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

    时间:2020-09-26 17:23:19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治国 名著

     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 课程前言《国学课堂与领导智慧》,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梅敬忠,是在中央党校任教 多年的资深教员,而且还有担任基层行政领导和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领导的宝贵经历。

     他长期从事面向中高级领导干部的有关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研工作,致力于中 国优秀传统文化转型研究和文学鉴赏、写作学研究,曾荣获中央党校教学优秀奖、优秀党务 工作者奖和工作实绩奖。二十年来,他多次应邀到地方党校、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学校、 企业作主题演讲,颇受好评。他还参与主持编著有《毛泽东圈注史传诗文集成》(史传卷)、 《古文英华》、《新世纪干部公文实务全书》、《新世纪干部常备知识词典》(文教卷)、中央党 校教材《中国古典文学讲座》、《文学艺术与文化》等。因此,该套讲座内容熔铸了主讲人多 年的教研心得和理政经验,相信会对听众朋友有所教益。

     讲座目录,第一讲,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第二讲,《三国演义》与中国智慧;第三讲,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

     《红楼梦》自清代乾隆年间问世后,便取代位列明代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与此 前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称于世,后被誉为四大名著流波天下,影响深远。

     从此,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我们从中可以观照中国 人的民族性格、社会风尚、价值观、审美理想、思维方式。

     特别是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鲜活案例,经过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之后我 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营养,这或许对当今治国理政不无裨益,同时也有助 于增强我们对于古典作品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深层次感悟。四大名著应当作为中国文化 经典看待,而不能以一般文学作品弄之,对广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来说,对四大名著的解 读与阐释也应该由文学审美层面升华到社会认证、政治文化层面,可以说四大名著蕴含着丰 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容,犹如小说中的《四书》,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该套讲座即以上 述原则为出发点,以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鲜活案例为讲解基础,在美妙的鉴赏中阐发有关治 国立法的本土化领导智慧与管理智慧,主讲人集多年对该主题内容的演讲经验积累,重点选 择《三国演义》与《红楼梦》为解析重点,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而又发人深省,启人心智。

     梅敬忠:大家好,今天跟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四大名著与治国理政》。大家知道,中国 古代有四大名著,而且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水浒传》、《三 国演义》就是四大名著里面其中重要的两本书。所谓“少不看水浒”就说,青少年时代本来 就打打杀杀、血气方刚,看了《水浒》以后更是血气方刚、更是打打杀杀,他是从这个方面 来说的。

     所谓“老不看三国”,就是《三国演义》是一部讲智谋的、讲谋略的书,老年人本来经 过人生的种种的历练,充满了智慧,充满了智谋,然后再看了《三国演义》就更加老奸巨滑, 是有这个意思。所以“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实际上是从一种反语来说这两本书巨 大的或者深远的一种艺术魅力。

     民间还有一个对联也是在网上比较流行的,叫“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这是上联。

     下联是“人处世上”,就是人生处事的时候,“要八戒更须悟空”,这个对联上联说的大家看 也是《三国演义》,鸟在笼中恨关羽不能张飞,关羽和张飞很巧妙的,下联就是《西游记》, 就是人处世上要八戒更须悟空。很有意思,可见不管是在以前的民间流传还是现在在网上, 对四大名著这种传说一直在继续。

     四大名著具体指的就是我们说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加上《红楼梦》, 最早的时候可以说在清朝之前我们说四大奇书,这里面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加上一个《金瓶梅》,因为当时《红楼梦》还没出来。自从《红楼梦》从清代乾隆年间产生 以后,一下就取代了《金瓶梅》,取得了四大奇书之一的《金瓶梅》,跟以前的《三国演义》、 《水浒传》、《西游记》并列了,我们称为四大名著,从此以后就流波天下,影响深远,这就 是我们说的四大名著的来历,所以提起四大奇书就是没有《红楼梦》,是《金瓶梅》,说四大 名著一般把《金瓶梅》就去掉了,就说《红楼梦》。《金瓶梅》、《红楼梦》是同一题材,都是 我们说的世情题材的。

