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选官制度

    时间:2021-04-11 18:07:1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官制

    选官制度 本文关键词:官制

    选官制度 本文简介: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年级:历史系09级姓名:焦艳萌学号:2009012420晚清选官制度演变简要:选官制度,又称仕进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历代历朝的统治者也都信奉“中兴以人才为本”,因而把官吏的考核和选拔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逐步建

    选官制度 本文内容: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年级:历史系09级

    姓名:焦艳萌

    学号:2009012420

    晚清选官制度演变

    简要:选官制度,又称仕进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选拔官吏的实体和程序规章。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历代历朝的统治者也都信奉“中兴以人才为本”,因而把官吏的考核和选拔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逐步建立了一整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晚清时期是中国古代传统选官制度走向衰落,逐步演变为新式选官制度的重要时期。中国选官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科举取士到学堂选官再到尝试建立现代文官录用制度。选官方式逐渐的走向专业化和技术化,选拔的人才也逐步由儒臣到文官。选官制度延续到清朝,到了晚清时期,清政府极其腐败,但其统治秩序仍能维持运转几十年,这与晚清统治者致力改革和完善选官制度不无关系。因此,探究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渊源,分析其成败得失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字:选官制度

    科举取士

    学堂选官

    文官

    为政之本在于选官用人,选官制度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下,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选官用人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王朝兴衰和统治特色。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莫不与选官方式的拓展,选官渠道的畅通,选官措施的完善息息相关。探究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就必然首先要了解自古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沿革,以把握清朝选官制度变革的历史脉络,然后才能深入分析和研究晚清官员选拔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与历史进程。在这里,本人只能简略概括一下。原始社会“选贤任能”的禅让制度,先秦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秦汉封建的“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度,隋唐以后不断发展完善的科举制度。清承明制,清代选官制度成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选官制度的集大成者。它又根据自身特点和情况加以改进,建立了最为完善的选官制度。但鸦片战争后,传统选官制度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严重阻碍了清代政治的推行。在内忧外患的危机情势下,晚清政府不得不进行选官制度改革,最终建立了学堂教育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议员选举制度等。

    一、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背景

    十九世纪上半叶,清朝的封建社会已迈入衰败的末世。庞大荣咋地封建国家机器已经生锈。鸦片战争使中国门户大开,腐败的清政府无力抵抗,只能一味的妥协退让,割地赔款,丧权签约接踵而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清政府的政治制度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晚清政府被迫开始寻求变革。伴随整个社会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文化观念的变革,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选官制度也开始发生变化。“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一)自然经济解体

    鸦片战争前夕,以英国为首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均已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的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五口通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陆续输入,在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经开始解体,商品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也随之获得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上层建筑随之调整。封建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在华发展必然的引起了中国当时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动,并逐步出现了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迫切要求反映自己声音的机会。

    从经济转型看,在传统社会里以科举制度为核心的旧有选官制度与封建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兴的工业经济提出来对科学技术和新型管理者的要求。旧有的选官制度不能满足这种愈来愈强烈的要求,变革也就成为必然。

    (二)洋务运动兴起

    洋务运动是清代统治阶级内部中央与地方一部分当权的官僚在严重的内忧外患形势下所采取的“自强”措施。随着洋务派在全国各地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需要有大批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当时的传统教育不具有培养这方面阿人才的能力。为此,洋务派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科举制度的正统地位和传统的取士制度。旧有的选官制度也自然随着这种趋势儿调整。

    (三)晚清官僚大员的选官制度变革思想

    清代晚期,由于传统的选官模式日益失去其存在的依据和生命力,吏治更加腐败,官场愈加堕落。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很多封建官僚大员都极力主张去浮文,重实学,培养通经致用的新型实用人才。其中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翁同龢为代表。

    (四)西学东渐,西方民主政治理念输入

    两次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的爆发,是中国当时开明地主和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在探讨西方富强,中国贫穷的原因时,开始将思维和目光从军事、经济领域转向政治领域。在教育上,要求建立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五)积弊已深,科举式微

    以科举选官形式为主的古代选官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起到了笼络人心,稳定社会,巩固统治,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同时,科举制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如科举选才的单一性,科举取士限制很多。科举选官阻碍新式学堂发展,科举腐败日益严重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传统科举教育内容的空疏更加暴露无遗。它无法为社会培养造就和提供新型知识人才。

