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语文适应性测试卷解析2021

    时间:2021-03-26 20:33:5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适应性 测试卷 语文

     2021 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语文科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对无限制发展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后果,可从近期、远期和终极威胁三个层面来分析。

     近期威胁的一个表现是人工智能开始大批量取代蓝领工人和下层白领。这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表现较明显,我国一些工厂也开始这么做。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汽车的出现没有让马车夫找不到新工作‛只是以往的经验,这次并非如此: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

     近期威胁的另一表现是军用人工智能的研发。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认为这有可能导致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出现。因为军用人工智能有可能直接操控武器,一旦失控,后果难以设想;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

     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人工智能业界和一些盲目乐观人士常用‚人工智能还很初级‛之类的说法宽慰公众,但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老虎还小‛不能成为养虎的理由。因此,我们对这一威胁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

     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更加发人深省。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阿西莫夫提出的一个很少有人注意的重要观点是,所有依赖人工智能的文明都终将灭亡。他给出的理由之一:‚一个完全依赖机器人的社会,因极度单调无趣,终究会变得孱弱、衰颓、没落而奄奄一息。‛这个看法很有见地。

     这里排除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可能,假定未来人工智能可承担人们所希望的‚任何工作‛,人类就会变成整天混吃等死的寄生虫了。如果真是这样,用不了多久,人类的机能和智力都将迅速退化,我们的人生就变得毫无意义。这是更可怕的威胁。

     (摘编自江晓原《科技创新应树立底线思维——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例》)

     材料二:

     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弦。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但他们忘了,人类智能千万年来早已演变得非同寻常——其中一部分颇有几分古怪,倒像是‚缺点‛。比如,人必有健忘,但电脑没法健忘;人经常糊涂,但电脑没法糊涂;人可以不讲理,但电脑没法不讲理,即不能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 2+2=8 或者 2+2=0 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

     在生活中,一段话到底是不是‚高级黑‛;一番慷慨到底是不是‚装圣母‛;一种高声大气是否透出了怯弱;一种节衣缩食是否透出了高贵;同是一种忍让自宽,到底是阿 Q 的‚精神胜利‛,还是庄子的等物齐观;同是一种笔下的胡乱涂抹,到底是艺术先锋的创造,还是画鬼容易画人难的胡来„„这些问题也许连某个少年都难不住,明眼人更是一望便知。这一类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显示出人类具有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其实不过是依托全身心互联与同步的神经响应,依托人类经验的隐秘蕴积,选择了一个几无来由和依据的正确,有时甚至是看似并不靠谱的正确——这样做很平常,就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属于瞬间事件。但机器人呢,光是辨识一个‚高级黑‛的正话反听,可能就会导致全部数据库瘫痪。

     (摘编自韩少功《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维,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

     B.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

     C.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最终灭亡。

     D.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以及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都属于人类智能特有的形式逻辑。

     第 1 题

     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 B 级。

     【参考答案】

     1.(3 分)D 【解题说明】

     A 项是对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的概述。“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是对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的转述,原文表述为“近年来,‘人机大战’引起世人关注,人工智能发展引发的忧虑和争论开始从学术圈进入公众视野。”“引起世人关注”“引发的忧虑和争论”转述为“对‘人机大战’这样的事件所引发的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意思是完全一致的。“必须拓宽视域,厘清思路,善用底线思维”是从材料一第一自然段第二句话转述而来,与原文“就需拓宽视域,厘清思路,特别要善用底线思维来把握问题。”意思是一致的。“才能真正抓住问题的要害”这句话是衍化出来的,是对文中“要将这些思考引向深入,„„”这句话的引申,这个引申是合理的。该项表述是正确的,不能作为选项。

     B 项对应的答题阅读区间在材料一的第三自然段, “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即使处于人类控制之中,对人类也是一种威胁。”选项是一个假设判断, “如果盲目研发军用人工智能”这个跟文中“史蒂芬·霍金、比尔·盖茨等人曾呼吁世人警惕人工智能的盲目研发,特别是军事用途的研发”一致。假如这个假设成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是有可能出现比原子弹更可怕的武器;是不是在人类控制之中,就没有威胁呢?不,还是一种威胁,原文中说道:“即使没有失控,研发出这类更冷酷、更高效的杀人武器,亦非人类之福。”选项的假设与判断都跟文中一致。该项表述是正确的,不能作为选项。

