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时间:2021-03-25 06:05:45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方法 识字 小学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本文关键词:教学方法,识字,小学,报告,研究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本文简介: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立项号Xkt2013333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负责人吴小红所在单位汉阴县城关一小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调查我校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申报研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本文内容:

    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Xkt2013333

    课题名称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方法的研究

    负责人

    吴小红所在单位汉阴县城关一小

    课题研究

    进展情况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1.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调查我校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形成调查报告;申报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参阅相关教学理论与识字教学专著,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材料,制定研究方案与阶段研究实施计划。

    2.第二阶段:实验操作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

    根据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进行课内外的识字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探索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激起学生识字兴趣;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

    3.第三阶段:提高发展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2月)

    在前阶段的基础上,整理研究思路,完善研究方案,让识字教学中枯燥识记的现状得到改变,让识字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加强对部件意义的理解,体会汉字意象之美

    ,领悟汉字文化内涵

    ,感受汉字独特魅力

    ,增强自主识字能力。撰写中期研究报告,阶段性研究论文,收集优秀教案、论文、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和课件等。

    4.第四阶段:总结验证阶段(2014年3月---4月)

    进行调查测试,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课题报告,举办研究成果展览,邀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对课题研究进行评审验收。

    取得阶段性成果:

    、利用字理识字教学方法,改进了低年级识字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体验字理识字的乐趣,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我们的课堂气氛非常轻松、愉快。为了激发识字兴趣,我们探究出以下一些教学方法:

    1、猜字谜记生字。字谜是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以汉字为谜底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同学们智趣双益。记得我教学汉字“选”时,出了字谜“一位老先生坐车走了。”待学生猜出后我又随机启发“你们会编字谜吗?”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一把大刀把西瓜切成八块”(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美);“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高);“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金)…….此时此刻,识字已经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是多么活跃,想象力是多么丰富。我也体会到猜字谜识字寓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不但能激起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谓是两全其美!

    2、编儿歌识字。孩子是听着顺口溜伴着儿歌长大的,朗朗上口生动有趣的儿歌对低年级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为了区别形近字“喝”和“渴”,我教孩子说“口渴想要水(氵),喝水要用嘴(口)”把字理渗透在顺口溜中。经过这样一说,这两个字就不会混淆了。

    二、字理识字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在借鉴前人字理识字经验的基础上,在实施识字教学实践时我从字理识字入手,探索研究字理识字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归纳整理出字理识字教学优点如下:

    从字源上讲清楚形近字各自的构造原理,从演变过程中说明某些因变化而形成的形近字的现实依据,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辨析形近字,少写错别字,纠正错别字,效率高,效果好,由此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自从运用字理进行教学,学生的错别字很少,即使有错,给学生讲明字理后就极少再错。汉字中形近字比较多,只有从本质上进行区别,才能真正提高识字效率。例如“晴”和“睛”只是一横之别,如果孩子明白了“晴”的“日”字旁表示太阳,和天气有关,而“睛”的“目”字旁表示眼睛。从字义上区别了这两个字,就不会出错了。

    运用字理帮助学生区别形近字纠正错别字效果特别好。近两年我们班在语文期末质量检测中成绩优异,位居全县之首,这主要得益于平时的字理识字教学方法。

    存在的困难

    及解决困难

    的策略开展字理识字教学方法以来,确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果,但是在实际操作时出现了一些困惑:第一、教师缺乏专业的指导。第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够。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成员觉得要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1.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为了让字理识字能在我校甚至更大范围内推广,首先就要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只有教师本人掌握了字理识字的有效方法,对汉字的历史进行研究,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学校应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比如送教师外出学习、交流;购买专业的书籍资料;把字理识字教学作为校本研修的主题等。

    2.让课内识字与课外识字有机地结合。学校要开展系列的读书活动,开放图书室、阅览室,鼓励学生多看书,以书为伴,提高识字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扩大识字量、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为日后的大量阅读做准备。

    3、创造识字环境。教孩子识字并不仅局限于课堂这个小环境,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孩子识字的情景和教材,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识字途径,识字教学是开放的教学。比如:让学生轮流发作业本,认识同学的名字;和父母逛街可以认读街道名称、小区名字、广告牌、店名、食品商标;看电视时可以认读动画片名字、地名、广告里商品名称……教孩子认字,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结合实物和生活情境,让孩子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感受汉字的作用和意义。

    篇2:数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数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关键词:研究课题,数学,报告

    数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简介:附件4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课题批准号2014YB0668课题类别教学类课题名称学困生的转化与计算能力的培养课题负责人许传玲所在单位开发区实验学校填表日期2014年9月21日2014年9月一、中期论证活动简况(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2015年5月14日下午在开发区实验学校二楼小会议

    数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内容:

