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竞聘演讲
  • 会议发言
  • 爱国演讲
  • 就职演说
  • 开业开幕
  • 思想学习
  • 征文演讲
  • 经验材料
  • 述职报告
  • 调研报告
  • 工作汇报
  • 年终总结
  • 申报材料
  • 学习体会
  • 企划方案
  • 活动方案
  • 技巧经验
  • 模板范例
  • 思想宣传
  • 经济工作
  • 工作报告
  • 组织人事
  • 反腐倡廉
  • 慰问贺电
  • 先进事迹
  • 思想汇报
  • 入党申请书
  • 党会发言
  • 先进性教育
  • 入团申请书
  • 个人简历
  • 演讲稿
  • 调查报告
  • 实习报告
  • 和谐社会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作文范文
  • 自我鉴定
  • 讲话稿
  • 自查报告
  • 范明故事:“大悲痛与大快乐”.doc

    时间:2020-06-06 08:35:58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悲痛 故事 快乐

     范明故事:“大悲痛与大快乐”

      从《炊事班的故事》到《武林外传》到《低头不见抬头见》,范明成功地完成了“喜剧三部曲”。

      2007 年 10 月 13 日,在北京西郊《低头不见抬头见》剧组,范明接受了记者采访。面对记者,连续拍戏后的范明依然激情四溢、娓娓道来,兼以手足并用,说唱相和。表演这一行给范明带来了无穷的快乐。

     “拍戏就像去旅游”,范明如是说。

     全方位出击

     正在热播、重播的电视剧《悲情母子》《双枪李向阳》《低头不见抬头见》《上将许世友》中,范明从悲剧、喜剧,正面、反面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尝试。

     如果说范明在《双枪李向阳》中的表演还有一些喜剧性的话,在《悲情母子》中则是一个彻底的悲剧性反派。这个人物的成功塑造获得了圈内圈外的诸多好评。在《悲情母子》中,江珊饰演的韩素梅孤身流浪到西北农村,被老光棍、范明饰演的吴金旺强暴,无奈和他成家生子。但吴金旺依然恶习不改,暴虐、赌博成性。无助和绝望的韩素梅在忍无可忍的情况

     下毒死了丈夫。多年后,获悉内情的儿子将母亲送上了法庭。吴金旺在法律层面罪不至死,但在道德层面却死有余辜。为了演好这个角色,范明特地将自己设计为结巴――有范明特色的结巴。

     演对手戏的江珊是个《武林外传》迷,对范明的演技非常欣赏,有一次,他郑重地问范明:“你真的结巴吗?”

     范明的戏虽然精彩,但戏份不多,到了第四集就被江珊毒死了。但是,他在全剧中阴魂不散,老被江珊“母子”忆起――不断闪回。范明觉得捡了个大便宜。

     在电视剧《上将许世友》中,范明主演许世友的亲密战友吴德江。范明告诉记者:“吴德江是许世友身边各个时期人物的集合体,早期曾经影响过许世友,他一辈子在许世友身边当高参,不愿意当官。”范明主演的吴德江,虽然也有幽默诙谐的元素,但不是一个喜剧人物。实拍中有一场吴德江给敢死队送酒的戏,吴德江到了前线后发现敢死队员都牺牲了,范明临场发挥,仰天长啸“我给你们送酒来了”,然后把酒浇在自己身上。面对如此壮怀激烈的情景,监视器后面的导演安澜也为之动容。拍《上将许世友》,范明坚持一个原则,吴德江再精彩,也是配角,主角是许世友。该让的戏就让,该收敛就收敛,不能光顾自己过瘾而喧宾夺主。而许世友的主演张秋歌则认为,吴德江再精彩点可以让电视剧更好看。两人甚至因为让戏而争执起来,但二人也成了最好的朋友。

     在电视剧《谁为梦想买单》中,范明演一个大“忽悠”式的人物刘奇思。那是八十年代,刘奇思把镇上的个体户都忽悠去投资造飞机,最后造出的飞机飞不上天。刘奇思一走了之,四处游荡,继续坑蒙拐骗。为了演

     好这个可恶的骗子,范明为伊消得人憔悴。一天深夜,宾馆服务员叫醒剧组的制片主任说,范明房间发生了剧烈争吵。敲开房门,大家发现是范明在激情四溢地准备台词。

     这期间范明还主演了港台电视剧《厨缘》《转角遇到爱》。《厨缘》由吴孟达主演,范明和“燕小六”萧剑演一对“小混混”。在《转角遇到爱》中,范明主演饭店老板崔哥。两部戏的火爆播出,让范明多了一些年轻“粉丝”。

