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七篇大汇编

    时间:2021-03-14 00:03:0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为官 不为 心得体会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七篇大汇编 本文关键词:为官,不为,心得体会,汇编,七篇大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七篇大汇编 本文简介:2015年最新为官不为心得体会七篇大汇编范本1: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什么,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答案出人意料。《艺林散叶》记载李鸿章曾说:“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这“为官最易”的话出自被视为独力苦撑清末危局的李中堂之口,乍一听真让人跌破眼镜,但联系当时官场,仔细再

    为官不为心得体会七篇大汇编 本文内容:

    2015年最新为官不为心得体会七篇大汇编

    范本1:

    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什么,晚清重臣李鸿章的答案出人意料。《艺林散叶》记载李鸿章曾说:“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这“为官最易”的话出自被视为独力苦撑清末危局的李中堂之口,乍一听真让人跌破眼镜,但联系当时官场,仔细再咂摸,却又觉似有几分道理。可叹的是,虽然封建王朝已被人民政权取代,距离清末已过百年,当下官场却仍有少数干部对李中堂的判断深以为然,优哉游哉地做着他们认为“天下最容易”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担当,加大整肃作风、惩治腐败力度,着力构建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而那些习惯了“为官甚易”的少数干部,真真切切感到这“饭碗”是越来越难端了。

    对这些干部来说,为官首先难在一个“做”字上。想当年,“为民服务”“廉洁奉公”等口号张口即来,台上表态斩钉截铁,要求下属声色俱厉。但是喊完口号、表完态、提完要求,工作就算完成了,内心深处仅仅把这当成表演,从没想过自己要做到。这种知行背离、行不由衷往往形成了路径依赖,以至于有人落马之前还发表文章,大谈“当官不易是当干部的应有之义”,真是绝大的讽刺。而今,全党上下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上上下下真正板起脸来讲认真,真正对照表态要求一条一条把自己摆进去,才发现每做到一条,都需要切实的付出和高度的自觉,这才体会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为官不能光说不做,但做还得在法治的框架下做,不能乱作为。对少数干部来说,原本为官很自由,纪律规矩松散,用钱用权“任性”,来去自如,好不得意。但现如今,制度的笼子越织越紧,对官员的约束越来越严,不仅不能触碰法律的底线,还要守住纪律的红线;不仅要遵守纪律,还要遵守规矩。

    忍下诱惑,不敢乱为,能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呢?以前或许有过“不干事就不会犯错,不犯错考核就能过”“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但如今,随着干部考核评价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制度体系的健全,考核的科学性不断提升,不仅官员廉政要接受考核,勤政也要接受考核,因此“懒官”们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小。为官不仅“有权不能任性”,还得夙夜在公、焚膏继晷,如何不难?

    既然不能乱为、不能不为,但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行吧?一段时期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改革任务,有的干部能力水平跟不上,仍然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以前对这样的干部,虽然无奈,但是除了一句“其他都好,就是能力差点”的评价,也就没有下文了。但随着打破壁垒的集聚人才体制机制的建立,论资排辈、年龄上搞“一刀切”等错误做法的纠正,“有为有位、无为无位”的提拔、问责制度逐渐完善,“良才善用,能者居之”氛围逐渐浓厚,现在那些啃不了硬骨头、涉不了险滩的干部也得面临调整,为“为官有为”者腾出位置。这就要求干部不仅要当清官廉吏,还要做能员干吏,确是真难。

    那逼得没有退路,当下咬紧牙关,拼搏一阵,等熬过这阵,熬上级别,再歇歇脚呢?对不起,仍然不行。过去,虽然就早废除了领导干部职务的终身制,然而“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依然突出。“下必有错”的观念普遍存在,除非犯了严重错误,不然基本都能够“安全着陆”,因此一批状态不佳、能力不强、实绩不显、公认度不高的干部到了一定级别,感觉“船到桥头车到岸”,就可以“短长亭下征尘歇”了。然而,这样的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返了。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强调要健全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因此,为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还不够,还得善始善终、持之以恒。

