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范文大全 古典文学 职场知识 中国文学 公文书信 外国名著 寓言童话 百家讲坛 散文/诗歌 美文欣赏 礼仪知识 民俗风情
  • 范文大全
  • 古典文学
  • 职场知识
  • 中国文学
  • 公文书信
  • 外国名著
  • 寓言童话
  • 百家讲坛
  • 散文/诗歌
  • 美文欣赏
  • 礼仪知识
  • 民俗风情
  • 谜语大全
  • 名言警句
  •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时间:2021-03-26 18:11:07 来源:蒲公英阅读网 本文已影响 蒲公英阅读网手机站

    相关热词搜索:课题研究 实施 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文简介:课题初期研究阶段实施计划课题名称:多角度深层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7月一、指导思想1、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实施计划 本文内容:

    课题初期研究阶段实施计划

    课题名称:多角度深层次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研究时间:2015年1月至7月

    一、指导思想

    1、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写作是国民的最基本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每一个公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项基本技能。我们愿通过课题研究,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怎样去写作文,让全体学生获得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基本的写作技能,使他们熟悉作文怎样才能“有兴趣去写、有东西可写、知道怎么写、写得顺利、写得好、写得美妙”,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培养基本的写作技能。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见,语文素养是人们得以终身发展的基本素养。在语文素养中,写作能力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写作交际能力也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之一。

    二、总体思路

    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三步:

    1、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2.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和了作文的资源。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3、具体实践,落实写作。

    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初三基本的训练文题,进行了作文的一般训练,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认认真真的书写,细心的审题,合理的选材等),形成扎实的基本功,在此基础上,于实际训练中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形成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为后面的综合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三、本阶段研究目标

    整合相关材料,调整学生心理,赋予学生创新的信心和理念。

    这一过程主要通过实际的调查,考察了学生作文的现状,摸清了学生作文的底子,了解了学生心理,对学生进行了心理上的疏导,让学生树立自信,坚定创新的理念。

    从网上下载了一批优秀文章,搜集到一批有价值的作文资料并加以优化,进一步整合了作文的资源。撰写相关教案。

    相关调查材料见附件。

    四、工作重点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文献资料。

    2、制定学年研究计划,课题组成员根据各自分工开展工作。

    3、组织开展课题研讨活动,在研讨活动中不断总结教案设计和运用的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五、本阶段主要研究内容

    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教案案理论学习。

    2、研讨作文阶段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写什么---怎样写---作文激趣---作文检测---学后反馈。

    3、组织成员写教学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教学。

    六、本阶段具体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5.1----2015.3)准备阶段

    1、落实课题研究人员,成立课题研究组,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调查学生课堂倾听状况,了解原因,分析对策;课题组纂写一篇实际情况调研报告。

    2、设计出总体研究和实施方案,确保课题的实施。

    第二阶段:(2015.3----2015.7)实验阶段

    1、加强课题组人员的理论学习,学习相关理论及前人研究资料

    2、调整课题方案和操作措施。

    3、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讨作文多角度深层次教学的基本结构框架的合理性。

    4、组织成员写教案,选择优秀者试用导学案教学。(各成员纂写一篇导学案教案)。

    5、召开小阶段总结会,及时调整教案在实践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第三阶段:(2015.7----2015.8)阶段总结

    完成初期课题研究报告,汇总研究资料。

    2015.4

    3

    篇2: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本文关键词:课题研究,物理,计划

    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本文简介:合浦县常乐镇中理化教研组课题研究计划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我校理化教研组的教师在陈新贵组长的带领下,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课题主要探究: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

    物理课题研究计划 本文内容:

    合浦县常乐镇中理化教研组课题研究计划

    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

    我校理化教研组的教师在陈新贵组长的带领下,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本着自主合作的原则,以《中学理化教学依托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为课题进行有效的探索。

    课题主要探究: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国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观念上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重实验结论、轻实验过程的倾向。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演示实验通常由教师表演独角戏,学生没有动手操作机会;以“做实验题”代替“做实验”等现象。

    初中理化新课程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际,使学生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以理化(自然科学)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注意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引入理化课程。

    我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课题呢?

    第一、科学探究是理化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是理化新课程的一大突出特征,而实验教学活动是理化课程中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与科学内容并列并处于上位的内容,因而,科学探究贯穿于新课程始终。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基础课的实验课堂应当也必然是开展探究活动重要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实验过程的体验来激发兴趣、感受方法,学生也需要实验的结果来获得愉悦,满足成就感。理化课堂实验教学不是忽视理化知识的学习,而是注重了学生对理化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实验教学与知识的建构是在同一过程中发生的。

    所以学生课堂上的实验活动是需要设计的,这种设计并不是将学生带入一个固有的套路中,而是教师要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器材,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有所思考和估计,在活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第二、课程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重视人的发展和培养,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是仅注重知识研究的结果,而是更重视研究知识的过程;不是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更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不是课堂上教师为中心,而是重视师生的互动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与时俱进的形势要求我们冷静思考,如何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第三,科研应该为实践服务,我们的实践是实验教学,也就是说,要通过我们教师的实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提升我们整体水平,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实质性的好成绩,那就不会辜负父老乡亲对我们的厚望。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更应该实事求是,认真地去进行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

    2.发展心理学理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3.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4.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5.“做中学”理论。

    6.初中生的心理思维逐渐开始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富有创新精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向导,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

    “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是能否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学生在刚接触理化科目时,

    都有一种新奇感。这种好奇心如果得不到及时培养,可能很快就会消失。所以,

    应该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将学生的这种新奇感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实验魅力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创设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开拓学生思维,

