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山东省临沂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考试语文试题

    时间:2020-11-13 15:21:2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临沂市 山东省 语文试题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5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 5 5 小题,9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据霍金教授称,与其担心谁来控制人工智能的问题,人类更应该担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愿不愿意受人类控制。他曾向人们发出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的灭绝,可能在接下来的 100 年之内就将人类取而代之。他说道,我们的未来是一场不断增长的科技力量与人类使用科技的智慧之间的竞争。

     霍金和埃隆·马斯克共同签署了一封公开信,信中表示,人类不应任由人工智能发展,而不加以控制;如果不对智能机器严加控制,人类的前景可能会相当晦暗。

     人工智能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但人类在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好处时,必须努力避免其可能引致的风险。例如,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数百万人失业。而从长期来说,一旦人工智能的智力超过了人类,它们就可能产生反抗,不按程序设定行事。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必须严格按照我们的想法行动。

     (摘编自叶怡萱《霍金:人工智能 100 年内取代人类》)

     材料二: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引发了人们的恐慌,但也有人认为它使人类摆脱劳动的束缚,由此人类将得到彻底的全面解放。那么,它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是魔鬼还是天使?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无非也是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马克思认为各种技术从本质上来说无非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恩斯特·卡普认为人类的各种技术发明、创新都是对人类自身器官的模仿,是人体器官的投影。由此可以说,任何技术从其根源与本质来说都是对人体器官的模仿,目的都是代替人体器官,减轻人体器官在劳动中的艰辛程度。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本身,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既然技术的本质都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最终目的都是替代人类劳动,那么为什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习以为常,对人工智能技术却忧虑不安?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仅仅取代了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还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如果说工具和机器还仅仅取代人的体力劳动,那么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取代了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工具的出现,人类还可依仗体力和智力生存;当机器出现的时候,人类还可以依仗智力生存;而智能机器的出现,人类将会彻底被取代,人类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再有,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的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所取代,因此不得不面临转型。这种转型对文化水平高、能力强的人群来说当然问题不大,但对文化水平偏低、适应能力较差的一类人来说转型并非易事。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就自然表现出不安和担忧。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任何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都是减轻或取代人类劳动,让人类从以往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

     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東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可以自由地支配时间,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材料三:

     带有发动机的机器是人工体能技术的典型代表。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可以说,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这里且不说人工智能在高级阶段是否能具备真正的“智能”,即使真的超过了人类智能,就像目前的智能计算机在记忆、计算和图像识别能力上已经远超于人,但我们并未感到失去了对人工智能的支配。再借鉴人的体力和人工体能的关系来看,各种机械的“体能”早就替代并超越了人的体力,但人类并未因此认为已经不能支配人工体能技术了。可以说经历了初期的那些对机器的恐惧性感受和认知后,今天我们看到人类对于人工体能技术的态度日趋理性和冷静,这无疑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技术使用中我们再度经历的认知提升。

     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甚至对人工智能的哪些功能需要开发、哪些功能不需要开发,抑或限制开发甚至禁止开发,将会达成透彻而成熟的认知,从而将“失控”的风险降到最低。人和智能机器的这种新的分工,正是保证无论多高端的人工智能器具都将受制于人的基础。人工体能和人工智能都是人工的技术,它们是否失控的问题,也是技术与人的关系问题。

     (摘编自肖峰《从人工体能看人工智能》)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霍金和埃隆·马斯克认为应该严加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

     B.智能机器能取代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人类将无法从劳动过程中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C.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进一步指出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使人类实现全面解放的梦想。

     D.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与材料二的观点一致。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马克思和恩斯特·卡普的观点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阿尔法狗本质上是人体器官的延长或投影。

     B.人工智能让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人类由此有更多闲暇享受生活和全面发展。

     C.人工智能短期内会带来失业或转型问题,但从长期看人工智能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