    所以,现在看来为官真的不易,并且可能以后会更加不易,而那些以为“为官最易”的干部们,可能真的不宜为官了。但与此同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为官不易”将成常态,不易才可贵可喜。2015年最新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范本2:

    众所周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一大批“老虎”、“苍蝇”被打掉,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因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被问责、追责,严格治吏的制度“发条”在一扣扣拧紧再拧紧。这让许多干部感到,受到的约束和监督越来越严格了,压力前所未有,风险前所未有,纷纷感叹“为官不易”了。

    为官真的不易了吗?其实不然。对于干部的制约、监督制度早已有之,只不过现在抓执行、抓落实的力度加大了,形成了干部管理的新常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为官不易”时所强调的,现在的主要倾向不是严了,而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不存在严过头的问题。

    在现实中不可小觑是,“为官不易”的思潮在干部队伍中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干部认为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有的干部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也有的干部工作中慢作为,甚至不作为,推诱扯皮,遇到困难绕道走,一有硬任务就推给别人做;更有甚者,当好好先生,只练嘴把式,不下真功夫,工作中不敢担当,不愿担当,推卸责任。凡此种种,都是“为官不易”思潮下育出的“为官不为”的“畸形儿”。

    一些干部慨叹“为官不易”,一方面说明了中央从严治党、从严治吏工作取得实效,形成高压态势,另一方面也说明某些干部的官本位思维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造。基于此,各级纪检监察部门、组织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整治“四风”工作力度,坚决治理“为官不为行为,把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举措长期坚持下去,抓常抓长,真正让讲政冶、遵法纪、守规矩、敢担当成为干部队伍的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品质、一种价值追求。

    范本3:

    为杜绝领导干部抓工作不实不力不为的现象,对进取意识不强的“守摊子”干部敲警钟,四川德阳市委制定出台《关于处理“十不为”领导干部的意见》,明确10类“不作为”,20条具体情形将受组织处理。近一个月来,共67名干部因“不为”受到免职等问责。(中国组织人事报)。

    在现实中不容忽视的是,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关键岗位的干部并没有受到有效的监督,导致一些干部手中掌握的权力过大,往往容易失去有效的制约,一旦利令智昏、堕入腐败深渊,导致了腐败的滋生蔓延,也无人敢去提醒、警告,这时当官是“容易”了,不但坑了治下的百姓,更害了干部自己。中央纪委不仅强调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让党员领导干部心存戒惧、避免小错积成大错,而且还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问责”,强调“一案双查”,并层层狠抓中秋、元旦、春节、端午等每一个节点,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一批“四风”问题的典型以儆效尤,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让“为官不为”无处藏身

    为官一任,百姓寄予了厚重的期许,因此,地方官员尤其是领导干部,不仅仅需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贪、不腐、不出错,更要主动作为,首先,在思想上提高政治素养、树立正确三观,强化政治理论及业务学习,其次,要利用职权优势,统筹协调,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带领本地经济社会建设以及民生发展,这才是领导干部的本职工作。

    2015个人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范本4: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要抓紧上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篱笆”越扎越紧,纪律要求越来越严,“四风”顽症得以纠正,腐败蔓延势头正在扭转。没有反腐过头,也不存在矫枉过正,所以还要坚持不懈,以治标之力治本,以反腐之力反一切偏颇认识,以新的作风、新的成效,激发改革发展强大活力。

    首先,要认清危害。当前,虽然乱作为现象正在被铲除,但也出现了热度消减、消极怠工的新动向,出现了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无为官”,出现了让人猜不透底、摸不到边的“忽悠官”,遇到问题打退堂鼓、遇到矛盾绕道走的“太极官”,诸如此类问题。应该讲,无为也是腐败。究其原因:一是占用公共资源,比如岗位、职位等;二是占有资金俸禄。“无为”的腐败,如同潜伏的毒瘤,不予重视,不仅会逐步变“硬”变“坚”,还会慢慢“癌变”,最终损害改革发展大局。所以,要讲清问题危害,认清形势任务。