     C 项对应的答题阅读区间是材料一的第五自然段。“阿西莫夫等人所谓人工智能的终极威胁,不是机器人的失控和反叛,而是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文明的最终灭亡。”比较选项与原文,需要厘清两个不同,一个是选项用了“等人”的表述,文中只是举了阿西莫夫的例子,但不等于只有阿西莫夫持这种看法,第五段最后一句话“这个看法”有这个,就会有那个,所以这个表述是可以的。另外是多了一个“失控”的表述。第五自然段第二句话“这种威胁并非建立在人工智能反叛的假定之上,而是恰恰相反。”反叛是肯定没问题的,失控包不包括在里面呢?我们看看后面的“所有依赖人工智能„„”表示也把失控排除在外。该项表述是正确的,不能作为选项。

     D 项对应的答题阅读区间在材料二。材料二第一自然段末提到了这两种能力,“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完全照搬文中说法。“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这是形象的说法,命题者用抽象的方式改变了说法,“同时处理各种矛盾信息的能力”与原文形象的说法是一致的。我们只需要判断这两种能力属不属于“形式逻辑”就可以了。什么是“形式逻辑”?材料二第一自然段提到过“形式逻辑”,“他们一直梦想着要把感情、性格、伦理、文化以及其他人类表现都数据化,

     收编为形式逻辑,从而让机器的生物性与人格性更强,使其创造力大增,最终全面超越人类。”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读到形式逻辑最大的特点就是“数据化”,从材料二整体的意思来看,这两种能力恰恰很难数据化,根据这个我们就可以判断这项是不正确的,作为选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局部看,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有可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

     B.《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

     C.如果加强机器人的遗传算法、人工神经网络等仿生大招,就可以让机器像人一样非逻辑、非程式、非确定性地工作,最终超越人类。

     D.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

     第 2 题

     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层级 B。

     【参考答案】

     2.(3 分)C 【答题解析】

     A 项,对应的答题阅读区间在材料一的第二自然段。“从局部看”文中表述是“从经济效益看”经济效益只是一个部分,表述为“从局部看”完全可以。“工业人工智能取代工人有利于一些工厂提高经济效益”,同一段中“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人工智能成本的下降使‘取代’变得有利可图。”“变得有利可图”就是说经济效益提高了,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但如果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批工人陆续失业,只要达到某个临界点,”这就是“普遍现象。”“有可能会危及社会的稳定。”“社会就有可能发生动荡。”发生动荡就是危及社会的稳定。比较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可以判断该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B 项,对应的答题阅读区间在材料一的第四自然段。《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设想了人工智能反叛人类的情节,文章以此为例,说明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看看材料一第四自然段开头“人工智能的远期威胁中,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它们可能的反叛。这点很容易理解,《黑客帝国》《未来战士》等科幻影片对此已做过大量设想。”就很容易判断这项表述是正确的。

     C 项,对应的答题阅读区间在材料二的第一自然段。“这样一来,即便机器人有了遗传算法(GA)、人工神经网络(ANN)等仿生大招,即便进一步的仿生探索不会一无所获,然而,人的契悟、直觉、意会、灵感、下意识、跳跃性思维,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把各种矛盾信息不由分说一锅煮的能力,有时候竟让 2

     +2=8 或者 2+2=0 甚至重量+温度=色彩的特殊能力(几乎接近无厘头),如此等等,都有“大智若愚”之效,只能让机器人迷糊。”“只能让机器人迷糊”一句,就可以知道作者认为机器人不能超越人,可以判断这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作为答题选项。

     D 项,材料二第 1 段“人类智能不过是文明的成果,源于社会与历史的心智积淀,而文学正是这种智能优势所在的一部分。文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娱乐(比如下棋和转魔方),就在于文学长于传导价值观。好作家之所以区别于一般“文匠”,就在于前者总能突破常规俗见,创造性地发现真善美,守护人间的情与义。而技术主义者恰恰在这里严重缺弦。他们一直梦想着„„”心智积淀、价值观传导、创见、情义这些事人类智能的优势,人工智能不容易做到。选项“文学中保存了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这是与其他领域相比,人工智能在文学领域更难取得突破的重要原因。”的表述跟这个是一致的。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一群文学专业的研究生竟然难以分辨两首写景诗歌中,哪一首是由诗歌游戏软件所生成的,哪一首是宋代秦观的作品。

