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2篇,对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0-10-12 00:14:49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弱项 高质量 调研报告

     2 篇 关于经济短板弱项和高质量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一、现状与成效

     二、短板与弱项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二)实体经济实力不强。

     (三)新旧动能转换不快。

     (四)有效投资增量不足。

     (五)全要素保障的不够。

     三、优势与机遇

     四、方向与重点

     五、措施与建议

     篇二:

     一、充分认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三、抓住关键,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四、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见实见效

      根据年初大调研安排部署,调研组深入 XX 等县,围绕经济短板

     弱项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现状,查找差距,明确方向,提出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成效

      (一)经济实力增强。2019 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 X 亿元大关,达到 X 亿元,十年年均增长 X%。特别是 2012-2019 年,经济总量实现 X 次百亿元突破,201X 年突破 X 亿元,201X 年突破 X 亿元,201X 年突破 X 亿元,百亿增量时间缩短为 X 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X 亿元、X 亿元、X 亿元。基本形成了以 X 等特色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以 XX 等为主的第二产业,以 XX 为主的第三产业。

      (二)质量效益提升。财力不断增强。2019 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 X 亿元,十年年均增长 X%。特别是 2014-2019 年,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达 X%,平均每年增加 X 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 X%,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 X%。金融行业较快发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 X 亿元,其中住户存款 X 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 X 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提高至 X%,金融杠杆进一步化解,存贷比提高至 X%。

      (三)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由以往的工业、农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2 年的 X﹕X﹕X 调整为目前的 X﹕X﹕X。工业结构深入调整。特别是矿业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原来的 X%左右降至目前的 X%左右,下降 X 个百分点;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X%;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转型升级加快。吃穿等基本生活型消费向生活享

     受型消费转变,汽车类消费比 2012 年增长了 X 倍;农村消费占比由2012 年 X%提至 X%。投资结构积极变化。由主要依靠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向依靠民间投资、产业投资、涉农投资等领域转变;2019年全市非国有投资、民间投资、涉农投资分别增长 X%、X%和 X 倍;房地产业快速发展,20XX-20XX 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XX亿元,年均增长 XX%;城镇化进程加快,房地产行业持续保持旺盛。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由 20XX 年的XX 万人、XX 亿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万人、XX 亿元,分别增长XX 倍和 XX 倍,成为全国旅游高速增长地区。2019 年全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 XX 亿元,占 GDP 比重达 XX%,居全省第 X 位。

      (四)城乡面貌大变。2019 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 X 亿元,近 X年来年均增长 X%。城镇、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建设成效明显,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全市城镇化率达 X%,建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山区特征、时代特点的新型城镇体系,市府吉首和七个县城面貌变化明显。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水泥路、村村道路硬化。能源建设不断加强,基本形成了以 220 千伏系统为骨干、110 千伏系统覆盖全市的电网体系。信息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实现了4G 信号全覆盖。

      (五)生态环境优良。大力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绿色 XX”工程,矿区复垦复绿,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 XX 建设扎实推进,全市森林覆盖率达 X%,居全国、全省前列。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明显,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平

     均浓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 X%,保持全省前列。节能减排卓有成效。2019 年全市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耗下降 X%,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 X%,每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由 201X 年的 X 吨标准煤下降至 2019 年的 X 吨标准煤,下降XX%。

      (六)民生持续改善。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十项工程”,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由201X 年的 XX 万人减少到 2019 年的 XX 万人,累计脱贫 XX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201X 年的 XX%下降到 2019 年的 XX%,平均每年降低 XX 个百分点;XX 已进入减贫人口最多、农村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的时期。同时,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XX 年的 XX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元,增长 XX%;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201X 年的 XX 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XX 元,增长 XX%。

      二、短板与弱项

      按照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我市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和弱项:

     (一)经济发展水平不高。2019 年,全市人均 GDP 为 XX 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XX%。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XX 万元/人,仅为全省平均水平 XX%。人均财政收入 XX 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 XX%。全社会 R&D 投入强度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制造业占 GDP 比重仅为 XX%,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XX 个百分点。

      。

     (二)实体经济实力不强。实体企业“散小弱”的特征仍比较明显,市场主体培育和发展不够。2019 年,全市共有“四上企业”XX 家,仅占全省的 XX%;其中规模工业 XX 家,占仅占全省的 XX%。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大中型工业企业仅占规模工业企业数的 XX%,规模工业企业年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不到 XX 万元,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实体企业景气度普遍不高,活跃度不够,实力不够强,部分企业运行较为困难,主导产业受政策、环保、市场等变化波动性较大,发展不稳定。

