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再也见不到的“南五村”

    时间:2022-06-18 09:54:4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南五村” 散文 历史

    再也见不到的“南五村”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的深入,遍布在广袤大地上的许多乡村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或合并。已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庄甚至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没了踪影,实在令人唏嘘不止。今天所介绍的“南五村”就是这么一种类似的情况。

      在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有五个庄子构成的村落片区,这五个村子分别叫前垛庄、后垛庄、司庄、三官庙、东杨庄,简称“前后垛,司三杨”。因这五个村庄位于归德街道驻地以南方向,所以也被约定俗成地叫做“南五村”。据《长清区志》记载,房氏祖房进贤,买了孙家的一块荒地建村,以其地势低洼命名为孙家洼。后来,因庄稼丰收,仓满囤盈,柴垛遍地,更名垛庄,又因位置靠南靠前,所以叫前垛庄。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吴家氏祖吴仓,按照明政府要求,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双泉镇的褚堂裕即现在的书堂峪。后来,吴家又从褚堂裕迁至前刘官庄西建村,名吴家庄。清朝中期,因与邻村不睦,吴全、吴刚躲至以北位置建村,命名躲庄。后来因“躲”与“垛”音同写作垛庄。清末,又因村居前垛庄北,更名后垛庄。明洪武二年(1369),位于山西洪洞古罗村的司氏家族,奉旨东迁来鲁,卜据长清县城西南25里,名司家庄。民国初年,始名司庄至今。明崇祯年间(1628~1644),魏氏由别处迁居司庄以北,因此处之西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合一的庙宇,而命名为三官庙庄。明万历年间(1573~1620),杨氏由他处迁居该村,名杨家庄。为区别村西黄河岸边的杨庄,后命名为东杨庄。五个村子虽然叫村,但都不大,从明初到民国年间,每个村基本都是几户十几户,稍微大一点的也就几十户人家,尽管距离不是很远,但散落在各个方向上,显得非常零碎。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南五村合并成了一个行政单位红心生产大队。1984年行政体制改革,红心大队被撤销,南五村各自成立了村委会。据当年长清县统计局出版的《长清县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记录,南五村加在一起共有303户人家,1311口人,其规模和一个中型村子差不多,这一年也是南五村人口的最高峰。三十年后的2014年,南五村户数为310户,1007口人。两相比较,虽然户数增加了7户,但人数却下降了三百多人。随着时间推移和社会进步,南五村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机,村庄越来越大。大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前垛村向西北方向延伸,后垛村向西南方向延伸,司庄村向东北方向延伸,三官庙向东南方向延伸,东杨村向正东方向延伸。而村庄扩大的结果就是,前、后垛、司庄、三官庙四个村子完全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十字路口四个村子毗邻而居的奇特情况。这样一个路口四个庄的村落布局在广大城乡是极为罕见的。

      2019年9月15日,以“一个路口四个村”为标题,在某网络平台报道了这件天下奇观。图文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互动。随后,不少媒体竞相而来,拍摄报道这样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神奇路口。大约从2018年的夏天开始,国家启动了黄河滩区迁建计划,也就是沿黄容易招致水患的村庄异地搬迁工程。南五村,就在归德街道24个搬迁村庄之列。按计划路口四村属于一期工程,最早搬迁,东杨村属于二期工程,稍晚一年搬迁。搬迁目的地为街道驻地新建的崇德园居民社区。2020年1月20日,再次来到了这个已是远近闻名的十字路口,没有想到的是,时间仅仅过去几个月的功夫,原先人声鼎沸,鳞次栉比的四个村庄竟然一下子消失的无影无踪,十字路口的四周已成了坦荡如砥的农田了。原来受挡的视线一下子开阔起来,北边不远处,属于二期工程还没有搬走的东杨庄,清晰可见。

      从文献资料及历史事实来看,南五村的建村时间都是明清时期,按理来说,五个村应当会有一定数量的历史遗存才是。但南五村直到把村庄全部拆掉以致搬走,至今也没见到哪怕一丁点的石碑或砖瓦留下来。难道在过去几百年的时间里,南五村的先人就没有留下过去使用的砖瓦、没有供奉过神灵的遗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三官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房玉平介绍,过去在三官庙村西,供奉天、地、水三神的庙宇大殿宽大宏伟,构建精美,庙前石碑无数,上世纪七十年代还保存较好,由于内里宽敞,还曾当做学校的教室。只是由于年久失修,越来越破败,最后以至于坍塌不再。后来,庙址及其附近被个人所用,庙宇遗料及石碑悉数被毁,用作了民房的地基。至此,所有的古代遗存消失殆尽。三官庙如此,其余四村的情况基本也是这样。村民迁入新建社区后,原先伫立在各个村口村名碑的命运也是不尽相同。有的村就把村碑搬入到新建社区村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安放起来,以用来对故土的纪念。而有的村碑却还在老地方孤独地守望着再无人烟的故园。三官庙村的村碑也在原地没有搬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房玉平对此解释到,之所以没有把村碑搬入社区,主要原因是村碑留在原处更有意义。多少年后,后代到这里看到村碑后就知道真正老家的具体位置,这比用语言解释要直观容易的多。但村里考虑可以复制一块同样的村碑并另增加上村庄搬迁的内容,放置在新建社区内效果估计会更好。黄滩迁建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得到了黄河滩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倍受洪水威胁的滩区群众从此告别水患,搬进了整洁美丽的社区,踏上了走向富裕,走向辉煌的康庄大道。

      但不得不说的是,南五村除三官庙、东杨庄两个村子搬的利索外,另外三村还有个别村民留在原处没搬,老远看上去形单影只,非常孤寂。具体为司庄一户,前垛一户,后垛十户,共十二户人家,而后垛村这十户大部分为老济平公路沿线的房屋。至于这十多户人家没有搬走的情由,非常复杂,在此不做探究。常言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实在不知道出门就是庄稼地,说话只给青草听的这些没有搬走的村民,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和心情。近日,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当地派出所为所有黄滩迁建的居民,变更了家庭住址。南五村也不例外,所有的家庭地址全部变更成了现在的崇德园社区。从村民到居民,从村落到社区,从平屋到楼房,从乡野到城镇,所有一切的一切无不告诉人们,过去那个炊烟袅袅、街巷弯弯的农村老家,只能化作挥之不去、魂牵梦绕的乡愁了。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