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整理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端午节

    时间:2020-07-30 11:47:11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端午节 高中语文 常识

     ( 整理 )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 : 端午节 文学 常识 :端 午节 端午 节 端午从 字面 上还 有“端五 ”、“重五”、“重午 ”等名称 。

     “端”古汉语 有开头 、初 始的意思,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风土记 》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 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古人习惯把五月的前几天分别 以端来 称呼 ,元 代陈 元靓 《岁 时广 记 》 云:“京师市 尘人 ,以 五月 初一 为端 一, 初二 为端 二, 数以 至五 谓之 端五 。” 古人纪 年通 用天 干地 支 ,按地支 顺序 推算 ,农 历的 正月 开始 为寅 月,按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而午时又为“阳 辰 ”,所以端 午也 叫 “端阳 ”。午,古 人与 “五”通用 ,故 端午 与端 五同 义。又因其 月 日数 相同 ,人 们又 称端 午节 为 “重五节 ”或“重午节 ”。

     据统计 ,端 午节 的名 称叫 法达 二十 多个 ,如 有端 五节 、端 阳节 、重 五节 、重 午节、当 五汛 、天 中节 、夏 节、五 月节 、菖 节、蒲 节、龙 舟节 、浴 兰节 、屈 原日 、 午日 节、 女儿 节、 地腊 节、 诗人 节、 龙日 、午 日、 灯节 、五 蛋节 等等 。

     人物 纪念 ①纪念 屈原 说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约公元前 339 年 ~ 约 公 元 前 278 年)

     ,战 国末 期楚 国丹 阳( 今湖 北秭 归)

     人, 是春 秋时 期楚 怀王 的大 臣。

     相传,屈 原倡 导举 贤授 能,富 国强 兵 ,力主联 齐抗 秦,遭到贵 族子 兰等 人的 强烈反 对,屈 原遭 馋去 职,被 赶出 都城 ,流 放到 沅、湘 流域 。他 在流 放中 ,写 下 了忧国 忧民 的《离 骚 》、《 天问》、《 九歌》等 诗篇 ,独 具风 貌,影 响深 远( 因 而,端 午节 也称 诗人 节)。公元前 278 年, 秦军 攻破 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

     的祖国 被侵 略,心 如刀 割,但 是始 终不 忍舍 弃自 己的 祖国 ,于 五月 五日 ,在 写下 了绝笔 作《 怀沙》之 后 ,抱 石投 汨罗 江自 尽,以自己 的生 命谱 写了 一曲 壮丽 的爱 国主义 乐章 。屈 原投 江后 ,当 地百 姓闻 讯马 上划 船捞 救,一 直行 至洞 庭湖 ,始终 不见 屈原 的尸 体。

     那时,恰逢雨 天,湖面上 的小 舟一 起汇 集在 岸边 的亭 子旁 。当 人们 得知 是为 了打 捞贤 臣屈 大夫 时, 再次 冒雨 出动 ,争 相划 进茫 茫的 洞庭 湖。

     为了 寄托 哀思 , 人们 荡舟 江河 之上 ,此后 才逐 渐发 展成 为龙 舟竞 赛 。百姓 们又 怕江 河里 的鱼 吃掉 他的身 体,就纷纷 回家 拿来 米团 投入 江中 ,以 免鱼 虾糟 蹋屈 原的 尸体 ,后 来就 成 了吃 粽子 的习 俗。

     从文 献记 载来 看 ,最早 将屈 原和 端午 节联 系起 来的 ,是南 北朝 时南 梁吴 均的 《续齐 谐记 》,此 时屈 原已 去世 750 年 以上,从 唐人 欧阳 询转 抄《风 俗通 》(东 汉末年 应劭 著)的 佚文 可见 ,也 许东 汉灵 帝时 端午 民俗 中已 有屈 原的 影子 ,但这 也是他 身后 400 多 年的事 了。