      (三)新旧动能 转换不快。工业旧动能转型升级不够,特别是矿业整合提升、绿色发展、做精做深力度不够,矿业的稳定和支撑作用发挥不到位;工业新动能中的新企业、新行业、新产业的培育、引进、发展不够,大部分企业处于培育和成长期,行业比较分散,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规模效应、支撑作用不够。投资动能过度依赖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拉动,虽然近两年来比重有所下降,但体量仍较大,而民间、产业等实体投资不足,投资动能转换需要时间换空间。消费动能主要靠石油、汽车消费拉动,新兴消费业态培育不够,大型商圈、综合体较少,消费升级步伐不够快。

      (四 )有效投资增量不足。投资边际效应减弱,由原来的每投入1 元增加 GDP 由 XX 元降到目前的不到 X 元,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更多体现社会效益,而产生更多经济效益的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

     技改投资明显不足,仅占固定资产投资的X%,低于全省X个百分点,发挥产业实体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不够。后续重大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不扎实,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较少。对外开放程度不深,宣传推介不够,招引重大项目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力度、措施、办法、效果需大力提升,示范带动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增强。2019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境内资金 X 亿元,占实际利用资金比重仅为X%,实际利用外资仅 X 亿美元。

      。

     (五)全要素保障的不够。融资平台建设滞后,经营性贷款不足,今年前三季度,住户的短期和中长期经营贷款分别只增长 X%和 X%,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流动资金)只增长 X%,均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X 个百分点以上,实体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仍然突出。园区承载能力不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平台功能较为单一,产业链配套不够,影响招引项目落地。用地后备资源短缺,建设用地供应不足。人才培养引进不够,实用性、高层次人才缺乏。营商环境存在一些堵点痛点,办事便利度、主动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三、优势与机遇

      我市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既有禀赋优势,也有良好发展机遇,具体体现为:

      (一)发展优势:一是绿色生态优势。我市处于全国罕见的气候微生物发酵带、土壤富硒带和植物群落亚麻酸带,被誉为“野生动植物资源天然宝库”和“生物科研基因库”,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高,是国家森林城市。二是文化旅游优势。境内有国字号旅游品牌 X 多

     个,其中4A级及以上景区 X个,是全国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 XX,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XX 等历史文化名镇,各类历史文化古迹 X 处,XX 等一批政治文化名人。三是优惠政策优势。我市具有政策叠加的优势,享受精准扶贫、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东西部协作等多个国家战略政策支持,多重叠加的政策红利正在加速释放。

      (二)发展机遇:一是承接产业转移机遇。XX 被纳入国家级 XXXX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 XX 发展当家产业、引进和培育新兴产业带来众多机遇。二是高铁航空机遇。XX 即将步入高铁、航空时代,XX快速铁路即将建成通车,XX 机场 2020 年将实现通航,XX 高铁 2021年将实现通车,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的结构、布局和市场需求带来巨大机遇。三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国家将实施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将为我市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等建设带来新机遇。

      四、方向与重点

      (一)要更加注重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以“XX”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导,以旅游景区、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园区产业“四区”为载体,培育和壮大现代农业、矿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生等 10 大重点产业,加快实施和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XX”计划、工业提质增效“XX”计划,加强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打响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水平和

     产业整体效益。

      (二)要更加注重新兴动能培育和成长。农业要重点培育和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提升规模和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工业要重点培育发展绿色矿业、白酒产业、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行业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集约发展、精益管理、风险防控的能力和水平。服务业要重点培育发展文旅产业、房地产业、商贸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居民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投资要重点加大新产业、新行业、新业态、新领域的投资力度,增加实体经济投资规模,促进投资较快增长。消费要重点培育发展旅游消费、文化消费、体验消费、网络消费、服务消费等新动能,激发消费活力。

      (三)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注重农业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围绕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矿业技术改造和创新,做精做优矿产业,支持白酒企业扩能增效,打造白酒百亿产业,进一步培育壮大新材料、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提升对工业经济的支撑能力。围绕服务业扩规增效,加快旅游产业提质提档步伐,打造旅游景区精品化、旅游配套功能化、旅游管理精细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品牌一体化,同时加强旅游地产、交通运输、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行业发展,形成以文旅为主的服务业产业链,提升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围绕集聚集约发展,加大“四区”建设,提高园区配套能力,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和

