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信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0-09-09 14:12:34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对策研究 信息产业发展

     湖北省信息产业现实状况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

     一、概述

     (一)信息经济、信息化和信息产业

     所谓信息经济是指“建立在信息和知识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经济”。网络经济是现代信息经济关键和关键表现形式。网络经济是指经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经济。网络经济通常由下列四个层次组成: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络应用、中介步骤和互联网商务。

     在网络经济以上四个层次组成中,前三层次是直接由信息技术和信息知识服务衍生行业,是网络经济(信息经济)主体。通常,前三层次和传统信息行业部门组成信息产业。

     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生产特征转换和产业结构演进动态过程,包含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方面。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关键,计算机和通信网络建设是信息化基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是信息化支撑,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在社会生活中应用是信息化关键内容。

     (二)信息产业界定和划分

     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关键,结合湖北省信息产业发展实际及本课题研究目标,我们认为:信息产业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从事信息技术、设备、产品生产和提供信息服务产业部门和基础设施统称,是一个包含信息采集、生产、检测、转换、存放、传送、分配、应用等门类众多产业群。结合国民经济行业划分标准,我们将信息产业划分为以下多个组成部分:

     1、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

     其产品是进行信息采集、存贮、传输、加工生产资料,是信息生产力不停提升关键物质基础,关键包含: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仪表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其中,电子仪表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是参考国际通行措施和美国商务部做法,对从信息产业相关行业中抽取工业自动化仪表制造业,导航、制导仪器制造业,电子测量仪器制造业,复印机制造业等四个行业总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统计数之和称为信息技术和设备业小口径统计数;而大口径则是指以上产业部门统计数之和。

     2、信息服务业

     关键包含邮电通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广播电视业、文件信息业、经纪代理、信息产品批发零售等行业。

     (三)信息产业基础特征

     1、信息产业是知识、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

      2、信息产业是需求广泛高渗透型产业

      3、信息产业是带动就业型产业

      4、信息产业是低耗高效可连续发展产业

      5、信息产业是竞争猛烈、高投资、风险大产业

     6、信息产业是含有战略意义先导性产业,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主导产业

     (四)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规律及趋势

     1、信息产业发展基础规律

     (1)信息产业发展可跨越性规律。信息产业可跨越性规律是由信息产业本身特点决定。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相比,在既定技术路径中,信息产业产品创新和产品技术跨越可能性更大;而作为合成性产业医药、新材料行业,不管是产品还是工艺创新多和生产过程跨越、生产设备更新、生产组织改革相关,除需要很强创新能力外,对技术基础和基础产业和投入要求较高,在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发展机率要比信息产业小得多。

     (2)信息产业生产组织形式专业开放性和“虚拟垂直一体化”规律。伴随互联网广泛应用,以专业化分工为关键“虚拟垂直一体化”新生产组织方法逐步替换“综合垂直型”生产组织方法大行其道。所谓“虚拟垂直一体化”是和传统企业“综合垂直型”生产组织方法相对而言。其表现是:以国际品牌为龙头,经过 OEM 方法将“组件”分包给下游厂商,品牌企业产品负责组装、设计和营销。生产组织形式变革和创新对信息产业国家、行业竞争力至关关键。

     (3)信息产业布局聚集性、区域专业化规律。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化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息产业关键在发达国家聚集;二是信息产业在地理空间上展现群落。不过,和传统产业聚集性、群落化不相同是,因为信息产业生产组织形式重大变革,信息产业空间布局功效化、专业化特色更为显著,展现聚集性和专门化、分散性并存特点。通常,信息产业聚集区可分为二类:一是产业关键区。即信息产业创新聚集区,关键分布在美国硅谷,日本和西欧。这些聚集地,区域集中,可形成高技术人才聚集;可形成专业化配套产品、技术市场;可形成信息和知识低价交换。第二类是制造聚集区。起先,创新聚集区是世界信息产业生产制造基地,出于降低成本需要,生产制造聚集区 60 年代从发达国家转移集中到东南亚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国际信息产业制造聚集区产业升级及梯度转移趋势十分显著,使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发展机遇,不过,这些制造聚集区特点之一,就是产业“空心化”特色显著,即这些地域多数只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等比较优势,而在技术创新方面关键依靠“创新聚集区”辐射。

     (4)信息产业国际化、全球化规律

     ??信息技术研究开发日益国际化。80 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研究开发国际化呈直线上升,在 1980-1989年间国际高新技术合作协定中,信息技术占 58.84%。

