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工匠精神合集

    时间:2021-01-28 15:10:4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工匠 合集 渗透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工匠精神合集 3 3 篇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工匠精神 1 摘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将工匠精神,高效、灵活、多元的渗透在大学生教育、生活中。文章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工匠精神的意义、问题与途径,展开了详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现阶段,由于高校思政教育在工匠精神的渗入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氛围缺失;方法单一;师资力量匮乏等等。不仅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来改变现状。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渗入工匠精神的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高校是为社会与国家,培育优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因此只有高素质、高技能、正确三观的学生,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那么就需要在思政教育中,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从思想观念上,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良好的理想,自觉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热爱国家,热爱人民。在行为实践中,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做到爱岗敬业,并且踏实奋进,实事求是。

     (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生即将面临着毕业找工作,因此就需要相应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时调整自身心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为自身的生存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就业形势的不断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上升为社会问题,引起了很多人们的重视。那么就需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学生从大学阶段开始,慢慢接触社会,总结相应的经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能够主动参与各种劳动岗位中。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工匠精神的问题

     (一)氛围缺失 现如今,在日常生活、学习与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报道,已经全面的渗入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然而,有关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还流于表面与形式,在其内在价值、潜能的挖掘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与问题。尤其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工匠精神的渗透与挖掘,也过于浅显,甚至导致学生在思想认知上存在偏差,为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其中氛围缺失,就是主要问题之一。学校、社会、网络、家庭等,都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染作用。但是由于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缺乏准确、全面的认知,甚至将其当做一种利益交易,导致社会风气败坏。再加上很多思政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教育,忽视了思想道德、品质修养、实践技能等,让整个教育工作流于形式与表面,无法挖掘其内在的价值与内涵,导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低下,劳动意识薄弱。此外,网络环境的复杂,很多不良信息的侵入,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方法单一 将工匠精神渗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多元、趣味、直观的教学方法,才能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首先,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思维、交流等,都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在工匠精神的传播与弘扬中,只局限于课堂上的简单讲解,没有为学生留有自我思考、互动交流、实践探究、表达发言的机会,导致学习氛围消极。其次,只有在思想政治教材中,才会简单提到相应的工匠精神。而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都是将理论知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点,没有为学生留有工匠精神的学习与认知空间,无法将思政教育的价值充分挖掘。最后,虽然大学的社团丰富多元,但是缺乏实质性的工匠弘扬与宣传。大多都是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在思想、精神、品质等教育宣传中,既缺乏相应的资源渠道,又无法得到广大学生的认知。

     三、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途径 (一)营造良好氛围

     现如今,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素材与高效资源,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优势与便利,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有着深远的价值与作用。那么,将其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就需要先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为其提供一个环境优势。首先,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氛围。第一,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庆活动、专题讲座、开学典礼等活动,充分挖掘社会生活中的工匠精神,将其制作成简单的话语标题,或者简短精悍的文章,以及趣味形象的小故事,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直观了解与感悟[1]。第二,可以充分借助社团活动。在大学期间,会有着形式各样的社会团体。这些社团活动,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校园生活的丰富等,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价值。在实际活动中,就可以通过手工比赛、写作比赛等开展,通过博物馆、纪念馆的参观,通过工匠精神的宣传与感悟,来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其次,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学阶段的学生,即将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因此良好的社会氛围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举措。第一,在劳动中践行。工匠精神,源于人类运动,其本质为实践性。因此也需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各项劳动中,从劳动中体验与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如可以定期组织大学生去养老院照顾孤寡老人,去乡村地区帮助农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等等。这样才能促使大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第二,在劳动中弘扬。劳动人民最光荣,只有在全社会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理念,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与秩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劳动中,不怕艰辛,不怕吃苦,本着为人民与社会服务的观念,积极弘扬工匠精神。

     (二)拓宽教育渠道 将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需要通过教育渠道的拓宽,让学生随时随地的接受知识,获得全面成长。首先,要完善教材内容。教材资源,是学生接受知识,获得成长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就需要进行教材内容的创新、完善、丰富,将工匠精神编入其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要将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編入思想政治教材中,还要编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法律基础》等教材中[2]。充分根据教学目标与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全面的

