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音乐之旅.doc

    时间:2020-06-06 08:36:20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莫斯科 圣彼得堡 音乐之旅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音乐之旅

     英国京士顿大学音乐系香港校友会(KUMA)于 2007 年 6 月 25 日至 7月 1 日,组“音乐之旅”旅游团去俄罗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两个城市,主要活动以音乐和博物馆为主。七天的行程,大家听了五场音乐会、参观两所作曲家故居和一个葬有俄国作曲家的墓地、数座美轮美奂、金碧辉煌的教堂,这种发烧友式的旅游正好满足了 66 名团友的胃口。

     柴科夫斯基国际大赛

     柴 科 夫 斯 基 国 际 音 乐 大 赛 ( The International Tchaikovsky Competition)始于 1958 年,第一届只有钢琴和小提琴两项,第二届(1962)增加大提琴,第三届(1966)再增添声乐。因此,这个比赛包含四个项目,但钢琴较引人注意,到今年已是第十三届。中国钢琴家获得此比赛奖的有四人:第一届刘诗昆,与苏联钢琴家 Lev Vlassenko 共获第二名;第二届殷承宗,与美国钢琴家 Susan Starr 共获第二名;第十届(1994)许忠与俄国钢琴家 Vadim Rulenko 共获第四名;第十二届(2002)居觐与白俄罗斯钢琴家 Andrey Ponochevny 共享第三名。上述四位中国钢琴家,刘诗昆和殷承宗均排名第二名的第二位,许忠排名第四名的第二位,居觐则排名第三名的第一位。

     让我们再看看这个比赛冠军获得者的背景。除了第一届 Van Klibern(美国)、第七届(冠军空缺)、第八届 Barry Donglas(英国)、第十届(冠军空缺)、第十二届 Ayako Uehara(日本),其他各届的冠军都是苏联或俄罗斯钢琴家。历年来的亚、季军的俄罗斯钢琴家更多,从 1958 年到 2002年,共有 18 名。其他欧洲和美洲国家钢琴家参加这项比赛而得奖的有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巴西,而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捷克、匈牙利以及北欧三国均榜上无名。

     小提琴比赛的情况也是如此。除了第五、十、十二届冠军和第九届由日本 Akiko Suvanayi 夺取冠军外,其他冠军均由苏联或俄罗斯小提琴家获得。从 1958 年到 2002 年的十二届里,获得亚、季军的苏联或俄罗斯小提琴家共有 15 名,其他国家的包括罗马尼亚(2 名)、保加利亚(1 名)、以色列(1 名)、日本(7 名)、中国(3 名:薛伟获第八届第二名、Ichun Pan获第十一届第三名、陈曦获第十二届第二名)、法国(2 名)、美国(8 名)、澳洲(1 名)、意大利(1 名)、德国(1 名)。

     今年第十三届,从 6 月 13 日到 30 日,参加钢琴比赛的共 51 名选手,来自爱沙尼亚、澳大利亚、白俄罗斯、匈牙利、德国、新西兰、波兰等各1 名,中国 4 名,俄罗斯 21 名,韩国 8 名,日本 6 名,美国 2 名,乌克兰2 名。决赛的名次是:冠军空缺,二、三、四名均是俄罗斯人,第五名是韩国人,第六名是德国人。

     参加小提琴比赛的共 40 名选手,来自白俄罗斯、保加利亚、以色列、加拿大、朝鲜、荷兰、台湾地区、乌克兰、芬兰等各 1 人,德国 3 人、中国 2 人、俄罗斯 11 人、美国 2 人、法国 2 人、韩国 8 人、日本 3 人。比

     赛结果的名次是冠军日本、亚军俄国、季军德国、第四和第五名韩国、第六名中国(上海音乐学院的王之炅)。评委之一的俞丽拿也是来自上海音乐学院。

     至于大提琴和声乐比赛,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去听。比赛结果是大提琴的冠亚军都由俄国人获得,女声的冠亚军也是由俄罗斯人取得,而男声的冠军是乌克兰人,亚军是俄罗斯人。

