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时间:2022-02-16 14:42:4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傅雷家书》 读书笔记 读后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0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一

      翻开页页泛黄的书信,散发着淡淡墨香,眼前仿佛是父亲殷切的期盼,母亲慈祥的笑容。正所谓“润物细无声,”《傅雷家书》是父亲对儿子无声的爱。

      一封封家书寄托了傅雷对儿子艺术上的告诫,精神上的勉励。《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至1966年写给儿子傅聪儿媳弥拉的家信,从一纸纸泛黄的家书中,我看出傅雷与傅聪已超过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

      在散发缕缕墨香的家书中,不仅是给予儿子艺术上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读完,我深受启发。

      我从小就有一个学医的梦想,由于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我看见了医务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医者仁心,这使我更加坚定了这一梦想。梦想终归是停留在脑海里的幻想,学医的第一步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但偏偏,我的成绩不理想,我想过努力,但每次都有千万种借口打败。当读到“自己责备自己而没有行动表现,我是最不赞成的……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时,我幡然醒悟,一味地责备自己,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唯有用行动才能证明心之所向。我决定用行动证明一切,不让梦想成为空谈,不被借口打败,而是打败借口。

      从这本书中,我读出了父子之情,读出了艺术修养,更读出了人生哲理。这对于傅聪,更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都是一笔可贵的财富。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二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的父爱一样,有许多令我感动的细节。臂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陌生的因素,不顾困难重重,坚持给孩子寄有关书籍,并且以自己的经历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先生的这些话,使我终身受益。这不由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也是一个严厉的人。曾几何时,我也曾因此怨恨过他,在那时的我看来,他简直不近人情。当我取得优秀的成绩时,他并没有如我所想般夸奖我,只是淡淡地鼓励我要继续努力;当我考试失利时,他也没有安慰我,只会皱着眉,严肃地和我分析错误的原因。我想,如果不是妈妈曾经告诉我,父亲会在暗地里为我的成绩开心,我恐怕现在还会怨恨父亲,而现在,我已理解了父亲所做的一切。他并不是不爱我,只是习惯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傅雷家书》给我的感触远不止这些,从这个苦心孤诣教子孺篇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望子成才的良苦用心,也得到了许多启示,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著名的施蛰存曾经这样赞美傅雷:“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于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说明了傅雷对儿子的重视及关心。读过这本书后,我觉得傅雷不仅在为他自己的儿子指路,他也成为了我们心目中的一盏明灯。这位睿智的长者将他毕生的生活智慧浇注在这二十多篇书信中,需要我们抱着一颗纯真的心去领悟。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三

      翻开《傅雷家书》,一封封深情的家信映入眼帘。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的感恩之情,不觉已流入心间。《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即使相隔万里,依然不减。家书中最常见到的还是关于音乐的内容。父子俩时常在家书中畅谈自己对音乐的见解,对音乐作品的感悟,对艺术家的评论。傅聪曾获得第五届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过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严加管教。那时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上海孤城,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先生不让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的音乐和文化。他还十分注重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学习认真。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练好几个小时的琴。傅聪长大后远出家门,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带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到这一封封的家信中。读了《傅雷家书》,我懂得了很多,我也更加了解我的父母了。也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那份父爱如山的意义。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四

      《傅雷家书》是傅雷和朱梅馥写给儿子傅聪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极广,有艺术、思想、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及照顾是他人不可比拟人的。这从信中可见一斑。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及引导,都值得我去细细体会那丝捉摸不透的父爱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学感悟。“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在傅聪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对自己以前对自己儿子所做的行为而感到忏悔了。傅雷从小就受到严苛教育,长大后也同样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聪。儿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儿子。他在信中诚恳地对儿子诚挚的道歉,这对于一个受中国文化熏陶下的父亲是很难得的。傅雷曾告诫傅聪,“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告诉儿子,人生是充满曲折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成功时,我们不能太过得意;在失败时,我们也不能太过失落,要把持好一个度。以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败所打倒。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如同傅雷一般,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并不是我想象中,对我动不动就是非打即骂,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爱不像是母亲那般汹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细流。在这一刻,我读懂了父亲。父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只有我们认真体会才能知晓其中的浓厚。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五