     ??信息产品加工制造国际化。信息企业为取得最大利润,纷纷将技术含量不高通常零部件生产和装配转移到劳动力成本低国家或地域进行,而关键零部件生产和系统设计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信息技术产品贸易国际化。

     ,世界信息技术产品贸易总额达成 11380.93 亿美元,位居全球贸易第一位。

      (5)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寡头垄断性和企业共生效应

     造成信息技术产品市场寡头垄断关键原因有:

     ??多数信息技术行业含有显著规模经济效应

     ??大企业对信息技术结果垄断加速了市场寡头垄断进程??对关键技术控制确保了大企业“寡头”地位

     信息技术产业市场结构另一个表现是企业共生效应。企业共生效应突出表现是企业间战略同盟日益关键。

     信息产业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和企业共生效应使发展中国家在应对世界巨型企业挑战时,多了一道生存空间。发展中国家完全能够采取“避开大企业,以小企业包围大企业”战略实现自我发展和跨越。

     (6)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成为统领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技术领先者之所以能够利用知识产权产生垄断市场力量,最关键原因是信息产业“网络效应”引致新技术“酬劳递增”机制和“锁定效应”引致生产者垄断优势。网络效应使很多先发展起来技术通常能够凭借先占优势,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因为信息网络系统转移成本过高,用户锁定效应显著,一旦使用某种技术、产品,往往就被“锁定”,使消费者对于生产者就处于被动地位,而生产者却取得了一定垄断优势。二者共同作用,其结果往往“胜者通吃”。所以,在信息产业领域,主导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进入市场前后,而非全是技术最优化,这就是知识产权产生垄断市场原因。

     (7)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互进规律。信息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拉动作用是一个相当长积累和发展过程。在这一进程,信息技术突破和进展当然是一个关键推进力,但绝不是全部,推进信息化进程,实际上也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加速发展、成长过程。同时,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发展又为信息化提供了坚定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在网络技术进步推进下,新世纪政治、经济、社会活动将建立在网络这个主平台上。

     2、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1)多极化和国际化趋势。信息产业发展多极化、国际化,除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相一致外,还和信息产业发展部分本身特点相适应。首先,信息产业在社会政治经济中战略地位,决定了包含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内世界各国全部期望能够自主地建立和发展本国强大信息产业,并拥有优异信息技术。其次,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区域化、集团化和国际化时代,世界各国、企业集团和信息机构全部在不停完善其遍布全球信息网络,信息产业已走上立体多维世界资源掠夺、经济称雄、人才争夺、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国际大舞台。所以,闭门生产将不会有多大国际竞争力。要参与世界大跨国企业全球化生产,能够从其中一个链条、一个步骤做起。

     (2)信息产业结构走向高级化趋势。信息产业向高级化演进是产业结构运动内在要求。全球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使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出现了大调整。通信产业、计算机产业和软件产业、微电子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计算机和电信产品生产占整个电子产品生产比重越来越大。

     (3)信息产品展现能力倍增而成本倍减趋势。在半导体产业中,处理能力提升和成本降低达成了多么惊人速度。相同价位微处理器会越来越快,相同速度微处理器会越来越廉价。和计算机相关芯片,如数字存放芯片,其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幅度更为惊人。

     (五)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

     1、按发展模式划分,可分为创新主导战略、引进吸收战略、切入跟进提升战略

      (1)创新主导战略。代表国家是美国。美国信息产业发展一直遵照是“创新→开发→产业化”发展模式。

     (2)引进吸收战略。以日本为代表。日本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得益于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信息产业发展模式,即实施全方面引进技术政策,先追随、模拟,再转向开拓、创新

     (3)切入跟进提升战略。以中国台湾地域为代表。台湾信息产业发展把握了三大步骤:切入、跟进和提升,即以低端技术为切入点,主动纳入到国际信息产业链加工步骤。

     2、按信息产业推进方法分,可分为市场主导型发展战略和政府干预型发展战略

     (1)市场主导型发展战略,代表国家有美国、新加坡等。

     (2)政府干预型战略,代表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六)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及各地发展信息产业基础做法

     1、发展态势

     信息产业连续快速增加,已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快速,国家信息系统框架基础形成;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显著加紧;信息市场竞争猛烈;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初步确立了适应信息产业发展需要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格局。

     2、各地发展信息产业基础做法及经验

     依据对中国上海、广州等地发展信息产业基础做法考察,能够归纳为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政府统筹方法计划,这些方法包含:制订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一系列发展信息产业地方法律规范,和出台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经济政策;

      ??兴办高科技园区,促进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

      ??重视发挥信息产业高渗透特征,把发展信息产业和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结合起来,以促进信息产业发展壮大和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依据省情市情,重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优选关键发展领域 ;

