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碗面么关于饮食文化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06-24 10:36:31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饮食 文化 心得体会

      人活着不就是为了这碗面么关于饮食文化的心得体会

      在城市形态日渐趋同的今天,和泡馍一样,面食也是xx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根本属性之一。在xx人心里,故乡便是一碗面的味道,越是远走他乡,越是撂不下那一碗粘(此处念ran)面。面,让很多身居异乡的人对这座城魂牵梦萦。

      在xx,人人都爱自诩自己是面肚子,还说面食滑过食管的感觉,都比其他食物柔顺。“一顿不吃面,一天都白干”,一天三晌都是面,再吃也不烦,似乎再名贵的山珍海味,也比不了一老碗粘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xx人爱吃面,或许与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有关吧。关中平原,天府之国,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一马平川,物华天宝,占尽了天时地利。秦汉之际,原产于西亚的小麦,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这膏腴之地生根发苗。从此,八百里秦川埋得了皇上,也能长得出好庄稼。

      xx人爱吃面的历史,就此开启。

      因为爱吃面,也特别会吃面,于是xx便被人称誉为“面都”。四四方方的古城,端南正北的大街小巷里,最不缺的就是面馆,哪怕是背街小巷,十步之内必定能看到面馆,或奢华或简陋的门脸内,大师傅砰砰有力地甩着面团,似乎在彰示,xx人只要有这一碗面就足够了。

      外地人不知道,xx人把吃面这事看得重,早已上升到了生活信仰的高度。面朝黄土,背朝青天,春种夏忙,秋收冬藏,忙时吃干,闲时喝稀,辣子大蒜,锅盔粘面……再枯焦的日子,只需一碗油泼宽片片面,也都会散发出淳厚的幸福滋味。

      巧媳妇做饭讲究“三光” :盆光、手光、案光。关中人给娃挑选媳妇,考察女方的第一关就是这“三光”,一来这是做一碗好面的基础,二来白面金贵,容不得浪费,三来也能看出女子身手是否敏捷,心性是否灵巧。为避免嫁到婆家给娘家丢人,女孩很小就要被母亲教导着,搭着凳子在大案板前学擀面。

      要做到“盆光”“手光”和“面光”,诀窍是要精准拿捏面粉与水、盐(碱)的比例,搅拌均匀和成团,盖上一块湿笼布让面醒一会儿再去揉它,然后再醒再揉,如此反复多次,面就彻底醒透了。醒到的面,揉起来不沾,煮熟后入口嚼着也劲道、瓤活、够味。

      等面片擀圆摊匀,再撒上玉米面做的面扑,折叠好,菜刀一下一下在摞起的面片上游走,发出像蚕吃桑叶般沙沙地响声。不一会儿,一把把,一绺绺的面条就整齐而轻柔地摆放在案板上了。大锅旺火,面色刚一透亮即刻捞起,再搭配上不同的浇头和菜码,一碗最地道的关中手擀面就大功告成了。

      能擀一碗好面的女子,不用怀疑,将来一定是淑慧贤良、持家有方的好媳妇。

      在家一碗面,出门一张脸。那些娶了能行媳妇吃上好茶饭的,饭时故意选来往人多的大巷街口,端一老碗粘面蹲在青石碌碡上,摆出皇帝临朝的架势,竹筷子高高挑起一根长面,也不急着吃,先让乡党看一看面的筋、光、薄,等别人看眼馋了,涎水横流了,他才滋溜一声吸到肚子里。

      狗日的,欺人太甚啊!

      后街的李不四就娶了个好媳妇,不仅人生得水灵,面也做得好,扯面、棍棍面、旗花面、裤带面、烙面、蒸面、软面、油泼面、蘸水面、炒面、干拌面、臊子面、浆水面……变着法吃,连续几个月都不会重样。

      李不四在东原上驻队,一个月才回来一次,他馋面,也馋会做面的媳妇。月底休假,他早饭不吃就狠蹬着飞鸽自行车朝回赶,撵着中午饭口进了院子,还没打上自行车撑子,他媳妇就闻声出来站院子当间,扯着嗓子高声问道:当家儿,你先吃面,还是后吃面?