     这四部书刚好说是四种类型,哪四种类型了,《三国演义》是一种历史演义小说,《水浒 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是一种神魔小说,《红楼梦》这本来是《金瓶梅》叫世 情小说,那么《红楼梦》跟它是同一题材的,但是不能仅仅以世情来评价它,但是是这个类 型的,刚好是四个方面,碰到一个年轻的研究生问我,他就说我觉得四大名著刚好是人生的 四个角度,他说他年轻的时候很喜欢《红楼梦》,谈恋爱,谈情说爱,再长大一点,青少年 时代他就喜欢《水浒传》,一种侠义,侠肝义胆是这样的,那么再长大一点他就觉得到了《三 国演义》的时代,就是智谋人生的智谋阶段,反而到了老年他认为应该欣赏《西游记》的年 代,为什么这么说,说的很有道理其实,因为到了《西游记》,老年人为什么喜欢《西游记》 呢,《西游记》是有一种童话性质的,就像我们很多大科学家杨振宁他们都很喜欢武侠小说 一样的,包括我们的邓小平都喜欢武侠,武侠被称为是“成年人的童话”,因为人到成年了, 人到老年人,永远回不到自己的童真时代,回不到自己的青少年时代,所以这时候对青少年 时代一种纯真一种美好,总有一种意念一种怀念。所以看着《西游记》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而且《西游记》不仅仅是一种童话,还有一种社会人生的东西,一种悟性的东西,所以喜欢 《西游记》,刚好这四个阶段。这也是一种感悟式的说法。

     还有一个材料说清朝康熙年间有个人叫张潮,他写了一部书叫《幽梦影》,在市面上在 书摊上流传很广的,就是谈人生的,有点像《菜根谭》一样的,谈很多人生的哲理的,当然 张潮的时候还没看到《红楼梦》,应该是起码他是康熙初年的,没看到《红楼梦》,所以他说 了三本书,他说这四大奇书里面《水浒传》是一部怒书,愤怒之书,他说一个字,《水浒传》 是一部怒书,愤怒之书,有没有道理,底下我下面分析的时候也会讲到,是一部愤怒之书。

     《西游记》是一部悟书,感悟之书,有悟性,感悟,人生感悟之书,这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他说《金瓶梅》是一部哀书,悲哀之书,所谓悲哀之书就是对《金瓶梅》里面的人生境况, 包括对西门庆,对西门庆家族里面那么多的男男女女的那种命运,可以说是荒淫无耻也好, 痛苦也好那种命运表示一种悲哀,包括对西门庆也表示一种悲哀,他悲哀就是人怎么能够到 这种地步,人怎么能够活到这样,实际上是一种悲哀,所以他认为看《金瓶梅》要以悲哀的 眼光来看。所以有个人给他做个注解说什么,说我们不会看《金瓶梅》,而不是学《金瓶梅》 里面的淫,就相当于我们喜欢苏东坡,不喜欢他的诗,不喜欢他的文,不喜欢他的词,而是 说东坡肉好吃,就不能那么弄,所以看《金瓶梅》应该另一个角度。

     那么他当时没有说评价到《三国演义》,还没说到《红楼梦》,如果我给他续一下,我们 可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书,《红楼梦》可以说是一种悲书,一种大悲痛的书,这就是 我介绍几种看法。

     我们今天这个系列课是领导干部的国学修养,作为党政领导干部也好,作为企业领导也 好,单位领导也好,不管是上层还是中层还是下层,作为领导的话,对四大名著就要有另一 种角度,另一种眼光来看,就要把四大名当成我们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把它和它联系起来,要 当成中国传统文化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正是因为有四大名著,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在 古典小说领域就有了最具代表性的形象载体。如果作为一个领导对中国这四大名著不熟悉或 者不了解或者不会运用,这是一个很失策的,因为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可以说优秀之作,从 传统文化这个组成部分的角度是必不可少的一种优秀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一种重要 的内容。我们现在办很多高端的班,包括企业家的班,包括总经理的班、总裁班,我看有些 著名的大学办这些班,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班,都是讲我们要学国学智慧。那么这个国学 智慧我看其中往往缺少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对中国文学方面,就是文学里面那种国学智慧, 有的时候更形象更具体,对你产生的影响更深远。所以说文学因为是一种形象的思维,形象 大于思维,就不能仅仅把它作为一种文本,一种文学的文本来看待,要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 化来看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来看待,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治国理政和四 大名著有一种必然的联系,所以今天我就从这个角度跟大家谈这个问题。

     我们从四大名著里面我有个判断,可以观照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国人的社会风尚,中 国人的价值观、审美理想乃至思维方式。我们领导要了解下属的话,了解人民也好一种思维 方式,因为思维决定行动,思维方式。所以我们从四大名著里面可以品悟到。特别是四大名 著蕴含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些鲜活的案例,经过我们一番批判继承和改造转型的工夫, 我们完全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宝贵的本土化的营养,我有个词叫本土化,本土化的营养,不是 往往我们从国外哪里,我们本土里面很多内容,其中四大名著就是一种本土化营养的一些内 容,或许对我们当今的治国理政不无帮助,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尊敬我们对古典作品思想内涵 以及他的当代价值的深层次的感悟,这样对我们中国整个中华文化就有一种更深层次的感 下面我就从四个大的方面,四个角度跟大家讲这四大问题,我简要说一下这次讲座的四大问题。

     第一个叫文本意义阐释,就是谈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象载体的四大名著究竟是什么 样的一个面目,就是谈概念性。

