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6篇

    时间:2023-12-18 13:36:1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农机维修行业 发展经验 典型发言材料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6篇

     立足全面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机械维修的监督管理,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采取了多项举措。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一

      农机化水平的快速提高,需要农机维修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支撑保障作用。我省在项目推动农机维修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基础

      随着农机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精良装备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仅xx至xx年间,我省通过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新购机具就达14万台(套),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农机维修能力的欠缺。一是维修网点总量不足。据统计,我省涉及农机维修服务的维修点共5008个,每个乡镇不足4个,难以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乡的目标。二是维修网点布局不均。大量维修点集中在县城,专业厂家维修售后服务点很少设在乡村,一些高性能机具由于维修技术、配件不足等原因在农忙时节无法维修,影响了农事进度,降低了作业效率。三是维修人员素质不高。通过调研发现,小散维修点中的工作人员多为当地农机户,缺乏系统的农机维护知识,维修更多依赖于平时农机使用经验,在维修技术上无法保障。针对上述情况,我省在谋划重点项目时,充分考虑维修服务因素,xx年省财政投入1亿元在11个市的15个县启动了“机、田、证”一体化试点建设,将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实施内容,补齐农机服务链条上的维修短板,加速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

      二、坚持项目推动,明确推进农机维修工作总体思路

      xx年省委1号文件将“机、田、证”一体化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目的是推动高性能农机、高标准农田、高素质农民集成耦合。在项目创设和实施的过程中,我省形成了维修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强化行政推动。项目谋划阶段,在充分征求相关专家、维修企业及基层农机部门意见基础上,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综合考虑规划布局、经济效益、功能特色等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区域性维修中心建设。二是明确功能定位。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以“为农服务”为方向、“便民利民”为原则、“市场运作”为机制开展服务,具备农机维修、保养和抢修等功能,分为一类和二类,其中:一类维修中心,要具有承担全县大型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的能力;二类维修中心,要至少具有承担周边5个以上乡镇的中小型农业机械维修服务的能力。三是开展标准建设。在经营场所上,要求一类维修中心的维修车间和停车场面积在800㎡以上,配件库30㎡以上;二类维修中心的维修车间和停车场面积在300㎡以上,配件库15㎡以上。在仪器设备上,要求一类维修中心至少配备2台农机维修服务车和液压气缸检测设备;二类维修中心至少配备1台农机维修服务车及相关通用设备。在人员资质上,要求一类维修中心技术人员5人以上,至少有1名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工作;二类维修中心技术人员3人以上,至少有1名助理工程师负责技术管理工作。四是给予财政扶持。xx年,通过“机、田、证”一体化发展项目,已建成4个一类和22个二类区域性农机维修服务中心。省财政对建成的标准化一类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给予40万元奖补;二类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给予20万元的奖补。2023年计划再投入1亿元进一步巩固扩大试点范围,并继续为农机维修体系的完善提供资金保障。五是加强主体培育。将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网点、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从事农业机械操作和维修的服务人员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投入315万元对2145人开展农机装备实践操作、维修保养、安全作业、故障排除等专门培训,推进维修能力提升与高素质农民培训深度融合。

      三、坚持示范带动,全力构建农机维修体系发展新局面

      新形势下我省将立足实际,加速推进全省农机维修体系发展。一是总结经验,强化服务。不断完善“机、田、证”一体化项目建设内容,严格维修中心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同时将其纳入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管理,督促公布维修热线电话,备足常用零配件,在农忙时节,开展上门送修和巡回抢修服务。二是规划先行,加大支持。建立区域农机维修救援中心已纳入我省“十四五”农机发展规划,我们将继续争取支持,力争5年时间,实现全省一半以上的县(区)每县建设一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并逐步建立起以区域性维修中心为龙头、农机合作社为基础、小散维修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三是加强培训,抓好监管。依托农机制造企业、销售商和农机院校,将维修人员技能提升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训,针对性开展农机操作、调试、维修、保养等实用性强的培训。加强《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等标准宣贯,探索开展农机维修信用等级和服务能力评价,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农机维修的监督检查。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二

