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治:第七课,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精品教学课件

    时间:2020-09-26 17:20:2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治国 必修 法治

     第一框法治建设的历程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新课标解读 新素养生成 1.简述我国法治建 设的成就; 2.认清我国法治建 设的发展历程。

     1.坚持依法治国,认同我国法治建设的 成就; 2.继续推动依法治国进程,自觉参与法 治建设进程。

     第一框 法治建设的历程 一、人类法治发展的历史 1.法治的产生:法治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 产物,凝结着人类的 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政治 2.各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国家 成就 古希腊 思想家开始关于________的思考 罗马帝国 有了比较完备的____ 英国 中世纪时期,英国的法官在习惯法的基础上, 通过____的积累形成了发达的普通法系 1215年,英国制定了《自由大宪章》,开始用 法律限制____,保障____ 西方国家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国家纷纷经历了一场从王 权专制到________的历史转型,在国家和社会 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法治国家 法律 判例 王权 民权 民主法治 3.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 (1)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 古老的中国为 作出了重要贡献。

     (2)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 移植到中国,最终归于失败。人类法治发展 法治模式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1.教材P77“名词点击” 一般认为,凡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形 成一种传统或派系的各国法律就属于同一个法系。所以,西方 法学所谓的法系,主要是按照法律的外部特征和历史传统对各 国法律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方法,当今世界主要有 哪些法系? 提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是普通法系(英美法系)和大 陆法系(民法法系)。

     2.教材P77“名词点击” 中华法系:是以 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 的统一。儒家思想 法律 伦理道德 二、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原因 (1)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 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的主张、 理念,也是 的实践。

     国情 社会制度 中国人民 中国人民 2.成就 (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现行 基础上,制定并完善了一大批法律、法规, 日趋完备,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实现了 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 、保障公民权利、 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宪法 法律体系 有法可依 科学化 民主化 社会公平正义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 行政和司法机关按照 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 建设不断推进。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坚持以 为依据、以 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 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法定权限和程序 法治政府 依法独立 事实 法律 (3)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国家高度重视通过 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 自由,中国将人权保障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中国的 人权法治保障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 、越来越 的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权利。

     (4)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 基本方略,加快建设 社会主义 宪法和法律广泛 充分 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1.教材P78“相关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法,具 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 1954 月20日、1975 月17日、1978 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2018 年五次修订。宪法在我 国法律体系中居于什么地位? 提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宪法居于核心和 统帅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实行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2.教材P79“专家点评”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尊重和保障 成为 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 深化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 平正义;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 和人权法 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 ,为人权法治 保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人权 宪法 司法改革 法治观念 依法执政 [一图串知成体系] 议题一 人类法治发展的历史 [探究分享] 材料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 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 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

     中国土壤里并非没有过法治的种子,我们有过“奉法者强则国 强”的法治宣言,有过“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治原则, 但同时也有“刑不上大夫”的法治缺憾。当西方已经大致勾勒 出法治框架时,我们才发现,原来法治在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方 面能发挥如此积极有效的作用。我国法治有过辉煌的历史,也 有过昨天的不幸。

     [问题] 中华法系的发展历史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提示] 中华法系源远流长,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 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40 片战争后,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最终归于失败。

     [系统认知] 1.西方法治历史 (1)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思想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 开始了关于法治国家的思考。

     (2)古罗马时期,罗马帝国就有了比较完备的法律。

     (3)中世纪时期,英国形成发达的普通法系,制定《自由大 宪章》,开始用法律限制王权。

     (4)文艺复兴之后,以美国宪法、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一大 批重要法律得以颁布。

     2.世界五大法系 (1)中华法系、欧洲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印度法 系,其中中华法系和印度法系已经解体。

     (2)中华法系开始形成于秦朝(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6 年),到隋唐时期(公元581 年~公元618 年)成熟。最初的国家 与法产生于夏朝,以后经商朝到西周时期逐渐完备。中华法系 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 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

     3.中国法治历史 时间 状况 春秋战国 时期 开始制定成文法 西汉时期 强调礼法结合 唐朝时期 形成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较为完备的封建法典 鸦片战争 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的努力归于失败 自19世纪 中期开始 西方法律文化在列强的武力和殖民政策支持下向东 亚扩展和传播,传统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以中国 为首的东亚诸国法进入近代的变革期 1.历史上主张“法治应当优于人治”,旗帜鲜明地赞同法治 A.苏格拉底B.孔子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苏格拉底认为法律同城邦一样,都来源于神,是神 定的原则;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柏拉图认为法律并不 重要;亚里士多德旗帜鲜明地赞同法治,故选D 答案:D2.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的重要依托,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通过实施法治可以 保证公民的各项权利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推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 消除现阶段基本矛盾 解析:权利有合理与否、合法与否之分,错误;通过实施法治,可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符合题意;矛盾是不能消除的,错误。

