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高一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二篇

    时间:2021-10-08 11:06:32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高一 语文教研组 工作计划

      高一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二篇

      1.高一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的改革,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坚持以教师观念的转变,促教学方式的变革,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活力,达到扎实双基,重视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有用的语文。

      二、主要工作重点

      1、以新课程理念的实施带动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的变革。

      2、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基石,保证高一年级语文的教育教学质量,高效完成《高中语文必修3》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教学任务。

      3、以教学监测为基础,切实做好教学分析和评价,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4、积极参加校本培训,认真学习理论性文章和有关经验,继续做好教研工作。

      5、开展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案例交流,教研组上课、评课,教学经验交流等)。

      三、工作措施

      1、严格备课组工作的过程管理,组内认真备课,加强语文教学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兴趣的培养。通过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教研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

      2、教研活动讲究实效,提高质量。备课组组活动应加强目的性,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可操作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务实。

      3、教师之间进一步团结合作,继续搜集和教学有关的多媒体资料,按教材内容排列,完成《高中语文必修3》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资料库的建设。

      4、要精选练习,注重练习的有效性。要分层练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短期阅读与长期阅读相结合,注重定量有恒,不断积累。

      5、要求教师树立学习的观念,坚持每月读一本好书,并推荐好文章互相传阅。

      6、每次备课活动安排一位教师主讲一节教研课,课后集体讨论评议。

      2.高一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二、工作要求

      (一)课程安排

      高中语文课程采取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每个学期分两个学段(各10周),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高中语文课程至少开设两年半,高一年级每周4学时。

      (二)教学内容

      1、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应在继续提高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注意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7)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能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8)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9)在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时,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运用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来分析和理解作品。

      (10)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1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12)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13)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14)每学年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

      2、表达与交流

      (1)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具有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3)表达能够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4)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5)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6)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每学期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8)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

      (9)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10)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

      三、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阅读与鉴赏

      (1)教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精神,依据文本内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恰当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此引领和实施教学。

      (2)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能够熟练驾驭教材。

      (4)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并能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5)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6)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表达与交流

      根据读写结合的原则,借助典范文本,引导学生掌握实用类、论述类、文学类文本的文体特征,并用于指导写作实践。

      (1)重视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自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 望,同时指导学生根据表达需要搜集素材,为表达与交流提供信息支撑。

      (2)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想象和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4)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针对学生写作中暴露的不足,可采取学生独立修改、相互修改等方式,使学生逐渐提高修改能力。

      (5)重视指导学生在交际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

      (二)评价建议

      教学评价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重要的作用。xx省高中语文课程评价主要使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性评价、模块学分认定和学业水平考试等方式。

      1、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重要保证,具体操作可参考下表:

      教学观念:

      1)体现“课标”精神,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2)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科学合理,体现“三维”要求。

      2)教学目标有层次性,便于落实。

      教学内容:

      1)把握教材准确。

      2)注重双基落实。

      3)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理得当。

      4)紧扣文本,合理预设,适当拓展。

      5)注重学生审美、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1)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2)恰当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恰当地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管理: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课堂气氛融洽,具有较好的课堂教学机制。

      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得体,板书规范。

      2)专业知识扎实。

      3)恰当、熟练地运用教学资源。

      教学效果:

      1)双基落实好。

      2)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关注学习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经验等。

      3)学生兴趣浓厚,学习信心增强,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4)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收获。

      2、过程性评价

      实行过程性评价,要注意过程性评价的基本目标,即“三维”目标,注意评价的方式、方法,针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特点,分别进行评价。

      (1)学生课堂活动评价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是语文课程过程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课堂活动情况进行评价,旨在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行为,调控学习状态,改进参与活动的方式、方法,提高参与活动的能力与水平。学生课堂活动评价可从课堂准备、发言情况、合作意识、注意力、思维质量和课堂纪律等方面进行。

      (2)课外语文学习评价

      课外语文学习活动主要包括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兴趣小组活动和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趣,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课外语文学习,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朗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即席发言、参观访问、旅游采风、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文学作品欣赏会,举行或参加作文比赛、改编排练课本剧、编辑文学刊物,等等。

      课外语文学习情况评价可从学生课外学习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完成课外作业的态度、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方式、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语文活动等方面进行。

      3、模块学分认定

      模块学分认定由学校组织实施。

      高中语文每个模块学习时间约为36学时,修完一个模块达到规定要求即可获得2学分。模块学分认定属于学业成绩测试,由三部分组成:档案袋评价占20%,单元测试占30%,模块考试占50%。

      四、具体实施

      (一)教材问题

      1、以讲读教材为主;

      2、“自读文本”确实要让学生自读、自学、自练。当然有些自读文本,也可以变成讲读。

      3、可以进行增、删。

      4、反对光教文言文,不学现代文。

      (二)语文基本要求

      1、语文积累、错题本。

      2、优秀语段抄写本。(每周2段,背诵1段)

      3、部分学生建立背诵抄写练字本。(人人过关)

      4、语文练笔本。(周记、随笔)

      (三)学案问题

      1、课课有学案

      主要是教材的主观题。文言文强调实词与虚词句式;现代文按高考形式。

      2、快餐与学案

      在市《学案》的基础上添加、改造、挖掘、延伸。

      3、学案分课前、课中、课后学案。可以是一份学案,早发下去,供学生思考。

      4、讲读学案要详细,自读3-5题即可。

      5、每份学案都要有语音、字形、病句、语用、鉴赏、作文审题或写语段等教材之外的内容。要渗透高考内容。

      6、学案要备课组统一讨论,整体印刷。学案一定要检查,批改。

      (四)加强网络教研

      1、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要给“济宁育才教科研网”上传资源,每周发布2个教学资源,或者是教案、学案,或者是教材见解、作文设计等。

      2、养成日日看“济宁育才教科研网”的习惯。

      3、现在高中语文已经发布很多教案、学案、作文案例,以及高考资源、国学诵读资源等。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