    二、晚清选官制度变革

    清朝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是沿袭明朝的。虽然两者在性质、职能、结构等无实质性的差别。但到了清朝晚期,其政治体制可以说已经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特别是在官制上的混乱。排除中央官员的腐败无能不说,晚清州县官制度的紊乱问题就很突显。清代对于州县官的任职定有一套相近的制度。其中对州县官缺位进行类别划分,由吏部和各省督抚分掌提名权。可见督抚在州县官任用方面拥有很大的权力。这也就为晚清州县官任用制度紊乱埋下了伏笔。

    改革选官制度的提出其实早在鸦片战争前后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如龚自珍、魏源、曾国藩、冯桂芬等人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反对旧制度,旧思想。他们主张对旧制度进行改良,提出了新的人才观和官吏选拔思想。洋务运动时期,提倡采用西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从单一的治国之才,扩展为科技人才、军事人才、对外交流人才等。戊戌变法时期,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封建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康有为曾明确提出:“臣窃惟今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人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其改革的主张主要体现在改革吏治,官吏选拔和培养等方面。维新派提出停八股,变科举,推行经济六科,又主张行征辟,复选举,开专科,纳西学,停捐纳,专职司,行公举,设议院,改武举建新军。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从京城出逃,开始了所谓的“西狩”。在逃亡过程中,当权者也不甘寂寞,推行“新政”,企图通过改革政治,求自强振兴之道,以维持统治,体现在选官制度上,就是要“除旧建新”。光绪二十七年,晚清政府设立了“督办政务处”,管理全国各地官员章奏及办理全国官职、学校、科举、吏治改革等事务。新政变法诏书下达以后,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成为了时人的共识。新政时期,清政府首先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设商部,后宇工部合并,改为农工商部,又设巡警部和学部。自此,传统的六部建制瓦解,传统的选官制度有了新的内容,反映出新的特点:第一,满汉复职制度被否定和取消。第二,商部章程还明确提出更改旧有六部的办事方式,实行一种会议制度,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和民主风气。第三,新设各部与旧有衙门之间形成了一种新型关系,致力于分工明确,权限厘清。同时商部章程还规定商人可充任官员,打破了传统的抑商观念。在光绪二十九年,废止科举选官制度。在这之前,废止科举已有端倪,先是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再来还递减科举取士名额,最后走到了废止科举选官制度这一步。

    1900年后,虽然科举制度尚未废止,但新的选官制度肇兴。晚清政府尝试着对选官制度进行创新,逐步形成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光绪二十七年七月,晚清政府下诏废八股,改试策论,要求各省均于省城改书院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的举人、进士,再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光绪三十年,制定癸卯学制,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在全国实施的学制体系。光绪三十一年,建立了学部,由它来管理学堂,。新式学堂的毕业生在政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代替了传统的有功名的人。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也是晚清招揽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晚清政府制定将归国留学生纳入类似科举的轨道,实行留学毕业生选录制度,对归国留学毕业生加以考试,按成绩给予科名,授予官职。

    晚清政府自预备立宪以来实行的选官制度是国家整个政治体制的一次大变革和大调整,其规模、深度、广度为前代所无。通过官制改革,设官分职,发展新式选官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扩大了国家职能。这一时期,新式选官制度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三、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的特点

    (一)

    晚清选官制度变革是清王朝在国内社会危机,各种权势集团的政治压力以及西方列强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大挑战下被迫作出的一种积极的政治反应,是对清室危亡形势的迫不得已的应战。废止科举取士制度,实行学堂选官,毕业留学生选官,议员选官,士绅参政,选拔军事人才等都是必然举措,而不纯粹是政治舞台上的骗局和闹剧。

    (二)

    晚清选官制度变革奉行改制不改体,坚持实行封建专制主义,这就决定了其仍要保证君主独掌大权,在意识形态上严格控制人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政治上进行专制高压。

    (三)

    晚清选官制度变革是各种政治力量较量的结果,为现代文官制度出台奠基。晚清政府外部的西方列强,国内的洋务派、改良派、维新派、地方绅士、政府内部的满清贵族、驻外大臣、资产阶级革命派、晚清帝后等各种力量相互较量、冲突,导致的结果就是传统科举选官制度废止,新式选官制度形成。