      近年来,我省积极适应农机发展新形势、新要求,紧紧围绕农机化“两大行动”,大力推进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促进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明确建设目标

      立足全面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加强农业机械维修的监督管理,维护农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采取了多项举措。一是充分调研。由省厅牵头,相关处室、单位及涉农院校成立攻关小组,分赴苏南、苏中、苏北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放管服”改革、取消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以来,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从我省实际出发,研究对策措施,强化工作指导。二是制发意见。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机维修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构建以农机产销企业售后维修为主体、农机社会化综合维修为骨干、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自主维修为基础的维修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与市场结合、平时与应急结合、专职与兼营结合、流动与定点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强化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做到维修保养更便捷、配件供应更及时、维修服务更规范。三是加强建设。截至目前,我省现有农机维修点共1747个,其中一级维修点25个、二级维修点254个、三级维修点1127个,年农机维修量230余万台次,维修经营直接收入20亿元左右,平均1个乡镇有2个维修点。

      二、优化服务体系

      提高维修质量效率,全面加强维修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四个体系”。一是完善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售后服务体系。通过自营和挂牌联营等方式,确保销售区域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全覆盖,切实承担起“三包”期内的售后服务和“三包”期后的延伸服务。二是完善农机社会化综合维修体系。按照二级、三级开业技术条件配备设备设施,优先扶持具备社会化服务能力的规范化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支持农机维修连锁经营,引导建立农机维修专业合作社、流动服务车和流动服务站等。三是完善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维修体系。支持合作社、农机大户、家庭农场等维修设备设施建设,具备自行维修保养和自检自修能力,特别是要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和大中型农机服务组织建立独立的维修车间,并辐射周边开展维修服务。四是完善农机维修信息体系。依托省厅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探索建立农机维修公共信息服务系统,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农机维修信息、资源共享,推行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和“互联网+农机维修”新模式。

      三、建强维修队伍

      一是加强农机维修人才培养。制作农机发动机、插秧机维修视频和联合收割机维修手册,把农机维修作为重点内容纳入农机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安排专项资金,组织维修人员到农机企业、职业院校开展专题培训。开展“金扁担”校企对接服务,及时为农村一线输送农机维修技能人才。二是组建全省农机维修能人库。组织“百名能人结对百社”活动,以维修能人为主体,开展“送农机维修下乡”服务。农忙期间,设立农机维修服务热线,成立农机应急抢修服务队,全力保障农机生产作业。引导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建立和充实农机配件库、临时配件储备库,增强农机维修应急响应能力。三是广泛开展省、市、县农机维修技能竞赛活动。共培养全国技术能手11名、xx工匠8名、xx省技术能手33名。

      四、提升服务质量

      加大支持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政策扶持。每年对农机维修点和区域维修中心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扶持措施,建设后达到相应标准的分别奖补10万元、30万元。鼓励各级积极争取配套资金,推广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地先进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经营性补助”等方式扶持农机维修行业发展,提升服务能力。截至xx年已下达农机维修点建设指标430个、区域农机维修中心提升指标63个。二是加强监督管理。适应农机维修“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xx省农机维修经营单位安全规范》,将农机维修安全纳入安全监管范围,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落实农机维修经营者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维修场所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三

      近年来,我省积极应对农机维修新常态、新挑战,坚持“放管服”结合,做到事中重服务提能力,事后强监督促规范,实现了农机维修监管工作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有效促进农机维修行业健康发展。

      一、创新农机维修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省农机维修行业发展坚持政策引导、市场运营、合理布局、多元发展的基本思路,将农机维修能力建设与农机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对农机合作社机库实行省级补贴,把维修设施的配套建设作为该政策扶持重点,大力提升农机合作社自身的维修能力。近年来,我省已投入2000万元对754家农机专业合作社维修设施实施奖补,逐步建立起以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为支撑,农机专业合作社自我服务为主体,社会化维修点和销售(生产)企业售后服务为补充的新型农机维修服务网络体系,基本覆盖了各县、乡。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类农机维修点1032个,农机维修从业人员4315人,xx年检修各类农业机械35.2万台,为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引导农机维修行业规范服务

