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专题07,数列大题专项训练(文)(解析版)

    时间:2021-02-05 05:08:29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数列 专项 大题

      1 题 专题 07

     数列 大题专项训练 一、巩固基础知识 1.已知数列 } {na 是递增的等差数列, 32 a ,1a 、1 3a a  、1 8a a  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 } {na 的通项公式; (2)若13n nna ab ,数列 } {nb 的前 n 项和nS ,求满足2536nS 的最小的 n 的值。

     【解析】(1)设 } {na 的公差为 d ( 0  d ),由条件得:

     31 d a ,21 1) 2 ( ) 7 2 ( d d a a   , 0  d , 解得 11 a , 2  d ,∴ 1 2   n a n ; (2) )1 211 21(23) 1 2 )( 1 2 (3 31  n n n n a abn nn, ∴1 23)1 211 215131311 (23      nnn nS n , 由25361 23 nn得 12  n ,∴满足2536nS 的最小值的 n 的值为 13 。

     2.已知等比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为nS ,且 1 21  n nS a (N n )。

     (1)求数列 } {na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 {nb 满足13nbna ,求数列 } {nnab的前 n 项和nT 。

     【解析】(1)当 1  n 时, 1 21 2  a a , 当 2  n 时,n n n n na S S a a 2 2 21 1    ,即n na a 31  , ∴等比数列 } {na 的公比是 3 ,∴1 23a a  ,即1 13 1 2 a a   ,故 11 a , 故数列 } {na 是首项为 1 ,公比为 3 的等比数列,13nna ; (2)由(1)知,13nna ,又13nbna ,∴ 1 1    n b n ,故 n b n  ,∴13nnnnab, 则1 2 3 2 1 03 3132333231       n n nnn n nT , nT31

     n n nn n n3 31323332311 2 3 2 1     , 两式相减得n nnn n n nnn n nT3 23 22333113113 313131313131321 2 3 2 1 0             , ∴13 43 249 nnnT 。

     3.已知数列 } {na 满足1 22  n n na a a ,nS 为 } {na 的前 n 项和,8 5 22 a a a   , 255 S 。数列 } {nb 为等比

      2 数列且 0 nb ,1 1a b  ,5 122a a b  。

     (1)求2b 的值; (2)记n nna bc ) 3 log 2 (43,其前 n 项和为nT ,求证:34nT 。

     【解析】(1)由1 22  n n na a a 得数列 } {na 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d ,则由8 5 22 a a a   , 255 S 得:

       2524 553 ) ( 211dad d a,解得211da, ∴ 1 2 ) 1 ( 2 1      n n a n ,∴ 11 a , 95 a , 由5 122a a b  且 0 nb 得 32 b ; (2)设 } {nb 的公比为 q ,由(1)可知 3  q ,∴13nnb , ∴ )1 211 21( 2) 1 2 ( ) 1 2 (4) 3 log 2 (43   n n n n a bcn nn, )1 211 ( 2 )1 211 215131311 ( 2       n n nT n , 易知nT 随着 n 的增大而增大,∴34)311 ( 21   T T n 。

     4.已知数列 } {na 是等比数列,其前 n 项和是nS ,且 1 2 3     t t Snn(N n )。

     (1)求数列 } {na 的通项公式; (2)设nnSb11log31(N n ),求数列 } {n nb a  的前 n 项和nT 。

     【解析】(1) 1 1 2 31     t t t S , 1 7 1 2 92     t t t S , 1 25 1 2 273     t t t S , 则 11 1   t S a , t S S a 61 2 2   , t S S a 182 3 3   ,则 t t t 18 ) 1 ( ) 6 (2   , 解得 1  t , 21 a , 3  q ,∴13 2 nna ; (2) 1 31 31 32   nnnS , n bnnn   3 log1 3 11log331,设13 2   nn n nn b a c , 则1 2 3 2 1 03 2 3 ) 1 ( 2 3 ) 2 ( 2 3 6 3 4 3 2                 n n nnn n n T ①, n n nnn n n T 3 2 3 ) 1 ( 2 3 ) 2 ( 2 3 6 3 4 3 2 31 2 3 2 1                ②, ①-②得n n nnn T 3 2 3 2 3 2 3 2 3 2 3 2 21 2 2 1 0                1 3 ) 2 1 ( 3 2 1 3 3 2 ) 3 3 3 ( 21 1 0                n n n n nn n n , ∴2123 ) 1 2 ( nnnT 。

      3 5.已知等差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为nS , 93 S ,1a 、3a 、7a 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 } {na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 {na 的公差不为 0 ,求证:911 1 1 1 13 2 1     nS S S S(N n , 3  n )。

     【解析】(1)∵ } {na 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d ,∴ 9 32 3 2 1 3     a a a a S , 32 a , ∵1a 、3a 、7a 成等比数列,∴22 2 2) ( ) 5 )( ( d a d a d a     ,∴2) 3 ( ) 5 3 )( 3 ( d d d     ,