     今年的钢琴比赛评判共 15 名,其中俄罗斯 5 名(包括主席)以及葡萄牙、奥地利、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英国、波兰、美国各 1 名。小提琴比赛评判团共 16 名,包括俄罗斯 6 名、美国 2 名以及德国、瑞士、法国、意大利、韩国、奥地利、英国、日本、中国各 1 名。

     我听的那场钢琴决赛(6 月 27 日)由韩国的 Dong Hyek Lim 和俄罗斯的 Alxander Lubyantsev 演奏,各弹奏两部钢琴协奏曲,前后三个多小时。规定曲目是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第二首是自选。韩国选手选奏的是拉赫玛尼诺夫《c 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Lim 今年 23 岁,曾获得巴黎 M.Long―J.Thiband 国际钢琴比赛冠军(2001)、日本滨松国际钢琴比赛亚军(2000)、波兰肖邦钢琴比赛季军(2005)。在第一轮淘汰赛里,他弹奏贝多芬钢琴第 24 奏鸣曲“Les adieux”(作品 81a)、舒曼的《大卫同盟舞曲》(作品 6 第一部)和柴科夫斯基《四季》里的《四月》《六月》《八月》。第二轮淘汰赛他弹奏了巴赫―布松尼的《恰空》(BWV1004)、柴科夫斯基的《杜姆卡》(作品 59)、梅西安的 Premiere communion de la Vierge 以及拉赫玛尼诺夫的《柯列里主题变奏曲》(作品 42)。我没机会

     听 Lim 的第一和第二轮比赛,在决赛里,他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缺乏气势与火气,细腻(第二乐章)有余、力度不足,他的“拉二”也是如此,在决赛里他排名第五。

     Alexander Lubyantsev 今年 20 岁,决赛的自选曲是普罗科菲耶夫《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 26),弹得十分出色,五彩缤纷,大受听众欢迎;他的“柴一”虽然弹得不错,但自选曲的水准远远超过规定的曲目,最终他获季军。

     我听的小提琴比赛(6 月 28 日),也是两名参赛者:上海音乐学院的王之炅和韩国的 Soyoung Yoon,规定曲目是柴科夫斯基《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前者自选曲是西贝柳斯《d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47),后者的自选曲是勃拉姆斯《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77)。比较起来,王之炅的演奏纤巧玲珑,不太适合柴科夫斯基和西贝柳斯的风格;Yoon 的演奏相当有气势和气派,勃拉姆斯的磅礴是感觉到了,但细节处却欠缺细致柔和。决赛的结果:Yoon 排名第四,王之炅则排名第六。

     6 月 30 日的颁奖音乐会,前后四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的演讲和颁奖,两个多钟头的演奏。各种比赛都有节目册,俄、英文皆有,但颁奖音乐会节目单却全部俄文,司仪先讲俄语,然后翻译成英语,可惜讲话后都是掌声大作,把翻译声彻底淹没,不懂俄语的我唯有瞎猜。

     获得女声冠军的俄罗斯女高音清澈甜美,获得男声冠军的乌克兰中低音歌唱家的音色虽然雄厚,但缺少深度。大提琴冠军也是俄罗斯人,水准确实不错。小提琴冠军获得者是日本的神尾真由子,她的决赛自选曲是西贝柳斯的《d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具有韩国 Yoon 和中国王之炅两人的优

     点,粗中有细、刚中有柔,颇有大将之风。由于节目单上全是俄文,英语翻译又被掌声盖住,在此无法向读者交代细节。

     颁奖仪式中,除了俄语,还有日语和英语:这次比赛的主要赞助者是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因此丰田代表用日语致词,俄语翻译;美国摩根士丹利银行是次要赞助,银行代表以英语致词,俄语翻译。由此可见,在现代社会里,商业与音乐艺术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音乐厅和听众