    其次,要跟上节奏。为什么解决腐败旧问题,又出现“无为”新问题?是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到系统、全局地思考解决问题,没有做到经济发展、改革创新与反腐倡廉的“力度统一”,没有落实治本的责任,没有跟上改革的节奏。腐败问题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来查究,但改革发展却需要创新与活力来推动。因而,要继续严惩腐败,让广大党员干部常思贪欲之害;要疏堵结合,通过制度重构、营造氛围来凝聚改革活力,通过区别对待,宽容失误、失败,减少荷载“负压”,引导健康成长,激发担当勇气。

    再次,要形成共识。一方面,反腐永远在路上,要看大局、明大势,不误读形势、不误解精神、不误会任务要求,做清醒明白之人。另一方面,担当之责更要形成共识。没有共识,就没有合力;没有合力,就形不成改革的势能;没有势能,“双轮驱动”就无从实现。清廉只是底线,发展才是真英雄。严查“贪庸混”,激励“勤能卓”,才能形成“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强大气场;敢于担当不推诿,勇于负责不避责,善于作为不乱为,才能形成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范本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为官不为者,从根上讲也是思想出了问题。一些为官不为者身上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迷信“气功大师”的现象正是这样的现实反映。

    “不问苍生问鬼神”,这是当代部分落马高官时兴的一种“错爱”。荒诞的“事迹”被披露之后,无不成为坊间笑柄。比如,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长期烧香拜佛,并在办公室内放置了“保一辈子不倒的靠山石”;广东亿元****书记陈弘平用公款给自己修建阴宅风水工程,将风水意识灌输到揭阳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妄图靠风水来实现地区发展“赶超进位”的目标;曾制定三个“2000万元”贪污计划、被网友戏称为“最有理想贪官”的广东省韶关市公安局原局长叶树养,案发前一晚,还在找“大师”问卦。

    事实上,作为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只能信仰马列主义,只能是唯物论者,只能是无神论者,绝不能烧香拜佛、迷信鬼神,这应是公职人员的基本信条。然而,层出不穷的“鬼神梦”却在不断腐蚀着党员队伍,表面上,官员信佛、信道、信阴阳、信风水、信星座、信血型,其实目的大多都为了升官发财。痴迷权力是官员们心中的“鬼”,他们可以更能直接得从这些虚无的“神秘主义”中获得心理的安慰感和精神满足感或是神明给予的“指点迷津”。

    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很多领导干部走向****,表面上看是不信组织信个人,不热衷于干事创业,却痴迷于算命看相、求神拜佛的为官不为、为官乱为,实质上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人一旦没有了信仰,就会成为“行尸走肉”,长期浸淫于求神拜佛,心理颓废、斗志丧失、道德滑坡也就在所难免,有的干部甚至将手中权力异化为私****杖、生财工具,以权谋私,为所欲为,有钱有作为、无钱无作为。不管是机关大楼回避4、13、14这样的楼层,还是干部案头摆放石兽,这样的妄念逆流充分暴露了官员价值观混乱和价值底线的坍塌。

    其实,为官不为、为官乱为者的信仰迷失说到底就是精神缺了“钙”,得了“软骨病”。笔者认为,问责官员不作为,还需解剖迷失的信仰。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如果

    “缺钙”就会碌碌无为、无所作为,就会淡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误入歧途,走到人民的对立面,走上歪路、邪路、死路。因此,要用理想信念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官要当舞台上端端正正的官,当清官,不要当庸官贪官,被人戳脊梁骨。”“咱们的门神要摆正,大鬼小鬼莫进来。一个要有情操,这是一道防线;一个要有戒惧,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一旦犯事,什么都没了,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

