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读姜峰《文旅观澜》有感1000字左右

    时间:2021-10-11 10:05:5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姜峰 《文旅观澜》 读后感

      读姜峰《文旅观澜》有感1000字左右

      我在汉水流域的江汉平原出生、长大,我的散文集《故乡的女儿》写的也大多是故乡汉水河畔的记忆。可是,湖南宁乡的沩水,一直是我绕不过的坎,萦绕在心中的,是那里的亲情,以及和那亲情相连的山山水水。

      收到表舅姜峰的散文集《文旅观澜》,大多写的是沩水流域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一篇篇读下去,不禁心泛涟漪,有很多话想说,且不吐不快。

      我母亲是湖南宁乡黄材人。一九六九年,宁乡遭水灾,颗粒无收。有人告诉那里的女孩们:“江汉平原的天门、汉川等地,粮食吃不完,鲜鱼吃不完。”我母亲就是这样,被人介绍到了湖北天门,生下了我们姐弟三人。在我四岁多的时候,她又丢下我们,回到湖南宁乡黄材,重新组建家庭,再也没回湖北。当年,这不是母亲单独的行为,而是很多宁乡女子的行为。她们丢下在湖北生下的孩子,陆陆续续回到湖南。

      渴望有母亲,渴望有母爱,却又得不到。小时候,听到“湖南”二字,我就会眼泪一涌。听到同学喊妈妈的时候,我只能在心里默默地想:“我有妈妈,我妈妈在湖南。”

      那年,我十四岁,辍学去武汉打工,并把这件事写信告诉了母亲。彼时,湖南的表舅正在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读书,母亲就委托表舅过来看我。三十多年了,我一直记着那个场景。我在一家商店站柜台,表舅进来了,说找一个叫艳萍的女孩。表舅手里还拿着吃的东西,说是母亲托他带来的湖南特产。具体是什么,记不得了。

      知道表舅的来意,望着表舅,我的眼泪哗哗地流淌,仿佛看见了久别的母亲。如此,也才知道,我有这个舅舅。离得不远,就经常跑去华师玩,向舅舅打听母亲的情况。舅舅请我在食堂吃饭,逛华师校园,看食堂舞会。

      第二年,表舅毕业了,分到长沙工作。也就在这一年,我去宁乡黄材找妈妈,正好表舅也从长沙回黄材老家。走的时候,母亲把我托付给表舅,让他送我去长沙火车站坐车。那个年代,从黄材到长沙,得转两次车,再说火车站又很乱。当年的我,只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孩。到长沙时,已是下午,表舅完全可以把我送到长沙站,给我买当夜的火车票回武昌。但是表舅没有,他觉得,坐白天的车比较安全。这样,他就带我去了他工作的单位。去食堂吃饭后,把我安排在他的单身宿舍,然后就出门了。当时我想,他是去女朋友那儿了吧?若干年后,我知道,舅妈和他在一个学校当老师。

      我一直记着表舅的这间单身宿舍所在的楼房,两层,非常幽静。室内,是木地板,走路咚咚响。窗外,有院子,满眼植物,满耳鸟声。我一直记着第二天表舅送我去火车站的事情,他一直把我送上了火车。这几幕场景,很多年里,我常常忆起。

      一般情况下,我和表舅这样的亲戚关系,是很难走动的。也正因此种种,我一直和表舅有联系。他喜欢写文章。这本《文旅观澜》,大半的篇幅写的是他的故乡黄材。也就是,我阅读表舅的故乡,其实就是阅读母亲的故乡,阅读我的外婆家。

      也是因为幼年时,母亲把我丢在湖北回了自己的家乡,对于外婆家的亲情,我缺失了。这本文集,虽然弥补不了亲情,但是可以增进我对外婆家的了解。

      文本分四个篇章,“湘江北去”“青铜魅影”“家国春秋”“沩水泊岸”。一般读者读这本书时,会从第一篇章开始,而我是从第四篇章看起。这是情感的需要,来自潜意识的决定。

      我母亲的家乡黄材,在沩水之畔,这本文集的第四个篇章,就是“沩水泊岸”。“一川碧绿的沩江,流淌着一腔默默的思念”。表舅从沩江畔出发,去湖北求学,尔后留在长沙工作,不管他在哪里,不管在外多少年,他永远是沩水养育大的孩子,他永远思念沩水畔的家乡。