     虽然只听了三场比赛音乐会,但令我对莫斯科的音乐厅及其管理和听众的举止行为有所认为。钢琴决赛是在著名的国立莫斯科音乐院音乐厅举行,这个音乐厅的音响出名的好,钢琴大师霍洛维兹的那次著名回国访问音乐会就此举行。比赛的伴奏乐队是斯维特兰诺夫(Svet lanov)交响乐团,又称 State Academic Orchestra of Russia,指挥是 Mark Gorenstein,十分认真、尽职。总的来说,音乐厅及其音响和乐队以至独奏者都够水准,只是音乐厅的管理不够水准。守在门口的查票员让许多没有票的人入场,入了场之后根本没有人带位,那些没有票的人就乱坐,有人来,他们跑到另外的空位。如此这般,秩序大乱,此情此景让人大开眼界:莫斯科音乐学院音乐厅总比香港演艺学院的歌剧院和音乐厅的管理有国际声誉、有历史、有经验吧!实际情况出人意料。

     这次音乐之旅旅游团的团费除了颁奖音乐会外是包音乐会的,因此不

     知音乐会的票价。根据票根,6 月 27 日的钢琴决赛音乐会每张 1000 卢布(25 卢布约 1 美元),28 日的小提琴决赛入场券每张 800 卢布。要听颁奖音乐会得另交 100 美元,而入场券的价格是 1000 卢布(约 40 美元),黑市价比原价贵 150%。我以为这还可以接受:几年前我购买在北京人民剧院上演的《茶馆》入场券,票面上的 40 元人民币要价 200 元人民币;在巴黎巴士底歌剧院,200 法郎的入场券卖 450 法郎。看来全世界大城市都是如此,不知香港有没有黄牛票。有些旅行社有办法弄到票,如德国拜罗伊特歌剧院的《指环》演出,一般要等六年才有机会。但在伦敦就可以参加旅行团、机票、酒店、入场券等都算在一起,票价若干就无关重要了。维也纳歌剧院和萨尔茨堡音乐节也可以通过参加旅行团而有机会欣赏。

     小 提 琴 决 赛 在 新 建 成 的 莫 斯 科 国 际 音 乐 中 心 ( The Moscow International House of Music,以俄罗斯著名指挥家 E.F.Svetlanov 命名)。这个中心的音乐厅十分现代化,音响也不错,有空调,座位 1,725,另有 565 座位的小音乐厅和 530 座位的戏剧厅。为 6 月 28 日小提琴决赛演出的乐队是俄罗斯国家爱乐乐团,指挥是 Vladimir Ponkin。

     柴科夫斯基故居、博物馆

     柴科夫斯基故居博物馆位于莫斯科之北 80 公里的克林小镇,虽然交通颇为繁忙,但空气清新,环境安宁。

     柴科夫斯基的故居只是一座两层的楼宇,本来不大,后来加建,较原来几乎扩大了一倍。故居的左手边是一排树林,青绿幽静。在离故居不远的地方新建了一座颇大的博物馆,有柴科夫斯基比赛展览馆、演奏厅等。1855 年柴氏在这个小镇购这座夏天别墅,想不到一个世纪之后,面积扩大

     了几倍,变成俄罗斯文化遗产的宝贵组成部分。

     柴氏故居的客厅相当大,可能超过一千平方英尺,放置有七英尺长的Becker 三脚钢琴、有玻璃门的书柜,收藏的书都是精装的,墙上挂满了亲友和自己的照片,包括贝多芬、莫扎特、巴赫,他的父母、亲友以及他自己的半身像,其中一幅挂在他书桌左手边,面对门口的一幅英姿俊朗。客厅里起码有三张桌子――一张大写字台,桌上摆满了文具和灯具,椅后有一张大沙发,写累了可以随时躺下休息;一张小长方木桌子,放在窗口,桌子上有总谱;第三张圆桌子放在钢琴旁边,有桌布,既可以写作也可以喝茶、交谈。客厅虽大,但柴氏却把它划分成几个有效的活动区域,令他的工作、休息、与朋友交谈等活动各得其所。