      《傅雷家书》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及家人写给儿子傅聪的138封饱含拳拳爱子之心的书信。出版以来,深受大小读者喜爱。一九六六年九月二日深夜,傅雷夫妇坦荡地选择了死亡,离开了他们的孩子,离开了他们曾认真生活过的世界。但是,傅雷并没有消失,他的爱子之心与独特的人格魅力都蕴含在了名著《傅雷家书》里,借助一封封信,一个个方正有形的汉字流传了下来。他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他对艺术的独特看法也深深地镌刻在我们这些读者心里,成为了我们认识自己、了解中国文化的一块厚重的基石。阅读《傅雷家书》,“爱国之心”、“赤子之心”屡屡出现,这是作者傅雷对儿子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自己行事的一贯准则。阅读《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作者傅雷在文学、绘画、音乐等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真知灼见。在给儿子的信件中,他用自己高瞻远瞩的眼光对傅聪音乐艺术和做人方面给予完善的指导,时时阐发着自己对艺术、文学、音乐、生活的评论,也让我们感受到他真诚、高尚的爱国精神和呕心沥血的教子形象。《傅雷家书》不仅可让我们看到作者对儿子的教诲,傅雷言传身教的教育方法,也让我们惊叹。“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信中,傅雷多次让傅聪写信来梳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演奏心得。并且他也是如此,不管看了一本书,翻译了一篇文章等,一旦有所感悟,便会和妻子聊上一会,或把这些写在家信里和孩子分享。“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莫过于欣赏艺术”,就让我们走进《傅雷家书》,将傅雷的人格品质精神教育融入我们心灵和行动中吧。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六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儿子傅聪的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实录,它并不是为了出版而创作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用不经意的笔墨,贯穿了一九五四至一九六六年傅雷夫妇最后的生命历程,并且记录了儿子傅聪成为世界级钢琴家的过程。在这一篇篇的家书中,我能够深切地体会到傅雷夫妇作为父母对儿子的关爱与担心。在傅聪出国留学波兰的第一天,傅雷是这样写的: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的不像样了,干的发痛了,还是忍不住要哭。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在母亲朱梅馥的身上体现了,它也在天下每一位母亲的身上体现着。有的时候我很不明白为什么家长会担心我们自己出去,甚至还会不耐烦,跟他们吵。但其实我们并没有了解到他们的苦心,没有了解到他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牵挂。我从这些家书中感受到的不只是语重心长的教诲,而只是父母的关切和叮咛。那一封封的家书,与其说是教导,更不如说是谈心,巧妙的帮傅聪化解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书信的使用也越来越少,人们与它也渐行渐远,但是我们与父母之间的隔阂却似乎越来越大了,遇事不愿与他们分享,宁可与同学们出去玩一天都不愿跟父母坐下来聊一会。我和妈妈共同阅读了这本书,对此她同样深有感悟。她说:“现在的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我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所以各种揠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但是这样真的有效果吗?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慢慢的孩子不愿与我们探讨问题,不愿与我们交流,我们也不知道青春期时孩子懵懂的感情,不知道除了学习之外孩子的爱好与兴趣,只是让孩子尝到了学习的压力和恐惧,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这是一本亲子教育的典范,记忆中是本薄薄的简册,清新素雅。虽屡次再版,但依旧朴实无华,简练的行文中溢露出浓浓的严父之爱。尽管这札家信的作者和最初的阅者都与我们有世纪之遥,但是今天的我们静读字里行间的文字深情,一定会受益匪浅。”这本书,我认为不管是对家长和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启迪。让我们从不同方面和角度,都能进一步与对方换位思考,从而理解对方的用心与想法。这实在是一本值得细品和学习的好书。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七

