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李老汉种麦长篇小说精选

    时间:2022-06-06 10:02:5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李老汉种麦 长篇 小说

    李老汉种麦长篇小说精选

      天刚蒙蒙亮,李老汉就起床了,这是李老汉在乡下养成的习惯,进城以来他仍保持着这个习惯。李老汉像往常一样悄悄出门,转过几条街,来到了城市广场中心。晨曦中,城标马踏飞燕周围的空地上已聚集了不少像他一样早起的老人,老人们有的在舞剑,有的在打太极拳,有的在随意的做着运动。李老汉便参与到随意运动的老人们中间甩胳膊扭腿,一边活动着僵硬的肢体,一边与老人们说着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等他回家后,儿子和儿媳刚刚起床,他知道儿子丶儿媳晚上开烧烤店睡的迟,睡到上午起床也情有可原。

      李老汉的早起雷打不动,儿子也劝过他,说在乡下苦了多半辈子,现在进城了,早晨多睡会,他说,人老了,晚上睡的早,早晨起的早这是自然规律,早晨起的迟了,反而感到浑身不舒服,儿子听了也不再说什么。

      李老汉与老伴生活在农村,有二个儿子,二个女儿。李老汉不识字,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种了几十年的庄稼。李老汉个性要强,能吃苦,一年四季人和地都不闲着,是村里公认的种田能手。在他的承包地里,小麦地里套种着玉米,夏天小麦收割后,重点抚弄玉米,在收割完小麦的空地上还要种上红萝卜和小油菜等蔬菜,不留有一寸闲地。他的承包地除了种植粮食作物,还搭着二座温棚,温棚里种着应时蔬菜,除了自家吃,还天天进城卖菜,增加收入。李老汉人勤地不闲,硬是凭着土地上的收入,供着四个儿女上学,没有一个辍学在家。李老汉吃过沒文化的亏,这辈子,他宁愿自已苦点,也不想让儿女像自已一样在黄土地上吃苦受累。

      大儿子李田与二女儿李芳自小学习好,李田考上了武汉行政学院,在南方一地的市政府工作,二女李芳考上了音乐学院,在杭州的一个中学当老师。只有小儿子李杰与大女儿李艳沒考上大学,李杰高中毕业后,到城市一家烧烤店打工,学会了烧烤手艺,后来自已开了一家烧烤店,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并在城里买了房安了家。李艳高中毕业后学会了理发技艺,在镇上开了一家理发店,找了个对象是镇中学的老师。

      前年冬天,老伴去世后,儿女们不忍心看着他一人独自在家没人照顾,都想接回家中,让他离开土地享些清福,但李老汉就是舍不得自已生活了几十年的小院,更离不开曾经挥汗如雨耕耘的土地和村里朝夕相处的乡亲们。儿女们面对倔强固执的父亲,都无可奈何,在外工作的儿子李田和女儿李芳,只好给父亲买了些衣物、食品等生活用品,留了一些钱,千叮咛万嘱咐的回去了。

      自从外地工作的儿女离去后,李老汉还是和以往一样,白天在地里忙,精心的打理着两个蔬菜温棚。晚上闲下来,他就拿出烟袋,点上一锅烟,在烟锅的半明半暗和烟雾袅袅中想起老伴,一生跟着自已吃了不少苦,还没有享受几天好日子,想着想着他就泪眼模糊了,两眼望着屋顶,在内心里叹息,自已这一代土里刨食的人,生就的吃苦受累的命。

      自从李老汉独居在家,小镇理发店的女儿李艳,每天都赶过来为父亲做好一日三餐,随便做一些洗洗涮涮、打扫卫生的家务。过去母亲在时常说,一个家里如没有女人拾掇会肮乱的像个狗窝。确实如此,母亲在世时这些家务话都是母亲在做,父亲只管室外田间的活,如今,母亲不在了,李艳便承担了家中的一切。到了夜晚,在城里生活的儿子李杰,忙完烧烤店的生意,不论多晚都开车过来陪伴父亲,等他回来后,惯于早睡的父亲早已睡觉了。

      李老汉不忍心让儿女为自已操劳,儿女们更不忍心把父亲一个人撂在家里承受孤独。

      李杰几次提出要把父亲接到家中,可他总说不习惯城上的生活,并找出若干不进城的理由,拒绝进城。

      李杰说不通父亲,就与镇上的小妹李艳商议了一番,背着父亲把家里的六亩地和两个蔬菜温棚,以每亩地每年800元,一个温棚每年100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一家外来的农业合作社,并签订了一年的流转合同。