      ??重视引进风险投资机制,扶持中小信息技术企业发展;

      ??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发明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用人机制。

     二、湖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实状况分析和评价

      ,全省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以下简称“信息制造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88.18 亿元,比上年增加 27.89%;信息服务业实现业务总收入 353.21 亿元,比上年增加 10.90%。据此,全省信息产业共实现总收入 441.38 亿元,比上年增加 19.86%;占全省中国生产总值比重为 10.32%,比上年有所提升。信息产业继续展现较快增加良好势头,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经济新增加点地位和作用深入巩固;在全省经济中比重深入攀升,对全省社会发展进步影响深入深入,由新兴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演进趋势显著。

      (一)产业发展现实状况分析

     1、信息服务业

      ,全省信息服务业累计实现业务总收入约 353.21 亿元,较上年增加 10.90%,低于同期全省第三产业 GDP13.24%增幅;占全省信息产业收入比重为 80.02%,较上年(81.28%)有所下降,和信息经济社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结构调整趋势还有差距。

     2、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

     (1)产出规模

      ??工业总产值。

     ,湖北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96.30 亿元,比上年增加 18.44%,比 1996 年增加 184.74%;按 1990 年不变价, 实现工业总产值 111.30 亿元,比上年增加 15.62%,比 1996年增加 219.92%。“九五”年均增加超出 30%,发展势头很好。

      ??产品销售收入。

     ,全省信息制造业共实现实产品销售收入 88.18 亿元,比上年增加 27.89%。

     比1996 年增加 2 倍多。

      ??工业增加值。

     ,全省信息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27.21 亿元,较上年增加仅 1.04%,基础持平; 比 1996 年增加 1.3 倍,比较而言,慢于同期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增速,产业增加值率相对不足,为28.26%,低于全省工业 33.02%平均水平。

      ??利税总额。

     ,全省信息制造业共实现利税 13.91 亿元,较上年增加 84.05%,比 1996 年增加近8 倍。

      ??出口交货值。

     ,全省信息制造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2.53 亿元,相对上年出现了较大负增加,降幅达47.18%;占同期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极低,仅为 2.87%。

     (2)存量资源

      ??资产规模。到 底,全省信息制造业拥有资产总计 138.20 亿元,较上年增加 5.02%,比 1996 年增加 1.18 倍,增势平稳。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

     ,全省信息制造业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为 31.64 亿元,较上年仅增加 3.98%;较 1996 年也仅增加 1.06 倍,略低于该产业资产同期平均增速。

      ??无形资产。

     ,全省信息制造业无形资产规模为 2.38 亿元,较上年不增反降,降幅高达 37.70%;占产业总资产比重也从上年 2.90%下降为 1.72%。

      ??从业人员。

     ,全省信息制造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数为 68531 人,比上年增加 59.23%,比 1996 年增加为 9.01%。

     (3)行业结构

     依据行业组成数据,在全省信息制造业中,显然以通信设备制造业实力最强,排二至五位应为电子计算机机制造业、电子器件制造业、电子元件制造业、电子仪表及办公室设备制造业。

     (4)企业类型组成及效益

     ??企业类型组成。

     ,全省信息制造企业从全部制结构看,一是仍未根本改变国有经济主导地位,达69 家,占企业总数 48.94%;二是按现代企业制度运行企业数还不够多,股份制企业和有限责任企业仅

     26 家,占企业总数 18.44%;三是吸引外资投资力度还不够大,产业整体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仅 18 家,占总数 12.77%,其中外商投资企业 7 家(全部为中外合资企业),占企业总数4.96%,港澳台资企业 11 家,占企业总数 7.81%。

     ??企业规模组成。

     数据显示,全省信息制造业中,小型企业不管在企业数量上,还是产出规模上,全部占有十分关键地位。小型企业数量所占份额为 78.02%,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所占份额分别为 81.63%和 83.01%,略高于企业数量份额;出口交货值和年均从业人员所占份额则低于企业数量份额,分别为54.69%和 46.31%。

     ??效益分析。总体来看,外商投资企业效益均远高于其它各类企业,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企业效益差距更是显著,根本性调整现行全部制结构甚至国有经济全方面退出信息制造业这一竞争性领域已十分必需。

     (5)区域组成和效益

     ??企业及人员组成。

     ,全省信息制造业企业在武汉群集态势显著,达 80 家,占企业总数 56.74%;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有 35 家,占企业总数 24.82%。一样,从业人员也展现向武汉聚集态势,达 22753人,占全省信息制造业从业人员总数 58.27%;其中,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本产业从业人员达 11327 人,占全省产业总数 29.01%。

