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5篇

    时间:2024-01-17 10:51:3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农村 综合性改革试点 申报材料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5篇

    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审慎稳妥、循序渐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一

      XX位于XX平原腹心地带,幅员面积548平方公里,总人口61万人,是长江文明的发源地,中国农村改革的起源地。今年中央 1 号文件聚焦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XX拥有XX第一个以粮油作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粮油集中种植规模全省第一,做好了XX粮仓的“守护人”。XX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加速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格局,引领带动全省高质量发展,努力形成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XX市作为成德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坚持“南融XX、北接XX”,着眼共建共享、相互成就、整体成势,我市有能力、有信心在农村综合性改革中勇挑重担、当好先锋、做好试点。

      一、开展试点优势条件

      (一)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勇于承担全省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重任

      多年来,XX坚持以改革为目标导向统领各项工作,勇于在三农工作领域先行先试、破冰探索。xx年时任XX省委书记XX曾指出,“XX作为农村改革的发源地,要结合实际抓好农业农村改革特别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项工作,继续走在改革前列。”中国共产党XX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更是将“改革创新行动”作为十四五期间的XX行动之一,明确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实施改革创新行动,着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活力。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为XX新一轮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传达省、XX市文件精神和要求,安排部署试点申报工作。市财政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紧密配合、积极行动,根据要求做好申报工作。全市农业乡镇申报试点意愿非常强烈,积极推荐和申报试点区。

      (二)农村改革基础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优势突出

      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发端,而改革却是是根植于XX人血脉中的基因。1974年,《人民日报》介绍XX推广利用沼气的报道,时任xx省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在当知青期间,到XXXX学习制取沼气的方法,将“利用沼气煮饭、照明”的方法带到了梁家河,建起了xx第一口沼气池,最后在延川县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沼气革命;70年代末,XXXX公社在全国率先“包产到组”,为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了有益经验,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幕;1980年,相距不远的XX向阳公社,在全国第一个摘下了人民公社的牌子,这两大事件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史上两个永恒的缩影。1984年4月,全国农村改革先进县座谈会召开,有xx的xx,xx的凤阳,xx的榆树,xx的新会,XX的XX参会,被经济学家誉为“五朵金花”,XX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

      近年来,XX仍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既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又审慎稳妥、循序渐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XX农村改革之路。xx年被列为全省首批开展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和标准化试点县,探索出了农村运行维护和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试点经验,颁布了10条农村运行维护地方性标准;2013年XX开始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改革,坚持“疏堵结合”理念,建立“机械化收集、专合社储运、市场运作、财政奖补”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模式,完善“收、运、储、加、用”的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基本打通秸秆原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肥料化、燃料化“五化利用”途径,试点经验被写入了《新华社内参》,受到中央领导肯定;xx年大胆探索种养循环,通过“收、结、转、加、利、补”(即养殖场粪污收集、种养结对、沼液转运、干粪加工成有机肥、田间利用、本级财政投入奖补)六大体系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受到时任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的的肯定批示;xx年被确定为全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县,探索建立了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改造为载体,以盘活资源为核心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新机制;xx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首批试点县,成功探索出以清产核资、股份改造、统筹经营、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四步法”改革经验;xx年被确定为全省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脱贫攻坚体制机制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全面试验;xx年被确定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县,探索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安排,推动新型农民的职业化,培育XX市未来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乡镇行政区划、村级建制调整和村(居)民小组合并优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形成“9镇3街”架构,村级建制调减45%,村民小组调减52.6%,重塑了乡村经济和治理版图,乡村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发展资源进一步整合,治理服务效能明显提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XX仅十三五期间就承担了国省级改革试点13项,挂牌首家省农担公司县级办事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经验、基本农田保护经验等多项改革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被国务院通报表扬。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成效突出,创新开展“农民导师制”“寄学制”等培训培育模式,改革案例《创新“四化”举措,培育“四有”农民》入选2021年XX农业农村体制改革十大优秀案例。

      (三)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合理,涉农资金和项目整合效益明显

      近年来,XX市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精品水果4大优势种养殖产业,粮油主要农产品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一主一副”2大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群,形成了“4+2”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现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总面积30.3万亩,耕地面积21.2万亩,包含6个镇58个村(社区)共计21万人。园区以粮油为特色主导产业,种植面积18.3万亩,xx年产业园总产值达137亿元,主导产业总产值91亿元,依托国家级园区引领带动集聚发展,推进“一核、三带、四区、四廊”(附后)现代化产业融合建设。

      积极争取各级涉农资金投入,并建立了涉农资金整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按照“资金来源渠道不变、资金用途不变、资金项目管理权限不变、项目实施主体不变、检查验收标准不变”(五不变)原则,对涉农资金进行有序整合,变“事后整合”为“事前整合”。通过加强涉农资金监管,我市涉农资金管理规范、使用效益明显,没有出现重大违规违纪行为,在项目验收和考评中都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好评。

      二、我市对试点试验工作的思考

      XX农村改革有西高公社“包产到组”、XX公社“联产承包责任制”、向阳公社摘牌、三水镇和兴镇“三权分置”等改革基础,综合考虑农村综合改革情况、产业结构布局、示范带动作用等因素,我市拟选择在XX镇作为申报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创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机制和模式。