     在拍摄电视剧的同时,范明还主演了《咱老张是谁》《老赵忙年》《倒计时》等电视电影。

     喜剧三部曲

     范明全面开花的同时,并没有停止其擅长的喜剧。在 365 集电视剧《低头不见抬头见》中,范明主演了一个不走运的时尚小老板钱快书。钱快书聪明、善良,却时运不济、聪明反被聪明误。下海经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他还留了一个贝克汉姆式的发型。范明在电视剧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彻底放弃方言。范明认为:“依靠方言来搞笑,不利于喜剧的长远发展。”

     在《炊事班的故事》中,说着山东话的老高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在《武林外传》中,他果断地尝试大部分台词说普通话,偶尔冒出几句“山东腔”。而到了《低头不见抬头见》中,则彻底放弃了方言,该剧的热播证明了他的尝试是完全成功的。

     范明是因《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而家喻户晓的,但在这两部戏的拍摄过程中他都当了“逃兵”。《炊事班的故事》(第三部)中,范明主演的老高中途转业了;《武林外传》中,范明主演的邢捕头则调到十八里铺。老高的突然转业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多遗憾和猜测。一个传说版本为:“范明太爱耍个性,太强势,和其他人不太融洽,无奈被扫地出门。”对于这样离谱的消息,范明哭笑不得:“我们怎么可能不融洽呢,我们的组合堪称‘亚洲七男人’,一个男人带着六个男人,而不同于像《六人行》的三男三女。我们非常默契,也形成了深厚的感情。其实,我特别想留下来把‘炊三’拍完,如果提前三个月通知我就好了,我就会尽量去协调,腾出时间来。”事情的原委是,2007 年,《炊事班的故事》(第三部)突然开机。那时范明正在拍摄《低头不见抬头见》,档期冲突,根本无法兼顾。幸亏《低头不见抬头见》剧组刚好放了一个多月的假,“炊三”六人行才得以原班人马出现。

     而《武林外传》邢捕头被调任到十八里铺,是范明的主动选择。他认为,第一,故事发展到了那个阶段,已经完成了对老邢这个人物的塑造,当然还可以不断地丰富下去;如果他离开,无论是燕小六还是演燕小六的萧剑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在一部明知会非常火爆的电视剧中主动让自己中途“下课”,在圈内并不多见。也许是为了表彰范明的自信和敬业,剧中邢捕头离去的场面隆重而风光。

     从《炊事班的故事》到《武林外传》到《低头不见抬头见》,范明成功地完成了“喜剧三部曲”。范明认为,他演得最精彩的细节是,《武林外传》中邢捕头发现自己一条缺点就在手掌划一刀,他的缺点实在太多,手

     掌很快就满目疮痍了。“当时我完全进入状态,分不出是在演喜剧还是演悲剧,是在演电视还是演电影,那种状态实在太好了。现在让我去演,我都不能保证演得那么好。”

     演员,给个皇帝也不换

     范明说:“我喜欢表演,毫无理由的喜欢。我从不觉得拍戏是多么苦和累。”六十年代出生的范明是山东人,父亲在东北当文艺兵,自然熏陶着范明。后来,父亲转业后在江苏徐州落户。八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的范明当了一名工人,他对艺术的爱好只能通过当地群艺馆的业余话剧班去表达。很多时候,范明对自己的艺术追求如雾里看花,不知道风从哪一个方向吹。一天,话剧班的老师刘华山告诉范明:演员,给个皇帝也不换。“你看工人天天要上班,干得不好,班长还要给小鞋穿。而艺术是没有小鞋的。”刘华山视演员为最神圣的职业,为了保护好嗓子,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冰棍等冰凉的东西。这一切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范明。

     在刘华山的引导下,范明由爱好变成了痴迷,甚至随时随地进行“表演”:走路是掷地有声的“台步”,说话是字正腔圆的“台词”……但是,他依然不知道如何成为一名专业演员。

     1984 年,他的话剧班好友张乐考入了江苏省军区连云港军分区文工队。张乐不断鼓励范明也去报考。

     1985 年,报考文艺兵时的范明完全是一副时尚青年的打扮:新买的灰

     西装,三角领带,发型是一个三七开“分头”。他踌躇满志地去见张乐,没想到一见面就遭到对方一顿“猛砸”:形象不够质朴,气质不够艺术。并马上对他进行了一系列补救措施,其中包括把“三七分头”恢复到最普通的发型。