     B.某网站售价 15 元的“写作软件”,简直是最廉价的抄袭助手,已成为时下一些网络作家的“另一半”甚至“另一大半”。

     C.文学中的那些“恍惚而来,不思而至”(汤显祖语),字里行间非常微妙,其复杂性非任何一套代码和逻辑可以穷尽。

     D.“宫斗”神剧总是王痴、妃狠、暗下药,“武侠”神剧总是秘籍、红颜、先败后胜,人机合作能有效支持这些类型化写作。

     第 3 题

     考查论点论据之间的关系,能力层级 C。

     【参考答案】

     3. (3 分)C 【解题说明】

     要解答好这道题,我们收件要概括一下材料二观点是什么?材料二的观点是:人工智能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智能,在某些方面,人类智能相比人工智能有天然的优势。然后我们再比较四个选项,那个选项可以作为材料二观点的论据。

     A 项,文学专业的研究生都难以辨别诗歌由谁创作的,表现的是人工智能的强大,跟材料二观点是相反的。

     B 项,表明人工智能软件受欢迎的程度,不能作为支撑材料二的观点的论据。

     C 项,汤显祖语“恍惚而来,不思而至”就是作者的灵感,这是人类的优势,不是人工智能可以达到的,这个适合作为支撑材料二观点的论据。

     D 项,是突出宫斗神剧的套路化,人机合作写出套路化的剧情是可以的,这个是为了突出人工智能的作用,不能作为支撑材料二观点的论据。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 分)

     第 4 题

     考查论证手法,能力层级 B。

     【参考答案】

     4.(4 分)

     ①对比论证,将文学与一般娱乐、好作家与“文匠”、人与电脑或机器人进行对比; ②举例论证,以生活中很多日常现象为例,论证人类具有的特殊能力; ③比喻论证,把人类的心领神会比喻为“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

     评分参考:答出一点给 1 分,答出两点给 2 分,答出三点给 4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说明】

     要回答好这道题目,首先要知道论证手法有哪些?一般来说,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因果论证。其次,要了解每一种论证手法的基本特点,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作出梳理,看看运用了哪些论证手法,用其中的例子说明和验证自己的判断。

     (1)对比论证,对应:将文学与一般娱乐,好作家与文匠,人与电脑或机器人进行对比,此三点答出其一即可。

     (2)举例论证,对应:以生活中很多日常现象为例,论证人类具有的特殊能力;只答出第一、第二段中相关内容如人类同步利用错误和兼容悖谬的能力,人类常有的心领神会,人类具有超强的价值观的能力其中一例即可。

     (3)比喻论证。把人类的心领神会比喻为“像对付一个趔趄或一个喷嚏那样自然”。答出比喻论证即可给分,答比喻的修辞手法也给分。

     5.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第 5 题

     考查对相关观点的判断、分析,能力层级 C。

     【参考答案】

     5.(6 分)

     示例一:同意。

     ①材料一是悲观的,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威胁,在对待人工智能问题上,必须树立底线思维; ②材料二是乐观的,认为人工智能不可能全面超越人类,人类超强的处理价值观的能力是机器人无法比拟的。

     示例二:不同意。

     ①两者关注的领域不同,材料一讨论的是科技发展领域的人工智能,材料二讨论的是文学创作领域的人工智能; ②因为关注领域不同,即使两者态度有所不同,也不构成截然相反的关系。

     评分参考: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理由是否充分、论述是否合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 分;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给 4 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说明】

     题目要求对观点“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相反。”作出自己的判断,结合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看这个观点的重点词在“态度”,“态度”是谁的态度,是文本作者的态度,不是你考生的态度。这个是要区分好的。第二个是文本的范围,是材料一与材料二。第三个,这个观点的核心判断是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是“截然相反”的,强调不同。

     考生可以同意这个观点,材料一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是悲观的,材料二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是乐观的,并结合文本相应能够举出证据,就可以了。

     考生也可以不同意这个观点。按照参考答案的答题思路,是先承认两者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有不同,然后认为两者面对的领域不同,不能这样比较。从考生的情况看,能够这样来分析问题的,几乎没有,大多数的考生会从不同中找出联系或者相同点。比如有考生认为两者不是截然相反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文本一:

     国文教员

     金克木[注 ]

     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课文读完了,第二天就要背诵。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好,背完了,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一听摇铃,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闲谈。

     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话,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论。

     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许多人站着。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有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的名目。课文背完了,老师说了一句:‚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雨中山景变化。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

     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第二天背完有时间了,他又高谈阔论了。他说,起头先摆出双方兵力。刘邦兵少得多,所以项羽请他吃饭,他不能不去。不能多带人,只带一文一武:张良、樊哙,这就够了。司马迁讲完这段历史,最后一句是‚立诛杀曹无伤。‛这个‚立‛字是什么意思?有人回答是‚立刻‛。又问:为什么着重‚立刻‛?自己回答:因为这是和项羽通消息的内奸,非除不可,还要杀得快。项伯对刘邦通消息,又在席上保护刘邦,也是内奸,为什么项羽不杀他?反而把自己人曹无伤告诉刘邦,难道想不到刘邦会杀他?从这一个‚立‛字可以看出司马迁要指出刘邦有决断。项羽有范增给他看玉玦也决断不下来。刘邦是聪明人,所以兵少而成功。项羽是糊涂虫,没主意,办事犹犹疑疑,所以兵多将广也失败。他把自己手下的韩信、陈平都赶到刘邦一边去了。太史公司马迁不仅叙述历史还评论历史,先讲什么,后讲什

     么,字字句句都再三斟酌选用,所以是头一位大文人,大手笔。看书做文,必须这样用心思。不背不行,光背也不行。

     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

     文本二:

     评曰:这些小品文算不算小说?绝不是从外国介绍进来的 essay,那种散文的标准是法国蒙田和英国培根的议论短文以及英国兰姆的随笔文章。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外国到了现代,小说的体裁也够包罗万象了。所以这里的一些小文收入小说集不能算错。好在都没有列出姓名,是真是假,也就无须考证了。

     注:金克木(1912—2000),著名学者。晚年曾写有多篇回忆性的短文,集为“化尘残影”随笔集,并附自评。文本一《国文教员》为“化尘残影”之一,文本二即“化尘残影”自评。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文教员在教科书之外自编讲义,在课堂上又往往“随意谈话”,文章重在塑造他潇洒率性的先进知识分子形象。

     B.国文教员讲授课文时的“发挥”,不但有他本人对诗文的独到见解,而且含有指点学生读书作文的方法。

     C.这篇“闲谈”文章回忆国文教员的课堂言行,清淡中有深意,其行文体现了国文教员潜移默化的影响。

     D.尽管也曾因为文字而经历波折,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作者始终对引领他走上文字生涯的国文教员心存感念。

     第 6 题

     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层级 D。

     【参考答案】

     6.(3 分)A 【解题说明】

     A 项,是对国文教员的概括性介绍,自编讲义、随意谈话这些都是有根据的。关键是要对这个定性“文章重在塑造他潇洒率性的先进知识分子形象。”作出分析。“潇洒率性”联系国文教员的一些行为表现,作出这个判断是可以的。“先进知识分子形

     象”这个判断,并没有根据。文末“我究竟应不应该感谢他?自己也不知道。”表明了作者对如何评价国文教员还是有犹豫的,侧面也反映了这个“先进知识分子形象”的判断还不充分。该项不正确,作为答案选项。

     B 项,判断的重点在于他有什么样的“发挥”,这些发挥是否反映了他对诗文有独到见解,而且可以指导学生读书作文的方法。“发挥”,对应文本一第五自然段,他的发挥,就是“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说,“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还没发挥完,下课了。”另外,就是第六自然段教《史记》“鸿门宴”的发挥。这些反映了国文教员对诗词独到的见解。练字、细节等内容,会对学生读书作文有指导作用。该项表述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C 项,这篇“闲谈”文章回忆国文教员的课堂言行,清淡中有深意,其行文体现了国文教员潜移默化的影响。文中描述了国文教员在上课时候的一些言行,值得作者多年后仍然品味,说是“清淡中有深意”是不为过的。文中一句话:“这位教师引我进了文字,而我也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表明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该项表述是正确的,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D 项,尽管也曾因为文字而经历波折,被文字纠缠了一辈子,作者始终对引领他走上文字生涯的国文教员心存感念。判断该项是否正确,关键在是否有“心存感念”,“心存感念”是有的,多年来对国文教员的记忆仍很清晰,也不否定对自己的影响,这用“心存感念”来表述是可以的。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蔡元培《洪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轲”,既表达了“五四”时期鲜明的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

