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课题实施方案

    时间:2021-04-06 06:03:3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实施方案 素养 课题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课题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实施方案,素养,课题,语文,课外阅读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课题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开展经典阅读,提升语文素养”课题结题报告江山二中课题组*课题组负责人:姜祖伟执笔:郑焕冰其他成员:饶李江王梅青[内容摘要]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品位的方法和途径,这是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课题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开展经典阅读,提升语文素养”课题

    江山二中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姜祖伟

    执笔:郑焕冰

    其他成员:饶李江

    王梅青

    [内容摘要]

    阅读和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而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人格品位的方法和途径,这是我们永远的目标。我们认为,开展经典作品阅读,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确是一条很好的“捷径”。而且,新课程下的语文课改(包括中考试题命题)也很重视学生的阅读和积累,本研究课题组试从学生的“经典阅读”入手,进行了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对学生经典阅读状况作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对如何开展经典阅读进行了积极不懈的探索,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课题的提出

    当前的教育存在问题: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教育错位。

    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经典阅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

    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不仅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大师,而且出现了许多宏篇巨著和艺术精品。这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经典小说名著和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我国灿烂文化中瑰丽的奇葩。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在初中生中开展课外经典作品阅读,让他们自小就扎根于祖国的文化传统之中,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在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利于培养美好的思想情操,提升良好的文学素养,健全人格的发育。

    在大语文教育观的指导下,我校在几年前就针对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而窄”,开设“自由阅读”课,并把学生的课外阅读、背诵作为考查内容。面对新课标的实施,尤其是新形势下的中考命题改革趋势,考查内容大多侧重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课外积累,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中所处的位置,加强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才能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二、关键词概念的界定

    1、经典作品:千百年来传唱不衰的古诗词、古典名著和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2、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3、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一)国内

    大量阅读是一条成熟的历史经验,孔子有“博学”之说,冰心有“多写”之言,古今中外名人没有不是从小多读书的。课外阅读量也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同时,大量阅读还具有极强的心理学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初中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广阔渠道。因此,扩大课外阅读量,促进语言的积累,能改善和扩大学生的智力背景,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找到一条限时、大量、高效、低耗的成功之路。

    (二)国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扩大课外阅读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阅读描写英雄人物的生活与战斗的书籍,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2、是解决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手段。他发现,学生课外书读得越多,积累的东西越多,掌握知识就越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3、课外阅读是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4、书籍是学校“精神生活”和“智力生活”的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对象: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出发,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的现状。

    2、在调查的基础上,介绍有关适合学生的读物,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并探索加强课外阅读的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积极性。

    3、教给学生几种最基本的读书方法,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4、在语言实践中,加强读写结合,包括口述、写作、设计和资料搜集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研究对象:江山二中初一年级全体学生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阅读量:初一年级开始至第五个学期,平均每学期阅读量超过50万字,阅读总量可达260万字以上。

    2、性情品德:性情开朗,自信乐观。品格有相当明显的内化深化现象,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及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明显改善,教师与家长皆可感受出来。

    3、学习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摘抄优美词句、片断,能书写读书心得、随感。

    4、学习态度:学习日渐轻松愉快,乐于学习。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六、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法: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

    2、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

    3、个案研究法:对有代表性的学生作跟踪研究并写出个案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9—2005、12)

    1、学习有关理论,了解阅读意义,调查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和阅读兴趣。

    2、继续健全学生阅览室和图书室开放制度。

    3、制订读书计划,制作一份读书报告表。

    (二)实施阶段:(2005、12—2007、6)

    1、推荐学生感兴趣的读物,让学生自主地选择阅读。比如中学生必读书目(新课标),与课文相关的有关名著、名篇。

    2、每周安排一堂课外阅读课,指导学生练习常用的阅读方法阅读。其余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要求每周安排三个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达到或超过阅读总量。

    3、开展各种读书活动。例如:校级活动:如阅读能力竞赛、读书征文比赛等。班级活动:如一日一诗、故事会、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等。学生个人活动:如自编小报、写读书笔记等。

    4、常规检查。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轮流阅读课外书,并及时组织交流,从而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自主地读书内化,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综合评价、形成成果阶段:(2007、7)

    在第二阶段全面深入研究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实验报告。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开展经典阅读状况的课题调查