     D.人工智能技术利弊共存,在具体的研究和使用中人类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人类在自然面前有很多无法控制的因素,于是通过创造工具来提升自己对自然的控制能力。”

     B.“人工智能只是人类智能的凝聚和体现,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形成一种异己的力量来威胁人类。”

     C.“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类通过劳动来获取生活所需的各种资源,而且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劳动成果。”

     D.“人工智能与其说是挑战了人类劳动的神圣地位,还不如说解放了人类劳动,并推动人类劳动向真正的自由复归。”

     4.材料二在论证上是如何体现严密性的?请简要说明。(4 分)

     5.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应从哪些方面化解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6 分)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人间烟火

     鸟 语

     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

     三十六年前,老杨还是小杨时就摆过几次地摊。那时叫“跳蚤市场”,逢周日开设。偌大的田径场,卖吃的少,多设在看台墙根下,卖货的多,都聚在足球场土地上,那年月谁也没见过“绿茵场”长得啥模样。卖吃的多是炸油饼、馒头、粉浆面条等果腹之食,当年还没有份饭出售,因没有一次性餐具产品,苍蝇嗡嗡,大蒲扇哗哗。卖货的也多是针头线脑,旧衣物,肥皂牙刷,手绢,布鞋、胶鞋、塑料鞋等日常生活用品,电器物品是见不到的,缸盆都是搪瓷的。一张席,一块破油布,地上铺开,一个砖头敲成四块,压住四角防风便是一个标准摊位,行列还算齐整,乌瞰倒像大型团体操图案。

     小杨摆的是书摊,其实也不能算是书摊,书是舍不得卖的,小杨卖的是刊物,刊物也不是新刊物,都是小杨从牙缝挤钱买的、页面翻起角的旧文学刊物。

     卖旧刊物是为贴补买新书新刊物的钱,能省一角几分的也是省。一个退伍兵,三级工,34 元的死工资,交母亲 30 元,攒着等将来娶媳妇用,手里每月只有 4 元的零花钱,一个5 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军用水壶装的烧开水,喝光了就再去灌上一壶自来水。一套两个兜“的确良”军装,斜挎军用书包,一顶麦秸编织的草帽是标配,书包里倒是装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摆摊看书两不误。

     上大学的梦想破灭了,考个电大还是有戏的。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类吆喝声是不会有人喊的,小杨更不喊,他只理头看书,时不时拿个树棍在土地上写点什么,再用脚抹掉,再划拉,再抹掉。

     “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好字!一阵清香风吹来一声莺鸣赞语。

     小杨从藏在一双白色塑料凉鞋里的秀脚往上看,一袭白底蓝碎花连衣裙摇曳生姿,小蛮腰两把可掐,一字型美人骨上一抹鹅颈托着一张秀美恬静的鹅蛋脸,淡淡柳眉下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墨染长发如瀑。

     这个妹妹我见过。小杨心里突突。

     俩人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聊得风生水起。常谈不烦,久处不厌,只因书摊边多看了你几眼。

     后来的后来,皆是凡人俗事,无非是转干,提职称,有房有车有孩子,有饭局,有老板椅坐。平平淡淡,淡淡轻轻。

     一场新冠疫情,打破了许多成功学讲座听多了、鸡汤文看多了、立志求功名、坐井说天阔的人的梦想。

     “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酒肉穿肠过,老杨一拍桌,对一群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

     卖啥?去哪里卖?一小兄弟醉眼迷离地问。

     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你们手里都有啥货?