    四、小结

    晚清选官制度变革虽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情势下迫不得已的权宜之举,但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如何借鉴西方先进制度和文明方面,无论如何,摇摇欲坠的晚清政府还是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从科举取士到学堂选官再到最后拟建立文官录用制度,晚清选官制度逐渐呈现出专业化和技术化趋势,开始由儒臣旧制向文官新制转变,从而推动了当时中国上层建筑的改革。任何一种选官制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不同朝代,不同国度的选官制度都是为其阶级统治服务的。晚清选官制度变革是中国选官制度历史长河中的一个浪花,是中国封建王朝内部自上而下进行选官制度改革的情景之一。尽管随着历史的发展,这场变革早已完成其历史使命,但迄今为止,仍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参考书目

    (一)

    张靖

    《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

    (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

    《晚清改革与社会变迁》(上)

    (三)

    刘伟

    《论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官制改革》

    华中师范大学

    (四)

    徐军

    《试论清末官制改革》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历史系

    年级:09级

    姓名:焦艳萌

    学号:2009012420

    篇2:《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本文关键词:夏商周,教学设计,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本文简介: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记忆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理解由夏、商方国联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2、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联系。3、初步理解政治制度涉及的范围,培养探讨人类政治活动历史的兴趣。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本文内容: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商、周政治制度发展的过程,记忆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等重要历史概念。理解由夏、商方国联盟到西周天下共主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特征。

    2、从宗法制、分封制的形成,认识制度变化的因果联系。

    3、初步理解政治制度涉及的范围,培养探讨人类政治活动历史的兴趣。

    教学方式

    1、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

    2、辅助手段:注意充分作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物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条件的话,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方式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教材分析

    1、重点难点: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但要求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仍然是宗法制、分封制。能力要求重点在于认识和培养兴趣。

    2、重要概念:分封制、宗法制

    3、探究问题:一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是宗法制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要点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夏朝的建立

    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西周的分封制

    1、周朝的建立

    2、分封制的形成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5、分封制的破坏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宗法制的形成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和作用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的基本标志是什么?中国社会什么时候出现了“国家政权”?基标志是什么?

    导入新课:

    中国社会于公元前21世纪(前2070年)正式出现国家政权,标志是夏朝的建立,随着夏朝国家政权的建立,中国社会出现了早期的政治制度,进入了早期政治文明阶段。

    (展示板书)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引导学生打开书本,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这一单元的基本线索;二是学习的要点;三是学习建议。

    (展示板书)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引导学生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本课的基本概况;二是探究的问题;三是重要概念

    (展示板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展示板书)1、夏朝的建立

    (问题设计)夏朝建立于什么时候?建立者是谁?

    (答案提示)公元前2070年,禹。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问题设计)材料观察题

    打开课本第4页,看“戴冠冕的夏禹”图。

    请回答:

    ⑴从图中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答案提示)禹登上国王的宝座,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⑵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禹的看法。

    (答案提示)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夏,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发展;传说大禹治水,采用疏导方法,获得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对水利事业的重视。

    (预期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培养学生观察历史事物,学会应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看待历史人物,从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展示板书)2、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问题设计)什么是禅让制?什么是王位世袭制?

    (答案提示)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袭。说明: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预期效果:引导学生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

    (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请回答:

    1.两段材料描述的社会形态有何不同?

    (答案提示)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材料二:“天下为家”,是阶级社会。

    2.从何时起出现了材料中所述的不同情况?

    (答案提示)夏朝建立前后

    3.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答案提示)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预期效果:通过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禅让制、世袭制的对比,认识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分析历史事物。学会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进行学习)。

    (展示板书)3、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问题设计)

    阅读课文第4页,分析夏商时期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采用什么样的行政管理制度来加强统治?结果怎么着?

    (答案提示)中央: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地方:侯、伯等的设立。结果: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

    (预期效果:了解夏商是如何对国家进行管理的。学会从课本中提炼信息,为后面和探究打下基础。)

    (展示板书)4、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问题设计)阅读课文第4页,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请回答:

    这段材料什么意思?反映了什么?

    (答案提示)意思是说商朝继承了夏朝制度而稍有变化,周朝又继承商朝制度而略有调。反映了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预期效果:政治制度是有继承性和延续性的。今天我们中国也可以有选择地吸收国内外政治制度中的精华,做到与时俱进。学会用联系的方法来理解和分析历史问题。)

    (展示板书)二、西周的分封制

    (展示板书)1、周朝的建立

    (问题设计)周朝建立于什么时候?建立者是谁?为什么称之为“西周”?

