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城市文化读本读书笔记

    时间:2021-02-13 06:01:1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读本 读书笔记 城市

    城市文化读本读书笔记 本文关键词:读本,读书笔记,城市,文化

    城市文化读本读书笔记 本文简介:2009.03读书笔记—《城市文化读本》wh(2009-04-0810:31:42)转载▼标签:杂谈分类:12晓萌/10晓霞/07吴慧城市经验与城市理论批判——《城市文化读本》读书笔记摘要: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文化构造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城市及其文化形式的逐渐关注,构成了一个持续性的城市文化理

    城市文化读本读书笔记 本文内容:

    2009.03读书笔记—《城市文化读本》wh

    (2009-04-08

    10:31:42)

    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12晓萌/10晓霞/07吴慧

    城市经验与城市理论批判

    ——《城市文化读本》读书笔记

    摘要: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文化构造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城市及其文化形式的逐渐关注,构成了一个持续性的城市文化理论传统。而《城市文化读本》,几乎收录了囊括了西美尔、本雅明、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32名城市研究者近37篇文选等理论家最重要的城市文化论述,可以说是城市文化理论的经典文选。本书共分为城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城市的文化政治,城市规划与建筑四大章节,分别从城市研究的方法论、城市日常生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具体工程项目的规划实施四个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经验、城市理论批判

    现代大都市的出现是19世纪以来出现的重要现象,也可以说,城市是现代性的重要表征。随着大城市的出现,一种新的城市文化也出现了,这种城市文化同传统的主导性的乡村文化出现了根本的断裂。在某种意义上,城市文化构造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人们对城市及其文化形式的逐渐关注,构成了一个持续性的城市文化理论传统。而《城市文化读本》,几乎囊括了西美尔、本雅明、列斐伏尔、大卫哈维等理论家最重要的城市文化论述,可以说是城市文化理论的经典文选。本次所读的中译本,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教授汪民安、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陈永国,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教授马海良主编,作为“培文读本”从书系列(包括物质文化读本、视觉文化读本、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经典读本等)中极其重要的一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发行。

    本书共收录32名城市研究者近37篇文选,根据编者对内容的分类,共分为城市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城市的文化政治,城市规划与建筑四大章节,分别从城市研究的方法论、城市日常生活、文化意识形态以及具体工程项目的规划实施四个角度来研究城市问题。

    现代城市经验的捕捉

    事实上,自从19世纪出现了巴黎和伦敦这样的现代意义上的大都市以来

    ,人们就开始发现,城市,给予了人们从未有过的丰富想象,一种新的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出现了,从这个意义出发,现代人,现代社会,现代都市紧密联系在此一起。对这样新的现代城市经验解读,瓦尔特·本雅明表现出了耐人寻味的细节敏感性和捕捉度,对于他的这一特质,格尔斯霍姆·肖勒姆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无论是对自我还是在自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上,本雅明都怀着他的直接性精神义无反顾地直接切入到所发生的事物中”。[1]而布络赫在谈到他与本雅明交往中对他的印象时也写道:“本雅明身上有着一种卢卡奇所缺乏的东西,即对富有意味之细节的敏锐目光。那是一些不太引人注目,无法用既存框架去套的东西。他们给思想带来了新鲜要素”。[2]显然,本雅明怀着某种直接性的精神,他所捕捉到的生活真实是那些容易被现代生活所忘却,所忽略的东西。

    这也是书中很多其他研究者如迈克尔·基思(《瓦尔特·本雅明,都市研究与都市生活的叙事》)、史蒂夫·皮尔(《现代城市里的梦游者:梦境中的瓦尔特·本雅明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将本雅明作为研究分析背景或者对象的原因。同时也体现在他对“巴黎拱廊街”的研究中,透过此文,本雅明计划去揭示他所处的20世纪初势不可当地涌现出来的现代主义文化及其发源。由于这一时期是此前19世纪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结果,所以他将这个源起定在了19世纪。而这一时间段又恰恰是西方城市化进程以巴黎为典型得到飞速发展的时期,所以,巴黎成了关注的中心,而巴黎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拱廊街”则成了这个关注的切入口。在这之前还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诗人波德莱尔,对于波德莱尔,福柯曾经这样评价到:“他是把自己的身躯、行为举止、感情、激情以及生存变成艺术品的人”。[3]本雅明对这样的波德莱尔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达出了足够敬意,而这种表达敬意的方式就是谱写出了大量关于城市理论研究方面的著作。因此本雅明往往由波德莱尔的诗入手,但他进而去展示的主要并不是这些诗本身,而是产生这些诗的时代,以及这个时代给人特有的精神体验。无论是波德莱尔所处的19世纪中叶,还是本雅明所处的20世纪上半叶,那是一个西方现代化进程得到全面展开和鼎盛发展的时期,因而本雅明意欲展示的其实就是现代人心底深处的一种精神体验,并将这种心理过程展现为现代人之所以为现代人的根源所在。而这正是他整个“拱廊计划”的主题思想所在。然而让本雅明深深着迷的不只有波德莱尔的诗,西美尔慵懒散文同样也打开了本雅明的视野。可以说“波德莱尔—本雅明—西美尔开创了一种城市经验的摸索道路”。[4]