     我有三十万的汽车儿童安全座椅。

     我有六十万的白酒。

     ……

     我出车。我出人。

     ……

     全部按进价卖,卖不动再打折卖,盘活存量,有了现金流就能活下去,挺过去就是赢家。

     中央商务区灯火辉煌,停车场热闹非凡。有车载音响发出的当红网络歌曲,没有一般地摊劣质喇叭的吵杂声。游人也少有嘴上撸串串、唧唧喳喳的,均悠闲自得。

     楚河汉界。主车道西侧,一色的车后盖打开,车原价不超五十万,货品大众化;东侧全是车价百万左右豪车,车盖上摆放的都是奢饰品。西侧车主年龄参差不齐,东侧俊男靓女衣着光鲜。

     “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人家是体验生活,咱们是为了活着;人家有诗和远方,咱们是眼前的苟且。”与老杨搭伙卖货的“二货”酸溜溜地诌上了“鸡汤”。

     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老杨目光炯炯,坚定地说。

     二货:“诺,嫂子来了。”

     顺着“二货”手指的方向,老杨再熟悉不过的一个身影出现在五彩斑斓的世界。她身后那座形似玉米棒的标志性建筑跳闪出一行大字:地摊经济,人间烟火!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三十六年前,摊位上多是针头线脑、旧衣物、搪瓷缸盆,现在有了奢侈品,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体现了时代的发展。

     B.小杨作为一个退伍兵、三级工,工作之余通过摆摊卖书和自学,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他的上进心使他小有成就。

     C.“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一句,写出了老杨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不怨天尤人,能主动寻找出路的积极态度。

     D.“人家是生活,咱们是活着”表现了“二货”的不平衡心理,“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则写出了老杨的牢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注重场面描写,对三十六年前与现在的摆摊场景进行了详细描写,使小说跨越不同时代,富有厚重感。

     B.小说中“去哪里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等对话简短有力,说明老杨虽生活很不如意,却能乐观面对。

     C.小说善于运用衬托手法,用小老板们面对经济不景气的苦恼和“二货”的态度,衬托主要人物老杨的形象。

     D.小说以“人间烟火”为题,紧扣时代命题,意在表达唯有实实在在打拼才能成为人生赢家的主题。

     8.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选取两个角度加以赏析。(4 分)

     9.小说是怎样讲述老杨故事的?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 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学土,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B.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成的合称。

     C.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 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

     C.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14.选文中欧阳修为什么认为杜衍等四人不可罢用?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② 心情。

     【注】①刘辰翁(1233-1297),南宋词人。宋亡以后隐居于故乡江西庐陵山中,从事著述,以此终老。②《汉书·苏武传》记载:“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词题为“春感”,然春景不多。由“银花”“戏鼓”“月明”等物象推断,该词应是作者在元宵节有感而作。

     B.春天给人以希望,但在作者的笔下,处于元军铁蹄蹂躏之下、曾经锦绣的江南此刻毫无生气,处处充满哀愁。

     C.“番腔”“戏鼓”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神鸦社鼓”,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

     D.全词以整齐的四字句法为主,搭配两字一顿的节奏和内涵丰富的典故,生出一种沉郁苍凉、欲说还休的情致。

     16.下片“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诗人为什么要如此安排顺序?请说出你的理由。(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 1 )

     《 过 秦 论 》 中“

     ,

      ”两句表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派良将精兵驻守要害之地,控制天下。

     ( 2 )

     《 蜀 道 难 》 中 想 象 鸟 兽 难 以 逾 越 来 映 衬 蜀 道 雄 奇 险 峻 的 句 子是:

      ,

     。

     (3)月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意蕴丰富,以月烘托情思是常用手法。《琵琶行 》 中 , 白 居 易 与 友 人 告 别 时 吟 唱“

      ,

      ”,借月烘托离别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村里有一幢老屋,门楣上四个大字:“旭日东升”——村里的老屋,家家都会在门楣上写几个字:旭日东升、奔向四化、抬头见喜、鸟语花香……一幢一幢看过去,好看极了。有的房子,虽半边坍塌,里头的木结构仍然完整,要废弃掉,多可惜。

     “旭日东升”是村里最老的建筑,十年前,房子里的两位百岁老人去世,此后无人居住,房子就破败下来。为了重修这栋房子,工人保留了房屋外观原貌,把原来石墙的每块石头都编了号,一块块拆下,做完加固和修补后,再按编号一块块垒回去。