      (一)交通区域优势。XX镇拥有“XX粮仓、改革之乡”的美誉,属于XX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位于市区以东5公里,距XX30公里,幅员面积44.66平方千米,成绵高速、xx大道、旌江干线横贯全境,区位优势优越,交通便利。耕地面积3.69万余亩,辖7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4703万人。XX镇地势平坦,xx在境内汇合,农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为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XX市现代粮食产业基地“万亩良田”示范乡镇。

      (二)农村改革优势。早在1978年春,XX公社便在在全国率先实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改革试验,并一举成功。1978年10月27日,XX省委发出第七十一期《工作简报》,刊登了省委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办公室的调查报告《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XX公社建立生产责任制的情况》,总结经验,在全省推广。1979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报道了XX县XX公社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情况,将这一经验推广到全国,得到了最高领导层的肯定。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依靠群众,汇聚力量正是贯穿农村改革,引来农村巨变的历史进程的一根红线,XX人“敢想敢干敢担当,争先争优争一流”的精神传承至今,作为农村改革先锋,XX镇再次肩扛大旗,齐聚民心,汇聚民智,汲取农村改革智慧和力量,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主导产业优势。XX镇抢抓历史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建设的原则,承担XX市国家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的建设重任,目前,核心区内稻香农业主题公园已经初具规模,道路管网、都江堰灌区印象水景观,耕心学堂、土地改革陈列馆、稻麦原乡全产业链展示中心等基础设施主体建设和大田艺术景观七彩水稻的人工种植已经完成,正在统筹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的提档升级。

      (四)农业发展优势。近年来,XX镇按照“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深化大合作”的建设思路,基于科技、绿色、集约、教育的建设新理念,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全面发掘农村产业、农村风景、农村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旅游资源形成“农村+旅游”发展新模式。金禾隆公司作为上市公司隆平高科旗下农业服务公司在XX平原唯一的合作伙伴,XX镇大力扶持金禾隆公司,把金禾隆公司打造成为XX优质水稻的种业资源承载地。通过不断完善“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衔接,家庭农场参与,社会化服务跟进”的现代农业产业链,高品质发展现代农业,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全力推进粮食生产及产后服务体系集约化、产业化、精细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模式。全镇流转土地12479亩,流转率达73%;成立专业合作社27户,家庭农场62户,农业增加值以每年7%的增长速度持续递增。本土粮油品牌“八零耕夫”入选XX市农业区域公共品牌“蜀道”、腾讯全国“为村好产品库”首批成员,并被央视农业频道《生财有道》栏目专题报道。

      (五)数字乡村优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建设了XX数字乡村运营中心,这是对数字乡村的探索,从新型职业农民、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保险审核、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农机、农村产权交易、电子商务、人居环境、惠民监督等方面,打通各闭环系统,达到资源优化、共享的目的,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管理和服务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数字乡村建设,XX数字乡村运营中心位于XX镇青杠村。XX镇上岺村作为全省“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试点建设承载村,已全面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并完成系统数据汇总和展示。目前正在推进XX镇数据扩面采集,推动数字乡村转型示范区创建。XX镇依托三农大数据平台,打造“特色小镇+农业园区+经营主体”乡村振兴模式。将信息监控平台、信息化场景应用、农产品电商销售等作为重点建设内容,建成了“XX镇智慧综治中心”, 结合“AI人脸识别系统”实现辖区重要路口、重要区域、重点人群全域覆盖监控,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六)基层治理优势。XX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率先全镇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治理结构健全,集体经济组织章程完善,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规范运行,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势态良好。以“光亮+平安”工程为着力点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已实现镇内6个村、3个社区道路、院落的照明路灯、监控设备全覆盖,有效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3.8%。

      三、试点的途径和内容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农业兴镇、旅游强镇”的目标,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依托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主导地位,深入探索和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改革发展思路和举措,在“改”字上做文章,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新业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二)具体措施

      1. “改”机制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一是围绕国家优质粮油安全产品示范样板和川西平原现代农业发展成果展示窗口总体目标,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以建设好XX平原地区“粮袋子”的高度责任感,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粮食核心区提档升级,健全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和考评机制。二是围绕现代种业发展,依托区域内金禾隆种业,进一步优化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深化产业链条延伸,提升农业附加值。三是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稻麦全产业链中心,支持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改善储藏、保鲜、烘干、清选分级、包装等设施装备条件,鼓励推行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共建共享,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化进程,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农产品加工优势产业集群。四是积极争创“XX粮”的区域地理标志产品。实地培育绿色原生态农产品,打造科技含量高、生产标准化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重点扶持“翠红食品”“吉隆达”“八零耕夫”“金色田园”等品牌发展,加大“雒禾禾”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宣传力度,完善提升“区域公用品牌+重点企业自主品牌+重要农产品品牌”体系。

      2.“改”制度培育现代农业人才。一是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引导和支持辖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现有120余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础上再培育不低于20家,培育和招引龙头企业不低于2家,实现全镇示范性农民合作社不低于5个,每个行政村有1个示范家庭农场,每个村民小组至少有1个家庭农场。二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针对返乡农民工、农村能人等,组织多种形式农业技术培训,培养大批农村适用专业人才。三是创新制度和政策,加大优秀农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富有创新精神、专业知识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献身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将农业生产经营推向市场,让农业成为能赚钱、有地位、有前景、有尊严的职业,才能留得住人。