     B.《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是精彩的白话小说片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段来渲染王小玉说书时激烈紧张的气氛。

     C.司马迁的《鸿门宴》写出了刘邦的决断与项羽的糊涂,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

     D.金克木的“化尘残影”,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追溯往事的独特意味。

     第 7 题

     考查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能力层级 B。

     【参考答案】

     7.(3 分)D 【解题说明】

     A 项,对应文本一的第三自然段,过度解读。蔡元培《洪水与猛兽》一文称孟子为“孟轲”,文中主要是表达其平等的理念。五四运动反封建精神,更符合白话文的文体需要,这些都是过度解读了。

     B 项,对应的是文本一的第四自然段,无中生有。《老残游记》中大明湖听说书一段,在文中主要是表达其篇幅长,文言多,白话少,其余说法并无根据。

     C 项,对应的是文本一的第六自然段。“司马迁的《鸿门宴》写出了刘邦的决断与项羽的糊涂”这个是符合文意的。直接影响到后世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一诗时贬项扬刘的态度。这句是没有根据的,文中并没有相应的表述。

     D 项,金克木的“化尘残影”,在命名上同鲁迅的“朝花夕拾”有异曲同工之处,两者都隐含了追溯往事的独特意味。正确,都是追溯往事,这个从内容上就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异曲同工,有相同的地方,比如都用意向,一个用“花”,一个用“尘”,另外都暗示点滴收获、感受。

     8.作者自评“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请结合文本二,分析作者心目中传统小说的特点。(4 分)

     第 8 题

     考查概括分析综合小说特点,能力层级 C。

     【参考答案】

     8.(4 分)①传统小说的作者本出于稗官,写作态度不同于正统史家;②小说内容常取自街谈巷语,真真假假。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答题说明】

     这句话出现在文本二中。概括中国传统小说的特点,主要就是紧扣文本二的内容。

     这些小小说倒像是中国的老传统,《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出于稗官,是‚九流‛之外的第十流,但仍旧是出于‚王官‛即中央政府部门,不过气派不大,所以比作小稗子。《世说新语》也是这一类小说。尽管里面的大人物有名有姓,但其言行查考起来,还是传闻居多。若不叫‚小说‛而叫‚世说‛,那就既好听又符合《汉书》里关于稗官小说的说法:‚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等的分类多指长篇,短篇的叫作笔记小说,把唐人宋人的一些短文有点故事的都算进去,不论所记是真是假。

     这一段话,作者通过《汉书·艺文志》、《世说新语》、《汉书》、清末民初所谓社会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来发表对传统小说特点的看法。我们需要分析其表达的角度。《汉书·艺文志》的内容主要是谈小说家的出身,是表述小说家群体的身份问题。《世说新语》的内容主要是谈小说中人物的特点,人物有名有姓,但是传闻居多。《汉书》的内容主要是表达小说内容的特点,街谈巷语,道听途

     说。清末民初各类小说,主要表达的是小说故事内容的真实性问题,真真假假混杂。人物、内容方面我们合并一起来表述,就可以得到答案相关的信息。

     9.如欲以“一则‘新世说’”为题写一则《国文教员》的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 分)

     第 9 题

     考查对文章的评价,能力层级 D。

     【参考答案】

     9.(6 分)

     ①记录人物言行,品评人物风格,具有“世说”类小说的特点; ②以新的方式反映新的时代内容; ③体现了学者金克木独特的小说观念。

     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题说明】

     这道题是一道情景任务型的阅读题,其实就是要求考生按照指定的题目对作品进行评论,写出评论的要点。很明确,答题是要答评论的内容要点,不是概括文章的内容与艺术特色。考查的角度,是从阅读者的角度切入的,不是从作者角度切入的。

     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标题的作用,标题“一则‘新世说’”起到的是限制性的作用,评论的要点要突出“新世说”这个观点。什么是“新世说”?“世说”在文本二中很明确就是小说,如作者所言的那一类小说。上一道题考生已经概括过这种小说的特点。“新”在哪里?新在有反应新的时代的内容。这个是作者金克木对小说独特的观念,他的创作也是按照这样的观念来进行的。