      等李杰与李艳做完这事告诉父亲时,父亲并没发火或不同意。其实,李老汉也听说了邻村土地流转的事,晚上一个人在家时,他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的想着,土地流转是好事,自已不用在地上劳作,还有零花钱。只是不种地后,自已就沒有了留在下乡下的理由,无所事事的他,只能跟着儿子李杰在城里生活,这种生活肯定有诸多不适应。但儿子与女儿把土地与温棚流转出去后,是合情合理的断了自已留在乡下的退路,自已也无话可说。

      自从被儿子李杰接到城市生活后,李老汉心里总感空落落的。白天面对城市的车水马龙和喧嚣的人流,他总感到不如乡村的宁静;夜晚面对灯火璀璨的城市,总觉得这些都与自已无关,他总想起乡下夏夜里宁静的田野,晚风中拂动的杨柳和田野深处的阵阵蛙鼓。

      时间最能消磨人的意志,没过多久,李老汉也渐浙融入城市的生活。他早晨出去与老人们一起活动,上午进超市买菜,下午在南城门的角落里,与几个同样闲着的老人,放点零碎小钱玩纸牌,打发着无聊的时间。

      李老汉活动的老人群中有退休的干部、老师、企业的工人,进城的农民等各行各业的人,是个信息发布平台。每天李老汉都会在老人们的聊天中,听到不少国际、国内及本市区的各种信息。这天老人们说起了国际形势,说是俄罗斯与乌克兰打仗,引起多国能源危机,紧接着美国、印度、乌克兰、俄罗斯等产粮大国由于战争和疫情的影响,相继停止了粮食出口,未来全球发生粮食危机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人口众多,尽管目前不会出現粮食危机,但也存在发生粮荒的可能性。

      李老汉的父亲就是五八年生活困难时期饿死的,李老汉经历过饥饿年代,深知饿肚子的滋味。他曾对儿女们讲过饥荒年代的故事,当生活在物资富裕时代的儿女们,都对他说的话不以为然。此刻,听了老人们的议论,李老汉的心中就有了自已的想法。

      晚饭后,李老汉打开电视,新闻播报,新冠疫情还在全球漫延,俄鸟战争还没停止的迹象,受此影响,西方几个国家已出现能源,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看了这条新闻,李老汉就更加坚定了到乡下种麦的决心。儿子很晚才到回来,见父亲没睡就问道,爹,你今晚不睡觉是身体不舒服吗?李老汉望了一眼刚进家门的儿子儿媳,对儿子说,是到种麦子的季节了,我想到乡里去种麦,儿子李杰想着父亲有些日子没到老家去了,可能是想家了,就说,我正好明天上午有时间,陪你去村里转转,咱家的地已流转了,就是想种也没有地啊?李老汉听了儿子的这番话,叹息了一声,就对儿子说了自已的忧虑,李杰听了说,完全沒有这个必要,中国的粮食充裕,我们花钱都可买到。李老汉没好气的话,就有你花钱买不到的时候,我想要回自已的地,今年都种上小麦,只有手中有粮,日子才过的踏实。李杰见此刻父亲一意孤行的态度,再说下去会惹的父亲生气,说,爹,夜深了你赶快去睡觉吧,我想办法让你去种麦,听了李杰这话,李老汉就去睡了。

      次日,李杰起床时已到上午9时,见父亲已晨练回家,想到昨晚父亲对自已说的话,可能是一时性起,人老了性子跟孩子一样,也许今天就忘了,就装着什么也没发生似的,做着自已的事。

      早晨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已到了上午10时,等儿子吃完饭,李老汉已在阳台的窗户前抽完了几锅旱烟。见儿子并没说到老家去的意思,就对刚进客厅的儿子说,你若有事,我就一个人去老家吧,李杰见父亲并沒有忘记昨晚说的事,知道父亲并不是一时性起,就说,我今天就陪你去乡下老家。

      李老汉的家在城北的中垻镇汪泉村,离城不足八公里。李老汉坐上儿子的车,出了北门,沿着金武大道,不到半小时的时间就到了村口,车子拐了个弯就进了巷道,停在自家的院子前。

      李老汉下了车,见巷道里有几户人家的院门口,养着的黄牛在悠闲的吃着发黄的麦草,巷道里跑着的几只狗听见动静也窜了过来,见了李老汉便一前一后的撒着欢,摇着尾巴,李老汉记不清是谁家的狗,但狗是认的李老汉的。

      在巷道的一棵老树下,聚集着村里的七、八个老人,他们坐在树下聊天,旁边有几个学龄前的幼童在玩耍。

      接近春分了,村里大部分人家的承包地已经种上,种完田后,村里的年轻人便纷纷出外打工了,整个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儿童,年轻人是村里的希望,没有年轻人的村子到处都死气沉沉。