     第二个大题目叫宏大主题展示,“仁政德治”社会政治理想的形象呈现。就是我抠出一 个关键词,四大名著里面展示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里面的或者对我们今天治国理政很有启示 意义的“仁政德治”这样一个治国理念,它是怎么把握的,是怎么显示的,是怎么样启发我 第三个大题目叫历史兴亡鉴戒,主要抠出两个字人才,就是古代的人才治理与人才成长盛大表演,在四大名著里面是怎么表演的,有些角度是很有意思的。

     第四个大问题称为接受美学视点,就是谈四大名著传播过程中坎坷命运的启示,这不是 一个纯文学研究的课题,而是一个社会学的课题,因为四大名著尤其是在明清两代的统治者 怎么来接受他的,怎么来改造它的,怎么来传播它的,它怎么为他所用,这对今天的治国理 政,对今年的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其实都有一些启示的。

     一、文本意义阐释: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象载体的四大名著 先讲第一个大问题,文本意义阐释:作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象载体的四大名著。四大 名著应该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看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载体看待,不能以一般的文学 作品来规范它,不能把它当成一个一般的文学作品。

     这些年来尤其大家看对《红楼梦》的解读,可以说是连绵不断,尽管《红楼梦》产生将 近三百年,不到三百年的时间,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大家看,《红楼梦》传播的历程那是坎坎 坷坷,但是一直到现在还那么流行,那么热闹,都是一个热议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就感 觉到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种文学作品,如果是当成文学作品它的价 值就太低了,而且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所以《红楼梦》首先是一个文学作品,然后是一种社 会小说,是文化小说,乃至可以称它为政治小说都不为过分,所以它是多层次,是一种文化 小说。所以我们研究四大名著,看四大名著也应该由文学的审美的层面升华到社会文化、政 治文化这种层面,要升到这种层面,因为四大名著蕴含的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内容, 就像我们小说中的《四书》一样,大家都知道《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称为古代 中国的四书经典的经典,那么我们四大名著可以把它称为四书,小说中的四书,是中国人也 是一种精神家园,这种精神家园的把握刚才说了要上升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上升到中国传 统文化乃至上升到中华文化的高度来把握。

     关于这个问题,有首诗,提到中华传统文化这个高度来说看来,大家都知道唐代杜牧有 首诗叫《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今年清明刚过,所以那么多人去报道160 多万人什么踏青什么的,而且国家是作为一种节日, 国家的法定节日来看待。那么这首诗大家都会念,从小孩到老人都会念,谈清明时节的,对 清明一种美好的描述,一种惆怅,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路上行人欲断魂,我抠出这两个字, 欲断魂,我们经常说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如果把握不好就有一种“断魂”的感觉。

     在今年的两会完了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问的时候就说到了,中国传 统文化是中国的民族之魂,中国的民族魂,就谈到“魂”这个字,而且说我们一定要弘扬, 在我们的十七大报告里面也反复讲到,传统文化,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要建设中华民族共 有精神家园,都谈到这个问题,就是断魂。所谓断魂就是魂不附体的意思,所以我们要到传 统文化的根。

     那么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有两个词,这里面先要说说清楚,我们一般说传统文化就说一 个大面上,说一个概括性的,文化传统指比较稳定的传统,有的时候两个是差不多的意思, 但是文化传统是比较固定的,比较正面一点。

     关于文化这个词有两种说法,牵涉到我们对四大名著的理解,一个就是说我用的是美国 一个女学者叫本尼迪克特有《文化模式》,这个本尼迪克特也是很著名的一个学者,我们知 道她还有一本书叫《菊花与刀》,就是当年美国占领日本的时候,二战以后统治日本的时候, 可以说本尼迪克特这个女学者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她的《菊花与刀》就是原先怎么对付日本 的一个报告,在日本影响挺大的这本书,所以她对日本民族文化的把握,民族心理的把握是 很到位的,后来美国人就按照这种方法,主要按照她提供的这套来统治日本,包括保留天皇 这套东西,所以她对文化是很有研究的。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里面就说到,什么叫文化呢, 她说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一种思维和行为模式,一种使该民族不同于其他 民族的模式。这是她说的比较静态的。

     另外我们中国的学者张立文教授在他的传统学引论里面他说的一个观点我是很欣赏的, 他是动态的角度,刚才是静态的,这是动态的,他说,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 凝聚而沿传着、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说的比较绕口一点,但是里面主要观 点就是它是沿传着、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我综合这两种观点,因为关于文 化模式有一两百种,说起来就很多说到文化,我就欣赏这两种,一个是静态,一个是民族之 间的对比,一个是动态的,就是说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好,传统文化也好,它是一种流变 着,是一种动态的,是转型的,是创新,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表现,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所 以我们为我们的四大名著恰好就是这样一个状况,既是一个固定的文本,又是在不同时代乃 至我们今天又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转型,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拿四大名著作为一种范本,通 过它把我们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这也是一个角度。我们现在建那么多的孔子学院,我们的 硬件方面功能都很强的,但是在软件方面建设还需要一个长久的一种设计一种推广,海外学 者也建议,说把我们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可以通过像孔子学院这样的传播途径传播到海外, 尤其让外国人来理解、来欣赏,乃至理解中华文化,这是一种建议。

