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语文,我生命中的“盐”与“境”

    时间:2022-09-30 11:35:03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语文 随笔 教育

    语文,我生命中的“盐”与“境”

      语文是我生命中的盐,有了她,我的生活才会变得有滋有味,我所有人生华彩都与她有关;语文是我人生的“境”,在这个疆域里,我是麦田的耕耘者与守望者。我在寻境,更在造境。

      青春徘徊,再次上路

      我喜欢当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怀着对文学的热爱,我在提前批考入了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我的文学之路也由此开始。我透过顾城黑色的眼睛看见,跟着泰戈尔的飞鸟飞过,和着北岛的回答回答,那些文字成了我成长的轨迹,成了我的文学血液与文化基因。

      毕业后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凭着一些灵气教书,学生很喜欢,我却总感觉无法踏入语文的生命之源,徘徊复徘徊,语文路上,前行的跫音许久不响,芒鞋也已失落。后来因为某种境遇让我重新奋起,再次上路的日子,我记忆犹新:心里的语文之火被我重新点燃,我小心呵护着,走过无数南国冰冷潮湿的冬夜,接续着“断裂的天路”。曾经的徘徊需要加倍补偿,也许要在这种苦境中才能培养成长的力量。我如同贾岛,变成了苦吟诗人,路上、车上,都在推敲备课、教学。苦吟中有欢乐,我预想着学生可能的提问、思考与回应,在这样的内心对话中,我完成一个又一个教案,众声喧哗又和谐统一,内心欢喜又充盈。当我走进教室,学生期待的眼神,是我最大的动力。课堂中流动着阳光与笑声,我找到了一种久违的成就感,这种感觉熟悉而又陌生。

      彼时的我,特别注意教学导语的引入。比如《白杨礼赞》,我是这样导入的:世上的树千种万种,杨柳婀娜多姿,曾有多少诗人为她吟诵;松柏不畏霜雪,曾被多少志士赞颂,茅盾先生为什么偏偏礼赞极普通的白杨树呢?在板书设计时,我写了“白杨”“赞”“茅盾”三个关键字词,故意漏掉“礼”字不写,是启发学生思考:“礼”字一表高度的赞美;二表崇敬,也为下面的学习伏笔。《石壕吏》的导语,我这样设计:一个黄昏,历经了安史之乱之苦,身心疲惫的杜甫投宿一个农家,仿佛在汪洋中找到了一条小船。半夜,一阵阵叫嚣,一声声哭泣,惊醒了他。

      在设计导语时,我遵循三个原则:有情、有利、有度。具体而言,有情即用饱含情感的语言,创设情境,打动学生,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有利就是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就形成良好的开端。有度即指导语的长短要适度,导语冗长,听者乏味;导语过短,如蜻蜓点水。

      后来的一些课得到了语文教学专家的肯定。在向上的时候,那一把助力会让你感激。我已迈出坚实的一步,失落的路已渐渐找回,我正奔向那生命的源,迈出的每一个脚步,都那么欢乐而坚定。

      沉潜力量,走向疏明

      浴火重生之后,人往往有一种沉静与奔涌的力量,我交替着踏出生命之步。日常课,我用公开课的标准要求自己,敞开教室。我相继上了二十余节省市级公开课,我希望我的公开课有亮点,又如同家常课一样接地气,让来听课的教师都有所得。我一直坚信,每一堂课都要有新的东西,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相互成长。

      对于当时课堂教学预设过强的现象,我特别注意现场的生成。《〈论语〉十则》是一篇很难上的课文,因为学生与文言、儒家思想等内容有很深的隔膜。如何让儒家思想鲜活起来,让学生能与之亲密接触,变得非常重要。我先引导学生学会读,读出其舒缓而鲜明的节奏;然后结合生活体验去评析《论语》中的句子;最后又回到读,把握句尾语气词,读出语气与韵味。乎、也、矣,这些看似平常的语气词,能帮助学生打开课文,进入课文。学生通过朗读演化出反问、赞同、疑问、自豪等丰富的意味。我也由此悟得语文之“道”在语文本身,即鲜活的语言中,语文之“味”在与学生一起涵养言文的交流中。