    (答案提示)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都城在镐京(今西安),公元前771年,西方民族犬戎乘周朝内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周。

    (展示板书)2、分封制的形成

    (问题设计)什么是分封制?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提示)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候的制度。它形成于夏商时期,西周时得到进一步发展。

    (展示板书)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问题设计)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提示)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候国,拱卫王室。诸候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预期效果:帮助学生回顾旧知识,加强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展示板书)4、分封制的特点和作用

    (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课文第5页“西周分封示意图”;

    材料二:课文第5页“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图”;

    材料三:课文第5页“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材料四:课文第6页“宜侯矢铜簋”、“王子婴次铜炉及内壁铭文”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中可见,西周的都城在今天哪里?主要诸侯国有哪些?同姓的封国与异性的封国的分布有何特点?这反映了统治者的什么目的?

    (答案提示)西安;燕、齐、鲁、卫、晋、吴、楚;交错在一起;相互制约、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便于周王朝的有效统治。

    ⑵从材料二中,周朝分封诸侯分为几类?鲁国属于哪一类?周王与诸侯王之间关系怎样?

    (答案提示)三类;王族;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周公辅佐成王表现在哪里?

    (答案提示)平定叛乱,进行更大规模的分封,扩展了周的统治范围。

    ⑷材料四中的出土文物有何历史价值?

    (答案提示)论证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这对研究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⑸综合上述,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答案提示)特点:第一,分封制是西周长期的“国策”和普遍推行于全国范围的政治制度;第二,分封制是西周巩固王朝统治的战略措施;第三,授土授民和受封诸侯履行广泛义务,是分封制的主要内容;第四,分封制与宗法制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周王为首的等级制度和从属关系。

    作用:分封制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展示板书)5、分封制的破坏

    (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

    课文第6页“学思之窗:(楚庄王八年……)”

    请回答:阅后能否用白话文叙述这个故事,再思考一下,楚庄王问鼎的用意何在?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用意在于:企图称霸中原,对分封制提出公开的挑战;原因在于: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预期效果:通过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懂得通过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信息来认识历史。为下节课学习“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

    (展示板书)三、西周的宗法制

    (展示板书)1、宗法制的形成

    (问题设计)什么是宗法制?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案提示)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预期效果:帮助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展示板书)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特点)、作用

    (情境创设)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由此引出西周宗法制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答案提示)王位应该传给二儿子。西周宗法制规定王位继承人是嫡长子。

    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其特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课文第7页“历史纵横:根据古文字学家……太庙”;

    材料二:课文第4页“太庙”图。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指出:什么是“太庙”

    (答案提示)太庙又称为“宗庙”或“太室”,是古代帝王供奉和祀祖先的地方。

    ⑵材料二中的“太庙”,其建筑外形有何特点?从中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气势雄伟,结构对称,层次鲜明;说明了中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对列祖列宗的膜拜,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重要内容。

    ⑶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

    (展示板书)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问题设计)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课文第7页“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二:课文第7页“西周分封和等级制度示意图”。

    请回答:

    ⑴从材料一可见,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如何?大宗就一定“大”吗?

    (答案提示)大宗和小宗是相对关系。“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⑵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如何?

    (答案提示)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⑶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

    (预期效果:从兴趣入手,便于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宗法制,认识宗法制及其特点。联系现实,以史为鉴,理解宗法制对当今社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如认祖归宗、认人唯亲等。)

    课堂小结

    说明:从图中可以看出,构成西周政治制度基础的是宗法制,而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最高统治权即王权的确立及承传运作和地方各级统治权的确立及承传动作,均依据于嫡长子继承制。而由嫡长子继承制构建出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统治网络。

    (预期效果:巩固知识,使学生明确教与学目标)。

    课后探究

    课文第8页“探究活动”

    参考目前出版的有关百家姓系列丛书、家谱、各地宗祠、家庙,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试写一篇小论文,阐明你的观点。

    篇3:《测量管理制度》

    《测量管理制度》word版 本文关键词:管理制度,测量,word

    《测量管理制度》word版 本文简介:广昆铁路测量管理制度中铁十六局广昆工程第三项目部测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是组织施工的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外业施工测量及测量成果,以及测量设备的管理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施工测量的依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工程所属行业相关测量规范及验收

    《测量管理制度》word版 本文内容:

    广昆铁路测量管理制度

    中铁十六局广昆工程第三项目部

    测量管理制度

    一、总

    1、施工测量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测量成果是组织施工的依据,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外业施工测量及测量成果,以及测量设备的管理是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施工测量的依据:施工合同,设计文件,工程所属行业相关测量规范及验收标准。