      花了将近一周零散的时间,读完了傅雷家书,感触很多。首先想说,很幸运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刚上大学的这个阶段读完这本书。我有着和刚出国时的傅聪相似的年纪,又是和那时的他一样,刚刚离开父母。看到傅雷在书中对傅聪说的话,仿若是自己的父母对自己说的一般。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两个字——爱与孝。不得不说,傅雷写给傅聪的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其实从小,傅聪就被傅雷严格地管教着,父母都是希望子女成才的,或许傅聪没有一个被父母宠着的童年,但傅雷对他严厉的爱,是他日后成才必不可少的。在傅聪刚刚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相信他是很不适应的,毕竟第一次离父母这样远。但是傅雷给他写信,他以这种方式告诉傅聪,父母还是在你身边的,这会给傅聪那孤独的心莫大的慰藉,会让傅聪有一种与父母天涯若比邻之感吧。在傅聪小有成就之际,傅雷如良师益友一般,告诉傅聪不能骄傲,好让傅聪明白要继续学习新的内容,提高自己,为他日后更大的成功做了很好的指引。虽然傅聪常常不回信,但是傅雷依旧孜孜不倦地给傅聪写信,在其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父母对子女那深切而又默默的爱,只求为子女付出多一点,而不求有什么回报的爱。在国内反右时期,傅雷深受困扰,但是他为了不让傅聪担心,为了能让此时小有成就的傅聪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宁愿自己在心中默默地承受这份痛苦。

      傅聪成家之初,傅雷还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为他的新婚生活指导,要知道,此时的傅雷,是受到国内反右斗争的巨大困扰的。一面要承受改造自己的巨大压力,一面要用心教导孩子,相信如果心中没有对傅雷满满的爱,是做不到的。说到这里,不得不想到当前我们的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家庭环境好了以后,子女就可以坐享其成,不需要再吃很多苦了,也不需要被历练。从小父母便让他们过着优越安逸的生活,在此种环境下长大的小孩,想必早已被这种生活方式消磨了意志,早已失去了向上攀登的勇气,还常常有一种自我优越感,也难怪当下如此多的“富二代”了。反观傅雷的教育方式,虽然有优越的家庭条件,但是他从小还是严厉对待自己的孩子,无论是傅聪还是傅敏,从小都受到了正确的教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也不难解释,为什么傅聪可以成为钢琴家,而傅敏可以在教育界小有成就了。同样是对子女的爱,现在有些家长选择了用物质来表达,而傅雷选择了用他自己的精神来表达。而真正对子女有用,可以有益于子女日后发展,而不是仅仅是他们一时受用的,正是这承载在严厉教育中的爱了。

      这真正是一个让我们深思的问题,为何社会在进步,而有些人的教育方式,却在退步呢?其次,我想说的是一个孝字。读完整本书,觉得有一个令我特别感慨的地方。傅聪给父母的回信,可能实在是太少了。特别是他刚刚出国的那段时间,从傅雷的信可以看出,傅聪时常是几个月都不回一次信的。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又与父母分隔如此之远,几个月不回信,换做是我,绝对是做不到的。父母对自己是如此关心,而傅聪却让父母担心,这是在我看来傅聪做得不好的地方。相信哪怕一封信中只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也可以给父母莫大的慰藉吧。傅雷与他的妻子走得是如此突然,没有再给傅聪尽孝的机会,在我看来,日后傅聪自己想起这段年轻时的往事,也会后悔不已吧。我们现在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父母却正在一天天地老去,而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也越来越大了。父母仍然是关心我们的,或许只是我们感觉不到罢了。我觉得我们再没有时间,也应该不时抽出点时间给父母打个电话,哪怕是一两句嘘寒问暖的话,也会使父母感到欣慰吧。不要等父母不在了,才想到去尽孝,才想去关心父母。不要像傅聪一样,留下这种遗憾。不得不说,一本好书永远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它的色彩,在我看来,傅雷家书对我们当代的人也是如此重要。要是人人都看得懂傅雷家书,要是人人都能体会其中的感情,当下也不会有如此多的空巢老人了。很庆幸自己可以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可以让我从傅雷的角度看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可以让我知道更多自己该做的事。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八