    1、调查研究的时间、对象、内容与方法

    时间:2005年12月

    对象:江山市二中中学初一(14)(15)班96名学生

    内容:经典阅读的态度、兴趣、方法等

    方法:①问卷法;②分析法

    2、问卷调查的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对经典作品有浓厚兴趣并经常阅读的学生仅占11%,有兴趣但认为读不读无所谓的占45%,完全没有兴趣的占38%,另有6%学生认为“那纯属浪费时间”。

    而阅读率最高的《西游记》也仅仅是42%。有14%的学生每天读书1小时以上,75%的学生每天读书0.5—1小时,11%的学生每天读书时间不到1小时。55%的学生表示每月用于购书的钱在10—20元,10元以下的有28%,而每月购书在20元以上的则只有9.3%。

    调查显示,仅有16%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计划。阅读时坚持精读的占18%,做读书笔记的占23%,作比较阅读的占11%。

    根据学生曾经阅读过或印象最深的课外阅读读物统计分析,学生的阅读呈自主性和多样性。53

    %的学生非常喜欢阅读韩寒、郭敬明等80后作家作品。41%的学生喜欢阅读情感类、武侠类、惊险类、科幻类等网络小说。72%的学生喜欢阅读休闲类、文摘类的“快餐式”读物。而初中新课标推荐的10部经典作品阅读率仅有只有28%。

    由此可见,初中生的课外经典阅读的状况是不够理想的。

    3、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包括家长)的经典意识淡薄了,经典显得苍白无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具体来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认识与行动上产生了反差及其原因。

    尽管初中生都意识到课外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多学生把没有做好课外阅读的原因归于没有时间和精力,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少学生整日被动地应付学习、考试,放弃了课外阅读。

    但从对课外时间的分配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0%的学生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在一小时以上,有65%的学生每天平均看电视时间在0.5—1小时之间,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还是有闲暇时间的。

    第二,没有合适的书籍可看。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学校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图书资料。大多数学生家中藏书数量不多,藏书又都是些通俗读物及杂志,有中外名著的寥寥无几。甚至调查发现有16%的家庭,学生除了教材以外再也找不到一本可读的书,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二是学生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样的书,这与缺乏家长和教师的指导有关,致使学生找不到适合的书。

    第三,急功近利占主流。在学生的手中,大都是学科辅导、考试书籍,这种现象显示出学生的务实追求,同时也显露出急功近利的阅读占据着学生阅读生活的主要空间。

    第四,怕影响学习。家长支持学生课外阅读者仅占2/3,而且只允许学生阅读与学习有关的书,如教材辅导读物等。

    第五,家庭环境氛围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形成有密切的联系。家庭阅读氛围浓,其孩子的阅读习惯更好,阅读经典的热情更高。

    (2)初中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习惯

    ,但经典阅读状况仍令人担忧。

    调查发现,初中生平均每天课外阅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的占75%。23%的学生在阅读中还做读书笔记、摘抄。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部分学生对经典作品兴趣不大,或者阅读经典时“仅仅看个大概”,从某种角度说,课外经典阅读是图消遣,寻开心,甚至是为了“完成任务”,阅读效果较差,只注重故事的内容,不去理解分析,看完就好,至于价值和意义可谓优劣不分。

    (3)文学名著阅读亟需加强引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60万字以上,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但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对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的认识反而有所降低。调查发现,阅读“新课标”规定的10部课外阅读推荐的经典篇目,阅读率仅有只有28%,而对其他文学作品则有较高兴趣。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而予以引导。

    (二)实施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在课题研究时有针对性采取了以下策略。

    1、开展经典文学阅读,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取经典营养。

    我们通过“经典文学阅读”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范围、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对经典作品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于是,“加强对经典文化的吸收”成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走近经典文学,增加学生在传统文化经典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们开展了阅读经典作品活动,提出了“阅读经典作品,弘扬传统文化”的口号。在方案中我们为学生开列了书目,使学生有的放矢,自觉运作,并采取一系列的指导措施,来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1)激情。即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中国的文化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唐诗宋词、明清古典小说、现当代美文等文学作品流传久远,具有开朗恢弘的气象、优雅高尚的情怀,是人文理想的荟萃。阅读这些经典文学,就如同与一个个哲人在对话,学生明确了阅读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形成“内驱力”,就容易以充沛的热情投入其中,品尝大量阅读带来的甜美滋味。