     关于四大名著为什么我们领导干部也要学习,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政治人物的一个观点, 在中央党校2009 年春季学期的一个专题班开学典礼大会上作了一个重要的讲话,讲话的主 题就是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比如在“读好书”部分,我就提出来,就谈到了我 们要读什么样的好书,一系列观点可以说是在我们的领导人讲话里面可以说特别到位的一番 话。他说读什么样好书,开始有政治、经济,他说“第三,我们要读古今中外优秀的传统文 化书籍,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 与发展的根本问题”,提到这个高度了,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的 光芒穿透历史,其思想的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许多优秀典籍蕴含着做人做世和治国理政的大道 理”,这段话我在以前还真是没有看到过。

     他底下还讲到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 园。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 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 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 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这里面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他列出了四大经典,为什么讲四大经典呢,就是因为他说四 大经典就是通过研读文学经典,历史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他说这四大经典,然后分 别说每个经典的部分应该把握什么,其中他就说我们要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 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然后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 “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 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 德品格。四大经典,这四大经典在我看来,实际上文学经典是兼有其他三个经典的功能,这 是我的看法,它是分为四大经典的。

     那么读文学经典不仅仅是要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其实尤其我们看四大名著,难道仅仅 是一陶冶情操,增加才情,不,实际上里面有治国理政的一种大道理在里面。

     通过这以后,习近平同志就说我们要通过研读这些文秀的传统文化书籍来吸收前人在修 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精神,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 境界。我花这个篇幅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段话,就是说明在中央领导现在对领导干部在读文学 经典也好,读历史经典也好,哲学经典、伦理经典也好,在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古今中外 这方面是特别强调,而且里面有精辟的概括,而且有的论断是前所未有,这是一种说法。

     那么我们的四大名著能够承担起这些功能,我们稍给大家提示一下。比如说我们说长篇 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它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那么到今天将近三百年,流传到现在三 百年,因为原先叫《三国志通俗演义》,取材是东汉末年和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史,从黄巾起 义一直写到西晋王朝的诞生,将近一百年,百年历史大格局,是一部形象生动的三国历史的 文学阐释文本。其中大家一想到《三国演义》,想起那个混乱的年代,对混乱年代的宫廷政 治乱象一种浓墨重彩的描绘,对各个统治集团人物明争暗斗,血与火博弈的揭示,还有对于 服务于政治目标,那种军事斗争那种睿智的书写和精彩的展现,还有对正统思想国家统一与 王道仁政理念的那种讴歌,可以说无不构思奇巧,情景动人,启人心智,这是我们谈的《三 国演义》。

     想起一部《三国演义》,包括最近热播的三国,包括再往前的吴宇森的《赤壁》,再往前 80 年代中央台的《三国演义》,这种影视剧,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是方兴未艾,关于《三国演 义》这种故事的拍摄,戏剧更不要说了,更多,这是《三国演义》,那是跟历史、跟政治是 息息相关的。

     我们再看《水浒传》。英雄传奇小说《水浒传》,是一部英雄出世的“造反史”,从它所 展现的社会政治危机以及各自造反的历程来看,可谓当时宫廷混乱、奸人佞当道、官场腐败、 社会污浊、英雄遭恶,当时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实际上是相辅相成,在《水浒 传》的世界里面。尤其《水浒传》对传统政治文化下水浒政治的一种现象,现在不是有的时 候书还在分析《水浒传》政治,那么多复杂的人物关系,官民、同事之间,上下之间等等有 点像我们所说的办公室政治,有的还研究这方面,当然有点偏,就是那种水浒政治的现象, 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一种人生的课题。

     因为有一次我在一个干部培训班讲课的时候有位学员就给我提出来,说梅老师你能不能 研究一下《水浒传》好好给我们讲讲,我说《水浒传》怎么讲,他就谈到这个观点,就说《水 浒传》那么多108 将也好,每个人有各自的人生经历,他们怎么上的梁山,怎么造的反,怎 么回事,他最后的命运如何,跟他个人的性格和和周围的人事关系处理可能都有关系,对我 们今天有新的启示,反正这是一种角度,这都是《水浒传》里面一种新的研究角度。