    如果说波德莱尔鼓励对现代生活充满激情的地方,那么西美尔就是恰恰相反,他发现了更多的是19世纪城市生活乏味的、世故的现状。西美尔在《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一文中写道:“现代精神变得越来越精于算计。货币经济引起的现实生活中的精确算计与自然科学的理想相一致——将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算术问题,以数学公式来安置世界的每一个部分。”在西美尔那里,城市化是现代时期最令人难忘的事实之一,都市人需要同大量的他人打交道,但是这种接触是功能主义的,表面性的,浅尝辄止的。情感的匮乏,竞争的加剧,居无定所,阶层和地位的差异,职业分工……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个体并没有被温暖所包围,而是倍感孤独。用西美尔的话说:“人们在任何地方都感觉不到在大都市人群里感到的孤立和迷失”。在本雅明这里,西美尔的冷漠恰恰表现在了波德莱尔式的浪荡子身上,这些浪荡子在街道上的人群中却是故意地冷漠。但是,“现代的都市人在街道上必须匆匆忙忙地调动自己的感官,在这种来往的车辆行人中穿行,把个体卷入了一系列惊恐与碰撞中。在危险的穿越中,神经紧张的刺激急速地接二连三地通过体内,就像电池里的能量。”[5]现代生活,既是世俗化的,也是都市化的。从波德莱尔到本雅明再到西美尔通过他们聚焦在19世纪城市的目光,现代都市充满活力地展现了其现代性面貌:繁华、纷乱、喧嚣的城市景象——瞬息万变的商品、纵横交错的街道、密密麻麻的陌生人群。

    现代城市的理论批判

    城市内部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必然引起了研究者的批判性回应,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列斐伏尔。列斐伏尔在《城市化的权利》一文中提到关于建设一种新型的城市,开创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行使城市化权利的迫切性,因此“必须努力开拓出城市社会新的人文主义、新的行为方式、发展新的人类”。[6]这里的城市化权利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稍纵即逝的权利,或者是向一种传统城市的回归,而更应该将其理解为城市生活权利的一种变革了的形式。而列斐伏尔本文的重要贡献在于基于这样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方法论如转导法、实验乌托邦等,以及一种应该得到合理程度重视的意义体系或者说是意识形态的建立。在后面的《城市神话与意识形态》一文中,列斐伏尔对这样的思想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城市的问题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和制度的城市化,作为以全球为取向的城市化,是全球性的事实,城市革命是一种全球现象,其最终目的是让公民拥有控制空间社会生产的权利,并有权拒绝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单方面力量的控制。

    如果说列斐伏尔及后来其他城市研究者指出了城市空间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纬度,那么沙伦·祖金则深人发掘了空间纬度的文化意义。祖金利用列斐伏尔的理论认真验证了现代城市空间产生的过程,不仅考察了现代城市的产生方式,而且观察城市形态怎样创造和改变现代生活。佐京提出了“谁的文化”和“谁的城市”的问题。她认为城市文化作为象征形式同样是控制城市空间的一种有力的手段。作为意向与记忆的来源,它象征着“谁属于”特定的区域,显然与特定的城市空间的认同密切相关。祖金认识到,在转型过程中,消费文化充斥着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于祖金和其他许多城市观察者来说,正如《权力的景观:从底特律到迪斯尼世界》一文中提到的,现代和后现代文化景观原型几乎都可以在诸如迪斯尼乐园这样充满想象力的地方找到。“这种娱乐让人们逃避现实世界,但同时也依赖于现代社会典型的经济权力的集中”。[7]另外在本书中也收录了曼纽尔·卡斯特尔的两篇关于城市文化方面的论述,但值得注意的是卡斯特尔最为著名的理论是“集体消费”、“流动空间”等,在本书中并没有过多涉及。