     牛思贤走过“旭日东升”前,看见矮矮的石头围墙里面有个小院子,落地玻璃窗里是个小茶室,茶室里放着一张沙发,客人来了,坐在那里喝茶,能沐浴一身的明媚阳光。如果是下雨天就更好了,茶室外面有一丛芭蕉,雨点啪嗒啪嗒打在芭蕉叶上,好一幅听雨图。

     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牛思贤已经不羡慕那些在大城市工作的同学了,很多同学看到他发的白云村的照片,反而开始羡慕起他的生活。

     那天,我和牛思贤、老支书一起喝茶。正是六月的雨季,远处群山笼着一层雨雾白纱,几只白鹭在田野间起落蹁跹。屋檐水从瓦背上淌下来,哗啦啦,哗啦啦。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D.花市上,牡丹、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19.借代具有相关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借代进行简要分析。(4 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屋檐水哗啦啦地从瓦背上淌下来。”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近百年的发展,②中国考古学已经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科体系。③作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④中国儒学考古将考古与儒学结合起来。⑤它的研究对象是历代孔子图像、孔子时代的鲁国都城及与儒学相关的遗迹与遗物。⑥过往的中国儒学史研究仅限于文献研究,已无法满足时代要求,⑦考古学的加入将会为它开拓了新的视域。⑧中国儒学史不再是历代儒生的论说史,⑨还包含了对反映民众生活的儒学文化遗迹与遗物的研究,⑩为中国儒学考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一分钟试卷”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测试形式。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字。(5 分)

     四、写作(0 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屈原是谁?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B A 项,“将来人工智能机器人智力会超过人类”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是“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下个世纪可能面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大规模崛起,这些机器人的智力可能超过人类”,注意“可能”二字;C 项,“材料二阐释了材料一中霍金的观点”错。霍金认为人类应当对人工智能发展加以控制,但是材料二得到的观点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D 项,“材料三认为人们对待人工智能技术会像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一样理性和冷静”错。人们对待人工体能技术也不都是冷静的,原文有“人工体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也引起了震恐效应”;同样,对待人工智能更加恐慌,原文有“今天我们在人工智能的初级阶段之所以存在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主要在于人们担心人类智能不如人工智能时会超出人的控制,无法再驾驭和支配人工智能”。

     2. C “会让人类无需工作,共享社会财富”错,材料二说“人类由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束缚,有可能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人类全面解放的梦想”,注意是“有可能”;另外材料三说“将来当人的一切工具性职能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之后,人专司于如何使用和支配各种人工智能器具”,可见并不是“无需工作”,而是从事更高级的工作,比如控制人工智能。

     3.D

     说明了人工智能能够让人类摆脱劳动束缚,更加自由,能作为材料二的论据。符合题干要求。

     4. (1 1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证。(2 2 )①使用 “既然”“再有”“但是”等衔接语,使结构浑然一体;②使用“一部分人”“从长期来看”“可能”等限定语,使论证语言严密。

      5.

     ①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和能力,应对失业或转型问题;②人类未来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③以人类对人工体能的态度类比,人类对人工智能会日趋理性和冷静;④人和智能机器新的分工,让人工智能受制于人,避免失控。

     6.D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D 项,“老杨的牢骚”错,“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写出了老杨不好高骛远,务实的态度。故选 D。

     7.B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生活很不如意”错,由“无非是转干,提职称,有房有车有孩子,有饭局,有老板椅坐”可知,老杨的生活原本平淡、如意,只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出现暂时困难。故选B。

     8 8 .①引用、化用古诗词,富有诗意。如“从‘云想衣裳花想容’到“‘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②人物语言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如“卖啥?去哪里卖?”“切!干活吧!”③语言具有时代感。如“中央商务区”“去库存”“现金流”等。④多用短句,节奏感强 。如“卖存货,去库存,哪里让卖,哪里好卖,就去哪里卖。”