     ??区域经济效益。

     ,全省各地域间信息制造业经济效益情况展现出较大差距。

     ??“九五”区域产业演进。从“九五”发展趋势看,全省信息制造业向武汉尤其是向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聚集态势十分显著,其它地域占全省比重逐年降低,武汉因区位及资源优势而形成产业关键地位愈加突出。

     (6)企业规模和效益

     ??企业规模。“九五”期间,全省信息制造业企业平均规模呈逐年增加态势。

     比 1996 年,企业平均工业总产值规模增加了近 3 倍,平均工业增加值规模增加了 2 倍,平均利税规模增加了近 9 倍。

     ??企业效益。“九五”总体而言,全省信息制造业企业平均工业增加值率是下降, 比 1996 年降幅达 9.38个百分点;而企业年均产值利税率则呈上升态势, 比 1996 年增幅达 7.61 个百分点。

     (7)国际化水平

      ,全省信息制造业实有外商资本 2.85 亿元,比上年降低 7.50%。行业(小口径)新登记注册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 5 家,比上年降低 1 家;注册资本 965 万美元,其中外方注册资本 917 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加 188.92%和 395.68%。整年完成出口交货值 2.53 亿元(信息产业厅统计为 4.38亿元),较上年展现负增加,降幅达 47.18%;同年进口产品 15.62 亿元,较上年 18.87 亿元降低了17.22%,是当年出口产品 6.2 倍,进出口逆差很大。整年未进行对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仍然不足。

     3、产业固定资产投资

     本研究因数据原因,仅限于考察本省信息产业中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及其在全省地位。

      ,全省信息产业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含邮电通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和广播电视业)国有经济单位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7.79 亿元,较上年增加 3.77%,较“八五”末 1995 年增加 86.23%,展现快速增加趋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0.75 亿元;信息服务业中邮电通信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83.61 亿元。全省信息服务业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其增加远大于和快于信息制造业。

     (二)研究和技术开发觉实状况分析

     1、机构及人员

     据 R&D 统计数据, ,按研究所属学科分,全省信息产业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有 219 家,科技活感人员 5144 人,其中有 9 位院士。

     2、研究和技术开发经费

      ,湖北信息产业全部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科技经费内部支出为 27116 万元,其中 R&D 经费支出为8775 万元。

     3、研究和技术开发仪器设备情况

      ,湖北信息产业全部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拥有科研仪器设备总量 39985 万元,年末固定资产原价88018 万元。

     4、科技项目(课题)情况

     据 R&D 统计, ,全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共负担信息产业科技项目 419 项,其中 R&D 项目 280项。

     5、专利产出情况

      ,据 R&D 统计,全省信息产业专利申请量为 74 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 19 件,拥有发明专利 41件。

     6、结果奖励情况

     在 省科技奖励中,信息产业获自然科学奖 2 项;获技术发明奖 2 项;获科技进步奖 16 项;获省科技结果推广奖 2 项。总计获省级奖励 19 项。

     (三)湖北信息化发展现实状况分析

     1、信息基础设施

     到 ,湖北省现已形成规模较大,技术层次较高,业务种类齐全,运行较稳定现代化信息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位居全国前列,在全国信息枢纽地位日益增强。

     2、专业领域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交通水利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制造业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商务信息化、公安系统信息化等发展取得一定成效。

     3、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全省现拥有各类数据库约 490 个(含自建和引进);全省文件资料已超亿件(册、案卷),75 个单位 195 个学科收藏文件 1600 万件,湖北省图书馆藏书 330 多万册,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八个国家、两个国际组织专利等特种文件在湖北乃至中南地域全部含有特色。

     4、人才队伍建设

      有 54 所一般高校,在校本专科学生 35.77 万人,居全国第二位;在校硕士 2.44 万人,居全国第三位。拥有各类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 1558 个,国家关键试验室及部委专业开放试验室 29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9 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11 个,拥有科技活感人员 16.77 万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45 人,其中有 9 名是信息技术领域相关学科带头人。

     5、湖北信息化发展特点分析

     一是信息化建设巨大需求和对信息化认识和投入相对不足并存;二是区位优势显著和区位效益不突出并存;三是各部门、各地方主动性推进信息化和信息化建设相互封闭、信息化协调管理工作滞后并存,政