      3.“改”体系打造现代农业数字乡村。一是依托XX省(XX市)数字三农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果,全镇域内打通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有力推动解放和发展数字化生产力,深度挖掘三农数据平台业务40余项,通过数据模型引入与使用,实现三农数据预测、预警及科学决策的应用场景,实现从宏观到微观,全局到局部的三农工作展示分析,推动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巨大潜力。二是积极引进国内农业院校、省农科院专家学者,提供产学研平台,主动承接研究所实验外包项目,将科研成果转化成高附加值的新技术、新品种。三是通过“农业+物联网”的方式,依托腾讯、京东等优质互联网平台,充分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信息技术,打造以“链接绿色餐桌,共享健康生活”为目标的“云上粮仓”农产品生产销售新形态,形成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让优质农产品实现生产可全程监管,产品可线上销售,质量可逆向追溯的直供模式,推动农产品供需平衡,提高农业综合产出效益,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现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

      4.“改”方式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加强对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生活习惯,改善乡村风貌,打造“干净整洁院落”,建设大美乡村。二是以争创省级人居环境示范县为引领,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力争做人居环境整治的标杆。三是抓住国家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的契机,打造园区内的节点风貌,在打造艺术美、人文美、历史美等方面着力,引导妇女、青少年等人群积极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来,提档升级乡村人居环境。

      5.“改”理念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一是立足辖区内万亩良田、稻花香水产养殖鱼塘湿地等优势资源,依托“稻花香里、陶醉麦浪、稻梦空间、农事观测”等自然禀赋,以“弘扬农耕文化,乐享田园生活”为主题,利用现有的单车公园、骑游道、耕心学堂、土地改革陈列馆、稻麦全产业链展示中心等资源,高标准打造XX镇稻香公园。二是在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农耕文化传统,宣传保护好自然生态,引领乡村文明的同时,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资源,将稻香公园集中打造成为集“宣传教育、农耕体验、文创艺术、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三是加快推进XX镇研学项目,打造成德周边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辐射XXXX周边上百万学生群体,形成“优米生产+社会化服务+加工+品牌”链条。

      6.“改”渠道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赋予市场主体资格后,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集体资产、开发集体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服务集体成员等作用,积极探索“三变促三有、一村+N融”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发展的新机制。二是辖区内7个村和3个涉农社区立足自身资源、资产、区位和其他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适合的发展路径和经营方式,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实现持续稳定获得收益。三是实施“村村合作、村组合作、与其成员合作、与各类经营主体合作、与基层供销社合作”等五大合作,共同开发利用集体资产资源。试点后,辖区内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实现翻番,50%的村实现集体经济效益分红。

      7.“改”思维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一是依托XX镇土地改革陈列馆,聚焦农村土地改革历史沿革,高质量开展以弘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土地革命建树丰功伟绩的主题旅游活动,推动红色旅游持续发展。二是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探索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实现形式和自愿有偿退出的程序办法,在全镇域范围积极推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三是通过探索宅基地有偿腾退,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进一步调整优化村庄布局,推动盘活乡村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8.“改”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是创新完善保障农民收益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龙头企业与小农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组建产业化联合体,引导农民以产权、资金、劳动、技术等与经营主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二是发展多元化、多形式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为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提供完善高效的社会化服务,有效提升农业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三是鼓励农民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等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四是保持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不减少。五是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完善提升平等就业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9.“改”模式探索乡村基层治理。一是实施基层治理“十大微改革工程”,推进“片区党建”统筹联动促发展、“三变改革”激活发展新动能、“一格多元”网格调解促和谐、“家校社”协同育苗助成长、“银铃守护”尊老爱幼扬美德等专项行动。二是指导和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慈善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地区、农村人口倾斜和汇聚、加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力度。建立乡村振兴荣誉制度,按规定适时申报表彰为乡村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三是积极探索“互联网+”治理模式,以“为村”平台为载体,依托5G网络、互联网,建成以智慧党建、应急指挥、便民服务等各项功能为一体的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常态化推进农村三务公开、群众诉求征集办理、重要信息发布等工作,主动服务群众、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提升乡村治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将智能科技的触角延伸到农村,打通政府与群众联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乡村振兴注入“数字”活力。

      四、试点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委农办、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乡村振兴局、XX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等有关部门充分参与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领导小组,统筹组织试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全力抓好试点项目区建设发展工作。将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进行重点考核,层层分解任务,推动责任落实,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二)加大整合资金。强力整合涉农资金,加大财政配套资金,采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等方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村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建立规范投融资机制,拓宽社会资本投资渠道。积极推出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的农业投资项目,努力吸引企业到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区投资建设。工作调度和督促检查。

      (三)强化目标任务。结合工作进度要求,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总目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专题培训、宣传活动,明确工作程序、狠抓任务落实,防止政策走样变形。采取多种形式,接地气、贴民心的宣传动员活动,增强群众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预期目标

      我市力争通过先行先试,奋力争当全省新一轮农村改革排头兵,推动农村改革再上新台阶、再出新亮点,找寻一条切合实际的农村发展的XX路径。试点后,全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一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二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村民自愿出劳为基础,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以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为动力,逐步建立筹补结合、多方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

      二、基本原则

      1、民主决策,筹补结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劳为前提,政府奖补为引导,使政府投入和农民出劳相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和边远山区村倾斜,提高项目效用,防止盲目攀比。