     考完后,范明自我感觉不错,结果却如石沉大海。打听后得知,已经录取完了,但没有他。范明心急如焚,魂不守舍。父亲特别跑到部队去见了有关领导,依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

     正在失望之际,张乐给范明出了一个“馊主意”:由范明本人去找领导,用尽所有的表演手段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和要当文艺兵的决心。他特地嘱咐范明:“一定要声泪俱下,动之以情。”

     多年以后,范明回想起那次“另类表演”,还有点不好意思:“那次是有点作秀了,但当时确实很着急,很迫切。”

     最后领导的决定是:“范明的能力还真不错,虽然名额已满,但也不多他一个。”

     拉大幕也要拉出节奏

     但是,进入连云港军分区文工队后,范明就感觉到“也不多他一个”只是理论上的。具体职位安排上,范明确实属于“多出来的”――在舞台上,留给范明的位置是拉大幕。而好友张乐又是主持又是表演,把范明羡慕得不行。

     好多艺术家都是从跑龙套开始,可当时范明连跑龙套的机会都没有。他越想越苦恼,越想越焦虑。

     该怎么办呢?突然有一天,范明来了灵感:不让我在前台演,我不会

     在后台演么?于是,范明一厢情愿地唱起了另类“双簧”。台上若在唱歌,幕后范明同声演唱,美声民族一人兼;台上演话剧,幕后范明主角配角一人兼;台上演相声,幕后范明捧哏逗哏一人兼……和前台的表演相比,范明一点也不含糊,形体动作同样清晰,嗓音同样响亮,却因为有幕布遮挡,没有麦克风传声,台下的人无缘欣赏。台上演员的表演给各连队和地方送去了很多欢乐,也收获了很多鲜花和掌声;而幕后范明的表演则给其他工作人员送去了诸多的欢乐调味剂,也收获了“疯子”“神经病 ”的善意打趣。

     后来,领导在一次大会上特地表扬范明:“拉大幕都能拉出节奏拉出音符来。”

     突如其来的表扬让范明一头雾水:拉出音符?我根本不识谱,不知道什么叫音符。他只知道开幕音乐一响起,就下意识进入表演状态。幕布也随着音乐的节奏忽快忽慢地打开。多年以后,许多人惊诧范明说学逗唱样样都会,演起喜剧、小品来得心应手。“那是拉大幕打下的基础。”

     这年底,军分区炮兵参加了“全军炮兵快速反应交流现场会”,需要一名普通话出色的现场解说员,兢兢业业又无事可干的范明很自然地被抽调了过去。

     压抑了很久的范明终于找到了宣泄的机会,他将这场严肃的军事比武解说演绎成激情四溢的艺术表演:随着演示的进程,解说的风格也随之变化。领导纵观全局发表指示,他的解说是李默然式的庄重大方、清晰洪亮;电子观测仪在搜寻目标,他的解说是赵忠祥式的细腻舒缓、娓娓道来;炮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攻击,他的解说是宋世雄式的势如破竹、一气

     呵成……

     登台的机会是水到渠成。过了一阵子,他和队长邓文义搭档,创作表演了大量的小品,并获得了多个奖项。

     渐渐地,范明在江苏那一片独占鳌头。但是,他觉得前面还有更大的天地可以去纵横驰骋,可这天地在哪里呢?

     1988 年夏天,范明奉命去接待来连云港慰问的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他和其他几位战友去了连云港前一站江苏盐城,那里正举行一个欢送酒会。主持人希望“连云港方面”给大家表演个节目。范明一下子拘谨了,幸好他刚给大家敬酒时喝了几杯。仗着酒胆,他朗诵了一段《假如我是厂长》,引起了大家一片称赞。其中资深演员徐然悄悄地对范明说:“我虽然没看过你的表演,但你的朗诵非常好,声音非常漂亮,我建议你去考我们团。”后来,徐然特地向团长推荐范明:我们团需要这种类型的。

     事情顺利得让人不敢相信,1989 年底,他考入了前线话剧团,同时考入的还有侯勇。进入“前线”,范明一下子找不着北。话剧团人才济济,而范明相当长时间要么演个无关紧要的伤员甲,不演伤员就演个给伤员抬担架的战士;要么演个土匪乙,不演土匪就演个被土匪欺负的群众。但范明说:“在这个一流团体中,我和众多优秀艺术家一起演戏,虽然一台戏只有几句台词,甚至只喊个‘报告’,但是我依然受益匪浅。”此后,因为任务安排,也因为生存,范明开始往喜剧小品转型。1995 年,范明主演的小品《连队轶事》获得了全国小品大赛三等奖,其喜剧天分初露端倪。