    (2)树标。即明确目标确定任务。为了克服学生经典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学生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认真制订阅读计划,诸如新课标推荐的篇目或其他的古典名著,还有许多获得“茅盾文学奖”等奖项的当代文学获奖作品,我们及时向学生推荐阅读。学生根据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初一至初三(上)五个学期及四个假期内的阅读计划。

    (3)促行。为了帮助学生实施并完成预定的阅读任务,激发学生常盛的阅读热情,我们也制定了几个规定,要求学生做到:①天天两个“一”——要求学生每天语文课前诵读一首古诗文;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句座右铭或者一篇文学作品;②周周两个“一”——读一篇(部)经典散文或小说,字数必须累计达2.5万字,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③月月两个“一”——课题组老师每月开设一节有关文学经典阅读的专题讲座,举行一次有关文学经典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4)评绩。即评价阅读效果。给每个学生设计一张“经典阅读”成绩记载卡,记载学生经典阅读的内容、数量、活动次数和成绩以及荣誉等。记载评估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及时监督、指导。

    2、教学中多方寻求培养阅读经典的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调动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1)以读导读。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把名著阅读内容引入课内。

    在教学中,我们会不失时机地将经典名著引入课堂之中,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指导学生阅读名著。

    例如讲授《荒岛余生》时,学生了解鲁滨孙被陷荒岛之初那种绝望而又尽力寻求希望的矛盾心情后,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他为什么会陷身荒岛?”“他如何度过28年的荒岛生活?”因为对鲁滨孙的命运极其关切,学生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热潮,由此点燃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2)以写引读。例如学习《杨修之死》,引出对曹操这一人物的鉴赏。课后让学生结合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曹操》,学生主动参与,热情高涨,加深了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我们还可以先结合授课内容布置题目,诸如“我看杨修的死”、“从《朝花夕拾》中你看到了鲁迅怎样的童年”、“读了陶渊明的诗文,你对他的生活态度有何看法?”等。要解答这些问题,势必需要学生去阅读整部文学作品,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热情。

    (3)以动诱读。我们经常举行经典知识竞赛等活动,平时在语文知识检测中有意识地增加一些文学名著方面的题目。在讲授《隆中对》时,请精通《三国演义》的同学谈有关诸葛亮的经历,我班的刘森同学将熟谙的诸葛亮讲述得神采飞扬,深刻又有自己独特的见地,而且把《三国志》里的诸葛亮的情况也作了精彩的解读。他以自己广博的知识赢得了全体同学的热烈掌声和无比羡慕,这样也激发了其他同学阅读经典的积极性。

    (4)以效促读。以展示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兴趣。在平时的随笔写作中,我们要求学生多写些经典阅读心得、评论文章。我们把一些写得深刻的文章进行讲评展览,学生在展示作品时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强化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也推动了整个班级的阅读热情。

    3、营造经典阅读的氛围,构建经典阅读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经典阅读的实效。

    为大力营造“时时、处处、人人”阅读的良好氛围,我们将经典文学阅读列入教学计划,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落实好各项事宜。

    首先,我们开发了学校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课程资源,完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藏书,尽量为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提供资源保证。

    其次,我们在具体实施中确保四个“落实”:

    ①落实组织的机构。成立阅读经典著作指导小组,制订相关教师学生的任务职责、考核内容和操作办法。

    ②落实时间的安排。一是开设课外经典阅读课,列入课表,每周一节,专时专用;二是学校图书室的开放时间,每周2个时间段,不少于两个小时;三是实现网上阅读,我们在学校网站上开设了阅读专栏,为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作品。

    ③落实指导的方法。我们对一些要求精读的经典作品拟出了具体的读书方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摘抄式、提纲式、感想评议等)。我们安排精心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课型,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有A、阅读指导课。基本环节:阅读方法指导——读书尝试——交流体会。B、阅读推荐课。基本环节:介绍读物——激发兴趣——课外阅读。C、阅读积累课。基本环节:自由诵读——积累练习——反馈阅读效果。D、阅读欣赏课。基本环节:佳作欣赏——个人点评——全班交流。E、阅读汇报课。基本环节: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小结点评。

    ④落实活动的开展。我们开展的活动使阅读成为一项有组织的集体行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读书故事会、佳作欣赏会、与名著人物对话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好的读书笔记、读书小报的展评;读书经验交流等等,这些活动我们都定时专人负责举行,不求形式,力求实效。