     但千 百年 来,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 广 泛深入 人心 ,故 人们 “惜而哀 之, 世论 其辞 ,以 相传 焉 ”,因此 ,纪 念屈 原之 说 , 影响最 广最 深,占 据主 流地 位。在民俗 文化 领域 ,中 国民 众把 端午 节的 龙舟 竞渡 和吃 粽子 等, 都与 纪念 屈原 联系 在一 起。

     ②纪念 伍子 胥说 端午节 的第 二个 传说,在江浙 一带 流传 很广,是纪念 春秋 时期 (公 元前 770- 前 476 年)

     的伍 子胥 。

     伍子 胥名 员, 楚国 人, 父兄 均为 楚王 所杀 ,后 来子 胥弃 暗投 明, 奔向 吴国 , 助吴伐 楚,五 战而 入楚 都郢 城。当 时楚 平王 已死 ,子 胥掘 墓鞭 尸三 百,以 报杀 父 兄之 仇。

     吴王 阖庐 死后 ,其 子夫 差继 位, 吴军 士气 高昂 ,百 战百 胜, 越国 大败 , 越王 勾践 请和 ,夫 差许 之。

     子胥 建议 ,应 彻底 消灭 越国 ,夫 差不 听, 吴国 大宰 ,

     受越国 贿赂 ,谗 言陷 害子 胥,夫 差信 之,赐 子胥 宝剑 ,子 胥以 此死 。子 胥本 为忠 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 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 在皮 革里 于五 月五 日投 入大 江, 因此 相传 端午 节亦 为纪 念伍 子胥 之日 。

     ③纪念 孝女 曹娥 说 端午节 的第 三个 传说,是 为纪 念东 汉(公元 23-220 年)孝 女曹 娥救 父投 江。

     曹娥 是东 汉上 虞人 ,父 亲溺 于江 中, 数日 不见 尸体 ,当 时孝 女曹 娥年 仅十 四岁 , 昼夜沿 江号 哭。过 了十 七天 ,在 五月 五日 也投 江,五 日后 抱出 父尸 。就 此传 为神 话, 继而 相传 至县 府知 事, 令度 尚为 之立 碑, 让他 的弟 子邯 郸淳 作诔 辞颂 扬。

     孝女曹 娥之 墓,在今浙 江绍 兴,后 传曹 娥碑 为晋 王义 所书 。后 人为 纪念 曹娥 的孝节 ,在 曹娥 投江 之处 兴建 曹娥 庙,她所居 住的 村镇 改名 为曹 娥镇 ,曹 娥殉 父 之处 定名 为曹 娥江 。因 此相 传端 午节 亦为 纪念 孝女 曹娥 之日 。

     纪念 活动 ①划龙 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 于大沼 。”预《九 歌 · 湘君 》中 “驾飞龙 今北 征,邅 吾道 兮洞 庭”,“石濑浅 浅,飞 龙 兮翩 翩 ”,学者们 也认 为 “飞龙”即龙舟。

     龙船竞 渡前 ,先 要请 龙、祭 神。如 广东 龙舟 ,在 端午 前要 从水 下起 出,祭 过 在南海 神庙 中的 南海 神后 ,安 上龙 头、龙尾 ,再 准备 竞渡 。并 且买 一对 纸制 小公 鸡置龙 船上 ,认 为可 保佑 船平 安 ( 隐隐可 与古 代鸟 舟相 对应 ) 。闽 、台 则往 妈祖 庙 祭拜。各 种祭 祀、纪 念之 仪式 ,无 非是 点香 烛,烧 纸钱 ,供 以鸡 、米、肉 、供 果、

     粽子等 。如 今这 些含 有迷 信色 彩朗 仪式 已很 少见 ,但 在过 去,人 们祭 祀龙 神庙 时 气氛很 严肃 ,多 祈求 农业 丰收 、风 调雨 顺、去 邪祟 、攘 灾异 、事 事如 意,也 保佑 划船平 安。用 人们 的话 说 ,“图个吉 利 ”,表达人 们内 心良 好的 愿望 。而 在湖 北的 屈原 家乡 秭归 ,也 有祭 拜屈 原的 仪式 流传 。