    这就要关联到本书的编辑结构,本书从城市研究方法论,城市日常生活,城市文化政治及城市规划建筑等四个方面来组织所有文章,这让我们读者可以通过不同角度认识相同或相似的问题,比如说在城市经验与日常生活这一章中,我们可以首先从《拱廊计划》、《大都市与精神生活》及《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都市主义》三篇文章中获得总体的理论认知,然后再从后面的《酒店大厅》、《城市与汽车》、《大型购物中心里的世界》等文章中获得实例感知和体验。但另一方面,编者为了符合章节重点,在选取各作者文章的时候,有时候并没有选择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著作,如昂利·列斐伏尔,曼纽尔·卡斯特尔等等。这也是本书评难点所在,一方面要对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及重点,包括各研究者之间的理论联系进行把握,另一方面又得根据本书中收录的文章内容来分析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收录的文选并不是经典之作,事实上是恰恰恰相反,因此遗憾的是不能对书中所有的文章一一进行评述。

    但总的说来这本研究城市的书,与其说表明了城市研究的可能性,不如说表明了城市研究的不可能性———城市是如此之复杂和多面,以至于一种观点,一篇论文,或者一本书,,根本无法将城市的奥秘穷尽,它们最多只是打开了城市的一扇窗口。没有哪个学科领域像城市研究这样没有统一的见解了。我们只能说,城市,只能依赖于城市考察者的特殊目光才能现身。

    注释:

    [1]

    阿多尔诺与格尔斯霍姆·肖勒姆编:《本雅明书简》,法兰克福1978年版,第1卷,第14页、第15页。

    [2]

    阿多尔诺等:《论本雅明》,法兰克福1968年版,第17页、第113页、第73页。

    [3]

    福柯:《何为启蒙》,《福柯集》,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第536页。

    [4]

    见本书前言第2页。

    [5]

    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C].郭宏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6]

    见本书第16页。

    [7]

    见本书第325页。

    参考文献:

    1.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

    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3.

    汪民安:大都市与现代生活,西北师大学报,2006年5月。

    4.

    克劳斯哈尔;

    李双志;

    高燕:经验的破碎(1)——瓦尔特·本雅明:作品、生活、时代和历史的交叠,现代哲学,2004年04期。

    5.

    克劳斯哈尔;

    李双志;

    高燕:经验的破碎(2)——瓦尔特·本雅明:作品、生活、时代和历史的交叠,现代哲学,2005年01期。

    6.

    高宏宇: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1期。

    7.

    (美)

    Sharon

    Zukin:城市文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篇2:学习《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心得体会

    学习《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心得体会 本文关键词:心得体会,读本,法治,教师,学习

    学习《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心得体会 本文简介:第一篇《教师法治教育读本》读后有感---赵明礼通过对《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的学习以及陈志良校长开展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身需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注意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正确处理一些以外事故。使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形成正

    学习《教师法治教育读本》心得体会 本文内容:

    第一篇

    《教师法治教育读本》读后有感---

    赵明礼

    通过对《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的学习以及陈志良校长开展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身需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注意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正确处理一些以外事故。使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度过快乐的校园时光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来补充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法律意识更强。如:教师法、教育法等一些基本的法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权益,履行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意识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法律修养。

    一、正确认识学习法律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包括八个方面,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育部1997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要求,第一条就是“依法执教”。

    为什么《教育法》、《教师法》、《规范》都把守法作为教师的第一条?一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需要,二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三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四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五是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明确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的权利与义务

    (1)正确认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法》赋予教师“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与学业评价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培训权”等八项权利。教师的六项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

    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未成年人在学校享有的权利: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荣誉权、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民事活动代理权、平等对待权、隐私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休息娱乐权、生活获得照顾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名誉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著作权、民主自由权、民主监督权。

    三、正确认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提要

    预防事故必须做好“三件事”: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建立完善安全制度、出现事故及时救助。首先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雷击等安全教育;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实验安全教育;进行体育课、实践课等活动安全教育;提出同学之间矛盾纠纷处理、校园生活中站坐行走规范、节假日往返学校交通安全、日常饮食起居卫生基本要求等等。其次要完善制度,建立校园设施设备验收、检查、管理、维修制度;建立校园教室、寝室、食堂、实验室、运动场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违纪行为的处分制度;建立校园危险物品物品使用、管理、储藏、销毁制度;建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救治、报告制度等等。再次要严格管理,制定各种应急救助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火灾、地震、洪水等遇险逃生训练;坚持对学校的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违规、危险行为及时制止;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教师进行一般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校医、保安等与安全有关的人员配备;保证校园的逃生、消防等安全通道畅通;禁止校外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等等。最后,及时救助,在发生校园火灾、垮塌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领导和教师必须挺身而出,组织学生撤离疏散;对受伤学生应及时联