    其三,我们还积极构建了经典阅读的激励机制。我们鼓励学生以校文学专刊《雏鹰》和《江山二中报》为平台,开展作品交流。每个学期,我们还设立了“经典阅读优秀奖”,对阅读数量大、习惯好、效果优的同学进行激励,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

    4、认真指导学生经典阅读的各种方法,力求经典阅读“课内开花,课外结果”。

    现在许多学生的阅读经典作品还仅停留在“看书”的层次,用眼睛来“消遣”书本的内容。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以课文为蓝本,通过对不同类型课文的阅读方法的分析,抛砖引玉,教会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特别是一些传诵已久的经典作品,我们就不惜时间指导学生如何精读作品,体味作品的文化意蕴,引导学生着眼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味。

    ①品味作品的语言美。语文课堂只有通过对语言的品味,才能获得美的渲染和语感的培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形象的比喻来表达绵绵无期的“愁绪”;“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历史典故巧妙表达人生志向……透过语言文字,我们体会到祖国语言的精妙博大,领略到字里行间产生的意境美。

    ②领悟作品的形象美。语文教材聚集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在他们的身上可窥见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我们在教学中通过剖析人物性格,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正确感知作品的形象美。如北朝民歌《木兰诗》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她的故事有着浓浓的中国情调。教师可以顺着课文的脉络,深入分析木兰身上的熠熠光辉,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③感受作品的情感美。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课文中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如《斑羚飞渡》对可贵的种族精神和团队精神的热情赞扬;《沁园春·雪》展示壮美河山,挥洒壮志豪情……这些或朴实或激情或沉重的文字,以一种感人肺腑的美,涤荡着人的心灵。引导学生诠释作品中的情感,正是陶冶情操的实践。

    ④体验阅读的个性美。新课标中提到“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教学《羚羊木雕》,我们设计了一个开放性问题:“女儿既然把价值不菲的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她该不该要回来?”

    一石激起千尺浪,学生立刻就形成了针锋相对的两派,课堂上立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现象。这种让学生根据课文进行切己的体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我们把这些赏析阅读的角度和方法交给学生,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分析,阅读效果明显提升,我们“课内开花,课外结果”的愿望基本得以实现。

    5、适时抓住教育契机,延伸拓展经典阅读活动。

    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也不失时机地关注学生感兴趣、乐接受的生活热点现象,以此为切入点,诱导学生“移情别恋”自主地阅读经典书籍。针对学生痴迷打游戏机的状况,我们利用网络游戏引导他们去解读名著知识。我们让班上的游戏机迷举办“网络游戏《西游记》与《西游记》的异同”的活动。他们为找资料变成了书虫,总往书店里钻,有的从网上下载了丰富的资料。活动掀起了一股阅读经典作品的热潮,学生说起名著知识滔滔不绝,享受着读书的快乐。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实验近两年多来,我们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学生思想面貌和谈吐变得礼貌儒雅;学生的经典阅读成为重要的语文资源,积累名句数量很大,语文成绩连续在全市居首位。学生文章词语匮乏单调的现象有了显著改观,经常有征文在省市中获奖或在各类报刊上发表。在学校承办的市公开课中,学生的回答令听课教师时常拍掌称颂。我校被评为“浙江省《中学生天地》导读先进学校”。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成了经常阅读的好习惯。许多学生由原来的未曾接触过经典到喜欢上经典文学,这为他们今后终身的阅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提高了阅读和写作能力。两年多下来,有些学生积累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有厚厚两三本。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大大提高,作文中不时冒出一些警句、富有哲理的话。初三(14)班的郑诗涵同学,自小就喜欢阅读经典文学,尤其对《三国演义》特感兴趣。针对这种状况,我对他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现在,他不仅熟谙《三国演义》的每个细节,甚至可以背诵出许多章节。他写了很多篇“解读三国”的系列文章,以其娴熟独特的语言,充满睿智理性的思维,令我们大为赞叹。如今,《秋雨散文》等文学著作又成了他每天不可或缺的佳肴。他参加的征文比赛,多次荣获市一等奖。