      随着八十年代的初版面世,《傅雷家书》已经成为流行的经典。不光是在当时,至今,这本书都成为必读的名著,而且这本书对人们的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发挥了启迪作用,既深且远,被誉为“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被称为“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通俗易懂。这本书总共摘编了傅雷先生与两个儿子从1954年至1966年6月的186封书信。现在,就让我们走近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傅雷先生从事翻译工作,他译过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法国著名文艺理论家种历学家丹纳的《艺术哲学》等等。除了这个职业,他还是著名教育家,美术评论家。而且,更高贵的不是他的职业,而是他所具有的性格和品质: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化大革命”初受到迫害,遭到各种形式的凌辱,傅雷先生都以自己坚强的意志挺过去了。而且,正是傅雷先生的这些高尚品质,使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和傅敏出人头地,不仅多才多艺,还具有像傅雷先生一样爱国爱民、治学严谨、诚信笃行的高尚品格。“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鼓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人格的高贵。就比如他对于“八股文”的观点:使人思想懒惰,感觉麻痹,遇事不认真负责。傅雷先生不仅对文学有很深的造诣,还在于艺术和人生,傅雷先生曾经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对人格的写照再次毫无遮掩地流露出来。在生活中,傅雷先生也是一个“狼爸”。傅聪小时候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还不听傅雷先生的警告,于是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这样的父爱是以严厉衬托出来的,这是父爱的不同于常于的表现形式,可见父爱深沉而又伟大。一本《傅雷家书》,表现的并不只是傅雷先生对他两个儿子的教诲,还在于反映广大父母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式:成绩不是第一位,人格应是最重要的。有了良好的人品,才能让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才能使一个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才会懂得什么是感恩以及怎样去感恩,像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一样,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这个世界,会发现原来世界上到处都留下了爱的足迹。总相信傅雷先生的“家富富不过三代”,常学习傅雷先生爱国爱民、诚信笃行的高尚品质,永希望傅雷先生的一席话能带给我们别样的人生!向傅雷先生致敬!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九

      《傅雷家书》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和孩子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儿子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儿子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该书由于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书中我也读懂了自己面对以后的生活不是手忙脚乱地去过。而是控制好每一件小事,让自己的生活秩序有条不紊,不去因为琐事而放宽自己的事业要求。不因为自己要做一些额外的工作而影响了自己分内的学习任务。做好自己,老师的作业认真完成,同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和父母多沟通。分享自己的想法,让他们理解你,懂你。通过这些书信,不仅儿子和亲人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通过这一条纽带,也使傅聪与远离的祖国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结合。后来的事实证明,不管国内家庭所受到的残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恶名,他始终没有背弃他的祖国,不受祖国敌对者多方的威胁利诱,没有说过或做过有损祖国尊严的言行,这就是一个父亲对一个儿子的熏陶,这与父亲在数万里外,给儿子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有心的父母,你那颗不眠的爱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书,人生的加油站。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十