     100 回本《水浒传》、120 回本的忠义《水浒传》以及金圣叹的70 回本的《水浒传》结 局都不一样,但是我们从120 回的和100 回忠义《水浒传》来看他写了招安的,就是毛主席 说的“好就好在投降”,写了招安文化,怎么招安的,为什么招安,展现出来这种统治集团 不得不面对的危机处理,我们说危机处理,但是这个危机处理是一种困境,而且他难以走出 这个困境的怪圈,招安又怎么样,最后不有一种观点认为《水浒传》宋江他们都被招安了, 最后那么悲惨的结局,实际上是对招安的一种讽刺,一种批判,当时是各种不同角度的说法, 就先说到这儿,这是《水浒传》。

     神魔小说《西游记》,有人称它为魔幻浪漫主义,什么叫魔幻浪漫主义,我们说魔幻现 实主义、魔幻浪漫主义,一种神魔,一种童话,充满童话,想象力极为丰富,仙宫,魔界、 地狱、山林里面的动物世界、人间世界等等上下左右都写到了,但是不论是天上仙宫,还是 妖魔的世界,总归是异质同构,我称为异质同构,不同的品质,不同的本质,但是构造是一 样的,无非都是世俗人间现实生活的写照。

     这里面有“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那种叛逆的反抗,像孙悟空,他不反皇帝,他说 皇帝轮流坐,明天到我家,这代表孙悟空的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他反抗是有他目标的,还 有佛法无边的镇压,比如说如来佛,佛法无边,孙悟空再怎么厉害,也逃不过他的手心,他 为什么写到这个。还有假意封官许愿的这种招安,更有仙魔两界勾结为恶,贪贿共行,佛门 不净,道门不清,国政不明,都写到了。还有当然还有与人间抱不平,济危扶困,恤孤念寡, 第44 回写到一种正义的行动,像孙悟空他们正义的行动,神魔人物身上展示的传统政治文 化神韵,并不减于现实世界鲜活的色彩,甚至有的时候比现实主义的呈现方式更有灵活性和 表现力,这是大家在看《西游记》的时候可能有一种深刻的一种体验,那个哪里是神魔,整 个写现实,这是说的《西游记》。

     说到《红楼梦》,我们对《红楼梦》很难用世情小说,用文学作品来规范它的内容特点。

     刚才已经谈到了,《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内容广泛、博大精深的社会小说、文化小说乃至 政治小说。《红楼梦》中间内容里面,形象地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是如何必然走向灭亡的历 史逻辑,我认为两个词,一个叫如何走向灭亡,一个叫必然走向灭亡,在整个《红楼梦》大 家通体看下来两个方面都写到了,这是说政治主题。

     《红楼梦》以描摹爱情婚姻悲剧的背景为出发点,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命运, 主要是写了贾家这一家族的由盛到衰。由于四大家族的特殊地位,整个社会各阶层的种种情 态也连带地被展现了出来,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封建末世社会景象的宏阔画卷。

     所以《红楼梦》堪称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对封建末世的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思想体系、价值取向、文艺生活状况,都作了形象而深刻的解剖和艺术的批判。我们 可以从中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面貌,了解当时的阶级关系状况,了解当时的宗法制度和 伦理道德,了解当时的人们究竟是以怎样的价值观念在生活和思维的,进而了解中华民族特 有的文化传统。所以从领导干部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我觉得要紧紧抓住这些关键点。

     所以在此意义上,《红楼梦》比任何历史教科书都具体、细致、生动,如同巴尔扎克的 《人间喜剧》为人们提供了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一样。比任何的经济学家、历 史学家都写得细致,马恩是高度评价巴尔扎克,评价它的《人间喜剧》的,我们《红楼梦》 也是这样的,都有政治内容。

     由此可见,四大名著就其文本意义所包含的社会政治主题而论,足以担当起中国传统政 治文化的形象载体的名望,足以担当起对今天治国理政有启示意义的关键点。研读四大名著, 我们可以鉴古今,可以赏文词,可以启哲思,可以明伦理,四大名著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结 合起来看,结合起来研究,有的人说有没有可能性,有没有比较性,我认为回答应该是肯定 的,这不光是我们今天这么认为。

     在我们的就中国共产党领袖人物历来是高度重视古代文史名著的一种政治教化功能的, 最突出的就是毛主席对四大名著,尤其是对《红楼梦》的政治思想主题和它的历史见解意义 的发掘,它的深刻性、广泛性和影响力是无人可以比拟,他有两个关键词、八个大字,毛主 席对古籍的看法,按照顾乐之先生所说的,就是他用两个方法,一个是叫古籍新解,一个是 古为今用,就是看古籍,看传统文化书籍,一定要有新解,要有新的解读,解读完了干吗, 要古为今用,这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毛泽东对古籍的看法,正是因为他的看法大大拓展了传 统文化经典作品的一种社会文化功能。