     解得 0  d 或 1  d ,∴ 1   n a n 或 3 na ; (2)∵公差不为 0 ,∴ 1   n a n ,2) 3 ( n nS n , 令 )31 1(32) 3 (332) 3 (2 1    n n n n n n Sbnn, 当 3  n 时, 原式nb b b b      3 2 1 )31 121111121613151214111(32           n n n n n n

      911)312111(32)312111312111(32        n n n。

     二、扩展思维视野 6.已知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为nS , 11 a , 32 a ,且 n S S Sn n n    1 12 3 ( 2  n ,N n )。

     (1)设 1    n a bn n,求证:数列 } {nb 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 }2{nna的前 n 项和nT 。

     【解析】(1)由已知得 n S S S Sn n n n     1 12 2 ,即 n a an n 21( 2  n ), ∴ 212 2 2121 1     n an an an abbnnnnnn( 2  n ), 又∵ 212bb,且 3 1 11 1   a b ,故数列 } {nb 是首项为 3 、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2)由(1)知12 3 1   nnn a ,则 1 2 31   n ann,∴nnnna)21( ) 1 (232    , 设n n nn n n A )21( ) 1 ( )21( )21( ) 1 ( )21( 4 )21( 3 )21( 21 2 3 2 1                ,

      A211 1 4 3 2)21( ) 1 ( )21( )21( ) 1 ( )21( 4 )21( 3 )21( 2               n n nn n n , 两式相减得:

     )23( )21(23)21( )21( )21( )21( )21( 1211 1 3 2           nAn n n n,

      4 解得nn A )21( ) 3 ( 3     , ∴数列 }2{nna的前 n 项和nnn n T )21( ) 3 ( 323     。

     7.在公差不为 0 的等差数列 } {na 中,1a 、4a 、8a 成等比数列。

     (1)已知数列 } {na 的前 10 项和为 45 ,求数列 } {na 的通项公式; (2)若11n nna ab ,且数列 } {nb 的前 n 项和为nT ,若9191 nT n ,求数列 } {na 的公差。

     【解析】(1)设等差数列 } {na 的公差为 d ( 0  d ),由1a 、4a 、8a 成等比数列可得:8 124a a a   , 即 ) 7 ( ) 3 (1 121d a a d a     ,即 d a 91 , 由数列 } {na 的前 10 项和为 45 得:

     45 45 101  d a ,即 45 45 90   d d ,解得31 d , 31 a ,

     ∴数列 } {na 的通项公式为:3831) 1 ( 3    nn a n ; (2)∵ )1 1(1)1 1(1) (1 11 1     n n n n n n n nna a d d a a d d a a a ab , ∴数列 } {nb 的前 n 项和 )1 1(1)]1 1( )1 1( )1 1[(11 1 1 3 2 2 1             n n nna a d a a a a a a dT , 又由(1)可知 d a 91 , 即 )9191(1)9191(1)1 1(1)1 1(121 1 1 1n d nd d d d nd a a d a a dTnn     , 即 )9191(191912n d n   ,即 112d,解得 1  d 或 1   d 。

     8.已知等差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为nS (N n ),数列 } {nb 是等比数列,满足 31 a , 11 b , 102 2  S b ,3 2 52 a b a   。

     (1)求数列 } {na 和 } {nb 的通项公式; (2)令为偶数 ,为奇数 ,n bnS cnnn2,设数列 } {nc 的前 n 项和nT ,求nT 。

     【解析】(1)设等差数列 } {na 的公差为 d ,等比数列 } {nb 的公比为 q ( 0  q ), ∵ 31 a , 11 b , 102 2  S b , 3 2 52 a b a   ,∴      d q dd q2 3 2 4 310 3 3, ∴ 2  d , 2  q ,∴ 1 2   n a n ,12nnb ; (2)由(1)可得, ) 2 (2) 1 2 3 (   n nn nS n ,

      5 则为偶数 ,为奇数 ,nnn ncnn12) 2 (2,即为偶数 ,为奇数 ,nnn n cnn1221 1, 当 n 为奇数时, ) 2 2 2 ( )21 15131311 (2 3 1            nnn nT

     2131 24 1) 4 1 ( 2)211 (21  n nnn, 当 n 为偶数时, ) 2 2 2 ( )11115131311 (1 3 1           nnn nT

     1131 24 1) 4 1 ( 2)111 (12  n nnn。

     9.已知等差数列 } {na 和等比数列 } {nb ,其中 } {na 的公差不为 0 ,设nS 是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若1a 、2a 、5a 是数列 } {nb 的前 3 项,且 164 S 。

     (1)求数列 } {na 和 } {nb 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 }1 4{t aSnn为等差数列,求实数 t 。