     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壮大园区经济规模,提高园区支撑力和贡献度。围绕投资方向转型,重点加大产业投资、高新技术投资,大力提高实体经济投资规模,增强产业实体投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围绕消费升级,深挖消费需求潜力,推进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消费升级、由物质型为主向服务型消费升级、由传统向新型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四)要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重点培育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绿色食品加工、绿色矿业、新材料、新能源等,提升绿色发展水平。严格管控强污染、高耗能行业,及时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提升清洁生产、绿色环保的水平。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美丽 XX 建设,加大生态修复、矿山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实施垃圾就地分类、资源化利用和处理,落实四级河长制度,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多渠道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

      (五)要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共享。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区域发展相互促进,与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相互衔接,确保如期实现全面脱贫、全面小康。进一步加大民生投入,提升保障水平。突出就业、教育优先,统筹抓好城镇居民、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增加全社会科技投入,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健康保障能力。持续推进

     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竞技体育。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五、措施与建议

      (一)大力承接产业转移。用好用足国家 XXXX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惠政策,落实配套措施,释放政策红利,推进示范区加快建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组建强大的专门班子和队伍,采取过硬的措施和办法,大力实施精准对接、精准招商,加快承接引进一批支撑型、引领性的项目,形成项目投资加快涌入、国企民企加快入驻、产业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突出产业承接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围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长江经济带转移趋势明显的产业,重点承接发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工业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打造产业链,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优化产业承接布局。结合县市区产业特点差异化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惠政策精准融入“产业四区”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抓好路、水、电、通讯、排污等基础建设,加强信息、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转移提供优质载体。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建设、能源信息建设等,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提升产业承接能力。加强资金、用地、用能、人才、技术等全要素保障,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

      (二)大力增加有效投资。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仍是拉动我市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但要注重投资效益,大力增加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突出扩大产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增加有效投资的主攻方向,打好资源、政策、扶贫、民族牌,重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沿海地区、大型国企民企,招引 1-2 个投资上XX 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和一批产业链项目落户我市,增强产业投资的直接、关联、溢出效应,显著提升全市产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技改和高新技术投资力度,以技术改造投资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以高新技术投资引领科技创新。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商贸物流、城乡设施等领域,扩大民间投资规模。继续加大争资上项力度,积极争取国有投资、基础设施投资,用好专项债券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布局和实施交通、水利、能源、民生等公共投资项目,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民生事业。

      (三)大力加强全要素保障。要建立健全全要素保障协调机制,建议政府建立全要素保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要素保障部门职能职责,加强上下游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协调配合,搞好资金、资源、土地、能源、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组织衔接,把要素保障作为发展保障,以良好的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加强资金保障,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强融资平台建设,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资源保障,整合矿产资源,提升矿石原材料保障能力。加强用地保障,加强土地储备,用好城乡

     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改造政策,做好用地报批,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加大改造提质电力设施,落实电价下调、减税降费措施,降低实体企业成本。加强人才和技术保障,强化技能性人才培养,引导鼓励研发创新,增强人才和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

      (四)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采取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收费、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等措施,全面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推进“多规合一”投资审批改革,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方便企业公众办事,真正做到网上办理、一次性办理、高效办理。开展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严肃查处“四乱”行为。规范项目招投标,严厉打击陪标串标围标行为,严禁平台外违规交易,充分考虑好项目引进、落地硬性要求,创造条件让大企、大商、大资的好项目进得来、落得地。开展营商环境调查和评价考核,重点解决“堵点”“痛点”问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满意度和美誉度,让营商环境优良成为发展优势。

     篇二:

      一、充分认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三、抓住关键,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四、坚持统筹推进,确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见实见效

      同志们:

     经市委、市政府研究,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为开好这次会议,昨天下午祖明、玉民、金启、月坤 4 名同志分别带队,对各县(市、区)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并形成了观摩点评材料,与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材料(书面)一并印制下发,其中总结了各地很好的经验做法,也找到了问题和不足。希望同志们相互学习、认真借鉴,研究出台具有更强针对性的措施和意见,进一步推动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市迅速行动,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按照全省统一要求,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是在我们即将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强县富民为主线,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城乡贯通为途径,着力壮大实体经济,促进城乡繁荣,优化生态环境,巩固脱贫成果,激活内生活力,在新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

