=7200(元)

    还原后的产成品成本:

    直接材料=15600元

    直接人工=19630+13200=32830元

    制造费用=29370+7200=36570元

    合计=15600+32830+36570=85000元

    某企业采用分类法进行成本计算,某类完工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项目

    产量

    (件)

    单位产品

    完工产品总成本

    材料定额

    工时定额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150

    200

    50

    120

    100

    80

    60

    40

    20

    合计

    ——

    ——

    ——

    ——

    84,000

    27,000

    36,000

    要求:将完工产品成本在甲、乙、丙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解:

    项目

    产量

    (件)

    单位产品

    完工产品总成本

    材料定额

    工时定额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甲产品

    乙产品

    丙产品

    150

    200

    50

    120

    100

    80

    60

    40

    20

    36000

    40000

    8000

    13500

    12000

    1500

    18000

    16000

    2000

    合计

    ——

    ——

    ——

    ——

    84,000

    27,000

    36,000

    甲产品原材料消耗及工时消耗情况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料消耗(千克)

    工时消耗(小时)

    项目

    _实际____

    定额___________实际____

    定额______

    月初在产

    1800

    400

    本月投入

    9400

    3760

    完工产品

    8000

    3000

    月末在产

    2000

    10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材料单价4元/千克,小时工资率3.5元/小时,小时制造费用率6.6元/小时。

    要求:按定额比例法分配计算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解:

    (1)原材料分配率=(1800+9400)/(8000+2000)=1.12

    完工实耗量=1.12×8000=8960(千克)

    在产实耗量=1.12×2000=2240(千克)

    完工材料费=8960×4=35840(元)

    在产材料费=2240×4=8960(元)

    (2)工时分配率=(400+3760)/(3000+1000)=1.04

    完工工时=3000×1.04=3120(小时)

    在产工时=1000×1.04=1040(小时)

    完工工资=3120×3.5=10920(元)

    在产工资=1040×3.5=3640(元)

    完工制造费用=3120×6.6=20592(元)

    在产制造费用=1040×6.6=6864(元)

    (3)完工产品成本=35840+10920+20592=67352(元)

    在产成本=8960+3640+6864=19464(元)

    14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