    附件4

    课题批准号

    2014YB0668

    教学类

    学困生的转化与计算能力的培养

    课题负责人

    许传玲

    开发区实验学校

    2014年9月21日

    2014年9月

    一、

    中期论证活动简况(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5年5月14日下午在开发区实验学校二楼小会议室召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与计算能力的培养》中期论证会议。与会人员为该课题组全体成员,评议专家为丁文斌教研员(市教研室课题管理机构委派)、刘加伟副校长(学校课题研究顾问)。

    二、中期报告(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

    1、研究进展

    自2014年9月课题开题以来,课题组成员就立即进入课题准备和研究中,历时近一年的时间,课题研究已经取得初步进展,整理如下:

    (1)2014年9月16日,召开课题开题会议,宣读了课题开题报告,与会专家论证了课题研究内容的可行性,并逐项分析研究内容提出了良好的意见和建议。

    (2)2014年11月18日,召开课题组成员阶段性会议,各成员汇报了各自负责的任务完成情况,并交流了各自在研究中的困惑和收获。讨论了陈鑫整理归纳的《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报告》。并安排课题组成员考虑解决对策。

    (3)2015年1月13日,召开课题组成员阶段性会议,讨论了闫丰学老师整理的《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报告》,并讨论确定开展问题解决研究的时间和策略。

    (4)2015年3月17日,召开课题组成员阶段性会议,安排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实践研究事宜。开始为期两个月的课题实验教师独自组织的实践研究。

    (5)2015年5月12日,召开课题研究中期论证会。总结前期研究工作,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

    2、阶段性成果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报告》《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报告》

    3、创新点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文献研究等形式归纳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问题解决对策,倡导以计算能力的培养作为突破口,非常具有针对性,增加了研究的可操作性。

    4、存在问题

    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问卷调查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每班选取了15名学困生,但仍不能把所有数学学困生的成因都归纳完整,这也是课题研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二是由于还没有进行有步骤的时间行动研究,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和访谈一线数学教师的教学经验而总结得出的问题解决对策,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没有得到时间的真正检验。任何决策对策不是万能的,往往受时间和实验对象的限制。

    三是课题组成员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不能完全按照计划去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整理的阶段性研究报告还有许多有待商榷的地方。加上受文字整理的

    限制,阶段性报告的理论深度不高,公开发行的刊物难以发表。

    5、下一步计划

    根据课题开题报告的规划,课题研究即将进入下一阶段的研究以及解决对策的实践研究,具体通过听评课,研讨课、课堂教学观察等形式确定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效果。

    一是开展初中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的实践研究,采用联合组织研究分组实验教学中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的实践研究,具体通过听评课,研讨课、课堂教学观察等形式确定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的效果。

    二是通过典型课例的观摩录制和典型个案的发展追踪,整理完善《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报告》

    三是通过所有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归纳总结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的经验,以便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文本。

    6、预期成果

    一是进一步完善巩固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报告》《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报告》

    二是归纳总结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和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经验,形成文本。

    三是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与计算能力的培养的典型教学课例。

    四是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

    课题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三、专家意见(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800字)。

    研究过程符合课题研究程序、有计划、有方案,各项前期研究落实到位。该课题可继续研究,能按时完成研究计划,研究内容可作适当调整。

    评议专家签字:*年*月*日

    四、所在单位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年*月*日

    五、市教研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章)*年*月*日

    篇3:《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关键词:文化与,课题,语文教育,初中,传统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简介:《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嘉定区南苑中学贺红梅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内容: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嘉定区南苑中学

    贺红梅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面对西方外来文化汹涌而至的波涛,我们既不能因为曾有一个辉煌的古代文化时期而夜郎自大,更不能因急功近利而盲从。因此,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没有责任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天空中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所以,我们认为,即使是到了21世纪,我们仍然要倡导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基于以上思考,我提出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的课题。

    二、拟解决关键问题:

    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在价值,通过二期课改教材体系与新课程实施策略的构建等途径,将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的民族文化精髓内化为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与提升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形成具有民族气派与时代精神的理想人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成长为“一个生活在和谐世界中的完美的人”,成长为21世纪承担复兴民族大业、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栋梁之材。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内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是设在武汉大学的国家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为跨学科研究中国文化的机构,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学科,下设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研究室、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楚文化与楚地出土文献研究室等机构,办有《人文论丛》年刊。它发挥武汉大学文、史、哲、外语、图书馆各学科的传统优势,长期以来在学术上相互渗透,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为中心的学术交流和协作关系。并且在中国传统哲学、楚文化、明清文化、明清社会经济等研究领域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现任中心主任为著名文化史专家冯天瑜教授。国内对“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很多,而把初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还不多见,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王松泉等主编《语文教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课题研究预期目标:

    通过《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课题的开展,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他们的文化功底,让孩子打好传统的根基。

    1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在祖国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汲取大量的精神养料,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

    2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的丰厚的文化积淀,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感情,正好弥补枯燥的标准化考试使学生对语文产生的距离感,弥补我们语文教学的缺陷,促进完善我们的语文教学。