    3、开阔了视野。学生变得开始关注人类、自然、社会,课堂上讨论的话题显得广泛,思维更加敏捷,思考更加深入。

    4、价值观和人生观渐渐改变。以前有许多学生是“井底之蛙”,现在的人生目标开始高远。学生对困难的忍耐力增强,对社会、家庭的看法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如有些学生对父母的教育方法和人生态度开始用审视的眼光去评判,用历史的眼光去理解,开始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这些正应验了雨果的一句哲言:“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5、课题组教师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姜祖伟老师荣获浙江省《中学生天地》导读先进个人,他的论文《优化初中语文自主阅读初探》获江山市论文评比一等奖;饶李江老师获得江山市语文阅读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王梅青老师的论文《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获江山市论文评比一等奖;郑焕冰老师的论文《引领学生叩响文学圣殿之门》获江山市论文评比二等奖。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当然,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1、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和学生,或多或少心存顾虑,在经典阅读、语文活动等方面时间、精力的投入仍旧不够,很多同学缺乏阅读的真正自觉性积极性。

    2、由于客观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学校阅览室、图书室的经典文学藏书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同学们的阅读期望和需求,以及图书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如果再加之学生家中的藏书贫乏,那么势必影响学生的经典阅读的计划、数量和质量,达不到我们既定的目标。

    3、在我们对学生进行文学熏陶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审美观受到了冲击。花花绿绿的世界、“前卫”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对学生的影响都是较大的。因而在欣赏一些佳作时,学生对其中所表达的一些观点、人物的行为感到不可理解,因而对这些作品失去了兴趣。

    4、很多学生阅读的兴趣点集中在短小精悍的当代散文或者短篇小说,如《散文》、《读者》中的美文,还有一些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散文或小说,而对一些历时长久那些长篇小说却缺乏兴趣和耐性。的确,当代美文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浅显易懂,容易为学生接受。但如果学生的阅读面仅停留在这些文章上,那也许离我们开展经典阅读的初衷就有距离了。因而,如何真正意义上让大部分学生喜欢经典作品,激发他们阅读经典文学的热情,提高阅读的品位,提升文学素养,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也是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长久任务。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大出版社

    2、《现代语文教育论》

    魏国良著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年4月版

    3、《新课程改革优秀教学设计方案》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年8月版

    4、《开展延伸阅读的实践》邹峰著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年5月版

    5、《语文教学案例》

    沈敦忠主编

    湖南师大出版社

    2004年1月版

    11

    篇2:教育局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局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教育局,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局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2016教育局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区委《关于印发〈xx市xx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x委办发〔2016〕x号)和区政府《关于印发〈xx市xx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x府发〔2016〕x号)精神,为加快我区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教育系

    教育局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2016教育局诚信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区委《关于印发〈xx市xx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x委办发〔2016〕x号)和区政府《关于印发〈xx市xx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x府发〔2016〕x号)精神,为加快我区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教育系统营造诚实、守信、自律、互信的信用环境,结合教育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信用体系建设总体部署,以教育诚信促进社会诚信,把学校诚信制度建设、教师师德师风和学生诚信教育作为教育系统诚信建设的重点,规范学校办学和教师从教行为,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社会满意的教师,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

    开展“诚信校园”建设,规范办学行为。

    1.推进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对人民群众反映热点问题的治理。加强普法教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大力开展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健全校务公开制度,落实教育资助惠民政策,加大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决策事项和相关信息公开力度,方便人民群众,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教育公信力。

    2.

    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常规、教育科研、学生评价等。规范招生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试、划片、相对就近”入学,新生“阳光分班”,高中“阳光招生”。规范收费行为,认真落实治理中小学乱收费有关规定,坚决治理教育乱办班补课、乱征订教辅资料等乱收费热点问题。规范民办学校和培训机构招生、收费、广告发布等行为,加强监管,杜绝违规行为发生。同时,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建设工作,将公办中小学、幼儿园诚信情况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将民办学校和文化教育培训机构的诚信情况与办学机构的评估、评优、年检等挂钩,以教育诚信促进社会诚信。

    3.

    开展诚信教育。将诚信教育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日常管理和师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诚信讲座、座谈会、班队会、知识竞赛、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利用道德讲堂、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宣传阵地,大力发掘和宣传诚信人物、诚信集体,积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等诚信教育活动,把诚信建设作为维护学校良好形象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加强,不断深化,形成人人讲诚信、时时讲诚信、处处讲诚信的良好校园氛围。

    (二)加强“诚信教师”建设,提升职业素质。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诚信建设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加强师德管理,加大师德培训,提高教师修养。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对优秀师德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大对有偿补课、体罚学生等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通过明察暗访、信访线索追查等方式,严肃查处施教行为不端、从教行为不廉等师德师风问题,维护教师教书育人、廉洁从教的良好形象,做学生的榜样,做社会的楷模。

    5.