     府管理职能亟待强化;四是信息化技术支撑力度强和企业信息化水平低并存;五是信息化建设不停进展和信息化发展思绪欠清楚并存。

     (四)湖北省信息产业现实状况特征总体评价

     1、产业结构失衡,信息制造业比重低、规模小,对全省结构调整推力不足

      ,湖北信息产业总收入组成中,信息制造业仅占 19.98%,信息服务占 80.02%。信息产业厅数据显示,湖北省信息制造业 工业总产值同比占全国比重仅为 1.13%,“九五”期间也一直在 13-15 位之间徘徊,既未有追赶京沪迹象,也未能充任中西部地域“领头雁”角色,展现平稳而非跳越式发展态势。

      ,在规模增加速度上湖北信息制造业增速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7 个百分点,而且和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优异省市差距更大,分别相差 39.07、72.36、44.73、22.36 个百分点,甚至广东省增速全部高于湖北。这些优异省市 1999 年基数全部比湖北大很多,加上增速又快于湖北,假如湖北不采取超常规手段,不锐意改善软硬环境,肯定会和优异省市差距越拉越大。以广东为例,在 基数上增加 1%。就意味着湖北要增加 20%才能保持和广东在增加规模上同时;若广东按当 27.9%速度增加,则湖北要增加560%!

     2、产出效益很好,整体技术水平高于全国平均,连续发展潜力较大

     尽管在产业规模和发展速度方面,湖北信息制造业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过,在产业效益方面却居于全国前列.以 为例,全省信息制造业产值利税率居全国各省市第 1 名,销售利税率居全国第 2 名,表明湖北信息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盈利能力较强;同时,产值利税率居全国第 8 位,市场竞争力较强.和此相对应,广东省作为产出规模最大省份,上述三项指标在全国排名才分别为 12、14 和15 位;全国规模第二大省份??江苏三项指标排名分别为 15、17 和 9 位。

     3、产业特色日益显著,通信设备业成为信息制造业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优势产品和企业

     以移动通信、光通信、通信终端和通信电源产品为主导通信业在全国含有显著优势,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比重达 60%以上。含有年产 100 万部移动电话手机生产能力。拥有全国最大光纤生产厂家和光电端机生产厂家及国家光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GPS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收发合一中小型电台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4、产业规模不停增加,支撑信息产业连续增加增量投入相对不足

     “九五”期间,全省信息制造业规模以平均高于全省工业 30 个百分点以上速度增加。但和此同时,信息制造业,尤其是其中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增量投入,和产业规模快速增加含有较大异向性,“九五”期间,全省信息制造业中国有经济单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同比占信息产业比重均未超出 5%,信息服务业,尤其是邮电通信业是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主体;同比占全省比重也均未超出 0.5%。

     5、产业内向化特征显著,扩大开放已成为湖北信息产业发展第一要务

     目前,湖北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制造业国际化水平还较低。从全省信息制造业资本国际依存度看,“九五”期间一直徘徊于 10%左右,外商资本占总资本比重很低,表明多年来全省信息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还远远不够,必需从根本性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入手,把招商引资不停推上新台阶,促进全省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

     6、全部制结构不合理,国有经济比重偏大,体制创新任务十分紧迫

     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制造业是高竞争性领域,国有经济应遵照“有进有退”标准,稳步有序地退出。

     ,全省信息制造中国有控股企业高达 105 家,占全部企业数 74.47%,产出效率远低于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企业全部制结构严重失衡,必需加紧体制创新进程,引进民营和社会资本,优化股权结构,改变“一股独大”格局,充足解放优异生产力,推进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7、创新潜力相对较强,自主知识产权情况堪忧

     全省信息产业研究开发机构、人才等资源条件很好。在研究和技术开发机构方面,有一批实力雄厚、创新能力强国家级机构,起到了很好关键带动作用,加上一大批省级以下研究开发机构,在功效上形成了各具特色、各司其职创新分工体系;全省信息产业研究和技术开发人力资源贮备丰富,以院士为代表,老中青结合创新型人才队伍是全省信息产业连续快速发展保障。

      不过,从信息产业自主知识产权情况看,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比重很低,表明目前信息产业技术及产品开发外向依靠度较强,不利于信息产业参与日益广泛市场竞争,连续发展能力不足。

     8、信息化进程加紧,对信息产业市场拉动作用加大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成效显著。二是农业、交通水利、金融、教育、制造业、区域、社会服务、商务、公安、政务等专业领域信息化取得了较大进展。三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四是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武汉已成为全国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第二大智力密集区。全省信息化快速进展,也为信息产业培育了宽广应用市场。

     9、区域极化趋势显著,武汉已成为信息产业聚集发展区

     “九五”以来,全省信息制造业向武汉尤其是向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聚集态势十分显著,其它地域占全省比重逐年降低,武汉因区位及资源优势而形成产业关键地位愈加突出。