     【解析】(1)设 } {na 的公差为 d ,且 0  d ,设 } {nb 的公比为 q ,且 0  q , ∵1a 、2a 、5a 是数列 } {nb 的前 3 项,则5 122a a a   , 即 ) 4 ( ) (1 121d a a d a     ,化简得 d a 12 , 又∵ 16 6 42) 1 4 ( 441 1 4     d a d a S , 化简得 8 3 21  d a ,解得 11 a , 2  d ,∴ 1 2 ) 1 (1     n d n a a n , ∵ 11 a 、 32 a 、 95 a 是数列 } {nb 的前 3 项,则 11 1  a b , 312 aaq , ∴1 113   n nnq b b , (2)由(1)可知2 12n na aSnn  ,数列 }1 4{t aSnn为等差数列,即数列 }1 21 4{2t nn 为等差数列,

     设t nnc n 1 21 42,则tc131,tc3152,tc5353,则3 1 22 c c c   , (注意:正常数列是不允许代数的,但当已知数列是等差或等比的时候就可以代数了) 则t t t 535133152 ,化简得 0 22  t t ,解得 01 t 、 22 t , 当 0  t 时, 1 21 21 42  nnnc n ,是首项为 3 ,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可取,

      6 当 2  t 时, 1 21 21 42  nnnc n ,是首项为 1 ,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可取, 综上实数 t 可取 0 或 2 。

     三、提升综合素质 10.设nS 为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已知n na a 12 ,且8154 S 。

     (1)求 } {na 的通项公式; (2)若点 ) (n nb a , 在函数xy2log 2  的图像上,求证:

     11 1 11 3 2 2 1       n n bb b b b b。

     【解析】(1)∵n na a 12 ,且8154 S ,∴ 0 na 且211nnaa, ∴数列 } {na 为等比数列,且公比21 q , ∴815211)21( 141 4  a S , 解得 11 a ,∴1 1 11)21( )21( 1      n n nnq a a ; (2)由(1)可得n nna  1 12 )21( , ∵点 ) (n nb a , 在函数xy2log 2  的图像上,∴ nabnnnn   ) 2 ( log22log2log212 2, ∴11 1) 1 (1 11  n n n n b bn n, ∴111 )11 1( )3121( )2111(1 1 11 3 2 2 1                n n n b b b b b bn n, 又∵N n ,∴ 1111 n,∴原式得证。

     11.已知数列 } {na 中, 51 a , 22 a ,且1 25 ) ( 2  n n na a a 。

     (1)求证:数列 } 2 {1 n na a 和 }21{1 n na a 都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 } 2 {3nna 的前 n 项和nS 。

     【解析】(1)证明:∵1 25 ) ( 2  n n na a a ,∴1 25 2 2  n n na a a ,∴n n n na a a a 2 ) 2 ( 21 1 2    , ∴212211 2 n nn na aa a,∵ 8 5 2 2 21 2      a a ,

      7 ∴ } 2 {1 n na a 是以 8  为首项,21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1)21( 8 2   nn na a , ∵1 25 ) ( 2  n n na a a ,∴ )21( 2211 1 2 n n n na a a a     , ∴ 2212111 2 n nn na aa a,∵215212211 2      a a , ∴ }21{1 n na a 是以21 为首项, 2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1122121   nn na a ; (2)由(1)知11)21( 8 2   nn na a ①;1122121   nn na a ②; 由①②解得 ) 2 2 (322 4   n nna ,验证 51 a , 22 a 适合上式, ∴ ) 2 2 (32) 2 2 (322 25 2 2 4 3 3          n n n nnna , ) 2 2 (32) 2 2 (32) 2 2 (32) 2 2 (325 2 1 3            nnS

     36136434]4 1) 4 1 (812 [32)] 2 2 2 2 ( 2 [325 2 1 3            nnnnn n 。

     12.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 } {na 的前 n 项和为nS ,且n nS a 2 1  。

     (1)求数列 } {na 的通项公式na ; (2)设数列 } ) 1 {(1  n nna an的前 n 项和为nT ,求2020T 。

     【解析】(1)∵n nS a 2 1  ,∴n nS a 4 ) 1 (2  ,即41 22 n nna aS , 当 1  n 时,41 21211 a aa ,即 0 ) 1 (21  a ,解得 11 a , 当 2  n 时,42 241 241 2121212121         n n n n n n n nn n na a a a a a a aS S a , 化简得 ) )( ( ) ( 21 12121         n n n n n n n na a a a a a a a , 又数列 } {na 各项均为正数,∴ 01  n na a ,∴ 21  n na a , ∴数列 } {na 是首项为 1 、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 1 2 2 ) 1 ( 1       n n a n ; (2)设1) 1 (  n nnna anb ,

      8 由(1)得 )1 211 21( ) 1 (41) 1 2 ( ) 1 2 () 1 (       n n n nnbn nn, 则2020 2 1 2020b b b T     

      )4041140391( ) 1 (41)5131( ) 1 (41)3111( ) 1 (412020 2 1                

      )404114039151313111(41          ) 140411(41  40411010  。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