    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把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师队伍的诚信建设相结合,深入开展专业学习、岗位技能、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培训和各项教育教学技能比武、赛课活动,使修德与修业达到和谐统一。培养有追求、有品格、有能力的教师队伍,让他们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使教师的人生价值随着教育教学能力和教书育人水平的提高而升华。

    6.

    建立健全教师信用评价和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评价考核机制和教学科研人员信用评价机制,将教师信用评价制度与师德考核测评结果相结合,采取教师自评、互评,学生、家长参评,向社会各界问卷测评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诚信教育的专项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入师德诚信档案。开展教育和教研机构以及学生、教师和教育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工作,将信用评价结果与招生录取、学位授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项目申报、科研经费分配、评选表彰等挂钩,加大对学术(论文)作假、考试作弊、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等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将信用记录及信用评估结果纳入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年度考核,并录入教籍系统统一管理。建立健全学历甄别核查制度,防止学历造假。

    (三)推进“诚信学生”建设,提高文明素养。

    7.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学校要把学生诚信教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与社会公德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修订完善学生守则,努力使诚信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他们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开展诚信教育课示范点,并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和职业学校推广诚信教育进课堂,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组织编写青少年儿童诚信教育系列读本,注重诚信教育与国学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感受、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8.

    大力开展文明守信系列活动。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事迹,通过道德讲堂、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为主题,举办研讨会、辩论会和演讲赛等活动;充分利用板报、校园广播、QQ群和微博等网络媒体,大力宣传诚信教育的内容、要求和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9.

    建立健全学生诚信考核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完善学生个人诚信档案,鼓励学生签署诚信保证书、诚信考试承诺书,通过诚信品德评价机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品行情况、各类违纪情况等做好全方位的、详实的记录,通过信用评价体系,对各种有违诚信的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归纳,与评优、奖惩等综合评价挂钩,使学生能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培养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在校期间形成较稳定持久的诚信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诚信度;确保诚信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使其在学生毕业后能有效地延伸到社会。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全面推进教育系统诚信建设,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校(园)长为成员的教育系统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人事科。各校(园)要成立由校(园)长为组长的诚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和完善诚信激励机制

    将诚信教育融入机关、学校和幼儿园日常工作,注重结合校(园)实际,将诚信教育纳入管理、服务、教育、教学之中,与日常工作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诚信评价、考核机制,将诚信考核结果与学校目标责任挂钩,与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评优选先和师德考核挂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评优评先、招生入学挂钩,逐步建立完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与体系。

    (三)加大宣传引导力度

    学校要利用校园广播、网站、宣传栏、班会等加大诚信知识、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诚信教育实践活动,提高诚信意识,加大对诚信事迹的宣传和典型失信案件的曝光力度,及时发布诚信教育活动信息,营造教育系统诚信氛围,创设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环境。

    篇3:“中国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实施方案

    “中国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关键词:植树造林,植树节,中国,活动实施方案

    “中国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简介:2016年“中国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实施方案根据省、市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共xx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林业生产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与原则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

    “中国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内容:

    2016年“中国植树节”植树造林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省、市林业工作会议和中共xx县委十二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了高标准、高质量全面完成林业生产任务,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中国翅果油树之乡”品牌,进一步壮大产业增收、扩大造林增绿、保护资源增效,全方位服务,全过程指导,奋力开创生态建设的新局面,努力实现造林绿化的跨越发展。

    二、工程布局与重点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按照“乡村道路植绿,丘陵干果增效,荒山修复披绿,全面加强管护”的总体布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全力实施八大重点工程。

    (一)核桃富民工程

    1、新发展核桃经济林1030亩。按照“一村一品”的总要求,通过扩园、连片、补空档,适度规模扩展,栽植密度一般为每亩33株,株行距4×5米,3月中旬完成预整地,4月上旬完成栽植任务。