    二、

    测量岗位职责

    1、施工测量基本准则:

    1)应遵守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实地测设工作要坚持科学、简捷,精度要合理、相称的工作原则;在测量精度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

    3)坚持计算工作和测量作业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随时消除误差,避免误差积累;

    4)严格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

    5)检查、校核与放线测设分开的原则;

    6)认真积累原始资料,做好观测记录,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测设水平。

    2、指导、检查各工区的施工测量工作;

    3、负责引进测量新技术、新设备,并推广应用;编写技术复杂、重点工程的施工测量技术总结;

    4、承担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三、交接桩要求

    1、交接桩的组织

    1)交接桩工作由集团公司指挥部测量工程师主持,组织有关项目部测量人员会同建设、勘测(设计)、监理单位交桩小组共同进行。

    2)交接桩各方应指定一名负责人共同进行交接桩工作,由设计或建设单位按图表所列桩橛位置,现场逐一查看、点交,同时做好记录并经双方签认。桩橛记录应详细注明缺桩、桩橛损坏情况、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交接桩工作完成后应提请建设方牵头形成交接桩会议纪要存档。

    2、交接桩的依据

    线路平面图、控制桩表、曲线表、断链表、水准基点表、线路(或桥、隧)定测成果书、控制桩坐标。

    3、交接桩的内容

    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GPS点、线路控制桩、曲线五大桩和交点桩(付交点)、断链桩、建筑物位置桩(或坐标桩)以及精密地段的控制桩,同时应根据工程所属行业和专业确定交接桩内容。

    4、

    测量成果及桩橛的移交

    测量单位向另一方移交的测量成果及桩橛时,双方应签字确认并各执一份。

    四、

    测量复核签认

    1、

    测量工作必须严格执行测量复核签认,以保证测量工作质量,防止错误,提高测量工作效率。

    2、

    测量人员严格执行有关测量技术规范,按照规范技术要求进行测量设计、作业和检测。保证各项测量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3、

    测量桩点的交接,必须双方会同,持交桩表逐桩交接、核对签认。

    4、

    用于测量的图纸资料,应认真研究核对,有的应作现场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

    5、

    在测量工作的各个程序中实行双检制:

    1)项目部测量人员应核对有关设计文件和监理签认的控制网点测量资料,必须至少二人独立进行,核对结果应作记录并进行签认,成果经项目部技术部门主管工程师复核签认,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后方可使用。

    2)测量外业工作必须有多余观测,并构成闭合检测条件。控制测量、定位测量和重要的放样测量必须坚持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或不同仪器)或换人进行复核测量。利用己知点(包括平面控制点、方向点、高程点)进行引测、加点和施工放样前,必须坚持“先检测后利用”的原则。

    3)测量内业资料及测量成果必须采用两组独立平行计算进行相互校核,对各自的测量成果进行复核签认。

    4)重要的定位和放样,必须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或由专人进行复核后方能施工。

    6、

    各工区、工序范围内的测量工作,测量人员应自检复核签认,分工衔接上的测量工作由项目部总工程师牵头进行互检复核和签认。

    7、

    项目部测量人员组织对控制网点和测量组设置的施工用桩及重大工程的放样进行复核测量,经项目部技术部门主管工程师现场进行检查签认,项目部总工程师审核签认合格后,报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认可。

    8、

    项目部/工区测量的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同步作出,严禁事后补记、补绘。原始资料不允许涂改。

    9、

    项目部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负责人要对测量组执行测量复核签认制进行检查,并作检查记录。

    五、测量职责

    1、

    测量主要由项目部测量组和工区技术完成

    2、

    项目部测量组的职责:

    1)

    布设测量控制网,必要时请公司及局指精测组指导和复测。

    2)

    测放桥、隧、涵单位工程、路基和单位附属工程控制线、平面控制点、水准控制点交工区技术进行局部测量控制。

    3)

    进行测量控制计算,准确测放桥梁墩台、基坑开挖控制线,复测桥墩每循环的模板控制线。

    4)

    认真做好分部工程和转序测量放样,定期和不定期的对各单位工程、重点工程进行复测,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价改进。

    5)

    做好测量日志、测量成果等内业资料,完善签字,编目归盒。6)

    检查指导各工区技术测量,做好复核工作。

    7)