      针对教学中朗读与理解分离的现象,我注重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木兰诗》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应该怎么读呢?学生意见不一,有的认为要欢快,有的认为要缓慢。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由此展开激烈的探讨,最终确定了一条大家都认可的意见,即刚开始要读得稍快,“开”“坐”“脱”这几个字体现了木兰想要急切回家的心理,所以要读得快,“著”“理”“帖”则是木兰做女儿时的状态,是木兰对过去生活的慢慢回忆,现在她终于要恢复女儿的身份了,读者只有慢读,才能体会木兰女儿身份的温柔。从快读到慢读,学生也逐渐进入花木兰的内心世界,也由此进入了文本。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朗读教学成了我的特色。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在反复的吟诵中,学生能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有效的朗读教学使得学生喜欢上我的语文课。我也在教学生涯中迎来第一个高峰,先后获得温州市教坛新秀、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优秀教师等称号。

      当教学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就会进入瓶颈区。我渴求走出这样的困境,《特级教师深思录》成了我的一个助力。他们让我懂得朗读、品读还不 够 ,还 要 寻 找 文 本 的 内 在 结 构 ,提 炼核心问题。于是我有意识地在备课、教学中实施。在执教《石壕吏》时,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在这苦难的现场,杜甫都做了些什么?问题一抛出,学生纷纷进入了深思,这个问题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需要调动学生细细体味杜甫复杂的情感。这个问题关联学生对《石壕吏》的理解和认识,也关联学生对杜甫本人的了解,更关联学生对诗歌时代背景的了解。对这个问题的前后勾连与跟进 ,能 让 学 生 更 深 地 理 解 诗 歌 。教 学《最 后 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韩麦尔先生究竟想说什么?请你做一回韩麦尔先生,说出他没有说出的话。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这里有主旨的多义性与解读的生成性。学生与小弗郎士一样,他们也在经历人生一课:面对失去,我们该怎样对待?在思考与回答中,学生懂得了什么是冰山一角,什么是无声胜有声。有效的问题教学,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发展。

      我逐渐觅到了语文的味道,但距离语文教学的理想之境似乎还很远。语文教学疏明了一些,语文的清明之境还未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于是我又走上了探寻语文清明之境的道路。

      一路奔竞,共抵清明

      2004 年夏,我成了温州市教研员,我喜欢这个岗位,因为它带来了很多研究的乐趣,也让我有机会与更多优秀的语文教师一起实现语文理想。

      十年磨一剑,我全身心投入新课改中。我组织的教研活动受到一线教师的欢迎,因为教师有获得感、进步感与成就感。接得了地气,上得了云端,叩其两端而执其中,这是我悟得的教研之道。

      我潜心研读大量书籍,结合自己与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探索语文教学。我开始了中学语文体验性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并以此带动温州市的语文教研,逐渐构建起了言语感悟、审美体验、文化体认三个层次的阅读教学模式。审美体验、文化体认建立在言语感悟的基础上,它们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层递关系,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提炼与新课标倡导的语文素养不谋而合。这其中,我对言语体验有些痴迷的执着,因为“知识来得及,体验等不及”,我们要在学生成长的黄金期,让他们经历语文的黄金体验。

      教研员如同领头雁,与教师共同构成一个雁阵,朝着共同目标进发,在飞行的过程中,除了教研员领阵外,我们鼓励其中一只雁(名师)可以领飞一阵,轮换前行,获得视野与经验,我们还彼此呼喊,获得激励与力量。