     9 9 .①以“摆摊”为线索。讲述老杨的故事,使小说脉络清晰。②以第三人称叙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选取老杨的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③正叙(顺叙)和插叙相结合。使情节跌宕起伏。④记叙和描写相结合。使老杨的故事更真实可感。

     10.C

     11.A “指以高超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说法错误,学士是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故选 A。

     12.D “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可知,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人,而不是欧阳修在世或去世。故选 D。

     13. (1 1 )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起升迁是应该的。(2 2 )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赋分点:(1)“昔者”,过去;“岂”,难道;“退”,降职。(2)“后进”,后辈;“率”,都;“闻人”,名人。

     14 .(1 1 )杜衍这四人是治国的贤才,欧阳修不忍贤才被诬;(2 2 )正直之士 在朝,是邪恶者的大忌。如果这四个人被罢除,就会让在朝奸邪之徒阴谋得逞。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

     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欧阳修做掌书记,欧阳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然洒脱,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提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15.C “都重在表现民众麻木不仁”错。

     16. 这三句层层推进,“辇下风光”是对过去的怀念,指故都临安曾经的美丽繁华景象;“山中岁月”是现实的处境,指自己隐居之后寂寞而漫长的时光;“海上心情”是气节的体现,指自己在宋亡之后忠心不二、矢志守节的民族气节。“辇下”承接上文,从“辇下”到“山中”,既有空间上的转换,又有从过去到现实的今昔比照,以“海上心情”作结,不仅点出了“辇下风光”“山中岁月”的实质是故国沦亡,还是对全词思想感情的总括。

     17.(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地,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3)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8.D 解析【】例句中的省略号表示列举省略,A 项中的省略号表示重复词句的省略,B 项中的省略号表示语言的断断续续,C 项中的省略号表示引文的省略,D 项中的省略号则表示列举省略,与例句相同。故选 D。

     19. ①句中用“旭日东升”指称老屋,体现了借代的相关性;②“旭日东升”是老屋门楣上特有的字,是老屋的象征,能代表老屋,它和老屋相关。

     【评分标准】一点 2 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0. ①强调的重点不同:改句的重点落在“淌下来”上,强调雨下得大;原句的重点落在“哗啦啦”上,强调雨声,更符合原文的逻辑。②语体风格不同:改句平铺直叙;原句连用两个“哗啦啦”描摹雨声,口语化,通俗活泼,生动形象。③情感不同:改句感情平淡,原句感情饱满,凸显了“我”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评分标准】①和③各 1 分,②2 分;句意相近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21.【语病辨析】(4 分)(1)语句:①;修改: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2)语句:⑤;修改:它的研究对象是历代孔子图像、孔子时代的鲁国都城等与儒学相关的遗迹与遗物。

     (3)语句:⑦;修改:考古学的加入为它开拓了新的视域。

     (4)语句:⑧;修改:中国儒学史不仅仅是历代儒生的论说史。

     (5)语句:⑩;修改:这为中国儒学考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一分钟试卷”是由美国帕曲卡·克洛斯提出的,以课堂重点、难点、疑点为测试内容,以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在课堂结束前进行的一种测试形式。

     23.【审题指导】

     限制性

     1.立意限制。这是一道漫画作文,漫画是考生构思立意的基础。屈原是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然而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四个年轻人给出的答案竟匪夷所思。漫画揭示了年轻一代对历史文化名人和传统文化知之甚少的现状,他们不知自己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竟还洋洋自得,实在令人痛心。考生审题立意必须以漫画寓意为基础,脱离这一寓意的写作即为跑题。

     2.思维限制。漫画中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是谁”,折射的是当下的一种现象,考生须立足这一基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思考“传统文化”传承中出现如此尴尬的现状的原因,探究“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过度贫乏的原因。不能仅仅抓住画面内容中的“屈原是谁”不放,写作时忌表面化和浅显化。