     这表明,全省信息制造业区域布局应深入加强武汉关键地位,合适构筑鄂州、荆州和襄樊等少许周围辐射区,其它地域则可逐步退出制造业领域,着力于信息技术及产品应用,从而推进当地信息化进程,形成扩散波及区。

     三、湖北省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一)湖北省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对国际竞争力内涵分析,我们认为,反应一个国家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基础要素是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影响竞争力改变环境原因等三个方面,这能够说就是评价系统三个一级指标。结合本课题研究需要,我们选择建立以下指标体系:

     表 3?1 湖北省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本课题选择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 3 个,二级指标 12 个,三级指标 20个。各个评价指标相对关键性量化将以指标权重表示,我们结合本省实际情况,选择以上指标权重。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量化分值在对 3 个一级指标竞争实力、竞争潜力和竞争环境分别给出加权评价分值基础上,再对 3 个一级指标评价分值加权汇总,给出一个定量评价结果。

     (二)湖北省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结果

      依据对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评价结果:

     表 3?2 湖北省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在竞争实力上本省信息产业和全国平均水平基础相当。其中资源转化能力高于全国信息产业平均水平,说明本省信息产业基础很好,资源转化能力最高是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其全员劳动生产力过高相关,其次为通信设备制造业;市场转化能力则低于全国信息产业平均水平,和本省产品出口较少相关,在省信息产业内部,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市场化能力最高,和其产品出口销售率高相关,其次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能力略高于全国信息产业平均水平。

     省信息产业含有一定竞争潜力。尤其是低廉劳动力,日益膨胀产品市场和部分行业骨干企业对研究开发投入,这全部有利于本省信息产业参与国际中国竞争。其中,运行状态排名最高是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其资产负债率不高相关,其次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技术投入中,本省信息产业略低于全国信息产业平均水平,和 R&D 人员百分比过低相关;比较优势基础和全国信息产业平均水平一致;本省信息产业创新能力强于全国平均水平。

     综合来看,本省信息产业在全国并不占有显著优势,但本省通信设备制造业,尤其是光通信设备制造业,拥有相对较强技术优势和研发优势,加上低廉劳动力,竞争潜力高于全国信息产业平均水平,所以,通讯设备制造业应成为本省信息产应大力优先发展领域。

     四、湖北省信息产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一)发展湖北省信息产业有利原因和不利原因

     1、有利原因

      (1)中国本省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环境良好

      (2)信息化进程加紧、电信运行业发展及北京筹备奥运会将深入拓展信息产业市场空间

      (3)国际上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为中国本省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4)现代信息技术正处于发展完善之中,远不成熟,还会不停有新技术出现,新信息技术产业崛起,这也是发展本省信息技术产业良好技术机遇

     2、不利原因

      (1)世界经济继续衰退对中国信息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产业负面影响将有所扩大

      (2)结构性矛盾将继续影响本省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3)数字鸿沟存在也是本省发展信息产业不利原因。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公布了 国家信息化总指数,在全部 6 项要素中,本省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发展环境 2 个要素分别为 69.60 和 21.97,仅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65.89 和 21.86,而资源开发利用、信息产品和服务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等 3 个要素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加入 WTO 对本省信息产业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过对《信息技术协议(ITA)》、《基础电信协议》、《和贸易相关知识产权协议》、《和贸易相关投资方法协议》、《补助和反补助方法协议》等和信息产业相关 WTO 协议研究,我们认为本省信息产业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1、世界最具潜力中国大市场为本省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宽广拓展空间;2、国际资本为抢占市场而大力投资中国信息产业,将有效缓解本省信息产业投资压力;3、物美价廉国外产品将涌入中国,挤占市场。

     五、推进湖北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思绪

     (一)湖北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目标

      加紧产业聚集,促进湖北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信息产业“能级”,培育有影响企业群和信息产业“产业链”,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增强现代信息技术辐射力,以激活湖北经济活动,使湖北成为国际信息产业“产业链”关键一环,成为中国关键信息产业生产制造基地,有影响区域创新中心和信息产业集散、物流中心,社会信息化示范区。

     (二)发展模式选择

     采取“主动跟进,关键突破,局部跨越”学习??跨越型模式。即根据模拟创新路径,突破区域、省域经济小圈圈,将湖北信息产业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和信息产业发展大循环,在世界信息产业“产业链”中找准自己位置,在参与国际竞争中缩小本身差距;同时,借鉴学习优异者知识经验,集成自主创新和国外技术,在关键领域关键突破;努力争取实现跳跃式发展,从而形成本身关键力和特色产业。