     振兴、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一级承上启下,要素完整,功能齐备,在我们党执政兴国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现阶段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乎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关乎着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着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能否顺利推进乡村振兴,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全面协调的发展,是一个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一个城乡融合、整体推进的发展。改革开放 40 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从土地承包、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到解决温饱的问题,再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步的发展都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河南省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顺势提出并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发展,实现了强县目标,取得了不同层面、不同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县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面对生态环境、资源约束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必须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的更好、更高层次的发展。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基石。就我市而言,大量的人口在县域,主要增长动力也在县域。做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做好稳增长与惠民生的一个重要基石。当前,我们能否做好县域工作,能否以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是一个重

     要考验。同时,在新时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破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载体,是促进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稳增长惠民生的现实需要。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潜力所在、空间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在新时代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进一步壮大我市的县域经济,充分发挥县域经济在整体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而未来我市在新时代现代化区域经济建设中,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凸显。总体上,我市和全省一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处在一个关键阶段,也就是通过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促进县域经济社会整体实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做大总体规模的前提下,更加惠及民生,更加注重生态建设,更加协调推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准确把握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和优势

     (一)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层面,当前,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加关注县域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视察时作出了关于县域治理“三起来”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县域治理的目标任务、动力所在和路径选择,为我们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国家不仅从政治上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更从国家政策措施上给予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二是省委省政府层面,河南省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总书记提出的县域治理“三起来” 、乡镇工作“三结合” ,出台了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具有鲜明的目标导向、政策导向、改革和要素配置导向,是一个在新时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具有很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性文件。三是国家部委层面,为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国家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提出了四大领域 17 项重点支持与扶持的政策,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在上一轮县域经济发展中,我们见识早、行动快,抓住了发展机遇,形成了今天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新时期,只要我们抢抓发展机遇,用好发展经验,用活发展政策,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取得新成效。

     (二)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优势。一是我市主导产业特色突出的优势。目前,人们提到商丘,印象最深刻的是商丘各县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产业,都有自己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也都有特色鲜明的历史文化和遗址遗迹。可以说,商丘从产业到文化、到农产品、到生态环境,处处彰显着县域经济特色。这就是我们当前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稳固、最广泛的基础。二是我市发展均衡的优势。商丘目前发展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县(市、区)均衡发展,自然资源禀赋基本相同,产业培育的基础条件基本相同,形成的产业集聚基本相同,产业集聚发展路径基本相同。我市共有 6 个贫困县,其中有 5 个国定贫困县、1 个省定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大家认真落实“6633”

     晋位争优目标,下足绣花功夫,一起实现了脱贫摘帽。这对我们整体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整体发展实力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三是我市城乡协调、三次产业比例协调发展的优势。近几年,我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通过农村改革、农村产业发展、产业扶贫带动、拓展就业渠道、培训技术工人带动脱贫,促进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我市统筹推进一二三产业发展,一产在不断壮大规模、提升质量的前提下,占比实现了逐年下降;二产在由小到大、由散到聚、由大到强的转变中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三产通过发挥我市的区位、交通、人口优势,实现了持续发展,从而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这一优势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从一组发展数据看,也表明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经济总量上看,为贯彻市委提出的“四个总”要求,在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了“4233”的奋斗目标,到 2021 年底经济总量达到 3000 亿元,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200 亿元。截至 2019 年底,我市经济总量为 2911.2亿元,永城市经济总量超过了 600 亿元,睢阳区、夏邑县、虞城县和民权县经济总量超过了 300 亿元,宁陵县 181 亿元,其他几个县都超过了 200 亿元,持续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永城市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过 45 亿元,示范区超过 20 亿元,还有 5 个县(区)超过10 亿元。在产业集聚区发展方面,永城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三星级,民权、睢县、虞城、夏邑、柘城等 5 个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二星级,永城、夏邑、虞城、柘城等 4 个产业集聚区进入全省表彰的 20 个优秀产业