     3.社会背景限制。对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年轻人的回答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暗示考生审题立意时要有当下意识,要立足于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不可脱离当前时代来谈“传统文化”的传承。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可以站在“传统文化”的角度,谈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如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为何会遭遇如此尴尬的现状;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在传承传统文化中学校、家庭、社会各应该负什么责任;在外来文化和娱乐文化的冲击下,如何更好地传播传统文化等。也可以站在“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年轻人”的角度,探究他们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及如何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诗词曲赋、民族音乐、地方戏曲、中医中药、刺绣服饰、曲艺评弹、书法国画、陶瓷玉雕等,只要和传统文化传承有关的内容,均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另外,从“年轻人”的角度来说,导致他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传统文化和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距离较远,传统文化本身晦涩难懂不易传播,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年轻人的浮躁心理,经济建设背景下生存压力过大导致年轻人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等。这就为考生的选材和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开放性。

     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可以选择议论文,侧重于思考与分析;也可以选择记叙文,将自己要表达的道理寄寓在对传播、传承传统文化事例的叙述中,且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参考立意】切题立意:

     1.增强文化认同,弘扬民族文化。

     2.树立文化自信,传播传统文化。

     3.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责无旁贷。

     4.向年轻一代传播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5.学校、家庭、社会应携起手来,营造传承传统文化的良性环境。

     偏题立意: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因为立场不同或角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且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漫画中的四个年轻人却是胡乱猜测,错误荒诞)

     2.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思辨上的,此立意脱离漫画寓意)

     3.年轻人应该如何实现自身发展。(题目太大,没有扣“传统文化”的主题)

     【范文展示】

     正视尴尬析原因,加强传播齐努力

      吃着粽子长大的年轻人竟然会误认为屈原是歌手、厨子、医生、运动员。这尴尬的一幕无异于“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漫画内容虽然夸张,但折射出的问题不容忽视: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贫乏的现状堪忧。

     是什么导致了这尴尬的现状?

     是传统文化的日渐式微。传统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因其年度久远而和现代生活有了一定的隔阂。在当前的年轻人中,不知道寒食节、上元节的大有人在,不知道“天干、地支”的大有人在,说不全 12 属相的大有人在。甚至有人在清明节放假时还会给亲友发“节日快乐”的祝福短信。年轻人传统文化知识如此贫乏,如果任其发展下去,“数典忘祖”之历史闹剧将会重演。

     是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现在年轻人中有很多“漫威”迷,前一段《复仇者联盟 4:终局之战》午夜首映,“漫威粉”竟不顾第二天的上学和上班,抢票抢到使售票系统瘫痪。随着前几年日韩影视剧在中国的大量上映,日韩音乐、日韩服饰在中国也开始大肆流行,90 后中哈韩哈日现象严重,有的年轻人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着怪异。在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下,年轻人容易丧失自我,人生观和世界观错位,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变得淡漠。

     是重理轻文带来的危害。在学理科将来好就业的实用主义影响下,我国高校里的理科大军对人文类课程极不重视,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生的畸形发展、人文知识营养不良的状况。人的发展需要人文精神的关怀,这就要求我们应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本,培养出既具有缜密严谨、求异创新的科学素养,又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文化气质等人文素养的人才。

     基于此,对年轻人乃至全社会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国家正有所作为,“经典咏流传”“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的强势上映,增加“清明节”和“端午节”两个假日,不提倡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学校正有所作为,“京剧进校园”的大范围推进,校园“经典诵读”的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等的文化宣传。个人也可以有所作为,冯骥才老师多年来对民俗的研究和宣传,樊锦诗开发的“数字敦煌”宣传平台,“京剧偶像”王佩瑜传播京剧文化的积极行动。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传统文化无处不在,传播方式更是多样,相信只要用心,你我也能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达人。我们更要坚信,到那时“屈原是谁”的尴尬闹剧将在中华大地永远绝迹。