     (三)基础思绪

     1、坚持和时俱进,将信息产业作为决定未来湖北在全国地位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优先发展。

     2、正视差距,正确定位,坚持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信息产品加工组装、资源加工类产品和以资本技术密集为特征低端起步,高端产品并举。

     3、坚持技术驱动和市场驱动相结合,培育和发挥“创新优势”,实施跨越战略。

     4、实施知识战略,突出以“软带硬”,培育竞争优势。一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战略;二是突出软件,信息资源开发和管理;三是突出技术服务优势培育,将技术服务作为竞争优势关键。

     5、坚持“一体两翼”即:以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为关键,以信息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两翼”,促进湖北信息产业“腾飞”。

     6、在产业发展资源配置上,要树立“大开放”观念,要在调动资源上下功夫,合理配置三种资源。一是要拆除部门全部,地方控制体制“围墙”;二是要果断拆除人才流动,尤其是高技术人才、人才和资本全部者流动入省(市)“围墙”;三是要拆除制度性围墙,形成多种全部制平等竞争,资源、要素在各产业部门合理流动局面;四是采取一系列方法,降低外部资源、资金增量进入湖北重组存量资源成本。

     7、持“抓大促小”“以外促内”,重视培育湖北信息产业发展新载体。一是坚持“抓大促小”,在抓好少数大企业发展同时,关键要培育和发展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扩大开放,加大引资力度,大幅度提升外商投资企业份额。

     8、构建产业发展支撑系统,要着力建设形成四大致系。一是要形成产学研一体研究开发体系;二是要建成技术优异、资源丰富信息网络体系;三是要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四是要形成高效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9、实施区位优先战略,突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信息产业发展中关键地位,以“武汉•中国光谷”为关键,举全省之力,突破性发展信息产业。

     六、湖北省信息产业化发展战略关键

     (一)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

     1、发展策略

     ??国际化战略。本省通信产业应加紧行动步伐,加强市场开发力度,在继续加大项目引进、建立合资企业同时,应尤其重视加强中国外合作,充足利用国际中国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品牌战略。本省通信产业虽有部分优势产品,但没有形成著名品牌。创品牌仅靠企业本身不够,另一个关键方面要靠政府宣传、扶持和保护政策,在上市企业指标分配、税收等一系列方法上要加大倾斜力度,含有超常规意识。

     ??大企业战略。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资产为纽带,组建跨部门、跨行业、跨全部制企业集团大企业。发挥通信产业龙头作用,带动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大发展。

     2、发展目标

     研发水平继续保持中国领先,有方面达成国际优异水平; 全省通信业总产值达 400 亿;出口交货值100 亿元以上;培育一个国际著名光通信企业集团;全省通信业人才、产业化条件等达全国一流水平。

     (二)新型电子元器件

     1、发展策略

     ??当地化战略。加紧通信产业、数控系统专用芯片采购当地化进程,依靠本省通信产业优势促进通信产业专用集成电路发展。

     ??特色化战略。本省石英晶体、气体放电管、热敏电阻、软磁盘片等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石英晶体为中国同行业产量第一,出口创汇第一,气体放电管在全国产量第一,人造水晶产量在全国第二。

     2、发展目标

      全省微电子及新型元器件业产值达 30 亿元,出口达 8 亿元;研究开发水平紧跟国外优异水平;培育一个大型企业集团。

     (三)计算机及网络

     1、发展策略

     策略:让开大道,占领两厢;软件带动。

      ??让开大道。本省在计算机制造业落后于发达省市,从现在情况来看,联想、实达、长城等计算机生产企业正逐步走向成熟,占有了中国一定市场份额且拥有有了一批人才资源,中国已基础形成了计算机零部件和整机组装生产二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络产业领域。本省计算机产业要从中突围并得好成绩是困难。

      ??占领两厢。一厢是指军用计算机(中船 709 所);另一厢是计算机外部设备和网络。从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地发展经验来看,这一厢在本省市场上是极具潜力。

      ??软件带动。我们要利用本省软件产业优势,经过开发多种优异专用软件系统(如 3S 软件系统、智能化小区软件系统等),以此推进本省计算机产业发展。

     2、发展目标

      引进国际大企业开发国际合作;研发上紧跟国际优异水平; 全省计算机产业及网络产品产值达 100亿元。

     (四)软件产业

     1、发展策略

     ??两条腿走路。一手抓通用软件产品开发,一手抓专用系统软件开发和“定做软件”服务。

      ??人才战略。重视培养高级软件编程人才和系统设计师,尤其是培养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业中领路人才和含有创意性人才。