    激励学生放大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通过实验可以使理化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掘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望,从而调动他们学好理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热爱科学。

    (2)通过加强实验,

    不仅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理化概念和定律是怎样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概念,导出规律,

    掌握理论,

    正确而深刻地领会理化知识。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方法以及基本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应当具备的严格的科学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作风,逐步学会理化研究中基本的科学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设计理化实验教学模式;

    2.设计理化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活动的原则和切入点。

    3.设计理化实验课堂的组织与实施

    4.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理化学科之美,体验实验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理化的兴趣。

    5.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敢于创新实践的能力。

    6.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不折不绕敢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培养学生合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交流合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8.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理化问题的方法,体验理化学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体会用理化知识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意识。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实验教学的目的研究、实验原理研究、实验设计研究、实验步骤研究、实验数据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可实施性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对本课题的研究寄予厚望。

    2.学校丰富的第二课堂资源: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理化知识。

    3.本课题组成员:理化组的骨干教师,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意识。

    4.规范的管理制度:学习交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量化考核制度等,确保课题正常开展。

    5.可供利用的平台:理化教研室QQ群、理化教研室博客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措施:

    (一)时间规划

    本课题总体时间约为2年半(2012年6月~2014年12月)

    (二)研究步骤和措施

    1.课题研究的准备(2012年6月~2012年10月)

    (1)全体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中外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及实践资料,每个成员都花较长时间系统学习这些理论及资料,摘录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升理论水平,清除认识误区。增加对搞好理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2)讨论方案的概念界定,内容,实质,进行人员的分工,明确责职。

    根据方案的要求进行小范围试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积累经验,掌握基本的数据,信息。

    2.课题开题报告会(2012年6月)

    课题组成员及全体理化教师集中研讨,提出改进意见,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并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

    3.课题实验(2012年10月~2013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按照分工,通过研究教材、集体备课、上试验课、实验操作、正误分析、调查方案、撰写案例、考查对比等环节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课题组成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外,经常挑灯夜战,见缝插针,不厌其烦地工作,为教研课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2)活动的开展。发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地、热情地、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指导教师则更要在课题方案的设计与提出,自身的参与,过程的调控,小组的分工与合作上精心准备,积极投入,研究探讨上下工夫。

    4.汇报成果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3月)

    课改教师汇报各种研究成果,包括课件、论文、材料、数据等。

    5.修改完善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

    在大量数据、案例、实验基础上,对已形成的研究成果提出评价和修改意见。

    6.上交专家评审并进行课题结题报告(2014年9月~2014年12月)。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多区域、多层次、多类别、多特征的课型状况进行充分地调查与研究。创新:通过听

    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手段搞清目前初中理化课堂教学现状,并经过综合分析,构建理化实验教学的模式。

    2.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关于课型的大容量相关文献作以收集、梳理、研究和综述。

    3.理论建模法——对实验课型的理论加以系统性研究,对课型的模型加以系列化构建。

    4.资源推广法——开发课型优秀资源,对课堂问题与现象加以集成,为课型实施与优化搭建平台。

    5.实证分析法——把传统课型与现代教育理念有机结合,在多样本实证研究中完善课题成果。

    6.网络动态法——通过课题研究网,呈现研究过程、开辟课题博客、动态修订成果。

    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开放、动态、灵活,实践探索性强:即由参加课改的教师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在平时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边进行经验总结。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突破性成果

    1.通过对整个初中理化的实验教学案例的梳理,拿出一套体系完整的理化实验探究的校本教材、校本学材和校本习材。

    2.与各校的校本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3.初步形成理化实验课的评价标准。

    4.理化实验课的优质课范例。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1.

    课题研究负责人:陈新贵

    2.

    理论研究负责人:劳子钦

    3.

    实践研究负责人:黄福祺

    陈传洋

    石煜

    篇3:《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关键词:作业,小学数学,课题研究,优化,方案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简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提出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本文内容: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

    ,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

    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

    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

    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四、研究思路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巩固、积累、探究、创新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索: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段的知识,针对本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避免搞“题海战术”,避免随心所欲。

    2、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情境化、趣味化;作业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

    3、作业要有层次性。一是内容的层次:课后作业设计有基础性的巩固题,有综合性的能力题,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依次呈现。二是要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积累、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平衡。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挑选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作业要有实践性。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5、作业要有多样性。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业、口头作业。除了算、填空外,还可以布置数学画、制作卡片、数学摘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日记等作业。

    6、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同时提倡让小组长或同桌布置作业,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7、作业的量要适中。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课外的书面作业;三、四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1时。除书面作业外,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调查、实践等作业较为综合,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周末完成,每周一次为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5年5月—2015年6月)

    1、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题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

    2、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理解课题的意义,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开展问卷调查,寻找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1月)

    1.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2、加强日常沟通,分析实验情况。

    3、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4、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015年11月—2015年12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六、研究对象、方法与人员

    对象:强村小学各班学生

    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人员:

    崔宏斌

    王君

    程海涛

    王勇

    田红琴

    七、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学校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由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

    八、参考文献

    1

    、顾元康.《

    浅谈数学作业的设计原则.》

    教学与管理.2001(1)

    2

    、刘景蕉《分层作业的设计技巧》小学教育参考(数学)2007.(7)

    3

    、顾淑平

    《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实验研究报告》

    4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5

    、柏跃富《

    作业的分层布置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6

    、刘显国.《练习设计艺术》.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4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组

    2015年5月

    • 范文大全
    • 职场知识
    • 精美散文
    • 名著
    • 讲坛
    • 诗歌
    • 礼仪知识