    系120急救;对学生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疾病流行除及时与120联系外,还应通知上级领导和疾控中心到场,确定是否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病情扩大。

    四、正确认识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做好“四项工作”重要性,

    及时救助、通知家长、报告上级、善后处理

    首先是要积极救治,及时报告

    。学校万一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校长及全体教职工应在第一时间组织所有力量并通过120急救电话和紧急联系附近医院等措施对受伤害学生进行全力救助,力争使损失和影响减至到最低程度;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联系受害学生监护人,有必要的要及时联系公安等部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回避隐瞒、拖延卸责,也不能一味自责、主动揽过。

    其次是要主动处理,科学应对。事故发生后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要积极、主动、真诚地投入事故处理之中;要熟悉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和学校;要坚持底线,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要尽力安抚好家长,不要乱表态和大包大揽;要尽量协调处理,不要使问题复杂化;要注重证据的收集,争取工作主动。

    因此,我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篇3:小学生家长读本读后感

    小学生家长读本读后感 本文关键词:读后感,读本,小学生,家长

    小学生家长读本读后感 本文简介:《小学生家长读本》-----------读后感作者:黄塘小学一年级熊若兮家长彭辉家庭教育是贯穿人生的终身教育,在每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和我一样有着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要怎样做,才能把孩子教得更好,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读了这本书以后,

    小学生家长读本读后感 本文内容:

    《小学生家长读本》-----------读后感

    作者:黄塘小学一年级熊若兮家长

    家庭教育是贯穿人生的终身教育,在每个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我相信大多数家长和我一样有着许多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要怎样做,才能把孩子教得更好,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读了这本书以后,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确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我们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他们的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都是我们在担当这个重要的角色。包括他们以后长大成人,我们家长的行为和教育方式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现在和未来。

    我有一个女儿,和所有的家长一样,她是我们夫妻的所有重心,是我们最珍爱的宝贝。同样,望女成凤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也有,因为我们希望她长大以后有出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过得幸福美滿。可是我一直犯愁,我要怎样才能把她教好,怎样才能使她既学习了知识,又有正确积极的心态,又不影响她快乐的童年生活?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想我学到了很多,也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父母对孩子的欣赏、鼓励与期望,是孩子进步成长的动力,也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这点我深有体会,也非常赞同。我的女儿有一个让我非常头痛的毛病,那就是她的慢性子。老师也向我反映了她的这个毛病,我怎样也改变不了她,我什么方法都用过了,不断的催促她,急了就吼她,甚至还打她,可是效果甚微。家长会以后,老师给我出了主意,我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做了,我的女儿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作业或者别的事情就奖赏她、表扬她,显然,她非常接受这种方法,效果也好。慢慢地她的慢性子毛病改了不少,老师也夸奖了她,她非常高兴。

    有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对抓好孩子的学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书中教了我十个字:督促、检查、提醒、支持、联系。这十个字简单有效地给我们指引了一个方向,我想只要我们坚持做到这十个字,孩子们肯定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的。如果我们家长做得好的话,效果可能会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因为很多原因,我们的家长总是觉得没有多少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有的甚至是嫌麻烦,不想去管,听之任之,这种现象在我们周围有不少的人存在。试问一下,在这种情况下生活的孩子,有多少是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优秀的人呢?

    书中讲述了许多著名的事例,也讲述了不少的教育烦恼。其实,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有些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反思,怎么去解决这些事情?我们不仅是孩子的家长,更应该是朋友,我们应该和他们在同一战线上,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问题,学会与孩子沟通,以至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是啊,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夫;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孩子的父母。孩子表现好不好,爱不爱学习,直接原因我认为其实都在我们父母身上。孩子天生是一张白纸,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父母教得好,方法得当,孩子的表现就会好,父母如果听之任之,或者过份严厉和溺爱,那么,就鲜有表现出众的孩子。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孩子的未来更是我们的未来,关注孩子更应从自身做起。最后引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两句名言与各位家长一同共勉: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家庭教育好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2012-4-27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