      加强农机维修政策宣传,按照全覆盖的要求,督促全省农机维修网点按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农业机械维修业开业技术条件》等规定,完善设备设施、人员、质量管理、安全生产等经营条件,承揽与自身维修能力相适应的业务,遵守《农机修理通用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鼓励农机维修行业组织发布服务规范、服务公约,加强行业自律。三明市农机管理部门结合农机“3.15”活动,发放《农机质量投诉服务指南》《农机质量与监督》等宣传材料5200份,倡导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督促守法经营。宁德市强化与市场监管部门配合,开展农机维修行业及农机产品检查,净化农机产品、配件市场,引导农机维修企业推行服务承诺制,公开明示服务项目、价格及配件来源、保修承诺等信息,确保维修质量。

      三、开展农机维修技能培训

      针对维修技术人员力量薄弱、技能提升缺乏有效手段的问题,我省委托省级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示范基地,积极举办农机维修新型职业农民省级示范培训班,近年来各级共培训农机修理工专业人才3200人,为农机维修行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各级农机部门也充分利用农闲期间,加大对操作人员、农机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如龙岩市通过“政企联动”等方式,积极举办农机维修技术培训班、知识讲座等活动,传授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和操作知识。

      四、依法实施农机维修监督检查

      我们依照《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健全农机维修监督抽查检查制度,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对农机维修网点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措施,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加强对农业机械维修者的从业资格、维修人员资格、维修质量、维修设备和检测仪器技术状态以及安全生产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不符合维修技术条件要求、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等情况,督促限期整改;对农机维修经营者使用不合格的配件维修农机,或者拼装、改装农机整机,或者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农机的,依法责令改正并按权限实施处罚;对补贴机具产品质量加强监管,将粗制滥造、质量低下的农机产品暂停补贴资格,督促企业提升整机质量,减少维修频次。去年全省督查发现8起问题已依法处理,排查一般隐患317项,全部得到整改。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四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农机维修工作,紧紧围绕技能培训与示范创建关键要素,提出“有资质条件、有形象标识、有技术能力、有经营水平,能服务、能发展、能共享”的农机维修创建要求,积极开展“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创建,不断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促进我省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建立标准,规范开展农机维修网点标准化创建

      综合分析我省农机维修现状、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xx省“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评选办法》,规范我省“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创建,促进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能力提升。一是精心安排布局。根据我省区域现状,综合考虑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半径和农机装备保有量,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统筹规划构建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农机维修网络。二是规范创建标准。明确“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能服务、能发展、能共享的要求,细化资质条件、形象标识、技术能力、经营水平的创建标准,规范“自主申报、县级初评、市级审定并公布、省级备案”的评选程序,大力开展创建工作。三是开展监测管理。组织专家对已认定的“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实行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取消不合格农机维修网点创评资格。xx年我省共完成100家“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创评认定工作,维修场所总面积约7.42万㎡,维修人员共593名,每年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机械维修保养服务8万次以上。

      二、培育主体,多元推进农机维修网点建设

      强化政策支持,分类推进农机维修网点培育工作。一是加快老旧农机维修网点改造升级。充分发挥原有农机维修网点作用,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机维修建设。xx年,省级财政安排200万元,用于“四有三能”农机维修网点奖补,通过以评促建,推进农机维修网点升级改造。二是大力推进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作用,把农机维修服务交给专业农机服务组织办理,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了不划算的农机维修服务难题。目前我省已建成89家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可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维修、一般故障排除及整机维护保养等服务。三是加快布局区域性农机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借助农机集散地品种全、机具多等优势,以xx农机大市场、xx农机大市场为依托,分别在xx市xx县、xx市xx区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应急救援中心,实现了方圆百公里内农机应急救援作业、维修服务响应到位。