      3、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劳方案的制定、村民议事过程、政府奖补项目的申请、资金和劳务使用管理程序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群众监督。

      三、试点村的确定

      开展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引导,在选点上做到三看,即:看村班子战斗力强不强,项目需求急不急,建后效益好不好。近年来,我县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水灾、冰灾等自然灾害,村内道路、小型水利设施等受毁严重,村民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坚决拥护,县政府决定,财政挤出200万左右资金,作为村民一事一议筹资项目配套资金,同时争取中央和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600万元。将受灾严重的乡镇作为重点试点乡镇,村级班子战斗力强,项目建设需求急、建后效益好的村作为试点重点村。试点村由乡镇人民政府召集全乡镇各村、支两委进行民主评议后确定并进行公示。全县23个乡镇全面进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我县有296个行政村,按省里规定20%的试点面,计划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村64个,占村总数21.6%。

      四、奖补办法

      1、奖补范围

      奖补项目范围限于年10月1日以后开工建设并完工的试点村村内户外公益设施建设项目。主要包括:以村民一事一议筹劳为前提,目前财政支农资金没有覆盖的村内道路、小型水利设施、村内公共环卫设施和村内公共绿化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超过省人民政府规定的筹劳限额标准的项目、举债兴办的村内公益事业建设等项目,不得列入奖补范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要与现有支农项目的政策相衔接,既要防止已建成的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出现奖补遗漏和空白,也要防止重复补助和奖补。

      2、奖补标准

      财综改号文件规定:国家和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原则上不得向农民筹资,对农民筹劳开展村内一事一议公益事业建设的村,政府按村或建设项目规模大小给予5至10万元的补助,对覆盖面广、受益面大、投入相对较多的议事项目,由县市区提出申请,经省综改办审查批准后,可适当提高奖补比例。我县1984年被定为部级贫困县,现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根据省里规定,我县试点村只筹劳不筹资,筹劳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工日,根据项目工程大小,每个试点村或项目奖补5-10万元以上。

      3、奖补程序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坚持“自下而上、先批后筹、先筹后建、先建后补”的原则,具体程序如下:

      申请。一事一议筹劳财政奖补项目由村民委员会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资金补助申请,并填报以下资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申请表》、《xx省村内兴办集体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申报审批表》、《村民(代表)会议一事一议筹劳决议》并附村民表决的签名记录、项目决算表等。

      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收到申请后,深入试点村逐项审核其筹资程序、额度、用途等是否符合筹劳政策规定,有无变相以资代劳,是否按规范程序进行了一事一议,项目是否竣工并合格,决算是否真实,并将审核意见连同申报材料一并上报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

      审批。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收到乡镇的申报材料后,组成联合核查组,实地勘查,形成核查报告,并在乡镇上报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申请表》上签署意见,报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负责人审批。

      拨付。县财政局根据县综改办和减负办的审批意见将奖补资金拨付到乡镇财政所结算户,村内一事一议项目财政奖补资金实行报账制。

      资料归档。乡镇财政所和乡镇经管站负责本辖区内村民一事一议项目所有程序和原始资料汇总归档,并建立项目奖补资金台账。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建立全县村内一事一议项目和资金奖补专账,实行档案化管理。

      4、资金监管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监管,实行集中检查审计与社会监督相给合。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组织相关部门按时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完成村进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检查审计。同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县综改办、县减负办设立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线索及时调查,对弄虚作假骗取奖补资金的地方立案查处,除追回奖补资金外,并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年9月中上旬)。召开动员会议,传达贯彻国农改号、财综改号和全省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2、项目报批阶段(年9月底)。9月20日前各村委会在广泛听取村组干部、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本村实际和一事一议筹补资金额度,确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申报项目;9月15日前村委会向乡镇人民政府报送项目申报材料并由乡镇人民政府进行初审;9月20日前乡镇人民政府汇总本辖区内项目并附各项目申报材料向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申请审定批复财政奖补项目。县综改办和减负办在月底将审定结果通知到乡镇。

      3、项目实施阶段(年10月至l2月底)。各乡镇根据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审定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全面组织实施建设。

      4、检查验收阶段(年12月下旬至xx年1月下旬)。项目竣工后,由项目村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验收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对项目的筹资情况、工程质量情况进行前期验收,并将结果上报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县综改办和县减负办会同有关单位组成检查验收工作组进行全面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按规范程序办理资金结报手续。

      六、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新农村建设村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机遇难得,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落实试点工作的各项任务。

      2、宣传引导,营造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会议、宣传栏、标语等多种方式开展广泛宣传,让农民群众知道开展一事一议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实行财政奖补是党和政府关心“三农”、服务“三农”、以民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强乡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全面把握开展一事一议的程序、方法和有关政策规定,使村级一事一议工作合法、有序、规范进行。

      3、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各乡镇和试点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搞好规划,要结合本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制定一事一议项目规划,优先考虑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4、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县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力度,设立专项补助资金投入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切实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其他支农项目的政策衔接,既确保项目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又防止财政重复多头补助。

      5、加强督查,实行奖惩。县新农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采取经常性督查与集中检查督查相结合,督查结果与后续项目安排挂钩。对工作开展得好、程序规范、成效明显的乡镇、村,后续项目安排时优先;对工作开展不力、程序不规范、成效不明显的乡镇、村,少安排或不安排后续项目资金。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奖补资金,多头套取财政支农资金的,依法依规查处。