     说明。才能让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工匠精神、代表人物、经典故事,并且向其学习。其次,要丰富教学方法。单一、片面、陈旧的教学方法,不仅知识面较窄,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无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培育为新时代需要的全能型人才。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还需要通过教学方法的丰富,将其专业性、实践性突显出来,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并重,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并举。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将抽象、复杂、繁琐的理论知识,通过图片、文字、声乐、视频等形式,直观、形象、趣味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学习更多的工匠精神与知识内容。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究,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类作业。鼓励学生定期参观、定期实践,不断总结、不断体验,来完善自身的品格,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最后,拓宽教学评价。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评价,不仅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要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关内容。在评价方法上,要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根据同学与教师的评价,还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情况展开调查。这样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同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强化师资力量 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将决定着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为了带领学生走向成功,就必须强化教师的各方面能力。首先,重视培训深造。高校要为全体教师,创造多样的培训深造途径。鼓励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自身的闲余时间,主动踊跃参与。并且加大工匠精神的宣传与弘扬,促使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潮流,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对工匠精神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理解。在实际教学中,能够为全体学生,树立良好的典范,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影响与感染学生,将知识灵活传递给学生。其次,重视探索实践。思想政治教师,作为工匠精神的带头者、践行者、传播者,就必须不断的展开探索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作为思政教师,要主动与其他教师展开密切的互动交流,提出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挖掘别人的优势与长处。在激烈的交流中,启发中,学习中,来强化自身的工匠精神,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还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与使命,在日常生活中,关爱他人,尊重学生,热爱国家,遵纪守法,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主动学习,勇于创新,严于律己,

     以身作则[3]。通过自身的思想、教学、生活,来逐渐感染与影响学生,促使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来获得全面成长。

     结语:综上所述,只有將工匠精神渗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为社会与国家,培养更多优质人才。对高校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高校应当提高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除此之外,工匠精神具有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和创新等众多方面的优点,所以将工匠精神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是非常可行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围绕工匠精神渗透开展。因此再将今后的教育中,就需要通过营造良好氛围、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师资力量等策略,来引导学生走向成功,获得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婵.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J].法制博览,2019(25):294-295. [2]姚红雪.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内涵及培养路径[J].科学咨询,2018(49):27. [3]时美英,夏开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43-45. [4]孙艳.工匠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J].西部素质教育,2019(09). [5]温姜勇.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8(12). 作者简介:司马吉凯(1983.05-),男,湘阴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工匠精神 2 摘要:本文以如何将工匠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为问题引领,依托具体实践单位,分别从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对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深度的探究与实践,获得相应的理论收获与实践经验,为其他高校探索

     此方面的问题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工匠精神;思政政治教育;融合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思考 (一)培养理念中的融合 1、把思想道德教育置于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切入点,综合考虑思政课程特点、学生专业特点、用人单位需求、社会时代发展等综合因素,开发校内外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是思政教育真正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起到把握和引导的作用。

     2、将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培养的着眼点不仅仅局限于思政课堂教学或其他专业教学,打破传统教育中依靠机械的灌输知识的方式,“润物细无声”的随时随刻的让学生感受并接受,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于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让学生从历史传承和现代创新中去被浸润。

     3、将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理念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教学中,按照未来职业行为规范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帮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按照未来的职业需求,来让自己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习惯,加强对学生职业的培养,将良好的职业素质、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深刻于学生内心。

     4、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理论学习和专业教学融和,在思政理论学习和专业培养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冲破职业道德教育困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5、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科学理性的认知,对自身专业技能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工具属性能够有清醒的认识,对科学技术伦理价值观有深刻认知,追求真善美的社会价值观和技术观,鼓励学生运用专业技能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发掘“工匠精神”的深层次精神追求。

     (二)培养方式中的融合 1、理论课程

     (1)在思政教育内容与结构设置中,设计关于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专题教育板块,通过开展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思想与行为指导,使学生通过学习真正实现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提升,这就实现了高职教育传承“工匠精神”的目的。

     (2)整合资源,优化课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引领,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内容。整合原有思政课课程资源,按照社会对人才质需求的素质培养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割成几大模块:民主法制教育、职业素养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和安全法治教育,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表达融合到这几大模块中。