    当前“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正是补钙的良好契机。党员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抵制和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给自己带上“紧箍咒”,多一份清醒,自觉和自律。用科学理论切实武装头脑,讲党性、讲正气,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避免陷入精神空虚,堂堂正正做人,依法依规办事,坚守信念的高地,找到精神支点和动力源泉,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提高本领,从容应对,努力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向前发展。

    用制度这一“新周公”敲碎贪官“鬼神梦”,用法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领导干部动用公权大搞封建迷信形成刚性约束和制度性监督,对官员的迷信之风严肃处理,那么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也将呼之欲出了。

    2015关于学习为官不为心得体会

    范本6:

    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的曝光和惩处力度,各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所谓“隐性福利”、“灰色收入”明显减少,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老百姓也有了更多新要求新期待,一些官员明显地感觉到“为官不易”、“官不好当”,甚至还有一些公务员产生退出江湖之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敬畏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规矩。“为官不易”,这是对为官当政者的素质要求和规范约束,是必须要强化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约束,一些官员干脆将慵懒散当作了家常便饭,认为反正没有了这样那样的好处、实惠,干多干少一个样,在思想上、工作上、精神状态上产生了懈怠,将“为官不易”异化为了“为官不为”,还有一些官员产生了“怕群众”的思想,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不能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树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长远发展”的认识,让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决策部署在思想和头脑中牢牢扎根。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纪教育、群众观念教育,消除“消极对待”、“贪图利益”等不健康的心态,要有力有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对思想之垢、作风之弊来一次大扫除、大检修,实现思想认识大提升、作风行为大转变。

    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不能失。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干部,承担着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而发展的道路,向来不是平坦的,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激流和险滩,必须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具体指导,不当“甩手掌柜”,不游离于活动之外。既带头参加活动,为党员干部树标杆、作表率,又切实履行好引领者、组织者、推动者的责任。在助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民生等工作中,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将责任担当起来,并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攻坚克难中提升执行力和公信力。不负责、不担责、不尽责,就必须被严厉问责,从而倒逼干部履职尽责。

    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能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有没有作为,有多大作为,关键要看其有没有一颗为民之心。个别党员干部,心中装的不是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缺乏真感情,不能将人民群众当父母、亲人,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成天盘算的是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他们认为的“为官不易”是觉得在现在的高压反腐败、反“四风”的形势下,自己的日子不好过,面对群众的挑剔、监督,觉得官不好当,这样的干部不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将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才能成为人人敬仰和爱戴的人民公仆,也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不能少。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党员干部尤其需要精神饱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激情,不当太平官、混事官、懒散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公务人员、公职人员,缺乏主动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一种对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认真态度,办事拖拉、作风疲沓,遇事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明哲保身,有的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凡此种种,有这样精神状态的官员,不可能为党和人民做多大贡献。各级党政官员,要想当好官,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要有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要把工作当事业来做,将事业当生命来爱惜。如此,才能对得起自己头上的那个“官帽”,也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

    毋庸置疑,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有为才能有位。“为官不为”,也就没有资格再在为官的位置上“呆”了。

    范本7:

    党务、政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需协调办事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不评估造成严重后果……类似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在江苏“糊”不过去了。针对“为官不为”现象,江苏各地积极“亮剑”,一批庸懒散拖的干部受到诫勉谈话、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严厉问责。

    制度发威,问责有力,缘于“症状清”“责任明”。2014年10月,镇江市出台《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办法》,将“为官不为”细化为12种不作为行为、9种慢作为行为和14种乱作为行为,比如,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本单位问题不制止、不查处,对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迁就;对按规定应当办理或反馈的各类意见建议、议案、提案和信访件等,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办理、反馈,或不按承诺的整改措施认真执行;监管不严、查纠不力,导致班子成员或下属工作人员有庸懒散拖行为,群众反映强烈等,涉及依法行政、作风效能、廉洁自律等多个方面,便于对号入座,依纪依法处罚。《办法》出台5个月,先后有10个单位和69个责任人因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被问责,其中有6名“县处级”。