      沩水之畔,步青羊湖古道,徜炭河里古城,吟大沩山风范。“大沩十万丈,上与浮云齐”。我曾经站在沩山的一个峰头,看过早晨的云彩,那日,真正体会到了诗人的意象:一群洁白的羊群,在天空款款而行。我曾站在沩山上的密印寺外,看倚天而立的观音菩萨。我曾经去过群山之中的茶园,品尝沩山毛尖。我曾经在沩山上的人家,喝过擂茶。那天,在主人家,我见到一只未满月的小狗。我问主人,狗妈妈呢?主人说,有人家办喜事,狗妈妈出门瞧热闹,命丧车轮。

      我无数次去过黄材古镇,看过四羊方尊的挖掘之地,看过炭河古城的博物馆,游览过黄材水库。黄材古镇,曾经名叫青羊铺,黄木镇,据出土的“石核”考证,三十万年前,这里就有原始人居住。漫长的旧石器时代,漫长的新石器时代,再到五千年文明,再到蚩尤部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九牯洞,十三洞,蚩尤屋场……

      炭河里古城,是三苗都邑,距今三千多年。这里出土的四羊方尊,青铜人面方鼎,大铜铙等一千五百多件青铜器,足以说明此地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奇迹。

      我去过巷子口镇,看过八百三十年前的那个读书郎——状元易袚的雕像,也看过南轩文化园里张栻的事迹。张栻和朱熹是好友,易祓是张栻的学生。去过很多乡村小镇,这个镇,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有一种文化自觉,干净,安静。

      我去过沙坪,吃过那里的温泉水豆腐干,参观过“宁乡四髯”之谢觉哉、姜梦周、何叔衡的故居和纪念馆。那天,是弟媳驾车,我们迷路了,看得见母亲家的山头,却走不近。车陷进泥坑,路人帮忙推车。总之,母亲屋后那片连绵的大山,神秘而有趣。

      大家知道法海,却不一定知道法海最早在哪里出家。对,通过表舅的这本文集,我才知道,在沩山上的密印寺。他出家,其实是父亲的主意。唐武宗时期,他高中状元。太子生病,他父亲作为国相,给皇上出了一个主意,让他代太子在密印寺出家,高僧灵佑赐其号“法海”。后来,他才去的杭州,才有了“白蛇娘娘水漫金山”的故事。

      在武汉逛麦德龙,看见宁乡花猪肉,卖得很贵很贵,它就产自母亲的家乡宁乡。去母亲那里过年,母亲总是做很多肉,见我们不多吃,她就说,这是宁乡的花猪肉,最好最好吃的。我们一听,回味刚才的肉味,才觉得滋味独好。以后再去,就问母亲,有没有宁乡花猪肉呢?

      这个篇章里,姜公桥,表舅进行了浓墨重彩地抒写。知道了其中的故事,再去母亲那里,从姜公桥上经过,联想会很多。

      这个篇章里,表舅写到了他的姑妈,也就是我的外婆的故事。说实话,我小时候是有点恨外婆的,认为是外婆把我母亲强行留在了湖南,让我得不到母爱。从表舅的文章里,我才知道外婆年轻时还有那样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我的外婆外公,是一对恩爱夫妻,且很长寿。特别是外公,活到九十八岁。

      这个篇章里,表舅写到了他远嫁湖北汉川的堂姐,她是我母亲的表妹,我叫她英姨。当年,她和我母亲同一时期从宁乡黄材嫁到湖北,也生下了三个孩子,后又回到黄材再嫁。英姨的经历和我母亲的经历相似,我很奇怪,但没问过表舅,怎么书里没写我母亲的故事呢?

      第三个篇章,是“家国春秋” 。

      这个篇章里,表舅用很长的篇幅写了黄材的姜姓,这是一个当地大姓,我的表舅姓姜,我的外婆姓姜,我前面说的宁乡四髯之一的姜梦周,就是姜姓。姜公桥,也是历代姜姓人所修建。姜姓,如何奉诏移民,如何筚路蓝缕,如何耕读传家,如何建功立业,如何拟定八景,表舅在书里有详谈。

      黄材八景之一是“熟乐书声”,第二景是“平原牧笛”,第三景是“渔光夺月”,第四景是“云岺樵歌”,第五景是“石溪钟鼓”,第六景是“石殿夜钟”,第七景是“梅山夏雪”,第八景是“雷泉丈瀑”。后来,这八景被充实为十二景。