     然后按照这样对“新世说”的理解对《国文教员》一文进行分析评论。

     大致的思路就是:为什么说这是“新世说”类的小说;评论一篇小说,要从哪些角度去评论?什么是要点? 如何去评论一篇小说,个人的方法不同,但会从人物形象、时代内容、语言文体、或者小说观念等角度去评论就可以了。

     (1)人物。能够答出国文教员的教学方法,或能够答出国文教员的教学特色,或能够评价个人的形象或性格特点或风格特征,或能够记录或评价人物的言行。

     (2)时代内容。能够答出文章的时代内容,或反映时代内容、社会环境、价值取向等,或具体写出时代内容。

     (3)语言、文体或小说观念。能够答出“世说”的语言等方面的文体特征,或能够比较“世说”和稗官小说的文体或观念的某些不同,或能够答出作者对世说文体或小说观念的选择,或答出文体的风格特征,或者“世说”类小说的独特性,或者“世说”类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之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第 10 题

     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 B。

     【参考答案】

     10.(3 分)C 【解题说明】

     我们比较一下四个选项,存在断句分歧的有两个地方,我们主要对这两个地方进行考察就可以了。一个是“上年老察群臣”与“上年老/察群臣”,我们阅读原文,知道对应的地方是要表达皇上年纪老了,需要对皇位继承做出安排了。“上年老”主谓关系已经成立,可以单独作为句子,后面的“察群臣”要是不断开的话,只能作为宾语,但是显然是不可以的,“年老”后面不能再加宾语;假如“上年老”和“察群臣”之间断开,“察群臣”就是承前省略了主语“上”,这样是最合适的。这样 就可以排除了 AB 两项,这两项不能作为答案选项。第二个重点考察的是“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与“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两个分歧点,“黄门画者”是兼语作“(皇上)乃使”的宾语,作“画”的主语,兼语中间一般不能断开。排除 D 项,答案为 C。

     这个句子用现在的标点符号可以这样断句:“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意思是:(霍光)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够担负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第 11 题

     考查文言文化常识类实词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参考答案】

     11.(3 分)C 【解题说明】

     A 项,不讳,出现在文中“如有不讳,谁当嗣者?”,就是死亡的意思,是避讳的一种表述,选项的解说正确。

     B 项,结婚,出现在文中“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对其个人来说是结为姻亲,对双方家庭来说结为婚姻关系。选项的解说正确。

     C 项,休沐,出现在文中“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休沐”的字面意思是休息、沐浴,实际上就是古代政府官员的休息日。休沐是正常休假,无需请假。选项表述为“请假休息”不正确,作为答案选项。

     D 项,发觉,出现在文中“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是败露的意思,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第 12 题

     考查对文言文文意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主要信息,能力层级 C。

     【参考答案】

     12.(3 分)B 【解题说明】

     A 项,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见原文“乃将光西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见原文“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见原文“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这些展开的表述都符合文意。霍光不断升迁,提炼为“得到提携”是可以的。武帝把继承皇位这么重要的问题都交托给霍光,表述为“受武帝重托”是可以的。该项表述正确,不能作为答案选项。

     B 项中,“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有误,上官桀的孙女成为倢伃,后来做了皇后,因此上官桀父子算是皇亲国戚,但无法推断桑弘羊也是皇亲国戚,原文只说“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C 项,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这个选项的表述主要对应下面的内容:

     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

     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意思是:霍光的那些政敌,于是都和燕王旦勾结密谋,派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恣意妄为,恐怕会有图谋不轨的变故,乘霍光休假的日子上书。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桑弘羊就可以跟其他大臣一起把霍光抓起来逼他辞官。奏书送上去,昭帝不肯批复。第二天早上,霍光听说这件事,停留在画室中不入朝。昭帝下诏召大将军。霍光进宫,摘下帽子叩头谢罪,昭帝说:“将军请戴上帽子。我知道这奏书是假的,将军无罪。”上奏书的人果然逃跑了,特别紧急地追捕他。这以后上官桀的同党有中伤霍光的,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托付他辅佐我,有谁敢诽谤就办他的罪。” D 项,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对应原文最后的内容“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意思是:从此上官桀等人不敢再讲了,于是计划让长公主摆酒席宴请霍光,埋伏兵士击杀他,乘机废昭帝,迎立燕王做天子。事情败露,霍光全部诛灭了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的宗族。燕王、盖主都自杀了。霍光威震海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第 13 题

