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课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模板

    时间:2022-11-28 13:37:0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课文 《开国大典》 教学设计

    课文《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模板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一位苏联纪录电影摄影师被允许全程拍摄开国大典,遗憾的是开国大典结束后几天,存放胶片的房间失火,珍贵的原始彩色影像资料几乎被烧光了,后来不得不重拍纪录片。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感受“点面结合”的不同方式,并认识到不同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

      2.用创作“解说词”的方式来链接历史背景,理解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阅读,独立完成任务清单

      故事导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一位苏联纪录电影摄影师被允许全程拍摄开国大典,遗憾的是开国大典结束后几天,存放胶片的房间失火,珍贵的原始彩色影像资料几乎被烧光了,后来不得不重拍纪录片。今天,我们就试着用“拍纪录片”的思维方式来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首先,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任务清单。

      “从《开国大典》里学习当导演”任务清单

      熟读课文《开国大典》,结合课后第3题,边读边批注。

      1.主题氛围组。

      为本纪录片选择整体的氛围基调,用两个关键词表述。

      氛围参考词汇:

      温馨 浪漫 紧张 活跃 热烈 热闹 安静

      喧闹 和谐 祥和 壮观 活泼 幽静 庄严

      激动 激荡 恬静 愉快 陶醉 美好 融洽

      欢腾 欢喜 自豪 美妙 畅快 开阔

      庄严肃穆 其乐融融 热烈喜庆 喜气洋洋

      热火朝天 气势磅礴 幸福美满 紧锣密鼓

      2.编导组。

      根据课文把整个活动分成四个篇章,并为每个篇章取个小标题。

      3.摄影组。

      把课文中的语言描述转化成镜头,区分全景广角镜头和近景特写镜头。选定场面,从中列出哪些画面是广角镜头,哪些画面是特写镜头。(梳理两个场面即可,“阅兵场面”为必选+任选其他一个场面。)

      群众入场 典礼仪式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1)阅兵场面

      (2)自选

      4.解说组。

      寻找最合适的声音来给画面配音或解说。(可以从自己看到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里找,也可以找自己身边音色合适的人,或者把应该有的声音特点或语气语调备注上。)

      5.背景组。

      从“背景关联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飞夺泸定桥》《狼牙山五壮士》)里选择一些场面或画面来作为《开国大典》的补充背景(可以用波浪线勾画相关语句),以此向观众解释开国大典为什么这么热烈、庄严,人们为什么这么自豪、激动、兴奋。

      二、合作交流,分享“当导演”的心得

      小组内对任务清单进行初步交流,互通有无,形成简单共识。

      1.氛围:庄严、热烈或庄严肃穆、热烈喜庆。

      2.四个篇章:群众入场、典礼仪式、阅兵仪式、群众游行。

      3.特写与全景镜头:主席发言(特写)、群众挥帽(全景)……

      4.解说语气语调:浑厚、激动、庄重、低沉、激昂……

      5.背景场面:圆明园里的掠夺、妇女在租界被训斥、狼牙山五壮士的呐喊……

      第二课时

      一、寻找镜头,感受热烈与庄严的氛围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能表达热烈、庄严氛围的“道具”或行为方式,勾画或批注在相应的地方(课堂研讨一)。

      2.交流汇报。

      3.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氛围。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二、切换镜头,了解如何点面结合

      1.画“镜头切换顺序图”。

      根据预习清单里区分出来的特写和全景镜头,按照课文顺序,用“○”表示特写,用“□”表示全景,照例画出典礼场面和阅兵场面的结构示意图。

      2.对比观察。

      (1)示意图对比

      (2)文本对比(课堂研讨二)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讨论:开头……接着是……接着是……接着是……接着是……)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讨论:开头……接着是……接着是……接着是……接着是……)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讨论:开头……接着是……接着是……接着是……接着是……)

      对比发现:

      典礼是“点”“面”交叉结合;阅兵是一个“点”接着一个“点”排列,“面”在最后。

      3.讨论。

      (1)质疑:为何阅兵场面不像典礼场面那样把“特写(点)”和“全景(面)”穿插结合,而是把“特写(点)”串联在一起来组合?写作时连接词都是如此的重复单一?

      (2)讨论释疑

      阅兵:把一个个的点(特写)接连不断地推出,连接在一起最后构成庄严、震撼的场面,凸显人民解放军兵种多、兵力强的特点。

      典礼:特写与全景交叉结合,主席与群众的互动,体现了人民对国家领袖的热爱,可以营造热烈激动的氛围。

      小结:点面结合的描写,结合方式不同带给人的感受也不同。要根据不同的需求确定点与面的结合方式。

      三、结合背景,体会情感与意义

      为什么会有如此热烈、庄严的场面?为什么会有如此自豪、激动的氛围?

      1.结合预习时了解的“背景关联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根据老师提供的解说词框架和范例,创作解说词来表达自己对开国大典伟大意义的理解。

      课堂研讨三:如何把背景场面与当时场面联结起来,写出新的主持词?

      解说词框架:背景课文的画面 《开国大典》画面 心情与感受

      连接词(曾经、×年前、现在、如今、然而,但是、所以、当看到、当听到、想起、回忆、仿佛……)

      范例:那三天三夜的大火之后,留下的是旧中国的落后和屈辱。但是,现在不同了,强大的人民解放军就在我们眼前,兵种多,武器全,精神足,我们再也不会被侵略、欺负。所以,当毛主席向空军挥手的时候,广场上的群众都把帽子、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3.在《红旗颂》的背景音乐中,结合“群众入场、典礼、阅兵、群众游行”等画面图片,朗读“解说词”。

      4.齐读课文片段,感受氛围情感。

      庄严的场面: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热烈的场面:

      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历史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5.延伸。

      香港回归,自信;北京奥运会,自豪;神舟飞船上天,自强。

      五、学习总结,在场面描写中升华主题

      导语:曾经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屈辱,我们为了新中国而浴血奋战,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所以,在开国大典时,其场面才会如此庄严、热烈。今天我们运用“特写”“全景”镜头的思路学习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这庄严、热烈的场面再现了新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激动人心的一刻,让我们重温了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了我们的心里。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