     请大家看一本三联出版的一本书,叫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在这里面关于毛泽东是怎么读 书的,读文史方面有很精辟的解读,毛主席关于批判的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关于吸取人民性 净化,去掉它封建性糟粕,这种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到今天我认为还没有过时,仍然具有现 实的指导意义。

     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是表 现出了对四大名著民族文化经典一种无尚的尊崇,不是有一种说法吗,我们对传统文化要保 有一种温情,不要动不动就是首先是批判,不能坚持批判继承的观点,但是不是首先就把它 批的一塌糊涂,不是那么回事。

     所以我们当前要对关于传统文化热,我们应有的态度也应该像毛主席的那种对传统文化 正确的看法那样的,就是说要避免以前对传统文化的“非此既彼”的观点,我们是批判继承, 不是非此即彼。还要避免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片面的继承和吸取,不要说传统文化就仅仅是儒 家的东西,还有那么多家,还有那么多家精华,还有那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要避免一种 “文化决定论”,不要说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就能解决一切,就能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一定要 有转型的,所以还要用批判继承的态度,要有一种转型。

     这么多年来我们党校包括各级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实践中所取得的教研成果也说明,持之 以恒的经典名著教学对于干部提高执政能力,提升自身修养水平乃至增强国家的文化认同 感,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我们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当然我们弘扬传统文化, 唐诗宋词四大名著也好,乃至各民族的优秀的文化也好,都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中华民族共 有的精神财富来对待,而不仅仅是哪一个民族,那么对全体领导干部来说,我们的传统文化, 我们的四大名著可以作为我们一种我们国家文化认同的标志之一,现在我们提到这个高度 了,就是国家文化认同,使党员干部知道我们国家还有那么伟大的作品,还有这样的作品能 够发挥作用,还有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今天解读,因为老百姓喜欢,因为它有无穷的生命力, 也是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桥梁,作为一个桥梁,这是一种看法。

     另外一些学者对我们的看书也有启发,比如说20 世纪50 年代的时候,一个著名的哲学 家冯友兰先生,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对传统思想文化一般性理念要进行合理的继承,由 批判继承观点继承什么发展到具体实践层面的怎样继承,所以他提出了一种观点,叫抽象继 承法,当然这个观点是康生替他总结,他自己开始不承认,实际上他就是抽象继承法,就是 抽象出来继承,加以转型,为我们今天服务。所以冯友兰先生书房有一个座右铭,上联是阐 旧邦以辅新命,下联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他就力求在解放以后他力求要用自己学哲学,自己 专长要为新的政权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服务,出发点是挺好的,尽管大家对他 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他这点对我们今天是有启示意义的。

     在现代史上有个著名的学者叫萨孟武先生,他在对四大名著进行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对 我们今天也很有启示意义,他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出版了几个小说,我为大家念一下,叫《西 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一本书,大家知道这是解放前的书,《西游记与中国古代政治》,还 写了一本《水浒传与中国社会》,都是从政治学的角度,还写了一本叫《红楼梦与中国旧家 庭》都联系起来了,这里面唯一就没写到三国,他这个书可以说小题目大思维,立足民族内 容,借题发挥,这是学者的,这是早一点的学者的。

     现在学者大家看大作家王蒙先生,还有大作家李国文先生,他们在对四大名著的解读方 面有很独特的心得,像王蒙先生对《红楼梦》的解读,《红楼启示录》写得很精辟,他有一 系列对《红楼梦》的书籍的,可以说是,还有像李国文先生,看《红楼梦》就像看政治一样 的,他是把《红楼梦》和政治打通,他们对经典作品这种政治内涵的发掘可以说颇据新建, 我们说今天各地方领导对四大名著派生出来的这种丰厚的文化遗存,这种高度的兴起,是文 化搭台经济唱戏也好。

     这种争夺战不光在我们国内,一直争到国外去了,韩国甚至有学者认为李白是韩国人, 我们的兵马俑不是中国人造的,也是韩国人造的等等,中秋节他们也注册申报文化遗产等等, 这种争夺战已经到国外去了,很有意思,各地的争夺也是不少的,这说明他们对传统文化的 浓厚兴趣,这里面好多是牵扯到传统文化。

     比如说《三国演义》,关于隆中河南、湖北两个省也是争得一塌糊涂,都是很有意思的 一个现象,很值得我们分析,反映出我们四大名著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政治文化之 间这种连绵不断的血脉关系,也是这种关系在我们新时代展现出必然产生的问题,在它不断 解决过程当中也可以看出我们对传统文化这种批评继承的这种态度,对四大名著的一种价值 评估,刚才说都是正面。