    淮安市淮安区则建立各部门“权力清单”、干部个人“必为清单”、监管部门“追责清单”,对照各部门行政权力和干部个人职责,制订“不为”责任认定对照表,明确纪检监察部门督“为”职责,同时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实行权力运行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理网络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实时化,实现权力运行可检查、结果可知晓、责任可追溯。细化定责,堵住了干部赖以“不为”的管理漏洞,该为的事情不敢也不能不为。

    治理为官不为,还需与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挂钩才能更加有力,正面引导干部奋发有为。不少地方已进行这方面探索。例如,泗阳县结合干部工作实绩等因素,建立干部能下能出的分类调整机制,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采取免职、降职等处罚。目前已有12名“不作为”干部被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镇江市也将问责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奖金津贴、干部任用挂钩,大大提高问责的可操作性。

    江苏将进一步创新绩效考核办法,构建“科学定岗定责,合理分配任务,动态测评管理、综合分析评定”的新机制,对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给予褒扬,对庸懒散的干部及时加以惩处。

    篇2:为官不为基层心得体会范本稿四篇汇编

    为官不为基层心得体会范本稿四篇汇编 本文关键词:为官,不为,心得体会,汇编,基层

    为官不为基层心得体会范本稿四篇汇编 本文简介:为官不为基层心得体会范本稿四篇汇编篇1: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这对各级党员干部是一种警醒和鞭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应当看到,

    为官不为基层心得体会范本稿四篇汇编 本文内容:

    为官不为基层心得体会范本稿四篇汇编

    篇1:

    一段时间以来,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改头换面的“为官不为”现象,引起各界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多次提出对“为官不为”现象加强整治,这对各级党员干部是一种警醒和鞭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就要坚决整治各种“为官不为”现象,对庸政、懒政“动刀子”“出重拳”。

    应当看到,除了久治难绝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衙门作派”,“为官不为”也有一些“新变种”:例如有的干部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思路和工作方法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缺乏主动进取精神;有的干部对反腐倡廉的新态势和新要求有“不适感”,怕担责任、怕担风险,甚至抱着“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的敷衍态度。

    个别干部“为官不为”,暴露出他们在权力观、政绩观上的偏差。他们在内心深处没有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官不为”现象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背道而驰,危害性不容忽视。任由个别“为官不为”现象滋生,不仅会伤害政府公信力、败坏干部队伍形象,更会殃及群众利益、影响发展改革大计。

    整治“为官不为”,既要思想上重视,更要在制度约束和日常监管中抓落实。首先,要建立和推行党员干部权力清单、程序清单和责任清单的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压缩推诿扯皮空间,提升行政效能;其次,要不断完善政绩考核和干部评价机制,鼓励勤勉者上、慵懒者下;此外,纪检监察部门、效能管理部门和社会监督之间要形成合力,对“为官不为”的典型案例及时曝光、严肃追责,让“为官不为”的不良作风没有立足之地。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点滴践行。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摒弃“为官不为”等庸政、懒政、怠政习气,以更高标准和要求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形成人人干事创业、个个奋勇当先的良好氛围,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新风尚。

    日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为官不易“但不能“为官不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中国大地的行政官员中间,“为官不易“的声音渐渐多起来。其原因有二。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规范各级干部行为的多项禁令密集出台,立规矩、纠“四风“,执纪监督空前严格。一些官员感到“为官不易“;二是“为官不易“对一些官员来说,旧方式尚存依赖,立新更是不易,形势的快速发展也让其感到了本领恐慌和问责的压力。

    其实当今官员感到“为官不易“是好事。世界上任何一种职业,如果做好都是不易的。做官也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个高风险、高压力、高诱惑的职业。目前,绝大部分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心理疲劳“及“压抑“心理。常怀“为官不易“之心,既是对中央三令五申的敬畏,也是既不循规蹈矩,又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内心真实写照。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无论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还是民生改善,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重大。往深处推进改革势必对既定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会遇到较大阻力。改革的这些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都是对各级党员干部的巨大考验。一个敢于做事、勇于担当的党员干部,发出“为官不易“的感叹,是对当前发展大势的清醒与自觉。有所知,才会有所畏,才会如履薄冰,不易之感才会沛然心间。