      6、大胆探索,认真总结。积极推进村级公益设施管护体制改革。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谁养护”的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形成的资产,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探索成立相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承担项目的日常管理养护责任。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农村公益事业,对现有的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可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项目的使用效率和养护水平,探索建立农村公益设施运行维护新机制。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三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任务目标要求,科学选点,合理布局,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全面提高全省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切实改善农村民生,构筑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做出新贡献。

      (二)选点原则

      1.坚持新建示范点的原则 xx年选定的第一批省级示范村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不再参加第二批省级示范村推荐和选定。

      2.坚持择优选点的原则 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要求,重点选择基础相对较好、人口相对集中、布局相对合理、辐射带动作用较强、农民人均收入较高的村作为建设对象。能够带动分散村屯向中心村、大村和社区化村集中的,要优先选择。

      3.坚持统筹建设的原则 坚持点面结合,每个乡(镇)推荐1个示范村,大的乡(镇)、交通和旅游沿线、集中打造样板村群的地方,可以适当增加推荐的示范村数量。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既要考虑区域的代表性,又要布点相对集中,确保示范村真正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4.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 选择不同地域类型、不同产业基础、不同民族特色、不同文化传统、不同建设模式的村。边境地区要与强边固防建设相结合。

      5.坚持综合确定的原则 按照村申报、乡(镇)把关、县(市、区)推荐、市(州)审核、省综合确定的工作程序,推荐选定示范村。

      (三)选定条件

      推荐的示范村,要符合下列条件。

      1.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团结,凝聚力、战斗力强,视野开阔,思想解放,勇于改革创新,带领农民致富和管理村级事务能力强。村干部作风正派、廉洁自律、群众拥护。

      2.区位优势 符合县域镇村体系规划布局要求,有利于打造样板村群,地理位置优越,辐射带动范围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较大,适于发展工业、特色农业、商贸物流、乡村旅游。

      3.经济基础 主导产业建设突出,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能够有效整合各方面资金项目,社会帮扶力度较大。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所在县(市、区)农民收入的10%以上。

      4.基础建设 村内基础设施相对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有较好基础,村庄规划整齐,村容整洁。

      5.投入要求 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实现多渠道、多元化投入能力较强的村。市、县两级政府保证每年能够安排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配套资金,乡镇积极组织,多方筹集建设资金,村集体自我投入能力较强。

      6.农民意愿 农民自主投入、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高、意愿强烈,直接受益的项目建设以农民自我投入为主的村。

      7.乡风文明 积极开展文明村屯、文明户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落实,违法犯罪活动和社会丑恶现象得到遏制,无重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二、指标分配

      第二批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选定1000个左右,推荐指标1133个,各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各县(市、区)示范村推荐数量。

      三、选定程序

      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选定工作要严格履行下列程序。

      (一)村级申报 11月30日前,申报的示范村填报有关表格和材料,并签署乡镇意见,一式6份,村和乡镇各留存1份,报县(市、区)4份。

      (二)县级推荐 县(市、区)根据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和县域镇村体系规划,根据示范村选定原则和条件,择优确定示范村推荐名单,于12月5日前将推荐的示范村申报材料(一式3份)报市(州)。边境县(市、区)的中俄、中朝边境沿线示范村申报,要征求所在地人武部意见。

      (三)市级审核 市(州)根据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对县(市、区)推荐的示范村进行审查,不符合要求的可做出调整,11月10日前将审核结果(一式2份)报省。长白山管委会可将示范村申报材料直接报省。

      (四)国有农场申报 国有农场示范村推荐工作由省农垦局负责(表格另制)。

      (五)省综合确定 12月21日~12月底前,省组织检查组对各地上报的示范村进行全面核查,形成示范村选定初步意见,提交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进行讨论后,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批准施行。

      四、几点要求

      (一)精心组织,加强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示范村的申报、审查、审核和综合评定工作,确保示范村符合条件标准,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求,推动新农村建设深入展开。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做好组织协调、综合汇总、审核把关和及时上报等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示范村选定工作。

      (二)搞好发动,深入宣传 要通过会议和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示范村建设的认识,增强主动性,形成踊跃申报、积极建设的大好局面。

      (三)履行程序,完备手续 按照规定,严格履行示范村申报、推荐、审核和确定程序,认真填写相关表格和撰写申报材料,坚持实事求是,不准弄虚作假。

      (四)尊重民意,注重方法 选定示范村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不准不顾基层意见和农民意愿,强行定点,强行建设。拟报的示范村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及时向村民公示公开。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四

      一、财政奖补资金筹集和奖补的范围、标准、方式

      (一)奖补资金筹集

      奖补资金包括中央和省、市财政安排的财政奖补资金、县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和整合支农资金、奖补资金利息收入等。同时,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逐步形成政府补助、部门扶持、社会捐赠、村级自筹和农民筹资筹劳相结合的方式,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投入新机制。

      (二)奖补范围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范围限于以村民筹资筹劳为基础、村民直接受益的集体生产生活公益事业项目。主要包括:村内道路(行政村到居民点)、村内水渠(灌溉区支渠以下的斗渠、毛渠)、桥涵、机电井、小型提灌或排灌站、人畜饮水等小型水利设施、户外村内环卫设施、植树造林、村容村貌整治等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跨村以及村以上范围的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按现有投入渠道解决,原则上不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办法来解决。农民宅前屋后的修路、建厕、打井、植树等投资投劳,由农民自己负责。