     审题、立意等级分类及评分细则

     首先,作为漫画型材料作文要观察构图。

     漫画的主体形象是什么,形象处于什么状态,漫画中形象的特殊性(一般表现为夸张的动作、表情、语言),当然也要注意该漫画有无标题。其实,漫画材料多暗含寓意,只是它的寓意是通过“画面”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不妨把它的画面当作“文字”来读。

     所以,审题的第一个环节是图文转换:

     图片中,有四个青少年(从发型和面相推知)在围绕“屈原是谁”这一话题在聊天。

     眼镜男孩(左一,估计是个电视迷,常看娱乐节目)兴奋地说:屈原是歌手,他唱过《离骚》;

     口水男孩(左二,应该是个吃货)流着口水说:是厨子,他发明了粽子;

     三毛男孩(左三,看着年龄最小)很认真地说:是医生,大家都叫他大夫;

     成熟男孩(左四)露出略带狡黠的笑容,开玩笑似的说:是运动员,他跳过江。

     其次,作为漫画类材料作文要揭示寓意。

     揭示寓意,一般情况下不是“就画论画”。也就是说,不是把画面上的内容作为描述、分析、评价的唯一对象。

     一般来讲,漫画多是对现实生活的喜剧化、夸张化、荒诞化表现。所以,画面中越是夸张得厉害的地方(即漫画的讽刺点)越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要注意透过漫画的夸张(讽刺点)解读其现实意义。

     这则漫画的主体对象就是四位少年,略显夸张的是:他们竟然不知道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是做什么的(也不排除是故意歪曲)。不知道屈原的作品到底写的是什么,不知道与屈原有关的端午节和粽子的来历,不知道屈原为何跳江和跳江的意义。

     从这一主体对象入手,结合《屈原是谁?》这一题目,一等立意可以确定为:

     一类立意(45 分起评):

     对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故意曲解,无端黑化;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应得到包括青少年在哪的国人的正视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能“变了味儿”。

     二类立意(40—45 分):

     就屈原谈屈原,文章内容是对屈原的介绍,是为屈原正名,没有上升到对历史文化名人尊重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高度。

     三类立意(35—40 分):

     将传统文化文化置换为历史文化,将历史文化名人置换为历史英雄、英烈;了解知识要全面,对知识不能一知半解,不能不懂装懂。

     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面对“屈原是谁”这个问题,四个青少年的回答不同,而且回答错了。这说明了当今时代的青年人优秀传统文化的缺失,优秀传统文化的遗忘。

     屈原是谁?他为什么到现在还能为人的们所知?他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为楚国做出了很多贡献,在秦军攻破楚国国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最终抱石沉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向汨罗江凭吊屈原真身,后来百姓纷纷把粽子扔向汨罗江就是为防止鱼虾等水中动物去吃屈原的真身。正因为屈原这样爱国,不怕牺牲,为人们传颂至今。

     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优秀文化越来越不关注,甚至还有些优秀传统文化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正如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现在很多青少年都回答不出来,甚至还答错了。我们为什么要记住屈原,是因为屈原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种精神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因此,每年五月初五就有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习俗,这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们记住屈原,记住屈原那种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发扬这些精神,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要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责任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感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历史使命感,它感召华夏儿女胸怀天下,志存高远,勇担重任,建功立业。正如屈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他在国破家亡之际与国家共进退。因此,我们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爱好和平,追求和谐,有着巨大的包容性,以中庸之道为哲学基础,体现人与人在社会上和谐与协调。中国至今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不到最后我们中国都以和平方式与世界相处。正如屈原那时,如果当时无战争、和平,或者屈原就不用死了。所以勿忘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切忌勿忘,应继承和发展。