     答案:B 议题二 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探究分享] 材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于2019 年10 月28 日至31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坚持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 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 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立法领域取得哪些 成就? (2)我国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原 [提示](1)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体系,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法律 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 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2)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建立健全科学 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 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 化服务,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审判机 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坚持以事实为依 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 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系统认知] 1.依法治国的内涵 (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 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 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 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来治理国家,是中国共产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 的必要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人民当家 作主的根本保证。

     2.依法治国的要求 主体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本质 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 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 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 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根本目 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 新方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立法 机关 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 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行政 机关 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 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 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司法 机关 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总要求 依法治国要求各级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 法必严、违法必究 3.依法治国的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 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 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对外开放的客 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 的重要保障; (5)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政治文明的 基本标志; (6)依法治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

     1.刑法修正案(九)将考试作弊入刑: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表明 我国积极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只要考试作弊就 是犯罪,应受刑罚处罚 有法可依就能杜绝考试作弊行为 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解析:“考试作弊入刑”,坚持了依法治国,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符合题意;只有触犯刑法的行为才构成犯罪,错误;夸大 了有法可依的作用。

     答案:D 2.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1 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 得了显著成就。关于我国法治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党领导人民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道路 我国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 解析:我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错误;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 1954 年颁布的,错 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道路,目前正在全面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确。

     答案:D [具备科学思维] 我国法治建设历程 1.古代的辉煌 中华法系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法律实践的结晶,自原始社会 末期至近代,源远流长,独树一帜。以中国传统思想为理论基 础,糅合了法家、道家、阴阳家学说的精华,为人类法治文明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中国国力长期居于东亚、甚至世界前 列,形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儒家文明圈。中国的法律制度 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周边国家,其中以唐律为甚。作为中华法系 的代表作,唐律超越国界,对亚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2.近代的衰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中 国与世界发生了越来越多的联系 。在审理不同国籍的诉讼过 程中,由于使用各自不同所属国的法律,遂使西方的刑法、民 法、程序法、法院组织法等传播到中国,从而开扩了中国人的 视野。在两种法制文明的接触、碰撞过程中,中国传统法制逐 渐解体,司法制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3.现代的崛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 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 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这一条。”回眸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国法治发展进 程,我们看到,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道路,推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 成就。这是艰辛的探索,更是光辉的历程。

     [重在分析应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取得了一系 列法治建设新成就。

     第一,强调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创新立法体制机制,实现立 法民主化和科学化。

     第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经济社会建设坚持民生优先、 以人民为中心,形成并持续优化社会保障体系。

     第三,依法行政稳步展开,探索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 的依法行政体制,为2020 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夯实基础。

     第四,司法改革不断深化,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改革、完 善司法职业制度和人权司法保障制度、防止违法干预司法活 动、维护司法权威、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举措。

     结合上述总结,谈谈你对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认识。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材料主要涉及法律体系、 人权保障、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三个方面。

     答案: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 巨大成就。

     新课标解读 新素养生成 1.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描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需要坚持的原则。

     1.树立高度的政治认同,坚持党的 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 主体地位; 2.树立科学精神,明确法治要立足 国情、从实际出发; 3.全民尊法、守法、用法,推动依 法治国进程,树立法治意识、提 高公共参与能力。

     第二框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 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的重要依托。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 建设。法律 法治 法治国家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内容 (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社会主 (2)四个体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形成完备的 体系、高效的 体系、严密的 体系、有力的 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3)表现 共同推进 依法治国、________、依法行政 一体建设 法治国家、__________、法治社会 贯彻实施 科学立法、__________、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国家治理 促进国家__________和__________现代化 法治体系 法治国家 法治理论 法律规范 法治实施 法治监督 法治保障 依法执政 法治政府 严格执法 治理体系 治理能力 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原因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社会 主义法治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 才能有序推进。

     最本质的特征 最根本的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 法治化 (2)要求 党的领导要坚持 至上,切实尊重宪法法律 权威。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 宪法法律依宪执政 依法执政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 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 、依靠人民、 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促进共同富裕。

     主体 为了人民 造福人民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原因:

     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 权威,都必 须在 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 行使权力或 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 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 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 私枉法。