      (三)奖补标准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标准根据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农民群众筹资筹劳的情况确定。村民筹资筹劳严格按照《省村级范围内筹资筹劳管理办法(试行)》(甘政办发61号)执行,实行上限控制。其中筹资每年每人不得超过15元,筹劳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工日。对筹劳确有困难的,在坚持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允许以资代劳,每个标准工日不得超过20元。试点期间,如遇上级政府调整筹资筹劳标准,按新标准执行。对一般性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实行普惠制,可根据项目大小和农民直接受益程度,财政奖补比例为群众筹资筹劳额的50%-100%。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财政奖补比例不超过群众筹资筹劳额的3倍。

      (四)奖补方式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为支持基层积极开展改革试点,县财政部门根据奖补资金筹措情况可先预拨付试点乡镇一定比例的奖补资金,在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结算后,由县财政部门兑现全部奖补资金。

      二、充分认识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重要意义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提留、乡统筹和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以下简称“两工”)是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主要资金、劳务来源。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和“两工”,规定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所需资金、劳务,实行村民一事一议。但是,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工作开展不平衡,整体覆盖面较小,不能满足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的需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农村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障碍,需要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近年来,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对农民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财政奖补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实践证明,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激发村民参与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热情,引导和鼓励村民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民主议事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并不断完善民主议事机制,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形成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多渠道投入的新机制,让农民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有利于完善和激活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让农民依靠自己的双手,在政府支持下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村级公益事业,带动农民就业,拉动农村投资和消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继续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为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开辟新渠道,引导社会资金流入农村,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进以村民大会、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村民民主议事决策实践,转变基层政权组织职能,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奖补资金为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基础、广泛争取各方支持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筹资筹劳建设村内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加快以村内道路、小型水利建设、人畜饮水、村容村貌整治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民主决策、筹补结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尊重民意,议事主体必须与受益主体相对应,以村民民主决策、自愿出资出劳为前提,政府给予奖励补助,实现政府投入和农民出资出劳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

      2.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必须考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承受能力,要统筹规划、加强引导,优先支持农民积极性高、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适当向贫困村倾斜。

      3.规范管理、阳光操作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筹资筹劳方案制定、村民议事过程、财政奖补项目申请、奖补资金、筹资和劳务使用管理等环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4.普惠制和重点项目相结合的原则。既要集中财力抓重点村、示范村的建设,又要保证一定的试点面,让惠农政策惠及更多的农民群众。在推动全县村级公益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分年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对一些事关群众生产生活重大改善、农民需求迫切的重点公益事业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5.竞争与淘汰的原则。按照中央、省、市关于“奖优罚劣”的工作要求,引入竞争淘汰机制。对试点工作不扎实,年终检查验收未通过的项目村,县财政不予报账和拨付财政奖补资金,待整改工作结束后,可视整改情况确定是否继续实施试点。

      6.以县为主组织实施的原则。县政府担负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组织协调、规划指导和管理监督责任,并结合实际,分轻重缓急,组织实施县内村级公益事业发展规划。

      (三)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使全县绝大部分村村内道路实现硬化,村民用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村容村貌有较大改观,小型农田水利、环境卫生、公共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为整体提升全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水平、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

      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程序

      (一)项目的规划

      1.项目规划的基本原理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要求,分清轻重缓急,结合当前与长远,认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群众认可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按照要求编制项目,建立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项目库。

      2.项目规划过程包括

      (1)收集资料,明确和收集制定项目计划的资料,数据,依据和前提。

      (2)方法、工具和技术。

      (3)写出项目计划书和有关辅助文件。

      3.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项目规划

      (1)项目提出。由村民委员会提出,也可由1/10以上的村民或者1/5以上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实践工作中多以村民委员会提出为主。对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审议的事项,会前应当向村民公告,广泛征求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和表决的事项,会前应当由村民代表逐户征求所代表农户的意见并经农户签字认可。

      (2)乡镇统筹规划。在村级上报的一事一议的基础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农村公益事业现状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指导,科学制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规划,建立一事一议项目库。

      (3)填写项目申请书。在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填写项目申请书。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申报材料五

      一、基本动因

      据调查,保康县推行“为民服务制”,是缘于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情。20__年,xx镇xx一个农民为了8株板栗树的所有权问题,到镇里、县里跑了19次,找了11个部门,历时8个多月才得以解决。此事在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农民办事如此艰难,合法权益如何保障?民利如何落实?作为执政为民的县乡政府应该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于是,保康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分析与研究,并很快形成了三点共识:

      第一,从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的要求来看,指导村民自治需要有一种新的机制。农村改革以来,乡镇合并、管理区撤销、机构精减和农业税取消,乡村干部从过去“催粮、刮宫、收款”中解脱出来,职能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尽管乡镇政府执政为民的宗旨没有改变,指导村民自治的职责没有减轻,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村民要求政府办事的范围越来越宽。乡村干部对该干什么,怎样干一时感到无所适从。机制缺失、职能不清的问题开始暴露。农民盖房子要办手续、搞企业要办执照、采伐林木需要办许可手续......等等,这些事在村域内靠民主制度难以解决,农民盼望县、乡政府尽快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切实把工作的重点放到服务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服务上来,而且在为民服务的方式上还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以促进乡镇政府尽快转变工作职能,更好地服务村民自治,并赋予基层民主活动新的内涵。