      呵呵,吃面是假,呵退打扰人家夫妻团聚的没眼色者才是真。

      这都是老一辈人的吃面故事。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想吃一碗好面,已经无需再费那么多周折了。

      其实,最受老吃家认可的面馆,往往是隐在背街小巷里的那些小馆子。尤其是城中村,街巷窄长且曲折,卖蓝田饸烙、秦镇凉皮、渭南包子、xx米线、十元快餐的门店一家挨一家,卖面的馆子也挤在里面。

      地方不大,挤挤掐掐放着三五张桌子,桌面上摆着醋、油泼辣子和生蒜。比不上那些向明街面的大馆子,这里没有品种繁多的菜品,顶多有些油炸花生米、炝拌莲菜和芹菜腐竹,捎带卖三块钱一瓶的冰峰汽水和四块钱一瓶的xx干啤。

      店面虽小,但大师傅做的面量大实惠,有家常味,吃着捞口。刚到饭点,店面里一会儿就坐满了食客,有机关单位里吃公家饭的,有走街串巷蹬三轮下苦力的,还有开着宝马奔驰当老板的,更多是一些衣裤上沾满水泥点、油漆点,胳膊上搭着外套,头上歪歪扣着各种颜色安全帽的人。三三两两围着桌子一边剥蒜,一边谝闲传聊着家长里短和国际形势,等面端上桌了,喧嚣声就慢慢低了,呲溜呲溜的吃面声此起彼伏……一碗面,就把形形色色的人聚集在这儿了。

      “来,吃面里边坐啊!”

      身兼大厨的老板肩上搭条看不见颜色的毛巾,一边在后厨挥汗如雨,一边扬着嗓门招呼客人。面馆招牌被油烟熏得漆黑,屋里桌椅破旧,摆设杂乱,醋瓶子和辣子盒黏糊糊的——典型的苍蝇馆子,但吃面人图的就是这烟熏火燎的烟火气,因此并不会过于计较环境,反而笑骂着赐其一个昵称“脏又香”。

      依我个人的喜好,“脏又香”里最好吃的就是“油泼biangbiang面”。这也是xx所有面食里名气最大,也最受xx人喜爱的面食。据说,当年刘镇华鼓动手下那帮兵痞饿鬼围困xx,就是允诺进城后“油泼biangbiang面”和锅盔敞开肚子吃。又白又宽的面条捞进碗里,撒上葱花、辣椒面、五香粉,滚烫的热油滋啦一泼,整个空间瞬间就被这一碗面带动得热闹起来,香味四处奔流,生性再矜持的人也早已蠕动舌头咽着涎水,按捺不住自己的食欲了。

      但不能急,会吃面的人会提前剥好紫皮大蒜,倒一碗煎火的热面汤,爱吃酸的再来些陈醋,爱吃辣的再挑些油辣子,调和齐全了,才抓起筷子迅速搅拌均匀,咬上一口生蒜,吸溜一大口面,边咀嚼边吞咽,直到看见碗底。

      很多xx以外的人知道“油泼biangbiang面”,是看了电影《白鹿原》。毋庸置疑,段奕宏是个特别会演戏的演员,但在黑娃吃面那一出戏里,我觉得老段并没有演出关中人吃面的气势。对于吃面,xx人有个专称——“咥”,按典籍的解释,吃至极致便为“咥”,基本特征就是吃得豪放、吃得迅猛、吃得舒心。

      这个字也彰显了xx人的性格——咥实活。反映在饮食上,像搅团之类的水饭,那是吃不饱的,xx人将之称作“哄上坡”,只有泡馍和油泼面这样的,才算得上咥实活的吃食。尤其是面,饭菜合一,浓缩而简单,不用七碟八碗的铺陈,一碗即一餐,一次性解决填喂肚皮问题,多零干!

      食物来之不易,关中人为之下得苦多,向来对粮食抱有足够的尊重,体现在“咥”这个字上,一是气势要猛,要有豪迈感,二是就和那拉车上坡一样,中间千万不能停,讲究的就是个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三是必须虔诚,要吃出仪式感。老段不明白这窍道,只会“狼吞虎咽”。

      “关中人撂不下那一碗面!”

      xx城里的文豪陈忠实先生生前也爱吃面,他一语就道破了xx人与面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xx人成就了面的多姿多彩和淳朴厚实,而面食不知不觉间也塑造出xx人豪爽坦诚、干板硬正、做事干脆直接、不喜繁文缛节的性格。

      居庙堂之高,处陋巷之远,于xx人而言,只要有一碗面咥,那都不是事儿!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