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论文]大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0-03-14 03:21:5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论文 大学生健康管理初探

      就业、交往等压力的增大使当代大学生中出现了心理失衡的现象,高校应高度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现实生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论文篇一

      《新时期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可以有效地促进和谐德育、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使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 有效途径 大学生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高等学校,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和体系。”大学生要做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要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怕困难,善于合作,体现了较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我们也看到,当代大学生,随着生源的独生子女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复杂多元变化,以及学生家庭成长背景、地域贫富的巨大差异和现代媒体的负面效应等因素影响.从中学门迈向大学门的青年学生面临着比过去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更多的现实问题,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因心理疾病导致休学、退学。在对大学生的各个年级段的分析中,几乎都发现有部分群体存在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心理异常问题。主要以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成瘾(含网瘾)、物质依赖、性偏好障碍等神经症、心境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障碍为主。主要表现在: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个性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等。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影响一些学生一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

      作者简介:刘轶强(1966-)。男。汉族。太原理工大学副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历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社会史。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得以排解心理困扰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

      大学生产生上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主观上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有客观上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因素。1.客观原因。一是应试教育与独生子女政策。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使得中学教育基本上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转.学校重视了高考科目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二是社会的压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竞争日益加剧,特别是涉及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各项改革措施的推行,使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多样,这也对大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三是学校缺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的思想教育基本上停留在标语、口号式的宏观层次上,缺乏必要的细致和深入的教育。从中小学一直到大学.学生都缺乏良好的心理教育.学校只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没有教会他们怎样去搞好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社会。2.主观原因。一是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理想与现实脱节。目前我国大学生入学时一般在18岁左右毕业时22岁左右.这一时期正是青春后期与成人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们富有理想和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但是,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他们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条件和环境及人际关系常常提出过高的要求,忽略客观条件限制,期望一切都是现成的和顺利的,一旦在现实中遇到一些挫折,他们就大失所望。二是自我意识不健全,常出现认知偏差。一个人在自尊、自信基础上建立健康协调的自我统合,即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应对现实的心理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困扰大都与自我意识有关,例如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对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不能独立地整合各方面信息等。三是应对策略与应对能力欠缺。在现在的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对生活事件的应对策略与生活对他们的要求很不相称。当他们遇到某些事情难以处理时,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内外原因进行一番分析.但是最后往往会出现“我知道……,可是我该怎么办呢?”的局面。这种策略和能力方面的限制使他们不能有效地处理各种生活事件,不能积极地面对各种压力,不能很快地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而是经常处于一种紧张的应激状态.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尽管各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些高校甚至编写了校本教材,但是,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引发较多的心理冲突,而一些大学生又不能科学对待,且心理冲突调适能力较差,对心理咨询难以启齿,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产生心理烦恼和困惑,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另一方面,虽然高校日益认识到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在大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方法不当,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不合理、难操作、措施难到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队伍力量不足,专业水平不够;还有就是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结构方面缺乏合理性,有的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安排在课程表上,而没有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去.这种课程的设置首先是不被教师与学生重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很难有创新;再者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依靠传统的理论研究去实施教学,而没有注重到心理辅导与健康咨询工作的作用,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是走过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不能给予科学的解决;最后就是缺乏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大学生认识不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意义所在。因此,高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要想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高校、家庭都责无旁贷,要共同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

      思想上重视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有效地开展,首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特别是学校领导要重视。有关部门和领导要从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高度,正确认识加强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心理健康教育切实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在人、财、物等方面切实给予支持。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一般学科,它关注的对象是大学生及其各种心理调控问题。因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要求相吻合,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提高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用格调高雅的精神生活影响和教育学生,用优美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美感,促使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实践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接触、了解和认识社会的机会。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在专业技能、工作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同时增强了克服困难的信心和不断进取的勇气,有助于他们重塑自我,准确定位,顺利成才。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提高师资水平。一是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小组,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为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研究小组应由热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丰富教学与学生管理经验的老师组成.心理咨询室应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老师和医护人员组成。二是创造融洽的气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搞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和教师工作评价机制,尽可能缓解、疏导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三是创造机会,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机会,提高专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安排教师参加全国心理健康与心理测量培训等,聘请校外专家来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组织教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四是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辅导员是和学生接触最多最频繁的教师,有必要定期给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鼓励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辅导员的各项工作更加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展的各项活动更加人性化,在处理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时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

      建立广泛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网络。虽然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学生从思想上也能认可,但真正让他们走进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依然有很大的困难。利用学校的网站,设立心理咨询中心网页。开展在线咨询,心理讨论区、电子邮件等咨询服务。同时,利用网页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并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沟通.随时跟踪具有异常心理问题的个体.帮助化解潜在的心理问题甚或心理危机。通过心理健康网络的运行,不仅可以使学校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及时干预解决相关心理问题,还可以防止心理问题的扩大激化。

      总之,只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成因,积极探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措施和对策,就能把高校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的优秀人才。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初探论文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