      第二,从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的现状来看,服务群众办事需要有一种新的为民服务载体。近几年,保康不断加大管理民主落实力度,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引导村民群众实践创造,探索出了“干部问事,群众说事,集中议事,及时办事,定期评事”的“五事”制度。并靠这项制度保障干部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的交心谈心,用议事的方法促使村组干部尊重群众意愿,实事求是的作出决策;用党性的要求促使干部心系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用评议的手段促使干部公开管理政务,自觉接受监督;通过“问、说、议、办、评”这种具体而实在的办法,在干部问事中体察民情,在群众说事中了解民意,在集中议事中广纳民言,在及时办事中解决民难,在定期评事中凝聚民心,使群众怨气怒气有处可诉,急事难事有人解决,化解了村域生产、生活矛盾,形成了干部与群众经常沟通的密切联系机制、群众议政参政的民主管理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村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问题。但是,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一方面乡镇职能急需界定,一方面有些部门仍未改变行政体制下的和衙门作风,农民群众办事难现象凸显:要么,不知到哪里办---找不到门;要么,不知找哪个办,----找不到人。有的农民群众还反映,实行8小时工作制,办事早不得、晚不得,碰上双休日、节假日又办不得。此外,在部分机关部门和少数干部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问题。村民群众常常为办一个证、盖一个章、签一个字而来回折腾,既跑很多“冤枉路”,又花不少“冤枉钱”,还费较多“冤枉时”。要解决好群众办事难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建立一种新的载体,从根本上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消除“五难”现象,真正做到为民、便民、利民、惠民,切实保障村域管理民主的进一步落实。

      第三,从保康山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为民解难需要有一种新的为民服务网络。保康境内有3369座山头,3193条沟壑,是襄樊市唯一的全山区县,省定新世纪扶贫攻坚重点县。版土面积3225平方公里,29.4万人。“竖起来的路,挂起来的田”,“上坡碰鼻子,下坡闪腿子”,是对保康县的真实写照。这里山大人稀,交通闭塞,最远的村距县城达200多公里,距乡镇有近100公里,很多地方不通公路,也不通班车。群众到镇上、到县城办事,出来一趟极不容易,有时为了办一件事情,得跑好几趟、好几天,而困难和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导致群众有怨气,干部窝火气,组织上理不出头绪。为此,从地处山区的县情和方便群众办事的角度考虑,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办事难,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需要尽快建立一种新的工作网络,并通过这一网络来把农民群众要办的事办好。

      基于上述三点认识,该县开始探索“为民服务制”,于去年初先在城关镇试点,并通过实践总结。从4月初在全县普遍推行了“为民服务制”。

      二、具体做法

      保康推行“为民服务制”,就是在县、乡镇、村(社区)设立为民服务机构,群众提出办事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后,由服务机构在规定时间内为群众无偿提供“全天候、无休日、一站式”的全程服务。

      (一)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上下贯通的工作网络。县里成立为民服务中心,与原有的县行政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县直部门中具有行政审批职能且已在“中心”设立办公窗口的,其窗口同时作为本部门的为民服务中心;其他未在“中心”设立办公窗口的部门则根据情况,在单位内部增设为民服务中心。目前,该县已有公安

      、民政、计划生育、工商、林业、土地、城建、司法等10个部门在“中心”设立为民服务中心,24个部门在本单位增设为民服务中心。11个乡镇均设立了为民服务室,并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合署办公,负责本辖区群众所有审批事项的办理和其他需事务的全程服务。261个行政村和9个社区设立了为民服务点,员由村(社区)主要干部兼任,其他干部配合,为本村群众提供无偿服务。(二)建立受理、、办理纵横相连、高效运转的封闭办事系统。纵向上:村民申办事项,先由村级员受理、登记,之后由村员将有关手续移交给乡镇为民服务室。乡镇为民服务室受理登记后,属乡镇审批的事项,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由承办单位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并转交给村员回复申办人;属县级审批的事项,由乡镇室安排人到县或有关部门为民服务中心办理。为民服务中心受理登记后,能直接办理的马上就办,不能直接办理的由服务中心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办结。横向上:各级机构根据内部业务分工,建立起受理、、办理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封闭回路系统。一是“窗口”受理,村(社区)、乡镇和县直部门的服务机构,负责受理群众的办事申请。二是全程,机构受理办事申请后,认真登记并出具承办单,告知申请人的权利、义务,承诺办理期限,然后交给全程人,申请人坐等结果即可,全程人根据工作情况,将材料转给具体办理人;具体办理人按规定办结后再交给全程人,最后由全程人将结果交回申办人。

