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卢沟桥烽火]卢沟桥烽火

    时间:2020-03-20 03:33:4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5卢沟桥烽火 苏教版卢沟桥烽火ppt 六年级苏教版语文书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卢沟桥烽火》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卢沟桥烽火》,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卢沟桥烽火》课文原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士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点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卢沟桥烽火》教学札记

      把《卢沟桥烽火》安排在六下,我想编者的意图是很容易理解的。孩子正处在价值观初步形成期,此时灌输一些史实教育,能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之情,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极大的帮助。从这一点来说,《卢沟桥烽火》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历史回溯到1937年7月7日的深夜,那是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中国人都不会忘却的日子。这夜,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气势汹汹地寻找借口,首先向中国军队开火。面对敌军无理的挑衅行为,中国士兵严词拒绝,并立即还击。但终因敌众我寡,只得退守宛平县城。

      第二天,同仇敌忾的中国士兵举、冒、冲、砍,打得敌人人仰马翻,狼狈而逃,日军进攻宛平县城的疯狂进攻未能得逞。

      当天晚上,我军又悄悄进发,打得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至九日凌晨,英勇顽强的我军终于夺回了卢沟桥这一战略重地。

      回味文本之中,感觉自己敲下了不少描写双方激战的词汇。何不从词入手呢?由词入手,感受双方战争的激烈以及我军的顽强;由词入手,结合时间顺序练习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由词入手,学习战斗场面的描写。突然想起读到的网友随笔“词语教学也精彩”。对,明天的教学,就从词入手,化难为易处以词为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卢沟桥烽火》之"九·一八"事变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对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公开侵略,首先制造了一系列的挑衅事件。

      1931年7月,日本间谍机关在东北制造了挑拨中朝两大民族关系的“万宝山事件”。8月又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东北失踪,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准备进攻。接着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路轨的一段,并诬赖为中国军队破坏。于是在9月18日夜,聚集军队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是为“九·一八”事变。

      在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的情况下,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又分兵进占辽阳、海城、营口、盖平、复县、开原、昌图、公主岭、长春、抚顺、本溪、凤城、安东等地。21日东进吉林省,占领省会吉林及吉长、吉敦两铁路。22日占领辽源及四洮路。不上五天,几乎全部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千里河山。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对“九·一八”事变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就曾对东北军下令说:“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南京政府又训诫士兵们“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辽、吉两省失陷后的第二天,南京政府又发表了“告全国军民书”,声明东北事件已“诉诸国联行政院,以待公正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就在这样的不抵抗政策下,11月日寇占领黑龙江,1932年1月初占领锦州,蒋介石命令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地完全退入关内。总共不过三个多月,整个东北二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三千余万人民、四千多公里铁路和无尽的宝藏,就被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断送了。从此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殖民地。

      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准备对中国大陆进行大规模的公开侵略,首先制造了一系列的挑衅事件。

      1931年7月,日本间谍机关在东北制造了挑拨中朝两大民族关系的“万宝山事件”。8月又借口有一个日本军官在东北失踪,把大批军队调入东北,准备进攻。接着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沟路轨的一段,并诬赖为中国军队破坏。于是在9月18日夜,聚集军队攻击沈阳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是为“九·一八”事变。

      在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的情况下,19日晨日军占领沈阳。接着又分兵进占辽阳、海城、营口、盖平、复县、开原、昌图、公主岭、长春、抚顺、本溪、凤城、安东等地。21日东进吉林省,占领省会吉林及吉长、吉敦两铁路。22日占领辽源及四洮路。不上五天,几乎全部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千里河山。

      蒋介石领导的南京政府对“九·一八”事变完全采取不抵抗政策。早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就曾对东北军下令说:“遇有日军寻衅,务须慎重,避免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南京政府又训诫士兵们“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辽、吉两省失陷后的第二天,南京政府又发表了“告全国军民书”,声明东北事件已“诉诸国联行政院,以待公正之解决,故希望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须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就在这样的不抵抗政策下,11月日寇占领黑龙江,1932年1月初占领锦州,蒋介石命令几十万东北军一枪不放地完全退入关内。总共不过三个多月,整个东北二百万平方公里领土和三千余万人民、四千多公里铁路和无尽的宝藏,就被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所断送了。从此东北沦为日本帝国主义奴役下的殖民地。
     

    猜你感兴趣: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卢沟桥烽火

    2.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最大的麦穗

    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五课预习资料

    4.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半截蜡烛

    5.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夜晚的实验

    6.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预习资料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