      一个姓氏的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繁衍生息,写出来,就是一部“家国春秋”,一部编年体史记。

      今天的黄材,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就是仰赖着这些古老的底蕴,依仗着这些自然的山水。

      第二个篇章,是“青铜魅影”。

      我曾经听一位黄材人说,你知道吗,在我们黄材,随便一挖,就有青铜器出土。那些普普通通的村落人家,说不定就藏有几千年的青铜器。很多人,因为青铜器而变得富有。

      神秘的黄材盆地,曾经的炭河里先民,以四羊方尊盛装美酒,以大铜铙乐击长空,钟鸣鼎食,祈祷上苍,祭奠先祖,感恩王者。我不奇怪,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青铜器之乡”,青铜的光芒,一直映照着这个洞庭之南的古镇。

      随着2003到2004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对黄材镇栗山村炭河里的考古发掘,随着一件件青铜器的重见天日,一座深藏地下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袒露在人们面前。

      “地上一无所有,地下气象万千。”“炭河里之谜”一时成为考古学家们的惊喜,被国际学界所关注。万般遗憾的是,史料完全没有记载。只那座“四羊方尊”鬼斧神工般的工艺制作,静静地诉说当朝当代的繁华。只有不断出土的青铜器和炭河里古城那盛大的宫殿遗址,静静地诉说这里曾经有过的昌盛。

      第一个篇章,是“湘江北去”。

      文本里的四个篇章,表舅是有布局的。这第一个篇章,地域最远。表舅去过湖南很多地方,那些山山水水,那些村村落落,让他有所思有所感从而留下这些游记。

      在周敦颐的故乡道县,表舅去了古道州八景之一的道州月岩,这是周敦颐少年时读书悟道的地方,是一处被赋予天地之灵气的地方。道县,周姓人很多,据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就是周敦颐的后人。《天下谷源》篇,写了稻谷的源头在湖南。后来的杂交水稻之源,也在湖南。湖南是世界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

      表舅写的里耶古镇,我和妹妹艳华、外甥飞飞去过。当时,就在心里惊奇,怎么起这样的名字。那里是《乌龙山剿匪记》的真实地点,那里是神秘的湘西大地。

      古镇不大,酉水河绕着,老建筑很有特点。飞飞不和我们一起玩,经常看不见他,就到处找。走到小街尽头,是大山,水从山里流出来。一座木桥上,老人正编织篾器,我们看得不想离开。

      遗憾的是,那次出游很匆忙,没有去沈从文写的边城。尽管知道,里耶离边城并不远。但也不遗憾,在文字里,与边城,与翠翠,与翠翠爷爷,与大黄狗,很熟很熟。

      沈从文老先生笔下关于沅陵的文字,读了很多。表舅写的《沅陵印象》,也很细致。向往那个地方,下次的湘西之行,一定要去转转。突地,忆起十多年前的一个网友,沅陵女子,很美很有才情。后来有了微信后,QQ上再也联系不上她了。

      湘江北去,经过洞庭,汇入长江。表舅在湘江畔生活,我在长江边生活。湘江北去,江天廖落楚天舒。湖南湖北,都是楚国所在地,一直都不远。湖南话虽然难懂,但只要读懂了,就会明白,很多方言和我们江汉平原上一样。

      也是因为母亲远嫁湖北,我才认识表舅,得以透过他的文字,了解这么多关于宁乡黄材的山水人情。我一个外乡人都有如此了解的激情和热望,那么出生长大在这片热土的人们呢,他们一定比我更想了解自己的家乡宁乡黄材,了解湖湘大地的山水,了解那一片神秘的土地上古老的样子。

      弹丸之地的黄材,好东西太多。母亲家的屋后,有大片的茶树。这茶树,不采摘茶叶,而是榨取茶油。这茶树,非常古老。连我的外公,也不知道这些茶树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宁乡人喜欢吃猪油,但祭祀祖先的时候,一定会用茶油炒几盘菜。宁乡人喜欢吃辣椒,但是祭祀祖先的时候,一定要炒几盘不辣的菜。说是人老了,怕油腻,怕辣。

      我每次去黄材母亲家,总是流连忘返。读了表舅这本文集后,更加热爱这片土地。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