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读书无用论”2021心得体会

    时间:2021-07-21 10:09:2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马克思主义 心得体会 个人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浅谈“读书无用论”2021心得体会

      在四月中旬时,老师和我们讨论到了“读书无用论”这个话题。其实,“读书无用论”这个观点自古而存。古有赵括的纸上谈兵,初唐四杰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今有文革知青张铁生、“第一股民”杨怀定,这些都成为了人们认可“读书无用论”的充分理由。其实,人们之所以坚定“读书无用论”的论调,是因为他们割裂了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关系,并未曾真正懂得认识之与实践的作用。

      “读书无用论”支持者认为:知识改变命运是自我欺骗,能力创造财富才是人生真理。人们把大好青春年华花在学习上,到最后,这些书上的知识仍然只停留在书中,对人们的工作,现实生活并没有起到任何的帮助作用。稍微温和的表达是:经验比读书重要。简而言之,在支持者看来,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知识是奢侈物,在现实中,不能起到任何作用,甚至连鸡肋都不如。接下来,我打算以马克思基本原理中的实践与认识论对该观点进行探讨。

      首先,知识是什么?知识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现实社会的认识。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的变动推动着认识的变化。由此而知,知识并不是凭空而生的产物,它是实践的产物,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抽象概括化的理论成果。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不同,其在强调认识的实践性的同时,也在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是在客观基础上进行思维创造后的改良产物。认识来源于实践,但并不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再临摹反映。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看本质,对现实进行”抽丝剥茧”,在观念中加工、改造对象。由此可见,在某种程度上,所谓对现实无甚用处的知识,其实正是实践的改良产物、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我们通过实践获得认识,最终的目的是为实践服务,而不是为了认识而认识。我的专业是法学,从大一到现在,我系统学习法学也差不多有两年了。其实在大一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就是法学理论的研究究竟有什么用?法律,作为解决社会纠纷的规范,它的评估应该体现在实务中,体现在各级行政机关和法院当中。在实务战线的法学工作者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分配如此之多的学者在做理论研究。于我而言,我认为这是对司法资源的一种浪费。现在回看,我发现其实我也没有正确认识和重视知识的重要性,也在潜意识中割裂了认识和实践的关系。我们之所以需要大量的学者做理论研究,做理论分析,不是为了理论而理论,而是为了法律实务的更好展开而理论。在诸多法律规范中,大部分都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关系。特使是作为后置法的刑法,一旦犯人被执行了死刑立即执行,则该后果就永远无法弥补。哪怕实行再审程序,证明其为无罪,对于犯人来说,除了证明其清白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意义。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总结目前我国死刑执行泛滥的原因,并提出可具操作性的改善措施,指导现实死刑执行。我们不可能说舍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仅凭社会经验的积累,推动现实的改变。若不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认识改变实践,那我们的社会只会停滞不前。

      “读书无用论”的支持者,其实是在潜意识中把人的认识看成了消极的,被动的放映和接受外界客观现实的活动。简而言之,对于他们来说,认识和实践其实就是镜子的两面,两者除了存在形态,并没有任何的不同。书上的知识,只能停留在书上,只能停留在教室中,一旦迈出特定范围,就成了无用之物。那自然而然,在这种思维角度下,认识对于实践是毫无用处的。所以他们认为书上的知识就只是书上的知识,即不能增强人们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也不能带来直接的金钱财物和物质享受,那读书有何用?要改变这种观点,需要他们正确理解和重视认识和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可能,知识没办法直接衡量成物资资源,没办法兑换成真金白银,但是,知识能够为我们在现实中的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作用,可以为我们总结经验,扬长避短,科学、有效率地进行社会活动,使得知识能够为我们带来潜在的或者显然的社会活动优势。

      除此之外,我认为,“读书无用论”这种错误观点越演越烈,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和僵化运用。

      现在很多学生,可能成绩很好,分数很高,可是他们可能并不懂知识的本质是什么,他们只是被动式地,原封不动地去接受知识。换而言之,学生只是原封不动地把老师的知识,课本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脑海里,从未思考其中的知识原理。李贺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们在小学的时候便可倒背如流了,可是,如果我们有真正了解背后的道理,今天的学校饭堂就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粮食浪费;我们曾吟唱背诵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可我们曾思考过苏先生背后所表达的人生道理?我们也曾专门学习过垃圾分类课程,可我们曾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知识,既是圣贤书籍中的阳春白雪,也是现实生活的生活实践,我们永远不要割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不要让认识成为无源之水,不要让实践成为无思之动。

      读书无用论,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只有实践的存在,没有认识的引导和支撑。因此,我们在书上学到的知识,于现实无用,甚至,其相当于古代的八股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归根到底,该观点的错误在于其割裂了认识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并没有看到认识对改造世界的作用影响作用。除此之外,该观点的盛行,也有我们学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很多学生在应试教育下,已经成为了考试机器,已经忘了何为知识,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未曾思考过知识背后的道理,未曾将我们的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当中。其实,学生自己,也正在割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