     ②挂艾 草与 菖蒲 民谚说 :“清明插 柳,端午插 艾 ”。在端午 节,人 们把 插艾 草和 菖蒲 作为 重要 内容之 一。艾 ,又 名家 艾、艾 蒿。它的茎 、叶 都含 有挥 发性 芳香 油。它 所产 生的 奇特芳 香,可驱蚊 蝇、虫蚁,净化空 气。中医学 上以 艾入 药 ,有理气 血、暖 子宫 、 祛寒湿 的功 能。将 艾叶 加工 成 “艾绒 ”,是灸法 治病 的重 要药 材。菖蒲是 多年 生水 生草本 植物 ,它 狭长 的叶 片也 含有 挥发 性芳 香油 ,是 提神 通窍 、健 骨消 滞、杀虫 灭菌的 药物 。可见,古 人插 艾和 菖蒲 是有 一定 防病 作用 的 ,这些活 动也 反映 了中 华民 族的 优良 传统 。

     “手执艾 旗招 百福 ,门 悬蒲 剑斩 千邪 ”。端午节 在门 口挂 艾草 、菖 蒲,就 像贴 上一道 灵符 ,可 以趋 利避 害 。过端午 ,一 般会 将艾 草绑 成一 束,然 后插 在门 楣上 , 或是 在门 楣两 端分 别插 上一 根艾 草。

     端午节 在门 口挂 艾草 、菖 蒲(蒲 剑)或 石榴 、胡 蒜 ,都有其 原因 。通 常将 艾、 榕、菖 蒲用 红纸 绑成 一束 ,然 后插 或悬 在门 上。因 为菖 蒲天 中五 瑞之 首 ,象征驱 除不祥 的宝 剑,因 为生 长的 季节 和外 形被 视为 感 “百阴之 气 ”,叶片呈 剑型 ,插 在 门口可 以避 邪。所 以方 士们 称它 为“水剑 ”,后来的 风俗 则引 申为 “蒲剑 ”,可以斩 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 蒜头 ,悬 于床 户, 皆以 却鬼 ”。

     ③吃粽 子

     端 午节 吃粽 子 ,这 是中 国人 民的 又一传 统习 俗 。粽 子 ,又 叫 “角黍 ”、“筒粽 ”。

     其由 来已 久, 花样 繁多 。

     据记 载,早 在春 秋时 期 ,用 菰叶( 茭 白叶 )包 黍米 成牛 角状 ,称“角黍 ”;用 竹 筒装 米密 封烤 熟, 称 “筒粽 ”。东 汉末年 ,以 草木 灰水 浸泡 黍米 ,因 水中 含碱 , 用菰 叶包 黍米 成四 角形 ,煮 熟, 成为 广东 碱水 粽。

     晋 代 ,粽 子被 正式 定为 端午节 食 品 。当时 包 粽子 的原 料除 糯米 外 ,还 添加 中 药 益

     智 仁 , 煮 熟 的 粽 子 称 “益智 粽 ”。时 人 周处 《 岳 阳风 土记 》记 载 :