     集聚区行列,产业集群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全市服务业“两区”全部实现晋星,其中夏邑、永城商务中心区和民权特色商业区晋升为四星级,柘城、虞城特色商业区和睢县商务中心区晋升为三星级,宁陵、梁园特色商业区晋升为二星级,走在了全省前列。所有7 个县(市)在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中均排在前 60 名,持续保持了县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四是我市区位、交通、教育、人力资源的优势。2016 年 9 月 6 日郑徐高铁开通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变化比较明显。比如,2017 年全市新建 3 亿元以上项目 64 个,同比增长 28%;2018年全市新建 3 亿元以上项目 74 个,总投资 492 亿元,大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2019 年全市新建 3 亿元以上项目 73 个,总投资 729.7 亿元,大项目投资总额创历史新高。2017~2019 年,全市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分别完成 631.5 亿元、736.3 亿元、759.2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5.6%、3.1%。我市是人口大市、教育大市,拥有 6 所高校和一批职业院校,每年都能向社会输出一批高素质的各类人才,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五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近年来,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以现代化标准和未来发展为目标要求,坚持干一件成一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显著成效。各产业集聚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坚持以高新技术产业强链补链,引进落地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初露端倪。前几天,通过观摩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我们感觉耳目一新。示范区便民服务中心装修装饰完全符合环保要求,

     功能完全符合“放管服”改革流程再塑、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要求,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我们要看到这些优势、用好这些优势、发挥好这些优势,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保持跨越发展态势,实现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清醒认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人均水平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看重均衡发展、人均指标。我市人均水平低最根本的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2019年全市人均GDP39719元,居全省第 15 位,仅为全省(56388 元)的 70.4%、全国(70892 元)的56%,比全省低 16669 元,比全国低 31173 元。我市人均财力还比较弱,2019 年只有永城市人均财政收入(3629 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43 元),其余 6 县在 1000~1600 元之间,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创新能力较弱。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 2016 年0.58%,到 2018 年 0.9%,研发经费投入偏低。这是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关联的,是与我市企业的发展质量和创新意识相关联的。企业研发机构偏少,创新载体不足,全市仅有 9.3%的企业单位有研发机构,企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持续创新能力较弱。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比较少,2018 年我市每万人专利授权数为 3.9 件,比全省平均水平(8.6 件)少 4.7 件,分别比郑州(31.2 件)、洛阳(13 件)、许昌(14.4 件)少 27.3 件、9.1 件、10.5 件。每年毕业的商丘籍大学生有 4 万多人,但每年接收回商大学生档案不足 2 万份,回商大学生中约 50%的又到外地就业了,同时我市本地培养的大学生留在商丘就业的也不够多,我们一直在失血。这说明商丘的吸引力还不够强,

     提供的就业岗位还不够好。三是投资的效益和质量还不高。目前,全市各产业集聚区亩均投入不足 100 万元,亩均税收 8.7 万元,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现象较为突出。四是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市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对外交通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相对闭塞,省际间交通联系方式单一、通道较少,内部交通也不便捷,制约了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五是部分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能力亟待转变和提升。部分党员干部以开放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舍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还有待提升,抢抓机遇谋划推进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

     三、抓住关键,奋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省前列

     在今年 4 月份开展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中,战营同志代表商丘市作了典型发言,这是全省 18 个地市唯一一个市级发言;睢县、民权县接受了全省观摩,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可以说,我市在前一阶段的县域经济发展中走在了全省前列。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抓住关键、奋发有为,确保在新一轮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全省前列。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务必明确我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到 2025 年,基本实现“三高四提五突破” ,即:县域城镇化率、城乡居民收入、二三产业比重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产业集群发展、城乡人居环境、县级基本财力、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现代产业体系、新型城镇体系、科技创

     新体系、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全面突破,把全市 7 个县(市)建成产业先进、活力充沛、城乡繁荣、生态优美、人民富裕的强县。全市生产总值超 1000 亿元的县(市)力争达到 1 个、超 500 亿元的达到 3 个以上;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 50 亿元的县(市)达到 1 个,其他县力争全部超 20 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实施“五大行动” “五大工程” ,推动“四项改革” ,健全“三大系统” ,把全市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到新的水平。

     (一)加快实施“五大行动”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一是加快实施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行动。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积极推行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工委)+公司”“政区合一+公司” 、纯公司化等多种形式的管理运营模式,用改革适应发展,以灵活的体制机制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效率和效能,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要完善以亩均论英雄的工作推进机制,以考核的指挥棒倒逼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力争通过 3~5 年的努力,工业用地新上项目亩均税收达到 15 万元以上,现有项目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化改造和企业技术改造亩均税收也要达到 15 万元以上,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上项目按照全省颁布的新标准来核定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要高水平做好新一轮产业集聚区规划修编。坚持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发展方向、阶段性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

