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教学反思

    时间:2023-08-28 11:26:0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统编版《道德与法治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 教学反思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青春时光》教学反思

     内容学习的聚焦点从“青春期”转向“青春”:内容侧重生命经历的角度,基于却不限于“青春期”,凸显青春生命的能量与活力,关注思想发展与精神成长,面对未来人生探寻理想自我,拥有生命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内容编排与老教材(人教版)比较

      统编人教版《青春时光》内容承接七上、开启八年级,分析学生在青春期的生命成长与自我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扩展与社会兴趣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与挑战。本单元将老教材多章节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内容涵盖了原来老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春节拍》、七年级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第四课《人生当自强》、第六课《为坚强喝彩》、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男生女生》。

      在此基础上,新教材增加了《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用一框题的篇幅,分析了青春时期独立思维、批判精神和创造潜力的发展。体现了“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鼓励青少年敢于质疑,敢于创造。

      新教材将“知耻”和“向善”作为《青春有格》的内容,要求青春少年恪守规范,追求至善,在原来教材行为指导的基础上进行了保底和升华。

      教教材删减了“青春误读”中青少年对真正的个性独立的错误认识。

      二、教材内容的“两个转向”

      内容学习的聚焦点从“青春期”转向“青春”:内容侧重生命经历的角度,基于却不限于“青春期”,凸显青春生命的能量与活力,关注思想发展与精神成长,面对未来人生探寻理想自我,拥有生命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教育教学的基本立场从“问题表现”转向“成长的多种可能性”,从“问题疏导”转向“正面经验积累”。教材肯定青春、欣赏青春,着力弘扬青春中积极的、美好的要素,比如青春的活力、创造等,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自由、爱国等)融入其中,引导学生热爱青春、珍惜青春、把握青春;淡化过去强调青春期的闭锁、逆反等负面心理反应,更关注步入青春期的正面经验,强调通过各种活动、体验获得正面情感经验,希望将青春活力导向对崇高境界的追求。

      新教材的《青春时光》单元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将“自信”“自强”的内容归到青春的主题之下,强调自信、自强是一种内部力量,不是为了自信而自信,为了自强而自强,而是度过美好的青春,要做更好的自己,在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过程中,呼唤这些好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1、教材涉及的知识体验与学生的年龄阶段未能完全对应

      对于大部分的七年级学生尤其是农村七年级学生来说,进入青春期的时间还不长,身体发育和心理变化都还不明显,青春期的性别意识和心理萌动感受还不能体验。因此,我们在一线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运用他们的体验来参与互动。尤其是在《青春萌动》框题中,教材直接讲述青春期对异性的好感不是真正的爱情,爱情的真谛和内涵应该怎样理解,感觉教师在机械灌输,学生在被动学习。

      2、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常识涉及较少,德育点较多,理论性过强

      在老教材的教学中,讲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其中包括的逆反心理、闭锁心理、虚荣心理、从众心理都是重要内容。从教学效果来看,这一时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非常有必要,达成的目标度很高,收到家长学生的欢迎。但是,新教材在处理这一方面内容时,目前在青春教育中未能涉及,笔者认为欠妥当。

      新教材增加的内容中,《成长的不仅仅是身体》,主要讲述青春期独立意识、批判思维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形成。《青春有格》中讲述青春年华的规范和底线教育,讲述树立人生榜样,学会自省,追求真善美的行为要求。以上这些德育点非常必要,但是教材文字表述较为繁琐,理论性较强,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被一线教师处理为单纯的“说教”,成为典型的“政治课”,不能不引起警惕。

      3、教材引用的古语和词语学生理解上有较大难度,超出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突出了中华传统文化,引用了大量古语。但笔者认为这应该遵循一个原则,即为学生的知识理解水平能够接受,且为比较经典、经常引用的为最佳选择。但是,在《青春有格》中,教材引用“行己有耻”“止为至善”这些古言,教师必须花一定的教学实践去解释,最后达成的效果也差强人意。

      在讲述男女生性别差异时,教材讲述的“性别刻板印象”生活中也较少出现,学生理解不容易,笔者认为可以回避这些词汇。

      4、涉及到的部分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学中难以把握

      目前我们的《道德与法治》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还是一门文化考核学科,要通过试题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个指挥棒直接引导着我们的课堂。从编者的意图出发,可能很多“探究与分享”“方法和技能”甚至正文中的繁琐的文字阐述都不一定是考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的上课老师和命题老师们却难以割舍。因为在以往的经验中,凡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文字,都有可能成为考点。面对信息量如此之大的新教材,很多教师感到了巨大挑战。

      比如,老教材中,“自信”“自强”都是重要的考点,一个内容要占到一课两个框题以上。而在新教材中,只是在《青春飞扬》框题中,在讲解其中一目问题“飞翔的力量”,将之作为助力青春的两个元素,用了短短的四个自然段就一掠而过,教师们纠结在“到底需不需要拓展”问题上难以抉择。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