      进城生活了一年多,这次回来后,李老汉看着往日热闹的村庄,渐渐变的没有活力,心情压抑着,仿佛有了一种陌生的感觉。李老汉打开院门进了院子,李老汉就对儿子说,你进城去干你的事,我今天就住在家中不回去了,过几天后你在过来接我,李杰说,下午我过来接你,李老汉说,不必了。

      李杰开车出了村口,就给镇上理发店的妹妹李艳通了电话,让李艳抽空过来照顾父亲,李艳答应了哥哥。

      李老汉看着院里的枣树,在风中轻轻拂动,像是在跟主人打招呼似的,院墙边的白杨树上,一群麻雀在叽叽喳喳的叫着,仿佛在议论着什么开心的话题,给寂寞的小院,增添了一份生机。

      李老汉看着院里的老屋,心中就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愫,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眼前这些土屋才是他生活了多半辈子的家。一年多不在家,院里的一切仍是过去的模样,搁置在小室角落的铣和锄头等铁质农具已有了斑斑锈迹,他抚摸着,像是在抚摸着自已痛爱着的孩子。

      下午,李老汉来到了自家的承包地里,6亩多地己改建成草莓种植园,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钢框架构成的大型玻璃棚,棚里种植的草莓绿油油的,结满了红彤彤的草莓,格外引人注目,棚里穿着蓝色工装的产业工人劳作着。

      李老汉看到,村里除了自己和邻近几户的土地被这家农业合作社流转外,其他人家还种植着传统的粮食作物。

      李老汉正看着土地出神,村里的王大爷走了过来说,是李老哥啊,你不是在城里享福吗,怎么有空回来了?李老汉见是王大爷,就拿出香烟递过去说道,是想你们了。李老汉和王大爷是无话不谈的老弟兄,在言谈中李老汉知道了村里的情况,王大爷也知道了李老汉的心思。在说到种田时,王大爷说,去年乡上不让种小麦,地里种的都是玉米,今年放开了,乡上村里号召种小麦,倒了茬的土地,今年种上小麦收成肯定好。村里的地,只有王婶的地还未种上,她的二个儿子在上海打工,因疫情春节都没回来,儿子来电话说让她把承包地流转了,可也是受疫情的影响,外面的人进不来,流转不了。听了王大爷的话,李老汉就对王大爷说,我想流转王婶家的土地,不知行不?王大爷说,昨天王婶还托我让流转土地呢,你是村里的种田能手,她求之不得呢。

      下午王大爷和李老汉就去了王婶家,并谈妥了流转事宜,以每亩地800元的价格,流转了王婶家的7亩地。

      土地流转到手后,李老汉的心情渐渐愉悦起来。到家后,女儿李艳已打扫完房间及院内的卫生,用拿来的食材,炒了两个菜,做好了李老汉爱吃的行面。

      吃过饭,李老汉就筹划起种麦子的事来,家里的二胺还够,只是磷肥放了二年,已沒有了肥效。第二天,李老汉就到镇上的磷肥厂买了磷肥,到种子站买了小麦良种。女儿李艳也为父亲联系好了播种的师傅,万事俱备,只等着明日耕种了。

      次日,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早餐后,李老汉刚出院门,就见女儿联系的师傅已开着小型拖拉机带着播种机到巷道口,李老汉就把播种师傅带到了承包地里,女儿李艳也开着小四轮车把家里的种子、化肥等拉了过来。

      等小型拖拉机在田里播种的时侯,李老汉看到新型的播种机开犁、播种、施肥丶耙地一道工序,一次完成,往日繁忙费力的春种变的如此轻松简单,节省了不少劳动力,农业生产还的靠农业机械化。李老汉坐在田埂上,边抽烟边看着播种机在田间欢快的穿梭,他看着眼前的情景,就想起了往日春耕时的地上人欢马叫的场面,看来真是时代不一样了。

      机械化耕种的效率很高,不到三个小时,七亩地的小麦已耕种完毕。

      李老汉看着熟视的村子,呼吸着乡村带有泥土芳香的空气,感到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看着阳光下已种上小麦的土地,心里想着,到了盛夏,地上将是一番麦浪滚滚的丰收景象,等到小麦棵粒归仓后,家里的粮仓里装满了粮食,就不会发生吃不上饭的问题。同样,家国一理,如果,全中国的农民都像自己一样,珍惜土地,辛勤耕种,粮库里就有了充裕粮食,就不用担心什么粮食危机了。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