     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因地制宜、成链集群打造特色经济版块。依法清理无效和低效利用土地,通过“腾笼换鸟”引进新项目、赋予新动能。加快落后产能和低效企业“腾笼换鸟” ,为先进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和市场空间。要探索实施“飞地经济” 。借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地区先进制造业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进经验,在项目落地和建设过程中,打破各县(市、区)、经济功能区等限制,利用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调节机制,实现共享、共赢发展。二是加快实施产业集群提速行动。以现有主导产业为基础,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产业链式布局为方向,突出龙头企业带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到 2025 年,10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力争主营业务收入全部超过 500 亿元,不断壮大食品、先进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 3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除了宁陵产业集群总量相对较小外,已有 5 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400 亿元,通过未来 5 年的快速发展,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目前,除永城产业集聚区税收达到 31 亿元,民权产业集聚区达到 6.5 亿元,其他都在 3 亿元左右,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永城市要充分发挥好全省重要的化工产业园区的优势,坚定不移推进年产 20 万吨乙二醇、年产 10 万吨聚甲醛、45 万吨醋酸酯等项目,以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进煤化工产业链集群式发展,向价值链更高、生产安全更可靠、产业产品的价值链方向发展。同时要紧紧盯住粮食核心竞争力,矢志不渝地坚持引进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市场网络的大型知名企业,推动面粉精深加工业做大做强。夏邑县要以印

     染产业园为载体,加快纺织服装向附加值更高、价值链更高的成品发展方向迈进,力争实现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超 1000 亿元目标。持续推动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强化与恒天集团的合作,引进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发展。虞城县要进一步发挥环保电镀产业园平台作用,吸引更多的高端产品、高端用户和创新型电镀企业落户,形成以生态电镀为引领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集群。同时要加快生态食品产业园发展,围绕豆制品以及副食品加工方向,推进食品产业集群发展。要促进工量具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推动更多制造业企业在虞城落户。宁陵县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改善农资化工的产品结构,推动农资化工产业的整体提升和集群发展。同时,要依托牧原集团,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和屠宰加工业,注重上下游产业链式布局,尽快形成集群效应,充分发挥带贫致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要抓住电子信息终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发展的机遇,注重培养、强化引领,力争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柘城县要在金刚石制品、工业产品转化,大颗粒人工钻石的创新研发、生产,人工合成金刚石等方面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延伸金刚石及微粉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巩固提升生产地位。同时要不断壮大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睢县制鞋产业要在现有产能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以及设计研发机构的引入和鞋材市场的导入,引领制鞋产业从设计、到材料供应、到制作到包装、销售集聚发展。同时,依托金振源电子,努力在制造业精深加工走特精专之路上创造出新业绩。民权县要坚持在制冷制造方面持续发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围绕英诺制冷机制造、光电耦合器产业园,

     推动制冷产业零配件向高端化方向发展。同时,推动冷链运输制造业企业加快落户。睢阳区要紧紧抓住光电玻璃电子产业园即将投产的机遇,围绕光电玻璃,积极引进以玻璃为原料的产品加工企业,推动玻璃产品产业化集群发展。梁园区要紧紧围绕健康产业发展,积极引进医药制造、医药物流、医药包材和体育运动、健身器材等企业,推动产业集群上规模、上水平。同时要加大对数字经济等新业态的培育支持力度,加强与北航合作,利用地理空间和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力争在新经济发展中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示范区要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城发展,坚定不移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园建设,力争实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零部件配套生产的目标。同时要加快电子信息等新产业的培育发展。三是加快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行动。坚持以枢纽经济为引领,以现代物流业和电商业为先导,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在今年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市邮政周转量增长58%,居全省第二位,全市电商产业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各县(市、区)要依托“三环九放射”市域快速通道,完善集疏运网络和物流体系,推动物流业链式布局、集群发展。要紧紧围绕服务业“两区”构建新产业,发挥县城的引领作用,促进现代金融、中介服务等业态集聚发展,形成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生态链,推动产业产品向中高端发展。目前,我们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等问题,都与中介服务不到位等紧密相关。要以县为单位制定未来五年的文旅发展规划,发挥各自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一批优质景点,塑造一批优质线路,创建一批国家(省)级乡村旅游、森林康养、生