      在实践中,我必须做到和而不同,不断获得新视角新观点,再将我的所得启发更多的人。一些参与教学实践的教师,在我的鼓励、指导下,从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省市级教坛新秀,有多位教师在全国中语会组织的“语文报杯”教学大赛、浙江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一位教师执教《台阶》,他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在改造台阶前后,父亲的内心、性格有什么变化?这样的解读路径看似是不错的,通过前后之变表现父亲的失落。但是对比还不够鲜明,核心突破口还没有。于是经过和执教老师的不断磨合、探讨,修改为:1. 看看父亲的寻梦之路是幸福的吗?说说理由。2.“ 圆梦”(台阶造好)后的父亲内心、性格上具体有什么变化?3. 探讨父亲的答非所问: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这里其实涉及寻梦到圆梦后的落差,以及梦倒塌后父亲的失魂落魄,这样的设计更能解读父亲的内心世界,并揭示普遍的人生意义。

      我是一位幸福的跋涉者,与语文同行一道互相激励,我们渐渐看到了语文的清明之境,在言语学习体验中发展人的审美与文化素养。我也迎来了语文事业的第二次高峰,成为温州市首批名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在此期间,主编了地方课程《文化温州》《〈论语〉选读》,这是我的另一番文化体验,受益匪浅。

      痴心不改,向往澄明

      2010年我走上了校长岗位,很多语文人为我惋惜。开始我内心也挣扎,不知如何安放我的语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安然了,语文不曾离开我,只是我要双肩挑,更累了。

      我主持了三期名师工作室,培养出多名善骑手——省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我主编的《文本解读的智慧》获“第 24 届上海市中小学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三等奖。完成了语文体验教学升级版的《初中文学作品教学“言语发现”的实践与研究》《初中文学作品“裸读式”解读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

      言语发现契合细读,当遭遇名著阅读与写作的时候,我们又开始了“支架式”教学研究,两篇关于“支架式”教学研究的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但我始终认为,细读是联读与整本书阅读的基础,师生的细读非常重要,没有了细读,所谓联读与整本书阅读,那是浮萍与飘风。其间,我开出了公开课《轻叩新诗之门》《童话续写》,前者践行了现代诗的“言语发现”研究,为现代诗读写教学提供一种路径,诗歌重在灵感的捕捉,情思的跳跃,意象的组合;《童话续写》更是大胆将文本前半部分作为学生学习童话的支架,后半部分要求学生续写,犹抱琵琶半遮面,要有合理的猜想,在知识、内容与风格上保持一致,这是读写充分结合的一课。

      语文是我生命的盐,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即使我当了校长,语文也会自然流露,现出她亲爱的面影。

      诗歌已深深影响了我的教育理念,校长献诗从 2013 年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多首(篇)原创教育诗歌(散文)微信公众号推送,受到师生、家长欢迎。《语文学习》的《语文校长谈语文》栏目也曾向我约稿。诗歌是我与学生最好的遇见,他们处于诗的年龄,诗歌最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我们还开设诗歌欣赏与创作课,举行了校园诗人、“春天三行诗”等评比。一行诗句胜过千句说教,很多学生在诗歌的引领下,走上爱好诗歌、创作诗歌之路。其中,2020 年春季复学典礼讲话的《课文之旅》,用九年的课文串联,是我对语文的由衷敬意。此文被学习强国、多家省级官方媒体转载,以下是节选片段:我们重回花的学校,见到久违的伙伴,感觉有你,真好。阳光和煦,春风拂面,一个接一个跑,一声接一声唱,平凡的世界,有了生气,怎么都快乐。春过,我们在夏天里成长,青蛙都会写诗了,我变成了一棵树,开满鲜花的小路,一匹出色的马。生命就是这样神奇,还有无限可能。

      教师是再塑生命的人,申花实验学校有很多向陶行知、叶圣陶、莎莉文、藤野先生学习的好老师。先生的说和做,鼓励我们一次次小马过河。一次次的勇渡,都留下我们生命的痕迹。走一步,再走一步,享受未知的无言的创造之美。虽然在别人看来只是小小一步,但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是重大的跨越。

      我时常想,是语文在言说我,是语文在成全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语文的境界又是不言而明的,我有幸成为这众多的言说者之一,我想将这样的幸福与更多的人分享——语文,是我生命中的“盐”与“境”。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