     也有一些学者他有些另外的看法,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现在海外学者刘再复先生,他对四 大名著有他独特的看法,比如他认为《红楼梦》、《西游记》好得不得了,是原形文化,是代 表中国人的精神家园的,是好的东西,他写了好多篇文章,还有书,原型文化。比如说《红 楼梦》标志人类精神高度,堪于世界名著媲美的,这种作品,这都是很正确的,但是他还有 两个,还有一种说法,他说把《三国演义》、《水浒传》他认为是一种伪型文化,比如说《三 国演义》讲一些谋略,老谋深算,奸诈等等,《水浒传》宣扬打打杀杀,造反有理,他认为 这是伪型文化,这两本书是败坏中国人民族性格,是一种地狱之门,他称为地狱之门,要进 行双点批判,这当然是刘再复先生一种观点,我是不同意他这个观点,不完全同意他后面对 《三国演义》、对《水浒传》的评价的。怎么评价我一会还要讲到。

     实际上这是对梁启超以来小说界革命观点的一种发展,我认为是发展,因为梁启超在近 代史上,梁启超抬高了小说社会功能,破天荒抬高它的功能。另一方面又贬低了四大名著为 代表的古典小说的思想性,往往进行一种无理的归罪,这也是另外一种倾向,我是说给大家 提醒另外一种看四大名著的角度,这种角度是对还是不对,大家在看的中间就可以感觉到。

     如果从我们的正面来说,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也好,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人一种 提倡也好,都是要我们全面认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 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要保持民族性,要体现时代性。实际上两个方面都说到,一 方面要继承,一方面要转型,还要发展,这才是对待传统文化乃至对于对待四大名著应有的 态度。这是跟大家讲的第一个大题目,实际上这个题目虽然篇幅长,但是我认为很重要。

     二、宏大主题展示:“仁政德治”社会政治理想的形象呈现 所以下面讲第二个题目,第二个题目叫宏大主题展示:“仁政德治”社会政治理想的形 象呈现。这个主题就很有意思,我一说“仁政德治”,可能如果从我们以前的固有的思维来 看,你不完全讲封建的东西么,是以封建的治国理念么,其实不然。

     小说家叫苏童,大家知道《大红灯笼高高挂》是他写的,叫苏童,一个作家,他现在对 传统文化可以说很感兴趣,他进行了一些精辟的分析,有两句话很打动说,他说了一个什么 观点,他说没有落后的文化传统,大家注意他说的文化传统,没有落后的文化传统,下一句 是只有落后的文化传统的继承者,我觉得说得很精辟,文化传统是固定下来,每个时代有不 同的文化时代适合每个时代,他是从这个理论上说的,那么这个文化传统一直延续下来,你 愿不愿意,感不感兴趣它都要流传下来的,溶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是在我们中华民 族可以说民族性里面溶化下来的,这样的东西,文化传统无所谓落不落后,这是他一种说法, 只有落后的文化传统的继承者,你继承者有问题,你该继承的不继承,你不该继承的你继承 下来,当然是你的问题,去其糟粕,要吸取精华,实际上说的这个道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苏童的观点是很有价值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我们来分析仁政德治在四大名著里面是怎 么样展现出来的。

     大家知道,从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公孙弘等人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以 后,儒家的学说就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体内容,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思想和核心 价值观,并且始终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这个判断应该是有 道理的,所以我主张这种判断,儒家文化进入政治生活,它跟政治生活紧密结合,而且作为 官方的宣传,在古代王朝把它作为一个旗帜。而儒家学说体系庞大,内涵丰富,在它的历史 演变过程中,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仁政德治”的社会政治理想一以贯之,是儒家 治国的核心价值观,也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正是这个核心理念为历代王朝统治 者所彰显,起码是高高举起的旗号,所以在这里面“德治”两个字是儒家治国的最高指导原 《论语》里面就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为政以德,《论语》里面为政篇就专门说到这个观点,道德至上是作为儒家政治伦理学中心的命题,而且贯穿于整 个治国安邦、治国理政的这种全过程。这里面就强调要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仁政是儒家治 国的基本方案,也是追求的目标,仁政本质要求是强调统治者在治国理政、制定与实施相关 的政策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民众的基本诉求,要协调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利益,具体来说要 给老百姓恒产,民无恒产,便无恒心,所谓的让他足实,要先富后教的,所谓的要宽省刑法 与民休息,所以每到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的时候,一般都要与民休息的政策,先富而后教 然后导民以仁,引导老百姓要礼义廉耻,还要纲常伦理,所以德化天下的教化就成为实施仁 政治国安邦的关键不可替代,所以从仁政德治一直到最后的教化,是有一个有机的逻辑思路 还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是尚书里面所讲的。孟子讲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是孟子所讲的,所以这一套说法就规范了统治者 如何驾驭民心的一种底线,民众的利益诉求应该是治国理政的基本的出发点,虽然我们知道, 儒家不可能确认民众是社会的主体,但是历代王朝统治者他向来也尊重盛国重民,这是一般 的看法,但是民本思想毕竟符合老百姓的愿望,而且作为是道统与治统相抗衡,具有极大的 感召力。这里面我们想到一个说法,经常我们说传统文化的时候有大传统和小传统之分,在 儒家的这套意识形态里面我们称为大传统,因为是治国理政,高高举起的大旗,还有在民间 传播的包括四大名著为形象载体的民间传播的戏曲、小说乃至民间传说也好,民间老百姓文 化生活理念也好,这个我们称为小传统。四大名著实际上好的方面是大传统和小传统的一种 有机结合,甚至有的时候小传统占的份量更重,这是我们在看四大名著的时候很容易发现的 一个现象。