      《傅雷家书》体现了傅雷对孩子思想上的深远影响。他重点涉及了三个话题,如何对待恋爱和婚姻、如何做到劳逸结合以及如何理财。傅雷多次提到了自己的爱情观。他教导儿子不要秉持恋爱至上的观念,无论在恋爱多热烈的时候,都不要忘记忠诚于学问、艺术、真理,这些永远是在爱情以上的。恋爱或者婚姻的双方,不应该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全世界,而是要意识到人格的独立、扩大的世界观,尽量把注意力放在事业、学识、艺术上,这样才能找到彼此共同的乐趣,才能维系比较长久和稳定的感情关系。傅雷认为,对终身伴侣的要求,就像对待人生中的一切要求一样,不能太苛刻。凡事都有两面性,比如温柔的人有时可能显得懦弱,坚强的人又可能给人强势的感觉。想法太多了容易陷入不切实际,务实的管家太太又觉得太庸俗。没有一样优点不是伴随着不足的,在要求伴侣的时候,还是要想好可以忽略哪些小节,又有哪些本质性的问题是不能让步的。那么,究竟有哪些本质性的问题是不能让步的呢?终身伴侣最重要的还是要考察三样,一是本质的善良,二是天性的温厚,三是胸襟的开阔。有了这三样,其他的方面都可以慢慢培养。确定了伴侣之后,就需要解决两个人如何相处的问题。婚恋双方的相处,傅雷认为最重要的是有共同的理想和看法,正视自己和对方的不足,能够互相包容和忍让。比如,你与对方在思想上,在对真理的执着上,是否基本一致或者相差不远?这是首先要剖析清楚的问题。两个人共同的理想和热情,不是说几句空话就能支撑的,而是需要长期不断的灌溉和栽培。两个人需要日常生活中持续不断的沟通和对话,在其中贯彻彼此的为人处世之道,才能达成一致,共同进步。同时,两个人只有全身心包容、谅解,经常忍让,才能在人生路上经受住大大小小的风波,执手到老。

      傅雷说,爱情初来时候的热情固然美丽,但是总不能持久。世界上很少有热情如火的情人能成为白头偕老的夫妇的,人们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又说,夫妇相敬如宾,这可以说明,只有温和、平静的感情才能持久。伴侣到后来应该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也就是所谓的“终身伴侣”。傅雷与妻子朱梅馥一生的感情经历,可以说是实践了他关于恋爱和婚姻的信念。两人一起携手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婚姻,在一辈子牵手走过的不同时代,始终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成就了一段佳话。三十多年里,两个人无论多忙,都坚持每天要谈谈人生事务、文学艺术或是读书心得,常年来互相影响和熏陶,形成了一致的人生信条和做事原则。傅雷的脾气比较耿直倔强,对于孩子的教育有时严厉得不近人情,朱梅馥总是能包容和忍让他。杨绛曾经称赞朱梅馥是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漂亮的夫人和能干的主妇于一身的女人。关于如何劳逸结合的问题。傅雷讲劳逸结合,跟我们平时谈的角度不太一样。他特别强调的是,仅仅依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行不通的。如果太偏重以音乐本身去领会音乐,时间长了就会减少艺术的新鲜气息,走向抽象、封闭,缺少生命的活跃。所以,他建议傅聪在刻苦的钢琴训练之余,要多去公园,多去博物馆、美术馆,通过造型艺术和大自然来放松精神。傅雷认为,劳逸合理安排,最重要的是维持心理的平衡和健康。融入大自然,经常跳出自己的牢笼,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找到新的感觉和看法,可以启发对艺术的理解和感受。同样的,定期欣赏造型艺术,可以调剂自己的状态,也会让音乐表达更丰富、更有生命力。如何理财的问题。艺术家往往轻视钱财,傅聪也不例外。傅雷说,我们当然不要做吝啬鬼、守财奴,过分无度地追求物质,被金钱奴役。但是艺术家如果不懂得善待钱财,也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因为一个艺术家要想保持人格上的独立,只有建立切实的经济保障才有可能,所以傅雷对于傅聪的物质生活特别关心。

      傅雷认为,瞧不起金钱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因为不重视金钱而不会处理,最终吃了金钱的亏,成为物质的奴隶。生活中物质的一面并不比精神的一面要低级乏味,重视理财,做好计划,总结一套预算决算的方法,跟重视物质不是一回事。这是为了不吃物质的亏而采取的预防措施,就好比我们保持日常生活的规律,不是为了过上刻板枯燥的生活,而是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来做更多有用的事。简单的说,就是要有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不能被金钱所奴役了,陷入到拼命赚钱花钱里面出不来。归根结底,处理好生活上的细节,是为了更完美的享受人生。总之,这本书三观正、道理明、想得清,对于懵懂不谙世事的年轻人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对于迷茫的中年人老年人来说,这本书也值得一读。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