     态旅游、体育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四是加快实施优势农业发展行动。要紧紧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在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的同时,通过“四专”不断调整优质小麦品种的种植面积,扩大“四专”的范围,增强粮食就地转化能力,提高粮食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要持续在延长粮食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粮食价值链,使粮食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要支撑。要加快高效种养业发展,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要在精深加工方面持续发力。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比较低。各县要按照市里的统筹安排和统一布局,以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1+6+3”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制定好县域优势农业高效发展的工作方案,在市里统筹推进花生、辣椒发展的基础上,明确一批重点培育的优势农产品,以优势农产品的规模种植和精深加工,不断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各县要依托自己的优势农产品招大引强,争取引进一批像中粮、正大、益海嘉里、鲁花等有影响力和市场整合力、具有国际国内营销网络、研发创新能力强的食品精深加工企业落户,发挥市场培育、技术创新、装备投入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优势农产品尤其是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增强农产品转化率和市场抗风险能力。到 2022 年,各县至少建成 1~2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到 2025 年,3 个以上的县争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每个县争创 10 个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 10 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同时,各县要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五是加快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要打造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力争 2025

     年商丘高新区、经开区以“一区多园”形式创建成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加快“双创”综合体建设和运营,5 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要率先建成与主导产业相匹配的“双创”综合体并投入运营,积极引进“双创”团队,建立柔性人才队伍,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新产品孵化上创造条件,真正实现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要加快引导企业创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力争用 5 年时间使设立各类研发机构的企业达到企业总量的 20%左右。要加快异地孵化器建设,充分鼓励各县依托主导产业和科学院所建立异地创新孵化基地,多措并举加快发展。要积极鼓励商丘各职业院校,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专业和教研机构,继续走好企业用工、学生培养、教学研一体发展之路。要大力扶持商丘农林科学院,力争创办成在国内有影响、在区域能够发挥重大作用的一流农业科研院所。

     (二)加快实施“五大工程”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一是实施宜居宜业县城优化工程。持续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建设美丽县城为目标,统筹推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更新,以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不断优化城市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继续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优化县城的精细化管理。推动产城融合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产业集聚区建设产城一体的新型城区。要用好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机遇,强化县城的龙头带动作用,真正把县城打造成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打造成城乡要素融合的枢纽。到2025 年,永城市常住人口超 50 万,各县城常住人口全部超 30 万。

     二是实施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发展工程。各县(市、区)都要充分发挥自身自然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优势,坚持规划引领,抓住新一轮国土规划编制的机遇,科学编制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多规合一”发展规划。要立足资源和发展实际,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特色小镇是具有一定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的综合体,是利用产业新培育起来,以产学研和生产为一体的新的小镇,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不具备行政区划功能,比如梨园小镇、工量具小镇。特色小城镇是具有自然资源禀赋、历史文化和产业特点的建制镇,具备行政区划功能。到 2025年,各县都要建成像夏邑龙港湾田园小镇、宁陵梨花康养小镇等 2~3个现代服务类、农业田园类特色小镇,建成像永城芒山小镇、夏邑会亭镇、民权庄子镇等 1~2 个特定功能型、工业发达型、城乡融合型特色小城镇,努力把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打造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带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三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持续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切实抓好 96个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创建。继续实施“厕所革命” ,真正把农村改厕打造成转变农民生活习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民心工程。农村垃圾、污水要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建立循环利用示范点,推动实现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加强自然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风貌特色村保护,各县都要明确一批自然历史文化特色村和自然资源特色村。持续推进“四美乡村”建设,全市每年创建1个“四美乡村”示范县(市),

     各县每年创建 2 个“四美乡村”示范乡镇、30 个“四美乡村” 。四是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互通互联工程。依托“三环九放射” ,各县要完善以县域为单位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四级路网,进一步畅通县城到乡镇、乡镇到农村、城镇与城镇之间的道路联系,实现交通网络互联互通。配套建设物流和客运场站,按照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的要求,打造多式联运场站。各县要持续争创国家和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要强力推动城乡客运发展,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运营,将客运网络深入到每个自然村,以县为单位形成网络,同时在全市形成纵向联系紧密、城乡一体化的客运网络。要深入推进“引水入商”工程,打造县域水源“四水同治”的网络体系。要坚持电力先行,依托全市智能坚强电网总体布局,用好“引电入商”主供电网络,构建起支撑未来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电网体系。要深入推进“引金入商”工程,进一步加快金融服务业在县域的聚集和发展。同时,要抓住未来的发展机遇,加快 5G网络建设。五是实施城乡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教育一体化布局,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延伸覆盖。推广虞城...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