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建议

    时间:2023-05-27 10:20:06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中考 道德与法治 备考建议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建议

    中考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以及知识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它不会偏离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科学指南,也是学生学业考试在命题规范方面的重要依据。以下是蒲公英阅读网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5月16日-19日,我参加了2023年全县中考备考视导工作,按照县局工作安排,就自己对2023年道德与法治中考备考谈一些浅薄的认识,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纵观近几年x市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试题,依然是在稳中求变,变中求新,试题的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加大。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让我们的教学方式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教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给学生全局性地引领,让他们学会观察社会、体验生活。那么,面对2023年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我们怎样做才能提质增效,再创新辉煌呢?

      一要紧扣研究,抓方向。

      中考命题着重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以及知识方面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要求的程度,它不会偏离课程标准,尤其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不仅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科学指南,也是学生学业考试在命题规范方面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就可以在其规定的课程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全面梳理、整合教材知识,构建知识体系。2022年版课标提出“命题应从课程性质、时代要求、学生发展三个主要维度体现考查核心素养立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素养的发展,体现考试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所以在中考复习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重视研究课程标准和本地的历年中考真题,才有利于全面、科学、系统地构建知识体系,对中考命题方向作出前瞻性预测,使总复习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全面推进。

      二要紧扣学生,抓落实。

      一是抓好基础知识背诵。道德与法治课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我们都知道:知识点背过了不一定得高分取得好成绩,但背不过就一定考不了高分。基础知识的考查是试卷永恒的主题,也是实现价值导向和学生素养培养的必要前提。研究历年中考试卷都非常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原则,寓价值引领于知识传授之中,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知识,谈价值观培养是空洞的,道德与法治学科也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知识体系的建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督促学生该记得内容一定要让学生记下,尤其是八年级下册和九年级上册是考试的重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学科专业表述要更精准,没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是不行的。二是抓好学生管理,教师要督促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认真背诵、听课、答卷等,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试卷讲评中可以要求学生讲试题答案、讲解题思路、讲命题思路、讲错误原因、讲克服错误的策略、讲拓展训练。

      三要紧扣考点,抓学习。

      目前,道德与法治学科考试明显强调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试题重视基础性、突出探究性、体现综合性。因此,只会简单机械地知识记忆是很难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的。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复习时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知识系列化、网络化。比如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高质量发展”这个内容,在回答“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问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整合八九年级教材知识,打破单元、节、框的限制,归纳为:(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4)坚持五个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实施四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6)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7)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通过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把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最终达到巩固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四要紧扣时政,抓能力。

      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关于命题内容和范围方面明确说明,考试内容要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生真实生活中选择情境。因此,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学生真实生活情境是中考命题素材选择的重点。在复习中,学生要关注国家和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敏锐感知力,培养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熟悉近一年的热点,热点事件最终会变成中考试卷上的情境,要求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我们不能简单的就知识讲知识,这样学生听起来枯燥,我们讲的也没有意思,要把知识的讲解和时政热点和学生具体情景结合起来分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在这一过程中,热点事件只是作为考试背景素材出现,学生更应该重视的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举一反三。

      五要紧扣题型,抓训练。

      选择题是成败的关键,选择题可以通过刷题提高学生的识辨能力,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根据中考题型的特点(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多,灵活性大、综合性强、难度大,学生把握困难),教师应重视把握材料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解题的能力,着重抓三个环节:一是仔细审题,弄清题意,确定知识点的范围,这是解题的前提。二是答题要抓住关键词语,这是解题的关键。三是回归教材找答案,这是解题的落脚点。在组织答案时,应尽可能运用教材中的观点和术语来答题,以提高答题的准确度和得分率。

      六要紧扣训练,抓习惯。

      学生得分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审题不过关,答题不规范,常常表现为对选项、设问以及材料的分析顾此失彼,答非所问,书写时口语化严重,不能正确使用教材、时事关键词句来分点作答。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就要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和训练。做选择题时,教师要求学生遵循“以干求肢,干肢结合”的原则,示范引领学生从分析题干的设问入手,明确题目问的是原因还是结果,是要求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等等,然后逐一分析题肢,如果题肢本身说法错误,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则可直接排除。如果题肢本身说法正确,那就要看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对于很难判断的题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对句子“拆分—对照”的方法来作出判断,例如有个选项是“说明中国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可以先拆分到名词部分“中国”“世界”,然后是动词部分“影响”,最后对照材料有没有涉及到这三点,如果没有涉及则可排除。

      对于材料分析题,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做题程序,坚持“先审设问后看材料”的原则。首先从设问入手,通过对题目的“咬文嚼字”分析,明确题目涉及到的行为主体和分值要求,准确判断题目是涉及内容、原因、意义还是措施等,而且学生每次做题时都要自觉动笔划出来,尤其要把题目中的关键词圈出来,以便联系到知识体系中的核心观点;在审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层次划分,把材料中涉及到的行为主体、与教材相关的关键词圈出来,有时需要对材料转换成学科术语,然后由关键词联想到所学的基本观点。

      在答题时,要求学生字写端正,根据题目分值要求分点作答;恰当运用学科术语来回答;表达准确、完整、有层次。

      总之,道德与法治科目的中考总复习,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综合运用、解题技巧方面善于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设计好课堂教学节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究,及时消化复习内容,二者密切配合,中考备考复习完全可以实现提质高效的目的。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