     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能力层级 B。

     【参考答案】

     13.(8 分)

     (1)(4 分)上官桀通过昭帝姐姐盖主把上官安女儿送进后宫当上倢伃,数月后,立为皇后。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2 分;“因”“内”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4 分)昭帝就发怒说:“大将军是忠臣,先帝嘱托他辅佐我,有谁敢诽谤就治谁的罪。” 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 2 分;“属”“坐”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解题说明】

     第(1)小题,翻译“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这个句子,最大的难点就是缕清人物关系。这句话涉及几个人物:桀,上官桀;帝姊,

     昭帝的姐姐,名字叫“盖主”;安,上官桀的儿子,叫上官安;安女,上官安得女儿,就是上官桀的孙女,霍光的外孙女。

     第二是了解这句话的主要内容信息,上官桀凭借昭帝姐姐盖主的关系招纳上官安得女儿进宫做了倢伃,过了几个月,上官安得女儿就被立为皇后了。

     第三要落实关键词,一个是“因”,凭借的意思,不能翻译为“因为”。另一个是“内”,就是“纳”,招纳的意思。

     “倢伃”是嫔妃等级名称,可不译。

     第(2)小题,翻译“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 要翻译好这个句子,需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个是说话者与对象要分清楚,“上”是指皇上,就是昭帝。对什么人说的呢?没有明确,对大臣们说的,但是意思很清楚,是针对霍光那些政敌来说的。

     第二个是要注意句式,“大将军忠臣”是一个判断句,要把判断句翻译后,大将军霍光是忠臣。

     第三,要把几个词翻译准确,“辄”可以翻译为“就”,也可以翻译为“立即”等;“属”翻译为“嘱托”,不能翻译为“属下”;“毁”翻译为“诽谤”,不能翻译为毁灭;“坐”可以翻译为“治罪”,不能扩大化,翻译为“杀”“砍”。

     14.文末说到霍光最终一举清除政敌,其政敌最为严重的罪行是什么?(3 分)

     第 14 题

     考查对文意的理解,能力层级为 B。

     【参考答案】

     14.(3 分)

     密谋废黜汉昭帝。

     或:迎立燕王旦为皇帝。

     评分参考:意思答对即可。

     【解题说明】

     原文说道,“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这是计划,还没实现,对于坏事,用“密谋”较为适合;“最为严重的罪行”,这句话里面,有谋杀霍光、废帝、立新天子三件事情,最为严重的当然就是“废帝”或者连起来“废昭帝立燕王为皇帝”。有些考生回答有“谋杀霍光”,其实也是没有审准题意的。

     【参考译文】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霍光表字子孟,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是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骠骑将军攻打匈奴,取道经由河东郡,回

     来时,就带着霍光西行到了长安,当时霍光才十几岁,被任命为郎官,不久又升任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霍去病死后,霍光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武帝出行他就照管车马,回宫就侍奉在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出入宫门二十多年,小心谨慎,未曾有什么过错,很受武帝亲近和信任。武帝已年老,仔细观察众大臣,只有霍光能够担负重任,可以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武帝就叫黄门画工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朝见的图画赐给霍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病情加重,霍光流泪问道:“如果有了意外(您去世),应当谁继承皇位?”武帝说:“你不明白上次图画的意思吗?立小儿子,你行使周公的职责。”)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武帝逝世,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国家大事一概由霍光决断。)光与左将军上官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倢伃,数月,立为皇后。(霍光跟左将军上官桀是缔结婚姻的亲家,霍光的长女是上官桀儿子上官安的妻子,有个女儿年纪跟昭帝正相配,上官桀通过昭帝的姐姐鄂邑盖主把上官安的女儿送进后宫做了婕妤,几个月以后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霍光有时休假不在朝中,上官桀就进宫代替霍光决定政务。上官桀父子位尊势盛以后,就很感激长公主。公主宠幸河间郡的丁外人。上官桀、上官安想替丁外人求封爵,霍光不同意。又为丁外人求光禄大夫一职,霍光也不同意。长公主为此对霍光大为怨恨。而上官桀、上官安多次为丁外人求官爵不能得到,也感到惭愧。从此(上官父子)跟霍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燕王旦自认为是昭帝...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