    3在教会学生认识和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同时,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经典名篇的积累和文化底蕴。

    4以“语文教学跟生活实践相结合,实现课内外衔接”为指导思想,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5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使广大语文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

    五、研究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六、研究内容: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它首先应该是“二期课改新理念下”的一种研究,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它必须是以二期课改理念作统帅,把握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这一基本特点。从中学生的特点出发,确定研究的价值取向。其次,我们要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以如何宣扬初中语文教材所蕴涵的传统美德(诸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这些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以及如何品味和积累祖国语言文字、解读民族文化典籍为研究重点,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设计好相关的语文学习的活动方案,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的机会,从而来寻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途径和策略。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一系列课内外语文的实践活动(如走近古诗文经典、走近传统节日、古诗文背诵大赛、写字比赛、成语故事演讲比赛、设计名人名言卡,课本剧表演、观看有关民族文化的影视录象等)寻求中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途径。

    3、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八、课题研究的展开和初步成果

    (1)、走进古诗文,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吸收经典营养。

    把走近古诗文,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的应试能力。

    a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课文,制订教学方案。

    b根据《课程标准》推荐的目录和老师根据班级实际补充课外阅读内容,并制订“走近古诗文”方案——

    1)指导思想

    充分利用好我国的文化遗产,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优秀文化熏陶,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教育口号

    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

    活动的具体途径和原则

    3)三个原则:

    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对学生进行分层次要求;对所背诵的古诗文能达到朦胧理解即可,即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熟,终生受益”的方针指导学生读经诵典;坚持以学校领读为主体,以家庭助读为辅助,以社会力量为推动的三结合模式。

    4)六条途径:

    听,即听录音,利用课前时间,班级播放古诗文录音,让学生听。

    看,教室里布置一些古诗文,课间学生可以随时观看。

    读,学生可以在课前2分钟,和睡前10分钟进行朗读吟诵。

    讲,教师可以在学生背诵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诗文大意。

    创,班级和学校组织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活动,进行再创造。

    赛,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不同级别的古诗文比赛,选拔出明星班级和个人。

    c整理编辑了《诗歌鉴赏》——

    古诗词鉴赏是近几年来考核考查的重点项目,在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而且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教材角度,从考试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刻不容缓的任务。

    所谓鉴赏是指读者阅读作品时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或意境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强烈反应,得到美的享受,从而领略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古诗词鉴赏,对众多的学生而言都觉得有点难。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呢?关键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鉴赏方法。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鉴赏诗歌可以先从了解有关诗歌的一些常识,如:古诗的不同传统、风格、流派等开始。

    第一讲:诗歌的传统之一

    ——现实主义传统

    第二讲:诗歌传统之二——浪漫主义传统

    第三讲:诗歌风格

    第四讲:陶渊明及其诗歌

    第五讲:唐代的边塞诗人——高适

    第六讲: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

    第七讲: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第八讲:唐代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

    第九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一

    ——知人论世

    第十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二

    ——体味意境

    第十一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三——咀嚼字词

    第十二讲:鉴赏诗歌的方法四——了解典故

    第十三讲:鉴赏诗歌的方法五——明辨手法

    第十四讲:鉴赏诗歌的方法六——注意作者的“逻辑思维”。

    第十五讲:如何提高鉴赏能力及训练题

    d

    举办《诵读经典诗文,弘扬传统文化》古诗文朗诵会

    e

    依托学校的“毽舞飞扬”活动,举办了征文比赛,弘扬民族文化。

    (2)、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领略民族文化风采,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最鲜明的标识。因此,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应有的甜味与魅力。初步拟定文化课堂教学模式,整理完善研究方案。

    课题实践意义与成效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育的研究”以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从理论上拓展和丰富了学科教学方法研究的内涵和领域,总结了新课改理念下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从实践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素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文化氛围,把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识真伪、分善恶、辨美丑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有一定的研读文化著作的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语文新课程教学策略。

    通过课题这个平台,使广大语文教师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贺红梅老师、吴林老师、王艳丽老师荣获上海市第四届古诗文论文大赛三等奖。学生也在古诗文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陈嘉兰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一等奖,夏梦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二等奖。陆佳莹同学荣获上海市第六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嘉定赛区三等奖。

    十、课题研究的展望

    1

    坚持把引导学生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文本视做语文教学可以肩负的一项重任。如开展《论语》每日一读等活动。各研究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发挥所长,大胆摸索适合自己和学情的教学新思路、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力争达到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力,知识和能力,学识和德行能得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2

    关注该课题的发展动向,广泛虚心学习,认真深入研究,探寻最科学的语文教法和学法,竭力提高课堂效益。各参与研究的教师负责完成一份能体现课题研究思想的优秀论文或案例或录像课。力争有作品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

    3

    各语文课题研究教师应秉承、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充分发挥语文学习在学生终身学习、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