     宪法法律 平等 宪法法律 宪法法律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 共同发挥作用。

     (2)要求 必须坚持一手抓 ,一手抓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 、家庭美德、 既重视发挥法律的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 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 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法律和道德 法治 德治 职业道德 个人品德 规范 教化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1)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的 (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 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 展符合 、具有 、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 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根本遵循 中国实际 中国特色 [相关知识挖掘补充] 教材P83“相关链接”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 的本质要求和 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 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 长治久安。全面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全面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 党的执政能力和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治理体系 建成小康社会 深化改革 执政水平 [一图串知成体系] 议题一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探究分享] 材料 法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治 理方式,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 政能力的明确要求。这为进一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 中国,在法治轨道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问题] (1)为什么要重视法治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 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系统认知] 1.从“人治”到“法治” (1)40 年的中国法治轨迹,总括而言,就是从人治到法治。

     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治国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 们党是高度重视法制的。然而,从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开始, 把法律作为办事的参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跌入低谷,宪法被 虚置,成为一纸空文。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要通过改革, 处理好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深刻地阐述了厉行法 治、摒弃人治的历史规律和深远意义。他指出:“纵观世界近 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 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 义法治国家。

     (2)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 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 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 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3.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法治国中的职责和作用 (1)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

     (2)科学立法的主体主要是设区的市以上的人民代表大会。

     (3)严格执法的主体主要是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是政 (4)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依法审判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法院。

     (5)守法的主体指的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个人等。

     1.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 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组 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 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协调推 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提高党依法行政的 能力和水平 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 解析:党依法执政不是依法行政,错误。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错误。正确,当选。

     答案:A 2.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 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 一个社会问题。对此 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 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 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 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人大应依 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 解析: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符合题意;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 的问题,也需政府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市政规划 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符合题 意;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社区居委会没有权利禁止超出标准的 娱乐活动,错误;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不具有行政执 法权,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政府,错误。

     答案:A 议题二 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探究分享] 材料 习近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法治必 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 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 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 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 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问题] (1)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2)人民与法治是什么关系? [提示] (1)党的领导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尊重宪法 法律权威。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 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

     (2)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 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 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坚持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

     [系统认知] 1.坚持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 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 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依法治国也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用法律手 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 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

     2.坚持依法治国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法治建设要 为了人民 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将事关人民 群众的利益需求,尽可能纳入法律调整范围,转化 为能够充分反映民意并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法律规则, 让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 到人民拥护。要把人民作为衡量法治建设水平和能 力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畅通社会监督渠道, 把法律监督工作真正置于人民群众监督评判之下 法治建设要 依靠人民 要创新公众参与立法的方式,深入推进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法治建设要 造福人民 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 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法治建设要 保护人民 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定不移深化司法体 制改革,让公平正义之光普照每一个人 3.法治与德治 (1)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突出方面,就是更好地发挥依法治 国和以德治国在治国理政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使法 治和德治在价值取向和导向上相向而行,使法律规范和道德规 范遵循一样的价值观标准。

     (2)有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立法、执法、司法、 守法就有了明确一致的价值观基础;有了法律法规的支撑,道 德建设就有了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4.法治应当体现国情与特色 (1)世界上既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法治体系,也不存在适用于 一切国家的法治模式。一国的法治体系总要与该国的国体、政 体相适应,规定并反映国家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从而具有 显著的“个性”。

     (2)衡量一个国家的法治体系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它与这个 国家实际情况是否适应。因此,“良法善治”意味着法治既要 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方向相符合,也要切实体现一国的国情 与特色。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不能凭空想象,而必须从实际 出发。

     1.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下列选 项中正确的是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 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有机统一 解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正确;国家和社会治理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正确;不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 原则。

     答案:A 2.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 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我们要坚决反对特权和歧视, 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________原则。

     A.坚持人民主体地位B.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D.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解析:反对特权,反对歧视,即体现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原则,B 项当选;A、C、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答案:B [具备科学思维] 全面依法治国永远在路上 1.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 建国以后,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度有过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左”的指导思想,而使民主法制建设的良好势头急 转直下。

     2.依法治国的作用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 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 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 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 社会主义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中国共产党始终发 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解决依法治国中存在的问题 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 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法律法规未 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 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 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 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 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 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 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 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 存在。这些问题,违背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 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重在分析应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回顾近年来依法治国重大事件:2014 年10 月,中国共产 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7 年10 月18 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2018 月,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2019 月,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求是》2019 年第四期 再次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磅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 领导》;2 月25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也是中央全面依法治国 委员会新年以来的首次会议。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与法的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中国共产党与法的关系,阅读材料,从党 的地位、作用、执政方式、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等角度分析说明 即可。

     答案: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法律赋予的。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 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 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 求;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 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依法治国是 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 本方式。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

     中国共产党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法律是党的意志和人民意 志的统一;党的主张要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 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 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 方面。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