      三、强化指导,提升农机维修服务水平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不断提升农机维修网点服务能力。一是以赛促训提技能。通过“以赛促训、以赛提技”,引导农机维修人员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展风采、做贡献。举办xx省“振兴杯”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农机修理工技能竞赛,选拔推荐选手参加省级竞赛,有效发挥职业技能比赛对技能人才的促进作用,激发了农机维修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二是强化指导优服务。充分发挥省、市、县农机推广人员专业技术优势,组建6个农机维修指导组深入一线农机维修网点,重点指导农机检修、机具保养、安全生产等工作。组织带动农机维修主体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开展上门维修服务,切实帮助农民解决春耕、双抢等重要农时机具维修难等问题。三是拓展需求稳发展。加大对农机维修网点负责人和专业技术骨干的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参与市场、主动服务的意识,引导维修网点与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建立联系,强化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协调推进维修网点配件供应,推进维修业务市场不断发展壮大。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五

      xx年xx省农机总动力超过4800万千瓦、农机保有量达到1300万台(套),农机维修服务任务较重。为此,我们积极适应国务院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审批的新形势,充分发挥农机销售和经营主体作用,稳定提升农机维修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了农机作业质量和农业安全生产。

      一、坚持行政引导和主体参与相结合,着力保障农机维修运营

      我们历来高度重视农机维修工作,将其纳入农机化发展全局通盘考虑,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安排专项资金,引导激励社会力量、市场主体开展农机维修服务,较好解决了农机“看病难”问题。

      “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900万元,每年遴选10-15个基础条件较好、辐射功能强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奖补,每个奖补10-15万元,共计支持近170家。各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综合维修服务中心,帮扶弱小网点经营运转。荆门市东宝区每年投入100万元扶持维修网点建设,在区级建立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村镇建设若干个小型维修点,基本实现“小修不出村、大修不出区”。xx市xx区青美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建有一支技术精良的维修团队,年维修机具500多台套。

      二、坚持国企带动和地方经营相结合,着力稳定农机维修网络

      我们紧紧依靠农机产销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推进国有企业示范带头与地方分散经营有机融合,一二级网点为骨干、三级和专项网点为补充的农机维修网络基本形成。

      据统计,全省农机维修厂及维修网点5000多个,从业人员约1.5万人。省农业机械总公司作为省属大型农机经销企业,xx年成立技术服务中心,配备12名维修技师、4名配件人员及2名报单人员,组成专业、精干售后服务团队,总计维修农机产品2200多台,线上线下指导维修近6000次,并在全省布局了大量的农机维修固定网点和流动服务队。十堰市投入财政资金360万元,组建农机服务队17支,技术人员51人,通过短训班、视频答疑、上门服务等方式为机手提供服务。襄阳市建立起82家经销企业、419家合作社、1090个厂(点)“三位一体”农机维修体系。

      三、坚持专业培训和技能大赛相结合,着力提升农机维修水平

      我们坚持人员培训和赛事活动两手抓,促进各类维修主体硬软件设施提档升级,不断提升农机维修服务能力和质量,稳定了农机维修队伍,实现了“不断档、不掉链”,较好满足了农机作业需求。

      一方面,围绕“三包管理”“产销企业投诉管理”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活动。2019年至xx年,共培训产销企业质量投诉管理人员600余人次,有力提升了农机产销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售后服务水平。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项目,每年开展机手综合培训5000人次左右。钟祥市拟投资2000万元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农机综合性维修基地,年培训规模达500人。另一方面,以农机职业技能大赛为牵引,推动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自2016年起,先后举办6届全省农机职业技能大赛,共计培训农机修理工近8000人次,产生“xx省技术能手”27位,其中农机修理工15位。