      (三)建立即办、诺办、联办、代办、控办“五件五制”的办理制度。根据群众所办事项的具体情况,制明确了“五件五制”办理法。一是对程序简便、可当场办理的申请事项,作为“即办件”,实行直接办理。群众申请材料齐全的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当场办结;群众申报材料不齐全而影响办理的事项,工作人员告知补办材料,在群众补齐材料后当场办结。二是对需现场勘查或其他不能即办的申请事项,作为“承办件”,采取承诺办理。群众申报材料齐全,窗口收件后,按不同申请事项明确承诺办结的时限;申报材料不全的,明确告知群众需补办的事项,待补齐后承诺办结限期。三是对生产性新办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其他需由两个以上主管部门办理的申请事项,作为“联办件”,采取各有关部门联合办理,实施同步审批,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四是对需上报办理的申请事项,作为“上报件”,采取上报。五是对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产业政策、不符合发展规划的申请事项,作为“控制件”,采取解释办理。

      (四)建立人员、制度、经费、办理权限四个到位、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一是人员配备到位。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都从本单位骨干人员中抽调。县直部门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根据业务量确定,实行定岗定责;乡镇室配备工作人员3至5人,从乡镇社会事务室等单位抽调,集中办公。!各级服务机构的负责人一律由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兼任,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二是制度规范到位。建立健全了《为民服务室工作制度》、《为民服务点工作制度》、《为民服务工作回访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各项工作职责、程序和要求作出明确规定,考核奖惩严格按照制度规范执行。三是经费投入到位。县里要求各服务窗口的面积在40平方米以上,配备微机、打印机、复印机、专线电话等办公设施,同时解决必要的办公经费。四是授权到位。规定凡适合进驻的事项,各部门都全部纳入服务中心办理,并授予服务中心一般事项的终审权,除重大项目确需领导签批外,其他均由窗口工作人员直接办理。

      (五)拓展服务范围,落实“四个延伸”。保康推行为民服务制,初始确定有29项事项,主要是:居民身份证办理,暂住证办理,户口登记、迁移、变动,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农村五保户审批,城乡低保审批,农村特困户审批,生育证领取,流动人口生育证明,林木采伐许可证办理,林地占用审批,森林、林木、林地林权证办理,农户建房手续办理,房屋所有权登记、变更、注销,农村土地经营承包合同签订、变更等。

      随着制的不断健全完善,从20__年开始,全县确立了405项承办事项,并实行了“四个延伸”。即向生产领域延伸,定期国家产业政策、产品调整方向,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向科技领域延伸,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向流通领域延伸,及时向社会产品需求和价格信息;向社区延伸,开展了以行政事务、信息查询、社会福利为重点的便民利民服务。

      三、初步成效

      保康县从20__年2月份推行为民服务制以来,到目前各级服务机构已为群众事项26476件,已办结26246件,群众满意率100。

      一是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保康县推行“为民服务制”,建立了方便群众办理的服务网络,打通了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被动办为主动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群众的办事难,真正实现了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保康县民政局局长张大根说:农村税费改革和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之后,农民处在休养生息时期,乡镇、村组干部落实管理民主的重点应该围绕为民服务做文章。比如,“生孩子上户口、盖房了办手续、搞个体办执照、用土地跑审批”等等事情,群众要跑的路都由干部来跑,群众要办的事都由干部来办,这样,乡镇、村组干部工作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了为民服务上,才能真正领导、支持和保障村民群

      众依法按章履行职责、活跃村民自治活动。二是方便了农民群众办事。推行“为民服务制”后,广大农民群众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只能定时办、分散办、节假日不能办的苦恼事了。先行试点“为民服务制”的城关镇党委书记、镇长吕克宪说;“我们把过去的办公楼改成为民服务楼,凡是群众申办的事项,通过村或者社区的员就可以一次性提交完整的材料,直接报到镇为民服务室,属镇里办理权限的,即时就可办理;需要县里及县以上单位办理的,经过材料审核,由室直接到县为民服务中心代为办理。”我们在过渡湾镇方家坪村二组调查时,村民邓代凤说;“过去办个证,要跑很多地方,还要找很多人,非常麻烦,现在由村干部为我们跑腿,办好后给我们送来,既省钱、又省力,还省心,所以,村里有什么事,我们也更加关心,也愿意参加。”

      三是提高了办事效率。过去,群众到县里、到镇上办事往往需要来回反复多次,“东跑西跑来回跑,你批我批多头批”,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推行为民服务制后,群众办事如果不涉及实地勘查或需要调查的项目,不论涉及多少科室,也无论手续多么复杂,只要认准受理室一个门,随到随办,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城关镇陈家河村六组村民柳启萍说:“以前回乡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由于不知道提交哪些材料,跑了三趟也没办成,镇里成立为民服务室后,我在外地打个电话就办妥了。”刘家坪村一组村民王风成为孩子上户口,不知道需要哪些手续,找到村员刘帮银,刘二话不说,为其写好申请,带齐户口簿、生育证等相关证明材料到镇为民服务室盖章后,又到镇派出所办理相关手续,整个程序仅用了两个小时。

      四是转变了干部作风。推行“为民服务制”,从机制上保证了干部作风的转变,不仅转变了部分公务人员“高高在上”的衙门作风,也使一些部门存在的“门难进、人难找、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许多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架起了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xx镇小沟村三组村民xx说:“党委、政府推行为民服务制,真正把工作做到了我们的心坎上。”店垭镇格兰村支书告诉我们说;“村里已为群众代办了建房地基、森林砍伐、流动人口证件等10件实事。过去,群众见我们愁眉苦脸;现在,村里开展自治活动,有“五事”制度作保障,村民有超越村域服务权限的困难,又有了为民服务制,群众见我们干部在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个个眉开眼笑。”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