    在工区技术配合下,做好单位工程竣工测量和竣工桩点的测放工作,形成测量竣工资料。

    8)

    做好测量放样设备的保养工作。

    9)

    认真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3、

    工区测量职责:

    1)

    认真做好各单位工程的细部测量,对作业班组进行详细交底

    跟踪检查控制。

    2)

    做好工区日常技术测量放样,完善测量资料,如水平记录、平面放样、开挖断面、拱顶沉降、收敛观测、拱顶下沉、净空量测资料,完善签字,编目归盒。

    3)

    做好局部临时水准控制点、临时控制线的引测复测工作,并报项目部部测量组复核。

    4)

    做好分部工程的测量放线,桥墩每循环的模板测量放样,并报项目部测量组复核。

    5)

    配合项目部测量组做好单位工程竣工测量和竣工桩点测放工作,做好竣工测量资料。

    6)

    做好和提交基本的原始测量资料,比如变更测量资料等。

    7)

    做好工区测量仪器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8)

    认真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工作。

    4.

    测量复核:

    1)

    工区技术测量计算资料必须由工区技术负责人复核并签字,

    关键部位由测量组长复核签字。

    2)

    测量组计算资料必须由组长复核并签字,关键部位由项目部总工程师复核并签字。

    3)

    测量组定期和不定期对工程技术测放桩点进行复测,对工区技术日常测量进行检查复核。

    4)

    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卡控,如墩台几何尺寸和标高,每次浇筑砼前须复测,确保平面几何尺寸,标高符合设计,预埋件预留孔位置正确稳固,模板加固可靠方能下令进行浇筑,浇筑过程中进行跟踪监控,是否按配合比进行施工,放样是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收尾阶段收坡和抹面是否符合设计,成品是否符合设计几何尺寸,是否采取了保护措施。

    5、

    测量记录与资料管理

    测量记录与资料必须分类整理、妥善保管,作为竣工文件组成部分归档。具体包括:

    1)项目交接桩资料,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有关测量控制网点,放样数据变更文件。

    2)项目及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观测方案布置图、放样数据计算书。

    3)测量内业计算书,测量成果数据图表。

    4)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文件。

    6、

    控制测量、每项单位工程施工测量必须分别使用单项测量记录本。测量记录统一使用水平仪簿和经纬仪簿。

    一切原始观测值和记录项目在现场记录清楚,不得涂改,不得凭记忆补记、补绘。记录中不准连环更改,不合格时应重测。手簿必须填列项次,注明观测者、观测日期、起始时间、终止时间、气象条件、使用的仪器和觇标类型及编号,并详细记载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凡划去的观测记录,应注明原因予以保存,不得撕毁。

    7、

    内业计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前应复查外业资料,核对起算数据。计算书要书面整洁,计算清楚,格式统一。计算者、复核者要签认。采用计算机应用程序计算时,应使用正版软件。

    8、

    测量应设专人管理原始记录和资料,建立台帐,及时收集,按控制测量、单位工程分项整理立卷。因人事变动所涉及的测量记录和资料,应及时办理交接手续。工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项目测量人员应将全部竣工测量记录资料整理上交公司测量队,由公司测量队检查复核后。项目工程完工,线路贯通竣工测量完成之后,项目测量人员应将项目全部测量记录和资料档案,分类整理装订成册,上交项目部技术部门,经验收合格后,双方办理交接手续。项目部按竣工验收的要求将测量记录资料编入竣工文件。

    六、测量设备管理办法

    1、

    各类测量设备检定有效期到期必须送有关的检定单位检定,检定证书复印件必须报送公司测量组备案;本着谁使用谁送检的原则。

    2、

    各使用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应及时退还测量设备。各单位应由专人负责管理测量设备、检定并上报公司工程部。

    3、

    各单位归还的测量设备必须在检定有效期内,否则检定后归还公司,在公司测量组存放的各类测量设备,超过检定有效期的由公司负责送检。

    4、

    各类测量设备不再继续使用时,应将仪器的所有附件同时归还到公司测量组,并保证其设备(附件)的完好、整洁;附件类型有:

    1)全站仪:(电池两块、充电器一个,气压计一个、说明书一本、占板两个、棱镜、单框两个、对中杆及支架一套、数据线一根、脚架两副、附件箱一个、基座一个、PC卡一张)。