    2、补植完善核桃经济林13万株。对近年实施的核桃经济林进行补植完善,提高标准,逐户落实,逐块补植,缺多少补多少,缺什么品种补什么品种,达到建园标准。

    3、核桃示范园建设。建设樊店和符册、西堡和庄里、青树洼三个千亩核桃示范园,一是完善提高,新植300亩,补植200亩;二是集约管理,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适时浇水,定量施肥,合理修剪,及时防治病虫害,促进树木早成型、早挂果、早收益;三是设施配套,每个园区新建一座综合服务中心,配齐办公用具、农业器具、技术资料等设施设备,实现园区道路循环并硬化,水源充足并输送到地头,在醒目的位置建有固定标识牌,从而达到建园高标准、管理高水准、配套全到位、服务全方位、效益第一流的标准。

    (二)乡村道路绿化工程

    绿化乡村道路100公里,重点围绕乡村路和田间路,补齐空档,连接断档,构通循环,适地适树推广杨树、国槐、柳树等乡土树种,打大坑,栽大苗,浇大水,保成活,增景观。继续实行乡村组织实施、部门联合验收、财政适当补贴的政策,确保高标准、高质量,一季完成绿化任务。

    (三)古北线绿化工程

    古北线绿化里程11公里,适地适树选树种,生态景观同兼顾,采取道路两侧单行间隔栽植柳树和河南桧的绿化模式,共栽植树木7340株。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栽植,林业中心负责规划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工作,所在乡镇负责绿化占地协调等工作,于4月底完成栽植任务。

    (四)翅果油树生态经济林工程

    以打造“中国翅果油树之乡”品牌为抓手,以扩大人工栽植面积为重点,在中卫乡甘泉片新发展5000亩,连片规模扩展,与野生资源衔接,基地化建设,园区化管理,夯实产业基础。同时,开展宣传年、联合执法保护年等系列活动,严格保护,合理利用,造富于民。

    (五)天保人工造林工程

    天保人工造林工程2000亩,工程分布在塔儿山和东山两个区域,栽植树种为油松,造林密度每亩110株,采取专业队造林方式,推广整地保墒、穴面覆盖、营养袋苗木等抗旱造林措施,提高造林质量,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六)矿区生态治理工程

    矿区绿化1500亩,根据《关于加强煤矿企业造林绿化工作的通知》(翼政办发〔2012〕8号)文件精神,全部由政府安排开展异地造林,由煤炭企业出资,林业部门规划设计、检查验收,4月底完成栽植任务,秋季进行补植完善,年底验收交工。

    (七)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工程

    我县国家级公益林分布比较零散,涉及林农比较多,管理比较困难,为了既保护森林生态、又增加林农收益,采取“林农得补偿,部门统一管护”的办法。各有关乡镇、村,要根据全县国家级公益林规划,将集体所有公益林落实到人到地块,并张榜公示,4月底前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5月底前将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兑现到位,真正达到森林得到保护、林农得实惠的目的。

    (八)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一是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属地管理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县、乡、村、户层层签订责任状,加强野外火源管理,网络化布控,地毯式排查,全天侯巡查,设站盘查,修订防火应急预案,县、乡两级分别组建30-50人防火专业队,备齐防火设施,铺天盖地宣传,振天动地打击,杜绝森林火灾发生。二是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以平川区杨毒蛾、春尺蠖和丘陵区木橑尺蠖为重点,严格控制,防止蔓延。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严厉打击“三乱”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三、工作措施与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县上已成立造林绿化工作领导组(名单附后),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组织,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为造林绿化工作第一责任人,严格按照《森林防火责任状》、《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状》等,深入一线督导落实。林业部门要搞好牵头和组织实施,住建、卫生、教育科技、经信、煤炭、水利、交通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提高标准质量。质量是林业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在造林施工过程中,要做到严上加严,精益求精,从规划到选苗,从栽植到管护,再到审核验收,环环紧扣,一丝不苟。规划上要将栽植和管护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选苗上要采用二级以上优质苗木;栽植上要“大苗、大坑、大水”,确保成活率;管护上要做到除草、松土、浇水、防害虫全方位,保证苗木正常生长;验收上对质量不合格的不予签字、不予验收、不予付款。

    (三)落实管护责任。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造管并重、以管促造的原则,制定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封山禁牧要禁严,护林防火要防死,乱占乱伐要严惩,确保栽得上、保得住、能见效。

    (四)严格督导检查。检查验收是终审环节,县上将对造林绿化工作采取日常动态检查与年中或年末实地检查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每次检查结果在县新闻媒体予以公布,对造林质量差、进度慢的单位进行公开曝光,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县年终综合考评依据。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