     那么帝王作为实践“仁政德治”的主体,应该有怎么样的政治追求,具备怎么样的政治 品质,就是实行王道,反对霸道,讲求人道。所谓王道是一种极高的政治理想和原则,因为 说到王道我觉得这个话可能是给抗争时期给日本人弄坏了,那时候老说王道乐土,大东亚共 荣圈,所以我们一提到王道乐土就觉得不得了,实际上王道乐土这在古代,在传统文化里面 是一个极正面的一个词,是一个美好的词,因为讲究王道,统治者就要讲究内圣外王,就是 我们的经典大学里面所讲的三纲领八条目,尤其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内圣外王讲究这个。就是成为道德表率和人文的典范,才有资格 统帅和治理万民,所以以民为本而不是霸道,追求德教仁政为先的王道,后来我们就发展为 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的治国方略,至于所谓的暴政,还有腐败,完全背离了“仁政德 治”以民为本和王道政治的价值取向,这是为历代王朝高高举起的意识形态大旗里面是不能 允许的,肯定不会说自己暴政,不能说自己腐败,所以这个方面对我们今天也是个启示。就 是说作为一个亲民的社会,仁政德治这是一个正面的价值,是一个正面的一种政治的价值取 向。我们看四大名著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形象载体,无疑也形象生动呈现了上述“仁政德治” 社会政治理想一种基本的观念。

     我们看《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整体上是宏大气势,写了一百年的历史,从东汉末年 也就是184 年黄巾起义,一直写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 年吴国的灭亡,将近一百年,一 个世纪的战乱与征伐的混战,可以说政治乱象,生灵涂炭,正如有首诗所说的,欲知天下苍 生苦,请听三国演义篇,所以《三国演义》作品的主旨就是盼和平求统一,按照我们今天的 说法叫盼和平求统一,安民生,推崇“仁政德治”和忠义,反对暴力统治,主张以王道仁政 治理天下。所以我们看《三国演义》的开篇,就是浓墨重彩写了少主继位,皇权旁落,宦官 专权,引发袁绍、董卓等等军阀的相互的厮杀,造成人民无穷无尽的一种深重的苦难,所以 这里面既是对传统政治文化中间的外戚与宦官交互专权,这是中国历朝的一个乱象,一个政 治乱象。

     还有王权政治难以走出怪圈这种形象的描述,也是对儒家治国理念那种必要性的张扬, 从反面来说明正面的东西,比如说董卓里面有几个关键人物,大家看董卓、曹操、刘备这三 个形象构成一个体系,比如说董卓完全描写出仁政德治的对立面。

     在《三国演义》的开篇第四回里面就写董卓曾经引军出城,引部队出城,走到洛阳的阳 城的地方,这时候时当二月,农历二月,老百姓正在玩,男女都在那里聚会呢,董卓命令军 士把老百姓围住,尽皆杀之,而且把妇女财物装在车上,悬头千余颗于车下,然后扬言杀贼 大胜而回,这是第四回里面的描写。董卓从洛阳迁到长安的时候,临行大肆烧虐,使得洛阳 内外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二三百里并无鸡犬人烟,然后一边走,走的时候把洛阳之民数 百万口前赴长安。“每百姓一队,间军一队,互相推拖,死于沟壑中者,不可胜数。又纵军 士淫人妻女,夺人粮食,饥饿自尽者,死尸遍野。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如有行得迟者,背 后三千军催督。军手执白刃,于路杀人。” 这种描写如此暴力令人发指,而且在第六回里面董卓竟然说了一句有名的话:“吾为天 下计”,我为了天下的大计,“岂惜小民哉”,我岂能可惜老百姓呢,毫无民本意识,我就引 这个细节就说明这个,这是董卓。所以诛杀董卓,反对董卓这也是曹操崛起的一个契机,所 以曹操为什么杀董卓,他也是顺应民意,可以说顺应天上的民意,与董卓相似是曹操他杀董 卓的时候我们说是正义的一面,我们就不说他,把曹操和董卓相比,曹操的残暴中间又出来 奸诈和权谋,他写得很细致,曹操有并吞天下的雄心,堪称对立于仁政德治王道政治另类的 霸道的人物典型。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