    为官诚然不易,“为官不易“可以不为官,但既然选择为官就不能不作为。在其位,就要谋其政。从本质上讲,“为官不为“是一种典型的官僚主义。在反“四风“的背景下,也许会有官员认为约束多,越“不为“出错机会就会越少。在新的政绩观考核下,抓项目做决策,不但要看官员干了什么,而且还要看效果,决策失误,甚至还会被问责。“为官不易“不能成为“为官不为“的借口,正如刘云山所言,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

    为官要为,而且要愿为、能为、善为。社会发展到了一个矛盾叠加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分配不公的问题以及就业难、住房难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矛盾重重叠叠。在各种矛盾之间,要游刃有余,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感到“为官不易“,就要在不易处补课,加强修养,提高学识,不断把不能为的事情变成能为、愿为的事情。

    篇2:

    “为官不易”拷问干部“为官初衷”。所谓的“为官不易”,实则缘于中央对领导干部的不少行为划定了“红线”。此“红线”在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央纪委系列禁令、铁面问责之下,少数党员干部便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叹。但这不过是正常的严格要求,党员干部便心生退意、口发牢骚,如此“为官不易”,其实可以不为。

    故而,所谓的“为官不易”才真正是“无理之言”,折射出个别党员干部扭曲的“为官初衷”。中央出台的各种禁令,反对的各种不正之风,为的就是促使各级干部端正自己的态度,摆正自己的位置,回归自己的本色与本位。倘若心怀“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秉承“为官易、可作为,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原则,放不下“领导出门,车马相迎”的“优越感”,走不出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那此等干部大呼“为官不易”也就不足为奇了。

    显然,这些大呼“为官不易”的干部,不是党和群众需要的好干部。他们没有真正明白当干部到底为了什么?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给出清醒的回答。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位履职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为群众服务还讲条件的人是不配为人民公仆的。既是人民公仆,就必须摒弃“官念”,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躬下身子,当好人民公仆,服务好人民群众。

    所以,作为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必须坚守理想信念。面对正常的严格要求,有什么理由站不稳?有什么条件谈不易?有什么理由不作为?而所谓的“为官不易”便可“为官不为”,也实属伪命题,更不能成为借口。

    范本3:

    中央“八项规定”执行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对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行为的曝光和惩处力度,各级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的所谓“隐性福利”、“灰色收入”明显减少,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四风”问题,老百姓也有了更多新要求新期待,一些官员明显地感觉到“为官不易”、“官不好当”,甚至还有一些公务员产生退出江湖之想。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敬畏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规矩。“为官不易”,这是对为官当政者的素质要求和规范约束,是必须要强化的。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约束,一些官员干脆将慵懒散当作了家常便饭,认为反正没有了这样那样的好处、实惠,干多干少一个样,在思想上、工作上、精神状态上产生了懈怠,将“为官不易”异化为了“为官不为”,还有一些官员产生了“怕群众”的思想,这不仅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必须坚决予以克服。

    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不能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全面深化改革,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务必要切实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树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长远发展”的认识,让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实质和决策部署在思想和头脑中牢牢扎根。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党性党纪教育、群众观念教育,消除“消极对待”、“贪图利益”等不健康的心态,要有力有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生、先辈先进“四面镜子”、对思想之垢、作风之弊来一次大扫除、大检修,实现思想认识大提升、作风行为大转变。