     (3)思考专业课程蕴含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等要素,将其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开发以“工匠精神”培养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特色课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工匠精神”中的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以及对技术技能传承的使命感等丰富内涵。

     2、实践教学 (1)重视实践教学。思政教学不局限于课堂,抽象的理论讲授与实践认知结合,开设一些去基层、农村企业、生产一线的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活动的实地情景教学环节,让学生熟悉职场环境和工作流程,在实践中更深刻了解社会、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感受“工匠精神”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2)工匠精神的培养可以在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多样的其他培养方式:邀请企业专家开展讲座和专题教育,成立活动社团和活动协会,理论学习探讨交流会,组织征文、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加深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

     3、考核评价中的融合 针对上述的人才培养方式和课程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公平量化的、有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及奖励机制:

     (1)建立多维度的导师评价制度,实施多导师多角度考评,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专业教师、职业导师(企业实习中的职业导师)。

     (2)建立多广度、多层次、量化的考核制度。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学习等方面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充分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业水平。

     参照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制定社会实践考核标准;将学生参加各种学生社团、二课活动举办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模型制作大赛、科技发明等系列活动的成绩列入考核体系,制定详细的分数量化标准;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或提交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实践成果获得相应学分,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素质提升计划,并通过实践教学实施素质提升计划,获得相应的学分。

     (3)加强考核的深度。考核不仅反映在试卷、报告书、成绩单等表面层次中,验证教育的成功与否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应用所学,思政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实质,立德树人的实质,是培养真正的德技双兴的人才,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分数。可以将学生日常道德素养和个人征信灯不良表现例如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迟到早退行为等作为思政课评测考核的参考数据进行量化考核。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相融合的经验综述 相对于其他层次院校,职业院校具有一定特殊性,学生层次水平相比本科院校稍低,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培养当中作用的认识比较片面;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所以在校学习中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思政教学面临以下瓶颈:现有教学资源有限,不能很好地针对个体因材施教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的知识层次水平和对思政课认知程度有限,难以结合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数量较多,不能有针对性的在专业范围内开展实效性较强的思政教育。针对以上对当前思政教学困境的思考,深入思考如何有效融合“工匠精神”在思政教学中。

     总结来说,以黑龙江农业工程学院育人理念为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工匠精神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可以概括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新发展与继承传统相结合。“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中国古代工匠职业道德的体现,重视“德艺兼备”强调学艺先学德的思想表明从业者的道德是第一位的,这在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匠精神表达中值得继承的部分,结合传统工匠精神,为学生树立符合现代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的“工匠精神”。

     (二)通识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思政教育是一门通识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基于企业需求,普及工匠精神,幫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观。基于工匠精神的培养,思政教育就应该在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因势的进行培养,考虑不同专

     业、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教学实际,实施多元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使得思政教育避免空洞说教,摆脱“鸡肋”的无用说,更贴近每个学生专业实际,让思政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学生的认同感。

     (三)专题活动与课堂渗透相结合。与实践结合密切的工匠精神的讲授,仅仅依靠理论很那让学生产生兴趣和认同感,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式将内容由浅入深渗透给学生:首先,以传统课堂教学为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课堂上教师可结合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也可以结合思考过程组织读书会或主题辩论会等活动加强教学效果;其次,把课堂搬到教室外,考虑学生之后的就业实际需要,带学生走进用人单位,使学生通过与体会劳动情景、与工作人员深入接触,去提前深入思考未来职业生涯所需要的素质能力;再次,把企业专家和先进的榜样请进课堂,让“匠人”榜样的力量走进思政课;最后,可以在课上或课后结合互联网进行交互式情景式教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课题编号:SJGZY074。

     (1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8;2 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0)

     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渗透工匠精神 3 摘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可以推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还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精神方面得到发展,并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创新能力。本文就工匠精神内涵以及其对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动作用进行详解,并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融合发展的重要教育意义和发展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 我国教育事业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教育体系在不断的完善,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作用越来越显著,对我国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将工匠精神有效的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的主旨就是倡导爱岗敬业、修身养性不断提升自身职业修养,这与我国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异曲同工