    2)经纬仪:(脚架一副)。

    3)水准仪:(脚架一副)。

    七、测量设备使用、转运细则

    1、

    使用细则

    1)开工前应检查仪器箱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

    2)开箱后提取仪器前,要看准仪器在箱内放置的方式和位置,提取时不可握望远镜或细小部件,应握住仪器的底座部分,或双手握住望远镜支架的下部。仪器用毕,先盖上物镜罩,并擦去表面的灰尘。装箱时各部位要放置妥贴,合上箱盖时应无障碍。

    3)在太阳光照射下测量,应给仪器打伞,并带上遮阳罩,以免影响观测精度。在杂乱环境下测量,仪器要有专人守护。当仪器架设在光滑的表面时,要用细绳(或细铅丝)将三脚架三个脚联起来,以防滑倒。

    4)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远,搬站时应将仪器卸下,装箱后背着或提着走。行走前要检查仪器箱是否锁好,检查安全带是否系牢。当测站之间距离较近,搬站时可将仪器连同三脚架一起靠在肩上,但仪器要尽量保持直立放置。

    5)搬站之前,应检查仪器与脚架的连接是否牢固,搬运时,应把制动螺旋略微关住,使仪器在搬站过程中不致晃动。

    6)仪器任何部分发生故障,不勉强使用,应立即检修,否则会加剧仪器的损坏程度。

    7)光学元件应保持清洁,如沾染灰沙必须用毛刷或柔软的擦镜纸擦掉。禁止用手指抚摸仪器的任何光学元件表面。

    8)在潮湿环境中工作,作业结束,要用软布擦干仪器表面的水分及灰尘后装箱。回到办公室后立即开箱取出仪器放于干燥处,彻底凉干后再装入箱内。

    9)冬天室内、室外温差较大时,仪器搬出室外或搬入室内,应隔一段时间后才能开箱。

    10)严禁任意拆卸仪器,拆卸仪器应由专门检修人员进行。

    11)使用前测量人员应对仪器进行检校,各项限差合格后才能使用。

    12)测量仪器必须经计量部门计量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才能使用。

    2、

    电池的使用

    全站仪的电池是全站仪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现在全站仪所配备的电池一般为Ni-MH(镍氢电池)和Ni-Cd(镍镉电池),电池的好坏、电量的多少决定了外业时间的长短。

    1)建议在电源打开期间不要将电池取出,因为此时存储数据可能会丢失,因此请在电源关闭后再装入或取出电池。

    2)可充电池可以反复充电使用,但是如果在电池还存有剩余电量的状态下充电,则会缩短电池的工作时间,此时,电池的电压可通过刷新予以复原,从而改善作业时间,充足电的电池放电时间约需8小时。

    3)不要连续进行充电或放电,否则会损坏电池和充电器,如有必要进行充电或放电,则应在停止充电约30分钟后再使用充电器。

    4)不要在电池刚充电后就进行充电或放电,有时这样会造成电池损坏。

    5)超过规定的充电时间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应尽量避免

    6)电池剩余容量显示级别与当前的测量模式有关,在角度测量的模式下,电池剩余容量够用,并不能够保证电池在距离测量模式下也能用,因为距离测量模式耗电高于角度测量模式,当从角度模式转换为距离模式时,由于电池容量不足,不时会中止测距。

    3、

    转运细则

    1)首先把仪器装在仪器箱内,再把仪器箱装在专供转运用的木箱内,并在空隙处填以泡沫、海绵、刨花或其它防震物品。装好后将木箱或塑料箱盖子盖好。需要时应用绳子捆扎结实。

    2)无专供转运的木箱或塑料箱的仪器不应托运,应由测量员亲自携带。在整个转运过程中,要做到人不离开仪器,如乘车,应将仪器放在松软物品上面,并用手扶着,在颠簸厉害的道路上行驶时,应将仪器抱在怀里。

    3)装卸仪器时,注意轻拿轻放、放正、不挤、不压,无论晴天、下雨,均要事先做好防晒、防雨、防震等措施。

    八、测量仪器的维护和保养细则

    1、

    仪器的保管由专人负责,每天现场使用完毕应带回办公室,不得放在现场工具箱内。

    2、

    仪器箱内应保持干燥,要防潮防水并及时更换干燥剂。仪器必须放置专门架上或固定位置。

    3、

    仪器长期不用时,应以一月左右定期取出通风防霉并通电驱潮,以保持仪器良好的工作状态。

    4、

    仪器放置要整齐,不得倒置。

    5、

    未尽事宜,请参照有关测量规则办理。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