     1996年,范明参加了央视《综艺大观》的一些节目,他的喜剧才华得到了更多的发掘。在这期间,他和做编剧、导演的尚敬相识,为他们合作《炊事班

     的故事》《武林外传》埋下了伏笔。

     大悲痛,大快乐

     2001 年,范明去云南外景地拍摄电视电影《我和连长》,开机后,导演舒崇福认为范明在镜头前有点胖,但还可以接受。那怎么行,范明二话没说,减肥――锻炼、节食。每天晚上,范明都在剧组所在地的军队大院操场跑上十几圈。除了早上吃两个鸡蛋外,中饭和晚饭几乎什么也不吃。但范明依然和大家一起去餐厅,每次上来的东西都是他爱吃的:过桥米线、红烧肉――范明举起筷子小心地挑着里面的葱花吃。“那情形把我馋的……”回想当时,不太会谦虚的范明依然对自己敬佩不已。一个星期下来,范明就减了 10 多斤。

     拍完后,舒崇福满意地对范明说:“你这个人物完成了 80%。一般演员我不会有这样高的评价,我自己完成了 70%,比及格好一点。”范明看了电影,觉得自己的形象硬朗而挺拔,一反以前那种软塌塌的搞笑形象,因此他突然感到:我也可以这样继续发展。

     2002 年的一天,在拍《炊事班的故事》期间,范明接到一个电话通知,让他参加第九届大学生电影节。原来,当届大学生电影节新增加了电视电影最佳表演搭档奖,江珂和范明凭借所主演的《我和连长》双双获奖。范明登台领奖时才发现自己着装实在太随便――一件长袖 T 恤。激动之余回去看录播,他登台领奖的镜头被剪去了――这也怨不得别人,谁叫他当初“衣冠不整”。

     随着《炊事班的故事》的热播,范明很快家喻户晓。匪夷所思的是,大量的片约却是正剧角色。他先是在央视大戏《天之脊》演一个地主。接

     着,他又在电视电影《仙人掌》中主演一位医院中的护工。这些影视作品中的导演都是看了《炊事班的故事》而决定选范明的。2004 年的一天,正在为电视剧《民工》物色演员的康洪雷看了《炊事班的故事》后,觉得范明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就让他主演男一号鞠广大。

     康洪雷对范明说:“希望你晒得黑一点。我不希望打太多的底彩。”那段时间,范明天天穿个短裤在外面晒太阳。接着,范明和其他主创被安排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割麦、拢地,把所有的农活都干了一遍。

     范明还专门去工地观察民工。“他们吃饭的姿势是蹲在地上拉野屎的动作,眼神迷茫,经常抓着筷子在碗里无聊地转动。路过一个漂亮的女人,他们就会露出极其饥渴的目光。有时,会下意识地挠一下脖子、后背,因为他们无法天天洗澡。”

     到开拍的时候,范明完全找到民工的感觉了。范明认为,康洪雷是一个独特的导演,“他总是在不经意间把问题解决”。

     有一场戏,在火车上,范明主演的民工鞠广大突然得到了母亲去世的消息。一切准备就绪后,康洪雷要求范明对着镜头酝酿情绪,“你感受吧,十分二十分钟都没有关系。”进入状态后的范明想,是不是该表现眼泪出来,又强行咽回去?突然,他感到胸口像被人重重地击打了一下,脸上的肌肉跟着情不自禁地抽搐了一下。范明来不及纳闷,传来了康洪雷满意的声音:“过!”这一击是康洪雷的灵机一动带来的。范明的自然反应准确地表达了民工闻悉突如其来的噩耗时的表情――不是嚎啕大哭,也不是潸然泪下,而是无法言说的沁入骨髓的悲伤。

     还有一场戏,逃学的儿子也去当民工,同时还遭到其他民工群殴。这

     时,鞠广大加入了打儿子的行列,用这种方式把儿子救出来后,然后追打儿子。在偌大的工地上,儿子爬到了一个大木头堆上面,鞠广大就一圈一圈地围着木头堆跑。鞠广大一直跑啊,跑啊。顶上的儿子害怕了,说别跑了,别跑了,我在这里。他依然不停地跑,接着儿子自己下来了,鞠广大一头栽倒在儿子怀里,背过气去。这场戏是一个长镜头一气呵成的。范明演得太投入了,最后真的差点背过气去,“现在想起来还挺后怕,如果心脏有点毛病的话,那肯定会出意外。”

     《民工》让范明过足了瘾,“大悲痛,大快乐。”

     本文图片由范明提供

     责任编辑/辛加坡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