      农机维修行业发展经验典型发言材料六

      近年来,xx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抓好农忙时节农机检修保障,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做实监管服务,优化维修网点体系,全力做好xx农机维修服务保障工作,已形成各类农机维修服务组织1758个,拥有维修行业从业人员7393人。

      一、健全工作机制,全力做好农忙时节农机具维修组织保障

      一方面,卡紧时间节点,周密安排部署。严格落实春耕、“三夏”、“三秋”关键节点农机安全生产责任,xx年度,先后制定印发《xx年自治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关于做好今冬明春农机安全生产及农机检修工作的通知》《关于做好“三秋”农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自治区岁末年初农机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及农机检修工作方案〉的通知》等,对农机检修工作及时部署。另一方面,更好搭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机制框架,不断强化农机维修组织保障。积极主动适应机构改革新形势,明确责任分工,在“自治区、地州、县市”三级均协调组成由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农村机械化发展中心、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参与的农机安全生产专项小组体系,自上而下形成“动员部署达共识、分组包干优队伍、清单管理促整改”的工作框架,有效支撑农机维修工作组织保障。

      二、强化监督管理,全力做好农忙时节农机具维修服务保障

      一是持续抓好农机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组织农机维修工、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相关人员参与维修技能提升培训,采用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着力提升相关人员维修技术水平。xx年度,培训各类农机维修人员1463人,发放证书326人。截至目前,全疆经过培训的维修技术人员有4907人,2444人持证上岗。二是扎实开展农机具检修检验。在岁末年初,精心组织开展农机检修摸底调查,摸清各地需检修机具种类数量,制定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做好宣传引导,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检修工作。今年以来,全疆已完成机具检修55.47万台,完成检验24.14万台。三是强化监督执法。联合质监、工商部门从生产领域、流通领域到农机维修市场等各个环节加大对农机配件的管理力度,对不符合维修技术条件要求、未按规定填写维修记录等情况督促其限期整改,对拼装、改装农业机械整机、承揽维修已经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的行为,依法责令整改并按权限实施处罚。xx年度,全疆出动1360人次开展农机维修领域专项检查,行政处罚6次,罚款6400元,强制38个主体退出农机维修市场。四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各地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途径广泛开展《农机产品“三包”规定》《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宣传讲座,要求各类农机维修主体学习法律、法规文件,吃透精神,真正做到守法经营,诚信服务,树立农机网点良好的经营服务形象。xx年度,组织相关宣传活动406场次。五是强化社会监督。一些地区将农机修配管理工作与农机投诉工作相结合,以农机投诉为信息反馈窗口,加强社会监督,对农机投诉中消费者反映较多的问题进行重点监管,帮助经营者进行整改,实现了对农机修配市场的常态管理。

      三、优化网点打造,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布局合理、功能日趋完善、运行健康平稳

      一是坚持科学布局,维修服务便民、利民。坚持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就地就近,充分考虑区域农机保有量分布、年限结构等因素,科学布局维修网点建设,全疆农机维修服务网点服务半径小于10公里的网点数占比超86%,有效实现农机维修网点便民、利民建设目的。二是注重体系建设,网点梯次、功能日趋完善。截至目前,xx依托农机企业、农机大市场、农机合作社等,打造“市级”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26个,满足农机经销、展览、维修、技术检测、培训、示范、推广等功能;打造“县级”农机维修网点174个,满足农机销售、配件经营、维修、作业服务指导等功能;打造“乡级”农机维修网点848个,满足一般性维修需求。目前全疆超过40%的网点做到了设备齐全、功能完备,超过88%的网点能满足辖区维修需求,从整体上看,“市、县、乡”三级网点梯次日趋成熟,功能日趋完善。三是行业整体经营状态健康平稳。通过零配件保供、市场监督、技术培训与多年的扶持引导,全疆农机维修行业整体经营状态健康平稳。xx年度,全疆各类农机维修主体经营收入合计约3.68亿元,其中超过92%的网点都能正常运营并发挥预期功能,良好的农机维修市场经营环境有效支撑了全疆农机化工作的深层次开展。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