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优质课竞赛教学设计(教案):落日幻觉

    时间:2021-08-12 00:32:5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落日 教学设计 人教版

     《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①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理清说明顺序,掌握说明方法,并通过快速阅读,准确地筛选提炼信息。

     ②通过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分析理解说明技巧,品味文章语言,体会说明文中描写的作用。

     ③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掌握认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事物真相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①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体会说明文中描写的作用; ②培养科学精神,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教学难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古往今来,落日总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遐思:“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落日是浓浓的乡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落日是对美好的留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日是雄壮的赞歌。

     在古人眼中,落日是如此的诗意飞扬。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去探究那如梦如幻的诗意境界。

     (设计意图:以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字导入,内容紧扣落日之景和落日之情,使课堂充满语文味,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

     检测预习,整体感知 1、检测字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段中。

     吟咏,殷红,日薄西山,绮丽,变化多端,气息奄奄 细读《落日的幻觉》,我们不难发现,在作者的笔下,日落的景象是如此的壮观:夕阳西下,太阳深黄而又(

      ),只看这(

      )而梦幻的色彩,便足以让人流连。而那迷人的紫光,神秘的暗弧和亮弧,追随着膨胀却又变扁的太阳,尽管已(

     ),却丝毫没有即将没落的(

     )之感。落日种种(

     )的景象,使人禁不住想(

      )一首深情的颂歌。

     (设计意图:文段内容紧密联系课文,既检验学生是否理解词语,又培养学生应用词语的能力。)

     2、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并思考:课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事理?

      三、

     细读课文,探究“幻觉” 1、 学生自主阅读,填写表格,然后分组交流:落日的幻觉具体有哪些?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颜色深黄、殷红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眼睛的叠合效应 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光线折射的原理 太阳好像变大了 未说明原因(其实没有变大)

     2、筛选信息:教师出示有关“落日为什么会变大”的相关资料,学生从中筛选信息并回答:落日为何变大?

     落日为何变大 每当落暮西山之时,我们总会发现那璀璨的落日如玉盘一样悬挂在地平线上,把最后一点余晖洒在我们脸上,身上。这时,它仿佛比中午之时大了二、三倍之多,有许多科学家在大气层外用仪器观测,发现太阳并没有真的变大。那么,落日为什么会变大呢? 其实,这只不过是大气层在与我们开玩笑。大气层是我们生命的屏障,它阻挡了陨石撞击的大部分能量,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氧气。大气的构成十分繁杂,大体有氮和氧两部分组成。大气层越向上越稀薄,如果以海平面上的空气密度为 1,那么距地面 240 千米处,空气密度仅为一千万分之一,到了 1600千米的高空,仅为一千万亿分之一,再向上,便只有每立方厘米一个微观粒子,而不同高度空气的成分也有氧变成氦,最后变成氢。正是这种奇特的构造,使大气层变为了一个巨大的半凸透镜。在早上和傍晚,由于光照角度的原因使凸透镜凸度最大,放大倍数也随之增大,到了正午,太阳运行到天顶,放大倍数几乎为0,导致了错觉的发生。

     同时,大气层中还有大量悬浮在空中的小水滴。光线经它们的再次折射,又增强了这种放大效应。

     也有人认为;这种错觉的发生是由于参照物不同引起的。不同时段太空的亮度不同,由于傍晚天幕的暗淡导致太阳的突出,就像黑纸上的一个白点,到了正午,反差不大,便不会造成错觉。但该原因仍待于补充和完善。

     明确:(1)大气层的凸透镜效应;(2)小水滴使光线发生折射;(3)参照物不同引起的。

     (设计意图:借助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将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3、 深入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本文的写作顺序。

     (1)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 (2)前文的描写部分和后文的说明部分并不一一对应,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理清并深入了解逻辑顺序,突破教学难点。)

     4、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四、

     精读课文,美点赏析 1、指名朗读第二段,体会作者对落日的美景所怀有的情感。

     2、课件出示落日幻觉的画面,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并朗读,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其描写的生动性。

     3、对比阅读:思考:说明文中的描写和记叙文中的描写的不同点,说明文描写有什么特点?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还记得五年前,在泰山顶上所见的日落时的情形,它是如此的让人神往——深黄而又殷红的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的地平线上。阳光穿梭在稀疏的云朵之中,红得透亮,闪着金光,如蘸足了颜料的画笔,在那些云朵的周边,涂上灿烂的红、耀眼的黄。我惊喜地看见,满山的树叶红了,山顶上每一个游客的面孔红了。半盏茶的功夫之后,晚霞消失了,整个天空见不到一丝云彩。太阳也已紧贴地平线,变得如此之大,而且竟已缩身变扁,就像一个红红的椭圆形气球。就在我流连于眼前这番奇妙的景象之时,忽听有人欣喜地大叫:“你们快看东边!”我猛然回头,心头止不住一阵颤动。原来,东边的天空中,竟出现了神秘的蓝灰色暗弧,而暗弧的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两道弧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缓缓地上升,缓缓地变淡,似乎有太多的依恋和不舍。这时,又有人更为欣喜地大叫:“看啦,西边!”再次看向西边时,我发现,太阳已经没入地平线之下,西边的天空,现出了一片美丽的紫光,似乎在追随着太阳的脚步,正缓缓地向地平线靠近。当它完全消失的时候,整个世界忽然变得暗了许多。放眼四望,天空还在,群山还在,游客还在。是的,没人愿意马上离开,因为,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早已醉了。

     (设计意图:通过相似文段有效区分说明文描写和记叙文描写的不同点,从而深入理解说明文描写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启迪思想 1、出示图片:图中的两条线哪一条更长? 明确:其实,这两条线是一样长的。只是因为分支的线条分支方向不同,让我们眼睛产生了错觉。

     2、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掌握“错觉”与“幻觉”的区别。

     3、思考:落日的景象究竟是幻觉还是错觉? 明确:错觉。作者有可能是把这两个词语弄混淆了,也可能是作者认为“幻觉”这个词语更美。看来,名人身上的“光环”可能会让我们产生认识上的错觉。

     (设计意图:结合实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意识,落实情感教学目标。)

     六、

     小结 通过学习本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无论是对自然还是名人,我们都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并且还要有细致观察的态度,探索科学的精神。希望同学们掌握好说明文的学习方法,爱上说明文,更爱广阔的语文世界 。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