     “俗以 菰 叶 裹 黍米 ,⋯ ⋯ 煮 之 ,合烂 熟 ,于 五月 五日 至夏 至啖 之 ,一 名粽 ,一 名黍 。”南北朝 时 期

     ,出现 杂 粽

     。米 中掺 杂 禽 兽 肉 、板 栗 、红 枣、赤 豆等 ,品 种增 多 。粽 子还 用 作交 往的 礼品 。

     到 了唐 代 ,粽 子的 用米 ,已 “白莹 如 玉 ”,其形状 出现 锥 形

     、菱 形 。日 本文 献 中 就记 载 有

     “大唐粽 子 ”。宋朝时 ,已 有 “蜜饯 粽 ”,即果品 入粽 。诗 人苏 东 坡

     有 “时 于 粽 里见 杨 梅

     ”的诗 句 。这 时还 出现 用 粽 子 堆 成 楼 台 亭阁 、 木车 牛马 作 的 广 告 , 说明宋 代吃 粽子 已很时 尚 。元 、明时 期 ,粽 子的 包裹 料已 从菰 叶变 革为 箬叶 ,后 来 又出现 用 芦苇 叶包 的粽 子 ,附 加料 已出现 豆 沙 、猪 肉 、松 子仁 、枣 子 、胡 桃等 等, 品种 更加 丰富 多彩 。

     一 直到 如今 ,每 年五 月初 ,中 国百 姓家 家都 要浸 糯米 、洗 粽叶 、包 粽子 ,其 花 色品 种更为 繁 多 。从馅 料 看 ,北 方多 包小枣 的 北京枣 粽 ;南 方则 有豆 沙 、鲜 肉 、 火 腿 、蛋 黄等 多种馅 料 ,其 中以 浙江 嘉兴 粽子为 代 表 。吃 粽子 的风 俗 ,千 百年 来 , 在中 国盛 行不 衰, 而且 流传 到朝鲜 、 日本 及东 南亚 诸 国

     。

     ④栓五 色四 线 中 国传 统 文

     化中 ,象 征五 方五 行的 五 种颜 色 " 青、红 、白 、黑 、黄 " 被视 为 吉

     祥色 。在 端午这 一 天, 孩子们 要 在手 腕脚 腕上 系上 五色丝 线,以 保安 康。

     因而,端 午节 清晨 ,各 家大 人起 床后 第一 件大 事便 是在 孩子 手腕 、脚 腕、脖 子上拴 五色 线。系 线时 ,禁 忌儿 童开 口说 话。五色线 不可 任意 折断 或丢 弃,只能 在夏季 第一 场大 雨或 第一 次洗 澡时 ,抛 到河 里。据说,戴 五色 线的 儿童 可以 避开 蛇蝎类 毒虫 的伤 害;扔 到河 里,意 味着 让河 水将 瘟疫 、疾 病冲 走,儿 童由 此可 以 保安 康。

     楚 辞 ( 1)《 楚辞》是 战国 时期 以屈 原为 首的 楚国 人在 本国 民歌 基础上 创造 的一 种新 的诗 体。

     ( 2)《楚 辞》是 汉人 刘向 将楚 国屈 原、宋玉以 及汉 代的 东方 朔、淮 南小 山 和他自 己的 诗歌 编成 的一 个集 子 。它 是继《诗 经》之 后的 又一 部诗 歌总 集,有诗 歌 17 篇, 其中 屈原 的作 品占 绝大 多数 。

     诗歌 之父 屈原 屈原,名 平,字原,战 国时 期楚 国人 ,出 身贵 族 。他“博闻强 记,明 于治 乱, 娴于辞 令”,政治上 主张 修明 法度 ,联 齐抗 秦,遭 保守 派反 对 ,先后两 次被 放逐 ( 前 ——汉 北; 后——江 南洞 庭) 。公元前 278 年夏历 五月 五日 投汨罗 江而 死 。屈原是 我国 第一 位伟 大的 爱国 主义 诗人 ,他的 诗抒 发了 忧国 忧民 的情 怀和 不能 施展 抱负 的愤 懑。

     著名 文章 :《 离骚 》、 《天 问》 、《 九章 》、 《九 歌》 等。

     《离骚 》是 屈原 的代 表作 ,是 一首 不朽 的浪 漫主 义杰 作,也 是我 国古 代第 一 首 抒 情 诗 ( 第一 首 叙 事 诗 是 汉 代 的 《 孔 雀 东 南 飞 》 ) 。诗中的名句是:“路漫漫其 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它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浪漫主义基础。我国诗歌 史上 常有 “风骚”并称。

     “风”指的是《 诗经 · 国风》, “骚”指的是《 离骚 》。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