     他的睡房的面积只有客厅的一半,床铺很小,却有两张写字台,放着五线谱。看来他寄生活于工作,音乐创作是日常生活的中心。另外,柴氏可能深受法国文化熏陶,精致而懂生活。在 19 世纪的俄国,只有皇室贵族才有可能过着精致讲究的生活,柴氏并不富有,但他却有着精致的品味。

     俄罗斯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有为数不少的作曲家、史学家称他们为“俄罗斯民族乐派”,实际上是欧洲浪漫乐派后期的异军突起,大大地出了一阵子风头。没有格林卡就没有柴科夫斯基,没有柴科夫斯基就没有普罗科菲耶夫、肖斯塔科维奇。然而,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最为人所知的俄国作曲家还要算柴氏。《第五“命运”交响曲》是我最喜欢的柴氏作品;《胡桃夹子》和《睡美人》的芭蕾音乐的确写得活泼玲珑,他的钢琴曲集《四季》清秀可爱,也是我喜爱的柴氏作品。

     我们还参观了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国立博物馆,位于莫斯科市区内。

     其实这所“博物馆”只能算作“展览室”,没有“馆”的规格,展品很少,想是后来东拼西凑找回来的。斯克里亚宾的钢琴作品十分出色,可能团友多为钢琴教师,因此大家都买了不少他的钢琴曲谱,印刷不算精美,但十分便宜。

     音乐比赛之我见

     在这短短的七天行程里,除了上述活动外,我们还观赏了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芭蕾舞团的《胡桃夹子》以及莫斯科马戏团和圣彼得堡民族舞蹈团的表演,收获甚丰。

     在我的记忆里,自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傅聪获肖邦钢琴比赛奖、刘诗昆和殷承宗于六十年代获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奖之后,中国还派出了为数不少的演奏家、演唱家到各国参加各种比赛,特别是李云迪获肖邦钢琴比赛冠军,更令参加国际音乐比赛成为潮流。在笔者看来,音乐比赛不是十分健康的活动,不像奥运会那种胜负直截了当,音乐这种时间艺术是不应该分头二三奖的,不同的评判对不同的演绎有着不同的感受和评判,某一评判团评定的冠军,另一评判团可能评为亚军或季军,或甚至落选。在十九世纪初、中叶,维也纳时兴过“即兴演奏比赛”:两位比赛者互出主题动机,在钢琴上即席演奏,比赛者要根据此一主题动机,即兴在键盘上创作一首完整的乐曲。这种“即兴演奏比赛”不仅比演奏技巧,还要比作曲――曲式、和声、对位等,而评判是在场的听众。现代的钢琴演奏与作

     曲分了家,作曲的不一定会演奏,演奏的多不会作曲,演奏比赛和作曲比赛不得不分开来举行。国际钢琴、小提琴、声乐等比赛已成为演奏家重要的突破口,并纳入了市场经济――获奖后录音、音乐会合约纷纷而来。

     听了三场柴科夫斯基比赛之后,我觉得这个比赛从评判团的组成到比赛的安排并不十分“国际”,如钢琴比赛评判团 15 人中俄罗斯人占了三分之一;小提琴比赛评判团 16 人中 6 人是俄罗斯人;又如颁奖音乐会,完全没有俄文以外文字的节目单,既然是国际比赛,就应该有参赛者和外来评判者所属国家的文字,否则评判和参赛者又如何知道比赛细节?如此重要的国际柴科夫斯基比赛不该如此“地方性”!

     走马观花地“看”了六天,我的印象是:俄罗斯的确是个音乐大国,拥有世界水准的作曲家、演奏家、演奏厅、作曲家博物馆。虽然俄罗斯人看来冷漠、高傲,只愿意讲俄语,但喜爱文学、音乐的人们还是可以从俄国得到很多营养。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刘靖之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教授

     (责任编辑 张萌)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