     别让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屈原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竟引起四个孩童可笑的回答,有说是歌手的,有说是厨师的,有说是医生的,更有甚者竟然说是运动员!理由也让人哭笑不得。屈原是谁?而被歪解和改编的又何止屈原一人?稚子如此,何况大人?这是否说明曾经辉煌的传统文化,已在社会的洪流下,渐行渐远?所以,我们不应该让其日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保护传统文化,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一天天提高,看起来似乎是好事,但在美剧、日剧、韩剧等外来文化冲击下,还有多少人会记得我们的传统文化?那往日的屈原、杜甫被如今的小鲜肉、帅大叔所取代;那往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彼一人,清扬婉兮”被“老鼠爱大米”“伤不起”等取代;那往日的射礼、守岁被如今的“微信发红包”“群发祝福”所取代……曲水流觞不见了,登高望远不见了,鸿雁传书不见了……我仿佛看到传统文化这年迈的老人,一步一步,叹息着,摇头地,渐渐向西边的夕阳走去;而东边地平线上,一群衣着时尚、打扮新潮的年轻人,正围着韩剧、日影等兴高采烈的笑闹。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中华五千年璀璨的文明,泱泱大国,礼仪之邦,传统文化,怎可在文明手中丢失!一个国家失去了文化作为支撑点,还谈什么在世界立足?没有文化软实力的国家,终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国。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拾起那角落里遗满灰尘的《诗经》、唐诗;挽起李清照、鱼玄机的手,听她们说那些往事;在春日里,迎风踏青,品味那“浴乎沂,风乎舞雩”的洒脱,再奏响,千古之前的编钟。

     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每个人势在必行,社会、国家都有义务。营造良好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出版更多古代文学著作,开放更多历史遗迹……这些都是有效的措施,而非没有意义之举。

     我站在地平线上,听见远处依稀传来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看见传统文化老人,正拈着他花白的胡子,一步步地、微笑着向我们走来……

     尊重传统文化

     看过这样一幅漫画,关于屈原是谁这个问题,画面中的四个小孩莫衷一是,分别说出了“歌手、厨师、医生、运动员”等答案,并且自豪地炫耀着。

     看了这幅漫画,我沉思了很久。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源还是因为对于传统文化不了解吧,孩子们对于问题的答案令人发笑,却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内在灵魂和血脉。可现在呢?多数人对传统文化轻视,导致新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缺失与误解,何其悲哀。端午节这个蕴含着丰富传统文化的节日,到如今已变成了吃粽子的一天。难道中国传统文化已沦落至此了吗?

     也许还有许多人对于漫画仍不放在心里,当做过往云烟看看也就罢了。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体现了这个民族的生命力,流传了五千年的历史遗留精粹,一定有其重要意义。这么多年来,人们的生活也早变得日新月异了,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要摒弃传统文化。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是一个年代的血与泪的见证,是中国人不该忘却的一段历史,它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与传承,使其独特的光辉永存。

     屈原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灿烂的一笔色彩,他代表中国人勇敢、坚毅、高洁等优秀品质,即便已相隔多年,但回望今天,我们仍需要他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文化精神。

     从现在开始,从自身做起,保护传统文化吧,不仅要保护,更要去发展它,让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地留在每个人心中。为了不使中国精神文化凋零,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原有的光彩,让它继续发出夺目的光芒,去指引我们更好地前进。

     尊重传统文化,发扬中华精神,让我们的精神在这五千年的沉淀中更加熠熠生辉

     传统不容亵渎,历史需要铭记

     传统文化遗产是国家之瑰宝,历史文化名人民族之骄傲。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是不能屹立于世界之林,不尊重历史文化名人的人肤浅而可悲。如漫画中的四个青少年,竟荒唐地认为:屈原是个歌手唱过《离骚》,是厨师发明了粽子,是个医生唤做大夫,是运动员跳过江……中国传统文化在乱炖中变了味,历史文化名人在恶搞丢了精气神,...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