    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不能失。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敢于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标准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干部,承担着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而发展的道路,向来不是平坦的,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激流和险滩,必须切实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一把手”要亲自过问、具体指导,不当“甩手掌柜”,不游离于活动之外。既带头参加活动,为党员干部树标杆、作表率,又切实履行好引领者、组织者、推动者的责任。在助推发展、促进和谐、服务民生等工作中,必须克服畏难情绪,将责任担当起来,并在解决复杂问题和攻坚克难中提升执行力和公信力。不负责、不担责、不尽责,就必须被严厉问责,从而倒逼干部履职尽责。

    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不能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官员有没有作为,有多大作为,关键要看其有没有一颗为民之心。个别党员干部,心中装的不是人民群众,对人民群众缺乏真感情,不能将人民群众当父母、亲人,不能站在群众的立场想问题、办事情,成天盘算的是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他们认为的“为官不易”是觉得在现在的高压反腐败、反“四风”的形势下,自己的日子不好过,面对群众的挑剔、监督,觉得官不好当,这样的干部不可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各级各地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将人民的利益举过头顶,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行到底,才能成为人人敬仰和爱戴的人民公仆,也才能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不能少。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的。党员干部尤其需要精神饱满,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激情,不当太平官、混事官、懒散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少数公务人员、公职人员,缺乏主动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甚至满足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乏一种对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较真精神、认真态度,办事拖拉、作风疲沓,遇事推诿扯皮、得过且过、明哲保身,有的还“占着茅坑不拉屎”,凡此种种,有这样精神状态的官员,不可能为党和人民做多大贡献。各级党政官员,要想当好官,必须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机会,要有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进取精神,要把工作当事业来做,将事业当生命来爱惜。如此,才能对得起自己头上的那个“官帽”,也才能对得起党和人民。

    毋庸置疑,遵守规矩不是无所作为,“为官不易”不能“为官不为”,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增强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保持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有为才能有位。“为官不为”,也就没有资格再在为官的位置上“呆”了。

    范本4:

    党务、政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需协调办事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扯皮;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不评估造成严重后果……类似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在江苏“糊”不过去了。针对“为官不为”现象,江苏各地积极“亮剑”,一批庸懒散拖的干部受到诫勉谈话、责令辞职、降职、免职等严厉问责。

    制度发威,问责有力,缘于“症状清”“责任明”。2014年10月,镇江市出台《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官不为”问责办法》,将“为官不为”细化为12种不作为行为、9种慢作为行为和14种乱作为行为,比如,对群众举报、媒体曝光的本单位问题不制止、不查处,对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迁就;对按规定应当办理或反馈的各类意见建议、议案、提案和信访件等,无正当理由,不按要求办理、反馈,或不按承诺的整改措施认真执行;监管不严、查纠不力,导致班子成员或下属工作人员有庸懒散拖行为,群众反映强烈等,涉及依法行政、作风效能、廉洁自律等多个方面,便于对号入座,依纪依法处罚。《办法》出台5个月,先后有10个单位和69个责任人因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被问责,其中有6名“县处级”。

    淮安市淮安区则建立各部门“权力清单”、干部个人“必为清单”、监管部门“追责清单”,对照各部门行政权力和干部个人职责,制订“不为”责任认定对照表,明确纪检监察部门督“为”职责,同时完善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实行权力运行数据电子化、流程标准化、办理网络化、信息公开化、监督实时化,实现权力运行可检查、结果可知晓、责任可追溯。细化定责,堵住了干部赖以“不为”的管理漏洞,该为的事情不敢也不能不为。

    治理为官不为,还需与干部考核评价、选拔任用挂钩才能更加有力,正面引导干部奋发有为。不少地方已进行这方面探索。例如,泗阳县结合干部工作实绩等因素,建立干部能下能出的分类调整机制,对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采取免职、降职等处罚。目前已有12名“不作为”干部被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镇江市也将问责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奖金津贴、干部任用挂钩,大大提高问责的可操作性。

    江苏将进一步创新绩效考核办法,构建“科学定岗定责,合理分配任务,动态测评管理、综合分析评定”的新机制,对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干部给予褒扬,对庸懒散的干部及时加以惩处。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