      ??制度创新。调整软件产业税收、金融政策,发明一个软件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联动战略,即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大发展战略。

     2、发展目标

      全省软件产业值达 70 亿元;研发水平居中国前列,有方面达中国领先水平;培育 2~3 个软件企业集团,形成特色,争取上市;形成一个吸引软件人才良好政策环境。

     (五)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到“十五”末,本省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将达成 1164 万门,是现在 1.6 倍;移动电话总容量达成 1953万门,增加 3.8 倍;长途光缆总长度达成 4.3 万公里,增加 3.1 倍;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达成 921万户、1060 万户,分别增加 1.8 倍和 5.8 倍;互联网用户达成 550 万户,是 18.3 倍;全省有线电视用户达成 640 万户,入户率达成 46%,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成 96%。

     七、推进湖北信息产业发展对策方法

     (一)强化领导,充足发挥政府在推进信息产业中关键作用

     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深入统一思想,把发展信息产业作为振兴经济重大战略来抓;加强对全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统筹计划,统一管理;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关键充足利用政府调控手段,以重大项目为依靠,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产业化重大工程,努力争取在培育规模优势上有所突破;深入完善体制和政策环境。

     (二)深入解放思想,努力探索公有制多个实现形式,促进本省信息产业发展

     信息产业是高竞争性行业,必需坚持“有进有退”,以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为手段,加紧信息产业企业多元化;果断打破地域、行业、全部制壁垒,发明不一样地域、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全部制企业相互参股投资,建立“四跨集团”良好环境;重视加速资本流动,在流动中达成快速增值目标;加大对公有资产营运监管力度。

     (三)主动参与接收产业转移,着力构建信息技术和设备产品制造基地

     充足发挥“武汉•中国光谷”品牌效应,吸引国际著名企业集聚;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努力争取将本省信息产品生产纳入跨国企业国际“供给链”,要充足发挥本省光电器件、电子元件等信息产品“组件”生产优势;加紧湖北中小企业和国外企业合资、合作步伐,“以外促内”,“以外带内”,经过合资、合作等路径,发展一批和大型跨国企业有紧密合作伙伴和用户网络关系新型企业,有效利用合作伙伴技术、资金、品牌和国际营销网络,加紧信息产业发展。

     (四)以光电子产业为突破口,抢占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

     要根据“水平最高、规模最大、速度最快、人才最优”发展方针,实现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约化、跨越式发展。努力争取达成以下目标:一是要建成国际一流、中国第一 50km2“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实现光电子产业集聚发展;二是要培植一批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集团和上千家光电子信息技术中小企业;三是要聚集一批优异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队伍;四是要依靠大院大所等现有科研基础,建设一批国家关键学科、国家关键试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形成一流光电子信息研发基地和技术创新体系;五是要建设一个规模较大,设施一流光电子信息产品大市场。使东湖高新区形成以光电子信息产业为主体,年实现年科工贸总收入 1000 亿元。

     (五)实施需求拉动战略,组织应用工程,拉动信息产业发展

     要坚持扩大内需,实施“需求拉动”战略,必需坚持政府引导作用,组织实施应用示范工程,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宽广空间。大力加紧企业信息化工程、农业信息化工程、社会发展信息化工程和政务信息化工程进程。

     (六)以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为目标,以创建科技风险投资为切入点,加速社会资本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聚集

     一是要设置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基金,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贷款担保、贴息,高新技术企业、项目标资本金和重大产业化工程开启;二是要以风险投资为切入点,充足利用资本市场,促进信息技术结果转化和信息产业发展;三是要主动利用证券市场吸收资金,优先安排符合条件骨干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促进这些企业股份和管理结构优化。

     (七)实施创新战略,大力推进信息技术领域技术创新,为湖北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要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实现产业发展由“比较优势”导向向“创新优势”导向转变,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并举,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发展;二是要坚持技术跨越带动经济跨越发展新模式,突出光电子技术领域,实施关键突破,抢占世界信息产业发展制高点,抢占经济发展主导权,伺机实现技术经济跨越;三是要致力构建促进技术创新区域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研究体系、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开发体系和中介和技术服务体系;四是要深入激励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激励按智分配、按知分配,培育一批科技企业领军精英。

     (八)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才战略作为振兴发展湖北信息产业第一战略

     一是发明吸引人才良好环境;二是降低“门槛”,促进科技人员创业;三是主动推进知识参与分配,探索试行技术入股、职员持股、股票期权等制度;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