     的作用。高职思政教育就要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因此将工匠精神科学有效的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培养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人才,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与教育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顾名思义就是指职业精神,其可以直观的将技术人员的职业修养、技术水平、职业规划等表现出来。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由以下几点诠释:第一,具有工匠精神的从业人员注重自身职业技能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创新专业技术与生产模式,具有较强的爱国精神、爱岗敬业、勇于奉献,对待工作保持着饱满的情绪与正确的工作态度,将每一项工作内容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第二,工匠精神也是对于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专业人员不但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基础而且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践工作中创新工作方式与方法,并可以得到大量的技术与政策支持,创建具有自己特色的知识产权与品牌。第三,结合历史发展分析可以发现,工匠精神是我国技术人才在生产中不断优化个人技能、生产工艺、注重自身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积累的优秀品质,这不仅是工匠精神重要的内涵,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是经过历史长久积淀而形成的。

     二、工匠精神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的意义 (一)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我国高职学校已经成为我国培养专业性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机构,高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在毕业后可以直接融入到社会工作中,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因此,高职学校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关注社会生产发展需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为社会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所以,工匠精神渗透到高职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利用工匠精神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态度、道德修养等进行培养,帮助其培养工匠精神,保证学生在参加工作后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职业修养,在工作中保持敬业、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为学生的成长与成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职业道德培养 职业道德就是对于从业人员道德行为、职业素质等的统称,它是对于专业人员

     提出的工作行为规范,也是对从业人员社会道德责任与义务诠释。工匠精神是对职业道德最直观的展现,其蕴含着丰富的职业道德内容及历史文化内涵。工匠精神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是我国职业道德精神历史的传承,也是对我国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彰显,还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必备的职业品质。将工匠精神渗透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有效推动高职学校职业道德的培养工作与思政文化的建设,完成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工匠精神是我国经过历史考验的重要思想文化传承,具有丰富的职业教学元素和职业要求规范,例如严谨规范的工作态度,创新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这些都可以满足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创新工作方法,高职教育要与社会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展教育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才培养方面要有选择性与目的性制定教育内容。将工匠精神渗透到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利用其优秀的内涵文化来开展教育工作,不断强化学生专业技术的教育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实效性。因此,高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探索教育方式方法,合理运用二者之间的联系,充分的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三、工匠精神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工作。在高职教学中要加强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设,培养学生专业理论技术提升的同时道德精神与职业道德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培养学生理论意义上的道德素质而缺乏实践教学,这样的教学不但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而且教学效果较差。高职学校要加强工匠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关注度,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训相结合,紧跟社会发

     展需要开展教学工作。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的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工匠精神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及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开展学习。

     (二)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完善个性化课程融合体系 高职在校学生知识的获取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所以学校在教学课程安排上要加强工作力度,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灵活合理的课程安排,必须将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因此,在开展课堂理论教学时有必要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让学生自己动手,真正的参与的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此外,学校还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教学者与引导者,只有教师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式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培养出高素质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与工匠精神有着完美的契合度,加强两者的融合,可以使教育事半功倍,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以思政教育为指导思想,工匠精神为目标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高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三)注重继承传统,不断创新 工匠精神是我国重要的文化传承,是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是以职业道德素养为核心的前提下,不断追求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提升的过程。在高职教学中要强调教师与学生同等的地位,共同学习与进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职业技能与道德素养的提升,才能身体力行的完成教学任务。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现代教学中,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教学的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教育工作中合理的融入工匠精神,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提高的同时促进二者完美融合,让工匠精神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现代教学。

     (四)科学制定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职教育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可以将工匠精神更好的渗透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第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由教学成果、学生评价及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呈现;第二,构建多元化评价

     机制,由学生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成绩进行评价;第三、完善评价机制的奖罚机制,给予学生职业技能创新充分的肯定,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给予大力的支持,增强教师与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样逐步才能将工匠精神充分的渗透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四、结语 通过对工匠精神如何渗透到高职思政教育工作的分析,我们要对工匠精神要有充分的认识与肯定。因此,我们要自上而下形成共识,在高职教育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要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有效的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与经济的发展。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